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妻如云-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傲道:“今日清早,臣在上朝途中,遇到了王黼王大人,此人突然在街上停落了轿子,就在这天子脚下,皇城根下随地大小便……”

随地大小便……赵佶的面容一下子变得古怪起来,眼色复杂,他左思右想,满心期待沈傲的弹劾,得来的却是一个随地大小便,还是当着这满朝文武,外藩使节说出来,此刻的赵佶就如吃了一只苍蝇,实在是无言以对,连他自己,都暗恼不该和这沈楞子一唱一和了。

非但赵佶面容古怪,便是满朝文武,嘴巴都张得如鸡蛋那般大,随即有几个年轻的朝官,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王黼原以为沈傲已搜罗了他的罪证,心里头也早有了腹稿,只是不曾想沈傲竟诬他随地大小便,其他的罪状倒也罢了,这随地大小便当着这么多人说出来,让他遭受的打击却不比什么贪赃枉法要轻,他好歹也是半截身子要入土的人,出身书香门第,入朝多年,脸面还是有的,今日这件事传出去,他王黼还要做人吗?不出三日,就要传遍天下,成为所有人的谈资。

可以说,沈傲这句话的威力比之王黼预料之中的所有罪状都要严厉,他怒从心起,红着眼睛站出班道:“荒唐!”

沈傲笑呵呵地看着王黼,眼眸中没有丝毫的同情:“是啊,王大人荒唐得可以,清早这么冷的天儿,解衣随地便溺,也不怕大风把自己吹僵了。若不是沈某人亲眼所见,哪里会想到当朝少宰,竟会作出这等有辱斯文、教人耻笑之事。王大人,那迎着晨风隐在薄雾之中便溺的滋味如何?”

王黼怒道:“沈傲,你可有什么证据?”

沈傲言之凿凿地道:“沈某人亲眼所见,算不算证据?”

这个时候谁也不敢插口,便是赵佶,也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脸上的微笑有点尴尬,偏偏也不好打断,由着他们相互攻讦。

王黼急得跺脚道:“你……你血口喷人。”

沈傲气定神闲地道:“沈某人血口喷人又哪里比得上王大人便溺喷人?”

众臣忍不住了,俱都笑起来。

这一笑,恰好触动了王黼的神经,一股子无名火起冒出来,啥杀机腾腾地想要张口,却是一口气提不上,话噎在喉咙里吐不出。

沈傲抓住时机,捶胸顿足地道:“陛下,诸位同僚,咱们都是斯文人,有些话我不吐不快,咱们都是读书人,身为读书人,更要三省吾身,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我们这位王黼王大人倒好,有人不做却是学狗,就在大街上,贴着墙根,拉开裆裤来便只图自己痛快,这叫什么?这叫禽兽亏得今日撞见的是我,若换了寻常的百姓,看到一个紫袍公服的朝廷大员如此的不知羞耻,这事儿传出去,不知道的人还当咱们在朝的都没有廉耻。到了这个时候,读书人何辜?群臣何辜?要为一个害群之马,背上这么一桩羞于言之的罪状!”

第438章 落井下石

王黼气得不行,虽说他的名声不怎么好,可是这种随地大小便的事让他羞愤欲死,在他看来,贪赃枉法、打击政敌也算是一种本事,可是随地便溺算是什么?

王黼怒视着沈傲,恶狠狠地道:“沈傲,朝堂之上,你污言秽语是什么居心?”

沈傲板着脸道:“我污言秽语比起王大人身体力行总是要好吧?”

“你这是污蔑。”

“污蔑不污蔑,王大人心里头清楚!”沈傲朝他冷笑,这家伙污蔑得还少吗?今日也叫他知道被人污蔑的滋味对付这种人,沈傲有的是法子!

两个人互相争执,让整个朝堂都变得古怪起来,却都不敢说话,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开始玩味起赵佶的态度,两个大臣在这儿相互攻讦,陛下为什么不管?可能性只有一个,沈傲攻讦王黼,本就是陛下授意的。

因此这二人闹得凶,却无人敢出来说些什么!

“咳咳……”赵佶终于咳嗽一声,捋须沉眉道:“好啦,都不许胡闹,你们这样成何体统?”

