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傅沅的后宅生活-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嬷嬷原先是伺候过傅沅的生母谢氏的,在府里本就不同些,可她自打调到傅沅跟前儿,还是头一回对怀青这个大丫鬟说这样的话。
怀青也知道事情的轻重,出了这样的事情,自然是多说多错,倒不如不说。
“嬷嬷放心,奴婢晓得的。”
怀青说着,便扶着自家姑娘出了屋子,一路朝老太太所住的宁寿堂去了。
二人去的时候,二姑娘傅萱和三姑娘傅珺已经到了。
宁寿堂上上下下都透着一股凝重之气,屋子里压抑得很,老太太坐在软塌上,脸色铁青,脸上露出焦急的神色来。
不等傅沅请安,老太太就指了指下头的绣墩:“坐吧。”说着,对着身边的卫嬷嬷道:“你再去看看,人有没有接回来。”
老太太说的“接”,实际上哪个不知是要将五姑娘傅珍“绑”回来,傅珍做出这样鱼死网破的事情来,老太太这会儿只后悔当日没一剂□□将她给毒死,才留了她来祸害太子,祸害她的娅儿和整个宣宁候府。
卫嬷嬷伺候了老太太多年,如何不知老太太这会儿恨到了极点,又着急到了极点。
“老太太,咱们府里离皇宫有段距离呢,您再等等吧。”
话虽这样说,卫嬷嬷却也还是派了个丫鬟出府去打听了。
只是人虽然去了,哪里会这么快就有消息。
傅沅喝了一盏茶,才听得外头一阵脚步声,大太太张氏掀起帘子从外头进来。
她穿着一身湖绿色绣牡丹花褙子,脸上看起来有几分疲惫,几分慌乱,还有几分恼怒。
随着大太太进来的,还有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婆子,那婆子傅沅是见过的,素日里在门房看门,人称郭婆子。
“媳妇给老太太请安。”
不等老太太叫起,张氏就走上前去,对着老太太小声道:“媳妇去查过了,昨晚涟漪院那个叫代梅的丫鬟说是家里老子娘病了,要家去。兴许,珍丫头是那个时候混出府去的。”
黑灯瞎火的,又赶上家里有人病了,是谁都要生出怜悯之心来。更别说,这郭婆子还收了一个翡翠镯子,哪里能不行个方便。
张氏的话音刚落,郭婆子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脸色苍白,求饶道:“老太太饶命,是老奴一时起了悲悯之心,才放了她出去。只是,只是那时天色已黑,她身上又披着件披风,老奴是当真没瞧出来,竟是五姑娘。”
到了这个时候,郭婆子也知道自己犯了大错,若是惹得老太太发怒,少不得这条性命就没了。
所以自然是想着能推脱便推脱了,自己一时不察,才将五姑娘放出了府去。
老太太正在气头上,听着她这话自然没什么好气,一个眼神过去,就有两个粗使的婆子上前,左右开弓扇了她十几个巴掌,才停了下来。
此时的郭婆子脸上早就红肿不看,嘴角也烂了,鲜血顺着嘴边滑落下来。
她挣扎着,想要求饶,却不察袖子里一个东西差点儿就掉在地上。
刚想藏着,身边的婆子却眼疾手快将她按住,从袖子里掏出一个翡翠镯子来。
郭婆子见着那镯子,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完了,她知道她是活不过这一天了。这般想着,她全身的力气都卸了下来,瘫软在地上,只身子不住发抖。
那婆子将那镯子呈给老太太,老太太看过之后,只怒道:“还不老实招来,这样成色的镯子,怎么会在你袖子里?”
