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唐-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瑄说完,不再解释,打马而去。

田可馨面纱后的嘴角轻轻一挑,知道张瑄另有所图,倒也不寻根究底,也打马追了上去。

反正现在的长安就像是张瑄所言,掌心的一盘菜,什么时候下筷子都可以的,也不必急于一时。

张瑄猜测长安城里已经乱成一团糟了,而八成——杨国忠这些朝臣会胁迫皇帝退位,然后满朝文武迎接自己进城御极称帝,免去一场无谓的杀戮。

如果能这样,张瑄是乐于见到的。如果李豫要顽抗到底,他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利用武力攻陷长安,大开杀戒,诛杀李唐皇族。可有万春在,不到万不得已,张瑄是不愿意这样做的。

因为这样会让他留下残暴之名。

所以,张瑄决定等候两日,看看长安的动静。

……

……

张瑄站在帅帐之前,凝视着长安的方向。秋风萧瑟,整个军营军纪森严,静寂无声,只能听见猎猎军旗的迎风呼啸。

南霁云率领十八个身材雄壮的军汉大步走来。这十八个军汉个头都一般高,都穿着亲卫护军的黑色铠甲,手持陌刀,威风凛凛,猛然一看上去,似乎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主公,这是南八从神策军数万军卒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十八壮士,个个武艺高强,力大过人,忠肝义胆,堪为主公亲随护卫,战阵之中,足以保护主公安全。”南霁云抱拳道,旋即向十八军汉扫了一眼。

那十八军汉闻言将手里的陌刀插在地上,动作整齐划一。他们一起单膝跪拜在地,慨然道,“吾等愿意为主公效死”

张瑄凝视着这十八军汉,微微颔首道,“尔等叫什么名字?一一道来”

“小人李武”

“小人孙豹”

“小人陈尚宝”

“小人公孙成器”

……

张瑄微微一笑,猛然挥了挥手道,“从今往后,赐尔等姓张,就跟在我身边,充作十八铁卫,封勇武校尉。”

这十八军汉感激涕零叩拜在地。

张瑄扫了众人一眼,扭头进了帅帐。

南霁云要选拔几个身手高强的军卒充作他的贴身护卫,张瑄无可厚非。只是此刻的张瑄也没有想到,他身边这十八铁卫,日后成为威震天下的十八太保,勇冠三军,个个都是万人敌。

南霁云摆了摆手道,“尔等起身。我再次叮嘱尔等一遍,留在主公身边,要小心谨慎尽忠职守,誓死保卫主公安全。若是主公有任何差错,小心尔等狗头而反过来说,若是尔等誓死忠诚于主公,主公将来必不会亏待尔等,听明白了没有?”

“吾等誓死效忠主公”十八铁卫躬身下去,朗声高呼。

南霁云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而去。这十八个人,是南霁云从数万军卒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一个都是武艺超群,更重要的是身世清白,忠诚过人。在某种意义上说,留在张瑄身边的心腹护卫,首要的就是忠诚度。

原先是南霁云率护军保护在张瑄身边,但随着南霁云军职越来越高,他已经不能留在张瑄身边充作护卫了,因此就选拔这十八铁卫替代自己。

天唐 第411章兵临城下之朝臣迎驾

第411章兵临城下之朝臣迎驾

第411章兵临城下之朝臣迎驾

这个初冬的清晨,朝霞普撒大地,给绵延数里不绝的军营镀上了一层庄严肃穆的气息。

嘹亮呜咽的军号骤然响起,原本沉寂无声的军营立即传出军卒的列队操练声,往来呼喝声,以及战马的嘶鸣、刀枪的碰撞声。

空气中犹自弥漫着一股马粪和干柴混合燃烧后的难闻的味道,而那一面面迎风招展的军旗上,隐隐有晶莹的露水沾染其上。



马蹄的轰鸣声骤然传来,长安方向的官道上,烟尘弥漫,似有大军行动。大营中斥候和哨卡警卫立即紧张起来,立即擂响了报警的军鼓。

咚咚咚

正在造饭和等待早饭的将校军卒们立即披甲携带兵器出帐,自动按照编制聚集在一起,呼喊声不绝于耳。

张瑄在十八铁卫的簇拥下也出了帅帐,出了辕门,静静地凝视着来路。

郭子仪等部将旋即蜂拥而至,在张瑄身后站立听命。而这个时候,军卒将辕门敞开,一队队面色肃然的军卒持枪纵马出了辕门,在辕门前的空场上结阵列队,做好了迎敌出战的各项准备。

