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唐-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心里明白,皇帝似乎想要连张同一起端了。但张同……颜真卿心里暗暗叹息。

陈希烈扬手指着李倓和程千里,大声斥责道,“李倓,程千里,尔等聚集甲兵进宫叛乱,谋朝篡位,大逆不道,罪该万死!如今尔等被大军围困,还不速速自缚投降!”

程千里一边命令自己方面的军卒护卫着李倓和众人缓缓向宫门退下,又冷笑着大声喝道,“陈希烈老贼,你本是唐臣,贵为丞相,你不思报效皇恩,反而投向窃国贼子张瑄,卖主求荣,何其卑劣!”

“今吾皇仁慈,既往不咎,不念旧恶,册封尔为相,若是你这老匹夫弃暗投明,陛下一定会恕你死罪!”

“尔等也是一般,尔等原本为唐臣,买主求荣,还不悬崖勒马,辅我大唐江山!”

程千里的声音冷厉而高亢,在天空中久久地回荡着。

颜真卿皱了皱眉,大喝道,“程千里,你这老贼,反复无常,不仁不义,尔犯下重罪,又唆使李倓篡国,罪在不赦!来人,与本官将这些叛党拿下!”

颜真卿手下的将士轰然应诺,冲杀了过去。

不过战斗并不激烈,颇有些虚张声势的架势。李倓的军马保护着李倓等人且战且退,出了宫门,向城门逃窜而去,不多时就出了城,纠集在城外的家眷,向范阳的方向逃去。

颜真卿站在中京的城楼上,眺望着烟尘漫卷的方向,冷冷一笑。

“速速紧闭城门,安定城中局势。所有李倓叛党余孽,杀无赦!”

颜真卿虽然是这么下令,但实际上心里也清楚,城中的李倓叛党已经没有多少了,多数都逃亡了范阳而去。

颜真卿是放了水了。

如果他不防水,李倓这些人出不了城,更逃不走。就算是逃走了,从中京到范阳,关城重重,官军设下关卡,如何能逃?

李倓的逃走让杨国忠大为失望。他本来预料李倓会引发一场暴乱,他还趁乱逼宫。不成想,李倓所谓的复唐就是一场闹剧,草草开场又草草落幕,可笑之极。

然而这样一来,杨国忠的所有谋划都落了空。

中京城已经戒严,颜真卿严阵以待,朝中大权全部落于陈希烈和颜真卿两人之手,杨家的人基本上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杨国忠非常郁闷,却也无可奈何。

但他又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

“三哥,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杨锜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陈希烈和颜真卿控制住了局面,我等已经再没有任何机会!”

“未必就没有机会了。”杨国忠阴沉的脸色突然露出一丝微笑来,“既然陈希烈和颜真卿掌了权,那么,我们把张九鸣和张九皋这两个老东西推出来如何?”

杨锜一怔,“三哥的意思是?”

“老四啊,你想想看,这皇帝的宝座谁不想坐呢?尤其是皇族中人。皇帝一向对皇族严苛寡恩,老夫看张九鸣张九皋这两支皇族心中也颇有怨愤。不说别的,堂堂两位皇叔,竟然只封了郡王,而其家族子嗣,出堂为官者,凤毛麟角。”

“更重要的是,皇帝前面还要严惩张九皋的儿子张吉。张吉贪腐军粮公孥,必是重罪。皇帝一点情面也不讲,张九皋心里就没有一点想法?”

杨锜吓了一大跳,连连摇头道,“三哥,这可使不得。蛊惑皇叔……这可是形同谋反!”

“三哥,我看我等还是安守门户,坐享其成算了。我等也算是新朝的元勋,又有三姐在宫里,杨家纵然不能一手遮天,但权势富贵还是能保住的。”杨锜劝道,他有些打退堂鼓了。

杨国忠冷笑道,“老四,可叹你危机当头,竟不自知!”

