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唐-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皆默然。

这确实是一件迫在眉睫的、非常棘手的事情。

李唐皇族目前都聚集在宫中,等候处置;而一些宗室,也在长安闭门不出,等候命运的消息。

按照历朝历代的“经验”来看,新朝立、旧朝皇室没有什么好下场,有不少都被血腥清洗。新皇为了巩固权力,对旧朝皇族举起屠刀,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张瑄会这么做吗?众人都拿不准。

包括郭子仪这等心腹,也摸不清张瑄的真正意图。

可李亨李豫这些人,不能总在皇宫里幽禁着,迟早要有一个说法,昭告天下。而再加上宗室皇亲,李唐王朝遗留起码有数百上千人——

陈希烈苦笑一声,“诸位,陛下昨日让老夫拿一个方案,但老夫觉得非常棘手,因此请诸位畅所欲言。”

站在新皇的立场上,这些李唐皇室自然是诛杀了干净,扫除后患。然而,若是大开杀戒,必然让新皇留下残暴之名,而对于新成立的朝廷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但不杀——这么众多李唐王朝血脉,谁知道日后会不会构成隐患?

所以,众人很难做决定。

而就算是有决定,也无法说出口。如果主张诛杀,但一旦皇帝因此落下千古骂名,他们也吃罪不起;而如果主张不杀,一旦日后有人起兵造反,他们又成了纵容前朝余孽的罪人。

因此,包括郭子仪在内,都沉默不语。

陈希烈望着众人,皱了皱眉,“诸位,吾等受陛下隆恩,应当为陛下分忧。如何安置李唐皇室,还请诸位出言献策,集思广益。”

裴冕轻叹一声,“宰辅,这事儿着实难办。按说李豫主动下诏退位,应当给他一条生路。可是,若是将来……”

“诛杀了算了,一了百了”杨国忠阴狠地挥了挥手道。

公孙良下意识地开口道,“不可,万万不可”

杨国忠冷笑一声,凝视着公孙良沉声道,“有何不可?公孙大人,你蒙受新皇恩德,要考虑好自己的立场”

公孙良闻言面色涨红,颤声道,“公孙良蒙受皇恩浩荡,当为陛下效死。只是李豫既然下了退位诏书,便是有功于新朝。陛下以文德武功立国,断然不能因此留下千古骂名”

杨国忠冷然一晒,怒斥道,“公孙良,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出言不逊,对陛下不尊”

公孙良被杨国忠上纲上线扣上了这么一顶帽子,心惊胆战,忐忑不安,原本为李唐皇室争取出路的一点心思也就很快化为泡影。

他本为李亨心腹,李亨父子待他不薄,心里终归还是有几丝感恩之心的。

天唐 第417章自荐枕席

第417章自荐枕席

第417章自荐枕席

陈希烈皱了皱眉。

公孙良的话虽有不妥,但也不至于上纲上线,扣上这么一顶帽子。

杨国忠摆明了是借题发挥,想要打压公孙良,借此在这个核心权力小集体中树立威信,渐渐确保他的个人威权。说白了,杨国忠还是不甘人下,并不真正把陈希烈放在眼里。

七人当中,要说杨国忠真正忌惮的,也不过是郭子仪一人。张巡虽然也为皇帝张瑄心腹,但张巡根基太浅,被提拔进朝,无异于一步登天,杨国忠怎么看得起张巡。

在杨国忠看来,只要他能镇得住裴冕和公孙良,加上杨錡是杨家之人,他就能在这个小集体中占据领袖地位,甚至可以凌驾于郭子仪这些功臣党之上。

郭子仪虽然面不改色,但心里也有些不爽。

杨国忠终归还是一个流氓政客,他所考虑的不是国家强盛和朝廷政务,而首先是自己的政治利益,争权夺势已经成为他的本能。

咳咳

陈希烈清了清嗓子,打着圆场道,“杨相,公孙大人也是一片赤诚,为陛下声誉着想。郭大人,你意下如何?”