赵佶终于发话,却是不可置否,大手一挥:“退朝!”

陛下走了,沈傲朝王黼咯咯一笑,抬腿也走了,其余的大臣不敢逗留,也纷纷退去;只留下王黼一个,却是失魂落魄!

方才陛下的意思是什么?王黼一时想不透,他又想了想,苦笑一声,才是脸色黯然地回家去。

按常理,朝臣被弹劾,不管是否证据确凿,都要写一份自辩或认罪的奏疏,王黼回到家中,将自己关在书房,立即执笔上自辩奏疏,自然是痛骂沈傲几句,说他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只是到了奏疏要收尾时,他却突然不动了。

自辩也好,请罪也好,臣子都要有点儿矜持,所谓的矜持,就是在奏疏之后要写几句客套话,比如说臣老眼昏花之类提出致仕,这是常例,提出来之后,通常情况送到宫里之后,皇帝都会回复朕相信爱卿,致仕之类休要再提之类。

这种言语上的客套,也算是证明清白的一种方式,虽然繁琐,却总要扭捏矫情几下。

只是王黼想到此处不由皱起眉来,生怕落笔请辞之后宫里头真的恩准,他为官至少宰这个位置已是花费了大半辈子的心力,一旦致仕,那就什么都不是了。正沉吟间,终于还是咬咬牙,写道:“老臣近来老眼昏花,心力憔悴,望陛下恩准,令臣致仕。”

随即,便让人送入宫中,在家待罪。

只是关于他的笑话,早已流传出去,本来王黼的官声就不好,如今出了这么个段子,坊间已经传扬开了,这一期的邃雅周刊,也拿这个打趣。

便是在府里,一些下人也悄悄地拿这个打趣,王黼只能当作没有听见,却是明白,这个笑话已是让他身败名裂,再也抬不起头来。

正在他惊疑不定的时候,宫里头传出了中旨,一个公公到了这少宰府上,趾高气昂地念了起来,王黼跪在下头听,前面倒还好说,皇帝对他大是抚慰一番,说他不必惊疑,沈傲胡言乱语,朕已好好地训斥了他,这件事纯属是子虚乌有之事。可是后头的话却是不对劲了,意思是:朕听王卿家所言,也知道卿家年纪老迈,王卿家劳苦功高,如此,就准许致仕回乡吧。

圣旨念完,王黼已是冷汗直流,想不到辛苦经营了大半辈子,竟是黯然收场,沮丧地接了旨意,这公公不冷不热地道:“陛下还说了,王大人想必是归乡心切,今日就离京吧,快去收拾了行李,杂家好回宫复命。”

这一句不啻是赶王黼出京了,王家的下人见了此情此景,心知王黼大势已去,整个少宰府陷入了混乱之中,有卷了金银器物跑的,有哭作一团的,纷乱种种,连王黼都止不住了,几个主事也都心不在焉,忠厚的虽然想训斥,却已没有了从前的威风。后眷那边也是一团糟,几个小妾带了身家要逃,被夫人止住,竟是厮打起来,也没人去阻止。许多人都流传家主失了圣眷,如今官家早晚要加罪,到时候说不准便要祸及全家,所以夫人如疯子一般,衣衫凌乱地被人拉扯时,也无人去帮衬一把。

终究是王黼平时不宽厚,再加上这府上的奴仆里许多都是看了他的权势攀附上的,如今让人眼红的权势化为乌有,立即树倒猕猴散,谁还肯跟着他回乡去?

