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乡下丫头要自强-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包子出笼后,大妮儿先闻到了肉汤的香气,嚷嚷着要吃包子,悦娥给两个孩子一人拿了一个,自己也拿了一个试吃了起来,一入口便觉得满是香气,虽然馅里没肉,可这味道是真不错,她不由得欢喜起来。
  两个孩子也吃得津津有味,悦娥让男人也尝了包子,徐保兴听说是徐欢想的主意,笑着说:“咱二妮而这骨头汤可没白喝啊,连脑子都变得灵光了。”
  徐欢听了不由反驳他:“您闺女本来就聪明!”
  悦娥在一旁想着虽然这包子香味十足,但毕竟不是肉馅的,价格还是要低一些好。
  第二天,悦娥就早早起床揉面,因为是第一次出摊她心里也没底,只做了两笼包子和一笼馒头,用白笼布包好了。徐保兴在自行车后面做了个木架子,上面放个竹编筐,悦娥把蒸好的包子和馒头放进竹筐里,又将去屋里拿了零钱,就准备出发了,徐保兴不放心的嘱咐着她一路小心,悦娥只说了声知道了就骑上自行车出发了。
  等徐欢和大妮睡醒,悦娥已经离家半个小时了,两个孩子在自己爹的叮咛下洗脸吃饭。徐欢看着爹不时的往大门外转悠,一上午转了五回,心里也跟着担心起来,自己娘从来没做过买卖,这第一次也不知道怎么样,况且她还是个骑车新手,虽说这个年代汽车少,发生交通事故的机率不大,可万一要有啥事呢?
  大妮看着爹和妹妹都无精打采的,她也觉得没意思,吃完午饭就在大门口等娘回来,一坐就是半个小时,她正无聊的玩着石子的时候,远远的看见一辆自行车骑了过来,大妮眼尖认清了是自己娘骑着车子回来了,兴奋的边跑边喊:“娘回来了!”
  屋里的两人听见大妮的喊声,也跑了出来,刚出院子就见大妮儿跟她娘正推着车子往里走,徐欢也高兴的喊娘,悦娥应了一声露着满脸的笑意。
  徐保兴帮着媳妇将车子停好又卸下筐子,看见里面只剩了些馒头,包子已经没有了,他忙进了屋里问媳妇今天的情况,悦娥笑着说:“咱做的包子不到一个小时就全卖完了,只剩馒头还没卖多少,不过镇上也有个大婶在卖馒头,人家在那儿买惯了,来我这买的就少。”
  原来李悦娥到了镇上就将车子停在了离工地不远的地方,那里也有个大婶在卖馒头,见她新来的,还跟她热情的打了招呼,农村的人都比较淳朴,也没有什么同行是冤家的念头,悦娥也觉得有个人做伴心里踏实些,等干活的匠人午休了,一些离家比较远的人就来到那位大婶那里买吃食。
  悦娥也将自家的包子摆了出来,那些匠人见有包子也纷纷跑来问价钱,毕竟天天吃馒头也腻的慌。悦娥也不敢将价钱定的太高,只和镇上卖的素包子一个价钱。那些工匠觉的价钱也公道,就有人先买了几个吃了起来,因为吃食包的严实,还有热乎劲,吃的嘴里也是满口生香,那肉香味把人都给勾了过来。见那人边吃边说着味道不错,其他人也都围了上来,三个五个的买,没多大会儿包子就见了底。
  悦娥见那位大婶的馒头还没卖完,也不好意思跟她抢生意,就盖上了编筐盖。直等到大婶的吃食卖光了,跟她打了招呼往家里赶,她才又将自己的吃食摆了出来。不过这时候匠人们大多已经上工了,她只好在镇子上卖了一会儿,等过了中午,悦娥怕家里的人担心,就将剩下的馒头收好赶回了家。
  徐欢和他爹在一旁听着娘的叙述,见一切都跟顺利,都松了口气。她娘还高兴的说着:“那位大婶真是好心,还帮着我给那些干活的匠人做宣传,以后咱家就只卖包子不卖馒头了,咱不能拆了别人的台!”