应该说,经过了这几年的操练和磨合,经过了战火的洗礼,张瑄手下的陇朔大军军纪严明作风果决,表现出极高的素质,由此也可以反衬出这支军马极强的战斗力。

张瑄非常满意。虽然他嘴上不说,但嘴角流露出的微笑足以证明一切。

张瑄整军,首重军纪。因为在张瑄看来,军纪就是一种战斗力。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其战斗力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一支军纪涣散的军队,上了战阵必不战自溃。

作为穿越者,张瑄其实并不是万能的。在兵法韬略上,在具体的带兵打仗上,他未必比郭子仪这些当朝名将强,但是张瑄具有信息优势和凌驾于这个时代之上的战略思维,视野无比开阔,他确定整体的战略方针,而具体行军交战则放手交给郭子仪等大将。

而现在又有了深通兵法和各种杂学的女军师田可馨。

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考验,张瑄发现,这个女子并非纸上谈兵,她的谋略和参谋军机的能力,远远比郭子仪等人强上不少。而因为女子天生的细腻和注重细节,有这个奇女子的辅佐,能让张瑄省很多心,且能尽最大限度地避免他的决策失误。

郭子仪抱拳朗声道,“主公,三军结阵已毕。”

张瑄笑了笑,“尔等不必紧张,来的不是敌人,而是客人。”

郭子仪笑笑。

不多时,这支军马就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没有旌旗,没有辎重,甚至没有携带武器,却带着一副完整的皇帝銮驾仪仗。

跨马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哥舒翰和杨国忠,随后是满朝文武大臣,不过是有些则乘车。

张瑄扬手指着来路,向郭子仪等人笑道,“子仪,诸位将军,如何?来的是客人不是敌人。”

郭子仪长出了一口气,这应该是哥舒翰和杨国忠率满朝文武大臣出城迎驾来了。由此可见,拿下长安颠覆李唐王朝已经不需要再动刀兵了。

昨日长安城中哥舒翰和杨国忠等人逼宫的消息早已传至军营。

南霁云轻轻一笑道,“主公,来的似乎是哥舒大帅和杨相还有……不少朝中的大人”

张瑄微微一笑,却是默然不语。

哥舒翰等人来到近前,翻身下马,排成两列,以哥舒翰和杨国忠为首,左文右武,面带恭谨的笑容,大步向张瑄走来。

数万军卒列阵两厢,只留下中间的一条官道。万众瞩目,杀气凛然,这带给了这些昔日的大唐臣子们以极大的压力。哥舒翰当然是无动于衷,因为他是军中宿将,见惯了这种数万军卒结阵迎敌的大场面。

但多数朝臣却心中忐忑不安,双腿都有些发软。

尤其是公孙良等昔日与张瑄为敌的人,此刻心里更是惴惴不安。但李唐王朝倾覆已成定局,他们投顺张瑄还有一条活路,若是反抗到底,只能死路一条。

哥舒翰和杨国忠走到近前,两人下意识地抬头凝视着一脸淡然微笑的张瑄。

哥舒翰心中感慨万千,昔日他眼中的“黄毛孺子”和舞文弄墨的青年士子张瑄,如今已经成长为高高在上凛然不可侵犯的天下霸主。挥手指斥方遒,视天下权贵为粪土。短短几年间,两人的地位都天差地别,今日更是要拜其为主,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哥舒翰心神激荡,难以自制。

而杨国忠心里则微微有些嫉妒。他做不到的事情,张瑄做到了,他不敢做的事情,张瑄也做到了。这个几乎是无所不能的青年后辈,如今已越过他的头顶,将他狠狠地踩在了脚下。

但杨国忠乃是一代奸雄,流氓习气,能屈能伸能大能小,他很快就接受了现实,并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他见哥舒翰犹自还有些“发楞”的样子,就轻轻干咳了一声。