王黼毕竟还有几分震惊,暂时也顾不上家里头,立即叫了几个忠心的家人守住了库房,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官,搜刮的银子何止百万,就算这官做不成,回到乡中也不致困顿。

心里惆怅了一番,又叫了几个攀附的族兄弟商量,这几个兄弟好歹都有个官身,如今见王黼倒了,却也知道自己大祸临头,如今也觉得还是随王黼一道请辞了拉倒,反正攀附到了他身上,衣食无忧总是有的。

王黼交代了退路,总算定下了神,心里虽然如鲠在喉,却不得不作出镇定自若的样子,指挥若定,叫人打点行李。

只是王家家大业大,装车的行李便是百辆大车也不够,于是只好舍弃家具,只装金银珠宝,足足忙了一个上午,才有了头绪。

那传旨的公公带着几个禁军就坐在门房处,既不帮忙也不阻拦那些逃奴,好整以暇地喝着茶,冷眼看着。

王黼想要去说几句客气话,又觉得那公公必定是杨戬的人,说了也是白说,不由看了隔墙外的蔡府一眼,见蔡府那边一点动静也没有发出,心里更是感慨。

正是这时,一个主事踉跄地奔过来,期期艾艾地道:“大……大人,沈傲来了。”

沈傲?王黼心里咯噔一下,他现在只想着平平安安地离京,不愿再生枝节,虽说这辛苦经营的官儿已经没了,却总算还能做个富家翁,可是沈傲这个时候来做什么?

王黼快步走到门房处,便看到沈傲和门房处传旨的公公在那儿嘘寒问暖,站在沈傲身后的,居然还有个辽人装扮的家伙。

王黼迟疑了一下,踱步过去,冷笑道:“沈大人是来看笑话的吗?”

沈傲不再与那公公闲聊,笑呵呵地看着王黼道:“这是哪里的话,沈某人听说王大人致仕了,因而急匆匆地赶来和大人告别的。”随即旋身给王黼介绍道:“这位是辽国使臣耶律大业,哈哈,他也久仰王大人很久了,因此特来见见。”

耶律大业奉承似地朝沈傲笑笑,随即朗声朝王黼抱拳行礼道:“我听沈大人说,王大人两袖清风,为官清正,很是仰慕。”

面对辽人,王黼却不得不挤出几许笑:“久仰久仰。”

沈傲在旁道:“耶律大人是不知道,我们这位王黼王大人是清廉得出了名的,你看他这宅子,千万不要被迷惑,表面很大,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里头没什么好东西的。”

耶律大业一副受教的样子地连连点头。

沈傲继续道:“王大人这个少宰一年的年俸不过是百贯而已,这几十年也不过攒了两千贯的银子,平时的用度都指着这点薪俸了,哎,如今他致了仕,身上的余财只怕不多,满打满算也不过五百贯而已,想到王大人回了乡,生活困顿,我就很过意不去。”说着,从身上抽出一张百贯钱引,拱手送到王黼跟前:“这是沈某人的一点小小心意,请王大人笑纳。”

耶律大业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可惜他身上没带钱引,只好解下一枚玉佩,道:“请大人笑纳。”

王黼心中暗暗警惕,冷面道:“沈大人这些钱还是自己留着吧,钱,王某人还不必求到你的头上。”

见王黼不接,沈傲讪讪地在门房处坐下:“那我在这里喝喝茶,王大人自便。”接着便又与传旨的公公谈天说地起来。

门口有这么个家伙堵着,王黼心里头很不自在,只是再没心情他和计较了,如今沦落到这个地步,也只能任人笑骂,指挥人将紧要的财货装了车,正准备仓皇离京,可到了门房处却遇到了麻烦。

马车要从偏门过去,却被沈傲拦住,沈傲在那儿抹着眼泪道:“我大宋的官员都有王大人这般清廉,那该多好?耶律兄,你看,王大人的车子出来了,他的家什都裹在车里密不透风,便是怕被人看到了他的窘况,我猜得没错的话,这车里头一定是一些烂布破衣服什么的,王大人一件衣衫可以穿二十年,打满了补丁也舍不得丢弃,这个精神非但我这后进要学习,便是你们辽人也不能落后。”

耶律大业满是崇拜地道:“一定,一定,我回去之后,要给我大辽皇帝上疏,宣扬王大人的清廉。”

正说着,沈傲满是悲痛地道:“那就给你看看咱们王大人平时穿的是什么碎布衣衫。”走到车前,一下掀开厚实的毡布,眼前顿时五光十色起来,铜钱、金银、美玉散落了一地。

耶律大业眼睛都直了,心里在想:“这也叫清廉?如此看来,我们大辽个个都是包龙图了。”