  徐欢心想这样也行,自家的包子有竞争优势,以后即便镇上的门面房盖好了,匠人们都离开了,应该也不会影响什么。
  徐保兴见自己媳妇干劲十足,心里确有些发酸。他这一上午不停的往外头转悠,就是希望媳妇的吃食卖不动,早早打了退堂鼓回来,可现在这形势却是相反,想着媳妇以后要天天在外头操劳,自己却整天呆在家里,虽说没闲着,可他却觉得十分别扭。
  徐欢在一旁瞅着他爹皱眉,知道爹的大男子主义犯了。这村子里都是男人在外养家,女人在家看孩子做家务,他爹虽然比较开明,可也难免有些不自在。
 

第三十五章起名
更新时间2014…1…3 9:01:59  字数:2132

 自从李悦娥去镇上卖吃食以来,这院子里就有人不乐意。徐父首先找大儿子说起了这事儿,他觉得妇道人家就应该在家操持家务。这做小生意在外面抛头露面的,实在是有辱家风,不过徐保兴只是低着头不吭声,徐父也没法子强求他。
  徐母对此却没多大意见,她自己也经常到镇上卖鸡蛋,就觉得悦娥卖吃食跟她卖鸡蛋差不多,况且她最近忙的很,也顾不上管老大家的事。
  原来慧兰结婚后到钱家刚俩月就怀孕了,如今已经生产,正在钱家做月子。因为这次生的是个女娃,徐母唯恐自家闺女受委屈,就隔三差五的带着鸡蛋往钱家跑。
  张美丽也看见大嫂天天骑着车子往外头跑,心里耻笑着大嫂真是吃饱了撑的,大哥那磨面作坊日日里进着钱,家里又只有两个丫头片子,哪用得着她去外头挣辛苦钱,真是天生的劳碌命!
  赵玉梅见大嫂外出做小生意,心里却是羡慕的紧,可惜她如今又有两个月的身孕,要不然还真想跟大嫂一块儿去呢。
  徐保兴不忍自己媳妇劳累,可又拗不过她的性子,只得把家务活都担了起来。他又见媳妇每天都要揉面太辛苦,就索性跟媳妇学着做吃食。他手劲大,面也揉的劲道,家里的骨头汤也熬出了老底,这包子做的越发有味道了,悦娥现在每天卖的数量比开始多了一倍,还是供不应求,现在镇子上也有不少人家知道她家的包子味道好价格也便宜,都纷纷去她的摊子上买。
  悦娥的生意好,徐保兴的磨面作坊生意也不差,自从作坊开起来,他就没少琢磨这磨面的工艺,又将磨面的机器改进了不少,面粉的质量提高了,生意也越来越好,这十里八乡的来了不少人家。
  这一年的日子就在忙碌中度过了,徐欢因为经常锻炼身体,个头长高了不少,也很少生病。大妮也已经六岁了,明年就该上小学了,不过这丫头还是那么贪吃,好在现在她们家生活条件好了,悦娥也经常给家里人改善生活,每次都不忘给公公婆婆也送一些。
  这天村子里十分热闹,村口那大喇叭也不停的响,原来是上面有人来搞人口普查,现在全国已经实行计划生育了,城里面已经管的很严了,只准生一个。各村也在推行计划生育,不过一开始没那么严,号召每户人家只生两个,不过村里大多数人也都不当回事儿,该生照生。
  村长徐书礼对这事儿也很头疼,这事不管吧上面有这个政策,可要管的狠了也招人嫉恨,不过他马上也快六十岁的人了,明年就打算退下来,这事儿还是年青人想办法吧。
  因为听说普查组人来了给村里人免费上户口,村子里的人就都赶了过来。这村里很多女人生孩子的时候连结婚证都没领,更别说给孩子上户口了,这一时间熙熙攘攘的,比赶集还热闹,悦娥今天也没去镇上,拉着俩孩子去登记。
  徐欢听着那工作组的阿姨挨个问着大人们:“孩子几岁?叫个啥名?”
  那回答的大人们说啥的都有:“徐二狗、李大花……”徐欢听着一个个奇葩的名字,心里不由囧了,她心里想着得给自己取个大名才行,自己长大了可不想再让别人叫她二妮儿,她转着身子来回看着,忽然瞅见了墙上的标语,心里就有了主意。
  等她娘走到登记处的时候,她大声对着登记处的阿姨说:“我要取大名,就要那墙上的第一个字!”
