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唐-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耍了一点小无赖。也就是万春这种性格跳脱的女子才能如此,如果是其他女子,纵然是心里这样说,嘴上也不会这样说、更不会这样做的。女子嘛,总是要有些矜持的。

张瑄哭笑不得。

虽然他跟万春的开始是一个误会,来得太突然;但他是那种很有担当的男人,无论如何,万春既然已经委身于他,他当然不会弃她不顾。

对于万春,他另有安排,只是需要时间。

“大帅,万春殿下来访。”

门外军卒传报,坐在书房里看书的张瑄顿时就眉头一挑,下意识地苦笑起来。

趺坐在他书案前的花奴儿妩媚的脸上浮起一抹古怪而促狭的笑容来,却是立即起身离开了张瑄的书房。

万春风风火火地闯进来,也没有带一个侍女,她望着张瑄不满地大声道,“我听说李倓那小子要率朝廷使团来灵州了,是不是?你跟张巡说,要我随李倓回京去?”

“不错,建宁王已经到了灵州城外,我这正准备出城去迎接。”张瑄轻轻一叹道,“万春,你毕竟是朝廷公主,长期滞留灵州不返长安,你让我怎么向太子和朝廷交代?”

万春撅了撅嘴,眨了眨眼道,“回去可以,你得给我一个说法。你准备怎么解决我们两个的问题。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要跟那个回纥人的公主苏扈冬成亲,既然她能嫁,我为什么就不能?”

“我说姑奶奶,你要我给你什么说法?我不是说了,早晚让你进张家的门,这还不成?你要知道,你是公主,太子的御妹……这个问题,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嘛。”张瑄有些无奈地扫了万春一眼。

万春望着张瑄,嘻嘻一笑,“我都不计较公主的身份了,你还怕什么……只要能嫁给你,我也不在乎名分的,平妻也行。”

说完这话,万春突然笑容一敛,一反常态地走过去依偎进张瑄的怀抱,幽幽柔声道,“张郎,不是我逼你,也不是我无理取闹,只是你要知道,我的年纪不小了,我这次回到长安,太子迟早会为我赐婚,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你也别为难了,实在不行,我就学玉真皇姑,洗掉铅华出家为道吧。”

张瑄摇了摇头,抱了抱万春公主然后推开她,“无需如此……一切有我好了,别闹了,建宁王代表朝廷而来,我必须要出城去迎接,要不然,会让人非议我这个陇朔大都督不懂礼数,不尊朝廷,这顶大帽子扣过来,可是了不得”

“你也随我一起去吧,等建宁王回返长安,你就跟着回去,我最迟年末也会回长安述职。”张瑄脸色一紧,沉声道,“要是再不乖乖听话,晚上我便打你的屁股……”

万春俏脸顿时绯红,蹭地一声跳开,红着脸低低嗔道,“坏蛋,流氓……大流氓”

万春顿时想起张瑄班师回到灵州的当天夜里,两人私会缠绵之时,张瑄那些羞人的小动作……一念及此,她顿时觉得浑身发热,脸上发烧,就连那隐藏在长裙之下的丰满翘臀,也变得有些酥酥麻麻,说不出的异样。

万春再也呆不住,掩面奔去。

张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却又猛然忍住不再笑。

……

……

建宁王李倓和李白两人骑在马上,静静地抬头凝望着不远处宽大的灵州城门。两人身后,是一列长长的装载着金银财物的马车队伍,另外有仆固怀恩的骑兵随行护卫。

李倓不仅仅是皇孙,嫡系皇族,还是朝廷的钦差,代表着朝廷来灵州犒赏三军并宣布张瑄等人加官进爵的昭命。因此,他必须要等候在城外,等待张瑄率众人来迎接。

不多时,只听见城里传来嘹亮而苍凉的军号声,旋即是咚咚咚慑人心魄的军鼓齐鸣。

烟尘起处,张瑄穿戴整齐率灵州一干文武官员飞驰而出,出了城门,翻身下马,大步就向李倓行去。

张瑄脚步沉稳轻盈,在行走的时间里他已经上上下下打量了李倓几眼。他虽然一开始就是李亨的辅臣,后来更是成为李亨走上朝堂的最大助力,但他还真没见过李亨的儿子们。这李倓,也是头一次相见。

