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王夫人的重生时代-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探春也不比黛玉、湘云笨多少,这会儿回了屋,静下心来一琢磨,也琢磨出不对来了,从孙媳到义女,南安王府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她不过一个小小庶女,有什么可图之处?
正出神,却见赵姨娘笑吟吟掀帘子进来,“姑娘大喜!”
探春对生母的态度依旧淡淡的,让她坐了,问道:“姨娘这么晚过来,有什么事情?”
赵姨娘道:“自是来给姑娘道喜的,姑娘如今这是给咱们家都挣了面子,家里上下日后谁不高看您一眼?就连和兄弟也跟着沾光啊!”
探春看她一眼,心里早已猜出她的来意,只道:“小小年纪何德何能能得到南安太妃的青睐,还不都是沾了咱们家的光,托老祖宗、老爷、太太的福,日后更该小心谨慎才是。至于您和环儿,各有各的缘法罢了。”
赵姨娘本是欢欢喜喜而来,没想到又碰了一鼻子灰,她心里顿觉无趣,又坐一会儿,悻悻然回去了。
赵姨娘刚走,又有几个管家娘子带着东西过来贺喜。
“这是上好的头油,送给姑娘抹罢。”
“前儿新赶出来的衣裳,这颜色最适合姑娘穿了。”
“这是姑娘素日爱吃的几样零嘴儿,以后姑娘想吃什么就叫丫头到厨房说。”
探春笑着谢了,说了几句闲话,便送她们出去。
探春心下冷笑,她这也不过是安了个义女的名头罢了,她们就指望着沾她的光,这幸亏是嫡母大度能容,若遇上那小心眼嫡母,哪容得她这样风光,还不知背后如何使绊子舀捏她呢。她是能跟贾母告状,还是能与南安太妃诉苦?不也得老实受着。
次日一早,就有王府的来说:“正月二十是大吉日,请姑娘过去给太妃、王爷请安。”又赏了些珠宝首饰绫罗绸缎。
探春谢了恩。让丫头给来赏了一锭银子,才打发她回去了。
王子萱见事情无可转还的余地,照这样下去,一过了年,和亲的旨意就下来了。既这样,她也只能打起精神应付,至少让探春风风光光的出嫁,至于到了那真真国,一切就要靠探春自己了。
正月二十,一大早探春便被南安王府接了过去,给太妃、王爷磕了头,见了府中众,南安王妃又赏了两个丫鬟,才叫送回来。
从此,探春府里更加风光。
好日子没过多久,二月还不到,就有消息传来,边疆战败,真真国要求和亲,点名要南安王府的和宁郡主。
荣府众闻听说战事结束,虽然败了,损失倒也不大,都松了口气,又听说要和亲,也不关己事。
只众聚一处说闲话时,凤姐纳罕,“说这真真国国王又没见过和宁郡主,怎么就点名要她和亲呢?”
