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惊宋-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岳云一听也觉是个大麻烦这归根到底还是自己在朝中的根基太浅了。武将方面还好岳家军原有的将领就不少再加自己新挖掘出的一些将官也可算勉强够用了。可在官方面差得就不是一般多了。以前在台湾时事务比较少地盘也小还不觉得。可如今进军临安占据江南之后这个问题就愈发突出了。由此看来这些人如果不用仓促之间还找不到多少人来替代他们。

“允、随威、青你们和赵鼎、王居正、薜弼他们商量一下吧草拟一个名单出来看哪些人可以留用。那些在金军入侵时卖国求荣投降金贼的就坚决不能用!”岳云斩钉截铁地说道。

这个难题他觉得自己难以处理就索性抛给了几位属下。

三人无奈只得领命。然后岳云又吩咐巩月漓注意城中官员商绅的动向防止有人寻衅生事祸害百姓。

自己这个“内廷”的会议结束后便召开了“外廷”的会议。这“外廷”的会议除了自己台湾系的属下外还有新附的赵鼎、王居正、薜弼等人。岳云便想趁此机会把台湾的管理体制搬过来以免仍沿用宋朝体制造成rén浮于事官吏冗员太多朝廷财政负担困难的弊病。

岳云将自己的想法一提出来立刻就遭到了赵鼎等人的极力反对。他们虽然也看出了原先宋朝官制的弊端却觉得现在江南新复如果立刻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便会造成rén心不稳。

不过岳云和虞允、薜源等人却觉得眼下皇帝新立百废待兴正是改革的大好时机如果等一切都已经稳定下来再行新的体制只怕所遇阻力更大。是以在岳云的坚持下赵鼎、薜弼、王居正等人也最终同意了岳云的意见。

随后虞允便将他们早已写好的朝廷新的机构编制方案拿了出来让赵鼎等人过目。赵鼎等人听起那些诸如议会、法院等等名均觉绕口异常。但见一众台湾系的官员均无动于衷也不好反对。

“不过就是换了一个名称嘛应该没啥关系吧!”这就是赵鼎等人的想法。

如果说机构改革让赵鼎等人还能接受的话。法律的改革则让他们眼珠都差点瞪了出来。

因为按岳云的意思先要颁布实施一部被称为《大宋宪法》的法律规定大宋的各项律法命令朝中的各项制度均不得与《大宋宪法》相违背并明确一点:即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所有人犯法均会被追究违法责任包括皇帝在内的皇亲国戚、大臣宗室、功勋武将皆不能例外。

要知道〖中〗国古代便有“刑不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说法。虽然到了宋代时大臣犯法也要被追究责任。但宋代的律法向来宽松对于官更是规定只要不是谋逆便不会处以死刑。更不用说追究皇亲国戚甚至是皇帝的什么责任了。

当看到这方案中声称就是皇帝违法也会被追究责任且与百姓的处罚一样时。让赵鼎等人顿觉毛骨悚然。

在他们看来皇帝犯了错下个罪已诏就算是不得了的大事了可按岳云的想法如果皇帝通敌卖国杀人放火一样也要被追究违法责任甚至刑事责任与平民完全无异。这真的称得是惊世骇俗了。

岳云也深知自己的这项改革要是放在和平年代根本别想成功。如果不借金军入侵皇帝更替自己又正好手握重兵掌控数省大权时推行下去以后局面安定了反对势力缓过劲来了就更难推行下去了。

“这个……大都督就算老臣肯答应那琢殿下会答应吗??”赵鼎见岳云一派的官员全都将这视为理所当然只好婉转地问道。

“赵大人就不必担心了!届时薜某会陪同大都督一起去拜会琢殿下的相信琢殿下会作出明智的选择的!毕竟他现在还没登基只是一个皇子而已我们如果要另立新君也未必非要选他啊!”薜源这时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道。

赵鼎和王居正、薜弼三人对视了一眼都连连摇头他们深知自己等人虽然被江南当地的官员视为了岳云一派之人但他们和真正的岳云的心腹亲信还差得远。

“既然大都督主意已定老臣也就只好附议就按此方案办理吧!”赵鼎闻言只得无奈地说道。

赵鼎现在为百官之首连他都屈从了其他人纵是心中不愿也只好唯唯诺诺地表示同意了。毕竟现在岳云才是掌控实权的人。

第五百零九章与赵琢摊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岳云作的这首诗倒是道出了我大宋覆没的原因!”