郭子仪沉吟片刻,“宰辅大人,此事非同小可,还是奏请陛下裁处吧,我等不敢妄言”

其实这个时候,张瑄就在殿外。

当了皇帝之后,张瑄才蓦然发现,皇帝也不好做。多大的权力,意味着多大的责任,站在皇帝的立场上,他已经不能再像从前一样,杀伐果断动辄使用雷霆手段了。

他不论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到天下和朝廷的大局,还要考虑民心所向,更要兼顾朝臣间的派系争斗和各种利益集团的平衡……非常复杂,复杂到让他感觉有些头大。

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凡事都要掌握一个火候,做一个有为的君主不容易啊。

如何安置李亨李豫父子以及李唐皇族,张瑄心里虽有主张,但一直没有拿定主意。

他不得不慎重,因为李唐皇室在民间在士族中的影响力。可他更得考虑自己的清誉,诛杀李唐皇族容易,以他现在对天下局势的掌控力而言,一道诏书下去,李唐皇室千余人或杀或流放,都不成问题。

然而强权的压制,终归不能长久。等他百年之后,肯定会落一个暴君的骂名。作为穿越者,张瑄心里明镜儿似的。

张瑄轻叹一声,抬步走进了殿中。

贴身的小太监尖细的嗓音传出——“陛下驾到”

陈希烈等人赶紧起身,拜了下去,“臣等迎接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张瑄笑着摆摆手,“宰辅,诸位相国,请起,免礼平身。”

待张瑄坐定,陈希烈打头,将众人议定的结果奏报了一遍。

张瑄点点头,“准奏。传朕的诏书,册封回纥可汗骨力裴罗为‘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赐丹书铁券。册封回纥王子葛勒为进西侯、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命人在长安立碑纪念,昭示我朝与回纥世代友好,永为父子之邦”

“陛下英明”陈希烈等人又拜了下去,朗声高呼。

张瑄呵呵一笑,“好了,起来吧。”

“当着诸位的面,朕有几句话说。新朝初立,不论是谁,都需要以国事为重——朕既然将国务交给诸位,便是信任诸位能为国出力为朕分忧。不管过去如何,从现在开始,尔等便是朕之肱骨,左膀右臂。”

“朕对尔等将一视同仁,这是朕的态度。”

张瑄的话音一落,公孙良和裴冕两人感激涕零,知道皇帝这番话有安抚他们的意思,同时也是在敲打杨国忠,提醒陈希烈和郭子仪。

众人拜了下去。

公孙良和裴冕涕泪交集道,“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臣当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瑄淡然一笑,“朕还是那句话,不奢望诸位能大公无私,但凡事当以国事为重。好了,尔等继续,朕走了。”

张瑄起身就走,但走了几步他就又回头望着郭子仪道,“子仪”

郭子仪毕恭毕敬地躬身道,“臣在”

“天下兵马调配,事关重大,不能怠慢。你全权处置就是。此外,传召封常清,让他尽快率军赶赴西域,朕明日在宫中设宴,为他践行”

“臣遵旨。”

……

……

张瑄回到了自己的寝宫。

因为他没有打谱在长安长期居留,所以在宫里的一应用度乃至居所事宜,都一切从简。他身边只有十几个太监和宫女侍候,宫里选派的人都被他拒绝了。

陈希烈等人本想为张瑄这个新皇下诏选妃和选秀,新建他的后宫,但也被张瑄断然拒绝了。

张瑄心里清楚,作为皇帝,他不得不服从于这个时代的规则。但是所谓后宫三千,纯属摆设,没有必要广纳民间之女,引起民怨沸腾。当然,必要的嫔妃还是要有的。

至于太监和宫女,张瑄决定从长安皇宫中选拔一部分人即可。这皇宫中的大多数宫女平日里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遑论是临幸了。