张瑄紧走几步,率众人上前拜道,“臣张瑄,迎接殿下来迟,还请殿下恕罪”

李倓的年纪其实跟张瑄差不多,但以张瑄此刻的身份地位,又有如此浩大的军功在身,同时还是他父亲李亨的重要辅臣,李倓也不敢居大,翻身下马笑着将张瑄搀扶起来,朗声笑道,“张帅客气,小王来得仓促,倒是叨扰张帅与诸位将军了”

李倓的态度非常谦卑和恭谨,这让张瑄心头一动,心道:史书记载这李亨第三子李倓“英毅有才略、性温和谦让”,看来也不是虚言。

李倓又向张瑄身后的封常清、张巡、郭子仪、李光弼等人虚虚摆了摆手道,“诸位将军、大人请起”

张瑄与李倓寒暄着,突然听李倓身后有一人走上前来,大声道,“子瞻老弟,还识得老夫否?”

张瑄一怔,顺眼望去,不由吃了一惊:“太白先生?先生何以至此?”

李白竟然随朝廷使团来了,这让张瑄很是意外。

李白哈哈一笑,上前来跟张瑄见礼。

李倓笑了笑道,“太白先生是小王的副使,我们奉命率使团来灵州犒赏三军”

说话间,只见城门处又行出一支仪仗队伍,正是万春的车驾。

万春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胡服劲装,还没等车驾挺稳,就从车上跳了下来,大老远就向李倓招手道,“李倓”

李倓扫了万春一眼,脸上立即堆起浓烈的笑容来,他上前几步,向万春施礼道,“李倓拜见万春皇姑此次陇朔一行,让皇姑受委屈了”

……

……

张瑄在自己的大都督府设盛宴招待建宁王李倓和李白等朝廷使臣,出席宴会的有万春公主和各镇使节,同时还有张瑄手下有些身份地位的文官将领。

在宴会开始之前,李倓自然要首先宣布朝廷的封赏昭命。

“册封封常清为陇朔副大都督、两河兵马都指挥使;册封张巡为陇朔大都督府府丞、灵武太守兼知陇朔政务事。”

李倓展开诏书,朗声宣读道。

封常清和张巡出列跪倒在地,朗声拜谢道,“臣叩谢朝廷恩典”

这两人的官阶没有太大的变化,早已有思想准备,所以也没有太大的惊喜。只不过,这一道诏书,就将两人的职权划分清楚了,同为张瑄的左右手,但封常清掌管军事,而张巡则经略政务。

可以说是陇朔一镇,张瑄麾下权力最大的两个人。

李倓笑了笑,突然扭头扫了站在那里微微有些紧张和期待的郭子仪和李光弼等诸将一眼,提高声音道,“郭子仪、李光弼听封”

郭子仪和李光弼几乎是同时出列跪倒在地。

“册封郭子仪为灵武大将军、定远侯爵;册封李光弼为河珧都督府都督、两宁州兵马都指挥使、安国侯爵兼两宁州太守……”

郭子仪和李光弼狂喜,不仅军职获得升迁,还封了侯,这可是天大的荣耀,能封妻荫子的啊

两人感激涕零地叩拜下去,连呼谢恩。

李倓轻轻一笑,“两位侯爷不必如此。两位在张帅麾下为国立功,加官进爵乃是应有之义……请起请起”

李倓这无意中的一句话倒是让郭子仪和李光弼心里陡然一惊,知道自己两人似乎有些兴奋过度失态了,而更忽略了此番军功的来源——

两人匆忙起身,又一起向张瑄拜了下去,“末将拜谢大帅提携之恩”

张瑄笑吟吟地摆了摆手道,“恭喜二位了。”

“末将不敢。”郭子仪和李光弼恭谨地退下,额头上暗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册封萧十三郎为折冲都尉,大都督府司马;册封崔进为果毅伯、大都督府录事参军;册封周旭初为大都督府长史、灵州府少尹;册封南霁云为神策军左卫中郎将,雷万春为神策军右卫中郎将;册封陈通为大都督府司马、灵州别驾……”