临安皇宫内赵琢向范同、万俟卨两人长叹一声道。

自第一届临安花魁大赛结束前岳云盗二十年后林升的诗《题临安邸》便提前在临安流传开来尤其是在这次完颜亮南侵之后更是让沉迷于声色犬马的江南民众为之震动。就连一心只想求和的赵琢在当了一次金军的俘虏后也不禁有些反思了自己以前过于看重皇位只想和赵眘争皇储之位。可一旦外敌入侵不要说皇储就是皇帝也成了俘虏。重蹈靖康之难的覆辙又有什么意义呢?

“殿下能有此醒悟实乃国家之福啊!”万俟卨立刻大拍马屁道:“如今太皇皇室成员后宫嫔妃和秦相、秦公子等一干人皆被擒押往中都大宋的兴亡全系于殿下身了。还望殿下振作精神领导大宋军民度过难关抵御北方强敌!”不过他嘴虽然说得恭敬眼中却是闪过一丝不屑。

“唉孤这个‘殿下’还能活多久都是个问题!之前孤可把岳云得罪得不轻啊……眼下他手握重兵孤的死活就在他一念之间了!万一他念及以前之事孤的性命可就危矣了……”赵琢脸的肥肉抖动了一下眼中露出一丝恐惧道。

“殿下不必忧心微臣与岳大都督曾共赴京与金谈判并成功救出太后吾观大都督乃是一个重情重义爱国爱民之忠臣谅来不会对殿下行加害之心的!”范同连忙安慰道。

他素来受忠君思想影响甚深一直忠于赵构并成功按赵构的命令。潜入了秦桧门下卧底成为秦党中的重臣。为赵构摸清秦桧的心思提供了不少情报。而在这次完颜亮南侵之后由于赵构被俘赵眘被杀他自然便选择了忠于目前唯一的皇位继承人赵琢。

不过他虽然言之凿凿赵琢却是丝毫不信他可深知岳云是个睚眦必报之人。而且从这家伙的一贯行事风格看。岳云哪会有什么忠君思想啊。

就在此时门外的太监却高呼道:“大都督驾道!”

赵琢一听心中顿时一惊连忙起身向门口望去只见岳云及薜源两人已经走了进来。

他连忙跪下磕头道:“赵琢参见大都督望大都督宽恕赵琢以前不懂事听信了秦熺馋言。得罪大都督之过!”

岳云和薜源相视一笑暗忖这赵琢还如此道。看来说服他倒是费不了多少口舌了。

岳云于是也抱拳回了一礼然后朗声道:“琢殿下不必多礼以往之事不过是咱们两人当时年轻不懂事为了争青楼粉头惹出的纠纷而秦熺那奸诈小人从中调拨也有很大原因……不过私人之仇总不能大过国家之恨。如今金军大举南下侵我大宋土地俘大宋我国君。辱我大宋脸面!这国仇家恨不报岂能对得起大宋的列祖列宗!”

“好!岳将军说得太好了!”范同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感叹道:“眼下琢殿下已意识到一味向金求和是换不来大宋平安的。而岳将军亦是国家栋梁之材。如果你们君臣一体同心协力将来击败金国收复河山未尝没有可能!”

岳云听后却是微微一愣心道这范同还真是愚忠。自己之前还想依靠和他在京的交情。将他说服变为自己这一派的人现在看来想法却要落空了。

不过他对于范同的才华和风骨还是比较欣赏的。于是便微微一颔首道:“范大人说的是。眼下皇已被金人掳走且之前还曾宣布退位。国不可一人无君。依岳某的意思在此便琢殿下登基为新帝重建朝廷班子先平定南方再兴兵北伐!”