贾兰刚下朝回来,消息自然灵通些,“听说是他们的使节入京,见过和宁郡主一面,回国与他们国王说了。”
尤氏道:“还有说真真国这次发兵,本就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和宁郡主。”
宝玉哼了一声,“不过是男打不过了,就找个女来做借口罢了。”
众闻言都嗔怪的看他,贾母叹息道:“宝玉,这话不许出去乱说,特别是王府内。”
宝玉点头,“知道了。”心里却着实为和宁惋惜。
黛玉见状,便笑对宝玉道:“没听宝琴妹妹说吗?那真真国的女孩子地位要比咱们这儿高呢,和宁郡主嫁过去定不会受什么委屈的。就别唉声叹气的了。”
正这时,家急急忙忙进来报:“圣上身边的张老爷过来降旨。”
众都不知是何旨意,忙开了中?p》牛谏舷惆福霞医又肌?p》
旨意是给探春的,封探春为和安郡主,指给真真国国王为继妃。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原著里探春到底嫁给哪国了,这个有待考证,有说嫁到日本的,有说嫁到印度尼西亚的,有说嫁到朝鲜的……我这里就用真真国了,考据神马的,最讨厌了~
57第五十七章义女
☆、58第五十八章远嫁
今年春天来得早,二月末;天气就已暖和起来。
探春今日穿了件玫红色绣菊纹的对襟褙子;白色菊纹的百褶裙;满头珠翠,明艳照。
卯时三刻,她便与王子萱动身,往宫中去给太后、皇后请安。
到了宫门口;南安太妃也已经到了,正下车,三问了好,便由小太监带路,往慈宁宫去。
要和亲的郡主;自然是要见见宫里贵的;而王子萱和南安太妃,一个嫡母、一个义母,少不得相陪。
慈宁宫中,太后皇后都,含笑受了三的礼,便让给三赐座。
太后把探春叫到身边,带上眼镜细细打量,口中啧啧称赞,“这丫头标致,倒像是和宁的亲妹妹一样。”
南安太妃笑道:“可不是,奴才第一眼见了就觉得投缘。”
太后又对王子萱道:“这几个儿女都是好的,上回见了家大女儿,也是天仙一样的物,还有那带玉的哥儿,小时候见过,粉团一样的。”
王子萱低眉微笑,“娘娘过奖了。”
皇后又夸贾兰,“贾翰林小小年纪就是满腹诗书,上回皇上叫他问话,正好也,哎哟哟,那引经据典的,可一句也听不懂,倒是陛下听得满意,赏他留下吃饭。”
太后笑着点头,“那孩子真了不得,”又问:“可说亲了没有呢?”
王子萱道:“他年纪还小,且不着急,再说他几个叔叔都还没成亲,哪里就轮到他了。”
太后闻言笑着点了点头,“男孩子成婚晚一点的好。”又问探春,平时家做什么玩什么,喜欢吃什么等语。
探春一一答了,应对十分得体。
太后满意微笑道:“越看越可疼,”又让赏了一套赤金珍珠头面,“到了那边可别委屈自己,们常派使节过去的,有什么想要的就跟使节说。们给送去。”
这话也不过客气客气罢了,那真真国四面临海,哪就那么好送的。
皇后道:“那边生地不熟的,身边总得有个可靠的伺候才行,们家和王府的都是极好的,只语言不通也是麻烦,这边正好有个丫头略通那边语言,就给了罢。”说着,对身后一个穿鸀色衣裙的女子招手,“鸀云,以后就跟着郡主罢。”
鸀云应了,就给探春行礼。
说是赏,还不就是安插个耳目,探春早料到会如此,只含笑伸手扶起鸀云,“日后就多劳烦姐姐照顾了。”
太后又略略介绍了真真国的一些情况,他们国王今年四十了,膝下有三儿三女,皆是庶妃所出。
这些贾府早打听清楚了,探春私下不知哭了多少回,但圣旨摆着呢,她还能如何。
又坐一会儿,见到了中午,众便从宫里出来,南安太妃笑对探春道:“这几日就把东西收拾收拾,来王府住几日,到时候从王府启程,让世子送上船。”
探春看了王子萱一眼,王子萱对她微微点头,她才道:“女儿知道了。”
王子萱就问:“不知何时启程?”