萧十三郎的表现很平静,官爵高低对于他来说可有可无;而崔进、周旭初、陈通等人则在欢喜之余微微有些汗颜,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参战,只不过是跟着张瑄沾了光而已。

仆固怀恩和顾惜因为没有参加战斗,因而没有立功,不在朝廷封赏的范畴之内。两人有些羡慕地望着郭子仪和李光弼,又将热切的目光投射在张瑄身上。

两人相信,只要跟着张瑄,他们迟早也会拥有不世功勋,封妻荫子是迟早的事情。尤其是顾惜,他从羽林卫时救追随张瑄直到如今,对张瑄拥有近乎盲目的崇拜和敬畏。

“剩余从军立功将士,由陇朔大都督府上报名单,朝廷按功封赏、加官进爵。”

李倓宣布完一连串的封赏名单,然后目视张瑄恭谨一笑,“晋封张瑄为平西王爵,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陇朔大都督、河陇行军大总管,全权知抵御吐蕃事”

“着户部扩建平西王府,立功德牌坊一座。来人,呈上金书玉册与王袍冠带”

随着李倓的朗声高呼,张瑄起身拜了下去。

虽然早就知道张瑄要封王了,但亲眼见到由建宁王李倓亲自宣布朝廷封张瑄为平西王的场面,见证了这一隆重的时刻,无论是陇朔文臣武将,还是李嗣业、史思明等各镇前来观礼恭贺的使节,都感觉心头一震。

平西王爵,一连串象征着位极人臣的荣耀封号和职衔,这意味着张瑄已经真正取代安禄山,成为天下藩镇之首。

“臣张瑄,叩谢朝廷隆恩。”张瑄接过金书玉册和王袍冠带,叩谢道。

李倓笑吟吟地俯身扶起张瑄,大声道,“自今日起,大帅就是大唐朝廷的平西王了。小王相信,有平西王坐镇陇朔,有诸位将军誓死效命,吐蕃贼人必不肯越雷池一步我大唐边境自此安定矣。”

张瑄霍然起身,向长安的方向抱拳道,“臣定当为国家社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瑄归坐,封常清、张巡、郭子仪、李光弼率文武臣属列队恭贺拜了下去,“下官(末将)等恭喜大帅封王”

“恭喜平西王”李嗣业和史思明等藩镇来使也跟随着一起恭贺。

张瑄缓缓起身,目光炯炯地环视众人,虚虚摆了摆手朗声道,“诸位请起”

万春公主眸光闪亮地坐在那里望着张瑄,心头暗暗欢喜。张瑄封了王,两人的婚姻问题就有了一线曙光。

以张郎目前的身份地位和权势,他要是跟太子哥哥开了口,要娶我——而我又坚决要嫁他,说不准太子哥哥会准了的。万春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心事,有些欣慰又有些患得患失的样子。

……

……

大都督府的盛宴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直到月上柳梢头才停歇。

而这个时候,张瑄被朝廷封为平西王的消息,已经出了大都督府,向灵州城里和整个陇朔地域传播开去。

这一夜过去,很多路经大都督府的行人百姓发现,那府门前已经悬挂上了“平西王府”的金字大牌匾。

天唐 第270章李辅国之死

第270章李辅国之死

第270章李辅国之死

第二日上午,张瑄在大都督府的威武帅堂升堂问案,陇朔文武分列两侧,文以张巡为首,武则以封常清为首。

张瑄端坐在帅案之后,神色肃然。而建宁王李倓则另设一案,在张瑄帅案之侧。

张瑄向建宁王李倓抱了抱拳,李倓凛然起身抱拳,“公堂之上,但凭平西王发号施令。”

张瑄淡然一笑,突然朗声喝道,“带罪犯李辅国”

张瑄话音一落,站在他身后的大都督府长史周旭初大声传唤道:“大帅有令,带罪犯李辅国”