沈傲擦擦眼睛,神色肃穆地道:“这是幻觉,这是幻觉,骗不了我的。”眼睛闭上,继续道:“等我睁开眼,就返璞归真了。”

第439章 黑吃黑

沈傲再睁开眼,返璞归真是没有,那金银珠宝洒落得遍地都是却是真的。

王黼看了前面的动静,已急促促地赶了过来,怒道:“沈傲,你……”

沈傲咦了一声,不等王黼翻脸,他倒是先翻脸了:“王大人,这是怎么回事?这些金银珠宝何止十万贯,整整一大车子,这些财富是从哪里来的?哼,今日大辽使臣也在这里,我还想将大人视为先进典型,好好地在契丹使臣面前宣扬我大宋官员的作风,吓,你倒是厉害,每年那么一点薪俸,家里竟藏了这么多宝贝?”

耶律大业板着脸道:“看来大宋的官,比咱们契丹人还要坏,王大人名不副实是这方面里的典范,我一定要将这件事禀告我大辽皇帝。”

“你看看,你看看,王大人的这点破事都要名扬四海了,王大人,你该怎么解释?你这可是有辱我大宋国体啊,这倒也罢了,官家对贪墨也是深痛恶绝的,屡屡发旨整饬不法官员,你要是不说出个理来,少不得我要进宫去将这里的事如实禀告了。刘公公,你也是看见了的,这么多金银珠宝,眼下还只是冰山一角,你来做个见证,省得到时候又说我污蔑他。”

王黼一下子慌了,他是晕了头,满脑子想着自己的后路,一时也没有注意到沈傲会拿这个做文章,若是沈傲又去状告,官家那边对他已是冷漠无比,只怕又要惹来麻烦。

王黼压住火气,没好气地道:“这些是我捡来的,沈大人,可以了吗?”说着不耐烦地道:“陛下命我立即出京,我没功夫和你在这儿厮磨,快让开。”

沈傲大叫道:“捡来的?这还真是巧了,我前日恰好掉了许多珠宝,咦,这些珠宝怎么看着眼熟,啊……”沈傲捡起一支玉钗:“大家快来看,这玉钗上写着罗英凤的名讳,诸位可知道这罗英凤是谁吗?”

耶律大业问道:“请沈大人赐教。”

沈傲板着脸,目光深远,幽幽然地道:“她是我的初恋情人,初恋知道不知道?和你们契丹人说了也不懂。”

耶律大业问:“这罗小姐后来如何了?”

“后来……”沈傲撇撇嘴:“跟个男人跑了,我特意定了个玉钗,刻了她的名儿,便是希望永远不忘记她。”

耶律大石惊叹一声,才是道:“沈大人果然是风流情种,佩服,佩服。”

“佩服你个大头鬼!”沈傲心里腹诽一句,将玉钗毫不客气地收入怀里:“这就算是完璧归赵了,原以为我丢的那些珠宝再也寻不回来,想不到竟被王大人拾到,可见我和王大人有缘啊。王大人拾金不昧,实在让沈某人佩服,好啦,这些珠宝,沈某人就带走了,王大人,沈某在此谢过。”

说着朝后头赶车的车夫大喊:“都停下,停下,待会儿跟我走,不听话的,都以盗窃罪论处,抓你们去京兆府打板子。”

车夫们都看着王黼,不敢做声,王黼已经给气得七窍生烟,怒道:“沈傲你莫要欺人太甚。”

沈傲的脸色瞬即变得冷冽起来,看得一旁的刘公公和耶律大业都不由心惊胆战,沈傲冷笑道:“欺人太甚?王大人,我倒要送你一句话,做人呢,还是要知道愿赌服输的道理,若不是官家下的是罪己诏,只怕欺人太甚的就是你王大人,你识相的,就带着五百贯滚出京去,不识相……”沈傲森然地一字一句道:“那也就不必走了,沈某人奉陪到底。”

王黼先是脸色狰狞,随即又变得黯然起来,冷哼一声,却是再不敢说话。

“把车子全部送到沈府去,耶律兄若是有闲,就帮着我在这里监督,哪个家伙敢贪墨我沈傲的东西,我有的是办法收拾他。”

沈傲丢下一句话,施施然地去牵了栓在门前槐树下的马走了。

……

处置掉了王黼,赵佶心情不错,在文景阁中画了一幅山水图,落下笔,便听到外头传来沈傲的声音:“陛下在吗?”

