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惊宋-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投降,反正他们也不是第一次这样干了……可如果将他们调去对付辽军,他们却是断不可能向辽军投降的!”萧裕解释道。
完颜亮目光闪烁,显然为之所动。片刻之后,他方沉声道:“老师您说的很对,这点也是朕疏忽了。趁现在还有时间,朕将会把全国兵马作一次大调整,将女真、契丹、奚族之人组成的军队,调往南方抵御宋军,而将汉人为主的军队调往北方抵御辽军。此外,再将这些将领的家眷移往中都居住。如此一来,他们皆不可能向敌军投降了。”
众臣心想,这就是以家眷为质了。虽然可能有些失风度,摆明了对这些异族将领不信任,但眼下大敌当前,却也只有如此行事了。
萧裕听罢,亦满意地点了点头,自己这个皇帝学生还是相当聪明的,立刻便能举一反三。
他这时又说道:“臣这第三计,只怕便要着落到新任户部尚书秦大人身上了!”
“秦大人?”金国众臣皆是一惊,而后却又释然了,要说对宋国的了解,金国还真没几个人有这位秦大人了解。
这位秦大人自然就是秦桧,他和其妻王氏、其子秦熺均被俘往金国,当了几天阶下囚后,哈迷蚩方出面作证,证明他的卧底身份,乃是四王爷兀术派往宋国的细作,方被完颜亮放了出来。
完颜亮当时正需要团结国内的汉人以助其进攻完颜雍,自然要作出一番姿态。以表明自己唯才是用,不拘一格。
于是,他考虑到秦桧之前的功劳,特别是听哈迷蚩谈及这位宋朝的前宰相在理财方面,以及处理内政上还有一定能力,便将其提拔为金国的户部尚书,其子秦熺也到礼部任了一个礼部员外郎的职务。这一家三口在金国亦还是过得比较滋润的。
秦桧心中一惊,方还是出列说道:“国师不知要着落下官去干何事呢?下官可只是文官,搞搞内政、赋税方面的事还凑合,如果要上前线打仗,只怕不堪重用啊!”
他心中还是有些发毛,毕竟自己以前担任了十年的大宋宰相,现在担任了金国的户部尚书后,虽然官降了一级,但也总算衣食无忧。听闻岳云主政之后,连赵构都莫明其妙地失踪了,至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只怕多半是被其暗算了。他如果落到岳云手中,只怕下场好不了。
萧裕微微一笑道:“秦大人放心好了!萧某向来量才施用,秦大人对我大金贡献卓越,才华出众,但对军事上的事却并不擅长,萧某自然不会建议让秦大人上战场与宋军作战的。”
秦桧听他如此一说,方才放下了心。但心中却是疑惑,现在宋军大军压境,不让自己上战场,却是为何说第三计着落在自己身上呢?
萧裕这时望了一眼站在第二排的秦熺,轻抚颌下三绺长须道:“秦大人,听闻令郎和现宋国皇帝赵琢有着不错的私交,以前感情深厚?”
秦熺一听,吓了一大跳,连忙跳了出来,向完颜亮和萧裕跪下,连连磕头道:“微臣已与宋国一刀两断,现在只对大金赤胆忠心,过去微臣是和那赵琢有些往来,乃是一时糊涂,被其盅惑……自来到大金后,早已与其没有任何联系了!”
秦桧也连忙躬身说道:“国师,犬子以前年轻不懂事,赵琢那会又是皇子,主动攀交犬子,犬子又是一个血气方刚,重情重义之人,便与之有了一些交往,但从陛下攻占临安开始,就与赵琢没有往来和联系了,决不会私通宋国的!”