哥舒翰猛然回过神来,与杨国忠对视一眼,两人一起单膝跪拜了下去,“臣杨国忠、哥舒翰,迎接主公进城”

两人这一跪,身后百余朝臣也都跟着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朗声高呼,“臣等迎驾,请主公驾临长安”

“我主万岁,万万岁”

张瑄没有搀扶哥舒翰和杨国忠,而是后退了一步,凝视着两人以及群臣,听着众人的山呼万岁声,神色肃然。

郭子仪等大将也率列阵的军卒单膝拜了下去,齐声高呼,“我主万岁,万万岁”

旷野之上,黑压压跪拜在地的军卒和朝臣一眼望不到边,而山呼万岁声震天动地。张瑄独自站在当场,环视跪在自己身边的众臣与众将,心头情不自禁地生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异样感觉。

虽然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而李唐皇帝还没有真正退位,张瑄的人更是没有进入长安,但从此刻开始,张瑄已经据有天下,成为开辟新朝的雄主。

张瑄长出了一口气,虚虚一摆手,朗声道,“诸位请起,不必多礼”

张瑄上前一步,将哥舒翰和杨国忠搀扶了起来,朗声一笑道,“哥舒大帅,杨相,不必如此,请起——进大帐叙话。”

哥舒翰笑了笑,大声道,“主公驾临长安,事不宜迟,请主公登銮驾,由我等护卫,返回长安,接受唐皇退位诏书。”

杨国忠也热切地道,“请主公起驾长安军民正翘首企盼主公銮驾进城”

众臣再次躬身下去大声高呼,“请主公起驾”

张瑄抬头望着那一副属于皇帝的銮驾仪仗,以及那数百名侍候在銮驾两侧的宫女、太监和宫禁宿卫,笑了笑,摆了摆手,“銮驾暂且不必了。子仪,传令下,全军都有,即刻拔营,开进长安”

公孙良和裴冕这两个昔日的太子党精英,诚惶诚恐地垂首站在哥舒翰和杨国忠的身后,张瑄扫了两人一眼,突然朗声一笑道,“公孙尚书、裴大人,长安一别,一年有余了。两位大人别来无恙乎?”

公孙良和裴冕心头一个激灵,赶紧惶恐地跪拜在地,颤声道,“臣公孙良、裴冕,拜见主公。”

张瑄焉能不知两人内心深处的某种不安和焦虑,要知道,以前这两人可是没少在李亨身边进谗言,构陷自己。

但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纵然天下平定,张瑄也还要指望有人替他署理国政,维持朝廷运转——大唐这些朝臣,他肯定是要完全接收下来,包括朝廷各部和各机构的中下层官吏乃至差役下人。只要这些人能真正识时务善做事,张瑄肯定不会再追究之前的是是非非。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站在现在的位置上,张瑄考虑得更长远。

张瑄笑了笑,上前一步,俯身将公孙良和裴冕扶了起来,算是让两人安心了。

辕门之内。田可馨在两个侍女的陪伴下,静静地站在大营一角,眼望着这厢的情形,心头亦是振奋和欢喜。她不是为张瑄掌控天下大局已定而欢喜,而是为自己即将拥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而欢喜。

呆在张瑄身边这么久,田可馨对张瑄的个性和做人做事作风都有些某种了解。她能感觉出来,张瑄并没有时下大唐人那种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义,对女子能真正做到一视同仁。

正如张瑄之前对她说的一句戏言,若是她有真本事,的确是治国治军的人才,他不介意册封一个与男子平起平坐的可以出入朝廷的女官,可以将朝廷要害衙门的主政大权交给她,甚至可以登堂入相。

所谓“地不分南北,不论男女老幼乃至胡汉,凡我天下子民,都有为国家兴盛而奋斗的崇高使命”,这是张瑄的原话。

“走,咱们回帐,立即收拾行装,准备随主公进入长安”田可馨神情振奋,挥了挥手。

两个侍女赶紧相随,三女一起向田可馨的营帐走去。正行走间,那边又传来山呼海啸一般的万岁声,田可馨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眸子里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天唐 第412章兵临城下之城门风波