不多时,两个如狼似虎的陇朔军卒拖着面色如土的李辅国进了堂。

李辅国本来就绝望透顶自知生机断绝,进了张瑄这杀气腾腾的帅堂,更是心惊胆战;但当他猛然瞥见李亨的儿子建宁王李倓竟然在场,他心里陡然升腾起一线希望。

他猛然奋力挣脱开去,戴着铁锁匍匐到李倓面前,痛哭流涕地抱着李倓面前的桌案,颤声道,“建宁王殿下,救命啊小人一向对太子殿下忠心耿耿……小人在陇朔监军,是奉太子殿下的诏令……殿下救命啊”

李辅国断断续续歇斯底里地哭喊着,张瑄冷然望着,一声不吭。

李倓有些尴尬地皱了皱眉,低低斥责道,“李辅国,你在陇朔肆意妄为,触犯大唐刑律和陇朔军纪,犯下重罪,还有何话说?退下”

李辅国听了李倓这话,一颗心顿时沉了下去。

他这才明白,原来李亨派自己的儿子来陇朔,并不是为了救他,而是——

一念及此,李辅国心神激荡面目狰狞抽搐着,反正是死到临头,反而也就镇静下来不再畏惧了。他跪在那里突然冷笑了起来,冷笑的声音越来越尖细和高亢。

他猛然一扭头,望着张瑄,目光中投射出疯狂的扭曲的仇恨光彩,歇斯底里地咆哮道,“张瑄小儿,咱家蒙受冤屈,至死也不服……咱家就是到了九泉之下,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李辅国,你还在本帅面前嘴硬狡辩?汝违抗本帅军令、滥施政令在前,疯狂收受贿赂以权谋私在后,如此种种,铁证如山,证据确凿,你竟敢还口口声声喊冤抱屈?”

“张巡,将李辅国犯罪的证据卷宗呈上来,看看这个阉宦还有何话说”

张瑄摆了摆手,张巡赶紧示意职司官员将早已准备好的各种物证案宗呈上来,摆在了张瑄的案头上。

“拿给他看”张瑄沉声道。

长史周旭初赶紧抱着厚厚的一摞卷宗,拿下去一页一页地翻给李辅国看。李辅国面色如土,哆嗦着身子,渐渐瘫倒在地上。

“李辅国,不喊冤了?本帅可曾冤枉了你?”

“不说别的,汝暂代陇朔大都督不足一月时间,便收受贿赂黄金千两、钱三万贯,如此贪赃枉法,罪该万死仅这一项,本帅就可以将你先斩后奏”张瑄的声音变得冷厉起来,他断然挥了挥手,暴喝道,“来人,将李辅国推出去,斩了将李辅国首级悬挂于灵州城门楼之上枭首示众三日”

张瑄话音一落,顿时冲进来几个虎狼一般的军卒,凶狠地将李辅国拖了下去。

李辅国无力地挣扎着,裤裆失禁尿迹斑斑,骚气冲天,堂上众人不禁皱眉掩嘴。

“殿下救命啊,建宁王殿下救命啊”

李辅国尖细凄厉的喊声回荡在大都督府的上空,陇朔所属文武官员莫不心头凛然。

张瑄沉默了片刻,转头向李倓拱手道,“殿下,张瑄当向朝廷上报,请朝廷另行委派监军至陇朔”

李倓苦笑了一声,回礼道,“平西王,朝廷已有明断,自此之后,陇朔再无监军一说”

……

……

李辅国死了,死的很悲惨,却也不冤枉。

他的首级悬挂在灵州城门楼之上,震动了整个灵州。当然,老百姓顶多是议论纷纷,对此却是拍手称快,而真正受到触动的是一些屁股底下并不清白的文臣武将。

这监军之事,起源于唐初。自唐初至武后时期,主要派遣御史监军。从老皇帝李隆基登基开始,才改派宦官监军,一方面派宦官担任出征军队的都监或都都监,一方面在各藩镇设置监军使,以监护将帅,控制军队。

