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唐-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瑄笑了,“光弼,本王意欲让两宁州军马轮番军屯,半数戍边,半数开屯种田参与两宁州建设,三个月轮换一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若是战事起,则全军恢复编制。”

李光弼听了一时间无语,再也不能说什么了。

张瑄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显然是早已拿定了主意。虽然李光弼觉得有些不以为然,但却不能再当面反驳了。他准备私下里再找找张瑄——四万兵马在吐谷浑故地防备整个吐蕃大军,本身就有些不够用,若是再半数屯田,岂不是让吐蕃人闻风而至?

“诸位,民力乃国之本。民力强则国强,休养民力不容懈怠。若是施行苛政,长期累积民怨,则内患频仍……”张瑄目光清冽,环视着众人,又淡然道,“为官者当日日思念民力维艰,纵然做不到爱民如子,也需要正视民之疾苦”

“皇上曾言,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辈掌握朝廷权柄,民生祸福系于我等一身,若是不能做到如履薄冰殚精竭虑,则百姓怨天下乱——为减轻民生压力,从今日起,本王决定推行限酒令,凡我陇朔各州府县,酿酒之粮减半……嗜酒享乐之风耗费大量粮食,实在令人嗟叹”

“此番限酒令,为期二年。百姓饮酒,本王不会干预,但我辈食朝廷俸禄者,当身体力行,做出表率。从即日起,自本王以下,凡我陇朔官员武将白昼严禁饮酒作乐,任何无谓之酒宴当一概取消。”

“本王若能做到,尔等必须做到。”张瑄声调激昂,挥舞着手臂,面露坚毅果决之色。

他早就对大唐这好酒享乐铺张浪费之风心有不满了,如今逮到机会,正好顺势刹一刹这种不良风气。不说完全禁酒,现有的酒水消耗量降低一半,就能省下多少粮食?

老百姓饮酒他不能管,也管不住;但官员饮酒之风强力压一压,还是能做到的。

天唐 第275章阴谋

第275章阴谋

第275章阴谋

限酒令?张瑄这话一出口,在场众人都吃了一惊,包括李倓在内。

大唐是一个诗歌与纵酒歌舞的国度,饮酒作乐已经成为唐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跟衣食住行一样平常。

可张瑄竟然要推行限酒令

李倓眉梢一挑,用不可思议的目光望着张瑄,但旋即,他就心里轻轻一叹,明白了张瑄限酒令的真正意图——酿酒耗费大量的粮食,而唐人上至官僚权贵下至普通贩夫走卒开怀畅饮,每日消耗的酒水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限制酿酒和饮酒,肯定能节约粮食的消耗。

然而……这种政令肯定要遭到上上下下的强烈抵触,贯彻执行起来不会那么简单。

而且,降低酿酒规模,肯定会带来酒水价格的暴涨,哄抬整体物价,如此一来,又势必会干扰到陇朔经济的平稳发展……张瑄此举有拍脑袋的嫌疑啊,考虑不周——这是李倓的心态。

当然,拥有这种心态的也不止是李倓。李光弼等将领基本也都这样看。

只是在张瑄的威势和强势面前,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反对。

张瑄笑了笑,没有解释,也懒得解释。

限酒令在他看来,只能是一种特殊时期的临时政令,不会延续太久,他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动用强力手段强制推行,两年的时间里,将陇朔所出粮食全部用于军马的扩建和供养,至于暂时引发的经济波动,大可以忽略不计。

他深知,在这个王权时代,粮食对于发展的重要性无与伦比。粮食足,则兵马兴、人口盛。毕竟人可以不喝酒,但不能不吃饭。

下一步,他要扩军和通过开荒屯田吸引大量的人口进入陇朔,没有充盈的粮食储备根本难以完成。因此,限酒令早就在他的酝酿当中,只是借今天这个机会趁势推出罢了。

堂中的气氛变得有些压抑和沉闷。

虽然众人都没有说话,保持肃然和敬畏的态度,但张瑄心里其实很明白,他们心里都有些不以为然。

“本王知道诸位对限酒令都有些不以为然……本王可以跟诸位说句心里话,这个事儿呢,本王考虑已久,并非一时头脑发热。下一步,无论是巩固边防还是大力屯田,都需要大量的人口,粮食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张瑄目光在李光弼等人身上扫过,淡淡道,“本王觉得,为了陇朔发展的大局,为了大唐社稷的江山永固,两年之内,让官民人等略微节制一下口腹之欲并不算什么。”