第412章兵临城下之城门风波

第412章兵临城下之城门风波

张瑄在哥舒翰和杨国忠等百余朝臣的簇拥下,缓缓向长安方向行去。他没有乘坐皇帝的銮驾仪仗,吩咐杨国忠将銮驾撤了。他的身边,彪悍的十八铁卫跨在马上将陌刀高举向天,以一种非常冷酷肃杀的姿态,不仅保护着张瑄的安危,同时也对周遭的朝臣形成了无形的威慑。

这十八铁卫一看就是军中悍卒,武艺高强之辈,别看只有十八人,但若是真正发生冲突,十八人所发挥的作用不亚于一支百人卫队。

长长而锋利的陌刀横扫,就是一大片,威力无敌。而细心的哥舒翰还发笑,十八铁卫都携带着一个黑色的皮囊,很显然,这便是传说中的张瑄独创的火器了。

哥舒翰心道,听说张瑄军中有一支陌刀军,由安西名将李嗣业统率,足足有一万多人。若是这一万陌刀军上了战阵,再加上装备有火器的神策军骑兵,张瑄大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主公,听闻主公麾下有陌刀军一万、神策军一万,装备有火器,不知传言可否属实?”哥舒翰抱拳向张瑄道。

张瑄哈哈一笑,扭头望着跟随在后的缓缓行进的十万大军主力,朗声道,“我创立八军,所谓神策军、神武军、飞虎军、飞豹军、鹰扬军、韬奋军、靖远军、巾帼军——八军,韬奋军在青海归杨涟麾下,抵御吐蕃,巾帼军协助张同镇守洛阳,由哥舒大帅麾下河西军组建的靖远军因在范阳大败,溃逃回了河西,目前建制不存。”

“飞豹军镇守范阳。如今跟随在我身边的主要是神策、神武、飞虎、鹰扬四军(鹰扬军是李光弼麾下在洛阳被张瑄收编大部),只是各军人数扩充了两倍有余——至于火器,暂时只有神策军装备,神武军也有一个火器营。”

张瑄耐着性子向哥舒翰介绍着自己的军事力量,哥舒翰认真倾听着,暗暗惊叹。

杨国忠则跨在马上,闭目养神,却是竖起耳朵来聆听。

……

……

十万大军虽然是缓缓行进,但也是声势浩大,车马辚辚刀枪碰撞旌旗如山如海,撼天动地。

这就是一种无形的气势和威慑。

长安城明德门洞开,在留守的杨国忠心腹的布置下,官道上黄土铺地洒水净尘,铺上了一条长长的红地毯。而两列宫禁宿卫手持鼓乐,随时准备欢迎张瑄进入长安城。而城门的左侧,甚至还有来自教坊司的官ji舞女候命,随时准备献上歌舞。

官道两侧,人山人海。长安城里城外的商贾百闻讯蜂拥而至,凑在街道两侧看热闹。

张瑄在长安那可是家喻户晓的名人,而如今,他又即将取代李唐王朝,成为开辟新朝的一代开国君王——因此,张瑄此次进入长安,意义非同凡响,意味着一个朝代的结束和一个朝代的开始,引起了满城轰动。

从正午时分,一直等到夕阳西下,虽然等候的时间非常漫长,但无论是官吏还是军卒乃至百姓,都热情不减。很多小商小贩推车来城门外贩卖胡饼饮食,有些甚至在人群外围摆起了小摊。

现场声音嘈杂。

突然,十余骑从前方的官道上奔驰而至,高呼道,“来了,准备,准备”

主持欢迎仪式的礼部侍郎宋平不敢怠慢,立即命官吏、军卒和杂役、歌姬舞女一干人等做好准备。而随着洪亮的军鼓声响起,现场百姓商贾也都赶紧闭了口,将微微有些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官道远端。

不多时,就传来震耳欲聋的马蹄轰鸣声,烟尘漫卷如同一条黄龙。

百姓商贾屏住呼吸,心头凛然。

万众瞩目中,一支衣甲鲜明统一配备制式火器、弓箭和长枪的骑兵队伍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起码有万余人,正是名震天下的陇朔神策军骑兵。