杨国忠一直有一种预感,等皇帝安定了天下,战事完毕,一定会向自己下手。如今就算是皇帝不在了,郭子仪这些人更不会放过他。

“老四你想,郭子仪这些人的气焰越来越嚣张,陈家、郭家、颜家乃至仆固怀恩的家族,他们会逐渐取代我们杨家。若是我们坐以待毙,等郭子仪回京来拥立小皇子为帝……哪里还有我们杨家的立足之地?”

“郭子仪的女儿亦是皇妃,郭家与崔家、与张九鸣家,都是姻亲。郭子仪又独掌天下兵马,位高权重,若是他再有拥立之功,我等何以自处?”

“可是……”

“没有可是,只有往前走!后退就是等死,前进才有出路!”

杨国忠的脸色越来越阴沉,“老四,你去串联与我们杨家走得近的大臣,我这就去张九鸣府上走一遭!这老东西贪财又好色,老夫这就去跟他上上眼药!”

“后日大朝会,我们来一个釜底抽薪!”

……

……

杨国忠带着一车珠宝金银和数十美貌的歌姬去了张九鸣的郡王府。

他具体怎么跟张九鸣谈的,无人得知,但有心人注意到,杨国忠告辞出府的时候,张九鸣亲自送杨国忠出来,两人态度非常亲密。

其实杨国忠并没有说什么大道理。

只是阐述了一个基本事实:皇帝驾崩,册立皇子张乾为帝,理所应当,实至名归。而张九鸣和张九皋作为皇叔,皇帝的长辈,在这种危难时刻,站出来匡扶大局,谁也不敢说什么。

再则,谁出面拥立小皇子为帝,谁就是掌权者,结果截然不同。等郭子仪回京,这朝中的大权就尽数落入郭子仪之手,没有两位皇叔什么事儿。

更重要的是,只有当上了监国的准太上皇,推举自己的年幼的侄孙当皇帝,他们皇叔的利益会得到最大的保障。最起码,可以保住张九鸣儿子张吉的性命,可以让他们两支的皇族更进一步。

!#

天唐 第480章大朝会,吾皇万岁

第480章大朝会,吾皇万岁

第480章大朝会,吾皇万岁

张九鸣和张九皋动心了,由不得他们不动心。(百度搜索。。,《》)。。

反正是张家的天下,他们作为皇叔,嫡系的皇叔啊,硕果仅存的皇家长辈,出面总揽朝政理所应当。这是为了安定张家的江山社稷,又不是篡位谋权,正大光明的,没有一点风险。

杨国忠走后,张九鸣匆匆把张九皋找来,兄弟两个关起门来,密议了多时,方才下定了决心。决定配合杨国忠行事,与杨国忠结盟,分享朝政大权。

小皇子当皇帝,起码在十年之中不能亲征,这大权就会分担在他们两个皇叔的手上。

如此深重的权力诱惑,两人岂能不动心!

暂且不提京城的紧张局势,先说葱岭之上。

中华王朝与大食王朝于火寻国一战,以中华王朝辉煌大胜为结果。大食军马损失20万,举国震动。不仅大食人心内惶然,这个东方大帝国的名字头一次传播到大食境内的每一个城市和乡村;就连大食的诸多属国,包括更遥远的海岸诸国,都为中华帝国的威名所摄。

此一战,定鼎。此一战,威慑诸国,中华王朝声威远播。

不仅葱岭之上昭武九姓之地悉数纳入中华帝国版图,就连大食境内以火寻国为基准线的方圆两千里地域,也统统并入版图。

张巡已经在考虑,准备给皇帝上书建议,以火寻国为中心辐射周边,设立军镇,构筑无数戍堡和军事设施,将安西的军力布置集中在此处,防卫边境,经略包括西域、北庭、突骑施故地、葛逻禄故地、昭武九姓之地和火寻国一线的大概念意义上的安西庞大的地域。

安西可以列为一个军事意义上的重镇。以火寻国至昭武九姓之地、安西至北庭、北庭至葛逻禄三线为边防线,屯守重兵,将朝廷兵马防卫的重点从龟兹、北庭等地向外平移,将希瓦城、突骑施故地哈罗城、葛逻禄部族所在地枝节城、吐火罗王城、昭武城构建成以军事防御为主要功能的军屯之城。