萧裕听后,有些哭笑不得道:“秦大人,你和令郎都误会了萧某的意思了,萧某并非是说怀疑你们私通宋国,而是要你们担任我大金使节,出使宋国!”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百七十八章誓师北伐
萧裕这时方向完颜亮躬身行了一礼道:“陛下,老臣曾听南朝逃来之人评价过其为人,皆称此人对皇位十分眷恋,权力欲极强,昔年在临安时,为皇位曾与赵构的另一位养子赵眘争得不可开交。如此一个贪恋权位之人,岂会甘心当岳云玩弄的傀儡?如果我们能派人对其进行游说,鼓动其在临安作乱,给岳云背后捅上一刀,则前线宋军必然大乱,我军趁机发动猛攻,取得胜利也就指日可待了!”
金国众臣这才反应过来,感情萧裕派秦桧和秦熺出使宋国,是为了这个行动。
不过秦桧和秦熺父子听到萧裕的建议后,却是立刻神色大变,这可不是个好差事啊!
萧裕此刻又叹了一口气道:“本来,最佳的办法是让秦大人和秦公子偷偷潜回临安,再秘密进行此项行动的。可惜据宋国的细作反映,如今岳云搞了个什么路引及身份制度。凡是本国民众在外行走、住宿皆须持身份证,国外之人进入宋国,皆要持路引,此路引上载明本人从哪里去哪里,停留多久。如果没有这身份证及路引,想住客栈都没办法,而且一被盘查到无身份证和路引,立刻就会被衙役抓起来。所以,我们现在都没办法派新的细作去宋国潜伏了,全是靠的以前潜伏下来的人传递情报。而且,现在随着宋国的渐渐强大,我们要收买宋国人为大金效力,亦是越来越难了……”
殿堂之上的众位大臣自然知道。为什么会越来越难。这乃是因为宋国的实力是越来越强大了,加上现在他们和辽国结为了联盟,又即将主动发动大规模的北伐战争,大举进攻金国……在此消彼长之下,宋国自然没几个人认为金国还能象以前一样,胜过宋国,当然也就不愿意为一个他们认为即将衰亡的国家作事了。
萧裕这时又接着说道:“所以。我们亦只能堂堂正正地派出使者出使宋国。正所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而宋人历来讲究礼义廉耻。届时。就算我们两国在处于交战之中,也不用担心他们会杀死或者驱逐使者,秦大人亦可以在临安。光明正大地接触到赵琢……当然,我们派使者的时机得选在开战之后,因为这时,岳云及他手下的一帮嫡系武将方离开了临安,顶多只会留下数人镇守。岳云不在,赵琢才会胆气壮一些,也只有在岳系人马疏于防范之时,秦大人父子才好开展活动!政变才容易成功!”
萧裕的计划不禁让金国群臣喜出望外,毕竟宋人好内斗的例子是活生生地摆在眼前的。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人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只不过韩彦直和张力没有岳云那么大的本事,救不出自己老爹。
他们均深知:世上没有哪一个君主肯拱手让出自己的权利。赵琢也必然不会例外。虽然现在岳云大权在握,又有重兵囤积临安,让他不敢轻举妄动。可一旦北伐战争开始,岳云出征之后,赵琢可未必就没有胆子起事了。如果能鼓动赵琢在后方叛乱。里外夹攻,岳云岂能不败?
这时,完颜亮亦是听得眼神一亮,他心中更盘算到,就算赵琢、秦桧和秦熺几个人没能叛乱成功,也必让岳云手忙脚乱。宋国内部人心惶惶。届时,一旦前线的粮草物资供应出现问题。岳云想打下去也不可能了。到时,真有可能让宋军被迫退兵。
于是,他便面露微笑,向秦桧和秦熺凝声问道:“不知秦大人和秦公子对国师的提议可有意见?可否愿意为我大金担此重任?”