  工作人员抬头一看,对面墙上赫然写着欢迎人口普查组进村的大幅标语,那阿姨笑着对她说:“小丫头,这名字登记上可就不能随意改了,你不和大人商量一下吗?”
  徐欢扭着她娘的手撒娇:“娘,我喜欢那个字,就用它当名字好不好?”
  悦娥看闺女一脸讨好的样子,只觉得好笑,点着头应了。大妮见妹妹要改名字,也来了兴致,指着标语的第二个字跟娘喊着:“娘!俺也要!俺就要第二个字!”
  悦娥也答应了,村里的人对孩子的名字都不怎么重视,有些家里讲究的会给男孩子起个正式的名字,徐父就一直说要给老三家的四个孩子起大名,不过因为孩子小,还都没定下。家里的这几个女娃就没人管了,悦娥倒是觉得无所谓,反正这俩孩子不管在外面叫个啥名字,都永远是自己的大妮二妮。
  看着工作人员在登记本上自己那一栏填上了“徐欢”这两个字,徐欢心里终于松了口气,自己终于又拥有了前世这个名字,虽然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去,可毕竟也是个纪念。
  大妮也跟着妹妹改了名字叫徐迎,等明年入了学这名字就起作用了。
  这天晚上吃了饭,徐父忽然把家里人叫到了一起,原来他今年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他这个月已经给单位递交了退休申请。
  徐保兴听了就说:“爹也该歇歇了,成年累月的到城里跑,也怪累的!”
  老二徐保柱也在一旁点了点头说:“以后家里收的粮食多给爹娘送些,爹就只管歇着就好。”徐父因为是城市户口,家里的地并没有他的份,不过徐母有一亩地,现在老二家给种着。
  老三徐保金靠在椅子旁没说话,徐父习惯性的抽着烟心里有些感慨,教了半辈子的书,真要停了下来他心里也挺失落的,不过他这年纪大了,每天骑着车子跑几十里地,也的确有些吃不消。
  又过了几天,徐父喜滋滋的召集家里人,告诉大家伙自己要在村里的小学当校长了。原来徐书敏递交退休申请后,教育局的领导都觉得他教学经验丰富,就这么退下来也挺可惜,就问他愿不愿意发挥余热,到他家附近的小学负责教学工作。
  徐书敏听了这话心里自然愿意,就接了返聘书准备到村里小学走马上任了。
 

第三十六章结扎
更新时间2014…1…4 9:02:18  字数:2169

 徐保兴听到这消息也替爹高兴,他知道自己爹教了半辈子的书,也舍不得这些学生们,况且村里离家近,走几步路也就到了,徐保柱对此也没意见。
  老三徐保金听了这消息,忙跑去跟自己爹套近乎,他原先还想着爹要是退了下来工资肯定就少了,自己也捞不着什么好处。如今爹又被返聘到了学校,那自己就又能跟着家里蹭吃蹭喝了。他家的几个小子可都把他给吃穷了,平日里买盒烟都要被张美丽数落,要不是娘时常接济他,他连偷偷买烟的钱都没有。
  转眼到了年底,徐保兴两口子又忙活了大半年,徐保兴算着家里攒的这些钱也够买些盖房的材料了,就跟自己二弟商量起来。
  徐保柱今年在家的时间比较长,因为赵玉梅又给他添了孩子,这回是个大胖小子。他心里头高兴,就时常在家照顾他们母子,听说大哥家里想盖房,就跟他建议说:“现在都时兴盖平房,大哥家干脆也买些楼板盖平房吧,省的以后还要再翻新!”