张瑄现在居住的宫苑就是以前万春的“闺房”——万春苑。而万春苑中侍候的宫女太监,也基本上就是万春出嫁前的使唤下人。

张瑄进了寝殿小睡了一个时辰,正准备起身看会书,突然宫女来报。

张瑄扫了一眼这个宫女,这宫女名叫妍儿,眉清目秀身材婀娜,年约十五六岁,气质有些清纯。

张瑄看见这个妍儿,就想起自己昔日的贴身侍女如烟如玉。

“陛下,韩国夫人与薛香云求见,已经跪在殿外等候多时了。”妍儿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脸色,跪在地上小声道。

新皇刚刚登基,她们刚刚在皇帝身边服侍,还摸不清皇帝的性情,自然是谨小慎微诚惶诚恐。

“你叫妍儿吧?”张瑄微微一笑,望着妍儿。

妍儿脸色一红,点点头道,“回陛下的话,奴婢叫妍儿。”

“你过来。”张瑄摆了摆手。

妍儿一怔,旋即有些狂喜。

她急匆匆走过去,跪伏在张瑄的脚下,心头激动和期待着。

皇帝独身一人在宫中,没有嫔妃侍候,若是皇帝看中了自己……那自己岂不是一跃成为皇妃,从此青云直上,不再做这小小的宫女了。

妍儿小脸红润,眼眸中春情摇曳,欲语还休。这幅娇俏的模样儿落入张瑄眼中,他一怔,旋即明白过来,知道这小妮子错会了他的意思了。

他不是什么圣人,作为皇帝,他身边想要多少女人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然而张瑄此刻思虑国事,心系天下,床第间的欲望淡了很多。

最起码,在宫里这么久了,他尚未临幸过任何一个女子。

“妍儿,你帮朕更衣。”

张瑄轻轻道。

妍儿有些失望,但还是毕恭毕敬地开始帮张瑄更衣。见这小妮子有些失望的样子,张瑄忍不住探手捏了捏她的小鼻子,笑道,“过些时日,朕要启程回中京,你可愿随朕去中京?”

妍儿欢喜地跪伏在地,“奴婢愿意侍候陛下,奴婢愿意……”

张瑄穿戴整齐,端坐在龙案之后,这才命妍儿将韩国夫人母女唤了进来。

毕竟是杨玉环和杨三姐的姐妹,张瑄也不好不给她一点面子。

韩国夫人带着女儿薛香云也就是李亨的薛淑妃,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薛香云为李亨所宠,期间怀孕,但不料因为天下叛乱,宫中惶然动荡,加上随皇帝四处奔波,又担心未来的前途,终于还是流产,没有保住腹中的孩子。

韩国夫人本来以为女儿能成为第二个杨贵妃,结果却沦为“丧家之犬”。李亨先是被李豫篡位,然后李唐王朝又被张瑄夺了天下。昔日宫中荣宠一时的薛淑妃昙花一现,永远成为了过去。

薛香云本来与李亨的嫔妃被关在一起,生死未卜。但韩国夫人通过杨国忠这层关系,想办法把薛香云弄了出来,接回了府中。

张瑄也不是不知此事,只是看在杨三姐和杨玉环的面上,装作不知罢了。

但这母女俩跑到宫里来找我作甚?难道还有别的心思?张瑄心念电闪,便扫了这母女俩一眼。

韩国夫人浓妆艳抹,而薛香云也显然是精心梳妆,穿着艳丽的霓裳宫裙,自有几分国色天姿。

张瑄暗暗皱了皱眉。

韩国夫人紧走几步,也向自己的女儿使了一个眼色。

母女俩一起跪拜在地,柔声道,“奴家母女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张瑄默然。

良久才淡然道,“夫人请起,夫人到宫里来见朕,有事吗?”

韩国夫人叩首道,“奴家最近接到三姐的信函,三姐说让奴家进宫来求求陛下……”

韩国夫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张瑄打断了,他淡然道,“夫人与朕也算是亲戚,夫人大可放心,朕当保全夫人全家。夫人若是愿意,举家搬迁前往中京居住也可。”

“至于——”张瑄扫了娇媚万分的薛香云一眼,“即已出宫,便择人再嫁吧。”

韩国夫人还没有说话,薛香云已经抬头来媚眼如丝地望着张瑄,娇娇柔柔地大胆道,“奴家愿意服侍陛下,请陛下不要嫌弃奴家”

张瑄愕然。

天唐 第418章古往今来第一个女丞相?