事实上,张巡的建议后来被朝廷采纳。上述五城,成为新的安西五镇。后来,又将吐蕃的神武城纳入进来,称之为西北六镇。

张瑄的思路很明确,就是巩固住已经获得的疆土,不容许有任何的闪失。随着国内政局的稳定,朝廷兵马逐步向边防倾斜,至于内陆诸道,没有必要养那么多的兵马。

国家机器,是对外防御的,对内,适当适量即可。

大食在火寻国一战中被灭20万大军,国力大伤,国内权贵乱成一团糟。在国内权贵的压力下,大食哈里发将逃回大食的国相埃布乐斩首示众,然后派出了使团前往希瓦城,与中华王朝进行和平谈判。

大战之后的谈判和收拾残局,是必然和必要的。

张瑄给张巡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第一,已经占有的土地寸步不还,以希瓦城为圆点,方圆两千里都划入朝廷版图,大食边防军马后撤;第二,两国开放商禁,展开东西方之间的贸易,签署条约,不管是和平还是战事,都不允许伤及两国商贾。

谈判当然是非常激烈。大食人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提出各种要求,又不断进行退让,在张巡强硬的态度下,终于达成了共识。

一言以蔽之,就是将中华王朝占领的土地合法化,然后推进通商贸易。这对两国都有好处。

………………………………………………………………………………

中京城。

大朝会。

虽然皇帝不在,但要维持一个帝国的运行,朝会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主持朝会的是首席宰辅陈希烈,颜真卿次之。

因为有不少朝臣附庸李倓叛乱,逃离中京,所以朝堂之上少了一些人,一些官职空缺出来,陈希烈和颜真卿商量了一下,决定暂时维持现状,等皇帝返京再说。

皇帝安然无恙的消息,虽然颜真卿只字不吐,但陈希烈是何等的老辣之人,早已猜出了结果,两人心照不宣而已。

陈希烈和颜真卿本来以为局势已经尽在掌握之中,不会再出什么乱子了。但不成想,杨国忠率先发难了。

杨国忠和杨锜这两位重臣,联络十余位朝中大臣,联名上书劝进,表示要拥立小皇子张乾为帝,然后有皇叔张九鸣和张九皋监国。

张九鸣和张九皋趁势而出,站了出来。

陈希烈和颜真卿脸色一变,这两人身份不同,是皇帝的长辈,是皇族中的郡王,他们也不好太过怠慢。

杨国忠等人在朝堂之上敲边鼓助阵,张九鸣故作姿态淡淡道,“陈相,颜大人,诸位臣工,本王是陛下的亲叔父,今陛下遭遇不测,可朝中不可一日无主,否则必生祸端。李倓叛乱堪为例证。因此,本王两人商量再三,决定推举张乾为帝,安定天下局势。”

“不知陈相和颜大人以为然否?”

张九鸣咄咄逼人地望着陈希烈和颜真卿。

“这个……郡王殿下,老臣以为,陛下之事尚未有定论,是不是先等郭子仪回京来再说?”陈希烈尴尬地回了一句。

“陛下驾崩,举国节哀。郭子仪隐瞒不报,此为大罪。且大军行动缓慢,若是等郭子仪班师回朝,还不知要等到几时!”张九皋冷笑道,“吾等为皇叔,在社稷危亡之际,当做的了这个决断。”

“皇子张乾,乃是陛下骨肉,又是皇后所出,继位称帝理所应当,天下人谁敢不从?”张九鸣大声道,“本王希望诸位大人能以大局为重,随本王一起上书拥立张乾为帝!”

张九鸣和张九皋这么一唱一和,很多大臣都沉默了下来。两人是皇叔,这天下终归是姓张的,他们这么做,倒也不是太离谱。只是谁都心里明白,两人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又与杨国忠和杨锜勾结在了一起,真正图谋的怕还是自己手里的权力。

安定社稷江山神马的,都是些无聊的遮羞布罢了。

陈希烈哑口无言。其实他是朝堂上的老油条,自有言辞应对张九鸣和张九皋,只是他太圆滑,不肯得罪两个皇叔,为自己的后代遗留后患。

所以就默然了。

颜真卿皱了皱眉道,“两位王爷,不要说陛下安然无恙,纵然陛下真有不测,此刻尚未服礼,急匆匆让小皇子登位,着实不妥,是对陛下的大不敬。”

“事急从权,自当权宜行事。”张九皋淡然道,“颜大人不肯拥立小皇子登位,莫非是别有所图?”