因为监军一般都是皇帝信任的内监,有向皇帝密奏的权力,所以监军在地方藩镇的权力极大,也非常跋扈,地方藩帅将领无不畏惧三分。

阉宦掌权,干预地方政务军务,几乎没有积极作用,而负面影响却是无与伦比。可以说,唐军之所以逐步由强盛走向衰落,固然与国力消退有关系,但也与这种畸形的监军制度有关。

张瑄向监军李辅国动了屠刀祭了军旗,一直接冲击和引发了一种监军制度的消亡。这就是张瑄始料未及的后话了。

就在李辅国被张瑄斩首示众后的半年间,李亨相继传诏,召回了处在各镇军队中的内监监军,从此,宦官的势力渐渐从军中退出,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

李亨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张瑄的进谏是一个因素。而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这些派驻在各镇军中的内监,都是老皇帝李隆基的亲信,李亨担心无法真正掌控这些人,与其让他们留在军中祸乱军纪,不如集体召回,再做打算。

后来,这批在地方上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内监回到长安,都被李亨随意安上一个罪名或杀或流配,下场很惨。

经过了两日的试探和接触,史思明的儿子史偼终于还是花费重金买通了一个神策军中的小头目张大郎。通过张大郎,史偼了解了一些关于火器的相关信息,但这种信息对于史偼来说作用不大,他真正想要的是火器的核心制作技术。

重金利诱之下,这名神策军头目悄悄联络了一个在火器营中任职的乡党,名叫顾三儿的火器营火长。

别看顾三儿在火器营中只是一个管理十名军卒的小火长,根本就不入流,但因为火器营在神策军中、在陇朔军马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不入流的小火长一旦出了火器营,也是昂首挺胸底气很足。

顾三儿被张大郎秘密约出来,与史偼相聚在灵州城内一家酒肆的包房内。

几杯酒下肚,原本矜持着颇有几分架子的顾三儿,听说史偼动起了火器的念头,顿时冷汗直流,手里的酒盏重重放在案桌上,颤声道,“史公子,这可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啊火器是平西王管制甚严的利器,没有平西王的手谕和帅印,哪怕是南八将军都取不出火器来,何况是俺一个火长”

“一旦让平西王知晓,这可是砍头的死罪”

史偼微笑着,示意属下解开了一个小包袱,里面包满了金灿灿明晃晃的金饼,足足有数百两。

史偼将小包袱往前一推,“顾大哥,这是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若是顾大哥肯想办法帮小弟偷一些火器出来,哪怕是只有一枚,小弟必还有重谢”

数百两金子在大唐的购买力相当之大,有了这些金子,足以让顾三儿全家过上一辈子锦衣玉食的生活。

所谓财帛动人心。顾三儿贪婪地望着桌上这批唾手可得的金饼,目光闪烁着,贪婪之心渐渐升腾起来,顿时将心底的十分畏惧驱散了八九分。

顾三儿脸上的贪婪之色无法伪装,说不动心是假的,他这一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多的金子。但动心归动心,他心里也明白,去火器营密库偷窃火器,不仅风险大,难度也是相当的大。

见顾三儿还是有些迟疑,史偼心里冷冷一笑,索性就亮出了自己最大的底牌。

他轻轻一笑,掏出自己父亲史思明的令牌道,“顾大哥,实不相瞒,小弟是范阳安郡王手下大将史思明的儿子史偼……只要顾大哥肯帮小弟这个忙,小弟不仅有重金酬谢,还愿意携顾大哥逃往范阳军中,以一个校尉职位相待”

张大郎长长出了一口气,好不容易才将目光从那堆金饼上挪开,低低劝道,“老顾,你就想想法子,只要你偷得火器成品,咱们兄弟两个立即跟随史公子离开灵州赶赴范阳……就算是日后泄露出去,你我早已远走高飞,平西王又能耐我何?”

“富贵险中求……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下个店了……老顾,你可要想清楚”

顾三儿犹疑地思量着,一时间还是很难拿定主意。

他虽然贪财,但又担心事情败露死无葬身之地。金子是个好东西,但也得有命留下花才行。

史偼不再说话,静静地望着张大郎和顾三儿交头接耳,在那里窃窃私语。

他回头向侍立在自己身后的两个随从扫了一眼,目光中一丝杀机一闪而逝。两个随从会意地悄然点头,而手却暗暗放在了腰间的佩刀之上。

如果顾三儿不肯同意,那么,史偼也不可能再放这两人回去,只能义无反顾地杀人灭口了。

天唐 第271章李亨是何用意?