第418章古往今来第一个女丞相?

第418章古往今来第一个女丞相?

张瑄愕然之后,旋即又感觉有些荒诞。

他没有料到,这个昔日被李亨恩宠一时的薛淑妃,竟然跑到自己面前自荐枕席。

新皇接纳旧朝嫔妃,其实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比如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就曾经纳了隋炀帝的妃子。从这个角度上说,如果张瑄接纳几个李亨或者李豫的嫔妃,也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有人会说什么,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或许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韩国夫人才大着胆子带女儿薛香云过来,厚颜自荐,以求恩宠。

虽然因为杨三姐和杨玉环的存在,韩国夫人一家的荣华富贵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全。但指望别人总是不如自己的女儿受宠来得直接和实在——韩国夫人以为,凭自己女儿的姿色,她肯定能在张瑄身边有一席之地。

而说不准,还会恩宠交加,成为后宫专宠之人。

张瑄目光玩味地凝视着薛香云,此女确实姿色出众,比起杨玉环来也差不了多少,而因为她更年轻,身上又多了一种青春的朝气,但杨玉环的成熟妩媚却又不是薛香云能比的。

张瑄虽然不是什么圣人,但也不是贪色之人。

他还没有到饥不择食连李亨女人也要霸占的程度。

他笑了笑,“你们不必如此。朕还是那句话,既然你已经出了宫,就择人而事吧,朕这里,呵呵……”

因为是杨三姐和杨玉环的亲姐妹和外甥女,张瑄不得不多少兼顾一点韩国夫人母女的颜面。况且,她们自荐枕席,也是一种作为女子的无奈和悲哀。

听到皇帝拒绝,韩国夫人大为失望,叹息着叩首下去,不敢再说什么。

而薛香云则绝望地跪在那里,竟然抬头幽幽地望着张瑄,颤声道,“陛下以为,奴家还能出宫择人而事吗?”

“谁还敢要奴家呢……”薛香云悲哀地哽咽道。

张瑄一怔,旋即醒悟过来。倒也真是如此。

薛香云毕竟是前唐皇的皇妃,如今张瑄灭唐,大唐皇族的命运未卜,恐怕没有人敢接纳薛香云。她唯一的出路,就是安安静静地呆在娘家终老残生。

换言之,除了张瑄能接纳她之外,这天下没有一个男子敢要她。

张瑄长出了一口气,淡然道,“过些时日再说吧——若有可能,朕为你指婚也可以。”

张瑄说到这里,断然挥了挥手道,“你们退下吧。”

张瑄此刻心中大事纷纭,哪里有时间和精力考虑薛香云的出路。能接见她们,已经是看在自己女人的面子上。

韩国夫人母女失望落寞而去,不提。

这母女俩走了之后,又来一人,张瑄本想不见,突然想起一事,就没有拒绝。

田可馨犹自是罩着面纱穿着一袭男子宽大的青衫,完全遮掩了自己作为女子的体型和容颜。她袅袅婷婷地走了进来,淡然跪拜了下去,“可馨拜见陛下。”

张瑄笑笑,“可馨小姐进宫见朕,所为何来?”

张瑄说话很直接,没有拐弯抹角。他心里很明白,田可馨找上自己,多半是为了她父亲的官职和爵位。

张瑄之前承诺的是要册封田承嗣一个藩镇的出路,然张瑄这一次的册封中,却没有田承嗣等范阳降将的份儿。田可馨忍不住进宫来问问,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田可馨的话却让张瑄有些意外。

“陛下如今坐拥天下,壮志得酬,天下共尊。皇帝陛下金口玉言,今日进宫求见陛下,是想问问陛下,难道要失信于可馨一人?”田可馨凝视着张瑄,淡淡道。

张瑄笑了,“你父之事,朕没有忘记,更不会出尔反尔。只是册封降将,要等到朕迁都中京之后,暂时来说,你先不要着急。”

田可馨摇了摇头,“陛下误会可馨的意思了,我父之事,可馨相信陛下自有安排。可馨想问的是,陛下可曾想过如何安置可馨?”