范同一听亦是一脸兴奋道:“岳将军有此想法实乃我大宋之福。范某也早有此意。”

说罢他便拉着万俟卨道:“万大人陪范某一起去查下皇历看选定哪个黄道吉日举行登基大典最合适!”

万俟卨望了岳云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然后作拱行了一礼随即便和范同一起向御书房去了。

岳云和薜源正巴不得他们离开呢。等这两人走后岳云方立刻将脸一板对赵琢嘿嘿一笑道:“琢殿下你马就要成为皇帝了有何想法?”

赵琢一听岳云语气不善吓了一大跳连忙作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声音呜咽道:“岳大都督如今我国破家亡、天下大乱;辽国在陕西肆虐金国又大举入侵我江南百姓流离苦不堪言。全赖大都督忠心报国起兵勤王方能驱逐金人收复临安。我赵琢堂堂七尺男儿又是皇室宗亲却对此无能为力作了金人俘虏吾当这皇帝实在不称职啊!在下当皇帝之后一定立刻将皇位禅让于大都督绝不贪恋!”

岳云一听不禁有些愕然感情赵琢是以为自己也想当皇帝想让他先继承帝位后再行禅让。

他心中暗自好笑却是板着脸道:“琢殿下你千万不要有此想法。岳某还没看你那皇位!这大宋的皇帝还是你来当好了!”

赵琢却哪里肯信以为是试探自己之言连忙表示自己是真的不够资格当皇帝愿意退位让贤。

说到后来薜源终于恼火了厉声喝道:“赵琢今趟你是非当这个皇帝不可了!你是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当然你如果实在不愿意当的话我们也就满足你的愿望……只不过你这条狗命留下恐怕也没什么用了……”

见对方发了火赵琢才只好唯唯若若地同意了但依旧是一副受气的小媳妇模样让人有些忍俊不禁。

这时岳云方缓缓说了一下自己打算改革朝廷官员设置以及重建大宋的法律体系的想法同时还要对江南一地的官员进行调整……

由于这些涉及改革的东西太多太复杂赵琢根本就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只得一个劲地点头。表示一定唯岳云马首是瞻这些改革方案他全盘同意。

岳云见他如此道倒也微微有些意外暗忖此人难道真的已经没有野心了?

薜源这时眼中闪过一丝寒芒道:“赵琢我们能捧你当皇帝自然也能把你踢下来更能要了你的小命!你自己好自为之吧!在朝廷廷议还有涉及到大臣询问的事情你……”

“我一定按大都督的意思办!决不擅作主张。”赵琢点头如啄米道。

这时范同和万俟卨方回到了殿内。他们去查了一番万年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三日后便是良辰吉日适合登基、祭典。他们便提议三日后就举行登基大典。

岳云听罢后便微一颔首表示同意。

赵琢见岳云也同意了方也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见已经商量得差不多了岳云便告辞离去。

赵琢、范同、万俟卨三人一起将他和薜源恭送出了皇宫。

望着岳云等人骑马离开皇宫范同不禁感叹道:“当日金帝完颜亮强令太皇退位之时范某便以为大宋从此又再次蒙受靖康之难的悲剧了而且这次所有皇室宗亲皆被一网打尽只能亡国了……但没想到几个月后岳将军便能带兵打回来一举收复江南之地!看来我大宋中兴有望了!”

赵琢和万俟卨听了他的话心忖岳云会是个忠君之臣吗?这事也只有范同才会这样认为。两人脸露出苦笑对视了一眼均摇了摇头。

岳云回到家中后吃完晚饭正准备入睡时杨兴却急匆匆地呈了一张拜贴说是万俟卨派人送来的希望和他见一面。

岳云心中大奇这万俟卨在原本的历史可是害死岳飞和岳云的大奸贼是秦桧的死党心腹。虽然在这一世他没能害死自己和岳飞但当日自己营救岳飞时如若不是他将岳飞转移了也不会让自己差点陷在城内造成万劫不复之局。自己原本还在考虑如何收拾这家伙时他居然主动提出要求和自己会面这是何用意呢?