事情到了这地步,郭婆子也只能老实交代了。
要怪只怪大太太那边儿的人来的太快,她还没来得及将东西藏起来,就进门了。
仓促之间,她只能将这翡翠镯子藏到自己袖子里。
谁能想到,她自己一时贪财,竟会搭上自己的性命。
“老太太饶命,老太太饶命,老奴是收了这镯子,只是老奴当真没认出来那人竟会是五姑娘。要不然,就是给老奴一百个胆子,老奴也不敢叫五姑娘一个人这么晚了出府去。”
郭婆子的话才刚说完,外头就传来一阵脚步声,有丫鬟慌慌张张从外头进来,回禀道:“大太太,不好了,奴婢带人去的时候,那代梅已经在梁上吊死了。大概是听到了这消息,心中害怕,只留了一张遗信,说是她没看护好主子,叫主子惹出这样的大事来,她拿性命向老太太请罪,求老太太饶过她的老子娘。”
那丫鬟的话音刚落,众人的脸色都变了。
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叫代梅的丫鬟竟是这样干脆利落,少不得叫人一阵唏嘘。
老太太虽然在气头上,对于这样的奴才心里头也有几分动容,放下手中的茶盏,轻轻叹了口气:“既是已经去了,就买口棺材送回她家里去吧,其他的,就不必追究了。”
“是”。那丫鬟应了一声,就下去吩咐了。
屋子里郭婆子脸色愈发惨白起来,哆嗦着身子满脸的惊骇和绝望。
如今代梅自个儿去了,老太太心里头的火发不出来,定然要撒在她的身上。
果不然,那丫鬟才刚退下去,老太太就冷冷朝她这边看了过来,带着几分火气道:“漠视府中规矩,又收受贿赂,惹出这样的祸事来,拉住去乱棍打死吧。”
“叫各房的奴才都过来看,看看往后哪个还敢做出这种事来。”
众人谁都知道郭婆子逃不过一死,听了这吩咐,脸上也没有露出什么惊讶来。只是傅萱她们几个到底是姑娘家,哪里见过这样打杀的阵仗,虽然强忍着害怕,脸上到底是露出几分不自然来。
这一切落在一旁的卫嬷嬷眼中,卫嬷嬷上前一步,小声道:“老太太,姑娘们都在,不如叫人拉远些吧,免得这血腥气惊着了姑娘们。”
见着老太太点头,卫嬷嬷吩咐人将郭婆子拉到宁寿堂前头的一个小院子里行刑。
虽然隔了老远,声音有些听不大清,可傅沅她们耳边还是不时传来撕心裂肺的喊叫声,甚至会出现错觉,总觉着鼻子里能闻到一股浓浓的血腥味儿。
屋子里安静得很,连一根针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气氛压抑的叫人觉着喘不过气来。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的工夫,外头才响起一阵脚步声,众人朝门口看去,就见着闵嬷嬷脸色凝重从外头进来。
不等闵嬷嬷开口,老太太就急不可耐问道:“人可带回来了?”
老太太才刚问完,见着闵嬷嬷的脸色,心里头最后的那一点儿希望都消散殆尽,脸色变得愈发难看起来。
“回禀老太太,老奴带人去的时候,太后已经将人宣召进宫了。”
太后和皇后姜氏素来不和,也不会喜欢东宫的太子。有这样的把柄在,太后自然不会放过的。
更别说,这傅珍说到底还是平淑郡主的女儿,和太后总有那么几分关联。
闵嬷嬷的话说完,老太太气的将手掌的茶盏摔碎在地上,“那个孽障,若早知道有这一日,她生下来的时候就该将她掐死才是。”
“等会儿下了早朝,事情定闹到皇上那里去了,咱们宣宁候府真是家门不幸,才出了这样的祸害!”