“陛下可是答应过可馨,让可馨有居于朝堂之上施展才华的机会……”

田可馨的声音微微带出了几分期待和激动。

张瑄一怔,长出了一口气,原来此女是来为自己索求官职来了。

女官不稀罕,武周年间曾有不少。但张瑄心里明白,田可馨所要的不是普通的宫廷女官,而是像上官婉儿那种可以出入朝堂参与政事的女官员。

张瑄作为现代社会的穿越者,对此并非不是不能接受。只是此事要从长计议,最起码,朝堂之上,大多数朝臣都不会接受一个女子平起平坐参知政事。

张瑄微微一笑,望着田可馨嘴角浮起一抹玩味的笑容来,“这个先不着急,朕既然答应了你,肯定会给你机会。只是不论如何,你如今还戴着面纱示人,朕连你的真面目都未曾见过,怎么放心将政务交给你?”

田可馨肩头轻颤。

她垂首沉默片刻,才毅然抬头来望着张瑄,轻轻道,“可馨容颜粗鄙,实在不敢在陛下面前献丑。陛下曾经说过,地不分南北,不论男女老幼乃至胡汉,凡我天下子民,都有为国家兴盛而奋斗的崇高使命——既然如此,可馨容颜如何,其实不是问题的关键。陛下以此推拒搪塞,可馨……”

到了这个份上,田可馨还是不肯揭破自己的面纱,这就着实让人感觉有些诡异了。

张瑄皱了皱眉,心道莫非是真的奇丑无比?不,不应该。从这女子的气质和谈吐来判断,她或许不是倾国倾城之容颜,但也绝对不会是容貌丑陋。

她不肯以真面目示人,不是有难言苦衷就是别有隐情。

“呵呵,既然如此,朕就先册封你为六尚之首,暂时先替朕管理一下内宫事务。”

所谓六尚,就是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执掌后宫内廷一干事务,虽然品阶不高,但拥有一定的实权。

田可馨犹豫了一下,还是叩首谢恩接旨。

田可馨没有立即离去,似乎知道张瑄有话要问她一样。

“可馨小姐,朕有一事,悬而不决,跟你商讨。”张瑄轻轻道。

田可馨微微一笑,“陛下莫非是指李唐皇族如何处置一事?”

张瑄点了点头。

“可馨断定,陛下不会诛杀李唐皇族。陛下虽然杀伐果断,但在本性宽仁,下不了这种残暴之手。因此,陛下目前所犹豫的,不是杀不杀李亨父子及一干李唐皇族,而是如何安置他们。不知小女所言,可否属实?”田可馨目光清澈,望着张瑄。

张瑄陡然一声长叹。这田可馨在他的身边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他的性情揣摩得却是淋漓尽致。作为现代社会来的穿越者,要让张瑄对数量众多的李唐皇族下死手,他是做不到的。

如果李唐皇族殊死对抗,他不介意动用雷霆手段,然李唐皇族目前就是案板上的肉,这屠刀他是万万举不起来的。

“可馨一向敬重陛下,有大胆识、大魄力和大谋略,因此陛下会创建盖世不朽的文治武功,成就一番空前绝后的王朝霸业。因此,在陛下心里,李唐皇族其实与其他的士族高门乃至权贵之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如何安置和利用,才能不至于成为陛下大业的障碍,成为陛下打造强盛大国的绊脚石。”

张瑄眸子里奇光一闪。田可馨这话可谓是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

他要开疆辟土打造盛世伟业,没有一个强盛的国力支撑,等于是空中楼阁。这就必须要改革,要推进新政,要尽可能地结合实际推进最适合国家强盛的治国之策,这就势必要触及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引起极大的反弹。