“不吃饭可以死人,但不喝酒死不了人吧?呵呵”张瑄轻笑起来,“酒水消耗减少一半,可以省下大量的粮食,可以养活无数军民,这笔账大家可以算一算。”

李光弼等人赶紧出列躬身下去,齐声呼道,“大帅英明”

“呵呵,诸位请起。本王英明不英明并不重要,但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却非常重要。本王希望诸位能身体力行,不折不扣地推进限酒令,若是有人阳奉阴违影响限酒令的执行,可就休怪本王不讲情面。”

张瑄的声音虽然淡淡的,但众将却都心中一凛,再次躬身大声领喏,“大帅英明,末将等敢不从命”

李倓坐在那里静静地旁观着,张瑄的言行举止威势无形散播,而众将对于张瑄的敬畏感已经深入到了骨髓里。

察觉到这一点,李倓忍不住惊叹:张瑄从军时间并不长,但在陇朔军中的威权和威望却到了一个顶点,这显然与他连番大胜吐蕃并率军侵入吐蕃拿下吐谷浑故地有关

……

……

张瑄与建宁王李倓驻跸河州,李光弼原本准备了盛大的晚宴招待两人,但因为张瑄的限酒令一出,这场酒宴就不了了之了。

当天,张瑄的三道政令相继从河州府城里发出,号令整个陇朔地区。

一是限酒令,各州府县对于酿酒粮食的配给数量减少半数,大都督府出台细节性制度配套措施,在置酒和售酒的源头进行限制。对于民间饮酒,并不过度限制,但对于吃朝廷俸禄的官员将佐乃至全军士卒,饮酒量都做了详细的规范限制。比如白昼不能饮酒,非重大节日及婚丧嫁娶不能饮酒等等。

二是军屯令。命令陇朔所有兵马就地屯田,各州卫副将充任屯田使、知屯田事,军马半数屯田拓荒,三个月为期限轮换。军队开拓之田号为“军田”,军田所出粮食由大都督府统一调配。张瑄命令在大都督府内部设立了一个军屯使司,由大都督府长史周旭初出任陇朔军屯大使。

三是移民豁免赋税令。凡从陇朔各地、青海一线移居两宁州的移民百姓,免征六年赋调。

三道政令一出,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来自各地的移民当然是欢天喜地,屯田安居新建家园的兴致高涨,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饱满。而一些官僚将佐,则心里很郁闷,甚至可以说很不满。

只是大都督政令一出,谁敢不从,背后的抵制或许有之,当面的冲撞不可能发生。

张瑄陪同李倓在河州滞留了一些日子,接受了一些从河珧一线州府赶过来的地方军政官员的拜见。李倓此来陇朔巡视,本无具体的目的,所以对张瑄的安排也没有说什么。

张瑄获封平西王、大唐监国太子李亨之子建宁王李倓率朝廷使团来河珧都督府巡视的消息也传入了吐蕃。两国接壤,这种消息的传播是难以避免的。

消息传到逻些城,刚刚坐上吐蕃王位的赤柱在闻报后当场暴怒发作,甚至盛怒下拔刀杀了一个打翻酒盏的侍女。

在赤柱看来,张瑄今日之荣耀,就是他赤柱和吐蕃举国上下最大的耻辱。

张瑄不仅在鄯城大败赤柱率领的吐蕃大军,还极其嚣张地率军攻入吐蕃境内,在吐蕃国内纵横驰骋连番作乱如入无人之境,更有甚者,还从吐蕃守军手里抢占了吐谷浑故地

张瑄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吐蕃举国震动的梦魇。

“舅舅,即刻传本王命令,命河西一线的嘉措率军一万南下,金川一线的沙弥率军一万北进,本王当亲率兵马三万疾驰奔袭吐谷浑故地……待张瑄和李亨的儿子到达吐谷浑故地,我军三路进攻,合围唐军,与张瑄的陇朔军马决一死战”