主力大军在灞桥安营扎寨,此番跟随张瑄进城的只有南霁云手下的神策军一万人。这是张瑄军马精锐中的精锐,心腹中的心腹,跟随张瑄进城,自然有稳定局势保护张瑄安全的考虑。

数十面宽大的帅旗上大书一个“张”字,而在帅旗之下,张瑄一身亮银甲,手持宝剑,威风凛凛,英气勃发。

而在他的身边,有十八名身着黑色铠甲手持陌刀的彪悍军卒,面色肃然。

“看到没有,那就是有名的神策军,听说装备了火器,天下无敌啊”

“是啊,听闻永宁王就是依靠这支军马差点灭了吐蕃,还让范阳叛军全军覆没了。”

“看到那名身穿黑色铠甲的青年将军了没有?那人身背长弓,就是号称陇朔箭神的神策军大将军南霁云啊……据说此人箭无虚发,万军之中射落敌将魁首如同探囊取物。”

“啧啧,看这军纪就知道不同凡响,难怪永宁王夺了天下啊……”一个四十多岁的文士正要说几句什么,突然被他的同伴“嘘”了一声,才猛然知道自己失言了,赶紧左顾右盼,见没人注意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张瑄打马不前,挥了挥手,南霁云长枪高举,一万神策军列队止步,阵型井然有序。

哥舒翰、杨国忠等朝臣赶紧纵马上前,率先驰入明德门下,然后下马按照品级秩序在城门前列队跪拜了下去,朗声高呼着,“臣等拜迎主公进城”

“请主公起驾”

张瑄微微一笑,翻身下马,率先龙行虎步,向前行去,十八铁卫将陌刀斜背肩上,相随保护。郭子仪、南霁云、李嗣业等心腹大将率百余军卒亦步亦趋。

伴随着张瑄的行走,丝竹乐声即刻响起,张瑄面带淡然的微笑,边走边向管道两侧的百姓挥手示意。

就在这个时候,从一侧的人群中突然跌跌撞撞地冲出一个身着官袍的三旬男子来,此人眉清目秀神清气朗,一看就是一个文官。

此人冲在了此刻跪伏在地的哥舒翰、杨国忠等人前面,涨红了脸,扬手指着张瑄大声怒斥道,“张瑄贼子,朝廷待你不薄,你却起兵反叛,祸乱天下。如今你沐猴而冠,窃取大唐天下,不忠不义,大逆不道,当天下共诛之”

“窃国狗贼,当天下共诛之”这人站在那里神色激愤,喊得声嘶力竭。

这人“横空出世”搅闹欢迎现场,在场百姓商贾都傻了眼。而哥舒翰和杨国忠等人更是震惊非常,一时间倒也手足无措,场上的气氛顿时变得沉寂起来,只能听见很多人粗重的喘息声。

张瑄身后的十八铁卫之首张尚宝大怒,一个箭步窜上前去,众人只见寒光一闪,张尚宝手里的锋利陌刀已经对准了那人的咽喉。

张尚宝怒吼一声,“拿下”

军卒正待上前将此人拿下,却听张瑄淡然道,“且慢,住手”

军卒立即止步退了回去,张尚宝也没有任何犹豫,将陌刀收了回去,却持刀站在一侧,杀气腾腾。

那人巍然不惧面不改色,面向张瑄冷笑着。

张瑄上前几步,凝视着此人,淡然笑道,“你是何人?”

“在下王炯,大唐皇帝驾下,侍御史。”王炯冷冷傲然道。

“王炯?”张瑄皱了皱眉。

这王炯是天下四大高门世家之一太原王氏子弟,是王维的从侄,颇有才名,在朝中充任侍御史,也算是太原王氏子弟中的佼佼者。

跪伏在地的朝中出自太原王氏高门的大臣们心里一凉,暗暗咒骂王炯罪该万死。

杨国忠心里冷冷一笑,心道——太原王氏,完了

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下,当着满朝文武大臣和众多百姓的面,王炯如此冒犯辱骂张瑄,张瑄焉能忍受。而张瑄肯定会借着这个机会,杀鸡骇猴,灭了太原王氏,以此震慑其他士族门阀。