而众多高门大阀圈占土地,私蓄人口,可谓是张瑄推进新政的最大障碍。

而李唐皇族在张瑄心目中就是这样的障碍,因为宗室盘根错节,是天下间最大的豪门大族。能否借灭唐的机会,拿李唐皇族下手,为日后扫平其他势力做个试验,这才是张瑄所正在缜密考虑的事情。

张瑄面色一肃,竟然向田可馨抱拳道,“可馨小姐请赐教,朕洗耳恭听。”

田可馨郑重其事地道,“小女之见,陛下当恩威并重,收放兼备。”

“可恩释李唐皇族,甚至册封唐王都可。但必须要夺去李唐皇族的实权,真正扫清其在朝野间的影响力。简而言之,就是封其爵位,夺其土地和人口——小女看来,陛下真正需要处置的是在西京、中京一线的李唐宗室,至于李亨父子倒尚在其次。”

“无论是将其册封贬在河东或是他地,都无不可……西京、中京土地乃至江南两淮之地,土地庄园皆掌握在李唐宗室皇亲之手,如果陛下能从皇族宗室手中夺去大量的土地人口,将之划归平民,不仅会充盈国库,还会获得民心。”

“只是这事看上去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就看陛下有没有破而后立的决心了。”

张瑄闻言忍不住拍掌大笑,“可馨小姐不愧是天下间的奇女子,见识过人,此言甚中朕心。好,好可馨小姐若是帮朕完成所愿,必册封可馨为古往今来第一个女丞相”

田可馨眼前一亮,“陛下一言九鼎,小女当为陛下殚精竭虑做成此事”

天唐 第419章朕为天子,唐为臣民!

第419章朕为天子,唐为臣民!

第419章朕为天子,唐为臣民

“可馨小姐,朕将处置李唐皇室的权力交给你,便——便册封你一个安唐特使,持朕金牌,全权处置。”张瑄笑了笑,摆了摆手道,“朕明日便命朝廷成立安唐特使衙署,让南霁云派人协助于你,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田可馨欢喜地伏地叩谢道,“臣遵旨臣一定为陛下分忧”

望着田可馨兴冲冲而去的背影,张瑄长出了一口气。

他要推行新政,必须要先解决现在权贵土地兼并的问题。换言之,他这个皇帝要从一些大地主手里夺取土地和人口,从而才能进一步发展经济,同时也增加国库收入。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新政就是一句空话。

唐把赋税制度由租调制发展为租庸调制。该制度最大特点在于“庸”的设置,即可以纳绢或布代服徭役。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租庸调制又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这两种制度成为唐朝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但开元以来土地兼并加剧,大量土地落入权贵之手,使朝廷可以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从而影响到国库收入。

而如今权贵占有土地最多的当属李唐皇族宗室,这一次张瑄就准备借安置李唐皇族的机会,打响他登基称帝后的内政第一战,意义显得非常重大。而将之交给田可馨去做,无非是一种试探。

拿落魄的李唐皇族开刀,试探天下大大小小的权贵的反应。

也就是说,这一次对于李唐皇族的处置,相当于是一次全国“土改”和“税改”的预演。说起来复杂,直白地说就是要打破权贵阶层占据大多数土地的状况,从权贵阶层手里夺取土地,然后由朝廷统一分配给符合条件的平民。

同时将众多被各级权贵地主蓄养的农奴庄客黑户“解放”出来,或为平民,或为移民屯垦。对于张瑄来说,人口就是生产力,而生产力就意味着经济发展,意味着国库收入大幅提升,国力空前增强。

第二日,张瑄下诏,成立安唐特使衙署,命田可馨为安唐钦差特使。田可馨立即走马上任,从南霁云的神策军中抽调一千名军卒,然后又持张瑄金牌,从户部、京兆府及内务省抽调了部分官吏,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工作机构。

按照张瑄的意图,田可馨没有着急下手,而是先开始着手统计李唐皇族宗室的人口数目,以及其占有土地、庄园、山林、湖泊等资源的数量。这个统计的过程肯定会很长,因为李唐皇族宗室名下的产业太过庞杂,需要一一梳理。