第271章李亨是何用意?

第271章李亨是何用意?

其实顾三儿也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若是不答应,今天晚上恐怕就很难再走出这间包房了。

他早就看出这史偼不像是普通商客,听见他主动承认是范阳大将史思明的儿子,顾三儿心里顿时就生出了几分警惕:他如此泄露身份,又动了火器的念头,岂能不杀人灭口?

为了活命,顾三儿暗暗咬了咬牙,故作慨然道:“好,为了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老子这一次就铤而走险了。但是史公子,请恕顾某人小人之心,此事非同小可,俺可是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去做事,所以这金子我要先收一半。”

史偼松了口气,心道你只要肯收钱就好,就怕你不收。

“哈哈,理当如此,理当如此。若是顾大哥能窃出火器来,小弟还有重谢,金银不算什么。而且,为了消除顾大哥的后顾之忧,取得火器之后,顾大哥和张大哥可即刻随我们离开灵州到范阳逍遥快活,到那时,天高皇帝远,张瑄本事再大,也管不到范阳去。”

史偼哈哈大笑着,年轻的脸上浮动着与其年龄极度不相称的市侩和狡猾的笑容。

……

……

按照原定的计划,建宁王李倓率领的朝廷使团在抵达灵州犒赏三军、封赏张瑄等人完毕后,还要赶去新建的两宁州和河珧都督府视察,所谓代天巡守,表示大唐朝廷对于这个土地的真正拥有了统治权。

李倓在灵州呆了数日,日日与张瑄及其所属将领官员饮宴,发放了大量的金银财物,以示朝廷的恩宠。

在这期间,李白当面向张瑄提出要留在陇朔任职,张瑄虽然感觉有些意外,但还是接受了他的请求。

李白固然不太擅长权力争斗,但作为辅官帮助张巡治理陇朔政务还是可以的。而且,以他在大唐士林的威望名声,会吸引很多各地文士赶赴陇朔,繁荣陇朔的文化。

让张瑄更加意外的是,玉真公主李持盈竟然也跟随大队来了陇朔,要与李白在灵州安家落户,且已经得到了李亨的允许。

张瑄无奈,只能让张巡帮李白找了一座宅院,将两人安置下来。李持盈带了不少财物和侍女过来,入住进去,很快就安排妥当。从此之后,李白与玉真公主将长居陇朔。当然,日后会不会有变化,那就是后话了。

进入十一月份,陇朔的天气就变得有些寒冷。地处西北边陲,风沙极大,来自全国各地或者西域各国的商贾们也大都开始打点行李货物,准备返乡,离开灵州。

西北风呼啸而过,漫卷过灵州城。漫天的黄叶飞舞着,昭示着天宝十二载的这个冬天,已经到来。

上午。建宁王李倓将率朝廷使团随张瑄出发前往原先的吐谷浑故地、现在的两宁州视察军政要务,这是来之前,李亨再三交代的事情。

李倓的意思,张瑄只要派一个部将带路护卫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亲自陪同。但张瑄考虑到李亨的面子,还是决定亲自带李倓过去。一来一去,一个月的时间而已。反正大都督府事务武有封常清,文有张巡,他也并不担心会出岔子。

他这个陇朔主帅和最高长官,只要随时掌握大事的决策权就是了,没有必要事事亲力亲为。要是那样,他非得累死不可。

张瑄现在是平西王,在爵位上不比建宁王李倓低。他若是不出面陪同,由封常清陪同或者李光弼护卫前往,也无不可,并不失礼;但张瑄深知,自己刚刚封王,稍有风吹草动,长安那边就会有人暗中乱造舆论声势,诟病自己功高震主、不尊朝廷。

为了加快行程,张瑄跟李倓商量了一下,轻车简从前往两宁州,不再带仪仗。李倓只带几个使团官员,而张瑄则只带萧十三郎和花奴儿随身护卫,而南霁云则率5000神策军骑兵一路充当护军。