本章节狂人手打)熟知宋国内情的他们可知道,这不是一件好差事啊!自己两父子去了临安之后,遭受白眼和冷嘲热讽估计是免不了的,如果还要干这等谋逆之事,更是危险重重。如果赵琢起事失败,自己两人只会落得和刘子羽、王居正等人一样的下场。而且,就算起事成功,也难保赵琢将来不过河拆桥,这位大宋皇帝极有可能为了平息岳云一系兵将的愤怒,将自己父子交出去当替罪羊。对于赵琢的人品,他们可是比这些金国大臣了解得更深。
只是,如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如果拒绝萧裕的这项提议,完颜亮会如何看待自己父子?只怕能不能走出这大殿都成问题。
想到这里,秦桧和秦熺亦只能无奈地齐声说道:“回禀陛下,臣等父子谨遵旨意,愿意担当此行重任……”
“好!朕就命秦大人担任赴宋正使,令郎秦熺为赴宋副使,待五月初五正式开战之后,就赶赴临安,与宋国商谈停战议和之事。所需人员及装备,只管开口!只要朕能为其筹集到的,决不含糊!”
秦桧叹了一口气,面沉如水道:“老臣一定竭尽全力,争取成功……”
德昭四年五月初五,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这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终于到了北伐大军出征的时候。
临安城外的点将台前,已经站满了出征的十万宋军,他们个个顶盔戴甲,手持火枪,神色肃穆地站立着。手按刀柄的郭宇、代毅、魏胜等人站在队伍的最前面。
站在他们周围的,是数十万前来为远征将士送行的临安百姓,他们注视着这些即将出征的勇士,每个人都在等待着宣布北伐战争开始的那一时刻到来!
“大宋汉王、右路军统帅岳云到!”随着陆游的一声叫喊,全身白盔白甲,腰间跨着青龙宝枪的岳云,一身凛然地出现在了点将台上。
看着这些意气风发的将官,神采飞扬的士兵,满脸期望的百姓,岳云心中大生豪迈之情,觉得此次北伐,着实是众望所归。
“诸位兄弟,所有大宋的士兵和子民们!这一刻,我们等了二十三年!”
岳云慷慨激昂地说道:“二十三年前的今天,女真人建立的金国攻陷了我大宋的首都汴京。徽钦二帝及皇室宗族、宫女大臣尽被虏往北方。并将太后宫女、嫔妃公主沦为上京浣衣院的官jì,供其吟辱。制造了让天下汉人痛心疾首,羞愧难安的靖康之耻!”
“自女真鞑子入寇我中原大地以来,前后屠杀我汉人上千万,中原一带,河东、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在宣和年间,人口超过三千万,而到了绍兴年间,竟然不到两千万,北方三成以上的汉族平民惨遭屠杀。除此之外,还勒令先皇赵构自称为臣,称金帝为君,并要其每年向金国上贡白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并割让北方土地于金。这我天下汉人的奇耻大辱!”岳云激动地说道。
这些话放在过去,是谁也不敢说的,但现在,却早已成了人人皆知的事实,《江南时报》上早把此事公之于众了,在场的士兵和民众都知道,所以个个都露出悲愤之色。
岳云又继续说道:“女真贵族更强分辖下民众为三等、女真人为一等人,北地异族为二等人,我汉人则是第三等的贱民。汉人杀女真人必偿命,女真人杀汉人只罚钱十吊,在金贼眼中,我汉人的人命之贱,可想而知。除此之外,女真人还颁布了一大批羞辱我汉人的法令。他们明知我汉人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却强迫辖下汉人男人剃发留辫,汉人村里新娘的第一夜一定要献给女真人保长,新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受凌辱……”
底下的军民早已听的是咬牙切齿,不能自已,恨不得立刻就投身到战场上和女真人拼个你死我活!
岳云停顿了一下,激动地大声说道:“女真鞑子的暴行祭竹难书!之前,我大宋不能上下一心,前线的将士在拼命,后方的昏君奸臣在扯后腿,以至于北伐总是功亏一篑……如今,我大宋团结一致,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再次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犯我大汉子民者誓将杀之!今本王起雄兵百万,即日北伐!望我汉人先祖,佑我华夏儿女!北伐必胜!汉人必胜!”
“北伐必胜!汉人必胜!”