赤柱阴沉着脸霍然起身,手里的弯刀上血迹斑斑,他顺手将带血的弯刀扔在地上,杀气腾腾地望着支持他上位的舅舅东则布。

东则布是吐蕃的国相。

东则布皱了皱眉轻轻道,“大王息怒。大王刚刚登临大位,我国局势不稳,这个时候,再举大兵与唐人开战,于我国不利。纵然战胜,也会大损我国元气,实在是得不偿失。”

东则布说的是大实话。虽然赤柱通过军事政变弑父拿下吐蕃王位,但吐蕃国内的反抗势力散落吐蕃各地,赤柱还没有完全掌控起全国大权来,这个时候,再动刀兵,后果不堪设想。

赤柱冷笑着,“舅舅,张瑄带给本王和吐蕃全国的耻辱,本王誓死必雪”

“况且,吐谷浑故地乃是水草丰美之地,一向是我大军的养马游牧之地,若是不趁唐军立足未稳一举拿下,日后想要再夺回来就很难了。舅舅,本王心意已决,请传本王军令若有不从本王军令者,杀无赦”

赤柱眼眸中的煞气已经高涨到了一个顶点,近乎失去了理智。

东则布知道自己很难再劝了。赤柱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对于赤柱睚眦必报的性情他非常了解。

罢了,就再搏一搏,若是能胜唐军,夺回吐谷浑,赤柱的王位就安稳了。到那时,休养生息三五年,再图大计东则布咬了咬牙,默然起身拱手为礼,“好,我这就去。”

望着东则布匆匆离去的背影,赤柱嘴角浮起了一抹阴狠的冷笑。

他再次布置战争,洗血耻辱当然是一个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在赤柱看来,这一战不可或缺。这一战能胜固然好,若不能胜,他也还是最大的赢家。

一来,他要以此战断送防备河西唐军的地方军首领嘉措和镇守金川防备剑南的沙弥的数万兵马,借唐军之手将这两个桀骜不驯支持其他吐蕃王子的潜在隐患消除掉。

二来,他要彻底断送赤松德赞的生机。赤松德赞还被幽禁在大唐长安,虽然看上去失去了回国东山再起的机会,但只要赤松德赞还活着,赤柱的心就不能安稳。因此,他要再开战端,与大唐成为死敌。大唐朝廷一怒之下,赤松德赞肯定性命难保。

但这些见不得光的阴谋,他是不会跟东则布明说的。

其实东则布又焉能猜不出赤柱的这点心思,只是装作看不懂而已。

出了金碧辉煌的吐蕃王宫,东则布轻轻一叹,回头凝视着那巍峨的雪山之巅,心情非常复杂凝重。

铲除异己是每一个新王不得不做的事情,但因此要断送数万吐蕃兵马,实在是让人心痛

可东则布心里也清楚,无论是嘉措还是金川的沙弥,都对赤柱政权阳奉阴违,日后必成祸患。既然如此,不如趁机将两人除去。两人一死,赤柱的王位也就安稳了。

天唐 第276章吐蕃人要战,那便战!

第276章吐蕃人要战,那便战!

第276章吐蕃人要战,那便战

河州。

张瑄与李倓站在河州城楼之上,并肩眺望着那地平线远端处在天高云淡之下的两宁州,谈笑生风。从河州通往两宁州的道路上,移民和运送各种物资辎重的军民队伍,逶迤不绝。

李光弼脸色凝重匆匆上了城楼,大步而来。他的脚步沉重,铠甲呼啦作响,张瑄回头来扫了他一眼。

“大帅末将有紧急军务禀报”

李光弼抱拳拱手低低道。

张瑄淡然一笑,“讲”

李光弼稍稍犹豫了一下,瞥了一眼李倓,却听张瑄又道,“殿下在,但讲无妨。”

李光弼没有再迟疑,轻轻道,“大帅,末将得到消息,吐蕃人最近有大异动。”

李倓眉梢一跳,心里一惊,脸色变了。

张瑄则神色平静地望着李光弼,“哦?吐蕃人又有动作?呵呵,且等本帅来猜一猜”