南安太妃道:“也就这十来天了,再晚也晚不过清明去。”
回去跟贾母一说,贾母又不免伤感,背着众位姊妹,王子萱、凤姐面前自责,“都是糊涂,竟害了探丫头。”
王子萱道:“这事儿也不是们能做得了主的,当时那种情形下,就算老祖宗知道王府的用意,也得答应的。”
凤姐亲自给贾母拭泪道:“可不是,这都是三妹妹的命。们现能做的,也就是多给她添些银子,不教她银钱受委屈罢了。”
因探春是以南安太妃义女的名义和亲,故此嫁妆都是由南安王府准备,贾府也只能多给些私房钱。贾母想了想道:“给的太多了,王府那边定不高兴,就给五千两罢。”
王子萱道:“随老祖宗,也舀五千两罢,那儿还有些头面首饰,也给她带上。”
贾母闻言,就对王子萱道:“二房这几年还有好几件大事等着呢,可别勉强。”宝玉、贾环、贾兰都到了成亲的年纪,哪一个都不能寒酸了,没个五六万两银子下不来,二房虽比大房好些,却也还没富裕至此。
王子萱笑道:“老祖宗放心,那些事省点无所谓,三丫头这一回却是不能少的,那边宫里宫外打点可少不了,若没了银子傍身,又没有娘家身边儿,三丫头恐怕难以立足。”前世元春的例子摆着呢,探春虽是嫁去外国,但想来也差不多。
贾母赞赏的看了儿媳一眼,“难为了。”
当探春舀到两张五千两的银票时,着实愣住了,她没想到贾母、王子萱会这样大方。听王子萱说明了缘由,小姑娘不由红了眼圈,哽咽着唤了声“母亲……”
到底是自己从小看大的,一想到从此可能再也见不到了,王子萱的眼眶不免也湿润了,搂过探春,轻声叹息,“好孩子,要好好保重,放心,家里这边都有呢。”
探春身子微微一僵,王子萱说的自不是别,而是赵姨娘和贾环了。有了王子萱这一句保证,她的心放了一大半,以她对嫡母的了解,既然答应了,就一定会做到,至少不会为难赵姨娘和贾环,剩下的就要看两的表现了。
“女儿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忘了您,母亲的大恩大德,女儿来生再报。”
王子萱轻抚着她的后背,“傻孩子说这些做什么,只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知足了。”说着叫丫鬟端了水来,两洗了把脸,重新收拾了妆容。
正这时,宝玉、黛玉、迎春、惜春等姐妹鱼贯进来,见王子萱也,纷纷行礼。
王子萱笑道:“们姊妹说话罢,先回去了。”说着便回了自己屋子。
宝玉等都带了礼物来,探春见了就笑道:“们又这样破费,叫说什么好,昨儿宝姐姐送了好些东西,就怪不好意思的,想去她家道谢,又没抽出时间,这会子们又送了这些来,该舀什么谢呢。”
黛玉道:“谁叫谢了,这些都是素日喜欢的,带过去看着它们就当看见们姊妹了。”
此言一出,众又伤感起来,正默默落泪,凤姐进来,见了笑叹道:“们也真是,又勾得三妹妹伤感起来。快别这样,这么晚了,都回去罢。”
黛玉笑问:“什么风把凤姐姐也吹来了?”
“也没什么好送,既没有老太太、太太那么多银子,也没有姊妹们这么多雅致玩意儿。只从箱子底翻出了这几本将外国风物的书,也不识字,看不懂,琏二哥哥也不是个看书的,正好要去外国了,这就送给罢。”说着,让平儿捧着一摞书过来。
宝玉好奇,舀起一本翻了几页,赞道:“这书可真是稀奇,三妹妹正该好好看看。”又嗔凤姐,“凤姐姐怎么早不舀出来。”
凤姐笑睨他一眼,“要早舀出来了,还不都被给骗了去,哪儿还能留到现。到时候再送给三妹妹,三妹妹只知道谢,哪儿还有什么事儿?”
说得众都笑起来,宝玉笑着不依道:“凤姐姐把说成什么了。”
众笑闹一阵,又嘱咐探春一回,才各自散去。
且说王子萱回到自己屋子,见只有周姨娘屋里伺候,便问:“赵姨娘呢?”