  徐保兴听了也觉得有道理,就跟三弟打听水泥和楼板的价钱,徐保金原先在水泥厂只是普通工人,后来因为脑子灵活说话也巧,,就被厂里领导给调去销售科了,听说大哥要盖房,拍着胸脯说水泥和楼板保在他身上了。
  这一番筹备下来,两个多月的时间又过去了,眼见开了春,徐保柱就领了一帮相熟的匠人帮着大哥家盖房子,悦娥又开始每天忙不停的做大锅饭,不过因为这次是自己家的新房,做起饭来也格外用心,匠人吃着可口的饭菜,活也干的更利索了。
  赵玉梅也经常趁着孩子睡熟来给悦娥帮忙,看着大哥家里盖新房,她心里也很羡慕,可惜她家现在攒的钱还不够,况且现在村里的宅基地价钱也涨了。
  这天,董玉珍也跑来帮悦娥,这三个女人一台戏,玉珍干活利索嘴也快,不停的说着村里的新鲜事儿,哪家办喜事了,哪家添孩子了。说道生孩子董玉珍又神秘的跟两人说:“俺听家里男人说,这新任的村长要有大动作了!”
  玉梅笑着附和:“这生孩子的事男人还能管的了啊?”
  “你别不信,是村长亲口跟俺那口子说的,他俩从小关系好,现在有事也爱跟俺男人商量。”
  原来这新任村长正是老村长的独子徐保旺,徐书礼卸任时,也提了几个年轻后生做候选,徐宝旺自告奋勇的也参加了新村长的选拔。村里人都感念老村长的贡献,再加上徐保旺本身也是个不错的后生,投选票的时候,大多都给了徐宝旺。
  董玉珍一边擦着手上的盘子,一边跟那俩人说着:“村长说现在各村都在抓计划生育,咱村也得想办法,他准备把计划生育和村里的宅基地挂上勾,以后谁家生的孩子少,就先给他家划宅基地!”
  赵玉梅听了这话手上的活也停了下来。董玉珍又压低了声音跟俩人说:“听说谁家的女人第一个去结扎,就能免费给她家划块儿宅基地。”
  悦娥听了这话只是微微笑着,她家如今已经有了大院子,对这事儿也不怎么关心。村上的妇女主任早就劝着让孩子多的妇女去镇上做结扎手术,一直没人响应。玉梅听了这消息只是紧紧的攥着手也没多言语。
  这天夜里,赵玉梅和男人说起了这事儿,想探探男人的口风。徐保柱听了也没多说话,只是看着俩孩子给他俩掖着被脚。
  没过两天,村上的大喇叭果然开始吆喝这事儿,跟董玉珍说的内容差不多。村里人都议论纷纷,尤其是免费划宅子这事儿惹人关注,现在一块地少说也得五六百块,村里人都是地里刨食,这五六百块能抵上一年的收入了,不过虽然讨论的激烈,可却没人敢去镇上做结扎手术。
  赵玉梅一听这消息,就决定跟男人商量这事儿了,她现在已经有一儿一女,觉得挺满足的,况且她娘家人口也简单,她也习惯了一家四口的生活。
  这天夜里,赵玉梅语气坚定的跟男人商量起了这事儿:“咱家有了这块儿宅基地,再干上两年活,也差不多能起房子了,你也说句准话啊?”
  她知道男人不善言语,不过这事儿也必须得男人点头才行。
  徐保柱蹲在地上想了半天,自己媳妇想搬出这个院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闺女受老三家的孩子欺负,他也心疼,可结扎这事儿他心里也没底,听说是要动手术,也不知道有没有危险。
  赵玉梅又催促着男人,徐保柱又停了半晌才嗫嚅着问:“这结扎手术真没危险?”
