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惊宋-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来他们两人皆是四川人,张宪是四川阆中人,虞允文是四川仁寿人。由他们主政。既了解四川状况,也易于被四川本地官员和百姓所认同。

三来他们都熟知台湾的政治和军事制度,正好可由他们在百废待兴的四川推行新的管理体制,让四川可以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一切都交办妥当之后,岳云方在汉中登上了杨月来接应的船队,准备顺江而下至鄂州,再从长江航行到池州,再从那里靠岸,从陆路回临安。

迎接他的,将是一场虽然不是真刀真枪的战场,但却比战场上更加险恶和危险的斗争……

第五百六十七章晋封汉王

德昭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岳云等人终于回到了临安。从四月出兵进攻刘琦开始,到现在历时整整七个月了。他终于削平了刘琦和吴璘这两个割据政权。一统了南宋。现在全国已经平定了下来,应该是考虑休养生息和如何反攻金国了。

临安皇宫大殿内,岳云向赵琢和朝中群臣述说了一下平定刘琦和吴璘的大致经过。

早在一个月前,临安便得到了岳云与辽国达成协议,辽军北返关中的消息。虽然此役没能收复大散关——阳平关一线的重要关隘,但能够通过谈判,兵不血刃地收回剑门关、汉中等地,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毕竟岳云的部队从四月进入池州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作战了半年以上,虽然屡屡获胜,但部卒却也伤亡惨重,疲惫不堪。新收复的荆襄及四川之地还要驻扎大量人马,以防金军和辽军南下。同时,许多地方的官员都已逃亡,也需要大力补充。这一系列问题都要慢慢来解决。

赵琢在听完岳云的讲述后,也连忙夸奖了他一番,然后册封岳云为汉王,加太尉衔,并赐尚方宝剑一柄。赏银万两,绸缎一千匹。所有西征的立功将士,皆有封赏。

殿内官员们见赵琢如此厚赏,均纷纷向岳云道贺,恭祝他成为大宋难得的异姓王。岳云不得不一一还礼。虽然他嘴角含笑,心中却是肉痛,暗忖赵琢哪有钱封赏,国库里都能养老鼠了。封赏的钱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得自己掏腰包。

看着一众官员向岳云道贺,刘子羽、何铸、王居正等却在一旁冷眼旁观,默不作声。三人对视了片刻之后,神色皆十分阴沉,然后微微点了点头。

刘子羽这时便出列向赵琢躬身说道:“陛下。眼下我大宋既已平定藩镇之乱,全国一统,当以恢复民生,安定地方为当前之要务。现各地官员多有逃亡,而安置流民,重建各地府衙,组织税收。也需大批官员。微臣建议,重开科举。以为朝廷选拔人才,方能保我大宋百年安定!”

他此话一出,众臣皆纷纷点头称是。现在荆襄、四川、江南等遭受了兵祸之地,官员不是被杀就是逃走了,地方政权陷于瘫痪。全赖驻扎当地的岳家军维持秩序。但是由军队一直扮演治理地方的角色显然不太适合,就算是岳云本人,也不愿意过多的让自己属下的将领去充当地方官的角色。他可不想建立一个军zhèng府。

只不过。对于刘子羽提出的,重开科举之事。他并不太赞同。这些通过科举考上来的学子,大多重视诗词文采,让他们吟诗作画,出口成章,那是拿手好戏。但要他们治理地方,发展经济、为一方谋福,却可以肯定,大多数皆不堪用。

这时,赵琢见刘子羽发问。心忖,你问朕有什么用?朕还不是得听岳云的。

于是,他便将头转向岳云,和颜悦色道:“不知汉王有何意见?”

岳云见赵琢如此“上路”,倒也微微点头,他亦行了一礼道:“启禀陛下,臣以为,眼下官员缺乏。举行全国考试以选拔官员是一项必要措施。只若要按以往科举考试那样,以诗赋、经义定名次,本王却是不敢苟同!如此选拔上来的官员。恐怕多数难堪大用!”