不过他想了一会还是决定和这万俟卨见一面看看他想干什么。反正这是在自己家中万俟卨又是一个官倒也不怕他行刺自己。

“大都督殿下万俟卨给您跪拜行礼了。”万俟卨一来就跪在地恭恭敬敬的给岳云磕了几个头这才站了起来。

“万俟卨你我之间的恩怨想必就不用多说了。我只是有些奇怪你怎么没有和秦桧一起到金国去呢?”岳云大是奇怪地问道。

这也是他一直想问的事因为主和派的官员在金军撤退时自知岳云打回来后就算不杀了他们也决不会用他们为官因此都跟完颜亮到金国去了。

这万俟卨应该算是主和派的官员以前还一直是秦桧一党之人却怎么留下当忠臣了?这不象是他的为人啊!

第五百一十章赵琢登基

“其实万某早在大都督击败徒单合喜时就已经翘首期盼大人到来了。”万俟卨面色郑重地说道。

“什么?我击败徒单合喜之时?那么早啊!你怎么会认为我会用你呢?”岳云又好气又好笑地问道。

万俟卨恭恭敬敬地回答道:“万某以前就知大都督战功赫赫本事过人。只是我朝向来重轻武故料大都督不能得到太皇重用。而那时万某效忠的是秦相和太皇自然难免会和大都督作对。但当万某得知大都督能以三万士兵击败金军十万精锐后便知大都督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掌控江南大局亦是不可避免之势……”

他这一说倒让岳云心中微震暗忖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万俟卨在秦桧死后还能当宰相果然非比常人。这敏锐的观察力和政治嗅觉不是一般的强。

岳云依旧面无表情地问道:“然后呢?你想做什么?”

“然后万某就想这金国内部一乱金帝完颜亮必将撤军而大都督反攻江南势必成功。万某便想在大都督手下讨个差事为大都督效力!吾观大都督属下武将齐全但官却是太少象虞大人、王大人、薜大人等虽然也能为大都督出谋划策但却多是军事的计策。而万某却能为大都督在政治出谋划策相信大都督必有用得着下官的时候!”

看来这万俟卨倒真有点本领岳云心中暗忖。光这无耻的厚脸皮就让多少人望尘莫及而且这分析观察判断的本领也的确堪称一绝只怕自己的部下中只有虞允能和他比比。

岳云打量了他一下然后缓缓说道:“可你也知道过去你为赵构和秦桧出了那么多计策害我。你怎敢断定我能不计前嫌留用你?”

万俟卨垂着双手。一脸谄媚答道:“大都督是英雄令尊岳元帅更是大英雄。而大都督的部下个个均是光明磊落的好汉因此在真刀真枪的战场厮杀万俟卨别无用处。但大都督须知有些时候暗箭比明枪更难防。而有些人更只能用阴谋去对付。万某别无其他本事。但说到玩弄阴谋诡计除了秦相万某自认不如他外。对其他人万某却是很有自信。。。。。”

“你倒很有自知之明。”岳云笑着说道。

“正是做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不去挑战自己没有能力去实现的目标。”万俟卨一丝一毫也不恼怒依然凝声道:“大都督的目标想必并不只是当一个王爷便可终了的。大都督的胸襟想必比那大海更宽阔。收留万俟卨这个以前的仇敌他人只会称赞大都督宰相肚里能撑船。投靠大都督的人只会更多……”

顿了一下后他又说道:“并且大都督收留了万某后万某将视大都督为亲生父母一般忠诚到底别无贰心!大都督骂我万某亦觉脸荣光;大都督打我万某亦觉打是亲骂是爱大都督就当收了一条走狗吧。”

万俟卨说这话时脸一本正经。似乎丝毫不知羞耻二为何物。

世无耻之人只怕再无跨越万俟卨的!