  “这能有啥事儿?”玉梅听到男人的问话忙说道:“咱村的妇女主任都宣传了好多次了,别的村也有不少人做结扎手术,真要有事早就传开了。”
  徐保柱又想了想,觉得反正自己闺女儿子也都有了,况且孩子多了也不好养活,老三家就是个现成的例子,徐保金现在天天跟娘伸手要钱,真让人看不惯。
  他想到这里,就站起了身子对媳妇说:“行,到时候俺跟你一块儿去!”他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媳妇。
  第二天,赵玉梅就去找村长了,徐保旺见有人响应他的号召,心下大喜。他这两天把嗓子都吆喝干了,可愣是没一个人敢来,这事儿要是没办成,他这新任村长的威信可就大打折扣了。
  徐保旺忙喊了自己媳妇和村妇女主任陪着赵玉梅,他叫上自己表弟侯进生开了拖拉机带着人去镇上,赵玉梅又回家叫了男人,一群人浩浩荡荡去了镇上卫生所。
  村长媳妇和妇女主任陪着玉梅进了手术室,徐保柱在外面坐立不安,唯恐媳妇出啥事儿,好在没多大会儿,三个女人就都出来了,徐保柱见自己媳妇一脸轻松,也松了口气。
  徐保旺也很是高兴,当场宣布让他们家自己挑地方,村里免费给他家划房子。回到村子里他又把这事在大喇叭上好好宣传了一下。
 

第三十七章养鸡
更新时间2014…1…5 9:01:46  字数:2023

 村里的女人听说赵玉梅做了结扎手术,都纷纷跑去家里看她,见她跟个没事儿人一样,做饭看孩子都没耽误,不由都赞她坚强,有那好奇心强的女人就问她手术的时候疼不疼,玉梅笑着解释:“哪能一点儿都不疼,不过疼得不厉害,能忍住。”
  她这几天心里也很高兴,她家已经选好了宅基地,村长也办了手续把那块地划给他家了,离大哥家倒也不远,虽说没大哥家的院子大,不过也足够他们一家四口住了,赵玉梅心里很满足。
  张美丽见大哥和二哥家里都有了宅基地,夜里又忍不住抱怨自家男人没本事,徐保金听的多了就跟她拌起了嘴:“你咋不学学咱二嫂,也去做个结扎手术!省的咱家再添几张嘴!”
  听了这话张美丽就忍不住拿手挠他:“你现在知道后悔了,要不是你夜里非要折腾俺,哪来的这几张嘴?”
  “懒得跟你说……”徐保金嘟囔两句又翻身睡觉了。
  徐保兴家的房子终于盖好了,因为怕新房潮气重,又等了几个月,一家人才搬了过去,虽然那地方离村子中心有点远,不过俩孩子都挺高兴,在自家院子里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再也不用担心大宝跟她们抢东西了。
  自从搬进了新院子,悦娥也没时间去镇上做小买卖了,每天在自己院子里忙活,因为院子空地大,她还开垦了一个小菜园。徐欢也经常帮着娘给菜地浇水,她前世从没去过菜地,如今见了只觉的新鲜,每日里看着菜苗慢慢长高,觉得比在电脑上玩偷菜游戏有意思多了。
  大妮儿已经上小学了,她的学习成绩很好,班上的老师经常夸她。徐书敏见自己孙女学习好,也觉得有面子,放学时经常领着大妮儿一块儿回去。大妮从小就喜欢爷爷,也时常在爷爷那儿做完作业才回家。
  很快又到了年底,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这是徐欢家入住新房以来第一个春节,悦娥心里高兴,做了很多吃食,又照例给公公婆婆那里送去了不少。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客厅高兴的吃着年夜饭,悦娥看着俩闺女在那儿大快朵颐,笑着跟男人说:“等过了年俺还去镇上卖包子,咱再攒点钱给家里打些新家具。”
  徐保兴听了有些无奈的说:“你也别太赶趁了,刚过完年家家都有吃的,这吃食生意没那么快兴旺,再说家里房子已经盖好了,孩子们也都小,这打家具也不急于一时啊……”
  徐欢听了娘的话也不太赞同,这小生意虽然也能做大,但自己娘并不是个野心很强的人,要不是为了自己的小家,恐怕根本不会在外面抛头露面,更不用说将小吃生意发展扩大了。
  她想着如果要靠娘辛辛苦苦的卖包子,她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家致富啊?徐欢转了半天的心思,觉得想要在村里发展,还是应该走集中养殖的道路。
  这天夜里徐欢又给自己爹爹提出了大规模养鸡的想法,她娘在旁边听了扑哧一声笑出声来:“二妮儿还没忘记吃鸡蛋的事儿啊?”