“定是沙洲以南吐蕃军马南下,金川吐蕃守军北上,然后逻些城的赤柱率军奔袭吐谷浑故地而来?”张瑄手里的一颗石子轻轻一弹,向城外飞弹而去。

李光弼长出了一口气,躬身道,“大帅英明,神机妙算,令末将钦佩。正是如此,末将得到消息,吐蕃人调动三路军马,似有侵犯两宁州的迹象——我军不得不防。末将以为……”

李光弼说着,扫了李倓一眼。

他的话虽然还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唐蕃有可能在吐谷浑再开大战,李倓这个大唐王子巡视两宁州的计划就暂时取消了吧,还是早些返回长安为好,免得有不测发生。

张瑄哈哈大笑起来,“光弼啊,这算什么神机妙算?事情是明摆着的嘛,本王和殿下来此,吐蕃人得到消息,肯定要蠢蠢欲动了。呵呵,我对这吐蕃新王赤柱还是有些了解的,此人心狠手辣,这一回,是要找本王一雪前耻来了。”

“或者,想要借本王的手替他铲除异己吧。但不论如何——”

张瑄笑容一敛,陡然大喝一声,“吐蕃人要战,那便战”

“对于吐蕃贼人,只有一种对策,那就是打,狠狠地打来一次打一次,绝不心慈手软”张瑄冷然一笑,“光弼,本帅对此早有准备。河西的哥舒翰和剑南的安思顺那里,本帅早有紧急书函去,请两镇出兵策应我军。若是这两翼的吐蕃兵马倾巢而出,哥舒翰和安思顺也不妨率军去吐蕃国内走一遭”

“光弼,不久,郭子仪率灵州卫军一万、神策军5000就会抵达河州。这一战,若是不可避免,主力必是你的两宁卫四万兵马,郭子仪手下的这两万兵马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参战”

“你可有信心击溃吐蕃来犯之敌?”

李光弼慨然拱手道,“请大帅放心,光弼必率两宁卫四万儿郎誓死保卫大唐疆土,与两宁州共存亡末将与四万儿郎在,两宁州在吐蕃狗贼要入侵两宁州,必先踏过四万儿郎的血肉之躯”

“大帅,殿下,末将要立刻赶赴两宁州整军备战,就先失陪了。”李光弼又向李倓拱手为礼,然后转身大步离去。

乍起的西北风中,李光弼大步流星衣甲呼啸,身影无比的高大。

李倓望着李光弼的背影赞叹道,“李光弼真有古将之风,如此大将镇守边陲,大唐之幸也”

张瑄微微一笑,“殿下,李光弼、郭子仪、封常清、张巡乃至萧十三郎、南霁云、雷万春、仆固怀恩、顾惜等诸将都是百年难遇之将才,能文能武,有胆有识,张瑄能在陇朔有寸功于朝廷,与诸将的奋勇杀敌分不开”

李倓笑了笑,向张瑄拱手恭谨道,“平西王过谦了。平西王率诸将在陇朔为朝廷建功立业,小王实在是仰慕之至……若不是身份所限,小王都恨不能长居陇朔,在平西王手下为一部将,为国镇守边陲,也胜似在长安徒废时光。”

李倓的声音微微有几分感慨。

张瑄笑吟吟地望着李倓,突然道,“殿下,战端或者开启,吐蕃人若是进犯两宁州,河珧便成前线。为殿下的安危计,还是请殿下就此回返长安吧。”

李倓一怔,旋即坚定地摇了摇头,“平西王,小王既然来了,适逢其会,那就不会半途而废。小王奉旨巡视两宁州,这连两宁州的地面都没进,就被吐蕃人吓跑,回到长安,岂不是成为人家的笑料?”