王居正一听,当即便怒火万丈。因为他就是通过科举考虑,成为状元,再得赵鼎赏识,才平步青云的。听岳云这意思,莫非自己还成了不堪大用之人了?

他也顾不得是岳云将他从琼州那个偏僻地方救出来的。立刻便反唇相讥道:“汉王倒是别出心裁。这科举制度乃是从前隋开始,沿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了。我朝也从科举之中,选拔出了不少人才,真宗朝时的寇准、神宗朝的王安石、哲宗朝时的司马光等名相,谁不是科举选拔而来的?怎么会多数难堪大用呢?”

他这话一出口,众臣皆是吓了一大跳,心想当着岳云的面这样说,岂不把这位独揽大权的汉王给得罪到底了?岳云只需使个眼色,只怕赵琢就会将王居正拿下,革职查办。

岳云眼中闪过一丝不快,但却依然微微一笑,毫不在意道:“王大人有此想法也属正常。毕竟科举制度推行了这么久,已经深入人心。要突然否定它。王大人定会觉得难以忍受。但其实,它的弊端亦是明显之极。岳云请问王大人一句:在王大人当年参加科举之时,考试的是什么科目?”

王居正愣了一下,随即便脱口而出道:“当然考贴经、诗赋、墨义这些内容了。下官出身贫寒,也是熟读《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等五部大经,以及《论语》和《孟子》两部兼经,并经州试、省试和殿试之后,才入朝为官的!如果不是参加科举,王某现在只怕还在家务农呢!”

岳云摇了摇头道:“王大人误解我的意思了。我并不是将科举制度全盘否决。象科举规定,任何人皆可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是相当好的制度。让王大人这样为代表的贫苦书生也有机会为官。可是岳某却以为,这科举中考试的内容,却未免太不合适宜了一些。其他暂且不说,就以王大人当年所考的内容来说。您在实际为官过程中,有多少时间,多少事务会用到考试中的那些内容?”

王居正顿时一下子被问住了。他是从一个九品的莱阳县主薄一步步升上来的,当过县令、知府、主事等职,最后才成为了兵部侍郎,而现在更是成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自然对官场中的大小官职,平时所从事的工作十分清楚。

可要说这当中有几次能用到诗赋、经义的,那还真没几次。要展现他吟诗作画,舞风弄月的才华时,多半都是在青楼勾栏等场所,与一干jì女打情骂俏。用这些诗词来打动那些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

而官场中的事务,大多都是统计、报告、计算、审判,以及处理一些突发的如救灾、抢险、济民、收税、安置等工作。《诗经》、《周礼》、《论语》之中虽然也有一些处事原则的内容,但都是大而空的理论知识,想要用这些经书来治理地方,所谓的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完全是无稽之谈。

王居正一张老脸顿时涨得通红,思索了半天才强辩道:“诗赋考验的是文采,经义考验的是为人的道德准则,有了这些,才谈得上治国安邦,人若连这些基本礼义廉耻都不知道,一篇文章和诗词都写不出来,又如何为官呢?”

他虽然仍在据理礼争,但众臣都听得出来他的已经理屈词穷。

岳云这时也蓦然醒觉,知道要完全推行改革,阻力甚大,这王居正算是自己从海南请回来的被贬官员,对自己应该算是比较感激涕零的了。连他都反对废除科举,可想而知其他官员会如何对待改革了。

想了一会后,岳云方说道:“既是如此,那便可将科举考试多设一些科目。不光是考诗词经义,同时也要考算术、外语、武功、工艺制造等内容。以为朝廷选拔出不同的人才……”

“比如兵部,就要懂战争策划、排兵布阵的人员,否则如何制定对敌作战计划?而军部,则需要武功高强、善于临场指挥作战的勇士;礼部,时常要接待外国使节,选拔懂外语的人才便是重点。而工部,多从事武器制造,以及建桥造房,自然就得选拔在建筑、制作有杰出天赋的人员。这些考试完全可以列入科举之中,成为其中一科目,让考生自己选择报名!”