  徐保兴忙问起了缘由,悦娥就将那年夏天的事儿当做笑话跟男人说了,徐保兴听了却没有发笑,点了根卷烟抽了起来。
  过了几天,徐保兴从镇上的农技站买了本书回来,天天抱着看,徐欢偷偷瞄了眼书皮,见上面写着《家庭规模养鸡技术》,心里得意的想着还是自己爹有眼光,现在搞规模养殖的人家还不多,自家要是抢了先机,将来再把销路给打开了,那可比卖包子挣钱多了。
  又过来一个多月,天气彻底暖和起来,镇上赶集的人也多了起来,徐保兴也去了两趟集市,带了一百多只鸡仔回来,又在走街串巷卖鸡仔的人那里买了四五十只,李悦娥见男人前前后后的买了二百只鸡仔了,拦着他不让再买了。
  “这么多鸡崽,以后真要养成了,光是菜叶麦麸子就得不少喂呢,万一赔了可咋办?”悦娥心里头有些担心。
  徐保兴想了想,也觉得刚开始摸不清底,还是少喂些好,就不再买鸡仔,又忙着在院子里用盖房剩下的砖头搭鸡舍,徐欢看着毛茸茸的小鸡仔在院子里到处跑,真是心花怒放,这可都是钱啊!这家里富裕了,自己的小日子才能过的舒坦啊!
  她家的磨坊最近也出了新政策,只要将磨面的麸子留下,那磨面的价钱就减一半,这是徐保兴想出来的主意,怕以后鸡饲料不够用,又收购了些玉米,提前储备些。悦娥也时常带着徐欢到野地里扯些野菜青草来喂鸡。
  过了两三个月小鸡们都长大了不少,不过饲料也用了不少,还好家里有磨面作坊顶着,要不然悦娥就真想继续到镇上卖包子补贴家用呢。徐欢对小鸡们也特别关注,毕竟是她最先提的主意,万一赔了她也觉得内疚。可惜她对养殖一窍不通,只能干巴巴的看着自己爹娘管理那群小家伙,要是哪天有一只小鸡死了,真是心疼的连骨头汤都不想喝了。
  还好这群小家伙比较争气,虽然淘汰了十几只,但大部分都顺利的成长了起来。徐保兴又请了农技站的技术人员来做指导,学会了给鸡窝消毒、给小鸡做疾病预防等工作,这几天又忙着在院子里搭起了塑料棚。
  这是农技站的技术人员给他建议的,等天气冷些,可以将鸡赶到塑料棚里面,塑料是半透明的,这样不但有了日光照射,还起到保暖的作用,真是一举两得。
  转眼到了秋天,这批小家伙都已经长大了,食量也越来越大,还好徐保兴饲料准备的充足,因为鸡群里有二十多只公鸡经常打架斗殴,悦娥就赶到集市上,分批给卖了,也算有了些盈利。
  这天,徐欢正将挖来的野菜往屋里放时,听见又有一只母鸡在咯咯咯的叫,不由得训斥那母鸡:“讨厌,又来谎报军情!”

第三十八章婚礼
更新时间2014…1…6 9:02:08  字数:2175

 这几天经常有母鸡这样咯咯的叫,徐欢一开始很激动,以为家里的母鸡开始下蛋了,在院子里四处找鸡蛋,结果一无所获,如此折腾了几次她也泄气了。她娘却开始在院子里给母鸡垒下蛋的窝,笑着说家里的母鸡肯定快要下蛋了。
  到了下午,徐欢在院子里玩,忽然发现墙角的隐蔽处有一颗小小的鸡蛋,上面还带了些血丝,她惊喜的喊着:“娘!咱家的鸡下蛋了!”
  悦娥听到闺女的喊声,也走到院外,见果真是刚开窝的母鸡下的蛋,也很高兴。徐欢又兴奋的院子里头四处翻腾,结果在搭鸡窝的废料处又寻到一枚小小的鸡蛋。
  悦娥担心这些母鸡会四处下蛋,就拿了大妮儿在学校玩的乒乓球放在下蛋窝里当作引蛋,慢慢的这些母鸡都开始到悦娥垒的窝里下蛋了。
  徐欢这些天最爱做的事儿就是到那几个下蛋窝里拿鸡蛋,每天都要数两遍,鸡蛋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而她娘这些天又开始往集市上赶,看着自家母鸡下的蛋越来越多,她心里头也高兴,每逢集市就小心翼翼的带着鸡蛋在集市上卖。
  不过随着鸡蛋的数量越来越多,销路也成了问题。好在悦灵听说了大姐家的事儿,就和食堂的领导说起了这事儿,学校先让她家送了两次鸡蛋,觉得很满意就在她家订了下来。不过这往市里送鸡蛋可不是个轻松事儿,悦灵笑着跟大姐说:“下次让保国来帮着送吧!”