张九皋这句话轻描淡写地就扔过来一顶上纲上线大帽子。颜真卿脸色一变,额头上渗出了一丝冷汗,愤怒地急急道,“臣对陛下忠诚不二,绝无二心。皇叔所言,岂不是欲加之罪?”

“那你待要何为?你非要与本王,与满朝文武唱反调,到底居心何在?”张九鸣走上前来,厉声斥责道。

“罢了,你一人之意,无伤大雅。诸位,且随本王入中宫见皇后和皇太后,请小皇子即位称帝,安抚社稷!”张九鸣朗声高呼,摆了摆手,率先行去。

张九鸣和张九皋阔步前行,杨国忠和杨锜微笑跟上。旋即,有很多朝臣也默然相随。

颜真卿大怒,也是大急,不由高声怒道,“尔等擅自逼宫,大逆不道,本官纵然是丢了这条性命,也不允许尔等胡作妄为!”

颜真卿猛然拍了拍手。

殿外,突然涌进一群彪悍的军卒来,挡住了张九鸣等人的去路。

张九鸣回头怒视着颜真卿,扬手斥责道,“颜真卿,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擅动甲兵,胁迫本王和朝廷大臣,你这是死罪!”

“本王绕不得你!”

颜真卿额头上冒出了一层冷汗。

他知道,无论如何,自己算是得罪了张九鸣和张九皋了。最后纵然是皇帝回来,平息下这场风波,但终归也不能拿这两位皇叔怎么样,让颜真卿白白做了恶人。

但前面就算是刀山火海,颜真卿也不能让张九鸣等人得逞。皇帝尚健在,朝臣就如此拥立小皇子为帝,岂不成为了天大的笑话!传扬出去,皇帝的威严何在?!

颜真卿忍不住向陈希烈望了一眼,暗骂老狐狸。到了关键时刻,这老狐狸就默不作声了,当起了老好人。

察觉到颜真卿愤怒的目光,陈希烈嘴角一个抽搐,他明白如果自己再瞻前顾后,等皇帝回来,自己会大为失分。因此他终于还是上前一步道,“清河郡王,纵然要拥立小皇子称帝,这朝会之上,也需要满朝文武达成共识方可,同时事关国体,也不可轻率,需要从长计较,从长计较啊!”

从长计较个屁!张九鸣在心里暗暗骂了一声,却是冲着陈希烈淡淡笑道,“礼不可废,当然不能轻率。本王以为,先确定小皇子即位,然后再按照礼制安排登基大典昭告天下!”

张九鸣和张九皋兄弟俩个之前比较低调,如今却咄咄逼人非常霸道,倒是让陈希烈有些意外。只是在这件事情上,他不能有任何的让步。

“还要再征询一下皇太后和皇后娘娘的意见,两位皇叔,不可操之过急啊!”陈希烈就是一个拖字诀,拖下去,等皇帝回京,全部就都烟消云散了。

张九皋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本王与诸位大人这就去求见皇太后和皇后——尔等禁卫,速速让开,否则本王治尔等一个谋反之罪!”

一干军卒都不禁有些惶恐地往后退却。眼前这两人可是当朝皇叔,他们亲眼看到连陈希烈和颜真卿都对他们的行动无可奈何,何况是他们这些当兵的小卒子。

见军卒缓缓后退,张九鸣和张九皋得意地干咳两声,回顾身后众人道,“诸位大人,且随本王去中宫求见皇太后和皇后娘娘,奏请拥立小皇子张乾即位称帝。”

“值此国难之时,吾等不可犹疑!”

众人缓缓而出,刚要出殿,却听殿外传进一个清朗而又具有磁性的男声:“两位皇叔,意欲何往?”