老太太胸膛起伏,恨不得将傅珍从宫里抓回来,直接就了结了她的性命。
不过半日的工夫,这事情就传遍了整个京城,在朝堂后宫都激起很大的波澜来。
东宫人人自危,生怕一个不小心,自己也葬送在这一场风波中。
老太太和大太太张氏提了一日的心,到晚上的时候,宫里头才传出消息来,说是东宫已经被禁军围住,皇后姜氏也被皇上下旨禁足在寝宫中,太子的储君之位多半不保。
老太太听了这消息,脸色大变,口中猛地吐出一口鲜血来,当即就晕倒过去不省人事了。
张氏见着老太太这般,又慌又乱,心里头又惦记着东宫的傅娅,不过是强撑着身子叫人去外头请了大夫进来。等到回了自己屋里,才忍不住痛哭出声。
第二天天才刚刚亮,皇上便召诸王、大臣、文武官员等进宫,以不法祖德、暴戾□□、私德有亏之罪废黜宋贤东宫太子之位。
同一日下午,率文武大臣告宗庙,并言废太子宋贤,朕永不复立。
☆、第121章 自请废后
短短一日的工夫,东宫的威信轰然坍塌,连带着后宫的风向也变了。
姜皇后听到皇上在宗祠言永不复立宋贤太子之位的消息时,当即就瘫软在地上。
“娘娘。”大宫女锦玉见着自家娘娘这般,忙上前将人扶了起来,却是一句话都不敢说。
这段时日,从殿下醉酒摔倒患了眼疾到今日皇上下旨废黜殿下太子之位,告宗祠太子无德言永不复立。一件件事情下来,根本就叫人措手不及。
她在宫中伺候了娘娘多年,何曾见过娘娘遇过这般的危机。
姜氏哆嗦着身子上前几步,挨着软塌坐了下来,面色灰白,到了这个地步,她就是再傻,也琢磨出皇上这是早有废黜之心。要不然,旨意哪里会下的这么快。更不论早朝时刚下了废黜的旨意,下午就带着文武百官王室宗亲到了宗庙。
想着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姜氏的心中愈发的涌起一股绝望来。
她急急抓着锦玉的手,吩咐道:“快,研墨,本宫要给父亲。。。。。。”
姜氏的话还未说完,就见着锦玉脸色微微一变,露出几分迟疑了不自然来。
她心中一紧,忙问道:“说,到底是出了什么事了,到了这个地步,本宫还有什么受不住的?”
锦玉迟疑了一下,才福了福身子,回禀道:“今个儿早朝,皇上除了下了旨意废黜殿下的太子之位,还提起了年前京城重臣勾结盐商之事。此事除了殿下,还牵扯到了老爷。仅去年一年,老爷就收了盐商五百万两银子。”
说到此处,锦玉的话音顿了顿,吞吞吐吐好半天都不敢再说。
“接着说!”姜氏厉声道。
锦玉身子哆嗦了一下,才低声道:“皇上震怒之下,将老爷罢官削爵,下了刑部大狱。”
锦玉的最后一句话,回荡在空空荡荡的宫殿内,姜氏的脸色平静中带了几分惨白,良久,却是突然笑出声来。
这笑中带了几分凄惨和不甘,还有几分说不出来的怨恨,听到人的耳中由不得叫人生出几分同情来。
“娘娘。”锦玉眼圈一红,声音哽咽说不出一句话来。
她知道,娘娘和殿下怕是再无翻身之地了。
过了好一会儿,姜氏才停住了笑声,看了锦玉一眼,目光麻木,脸色平静的吩咐道:“拿笔墨来,本宫教子不严,深知罪孽深重,愧对皇上,自请废去皇后之位。”
“娘娘!”随着姜氏的话音落下,锦玉面色大变,眸子里满满都是震惊。
自家娘娘莫不是疯了,怎么能想要自请废后?
到了这个地步,有什么比皇后的身份和地位更能叫人心安的呢?殿下即便不是太子,可只要皇后娘娘在一天,多多少少总能庇护他一日。
娘娘这样,不是将自己推入了绝境吗?
锦玉跟了自家娘娘多年,深知自家娘娘不服输的性子,因为知道所以才更加意外,不知道娘娘为何会这样做。
“娘娘,此事事关重大,您要三思。”锦玉满是担心,出声劝道。
宫里头多的是想看娘娘笑话,将娘娘踩在脚底下的人,娘娘何苦自请废后,叫人看了笑话,轻贱了她。
姜氏听了这话,却是凉凉一笑,笑中带了几分苦涩和怨恨:“到了这个地步,你以为皇上还会让本宫当这个皇后吗?”