“不要说吐蕃人未必就敢进犯,纵然是战事开启,既然平西王都能亲临前线,小王又有何惧?”李倓再次拱手郑重道,“小王在长安曾听闻,平西王有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王不才,愿在平西王标下做一小卒,听候平西王调遣”

张瑄与李倓相视而笑。

张瑄知道李倓是不会走的。留在前线固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更大的是收获。若是唐蕃再有一战,而陇朔兵马又再次战胜的话,他这个代表朝廷巡视两宁州的王子,必然也会获得巨大的威望,变相拥有了军功。

在李倓看来,这几乎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他焉能放弃。

况且,李倓还是真的有几分血性和胆识。临阵而逃,这不符合他的性格。

两人正在谈笑间,有军卒来报:“大帅,女童焕娘手持大帅令牌求见。”

张瑄一怔,旋即笑道,“焕娘?呵呵,快让这孩子上来。”

不多时,就见两个军卒抱着焕娘上了城楼,在城楼之上放下焕娘。焕娘小脸上挂着天真烂漫的笑容,手里提着一个小篮子,篮子里放着几个煮熟的鸡蛋。

焕娘小碎步跑着,清秀的小脸蛋上被*冷的北风吹得通红。

张瑄迎了上去,哈哈笑着伏身下去,牵着焕娘的小手搓了搓道,“焕娘,这么冷的天,跑出来做什么?”'TXT小说下载:。。'

“王爷,焕娘要跟爹爹离开河州去两宁州了……我爹爹说了,王爷是好人,大好人呐,焕娘煮了几个鸡子,给王爷送来让王爷尝尝呢。”

焕娘稚嫩地说着,又从怀里掏出张瑄的令牌来递了过去,小脸上露出了郑重的神色,“王爷,这是王爷的令牌,焕娘不敢带在身上,还给王爷了。”

说完,焕娘将手里的小竹篮放在地上,挣脱了张瑄的手,噗通一声跪倒在冰冷的青石砖上,叩首下去,“焕娘给王爷叩头了,王爷是大好人”

张瑄目光中闪出了一丝丝的柔情,这个偶然邂逅的、很是与众不同乖巧伶俐的孩子带给了他别样的温情。

他怜惜地一把将焕娘抱了起来,柔声道,“焕娘乖哦。这令牌我不要了,就留给焕娘做个纪念。你带在身边,以后谁要是敢欺负你,你就来找我……”

“焕娘,若是你不愿意去两宁州,可以跟你的父亲留在河州……”张瑄凝望着焕娘的小脸,轻轻道。

焕娘摇了摇头,“不呢,焕娘要跟爹爹去两宁州呐,焕娘还要种很多的地、养很多的羊……王爷,以后你还能来看焕娘吗?”

“好。我将来一定会去看焕娘。”张瑄默然了。

良久,张瑄轻轻一叹,转头向站在城楼一侧远远保护张瑄和李倓安全的花奴儿招了招手,“给这孩子买两身衣衫,送她一贯钱,你亲自送她出城去吧。”

花奴儿点头答应下来,抱着依依不舍的焕娘走下了城楼。

张瑄站在城楼之上,静静俯视着官道上那一列缓缓向两宁州行进的移民队伍,隐隐望见焕娘被胡勘抱在怀里跟随人群赶路的身影,心头倍加感慨。

若是唐蕃交战,肯定会有移民遭受池鱼之灾。而纵然是日后局面安定下来,这些在吐谷浑故地安家落户的移民,也难以避免会遭遇零星吐蕃兵马的侵袭掳掠。

但移民屯田开发两宁州是大局、是大计,又不可能因为这种因素而废弃。或者,这便是一种必要的成本和代价吧。

日后,还能见到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吗?张瑄长出了一口气,紧紧地握紧了拳头。

郭子仪亲自率5000轻骑兵,大举声势向着范阳的方向追击史思明一行人而去,一路上,高举着缉拿罪犯史偼的旗号,闹出了很大的动静。

史思明父子仓皇而逃,昼夜奔行,很快就进入了范阳地界。

刚要松一口气,却不料郭子仪竟然大张旗鼓地率陇朔军马越过朔州,向代州方向疾驰行进,大有不将他们父子拿下誓不罢休的架势。

各镇各自统率所属军马,很少有他镇兵马越界行动的事情,这是一种大忌讳。但郭子仪却是冒着大忌讳,不但在范阳境内大肆行军,还四处宣扬史思明父子的罪行。

史思明父子逃入代州,却是并不慌乱了。史思明就不相信,张瑄的这5000骑兵敢在范阳嚣张——触怒了安禄山,大军所至,必全部屠戮殆尽,有来无回

代州刺史兼代州兵马指挥使范宁派人急报范阳安禄山。

安禄山闻报,脸色骤变。

安庆绪愤怒地一拍桌案,大声道,“父王,这张瑄小儿欺人太甚他陇朔兵马竟敢越界来我范阳……父王,待儿子率军一万赶赴代州,会同代州兵马,将郭子仪的5000人剿灭了吧”