数十万军民齐声高喊,声音震天动地,气贯长虹。他们积压了二十三年的悲愤终于有了一个宣泄的时刻,他们汹涌澎湃的激情尽情绽放,让天地为之动色!象是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大汉族时代的即将到来!
“全军开拔!”厉喝声中,岳云走下了点将台,翻身上了战马,陆游、张力、韩彦直等人也都跳上战马,十万东路军士兵分成五列跟在后面迈动雄壮的步伐,开始了汉人的复兴之路。
与此同时,在襄阳、在信阳也同样进行了西路军和中路军的誓师大会。他们的声音嘹亮,满是决绝,直冲云霄,激荡着远山晚霞。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百七十九章北伐的主攻方向
“此次出征,西、中、东三路军。明面上是以家父的中路军为主攻方向,收复前两次北伐皆未能收复的故都汴京。其实只是一个幌子而已!”在东路军刚刚过湖州后,岳云骑在战马上,对随行的将领们如此说道。
事实也是如此,中路军的兵力数量和将领配置,皆是三路军中最多的,而且前线的总指挥部,后勤保障中心也是设在信阳,主帅又是大宋的兵马都元帅岳飞,主攻方向直指汴京,怎么看都是主攻方向。
“啊!为什么呢?收复汴京可是我们的梦想啊!”张力和韩彦直皆有些惊奇地问道。对于宋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收复故都汴京更能让人振奋人心的了。
岳云耐心地解释道:“收复汴京其实更多的只是一个政治象征意义,从军事的角度上考虑,可取之处并不大。汴京四面皆是平原,无险可守,不是什么重要的战略据点。而且,它现在是金国在中原的重点防守城池,金军必将在此聚集主力。我们要想攻破也很难。”
“所以,其实真正的主攻方向是我们这一路!”岳云微笑着说道:“从明面上看,我东路军只有十万人,少于中路军的十五万人,但其实海上陆文龙和杨月那一路,他们的作战目标就是要全力配合我东路军行动,而我们的目标不但是要收复江淮之地,还要争取收复山东,尽取黄河下游以南地区!”
“太好了!”张力、韩彦直,郭宇、代毅等人皆欣喜若狂。毕竟能成为主攻方向的军队将领,是军人的荣耀。
岳云见众将群情振奋,亦是心中暗笑。确定东路军为主攻方向,亦是他和岳飞争执了很久的结果。最后岳飞之所以让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原因就在于粮草物资供应不上。西路军和东路军往前线运输的方式就只有靠人推马拉运输。这需要征调大量的民夫和车辆、骡马。而这恰恰是宋军现在很缺乏的。
而东路军的主攻区域,江淮和山东就不一样,此处区域水网密集,又是沿海地区,可以用船只运输粮草弹药,十分方便。战前后勤官测算过。如果从临安运送十万石粮食到海州,所需的时间和费用竟然比从信阳运送粮食到汴京还要少,还不用担心路上有人拦截。且江淮之地才被金军占领三年,当地的民众心向大宋。也好发动他们在金军制造混乱。
“好了!现在大家已经知道我们肩上的重担了。本王就说一下详细的计划吧!”岳云目光扫视了一下众人道:“本王的看法是分兵三路,一路走池州,一路走采石,一路走镇江!”
他命杨兴取过地图。然后对张力说道:“大哥。你久在淮西一带驻守,对当地人文地形十分熟悉,便由你统兵四万。我再命郭宇辅佐你,从池州北渡长江,进攻庐州,待攻克庐州后,再北上进攻濠州,争取光复淮西之地!你看如何?”
张力一听。神色激动地说道:“三弟,没问题!做大哥的早就想杀回淮西去了。我氅下的亲兵几乎都是淮西人。作梦都想收复家乡!”
岳云微微一颔首,然后又对韩彦直说道:“四弟,你与韩伯父一起镇守了淮东十余年之久,在当地百姓中声望极高,三哥便想由你统兵四万,由杜永任副将,从采石矶北渡长江,进攻和州,待占领和州后,再沿运河进攻楚州,力争打通运河通道,使我水师舰船能从长江顺利进入淮河,便于运输粮草弹药。”
韩彦直神情肃穆,在马上作揖行了一礼道:“小弟一定竭尽全力,定不负三哥厚望!”