万俟卨都四十来岁了年纪远大于岳云却口口声声要把岳云视作亲爹一般只是因为感觉岳云的发展潜力巨大跟着他站队是不会错的。

“万俟卨你的脸皮也太厚了!”杨兴在一旁实在听不下去了。大摇其头。

岳云看着万俟卨的无耻样子亦是感觉有些恶心正想拒绝但这时心中却突然一动。仔细思量了一下。好象万俟卨说的话也对收留这样无耻的人。虽然会有些恶心但没准什么时候还真能派用场。至少在搞阴谋诡计这万俟卨恐怕除了秦桧还真没几个人比他强了。

“好!万俟卨你这个人我用了!但希望你表里如一不要再心怀叵测!我可不是一个你想象中那样对背叛也能大量的人!”岳云眼眸中闪过一丝精光道。

“大都督放心!万某其他方面不敢说但至少还是说一不二的除非大都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否则万某是决不可能背叛大都督的!”万俟卨沉声说道一脸真诚的模样。

岳云不禁为之气结他竟然这样说话……只不过这也说明了他说的是真话。那些人前称要忠心为君绝不背叛的官敌人打来后就投降的从古到今皆不在少数。这万俟卨如此坦诚倒还说明至少他现在是忠于自己的。

三日后也就是公元1147年2月17日刚下过雨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就象一块湛蓝色的绸缎一般覆盖的着大地。

在临安城皇家陵墓处军旗飘扬两旁全是身着黑盔黑甲的岳家军战士。个个手持长枪神情冷峻威风凛凛。而在他们身后则是围观的数十万临安百姓。

岳云此时身着大红丝蟒朝服带着一顶金色乌纱帽身着宽袖的紫色对襟锦袍和一班武官员们淡笑风声。

赵琢在两名太监的陪同下登了祭典高台拜祭了天地和列祖列宗宣布登基成为大宋第十一位皇帝改年号为德昭。然后回转皇宫正式举行登基典礼。

皇宫前禁军士兵摆好了皇帝的全套仪仗身着彩衣的十二名宫女分立在金水桥外。另有两排黑盔武士分立在沿途道路边。接着有两行锦衣校尉手持着金瓜、钺斧、朝天蹬等等仪仗。

这时以岳云为首的所有大臣都已经到了太和殿内等待着赵琢的到来。过了半晌之后曹公公方到了赵琢原来坐的东宫跪在地下磕了三个响头道:“恭皇起驾到太和殿!”

在东宫内的赵琢已经穿戴整齐他其实心中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为了这一刻的到来他付出了很多。虽然这个皇位已经没有什么实权了但他坚信只要有机会他身边仍会聚集一批忠于他的大臣。

此刻他身穿大黄缎绣的龙袍脚踏一双厚底飞龙靴在四名宫女的陪同下迈着方步朝太和殿走去受百官朝贺。

只见赵琢随着乐声中坐入了龙椅宝座之中。而武百官也从两边鱼贯而出归入班列之中。随着司礼太监曹公公的高声唱赞武百官在齐齐向北跪下行三跪九磕头礼。整个动作整齐化一。

接着岳云了一篇由范同写的贺表恭贺新帝登基延续大宋国运。这范同还真有些才华贺表内容可谓是引经据典采四溢。这其中除了一些对赵琢歌功颂德的祝福话语外。也有一些对赵琢本人的期望。希望他能成为大宋的中兴之主。

在岳云完贺表之后武百官又一次向皇帝磕头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着赵琢便从龙椅起立以一种阴阳顿挫的语调宣自己登基后的首封诏书。

诏书中首先反省了大宋皇室历年来的所犯的种种错误包括向金称臣割地赔款屈膝求和等重大失误并给韩世忠平反追认他为武国公。

然后赵琢以皇帝的身份向百姓正式道歉。表示将会在往后的日子里同大宋军民一道同舟共济一同光复中原河山。任何军队和个人只要诚心归附大宋朝廷。朝廷对其以往的罪行一律既往不咎愿意招纳。