天唐 第277章背叛与仇恨的火种

第277章背叛与仇恨的火种

第277章背叛与仇恨的火种

安禄山闻言立即怒斥道,“放肆灭了郭子仪的5000军马容易,但因此我范阳就要成为众矢之的我们起兵的准备不足,一旦朝廷大军合围剿杀过来,你我父子一族便死无葬身之地”

安庆绪不以为然地嘴角一抽,大声辩解道:“父王,我们十余年的牧马砺兵,范阳二十万大军随时都可以揭竿而起,出冀州入河南,一举拿下东都洛阳,然后挟锐气奔袭长安,用不了两个月就可以占领长安,改朝换代”

“父王,不若借此机会,灭了郭子仪的5000军,同时号令天下,夺了李氏王朝的万里江山指日可待”

“河北、河南兵马与我范阳大军相比,根本不堪一击。儿臣愿为先锋,率十万大军先占洛阳后克长安,迎父王南下登基为皇”

安庆绪猛然站起身来,慨然道。

安庆绪的话得到了一些部将的认同。众将都一起起身躬身齐声道,“大帅,公子所言极是。我等筹划多年,大军枕戈待旦只等大帅旌旗南指的一日,既然朝廷和张瑄欺人太甚,不若趁机反了吧”

“大帅,再不趁势起兵,等待何时?”

安禄山深沉的眸子闪烁了一下,他猛然挥了挥手,怒道,“尔等真是胡言乱语。若是这大唐江山如此唾手可得,本帅也不至于谨小慎微营运这么多年。起兵?说得轻巧河南有颜真卿的十万大军,全部布防在外围一线,拱卫长安,防备的就是我范阳兵马。”

“更重要的是,我范阳后方有河西哥舒翰和陇朔张瑄的20万军马,我军仓促起兵,若是张瑄与哥舒翰合兵一处,从我后腹狠插一刀,我军必败”

“本帅目前之所以隐忍不发,无非是在等待一个时机。只要朝廷内乱一起,我军趁势而起,才有可能夺取天下。此时起兵,无异于虎口拔牙,自寻死路”

安庆绪嗤笑一声,“父王,河西哥舒翰有吐蕃牵制,不足为惧。至于陇朔张瑄,不过是一介黄口孺子,若是他敢率军来犯,我军迎头痛击,灭此小儿又有何难哉?”

安禄山皱了皱眉,冷冷盯着安庆绪,沉声道,“庆绪,不得小视张瑄此人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有勇有谋有胆有识,远远比河西的哥舒翰更可怕他若无能,又焉能接连大胜吐蕃拿下吐谷浑?”

“而且,张瑄拥有火器。本帅曾经亲眼目睹过火器的威力,绝非是人力可敌陇朔兵马之所以大败吐蕃,应该与火器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本帅一向以张瑄为心腹大患,日日殚精竭虑,思量的就是如何对付张瑄的火器。”

“好了,尔等不需再说了,本帅自有主张。”

安禄山冷冷挥了挥手,“传书代州——史思明之子史偼触犯朝廷纲纪和陇朔军纪,犯下重罪,本帅绝不包庇袒护。命代州范宁拿下史思明之子史偼送还陇朔大都督府处置,而史思明教子无方,速速回范阳等候本王惩处”

安禄山这话一出口,众将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安禄山竟然要放弃史思明的儿子,将史偼交给张瑄处置。史思明是安禄山手下的心腹大将,按理安禄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保下史偼才是,可安禄山却义无反顾地将史偼当成了弃卒

安庆绪眉头一皱,抱拳劝谏道,“父王,不可啊。史将军乃是范阳大将,一向对父王忠诚不二,此番窥伺陇朔火器,也是为了父王。若是父王放弃史偼,会让史将军以及诸位将军心寒啊”

安庆绪一连当着众将的面顶撞他,安禄山有些恼火了。

他愤怒地拍案而起,斥道,“那你说本王该怎么办?”