岳云点了点头,然后目视前方道:“我便统兵两万,和代毅一道,从镇江渡过长江,进攻扬州,再北上攻打海州,扫清沿海一带的金军据点。以两个月为限,力争在六月底以前,尽复江淮之地!然后大家休整半个月,再攻山东,我的计划,是在秋收到来之时,打到黄河边上,光复山东,实现此次北伐的作战目标!”
这时,陆游却是眉头微皱道:“汉王,我们这一路只有两万人,要攻扬州和海州,会不会少了一点啊?”
岳云听罢,却是微微一笑道:“不碍事,出征之前一天,月漓已经向我发来情报,称江淮之地的金军并不多,总兵力不过八万余人,且多是临时招募的新兵,战斗力很差。金军主力仍集中在邓州、唐州、蔡州一带,他们的主将纥石烈志宁亦在汴京驻守。我们的压力并不大……”
顿了一下后,他方继续说道:“我只给自己留两万人,并非托大,乃是因为我这一路离海最近,可以从文龙和月儿那得到海上支援。且金军亦知道沿海的城市面临我海陆军夹攻,甚为难守。据之前的侦察表明,扬州、瓜州、海州等地的防守皆很弱。我们亦不用过于担心!”
众将听岳云如此说,也都放下心来。之前他们也面临过多次困境,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少打多,但都成功逆转了局势,取得了胜利。此次北伐,不管是兵力、武器装备、将领的指挥能力,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皆大大胜过金军,还有什么不能取胜的道理呢?
就在群情振奋,准备与金军一战时,突然十余骑军士从后方奔了过来,从服饰上看,他们全是禁军士兵。而在他们之中,却簇拥着一位明眸贝齿的,容颜俏丽的美丽女子。
“夫君!等等我!有要事相告!”那女子娇叱道。
众将回头一看,吓了一跳,连忙翻身下马,躬身行礼道:“参见公主!”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宋的秀宁公主赵滢儿。
岳云亦翻身下马,走上前去,有些好奇道:“滢儿,你怎么来了?”
赵滢儿狂奔而来,亦有些娇喘,酥胸不住起伏道:“夫君,你马上就要上前线了,滢儿十分担忧你的安危。这是滢儿为你做的同心结!愿这一次出征平平安安!”
说罢,她从怀里掏出一个纷红色的同心结,挂在了岳云的脖子上。
岳云心中感动不已,望着她娇俏的面容,不禁紧握她的柔荑道:“滢儿,谢谢你了!我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赵滢儿见周围这么多人看着她,俏脸不禁微微有些羞红,颔首道:“滢儿不比其她几位姐姐,能够在内政、军事、舆论上给夫君许多支持。滢儿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在家为夫君祈祷了!”
岳云轻叹道:“其实祈不祈祷都没什么,你有这份心就已经让我很开心了!”
赵滢儿摇摇头道:“滢儿就是感觉没能为你做什么事,才很惭愧。这次滢儿专门赶来,就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我想可能对你攻破汴京有帮助。所以才来告诉你!”
“哦?什么事?”岳云有些好奇地问道。
“其实,在汴京城内皇宫里,是有地道通往城外的……”赵滢儿说道。
岳云一听,不禁叹息道:“滢儿,原来你说的是这事啊?我早知道了!”
“你知道了?你知道我说的是哪条吗?”赵滢儿惊奇道。
“难道不是通往城外十五里的一处树林?”岳云抬起头,望着她的一双美眸说道。
赵滢儿微微一笑道:“夫君,我知道你说的是王童告诉你的那条,对吧?”