外头的小内侍刚要回答,赵佶已经在阁里道:“进来吧。”

沈傲笑呵呵地入阁,朝赵佶行了个礼,道:“陛下今日的心情倒是不错。”

赵佶坐下,小心翼翼地捧起画,对一旁的杨戬道:“去,装裱起来。”说着,板着脸对沈傲道:“朕叫你去弹劾王黼,你却在朝堂里说什么随地便溺,哼,还嫌闹的笑话不够多吗?”

沈傲正色道:“陛下恕罪,这件事也怪不得微臣,陛下只说弹劾,可是一时之间哪里能寻到他的罪证?没办法,微臣只好从简了!”

赵佶冷哼一声,又道:“上午你到王黼家里去了?”

沈傲老实交代:“确实是去了,王大人很大方,送了我些财货……咳咳,价值差不多两百多万贯,微臣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真是吓了一跳。”

赵佶也来了兴致,笑着道:“这么多钱你也没处放,纳一半到宫里来,放进内库,至于其他的,你自个儿留着。”

沈傲摇头:“陛下,臣不能给。”

“这又是为什么?”见面分一半对赵佶来说已是很大的优渥,没想到这小子一毛不拔,完全不给面子。

沈傲老老实实地道:“百年树木,教育为本,王大人将这些珠宝送我时,千叮万嘱,说是要我继承他的伟大精神,要为我大宋开办学堂,培育良才,所以这钱不能缴入内库。”

王黼会有如此高尚的情操?赵佶不信,可是沈傲演得跟真的似的,差点儿眼泪儿都要流出来了,赵佶只好道:“书院?我大宋的书院不知凡几,多你一个不多,这么多钱,便是建十座百座书院也足够了,你这家伙,是故意要搪塞朕吗?”

沈傲道:“陛下误会了,微臣要办的,是武备学堂。”

武备学堂?赵佶怫然不悦,沉眉道:“你是文臣,管什么武备?”

沈傲耐心解释:“其实这学堂也是为陛下建的,微臣只是代为筹建,我大宋固然文风鼎盛,可是武备却是松弛不堪,前几日微臣与契丹国使谈起北方时局,金人如今虽未入关,可契丹人却是越来越吃力,几次险些失守关隘,一旦金军击溃了契丹人,凭着咱们大宋现在的武备,能抵挡金人吗?”

赵佶最怕的就是沈傲提及这些他不愿正视的事,冷着脸道:“那你的意思是一定要朕拿出银钱来练兵咯?”

沈傲摇头:“练兵固然要紧,不过还有个省时省力的办法。”

“建武备学堂?”

沈傲解释道:“我大宋军中只有将兵,却少了士。”

“士?”

“所谓士,其实并不是领兵的将军,不过他们熟知战阵,又能识文断字,除此之外,还有一定的带兵技巧。这些人作战勇敢,下能与士卒打成一片,上能与将佐沟通,冲锋陷阵时,他们身先士卒,鼓舞士气……”

沈傲絮絮叨叨开始掰着指头说起士的好处,赵佶忍不住打断道:“你说了这么多,这些岂不是各虞侯的职责?”

沈傲苦笑:“陛下,虞侯和士不同,士首先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那些粗鲁的虞侯哪里懂得?我大宋扬文抑武,便是因为武人一个不好,就难以控制;而士人则不同,他们都读过书,明白事理,再让他们进入学堂,勤加操练,便可作为骨干。”