“可即便是殿下犯了错,皇上也不该问罪娘娘?娘娘。。。。。。”锦玉的话音顿了顿,看着自家娘娘脸上的神色,心里头突然就明白过来了。
皇上废黜殿下太子之位,将老爷罢官削爵下了刑部大牢,有这样的儿子和生父,娘娘如何能继续母仪天下?
便是继续坐在这皇后的宝座上,在外人看来,也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皇上做这一切,根本就是早有所料。
这一刻,锦玉心中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来,自家娘娘在宫中经营了这么多年,到头来却是落到这般的处境。
“可是,皇上膝下只殿下和二皇子,二皇子的生母卑贱,性子又木讷老实,如何能当的了这储君?”锦玉的话音刚落,就听得姜氏苦笑一声,带了几分哽咽道:“二皇子木讷老实,可皇上还是当着祖宗的面,当着文武百官王室宗亲的面,说永不复立贤儿太子之位。”
“你可知道,这意味着皇上对贤儿是多大的不喜?这事情对贤儿又是多大的打击?”
“皇上将本宫父亲下狱,又不说废黜贤儿太子之位后,对他如何安排处置,何尝不是在逼迫本宫,叫本宫自请废后?”
姜皇后站起身来,走到案桌前,拿起笔来写了一封自请废后的折子,看了好几遍,才又开口道:“本宫跟了皇上多年,自以为这么多年已经足够了解皇上了,如今才知道,所谓的天家无情,哪里仅仅是无情?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荣辱兴衰、是成是败,不过都随着皇上的心意罢了。皇上心里头,大概从未将本宫当成过皇后,也从未真的看重过贤儿这个嫡长子。”
“本宫这会儿,只希望能借着这折子保全贤儿和父亲的性命。其他的,什么都不想,也没力气去想了。”
姜皇后说完这话,眼圈一红,眼泪忍不住落了下来。
夫妻这么多年,他竟出手这般狠厉果决,丝毫都不顾及往日的情分。
“去,将这折子交给门口的侍卫,叫他呈给皇上,也替本宫给皇上捎句话,就说臣妾别无所求,只求皇上顾及往日情分,饶了臣妾父亲和贤儿的性命,叫本宫和他远远的离开京城吧。”
锦玉迟疑了一下,才应了一声是,伸手接过折子来,福了福身子从殿内走了出去。
递给侍卫那折子的时候,她心中苦涩不堪,胸口像是压了一块儿石头似得,想着皇上的心怎么会这般狠。殿下失了太子的位分,娘娘的母家又落到如此境地,皇上逼得娘娘不得不自请废后。
那折子不过一会儿工夫就到了皇上手中,皇上看过折子后,面色丝毫不变,只吩咐一旁的李公公道:“拟旨:皇后教子不严自请废后,朕深思后,废姜氏皇后之位,降为静妃,封废太子贤为安王,三日后前往翼州,此生不得回京。”
李公公听着这旨意,脸上丝毫都不觉着诧异。
皇上早有废后的心思,若是不废后,嫡皇后和三皇子如何能光明正大的回宫?