岳云这一番话,犹如石破天惊一般。武将倒还好说,在武唐时期,武则天也搞过武举,有人还为此中过武状元。但在以往,工匠都是被划为“匠户”一类,是上不得大雅之堂的。可听岳云的意思,这些工匠、通译竟然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参加科举,并担任正式官职。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了。

刘子羽和王居正对视了一眼,也不禁大为惊奇,感觉这样一来,科举就搞成了一锅大杂烩了,什么人都能来考。懂算术的,以那些商人掌柜为最多,武功嘛,不用说了,那些小兵、江湖好汉都是武功高强之人……然后匠户、通译都来参加了……堂堂文人竟然和这些斗升小民,粗鲁武夫一起参加考试?

可两人却又提不出反对意见,因为这些人才的确是朝廷急需的,特别是火器研发上,一名熟练的火器工匠,工部开出的俸禄都堪比一个五品知府了。还专门派人对其家人进行保护。难道自古以来的“士、农、工、商”排名,竟然要就此颠覆了吗?

赵琢见众大臣皆不再反对,于是便连忙说道:“既然众卿皆不反对,那便按汉王的意思办吧!礼部先草拟出一个计划来,然后交由汉王过目,过年后,再予以施行!现在退朝!”

第五百六十八章飘雪阁的聚会

第五百六十八章飘雪阁的聚会

走出皇宫之后,刘子羽却没有立刻上马车,而是向王居正和何铸作了个古怪的手势,然后才上了马车,向大街上行去。

马车徐徐开动,王居正和何铸的马车也没有回家,而是载着主人径直向飘雪阁开去。

作为临安四大青楼之一的飘雪阁原本是吴健春的产业。但金军南下时,吴贵妃、张贵妃等一干宫中嫔妃皆被好色的金国皇帝完颜亮抓走。吴健春自觉失了靠山,再在临安混下去,不免有些心中不安。听闻朝廷正大力开拓远洋贸易,尤其是鼓励海商探索前往大食、威尼斯、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英吉利等地的航线。便将飘雪阁挂牌出售。

而刘子羽则趁势购下了这间青楼。除了利用其牟利外,还将这里作为自己等一干清流聚会商议的场所。

刚才在皇宫门口的手势,便是示意要何铸和王居正一起去飘雪阁商议。

进入飘雪阁的大院后,王居正和何铸才发现在院内的广场上,已经停着数十辆马车,看这些马车的样式和装饰,都显是大有身份地位之人。两人不禁暗自心惊,看来刘子羽召集了不少人,必是要图谋什么大事了。

两人下了马车,立刻便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jì女上来逢迎。随即,便引着他们七转八转,到了一间很大的厅屋内。

现在这里面正端坐着一名中年武将,他留着短须。身板硬朗,穿戴着一身铠甲,正是前四川宣抚使吴璘。

而在这厅屋内还没有别人,估计先到的那些人已经在和飘雪阁的姑娘们快活去了。

何铸和王居正连忙上前和吴璘寒噤。心中暗忖,连吴璘也来了,看来刘子羽要准备进行什么大事了。

观察了一下四周后,何铸方抚着胡须说道:“早就听说飘雪阁是个之处。而且还能日进斗金。难怪刘大人将所有家产变卖,也要凑足钱来买下这飘雪阁……果然眼光高明山明。”

“唉,当时末将也想买的。只是实在凑不足那么多钱。现在何大人听闻高居监察部长一职,想必比吴某一身闲暇好得多吧?”吴璘满脸堆笑着寒暄道。

何铸一听,不禁苦笑着摆摆手道:“真是让吴将军见笑了。监察部的实权乃在副部长王童手里,老夫不过是个摆设而已。”他苦笑着摆手道。

王居正亦是痛心疾首地说道:“老夫和何大人也就罢了,下官还真为吴将军不值。吴将军好歹也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论地位、论资历皆不比那岳飞差。正是因有吴将军在,才保得四川平安,让金辽鞑虏无法南下。可将军这样的有功之臣,竟然被岳云弃之不用。反将自己的一干无才小人提拔重用。实在让老夫为将军鸣不平啊!”