此言传进殿中,几乎所有朝臣都浑身一震,呆若木鸡。

这个声音太熟悉了,这是皇帝的声音啊!

颜真卿和陈希烈狂喜,皇帝终于回来了,在最关键最需要他抛头露面的时候回来了。其实也说不准,以难以揣度的天子心性,谁知道皇帝是不是早就回了京,然后一直在隐匿行踪,暗中观察。

张九鸣和张九皋肩膀头哆嗦了一下,朝臣都听出了皇帝的动静,他们作为皇叔,焉能听不出。一时间,两人尴尬地站在那里,有些失神。

太突然了……怎么可能?这意味着……两人脑子有些不够使的了。

说话间,殿外传来有力的脚步声。

皇帝身穿明黄色的皇帝便袍,没有束冠,手持宝剑,昂首而入,脚步沉稳。而他的身后,皇妃郭芙一身甲胄,英姿勃勃。再往后,是黑塔门神一般彪悍凶猛的皇帝近卫——十八铁卫。

十八铁卫手持锋利的陌刀,执着军械进殿,杀气腾腾。

陈希烈和颜真卿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即跪拜在地,高呼道,“臣陈希烈、颜真卿,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旋即,众臣猛然惊醒,立即噗通连声跪拜在当场,山呼万岁不止。

张九鸣和张九皋犹豫了一下,也站在原地各自拜了下去,只是躬身施礼,因为他们是长辈。

张瑄冷冷地扫了两人一眼,大步行去。

经过这一番试探,他终于明白,为什么皇帝家里无亲情了。所谓的亲情,在权力面前,一文不值。

张瑄昂首走上自己的皇帝宝座,淡然一笑,“诸位爱卿平身。”

待众人都慌乱地起身按照次序站好列队完毕,张瑄这才凝视着张九鸣和张九皋淡淡道,“两位皇叔,朕尚在人世,你们就这么着急,想要让乾儿称帝,让朕太失望了。”

张瑄的声音非常冰冷,张九鸣和张九皋心头咯噔一声,垂着头不敢说什么。只是心里暗暗打鼓,不知道皇帝会怎么处置他们。

!#

天唐 第481章大时代,新纪元(大结局)

第481章大时代,新纪元(大结局)

第481章大时代,新纪元(大结局)

“当日我朝与大食决战,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朕与数千护军迷失路途。。。终于自吐火罗入吐蕃,经河州青海返回京师。朕在河州召见郭子仪,我朝大捷,西征大军即将回返,各就各位。陈希烈!”

“臣在!”

“传朕的旨意,命各部军马返回各镇,犒赏三军将士。”

“册封郭子仪为灵武郡王,加上柱国、兵部尚书。”

“册封南霁云为兵部侍郎,晋封神策大将军。”

“册封雷万春为兵部侍郎,晋封英武大将军。”

“册封李嗣业为兵部侍郎,晋封神武大将军。”

“加封仆固怀恩、封常清、杨涟为公爵,赐其世子为侯爵。”

“册封张巡为户部尚书兼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张巡嫡长子张梁为如意伯。”

“册封陈通为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册封颜真卿为护国侯、任吏部尚书,其他诸职如旧。”

“册封回纥可汗骨力裴罗为永平王,回纥王子葛勒为永平郡王,保留回纥国号,但朝廷在回纥设立回纥都督府,驻军。”

“其他人等,由兵部拟定名单,朕十日后逐一册封有功之臣。”

“除此之外,对西域诸国王的册封,也一并进行。”

张瑄的话音一落,杨国忠和杨锜顿时脸色煞白,双腿发软,几乎要瘫倒在地。

皇帝虽然从始至终没有看两人一眼,但却以封赏其他人的形式,将两人罢官免职了。

册封完毕,张瑄这才冷冷地转过头来,望着张九鸣和张九皋,心头却是非常平静。

“两位皇叔,回府去吧。朕在长安,为你们建造两座府邸,且回长安将养晚年,从此不再参与朝政。”张瑄淡淡笑了笑,猛然起身拂袖而去。

“退朝!”