  悦娥嗔了她一眼:“你俩还没结婚呢,现在就让他这么帮我,他家里人会有意见的……”
  “没事儿,反正他转业回来还没安排工作呢……”悦灵抿着嘴笑。
  林保国去年刚转业回来,终于有时间到未来丈母娘家了,他见岳母一个人操持家务很是辛苦,就时常过来帮忙,和悦灵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两家商定了到年底结婚。
  徐保兴也觉得以后家里的鸡蛋越来越多,只靠悦娥一个人在外面跑未免太辛苦,就和媳妇商量着把家里的磨面作坊暂时给停了,悦娥有些舍不得,虽说这现在磨黄面的人少了,还是有不少人来磨白面,不过因为他家磨面的机器毕竟粗糙,一些富裕的人家还是去了镇上的面粉厂加工白面。
  天渐渐的冷了,母鸡都开始进塑料棚里了,因为保暖措施做的比较好,饲料也给的足,她家的鸡蛋产量倒是没有减少。徐欢怕家里的鸡生病,不时的提醒爹请农技站的技术员给看看。徐保兴也清楚这事儿的重要性,不但虚心向技术员学习,自己还买了不少家禽管理的书看,这一年琢磨下来,都快成半个养鸡专家了。
  附近一些人家听说她家里鸡蛋多,逢上有红白喜事时也常去他家订购鸡蛋,而到了该准备年货的时候,来他家买鸡蛋的人就更多了,家里的鸡蛋竟有些供不应求,徐保兴心里高兴,决心明年要扩大养鸡的规模。
  这天一大早,悦娥就将两个小丫头都叫了起来,给她俩穿上新衣服,头上还绑了红头绳。徐欢还有些没睡醒,嘟囔着问:“咱这是要干嘛啊,娘?”
  “去给你们二姨送亲啊,前几天刚给你们说过,今个儿就忘了啊?”悦娥笑着帮她绑着头发。
  徐欢这才想起来今天是李悦灵大喜的日子。大妮儿穿着新衣服,头上还扎了两朵纱制的红花,喜滋滋的问着她娘:“二姨今天是不是也要穿新衣服啊?”
  “你去看了不就知道了。”悦娥笑着催促姐妹俩快点出屋。
  徐保兴今天也换上了干净衣服,借了板车送她们娘仨去荷花里,因为赶得早,到了门口李母还正在厨房做早饭,李悦然先跑了出来,和大姐说笑着把几人都迎进客厅,她今年已经上高一了,个头也长高了不少,看着也像个大姑娘了。
  徐欢和大妮儿都先跑进里屋去看新娘子了,李悦欣正陪着自家二姐,见这俩丫头进来了,笑着说:“过来让四姨看看你俩都长高了没?”
  大妮笑嘻嘻的反问她:“四姨,你咋不叫二妮儿妹妹啦?”
  “死丫头,没大没小的!”李悦欣听见大妮儿打趣她,故作恼怒的拧了下大妮的脸蛋,不过下手却很轻。她今年已经高中毕业了,因为高考时成绩一般,也没有考上大学。她也知道自己没三姐那么聪明,就不愿再复读了,在家帮着李母打理家务。
  悦灵在一旁抿嘴笑着,今天的她精神格外的好,白嫩的脸上晕了些胭脂,唇上也涂上了玫红色的唇膏,外面穿了件红色的呢子大衣,里面穿的是自织的粉色毛衣,这会儿稳稳的坐在床边,真跟平时风风火火的样子大不相同。
  徐欢在一旁也看呆了,不由赞道:“二姨,你今天真漂亮!”
  大妮儿也顾不得跟四姨打闹了,羡慕的摸了摸李悦灵的红色大衣。悦欣见了忙制止她:“你小心点别摸脏了!这可是你二姨夫的托战友从上海买回来的,一百多块钱呢!”
  悦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