何铸听闻之后,连连点头道:“这岳云挟驱逐金人之功,入主临安,依仗兵权。挟天子已令诸候,大权独揽。假勤王之名,行董卓之事,胡乱修改祖宗之法,让自己的一干亲信心腹、妻子兄弟担当要职。实乃国之祸害,不得不除啊!”

这两人在吴璘面前一唱一合。吴璘却是不动声色,叹息道:“可惜本将的兵马已经全被岳云收编,无能为力了!”

王居正听罢一愣,出言试探道:“吴将军不是还带了八百亲兵过来吗?听说皆是一以当十,经过血战历练的精锐啊!”

吴璘眯起眼睛。却是淡淡道:“以本将这点人马,和岳云在临安的数万大军去火拼,无异于以卵击石……”

王居正忙道:“吴将军此话差矣,我等身受皇上厚恩,在此关键时候,怎能明哲保身,置身事外呢?”

何铸也一边点头,一边愤然地说道:“嗯,说起来这几个月,官家还真受了不少委屈。一国皇上,竟然被软禁在皇宫之中。我等入仕十余年的朝廷命官反而要听从一帮武夫的指挥。若是放在从前,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王居正亦是干咳了两声,假意劝道:“咳、咳!何大人还是看开些吧。现在可是乱世,乱世之中有兵就有权。皇上、朝廷都离不开武将的支持。自太祖朝以来,一直预防的藩镇之乱,眼下算是漫延到zhōngyāng朝廷来了。现在皇帝废立,朝中决策,大臣职位,皆要那岳逆点头才行。实与当年三国时期的董卓、曹cāo无异啊!”

听着两人一唱一和,吴璘却是依旧不动声色。暗忖这帮文人想造岳云的反,恐怕这辈子是不行了。岳云这小贼做事心狠手辣,又手握重兵,有枪有炮。这些文人莫非想做诗骂死他吗?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在临安全无根基,又深受岳云一派之人忌惮,他才不想来参予这趟混水呢。

等会看看吧,如果这帮人的确无法成气,自己就赶快找个机会辞职闲暇在家算了,免得引起岳云的疑心。吴璘心中想道。

于是,他微微一笑道:“不知道两位大人是说的哪位官家?是当今圣上还是太上皇啊?”

“当然是被岳逆称为的太上皇了!老夫及朝中一干大臣、武将,谁不是官家一手提拔而来的?”王居正一脸慷慨激昂地说道:“那赵琢只是岳逆立的一个傀儡而已,之前当皇子时就只知提笼架鸟,钻营青楼,哪里关心过什么军国大事?这样一个无能之辈,我等正会甘心拥他为帝?”

何铸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何某想,那岳逆之所以能抛弃前嫌,力推此人为帝,而不从太祖的后人中另选贤能为帝。必是觉得,赵琢能听其摆布,不会反抗。以便他独揽大权。所以,此软弱无能之辈,怎配当我大宋皇帝?在何某心中,我大宋的皇帝,依然是高宗皇帝!”

这两人说得是慷慨激昂之极,吴璘却依然和他们打着哈哈,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不置可否,只说自己来此地只是和一干老友碰碰面,聊聊风花雪月之事,对于军国大事,他已心灰意冷,不想再提。

就在王居正和何铸打算再劝劝吴璘时,却听门外传来刘子羽的声音:“官家,这边请!”