随着小太监的一声呼喊,张九鸣张九皋、杨国忠和杨锜四人一起瘫倒在地。

……

……

永宁四年四月初十,大朝会。

范阳镇兵马大都督张同已经于十日前亲自将李倓等叛党一行数十人连带家眷近千人,押解回京,听候皇帝处置。

按照时间上来算,张同拿下李倓等人当在皇帝返京公开露面之前。也就是说,在这场大考试中,张同过关了,尽管有些侥幸。

张同也有过犹豫和彷徨,差点被李倓说动。但张同毕竟跟从皇帝时间久了,知道这位皇帝陛下英明神武,乃是天命之人,不是那么容易就“驾崩”的。纵然是皇帝驾崩,张同也犯不上为李倓这种跳梁小丑摇旗呐喊充当前锋。

因此,张同冒着一定的风险——因为张家人跟李倓叛党搅和在了一起,毅然将李倓等人缉拿用囚车押解进京,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在半路上,听到了皇帝公然返京,张九鸣和张九皋两个皇叔被夺去郡王爵位、贬回长安养老以及杨国忠和杨锜等杨家人被撵出朝廷,罢官为民的一连串消息,暗道侥幸,冷汗连连。

皇帝没有追究张同的责任,甚至还有封赏勉励,赐了他不少田产金银。

而李倓、程千里等56人以谋反罪被斩首示众,张良娣和十余张家族人,被流放渤海苦寒之地,永不返京。

自此,天下安定,朝野安定。

永宁四年五月十五日,张巡携大食使臣返京,奏报与大食谈判并立下互不侵犯条约等诸事。

永宁四年六月,大朝会之上,皇帝颁布诏书,将天下改为30个行政省,设立十一个军事都督府——将全国兵马重新打乱调配,兵力往西北和西南、渤海、漠北等边防线上布控。至于内地各道,【。52dzs。】则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地方军区,驻军数量由兵部裁定,报皇帝批准。

这样一来,原本的地方藩镇等于是变相取消了。边防线以内,国境之中,只有服从中央领导的行政区域各级衙署,没有军事小集团了。

永宁四年七月,皇帝再次下诏,改革朝政,推行中央朝廷衙署全天候办公制度,而皇帝本身,保持既定的早朝,加设午朝。

永宁四年八月,皇帝下达奖励生育诏和推商兴农诏。在全国范围内,鼓励生育,鼓励吞天开垦和商业贸易,大大提高商贾的社会地位。

永宁四年九月,朝廷设立恩科,开科取士,选拔出近千名官员奔赴天下各省、州府县。

永宁四年末,皇帝颁布“设立官办学堂令”,在京城、各省设立100所官办文学堂和武学院,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其中学习培养。这种教育制度,成为科举制度的有益补充。

永宁五年初,郭子仪奉诏率军二十万南征南诏。五年九月,南诏平。

永宁五年十一月,朝廷将南诏并入剑南道,更名为西南省,由安思顺出任最高军政主官。

……

……

张瑄的施政没有脱离社会实际,他在一点点地以个人之力改变着这个国家。

天下进入了休养生息、富国强民高速发展的大时代,迈入了中华帝国的新纪元。

转眼间,就是五年。

永宁九年七月十一日,御书房。

张瑄放下手里的书籍,慢慢抬头来望着站在自己书案前的一脸稚嫩的嫡长子张乾,十岁的张乾身材修长,眉清目秀,颇有几分张瑄少年时候的风采了。

“乾儿,朕让你读的书,你读了吗?有什么感受,说来给朕听听。”

张乾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上捏着的一本书册,这是他的父皇花费一年的时间,自行写就的一本书,名为《人…家…国》。虽名为书,其实就是张瑄这个穿越者以现代思想融汇这个时代的现实对诸多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问题的独到阐述,相当于一个论文集。

“启禀父皇,儿臣愚钝,只看了三篇,还有些一知半解。”张乾的声音清脆,却很有调理,显得比同龄的孩子成熟许多。这数年来,张瑄不仅让张乾拜张巡为师学习这个时代的经史子集、文学礼仪,还专门抽出时间来亲自教导。