“是的!难道你的意思是——还有另外的地道?”岳云惊讶道。
“是的!狡兔尚有三窟,何况是先帝呢?”赵滢儿俏眸顾盼道:“城中的地道通往城外的其实是有三条,一条是王童说的那条,另一条是我父皇曾经告诉过我的一条,那是通往城东二十里外的一个山丘下。最后一条先帝貌似谁都没有告诉。估计只有当年开挖的工匠才知道了。”
说罢,她便将自己知道的那条地道方位,以及出口所在地向岳云详细说了一遍。
岳云听得很仔细,有些怕记不住的地方还专门拿笔记了下来。尔后他方扶着赵滢儿的香肩道:“滢儿,你告诉我的这事很重要!对我们将来攻打汴京大有用处!如果此次北伐父帅真能打到汴京城下,我就派人去通知他!如果还不行。就下次北伐时再利用这地道!”
赵滢儿点了点头道:“夫君,滢儿不懂这些军国大事,您自己作出判断便可以了!”
岳云这时抬住她娇俏的下巴,在赵滢儿的樱唇上轻轻吻了一下,柔声道:“我知道了!滢儿,你就回去吧!我不在的时候,自己多保重!”
赵滢儿俏脸微红,听完岳云的话后,方连忙点了点头,一双俏眸满含深情地望向他,轻声道:“夫君,你也保重!你可是要在战场上杀敌的,所处的环境可比我危险多了!滢儿这一生别无所求,只盼夫君一世平平安安,能够陪伴着我即可!”
岳云十分感动,凝视着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不禁微微有些痴了,将她紧紧地搂入了怀中。
虽然心中十分舍不得,但他最后还是只得咬了咬牙,对赵滢儿轻声道:“滢儿,我走了,你多保重!”
说罢,便扭头翻身上马。然后对着周围的兵将道:“继续行军!”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百八十章纥石烈志宁的布置
就在岳云分兵进击的同时,纥石烈志宁也率领着金国的平南大军到了汴京。开始布置南线的防御。
汴京城守府的大厅内,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西起武关,东到海州,战线连绵两千余里。从襄阳到镇江,有着三个巨大的黑色箭头,指向北方,这代表着宋军的西路、中路、东路三路大军。
站在地图前,前宋将胡纺介绍道:“经过我们从宋军的粮草调集、武器弹药准备情况,以及派去的细作传回的消息。目前大致可以推算出,宋军的总兵力超过四十万,如果算上后备部队,极有可能过五十万。而且敌军大多都为装备了火枪火炮的火器部队,战斗力不可小视。”
南线金军中的汉人大多调到北线去对付契丹人了,韩常、孔彦舟、李成等人都被调走了。唯一留下的汉将只有胡纺等个别人。而之所以要留下胡纺,乃是因为金人对他完全放心。
胡纺是出卖韩世忠,导致其被赵构杀死的罪魁祸首,后来又在完颜亮南侵时降金。这样一个人,可谓是劣迹斑斑。不过,他也因此和韩彦直有了杀父之仇,让韩彦直欲杀他而后快。而韩彦直却是岳云的结拜兄弟,所以岳云断不可能因为胡纺投降就放过他,必会将他交给韩彦直处置。
由此,完颜亮便认为,胡纺却是不用担心他会投降宋军了。且前线也不能一个汉将都不留下,总得有几个熟悉情况的人出出主意。提醒一下纥石烈志宁。所以,胡纺便作为其中之一,被留了下来。
众金将听胡纺介绍完情况后,皆如坐针毡,他们在进攻完颜雍的时候,也见识过火器部队的厉害,那火枪射击时发出的巨响和杀伤力。让他们记忆犹新,虽然它们射速较慢,却完全是身穿铁甲。手持小圆盾的骑兵不能抵挡的。哪怕是金军装备最好的“铁浮图”骑兵,面对火枪的射击也只是一盘菜。
虽然在战斗中,他们也发出了火枪不能连续射击。在面对敌军骑兵冲锋时,顶多只能射出两轮子弹。但这也足够对骑兵造成重大杀伤了。如果火枪兵还有手持铁盾的重步兵配合,只怕骑兵就完全没法攻破对方的阵型了。
至于防守,就更不用说了,除非城墙坚固得象汴京、中都那样,一般的城池,它们的城墙是根本抗不住火炮的猛轰的。这点早在金国上次南侵,攻破濠州、楚州等城时,有了先例。
纥石烈志宁望了一眼身边的众将,犹未察觉似的缓缓说道:“接下来。我想和诸位商议。我们要如何迎击敌人呢?”