只是,嫡皇后因着当年靖江王府之事恨极了皇上,这二十多年都未曾原谅皇上。
即便是三皇子认祖归宗回了宫里,皇上未必真能得偿所愿。
李公公想着,在心里头轻轻叹了一口气。孽缘呀,他跟了皇上大半辈子,知道这些年皇上心里的苦,也知道皇上心里头未尝没有那么一丝悔意。
倘若当年皇上能留一丝余地,哪怕是给靖江王留一个香火,何至于娘娘这么多年都不原谅皇上。
李公公拿过盖了玉玺的旨意,亲自出去宣旨了。
很快,这废后和改封废太子为安王的旨意便晓谕六宫。不过半个时辰的工夫,就传得满城皆知,知道这姜家是就此落败了,太子也再无翻身之地了。
傅沅听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在晚上了,她的脸色变了变,眸子里也露出几分诧异来。
她没有想到,事情竟会这么快,皇上竟然这么着急废了姜氏皇后之位。
这一切切,都叫她觉着十分的仓促,像是背后有什么东西在追赶着这位帝王一样。
不仅是傅沅,满朝文武和王族宗亲都在揣测着皇上的用意。皇上雷霆之怒,先是废太子,后是废后,又有了这静妃和安王,这一切,似乎是一早就想好的。可想而知,皇上很早就起了废黜太子的心思。
联想到去年年底的盐商之事,众人心里愈发有了揣测。
兴许,从很早的时候开始,皇上就动了废太子的心思。
这一夜,很多人都没有入睡。
老太太半夜才清醒过来,听到皇上废后的消息时,竟是痛哭不已,说是完了完了,娅丫头这辈子是完了。
大太太张氏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听了老太太这话,嘴角紧紧抿着,透着几分死气沉沉。
到了这个时候,她连眼泪都流不出来了。
娅儿是安王侧妃,定是要随安王到翼州的,这一去,往后怕是再无相见的机会了。
☆、第122章 庵堂
前后两道旨意,在朝堂后宫激起了很大的波澜,饶是慈安宫的太后,心中也不免存了几分费解。
“虽说太子被废、姜家败落、皇帝下旨废后,哀家多年的心愿也能了了。只是,哀家这回却难以捉摸出皇帝的心思来。”太后的话音顿了顿,看了站在身边的梁嬷嬷一眼,又问道:“这两日,二皇子那里可有什么动静?”
梁嬷嬷摇了摇头:“二皇子还是和之前一样,只是他身边的一些人,到底还是沉不住气,难免有些张狂得意了。”
太后微微挑了挑眉:“哦,你是指那李氏?”
梁嬷嬷点了点头,眸子里带了几分轻视道:“太子被废,李氏私下里和人说,往后当了太子妃,就可时常到慈安宫来给您请安了。”
太后听着梁嬷嬷这话,嗤笑一声,“她倒想得好,皇帝龙体康泰,保不准什么时候宫里头再多个皇子,到时候就没她什么事儿了。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她当了太子妃,她那张狂的性子,也坐不上后位,不过又是一个可怜人罢了。”
“哀家听说,二皇子还是很宠那个宋氏?”宋氏是二皇子府的侧妃,是兵部尚书赵邦国的内侄女,当年一眼被二皇子看中,在她跟前求娶叫她进府当了侧妃。
这些年,宋氏肚子争气,一连生了两子一女,她又是个会笼络人的,日子过的比那正妃李氏还要滋润几分。
“这些年宋氏一直都没失过宠,老奴也觉着奇怪,那宋氏虽有几分姿色,也不至于让人惦记到那个地步。不过,这人呀也看眼缘,兴许二皇子就喜欢宋氏那样的呢。”
太后虽不讨厌二皇子,却也觉着二皇子有些太过平庸了,若不是出了这档子事儿,她也不会对二皇子府的事情这般在意。
“哀家知道了,这月十五,叫李氏递牌子进宫请安吧,到时候哀家提点她几句,别叫她忘了自己的身份。”
梁嬷嬷目光变了变,抬起头来看了太后一眼,随后才应了声是,又将话题转移开来:“娘娘,珍姑娘也关着有几日了,皇上那里连问都没问过一句,今个儿老奴特意去问过李公公了,李公公说,皇上念着傅珍是平淑郡主之女,之前又得太后几分喜欢,说是一切都由太后处置。”