“说来听听。”张瑄微微一笑道。

“圣人云,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古语也说,为君者当勤政爱民,由此可见明君是天下兴盛的根本。但父皇在书中却说,法纪至上,有法则有国,无论有无明君。儿臣对此甚是迷惑,请父皇赐教。”张乾虽然才十岁,但神态从容,举止有度。

张瑄微微一笑,“乾儿,你说得很好。你能想到这个问题,父皇甚是欣慰。你年纪还小,有些道理父皇日后慢慢教导你知晓。但是父皇要你从小就要树立这样的观念:一个国家越强大,就越需要坚持法治,依法治国。律法制度,是立国的根本。这个道理你日后自会明白。一个皇帝再有本事,也只有个人之力,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需要一整套完善先进的制度,需要一个运转高效廉洁勤政的朝廷机构,而不是靠哪一个人的本事。”

“父皇本事再大,也管不好这个国家。你的老师张巡能力再强,也不能一人维持朝廷运转……你明白朕的话吗?”

“儿臣……明白了!”张乾一知半解地点了点头,眼眸中却是闪烁着一丝迷惘。

张瑄朗声一笑,拍了拍张乾的肩膀。

这时,太监恭谨来报:“陛下,各国可汗、各属国国王及大食使臣一百二十三人,齐聚文华殿,请求觐见陛下。”

张瑄摇了摇头,“各国国王来朝拜的是中华上邦,非朕这个皇帝。朕就不见他们了,让张巡和郭子仪代表朕在文华殿设宴,款待他们吧。宣朕的诏书,今年赐予各国王及各属国从藩的回礼,再次减半,不要让这些人把朕和中华帝国当成了取之不竭的宝库。好了,退下吧。”

太监一阵汗颜,心道赐予各国的礼物本来就很少了,再次减半,岂不是太过损伤朝廷体面了。但皇帝这么说了,他怎敢反驳,连连应是,领命而去。

张瑄扭过头来,见张乾若有所思地望着自己,不由哈哈一笑道,“乾儿,走,随父皇出城狩猎!”

……

……

中午,郭子仪和张巡这两个当朝宰辅代表中华王朝朝廷宴请各国国王和来使,强调的就是代表朝廷而非皇帝个人。这昭示着皇帝正在逐步向全天下推进的某种理念有关。

就在宫中盛宴的时节,皇帝张瑄带着自己的皇后及各位妃子,十余个皇子、皇女,一行数十人,在两千禁军的护卫下,悄然出城,向骊山行去。

夏日的烈日热浪逼人,张瑄一身便袍跨在马上,他的身边,能骑马的皇妃如李腾空、凤鸣、苏扈冬、郭芙、卓玛等女,都鲜衣怒马紧随其后。而皇后崔颖等人,则带着年幼的皇子皇女乘车在后。

张瑄纵马扬鞭,率先驰去。

李腾空和郭芙等女相视一笑,旋即夹紧马腹,打马追了上去。

崔颖在车上有些羡慕地望着纵马驰去的皇帝一行人,却听车旁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母后,儿臣想要骑马追上父皇,不知可否?”

崔颖一怔,温和地笑道,“乾儿,你还年幼……待来年再学骑乘,也不迟!”

(全剧终)

————————————下面的感言免费

终于完本了,老鱼如释重负。在官文与历史文之间几度来回,老鱼不得不承认,老鱼更喜欢和更擅长写官场文。历史的厚重,让老鱼有些迷失,也感觉力有不逮。还是那句话,能不能写好是能力,想不想写好是态度。老鱼相信态度是无比端正的。

下面是新书的推介了。老鱼的官文自问还是不错的,有生活,有爽点,绝对比历史更有看头。恳求兄弟姐妹们移驾过去,支持老鱼的新书,谢谢大家!

让我们新书见,继续风雨兼程,战斗到底!

新书《高官》上传,求各种支持!

经过半年的酝酿和准备,新书《高官》终于还是历经各种曲折、破除各种障碍和不如意,新鲜出炉了。书号:2388797 请直接输入书号就可找到页面,或者在天唐页面作者的个人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