白彦敬便道:“元帅,宋军肯定会进攻唐州、蔡州、和州、扬州等第一道防线上的城池,那么,可以在他们刚刚进入我大金境内的时候加以迎头痛击,不知您意下如何?”
徒单合喜被白彦敬抢了风头。大感不满,连忙也发言道“末将以为,可以趁敌人立足未稳,采取半包围战术,在长江北岸设立防御工事,以磨其锐气。再趁其心疲惫之时,大军尽出,攻击其前锋部队,这样将使战斗结果倾向于我军……。
“不……”
纥石烈志宁摇了摇头,沉声道:“合喜,你这想法虽然不能说没有道理,却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于第一道防线上布下重兵,在宋军刚刚进入我大金境内时就发动攻击,这点只怕敌人也早预计到了吧。以岳云的精明,前锋部队的配置必定相当精锐,如果是在东线,长江北岸,他们还有水师上的舰炮助阵,纵使我军挖有壕沟,设有堡垒,也必将受到重大伤亡。所以,不宜与之在此处硬碰……”
他说到这里,略为停顿了一下,喝了一口茶水后,又接着说道:“退一万步说,就算我军初战胜利,但当敌军受到伏击失败时,他们离本国较近,只需转身一跑,便能回到自己国家境内的城池里,要知道襄阳、信阳、池州、建康、镇江等城池一样防卫森严,难道我们便以血肉之躯去往他们城下填坑不成?”
他这时以凌厉的目光望向众将道:“蒙陛下圣恩,我担任此次迎击宋军的统帅,自当想方设法一举将宋军打痛、打残,让他们至少十年内不敢再兴兵北犯。所以,我的构想,是要把敌人诱入深处,再予以歼灭!”
纥石烈志宁叙述了自己的意见后。在座的金军众将,经过短时间的讨论之后,也都赞同了。毕竟沿长江一线的地区,尤其是江淮地区,水网密布,利于水师强大的宋军而不利于金军,如果将以步兵为主的宋军诱到平原地区作战,那对金军来说,要有利得多。
把敌人引入金国的纵深处,在其战线及补给线达到延伸临界点时,再倾全力给予反击。对迎击的那一方而言,可说是必胜的战法。
仆散忠义却是有些不满道:“这方法好是好,就是有些太费时间啊!而且宋军万一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只怕我们亦无从下手啊!”
他的话自然也有些道理,听说岳云专门设立了一个后勤供应中心,负责北伐军的钱粮调配及运输,宋人既然将这次北伐行动号称是一雪靖康之耻的空前壮举,一定也会尽其努力、在装备弹药、粮草补给上应有万全之策吧。
而且岳飞又不是第一次北伐了,在如今这个规模的北伐战争中,需要多少粮草,他这个天下第一名将心里莫非还没数吗?
不过,纥石烈志宁听了他的话后,却是用非常自信的眼光环视着麾下的将领们。他微微一笑道:“忠义,你过虑了,依我的推算,也不用多长的时间。大概三个月内我们就能反击了!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
说罢,纥石烈志宁轻拍了两下手掌,只见从大厅的里屋出来了一个六十多岁,头发胡须已经全白,穿着一身锦袍的老头,虽然在他的身上依旧保持着一股雍容华贵的气度,但一双眼睛却不停地闪着阴霾,顿时把这华贵的气度破坏得一干二净了。
“秦桧秦大人?”
“哟?这不是宋国的宰相大人吗?怎么居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