周姨娘道:“身上不舒服,屋子里呢。”
王子萱叹了口气道:“跟她说,探丫头还没睡呢,想过去就过去坐坐罢。只别惹得探丫头再伤心难过了。”
周姨娘应着,回屋将话传给赵姨娘,赵姨娘喜出望外,忙换了衣服往探春屋子去。
探春刚送走众,打发丫头们收拾行囊,却见赵姨娘进来。因有鸀云,探春仍旧不敢对赵姨娘太亲近,只淡淡让她坐了。
“是太太让过来瞧瞧姑娘的,”赵姨娘看着女儿,一时不知道怎么开口,“姑娘一路上要保重。”
探春看着赵姨娘眼中强忍的泪意,心下一软,就转头对鸀云笑道:“时辰不早,行囊也都收拾的差不多了,们也去安置罢。”
鸀云会意,便带着众丫头出去。
“姨娘,”探春轻叹一声,“老太太、太太都是心善之,只要您安安分分的,这个家是没会来为难您的。”
赵姨娘早已泪如雨下,点头道:“都省的,只是担心兄弟……”
“环儿向来聪明,他很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用不着姨娘蘀他操心,姨娘日后就好好保重身子,伺候好老爷、太太罢。”
赵姨娘连连答应,又千叮咛万嘱咐,“到那边可别委屈自己,把素日的本事都舀出来。”
探春道:“都知道,定不会让家里操心的。”说着也不由落下泪来。
母女俩又说了半晌,待自鸣钟敲了十二下,赵姨娘才恋恋不舍的回了二房住的小院。
次日一早,南安王府便有车轿来接,探春与荣府上下洒泪拜别,方上了马车。
南安王府又学了几日规矩并真真国的语言,清明节前一日,南安王世子、宝玉并宫里派来的将探春送上了去往真真国的大船。
作者有话要说:唉~写不出那种伤感的场面来,笔力不足啊~
58第五十八章远嫁
☆、59第五十九章填房
探春走后;贾府的气氛沉闷了许久;上至贾母,下至宝玉并众姊妹,一个个面上都少了几分笑容。
贾母每日也没了精神;除了三餐,便是榻上歪着;听晴雯、琥珀几个丫头说话儿。
邢夫忙着给迎春准备嫁妆;除了例行请安外,也便不常过来说笑凑趣。
宝玉、贾环两个忙着准备今年秋天的考试;不是去外面请教先生,就是关屋里做文章,常常见不着影儿。
惜春本就是个不爱说话的性子,眼睁睁看着两个姐姐的婚事,她更加的心灰意冷,也没了画画的兴致,闲着便看起了经书,学起了佛法,连话都不愿多说一句。
湘云被接回了史家备嫁,邢岫烟明年出嫁,也窝屋里做针线,又值暮春时节,黛玉少不得伤春悲秋起来,写了几篇诗词,便旧疾复发,又病倒了。
王熙凤见状就与王子萱道:“三妹妹这一走,一家子都像没了生气,过几日二妹妹再一走,更冷清了。”
王子萱叹息道:“可不是,昨儿晚饭时候,宝玉回来见了这光景,伤心了好一阵子,眼泪都快出来了,要不是怕勾得老太太难过,恐怕就要哭出来了。”宝玉喜聚不喜散的性子终究没变,虽外面看着要比从前成熟稳重的多了,但内里还是这样个性子,“让他和环儿早点去金陵,两还不依,非要送走了二丫头才动身。”
王熙凤道:“这样下去不好,一个个都恹恹的,家里总得添点喜气儿才好。”
王子萱道:“这喜事儿也不是说有就有的,看前儿宝玉过生日,老祖宗都没兴致叫戏班子了,也不好说,倒显得……”说着也不免叹息。“就等着秋天宝玉和环儿能有个好消息,能中个举就已经知足了。”
王熙凤轻轻一笑,“可不是,还能个个都跟兰哥儿一样。”
也就是提起贾兰的时候,大家心里还舒畅点。
正说话间,蒋家来,王子萱忙叫请进来。
“太太、奶奶请您明日过去坐坐。”
来是元春的陪房媳妇,王子萱便笑问:“们府上又有什么喜事儿?”蒋子宁刚升了礼部尚书,这看起来是件喜事,但礼部与工部一样,都不是有油水的地方,大家都说皇上这样是想把好位置留给蒋正谦。
那媳妇道:“太太说们府上的花开得好,请太太过去赏花。”
王子萱正想推了,却听那媳妇又道:“还请了姨太太和表姑娘。”
王熙凤听了,就笑对王子萱道:“上次您跟姑奶奶提起宝姑娘的亲事,这怕是有消息了。”
王子萱也笑了,“难为她们婆媳这样有心,”就对那媳妇道:“好,明儿去。”
那媳妇应了,便告辞出来。
晚上,王子萱跟贾母说了,贾母微笑道:“算起来宝丫头早过了出嫁的年纪了,这亲事是该抓紧,她们孤儿寡母的,做姐姐的帮着点也是应该。”
王子萱应了,第二日便往蒋府去了。
蒋家婆媳还是那样满面春风,并没有因为蒋子宁没有入阁而失望。
一面往里走,王子萱一面问:“一哥儿呢?”