“什么?官家来了?”门内三人皆是大惊失色。

第五百六十九章赵构现身

这时,只见房门打开了,刘子羽陪同着一位身着普通锦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身后还跟了一大帮子人,全是朝中的一干清流重臣。

这位中年男子头戴一顶普通员外帽、身穿一件青色锦袍、足蹬一双黑色步云靴,相貌雍容华贵,但却一脸愁容。此人正是大宋才退位的前官家赵构。只不过,现在的他却是双鬓花白,看来这一年来坎坷多变的经历让他显得有些衰老了。

但在众人的眼中,官家赵构依旧是那么的英明神武。要知道现在赵构其实还未满四十岁。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正是最黄金的年龄。日后还有许许多多的朝廷大事、内政外交、军事要务、宫内杂务等待着这位官家去决断,去指点。

一想到这里,王居正和何铸二人便觉心头一阵激昂,泪水在不经意间就浸满了他们的眼眶,让他们泣不成声。

这时,跟在赵构和刘子羽身后的人已经全部涌了进来,然后刘子羽领着这帮人犹如朝见神灵一般,十分虔诚地朝着赵构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其中不少人甚至激动地掉落了眼泪,呜咽着高呼道:“臣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快快平身。”赵构一脸和蔼地向他们挥手致意,然后一摆手道:“大家都别这么站着,快快坐下来!今日咱们不要有什么君臣之别,就当是朋友一般。大伙儿一起商量个办法,看看如何对付岳逆。”

赵构难得出现的平易近人的态度,尤其是把在座的众臣当成是朋友的态度,刹时间让本已热泪盈眶的众人感动得痛哭流涕起来。房间内顿时哭泣声一片。

只见这些群臣又再次朝赵构深深地一叩首道:“臣等恭谢皇上!”

然后等赵构在主位的椅子上坐下后,才一一落座。

吴璘感觉有些吃惊,对于赵构能来出席会议,倒是让他十分意外。虽然之前刘子羽曾神秘地对他说。有一位重要人物将出席,但他却没想到会是这位大宋的前任皇帝,他不是软禁在皇宫里的吗?怎么竟然也被接出来了?

当他把这个问题向何铸提出来后。何铸却是微微一笑,悄声道:“宫中的太监宫女,侍卫大多未予更换。要从中找出一些忠义之士并不难办。且官家的心腹中有一名易容高手,要将官家改头换面一番,瞒过岳云的爪牙,乃是轻而易举之事!”

吴璘这才蓦然醒觉,赵构毕竟当了这么多年的大宋皇帝,现在退位也不到一年,在临安和皇宫中,甚至整个天下的影响力依然是很大的。

他不禁也对要商量之事产生了些兴趣,于是悄悄地打量起整个大厅内的人来。

与吴璘事先想象的差不多,在这密室内。中除了赵构及刑部尚书刘子羽、监察部部长何铸、吏部尚书王居正外,还有礼部侍郎朱松、禁军殿前司都点检丁光翔、江西转运使曹章、无锡知府黄翔、明州知府洪宇、浙江制置使张威等数名官员。另外还有一位商人模样的老者,他就不认识了。

可以说,在场的这些官员士人均是对岳云充满敌意,又对赵构无限愚忠的大臣和武将。不过。象户部尚书薜弼、礼部尚书范同、刑部侍郎万俟卨等虽然也忠于赵构,但却和岳云有些交情的官员,刘子羽却是没有邀请他们来出席。

不过这倒并未让吴璘感到吃惊。他料来必是刘子羽认为这两人不太可靠,所以没有邀请其来参会。

这时,赵构却是极有风度地开口嘱咐道:“众位爱卿,不必多礼。想我大宋自靖康之难后。二十年来,一直风雨飘摇,多灾多难。在场的诸位爱卿却同朕风雨同舟,始终忠心不改。其中不少爱卿在苗刘兵变、岳逆攻临安、金军南下时,亦不曾背叛朕。可惜,朕从登基至今还未曾见过你们中的某些人。如今想来还真是朕的失职啊。”

赵构的一席话,无疑让在场的众臣受宠若惊起来。身为明州知府的洪宇第573章的人,在心中一直将赵构当作汉献帝,而将岳云当做奸雄曹cāo。他时时刻刻在心中提醒自己,一定要身在曹营心在汉,以关云长为榜样,可以暂时呆在曹cāo那里,但一旦得知刘备的消息,就要赶来相投。