李光弼已经先行赶回两宁州,做迎接朝廷使团和建宁王视察的准备。

张瑄一身甲胄,披着貂皮披风,因为天气日渐严寒,越是靠近两宁州,天气就更加寒冷。

张瑄站在建宁王李倓的寓所院中,静静等待着。

张巡站在张瑄身后,突听张瑄轻轻道,“张大人,传报长安和朝廷,就说本王亲自率军5000护卫建宁王殿下和朝廷使团巡视陇朔各地及两宁州这个消息,八百里加急,报进京去”

张巡一怔,却是立即躬身应下。

张瑄凝视着见李倓卧房的门口,嘴角浮起了一抹古怪的笑容来。

礼遇李倓,无非是给李亨面子,以这样的实际行动告诉李亨,张瑄的政治态度。

“这样或许会让李亨安心不少吧……”张瑄心里暗道。

咯吱一声,李倓的门推开了,穿戴整齐同样披着厚厚的貂皮大氅的建宁王李倓在两个内监和两个宫女的簇拥下走出门来,抬头却见张瑄迎候在院中,不由大吃一惊,同时也有几分感动。

在来之前,有不少皇族中人跟李倓说张瑄强势霸道,恃才傲物,目无余子;但实地一接触,李倓觉得张瑄不但温文尔雅雍容大度非常守礼,还对他更是极尽礼遇,隐隐拿他当皇子来接待了。

“平西王……有劳平西王久候了”李倓上前紧走几步,向张瑄作揖施礼,竟然深拜了下去。

张瑄吃惊,赶紧避过一侧,笑道,“殿下如此,让张瑄如何敢当?”

李倓恭谨地一笑,轻轻道,“小王来灵州之前,父亲再三嘱咐小王,说平西王是朝廷重臣,不仅为朝廷立下盖世功勋,还是我东宫一脉的恩人,当日若是没有平西王,东宫焉有今日?……因此,父亲要小王对平西王以子侄晚辈之礼待之、敬之”

李倓说这话的时候,语出真诚,而且眸子里闪烁着热切的光彩。

张瑄一怔,旋即苦笑着向李倓还了一礼,然后开始琢磨李亨这种安排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让三子李倓以子侄辈礼对待自己,显然是有让张瑄支持李倓的意图。可是……

张瑄马上想到了李亨的几个儿子,心道:这李亨——自己的皇位还没有到手,这就开始安排接替人了?

他的长子李豫就是历史上的唐代宗,李亨的接替者。史书记载,李亨对长子非常看重,反而是对这个三子李倓真不怎么地——日后,李倓就是死在他父亲李亨的手里。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倓统军作战,多次击溃盘踞关中的叛军。李倓为人正直,多次向李亨揭露李辅国、张良娣二人的罪恶,李辅国、张良娣诬陷李倓欲谋害其兄李豫,肃宗听信谗言,赐死了李倓。

张瑄心念电闪,脸上却是笑吟吟地,陪着李倓一起出了大都督府,准备出发。

大都督府门口,南霁云率5000衣甲鲜明的神策军骑兵列成两队长龙,整装待发。

青石台阶之下,停着一辆豪华的马车,还有数匹枣红色的汗血宝马。

张瑄淡然一笑,“殿下,是乘车还是骑马?”

李倓精神一振,朗声笑了起来,“李倓骑马吧,小王也颇通射猎,既然来到这陇朔军中,自然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平西王,请”

张瑄笑吟吟地望着李倓,“殿下请吧,这是西域杨锜派人送给我的汗血宝马,若是殿下喜欢,就送一匹送给殿下带回长安去。”

“多谢平西王。”李倓肃手让礼,坚持让张瑄先行上马,“请平西王先行。”

张瑄笑了。

他心里很明白,李倓如此,他若是坚持不允,显然就是变相拒绝李倓的示好。这恐怕不是李倓想要的,也同样不是李亨想要的。

想到这里,张瑄也就不再矫情,向李倓拱了拱手,不再废话,径自大步走下台阶,从军卒手里接过马匹的缰绳,动作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