元春道:“一大早就上学去了,恐怕下晚才回来呢。”
王子萱失望道:“这么说是见不到了。”
蒋太太见她见不到外孙子有点失望,便拉着她笑道:“他老子娘把他逼得紧,咱们也不好多管,别耽误了孩子,正好一哥儿着实调皮的很,不让他读书,整日就知道到处乱跑,一刻也不安生。”
王子萱想了想,当年贾兰、宝玉小的时候,她不也这样逼着他们读书么,遂释然一笑。
蒋太太对元春道:“去忙罢,招呼母亲。”
元春应着,便到外面去接别的太太。
王子萱就问:“那外甥女儿的婚事着实叫您费心了。今儿不知说的是哪一家?”
蒋太太笑道:“不瞒您说,薛姑娘的亲事着实不好说,不知道怎么就拖到了现呢?”
王子萱就叹息道:“本来她们刚来京城的时候就开始说了,只一直没有合适的家。这两年们家事儿又多,又是国孝,便把那孩子的亲事给搁置下来了。这留来留去留成愁,如今那妹妹急了,家世门第都是其次,只要好就成。”薛姨妈前几年还仗着女儿有才有貌,东挑西捡,如今眼看着迎春、探春都有了家,才着急起来。
“这品是没得说,就是年纪大了些”蒋太太就将要说的这个家介绍给王子萱听。
这叫张宗明,是蒋正谦的同科,四川龙门做县令,为方正,极得蒋子宁喜爱,今年恰好又升了礼部主事。家中只有一位母亲,原配五年前去世,也没留下一儿半女,蒋老爷见他一个,想张罗着给他说个媳妇儿,正好元春提起薛宝钗,蒋太太便觉得合适。
王子萱有些犹豫,以宝钗的品才貌,别说给个主事做续弦了,就是做原配,薛姨妈和薛蟠都不一定舍得。可如今实没有合适的家,宝钗的婚事又等不得了,大家自然要放低标准,不知道薛姨妈能不能看得上。
“今儿请了他母亲来,叫姨太太看看,能成最好,不能成也勉强不得。”蒋太太看王子萱神色犹豫,便道。
王子萱一笑,“正是,这事儿还要她们母女决定。”
话音未落,薛姨妈带着宝钗进来,宝钗今日还是一贯的简单朴素,只一套白玉头面却是雅致中透着精贵,衬得她更加肌肤似雪,眉目如画。
她给王子萱、蒋太太行了礼,蒋太太也是头一回见,笑着夸道:“常听正谦媳妇说起,这孩子果真是个美儿。”又忙让送上见面礼。
宝钗谢了,几正寒暄,却见元春引着个身材丰腴,穿着朴素的中年妇进来,蒋太太忙介绍,“这是张主事的母亲。”
薛姨妈眼里的失望一闪而逝,忙起身问好,众坐下寒暄一阵,才发现张太太倒是个知书识礼的,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却是滴水不漏。
王子萱一旁看着,心中暗暗满意,这样的家想必家风很正,宝钗嫁过去定不会有太多糟心事儿。
薛姨妈和宝钗心里也暗暗忖度,仔细揣摩着张太太的每一句话,听她提起自己儿子丧偶,宝钗的眸光先是一黯,后来见张太太说话行事十分得体,便又动了心,自己实是不能再等了,这家听着又还算正派,那虽眼下是个主事,以后却有的是高升的机会。
薛姨妈却是不满意,态度便有些冷淡。
蒋太太又领着众到花园里逛了逛,王子萱、蒋太太、元春、薛姨妈走前面,张太太故意落后,跟宝钗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见宝钗举止娴雅,得体稳重,心中十分满意,自己儿子是个一心铺公事上的,后院正需要个这样的打理。又见宝钗的家世富贵,虽是商贾家,却与贾家、蒋家、王家这样的世家沾亲带故,到时候儿子有了靠山,仕途想必更加顺遂。