接着便是宣布了实行新的改革。其中包括改革土地制度允许私人买卖土地取消农业税取消徭役将原有的商业税收降低到与台湾一样的税率。同时废除各地关卡撤消盐、铁等商品的朝廷专营制度。允许私人经营这些行业。

与此同时朝廷宣布恢复各地奴仆、雇农、匠户、佃户的人身zìyóu雇主用工需签订雇佣协议并不存在附属和主仆关系。并废除传统的“士、农、工、商及人、武将、官员、百姓”等身份带来的尊卑差异。宣布所有人都是国民一律平等。

然后又宣布了实施新的行政区划分以及设置国会和地方议会的制度。而在诏书的最后一条则是宣布颁布《大宋宪法》。规定大宋的组织机构及皇帝、宰相、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同时规定任何人违反法律不管是皇帝、大臣、官员、军人还是百姓均要按法律予以惩罚。不能因其身份就免予责任。虽然宪法中也有特赦的条款但规定要皇帝要特赦一个人须经国会半数以议员同意才能生效。

虽然群臣早已知道了《大宋宪法》的内容但如今皇帝郑重其事地在登基大典同诏书一同宣无疑让他们深感这《大宋宪法》的重要地位。而且在《大宋宪法》中最后一条还宣布任何以后制订的法律均不能违反《大宋宪法》否则视为自动失效。

赵琢在宣完毕后方郑重其事地将这长达几十页的诏书放在一个精致的盒子里由礼部官员收藏好。

这时跪在下面的武群臣以及殿外的军人及百姓又是一阵高呼万岁。他们中有的人是在为大宋再次从异族入侵中新生而欢呼也有的是看到了国家有了强大的希望而高兴。当然更多的人是为自己获得了zìyóu身份且不用再交以前那么多税而欢呼雀跃。至于迷nzhǔ与法制他们还根本没想到那么多。

岳云胸中悬起的心也放了下来他之前还生怕有人在这时唱反调呢。毕竟很多措施都是过于超前了。

第五百一十一章德昭朝廷

登基大典完毕后,赵琢又当众宣布,封收复江南的首要功臣岳云为大将军,上殿可不跪拜,并启用新的官制。

新官制中,并没有设宰相职位。岳云提出宰相这个职务权力过重,如果让秦桧那样的奸臣窃居此位,对朝政的影响太大,所以应该取消。

而他在此基础上提出设立一个首相职位。首相是由九部尚书中的一人担任,由议会提名,并经皇帝同意而确立。虽然表面上,首相的地位和其他各部尚书是一样的,均为正二品的官员。但实际上,首相却可以组织召开内阁会议,商讨国家大事。并发布命令。

虽然表面上,内阁的所有决策都需经皇帝盖章同意才能产生效力,但赵琢的性命还捏在岳云手中,他敢不同意吗?

原本这个首相职位是留给赵鼎的,岳云并不想这么快就自己居于前台,成为众目睽睽的人物。

但是让众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两天前,赵鼎竟然去世了。而岳云这时才回想起,在原来的历史时空,赵鼎貌似也是1147年去世的。这只能说和历史巧合了而已。

于是,这个几乎可称得上是总揽朝中大权的职位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岳云头上。除了赵鼎之外,能够得到大部分官员和百姓拥护的只有岳飞和岳云两父子了,但岳飞却是郑重表态不会出任相位。因此,岳云只好自己亲自出马担任此要职了。

虽然有主和派官员认为岳云年纪如此之轻,竟然就位居这样的高位未免会处事轻浮。但无奈形势比人强。眼下临安城内的军队全在岳云掌控之下,且百姓们也对岳云十分拥护,加上赵琢亦表态赞同。因此,首相一职还是顺利地落到了岳云头上。

在首相之下,则设有九部,即原来的工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之外,增加了军部、监察部和情报部。岳云也担心一下子变得太多。让反对的人过多,而且也让才归附自己的官员无法适应。