田可馨率官吏军卒往来如梭,紧张忙碌——这么一来,不仅李唐皇族宗室心头发毛,就连一些朝臣都感觉苗头不太对。

但这项工作可以慢慢做,可对于李亨父子的安置却无法再拖下去了。

陈希烈等人再次进宫,等候在了张瑄的御书房门外。

张瑄默然良久,放下手里的书册,抬头向妍儿轻轻一笑道,“妍儿,去把陈宰辅几个人叫进来。”

妍儿乖巧地点头领命而去。

不多时,陈希烈等人就走了进来,拜倒在地,“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张瑄哈哈一笑,起身去俯身扶起了陈希烈,朗声道,“陈宰辅年迈体弱,日后见朕可不拜。朕给你一道见朕永远不拜的金牌——来人,给陈宰辅赐坐,给诸位相国赐坐。”

张瑄的尊重让陈希烈感动至极,他涕泪交集地再次跪拜在地道,“老臣拜谢陛下隆恩,老臣何德何能,蒙陛下如此恩宠”

“陈宰辅偌大年纪,不能在家颐养天年,还要操劳国事,为朕分忧,朕心里过意不去。”张瑄叹了一口气道,“可是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朕又不能让陈宰辅回家养老”

望着张瑄对陈希烈的尊重和礼遇,杨国忠看在眼里,嫉妒在心上。只是他也没有办法,张瑄是何等雄才伟略之主,在他的耳边“忽悠”,等于是自寻死路。

众人坐定,略谈了一会国事,陈希烈就不得不带头将安置李亨父子的事儿提到了桌面上。已经悬而未决很久了,若是再拖下去,对于新皇和新朝廷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听陈希烈说起这个,张瑄淡然一笑,“朕自有主张,请诸位稍待。”

这时,一个太监进门禀报,“陛下,李倓奉旨拜见。”

陈希烈等人吃了一惊,这个时候,皇帝见李倓干什么?

“陈宰辅,尔等且先退往后堂等候,容朕见一见李倓。”张瑄笑了笑,挥了挥手。

陈希烈等人赶紧起身,狐疑地退到了御书房的后堂——其实就是屏风之后。

张瑄传召李倓,让他们这些大臣在场,肯定是别有深意。

李倓心情复杂又有些忐忑不安地走了进来,扫了张瑄一眼,咬牙跪拜了下去,“罪人李倓,拜见皇帝陛下”

张瑄笑笑,凝视着李倓,良久不语。片刻后,才淡淡道,“李倓,你起来说话。”

“罪人不敢。”李倓没敢起身。

“起来吧,今日朕找你来,有几句话讲”

“请陛下示下。”李倓犹豫着起身来,躬身侍立。

“过去种种,就不谈了。再谈,没有任何意义。”张瑄笑容一敛,声音肃然起来,“朕夺了你们李唐皇室的江山,但这天下并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有能者治之”

“是非功过,暂且不论,且等数十年后,由天下人评说。”张瑄摆了摆手,“朕曾经说过,地不分南北,不论男女老幼乃至胡汉,凡我天下子民,都有为国家兴盛而奋斗的崇高使命——这其中当也包括李唐皇族宗室。”

张瑄说到这里,微微停顿了一下。

李倓心念一闪,摸不准张瑄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就没敢回话,而继续恭谨地垂首不语。

“朕的本意是册封李亨为唐王,命李亨率李唐皇族迁徙河东,镇守太原。”张瑄轻轻一笑,“然而现在,朕又改变了主意。朕以为,李唐皇族中亦有不少英才干臣,若是就此荒废,岂不是可惜了?因此,朕决定,除照旧册封李亨为唐王、李豫为嗣唐王,随朕迁徙中京之外,其他皇族宗室亲王、郡王、公主的爵位封号一概免除,然后朝廷将面向李唐皇族宗室开恩科选拔人才,凡有能者,皆可为官为将。无能者,则可为民为商。无论朝廷,还是地方各道、州府县乃至军镇,都可。”

“朕可对天盟誓,将一视同仁,若有半点亏心,上天也不饶朕。”张瑄慨然道。

李倓总算是听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