听着梁嬷嬷的话,太后愣了一下,思忖了片刻才看了梁嬷嬷一眼:“皇上既松口了,你明日就叫人将她送到太和庵吧,哀家养了平淑郡主一场,保全她的女儿一条性命,也算是最后替她做一件事了。”太后说完这话,不知是想到了什么,重重叹了一口气。
“太后,您也宽心些,时候不早了,老奴伺候您歇下吧。”
梁嬷嬷说着,扶着太后从软塌上站起身来,梳洗之后,才进了内室伺候着太后躺下。
第二天天才刚刚亮,一辆黑漆马车缓缓驶出皇宫前的广场,经过朱雀大街出了京城,朝郊外的太和庵驶去。
马车里的傅珍一身青色的衣裳,脸上却是有种前所未有的平静。
经此一事,她觉着自己的内心竟然平静了许多。
过往种种,在她眼前一一浮现,却好像是发生在上辈子似的。只是在想起傅沅的时候,心里头到底还存着一丝嫉妒和不甘。
明明是同一个父亲,她们一个要在庵堂度过余生,一个却将风风光光嫁到南阳王府,衣食无忧,富贵一生。
兴许,这就是命吧,她再强也强不过命去。
傅沅去宁寿堂给老太太请安的时候,正好见着闵嬷嬷进来,和老太太回禀了这事儿。
老太太听了,只皱了皱眉,眼中露出几分怒意来:“闯出这么大的祸事来,后半辈子还能在庵堂里度过,可见是太后念了往日的情分,才留了她一条性命。”
“二老爷可知道了?”老太太又问道。
闵嬷嬷听了,点了点头:“老奴已经去回禀过二老爷了,二老爷开始没说话,后来才说了一句什么,只是声音太低老奴也没听清。之后二老爷叫了管家进来,交代他去办两件事。头一件是去黎氏的坟前,将这事情告诉下头的黎氏。第二件事就是叫管家拿五百两银子,亲自去太和庵打点。”
闵嬷嬷这些话说完,老太太脸色顿时就变得铁青:“这样的孽障,亏得他还想替她打点,要我说,倒不如叫她早些死在庵堂里。”
老太太丝毫都不掩饰对傅珍的厌恶,只是这般无情的话听到众人耳朵里,不免叫人觉着老太太少了几分慈悲。
不管怎么说,傅珍还年轻,一辈子在那庵堂里,虽能保全性命,可这样没有盼头的活着也是可怜至极。
老太太这话,也太过刻薄无情了些。
闵嬷嬷听了这话,只低下了头,不敢接话,这话老太太能说,她们这些下头的奴才说了,就是不顾尊卑了。
这时,外头传来一阵脚步声,有丫鬟进来回禀,说是大太太来了。
老太太听了,脸上的神色和缓了几分:“不是叫她好好回屋歇着,怎么又过来了?”
昨晚老太太昏迷了大半夜,一直是大太太在身边伺候着,早起的时候大太太的脸色很是苍白,老太太就叫她回去歇着了。
老太太的话音刚落,大太太张氏就掀起帘子从门外进来,她的脸色苍白,不过几日的工夫,整个人都消瘦了几分,叫人觉着她是在硬撑着才没倒下。
“媳妇给老太太请安。”张氏上前几步,恭敬地福了福身子。
张氏才刚扶下身子,老太太就抬了抬手,开口道:“快起来吧,不是叫你回屋歇着吗?你看你脸色这么不好,别再闹跨了自个儿的身子。”
张氏上前坐了下来,“媳妇实在睡不着,就想着到您屋里来坐坐。”
短短几日的工夫,张氏整个人像是失了精气神,说话也提不起劲儿来。
太子被废,成了安王,虽有王爷的身份,可再无往日的尊贵了。更别说,一个废太子,来日新君登基,还能有什么活路?
娅儿身为侧妃,跟着他去那翼州,如何能有好日子过?世人向来拜高踩低,只怕往后少不得要受很多委屈。
张氏一想到这个,心里就像刀割一般疼,吃不好睡不好,成日里想着这事儿。
“老太太,媳妇,媳妇想进宫见娅儿一面。”张氏迟疑了许久,才开口道。
张氏的话音刚落,老太太脸色就变了,“这个时候宫里头才出了那么多事,你哪里进得了宫?”
“好歹娅儿如今还有着身孕,也是皇家的骨肉,就算太子被废,娅儿也不至于。。。。。。”老太太说到此处,突然脸色就变得惨白,眼底露出一丝慌乱来。
废太子一直子嗣单薄,膝下只有一个郡主,还是侧妃崔氏所生。原本傅娅有孕是喜事,若能生下出个儿子来,地位尊荣就什么都有了。可这一切的前提,是太子并未被废。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傅娅肚子里的孩子,就是最大的不是了。
就算皇上能容得下这孩子,未来的储君难道也能容得下?