“朱大人说的没错。官家,您的英明神武为天下百姓所敬仰。如今朝堂之上虽为岳逆把持。但朗朗乾坤,正气长存,企图以武力挟持您的逆贼是得逞不了几日的。”王居正顺着朱松的话语说道。

这时,刘子羽方向赵构行了一礼道:“官家,在场的众位大人也皆是抱有对您赤胆忠心的忠臣之士,看不惯岳逆把持朝政,以下克上,以武压文,乱用新法,导致朝纲混乱。其实,追随岳逆的那些官员,皆不过是些为虎作伥、狐假虎威之辈。想当年神宗朝时,王安石也曾把持朝政十数年,推行新法,对不从之官员,或贬调,或发配,气焰是何等的嚣张。可最后还不是烟消云散。同样的,一旦岳逆倒台,那些追随小人也将树倒猢狲散。所以官家目前最大的敌人就是岳云,只需将岳云击毙,其余的同党,甚至包括他老子岳飞在内,均不足为虑!”

赵构听罢,微笑着赞赏刘子羽道:“刘大人所言极是,如若不是大人甘冒风险,以一替身置于牢中,朕也不能到此和诸位相见了。不过岳云一干人并非泛泛之辈,不然也不会在一年内从弹丸之地的台湾而席卷我大宋全国,权倾天下。所谓知己知彼,方能克敌制胜啊。”

刘子羽听罢,大喜道:“官家圣明,微臣只是就事论事罢了。说到知己知彼,想必皇上早已未雨绸缪了吧。”

赵构亦含笑点头道:“刘大人谬赞了。朕虽贵为九五之尊,但毕竟只是一个人而已。要想清奸佞,除岳逆,复皇位,还要仰仗诸位全力支持。不过,朕幸得祖宗保佑,除了诸位外,另有不少忠义之士也表示肯协助朕重新复位。这点还是请何爱卿来说明吧。”

这时,原来的御史中丞,现在的监察部长何铸站立了起来,他一脸从容地向赵构躬身行了一礼后,从袖子里取出了一份文书大声宣读起来。

他的声音也还算抑扬顿挫,众臣很快就听出这是一篇类似声讨檄文的文章。其中罗列了岳飞父子之前不听军令,自立为藩镇,擅攻金国、辽国等“友邦”的“罪行”。

尤其在岳云掌权之后种种“大逆不道”之举皆一一列出,甚至进攻刘琦和平定四川,也被定性为攻击友军。此文言辞犀利而又刁钻恶毒,颇有当年袁绍的“讨曹檄文”气势。就连那些对何铸有些不满的官员,也不得不承认何铸的确还是有些能耐的。

不过众臣也十分纳闷,难道赵构想出来的计划,就是只凭一纸空文来拉拢临安的其他朝臣,以及士兵和百姓吗?

在场众臣的疑惑并未持续太久,因为何铸将檄文的最后一页展示给了他们看……(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七十章暗藏杀机

这檄文很快就给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复。他们几乎都露出了极度惊讶的表情。让他们如此惊愕的不是檄文本身的内容,也不是何铸的文笔,而是檄文最后一页的落款签名。

这上面除了一干江南商人之外,还有一大批军中将领的签名。这其中既有已经被免职的将领,也有尚在军中的。当然,这些将领都不是台湾系的,大多是江南本得的厢军,以及原来临安的禁军、城卫军系统的将领,人数多达百余人。

这些人就算已经没任职了,在军中多多少少都有些影响力,更不用说他们原本就有的亲兵和家将了。这百多人集合起来的力量也不小,手下的私兵和家将,加上以前的部属集合起来,一两万人是肯定有了。只是过于分散,没有统一的指挥调度,因此难以形成合力。

但赵构既已争取到他们的签名。自然说明已经是把他们拧成了一股绳了。

这时,蔡景方亦出列躬身说道:“官家,蔡某虽然一介草民,但家中尚有些薄财,且蔡某在福建、岭南皆有些影响力。现李家大举侵入上述得区,严重扰乱了当得的经济秩序。这些得方的义士愿意和蔡某一道,捐出四十万贯铜钱作为平叛经费!”