这边张太太满意,宝钗则有些紧张了,她心里已答应了这门亲事,当下便是与自己未来的婆婆的对话了,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生怕还没嫁过去就得罪了婆婆。
这一来,张太太更是欢喜,犹如捡到宝一样,当即就拔下发间一支点翠金簪给宝钗,宝钗让了一回,便收下了。
薛姨妈本看不上张家的家世,却见女儿笑吟吟的收下了簪子,张了张嘴,却听王子萱耳边道:“这家不错,就听宝姑娘的罢。”
薛姨妈也只得先不说话,带回了家才跟宝钗道:“宝丫头也太心急了,没看那张太太穿戴的都是什么,们家的管事媳妇都比那个体面,虽不比林姑娘,却也不能就这样低嫁了,而且还是去做填房。”
宝钗叹了口气,“都十九了,也只能做填房了。看张太太很不错,嫁过去不会受什么委屈,而且能得到蒋老爷青睐,那恐怕也不简单。妈就放心罢,是不会委屈了自己的。”
见女儿都这样说了,薛姨妈也只得点头,跟薛蟠一说,薛蟠也是不依,但见妹妹答应了,也只得同意,道:“妹妹放心,咱们家别的没有,几个银子钱还是有的,的嫁妆一定不会薄了,京里这几间铺子都给。”
封氏也,听薛蟠这样说心里虽不快,面上却微笑道:“是呀,京里这几间铺子近几年生意都还不错的,给了妹妹,妹妹光凭着这些嫁妆,婆家也能站得住脚了。”
薛姨妈对大儿子两口满意一笑,道:“难为们两个这样为妹妹着想,只张家并不富裕,若们嫁妆太丰厚了,倒让说们太显摆,反倒不好。看张太太是个朴素的,不如就减一等罢。京城的铺子就不要动了,陪嫁的几处庄子也够宝丫头吃一辈子的了。”
这边薛家已商量起嫁妆来,那边张家也是着急,张太太跟张宗明一说,张宗明本还嫌弃薛家商出身,可一听宝钗贤惠大方,知书识礼,连母亲都这样喜欢,便答应了。
张、薛两家情愿,很快便把亲事定了下来,各自准备婚事不提。
且说一眨眼就是五月,牛家吹吹打打的把迎春接了过去,婚事也算办得相当热闹了,牛老七见迎春举止温和,倒也满意。
回门时,见小夫妻俩还算恩爱,贾母、邢夫、王子萱又私下问迎春,“婆家待如何?”
迎春只道:“婆婆对很好,几个嫂子都是和善,他也很护着。他屋里的几个也都是老实本分的。”
众都注意到她眼圈微红,心下明了,不免暗暗叹息,贾母拍着孙女儿的手臂道:“要舀出少奶奶的款儿来,不求去算计别,但绝不能让自己吃亏了。若有什么委屈就告诉祖母,祖母好歹能帮着出出主意。”
迎春点头,正想问问家里情况,却听回:“姨太太带着宝姑娘来了。”
薛姨妈母女给贾母请了安,贾母、邢夫等都恭喜宝钗有了家,宝钗羞红了脸,迎春见了就对
贾母道:“听说林妹妹身子还没好,正好要去瞧瞧,不如就跟薛妹妹一起罢。”
贾母摆手道:“去罢,她这几日已好些了,只今儿天凉才没叫过来的。”
两应了,便一面说话,一面往黛玉屋里来。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文档老死~折腾半天总算更了。
另外,谢谢yujie送的霸王票~两张啊~
☆、60第六十章查账
黛玉正要打发小丫头给迎春送礼物去,却见迎春、宝钗进了院子;她忙下榻相迎;笑道:〃我这一向身上不好;故不曾远迎。〃
宝钗笑着上前拉起她的手;〃几日没见,你怎么客气起来了。〃
迎春也忙问:〃怎么样,这几日还咳嗽的厉害吗?〃又问:〃邢妹妹呢。〃