老太太张了张嘴,却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张氏这几日早就乱作一团,听着老太太提起傅娅肚子里的孩子来,又见着老太太如今这般的脸色,这才想起来,傅娅肚子里的这个孩子,很可能会害死她。
后日安王就要携家眷去翼州了,路途遥远,这一路上处处都是波折,若是有心算计,保不准真就出个什么事儿。
一想着这惊险处,张氏就一阵心惊肉跳,看着老太太的神色,却是不敢再说些什么。
她在府里这些年,如何能不了解老太太的性子,她这个人,骨子里最是自私了。如今口口声声是替娅儿难过,可她心里如何能不清楚,老太太是可惜这宣宁侯府日后的分光和体面。
那些盼头,都在一道废太子的诏书下,全都烟消云散了,甚至,连初始的时候都不如。
所以,她又如何能盼着老太太能理解她这个当母亲的心。
张氏略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回了自己院里。
老太太看了坐在下头的傅沅她们一眼,吩咐道:“我也有些乏了,你们都退下吧。”
“是。”听老太太这样说,几个姑娘站起身来,福了福身子,转身退了下去。
才刚退出了屋里,就有丫鬟上前对傅沅小声道:“四姑娘,我家太太请您过去一趟,说是有话要和您说。”
傅沅看了面前的丫鬟一眼,认得她是大伯母张氏跟前儿伺候的,自己并不好拒绝。
不等她开口,身边的二姑娘傅萱就拉了拉她的袖子,带了几分小心道:“四妹就去母亲那里一趟吧,这几日出了这么多的事情,母亲肯定想找个人好好说说话。”
傅沅知道事情并不会像傅萱说的这样简单,却也不好开口拒绝,想了想,就点头应了下来,随着那丫鬟一路去了大伯母张氏所住的院里。
☆、第123章 回绝
张氏所住的碧霄院距离老太太的宁寿堂并不怎么远,只一会儿工夫就到了。
许是因着太子被废的事情,整个碧霄院都透着一股凝重之气,廊下的丫鬟们都规规矩矩站着,便是偶尔说些什么,也是压低了声音,并不敢吵到里头的人。
见着傅沅从门外进来,一个身着碧绿色衣裳的丫鬟忙快步迎了上来,恭敬地福了福身子:“姑娘可算是来了,我家太太说了,姑娘来了请您直接进去。”
说完这话,那丫鬟便挑起帘子,领着傅沅走了进去。
因着是在二月多,外头有些冷,屋子里依旧燃着炭盆,刚一进去就觉着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叫人身上觉着暖烘烘的。
大太太张氏坐在软塌上,手里拿着一盏茶喝着,看着有些心神不宁。
听到脚步声见着傅沅来了,张氏脸上露出几分动容来,这个时候傅沅还能来这一趟,她心里头着实多了几分暖意。
“侄女见过大伯母。”傅沅缓步上前,才刚扶下身子,就被张氏伸手扶了起来。
“好孩子,来,这边坐。”张氏说着,拉着傅沅到了软塌前。
傅沅见着张氏落座,自个儿才挨着软塌坐了下来。
丫鬟们上了茶水和点心,傅沅伸手拿起桌上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张氏不说话,她也没开口去问,气氛一时有些沉默。
过了许久,张氏才忍不住将心里头的话说了出来:“按理说这事情我这当长辈的不该和你说,只是,老太太如今身子不大好,这府里又是这般的处境,我即便知道不合适,也只能请你过来一趟了。”
张氏这话说的很是客气,一个“请”字,若是放在以前她是断不会对傅沅这个晚辈说的。
傅沅心里清楚得很,所以也直觉到大伯母是有事要求她,而且这事,还不是一件小事。
想着这些日子以来发生的事情,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