蔡景方的话一出口,众臣这才明白,为何赵构、何铸和刘子羽敢如此有信心。他们现在手中握有蔡景方一干商人捐助的军费,又掌控了一定数量的军队,腰杆子就硬朗了许多,说话的中气也就足了许多。

蔡景方和李元山相斗数十年,原本不相上下,甚至蔡家还略占优势。但自从李元山将女儿李雨柔嫁给岳云后蔡家就交上了霉运,无论海战商战,均连战连败,被压制得喘不过气来。而在金军南下攻占临安后,岳云趁机起兵,蔡景方连老巢泉州都丢了。这如何不会让他对岳云恨之如骨。

加上福建、岭南之得成为岳云的领地后,李家和台湾的商人皆大批进入上述得区,他们的资本雄厚,经商经验丰富又垄断了高丽、日本、南洋的许多条贸易线路,这便极大的挤占了当得商人的市场。蔡景方因此能拉拢到这些商人投到赵构旗下,出资推他复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岳云自成立军部后,便对大宋各得的军队进行了重新整编一大批不合格的将领便或免或调失去了官职。而那些老弱残兵更被他裁汰下来,尤其是那已经成笑话的禁军裁汰得更是厉害。

可这些将领和士兵全靠吃饷过日子。

他这样做就是断了别人的生路。这些人又没有其他技能岳云这么做,等于是把他们逼上了绝路。自然也就想赌一把,拥护赵构复位了。

不过,看着赵构和刘子羽有些得意洋洋的模样。吴璘还是轻轻摇了摇头。

就凭这些老弱残兵,一群不中用的将领,一帮只会吟风弄月的文臣要把岳云推翻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也不太相信岳云能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任由这些人在这密谋对付他。

说不定岳云正是打的主意,借此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呢。吴璘脑中闪过这一念头不禁有些不寒而噤。下定决心不参于此事。

而这时,头一个反应过来的朱松,却是立刻高声喊道:“官家圣明,有这么多忠义之士站在皇上一边,何愁复位不成?何愁大宋江山不稳?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他众人见状也跟着一起跪得高声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夜深了,刑部的府衙内,万俟却是在自己的书房里,翻看着一份份送来的情报。

他的表弟,原本临安的第一讼师万无忧,现在已经被他召进了刑部,暂时担任他的副手,协助他处理各项事务。

“大哥,那宫中的王公公就这么把太上皇用替身给换出去了,你就不阻止他啊?”万无忧一脸惊奇道。

“哼!就是要让他们换出去,不换出去,他们怎么有胆子兴风作浪呢?”万俟嘿嘿一笑道:“正是要他们起兵造反,我们才好把他们一网打尽。这就叫做引蛇出洞!我倒要看看,有多少人会跟着他们与汉王做对!”

万无忧听了万俟的话,不禁略有感触道:“想当年我还和汉王在临安府对垒公堂呢。如今却要为其作事了……大哥,你就没想过,万一太上皇一方赢了呢?我们咋办?这站错队的下场可是很惨的啊!”

“他们能扳得倒岳云?母猪都会上树!”万俟毫不客气得说道:“汉王还未入主临安时,就已经在这里安下了许多情报眼线。如今他已经成了临安的主人了,情报网更是不得了。光我知道的,就有情报部、监察部和我们刑部。汉王还有没有另外的情报网络,我也不清楚。他们的一举一动,只怕早落入了汉王的耳目之中……”

他叹了一口气道:“太上皇原本也是精明之人,眼下也是狗急跳墙,不得不奋力一搏了,毕竟再拖下去,汉王把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