“为了一个黄毛小子,抗拒朝廷昭命?”

“陇朔军马完全可以在陇朔拿下史思明,但张瑄没有。他派郭子仪率军一路追到范阳来,打着缉拿凶犯的旗号,其实就是逼迫本帅铤而走险……本帅焉能上这种圈套?”

“传本帅的话,转告史思明,他有十几个儿子,舍弃一个幼子不算什么。本帅会赏赐他享用不尽的金银珠宝和女人,到时候想要生多少儿子办不到?若是他敢坏了本帅的大事,休怪本帅翻脸无情”

安禄山怒冲冲地拂袖而去。

他明知张瑄此举就是威逼胁迫他,心里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目前,他正在加紧筹备粮草辎重,准备再扩建一支十万人的军马。十万人留守范阳抗衡陇朔张瑄和河西哥舒翰,稳住他的老巢和后路,他才敢出兵进攻中原。若是此刻起兵,必然会陷入唐军的前后夹击之中,腹背受敌,失败的可能性太大了。

另一方面,安禄山的确没有把史偼当回事儿,为了他的王图大业,不要说史偼,就算是他的儿子,他也一样会毫不犹豫地推出去牺牲掉。

但他的丢卒保车,终归还是引起了手下一些将领官员的某种兔死狐悲之感。但大部分却不以为意没有真正放在心上,因为安禄山一向利益为重、心性凉薄,而这些投靠他的将佐多是一些具有野心的“一丘之貉”。

安庆绪有些不满地望着安禄山离去的臃肿背影,嘴角浮起了一丝阴狠的弧度。

……

……

代州刺史范宁接到安禄山的紧急传书,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安禄山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原本在范宁看来,史思明是安禄山所部的大将,安禄山肯定要竭尽全力斡旋,保住史思明及其儿子史偼。然而安禄山却轻描淡写地几句话,就把史偼给卖了。

范宁捏着安禄山的传书军令,缓步走进厅中,史思明父子两个正在静静等待。

“范大人,大帅可有军令传来?”史思明拱手抱拳朗声道。

范宁尴尬地一笑,也没有说什么,就把安禄山的书函递给了史思明。

史思明心头一紧,浮起一丝不祥的预感。他接过来匆匆看完,顿时脸色骤变,又急又怒肩头都微微起了一丝轻颤。

史思明猛然抬头望着范宁,目光凶狠逼人。

范宁轻轻一叹,“史将军,大帅为了大局着想……还请将军以大事为重大帅说了,将会厚赏将军,以弥补将军今日之牺牲。”

其实在厅外,范宁已经埋伏下了数百军卒。史思明肯从命便罢,若要反抗,他会一并将史思明拿下,将史思明父子诛杀在府中,然后将两人的首级送给城外的陇朔郭子仪。

这也是安禄山的密令。

史思明在安禄山心里的地位固然重要,但与他的霸业江山相比,却不值一提。若史思明不肯遵从,他会毫不犹豫地灭了史思明。

范宁的目光平静而淡然,他毫不畏惧地平视着史思明。

史思明嘴角抽搐着,脸色极尽狰狞可怖。良久,他猛然咬了咬牙,霍然起身拂袖而去,只撂下一句话,“范大人动手吧,末将这就返回范阳去了。”

史偼脸色慢慢变得煞白起来。他也不是傻子,到了这个份上,自然也猜出安禄山是抛弃了他,无情的将他卖给了张瑄。

他哆嗦着身子站了起来,望着史思明离去的背影颤声呼道,“父亲”

史思明脚步一滞,双眼紧闭,一行清泪津然而下。

“安禄山老子会记住今日永远记住偼儿,莫怪为父无情了……”他猛然快步奔出范宁的刺史府,翻身上马,向城外疾驰而去。

他虽然不敢违抗安禄山的命令,知道稍有不从自己也是死路一条,但从这一刻起,他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背叛与仇恨的火种。

而这,就是张瑄所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