沈傲之所以想出如此下策,实在是这位皇帝老兄太不争气,叫他掏点银子出来练兵,他舍不得,宁可放在内库里发霉。

如今眼看金人南下是迟早之事,再不作出点努力,沈傲这家当还不够金人抢呢,所谓老婆越多责任越大,兵荒马乱的,沈傲可不想带着一群婆娘东躲西藏,要保护自己的家人,只有未雨绸缪,在有可能的危难之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建学堂,可以算是见效较大,也是花费最小的办法;这个主意是沈傲从倭人和欧洲那里学来的经验,其实沈傲那个时代的军队也大多采取的是这种组织模式。既所谓以武士、骑士为骨干,让他们不断操练战斗方法,灌输忠君思想,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渥,一旦战争爆发,这些骑士和武士就可立即补充进军队去,他们由于不断操练武艺,往往很快就成为军中的骨干,一支军队有骨干,有人愿意带头,士气才能得以保持。

其实早在商周时代,军队普遍施行的也是这种制度,只不过由于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士人的地位提高之后迅速腐化,最终淘汰出历史舞台。

沈傲的提议正中了赵佶的心坎,本心上,他怕麻烦,不愿意花钱,有这个闲钱,他宁愿去搜罗些字画,也不愿意花销在武人身上;可是另一方面,对于金人的恐惧,也让他忧心忡忡,只是这个皇帝解决心病的办法就是不去想它,今朝有酒今朝醉,眼下还不是太太平平的?或许契丹人能将他们抵挡在关外也不一定!

如今沈傲说出一个折中的办法,既可以避免麻烦减少开销,甚至不需他拨付一两银钱,同时又能让他多一分安心,他自然不会拒绝:“既如此,那你便放手去做吧这个学堂就叫武备学堂,朕敕你为武备学堂祭酒,你若是做得好,朕重重有赏。”他一下子变得眉飞色舞起来,又兴致勃勃地继续道:“鸿胪寺那边的职事,你也要兼着,不可懈怠了,你能想着为朕分忧,也没让朕白护着你一场。”

沈傲连忙道:“陛下,这祭酒,微臣是万万不能做的。”

赵佶脸色顿时又有点不好看了:“这可是你提的建议,当然要你自己担待。”

沈傲道:“微臣没有不担持的意思,只是武备学堂不比太学、国子监,这毕竟是武事,岂能让臣子来担着干?,微臣纵然对陛下忠心耿耿,可是这样的先例不能开。”

赵佶不由欣赏地看了沈傲一眼,心想这家伙什么时候突然开窍了?

听了沈傲的提醒,赵佶也觉得不可大意了,毕竟是武事,学堂里的人早晚也是要充入军中的,这里头的干系,赵佶一想就透,随即板着脸道:“这么说,朕该委谁做祭酒?”

沈傲笑呵呵地道:“当然是陛下亲领了,那些学生入了学堂,就是天子门生,到时陛下每隔月余去训几句话,可比读圣贤书更加有用!”

赵佶想不到得来的竟是这个回答,一时也沉吟起来,沈傲的提议倒是不错,若是武备学堂创立,在军中早晚会产生影响力,交给别人还真不放心,由自己亲领,倒是最放心的办法。赵佶虽然不喜欢舞枪弄棒,可是做祭酒,倒是觉得颇为有趣,皇帝做得久了,也渐渐生出一些无趣,有了这个由头,每隔月余出宫走走,趁机看看少年们操练,倒也不错。

沈傲却是奸诈地想,这武备学堂的招牌就算挂出来,可是到哪里去招募识文断字的读书人?眼下的风气从文才是正道,人家有这闲情会肯去做个武夫?

有了皇帝这块招牌就不一样了,天子门生总能糊弄到几个人吧,所以这皇帝非拉下水不可。

第440章 倭人引发的争执

王黼落魄地被赶出京城,据说他的家仆足有数百,可是真正随他回乡的也不过七八个亲眷,当他踏出汴京的那一刻,他已随着踏出门洞的那一步,彻底地完蛋。

官没了,钱也没了,从前得罪的人早已虎视眈眈,恨不得立即一脚将他掀翻在地,臭名昭著之下,等待他的只是无尽的侮辱和嘲讽。

往常致仕的官员临走时大多都有一些故旧相送,做了几十年的官,交情还是有的,可是王黼只是孤零零的,没有人理睬,遭了所有人的忘记,他的政敌在暗处偷偷取笑,就算是他原先的那些所谓好友故旧,如今都恨不得立即与他割裂所有关系,将他在记忆中迅速抹去。