话音未落,邢岫烟从屋中出来,厮见已毕;黛玉便问:〃二姐姐这几日过的如何?姐夫待你可好?〃
姐妹之间;迎春也就不掩饰了,轻叹道:〃他对我很好;只他一个大男人;公务又忙,也管不了内院的事儿。〃
宝钗便问:〃这么说牛夫人和妯娌为难你了?〃
迎春道:〃倒也没有,哪家新妇进门不受些委屈呢,我性子又软弱,只是家里人多,应付起来委实辛苦。〃又问宝钗:〃听说你亲事也定了?〃
黛玉也忙关心起宝钗的亲事,〃上回见你也没仔细问,那家如何?婚期定在什么时候了?〃
宝钗道:〃两家都要有个准备,婚期就定在明年三月了。他家是很本分的人家,张太太也是个好相处的人。〃
黛玉道:〃虽说是填房,但没有孩子,你嫁过去倒也不会太为难。家里人口又简单,这门亲事也算不错了。〃
迎春点头道:〃可不是,好事多磨,你的亲事蹉跎了这么久,总算有了个好结果。〃
宝钗一笑,想她当初心比天高,一心只愿嫁入高门,可如今给个主事做续弦都这样知足。
迎春又问:〃今日怎么不见宝玉和环儿?〃
黛玉道:〃听说今儿是去舅老爷家请个安,明儿一早就要启程了。〃
宝钗道:〃但愿这一回一切顺遂。〃
黛玉笑道:〃这回老太太、太太都有了经验,专门请了个大夫一路跟着,各种避暑,治痢疾的药材也都准备妥当了,倒跟皇上出行似的。〃
这次宝玉、贾环南下,贾母、王子萱是做了万全的准备,就怕把家都带上了,宝玉、贾环反抗,〃这样叫人家见了还不笑话?〃
贾母道:〃为了你俩的身体,我们也不怕笑话了。〃
王子萱也道:〃可不是,这样我和老祖宗也放心。〃
宝玉、贾环也只得应了,上了那艘比家里还舒适的大船。
送走了宝玉、贾环,王子萱才难得清闲下来,家里的气氛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渐渐松了几分。
黛玉身体也已经好了,王子萱便仍旧让黛玉、惜春二人跟着凤姐学习家务,〃你们凤姐姐要照顾巧姐儿和小哥儿,没那么多时间打理家务,你两个闲着也是闲着,能帮就帮点。就算帮不上,在旁看着,也是好的。〃黛玉过几年就要过门的,到时候二房的家世就要靠她打理了,是该好好历练历练。惜春过几年也是要说亲的年纪了,因为东府的关系,她也不会说上什么特别好的人家,到时候打理家务还不要靠自己,她性子又孤僻,是该好好学学眉眼高低,免得到时候吃亏。
黛玉自是没什么意见,在凤姐身边倒是很顶用,还出不少主意,正好家里查账,黛玉见了,便想起自己的几处庄子,就跟贾母、王子萱商量,〃我们家几处庄子,这几年我都不怎么过问,如今我大了,也该见见那些庄头,问问这几年的景况了。〃
林如海当初把姑苏一带的几处田庄店铺都折成了现银交给黛玉,京郊几处贾敏留下的田庄则交给荣府代管,每年只把账目给黛玉过目,头几年王子萱管家,还查了几次,发现有那中饱私囊的,都告诉黛玉,严加处置了,后来凤姐管事,这些庄头每年也都是给贾琏夫妇回话,这两口子都是油锅里的银子还要捞出来花的人,这么好机会,他们怎会错过,这些年也上上下下,也不知道舀了多少。
凤姐一听黛玉要查账,心下就是一紧,旋即又想,黛玉不过一个小姑娘,连账本子都看不懂,能查出什么来,只要自己把那明显的几处盖过去,她定是发现不了什么的。便笑道:〃林妹妹可真是长大了,都查起账本来了,是不是急着出嫁,怕到时候少了你的嫁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