不过九部的职责却是作了一下调整。工部目前主管兵器制造及研究,全国水利城池、防御设施修建。由刘一宁担任工部尚书、陈规为工部侍郎。

而吏部尚书则由王居正担任,主要负责官吏的选拔任用,官员职位设置,以及官员俸禄核定。而吏部侍郎则由薜源担任。

户部主要负责全国税赋征收,以及财政预算。全国户籍人口登记等。户部尚书由薜弼担任,户部侍郎则由李雨柔担任。不过众人皆心知肚明。李雨柔虽然只是户部的二把手,但实权却是掌握在李雨柔手中,因为按之前约定的户部内分工,薜弼分管户籍人口登记,而李雨柔分管财政预算。同样,在税赋征收上,薜弼分管对国内的税赋征收。李雨柔分管海外贸易的税赋征收。这样一来,众人皆看出李雨柔所掌握的权力远远大于薜弼。

而礼部则主要负责全国教育和外交两项事务。礼部尚书由范同担任,而礼部侍郎则由朱松和李清照担任,三人的分工为:范同主管外交,朱松主管祭祀,李清照主管教育。岳云为此专门拔出了款项,用于在已占领地区修建学堂,要求适龄儿童必须入校学习,在临安更是成立了一座临安学院,作为全国的最高级学府。而在教育上。也完全摒弃了只重诗词古文的教学。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具有近代意义的课目进行学习。而教材则套用两年前由岳云主持编纂的台湾教学课本。

兵部尚书则是由岳云自己担任,但兵部侍郎却换成了李若虚,现在的兵部其实更象是军队的人事后勤部,它负责对全队的军衔核定,官职任命,粮饷发放,武器装备发放更新,新兵招募和退伍老兵安置。

刑部尚书则落到了原清流中的人物。前兵部尚书刘子羽身上,而刑部侍郎则是由原大理寺卿万俟卨担任,这让许多人都大吃一惊。因为人人都知道万俟卨以前和岳云几乎可以说是势不两立的。两人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但岳云竟然能不计前嫌,用此人为刑部尚书。可说很多人都大吃一惊。

只不过刑部的职责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但主管全国刑事、民事案件的侦察,还要负责对全国衙役进行业务指导、考核。应该说它更象是后世的jǐng察局了。所以,它原有的审理案件的权利被剥夺了。所有的案子都必须交由新成立的法院进行审理。

而新成立的两个部在外人看来职权也不小。军部主管全队的训练、作战,以及开办军校,进行军事技能培训,同时要针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拟定作战计划。军部的尚书则毫无悬念地落到了张宪身上。军部侍郎则为虞允文,下面又分为陆军部和海军部。部长分由陆文龙和杨月担任。

从军部和兵部的区别上看,军部的主要官职由武将担任,兵部则由文官担任。避免文官不懂军事,却对训练和作战瞎指挥。同时,军队的新兵招募、武器粮饷发放、退伍军人安置却又掌握在文官手里,避免武将将国家的军队变成了自己的私军,以至于后来成为藩镇的可能性。

情报部则负责国内外情报的收集、刺探,同时对国外的间谍和潜伏在国内的奸细有权予以逮捕,但判刑则仍需交由法院进行不公开审理。部长依旧由巩月漓担任,但副部长却换成了陆游,而非巩义和巩勇,这让众人不禁有些猜测。

监察部则主要负责对全国官员的检查、侦察及渎职行为查办。部长由清流中的著名人物,前御史中丞何铸担任,副部长则由王童担任。监察部类似于过去的大理寺和御史,但监察部依然不能自己审理案件,只有起诉权。他们查获的案件也只能交由法院统一审理。

除了这九个部之外,还设有法院和议会两个机构。法院自不必说,就是负责全国所有案件的审理,不管是民众告的民事官司,还是行政官司、军事官司、商事纠纷,官员贪腐等等都必须由法院进行审理,并采用两审终审制。最高法院院长则由原海外都护府的法院院长张择端担任。他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干了两年多了,对于案件的审理和程序算是得心应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