没有人垂怜,认识不认识的,对他只有漠然,不少人对他的评价只有一句话,自作自受。

王黼的致仕,使得整个朝局变得更加诡异,风向变了,心思也要变,眼下不管怎么说,至少有一个共识必须达成,这个沈傲若是巴结不上,也千万不要惹恼了他,前车之鉴实在太多,误判了时局,后果很严重。

五月初的一大清早,各部堂的堂官和三省的官员照旧在文景阁坐着和官家议事,沈傲也来了,坐在一处角落,看上去不起眼,可是一个少年出现在大宋的中枢朝议中,就显得有些扎眼了。

好在他今日并没有咄咄逼人,见了人就三分笑,赵佶未到时,还陪着蔡京笑谈了几句,大家的心思总算放下,在座的年纪都不小,经不起折腾,沈楞子不闹腾,许能多活个几年。

赵佶落了座,先商议了一阵各部提出的事,这时礼部尚书杨真道:“陛下,今日趁着沈大人也在,有一件事微臣不得不奏。”

杨真和沈傲的关系有点特殊,沈傲还在做监生的时候,也算他半个学生,毕竟他一直掌着礼部,只是两个人的脾气不大对味,尤其是沈傲做了鸿胪寺寺卿,这鸿胪寺和礼部的职责本就有点儿不明,所以免不得和礼部打交道,杨真的脾气火爆,沈傲也是个不肯让步的人,一来二去,摩擦不少,好在大家公务上吵吵嚷嚷,私下里见了还会打声招呼,终究没有把脸皮撕破。

这时听到杨真提及自己,沈傲不由抬起眸,便听杨真道:“鸿胪寺那边也不知是怎么搞的,几个倭人学生闹事,同文馆那边直接发文京兆府拿人,如今已判了下来,打了一顿板子自不必说,还要刺配到交州去,现在倭人那边已经闹起来了,找到礼部迎客司,便是希望礼部能出面斡旋。微臣是这样想的,倭人闹事自是有过,可是打已经打过了,刺配不符咱们大宋的规矩,直接将他们送回原境也就是了,倭人那边也有个交代。可是那同文馆主簿却是死咬着不松口,微臣现在是两面为难,请陛下做主吧。”

赵佶听了杨真的话,微微一笑:“不是什么大事,招呼京兆府那边,遣送回去吧,至于倭使,还是好好安抚,番人闹事也不是一次两次,终归他们是蛮夷,初到大宋难免失了教化。”

沈傲这时不依不饶了,道:“陛下,礼部只负责迎客,鸿胪寺负责管理,如今鸿胪寺管了,礼部横生出枝节来,往后鸿胪寺这边还怎么服人?此外那倭人闹的事不小,打伤了几个路人,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动刀子,今日放他们回去,明日他们还要来闹;倭使那边说得好听,说是回去之后重责,可是微臣明白,能来我大宋留学的倭人,都是倭人勋贵的后代,倭人肯治他们的罪吗?眼下当务之急是要刹住这股风气,杀一儆百,轻易放过他们,到时候免不得又要滋事。狄夷畏威而不怀德,总要给他们一点颜色,他们才知道厉害。”

赵佶倒是为难了,杨真心里头也不痛快,噢,你沈傲说得轻巧,那倭使寻求情的人又不是你,人家巴巴在礼部厮磨,我还要不要办公?

杨真正色道:“话是这么说,可是倭人一向谨慎,往年贡奉也是最及时的,给他们当头一棒终归是我天朝理亏。”

沈傲理直气壮地道:“我天朝怎么理亏了?天子脚下,他们就敢拔刀弄枪,莫非是那几个受伤的无辜百姓还理亏不成?眼下京兆府那边也出了判决,若是随意更改,岂不是助长了他们的气焰?我又如何向伤者交代?”

赵佶压压手,不耐烦地道:“些许小事,也值得你们动怒?”目光落在蔡京身上,问道:“蔡卿家怎么说?”

蔡京咳嗽一声,微微颤颤地朝赵佶抱手行了个礼,欠着身子道:“正如沈大人所说,既然京兆府有了判决,现在更改只怕有损朝廷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