不过,接下来,张瑄却没有表现出众人想象中的雷霆大怒,使出冷血手段来。

他淡然一笑,“原来是摩诘先生的后辈。王炯,你说张某反叛,张某不敢承受。张某起兵,乃是被逼无奈。唐皇昏庸无道,听信谗言,试图诛杀功臣……张某不会坐以待毙,起兵相抗,既是军心所归,亦是自保自救。”

“你说张某祸乱天下,可事实上,张某率军平息范阳叛乱,灭安庆绪于洛阳之外,收复东都,驱逐范阳叛军于河南一地,江南和两淮叛乱自平。进而进军范阳,灭史思明叛军十万,收复范阳十三郡,同时平定十州奚人叛乱。”

“如今天下即将安定,你却站出来大放厥词,说张某祸乱天下,岂不是信口雌黄,指鹿为马?”

“至于这天下——并非李唐皇室之天下,有德者居之前隋无道,李氏灭隋而立唐,今唐昏庸,张某灭唐而代之,都是浩浩荡荡不可抗拒的历史宿命”

“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你王炯出自名门,亦是饱读诗书之人,却不通此理,着实可悲可叹”

“你太原王氏本是前隋门阀臣子,李唐灭隋,你太原王氏为何没有为隋朝皇帝的尽忠死节?怎么,到了今日,却反倒要为唐皇效死了?……”张瑄面带冷笑,语含讥讽。

王炯涨红脸羞愤难堪,却是哑口无言。而朝臣中的王氏子弟也是背生冷汗,不敢抬头。

天唐 第413章兵临城下之李豫退位

第413章兵临城下之李豫退位

第413章兵临城下之李豫退位

就在众人以为王炯即将被张瑄诛杀的时候,张瑄突然冷冷道,“我念你并无恶意,书生意气,一时冲动——便不为己甚,若敢再口出狂言,必杀无赦”

“来人,将王炯带下去”

南霁云暴喝一声,几个军卒上前,就将犹自要开口争辩的王炯“带”了下去。

一场风波化为无形。

哥舒翰等人暗暗松了一口气,若是张瑄一怒,必长安满城流血,甚至会株连他们这些唐臣。

张瑄当然不会杀王炯。因为杀了王炯,意义不大。不仅会让他留下残暴之名,还会与诸多门阀世家发生正面冲突。如今张瑄还没有完全掌控住天下局势,争取士族门阀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

张瑄不会因小失大。

只是张瑄此时此刻正在考虑,王炯今日所为,是他的个人冲动,还是受了其他人的撺掇,乃至有士族门阀在背后的操纵。

前者,不足为虑;而后者,就显得有些复杂了。

“主公宽宏仁慈,吾主万岁万万岁”

哥舒翰和杨国忠等人率群臣跪伏在地,朗声高呼。

那几个王氏中人也暗暗长出了一口气,连连叩首不止。

张瑄淡然一笑,挥了挥手,“好了,进城”

十八铁卫中,一人将张瑄的战马牵来,张瑄翻身上马,率先向城中驰去。

……

……

皇城之中。

包括太上皇李亨、皇帝李豫在内的直系皇族中人,全部聚集于兴庆宫明德殿,殿中还有不少李亨和李豫的嫔妃,李亨诸多子女的家眷等等。

当然,普通的大唐宗室——像咸宜公主等老皇帝李隆基的子女以及更远的皇亲贵族,则闭门不出,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李唐覆灭的悲剧命运。

李亨已经陷入了半昏迷状态,坐在那里,状若痴呆,受了过度的惊吓再加上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绝望,他很难再控制自己的心神。

李豫则面色煞白,坐在龙案背后,低头看着摆在桌案上的由杨国忠等人拟定的退位诏书,嘴角抽搐着,肩头轻颤。退位诏书的旁边就是皇帝玉玺,只要加盖玉玺,退位诏书就可以发布天下,而由此也就宣告着大唐王朝的终结,李唐皇室的末日。

李倓等李亨的子女们则分坐两侧,脸色阴沉不语。

太监程元振跌跌撞撞地闯进殿来,颤声道,“陛下,太上皇,张瑄进城了,正向皇城而来”

李豫陡然一震,望向了程元振。

李倓霍然起身沉声道,“这么快?”

程元振默然点头。

李倓无力地又坐了回去,掩面长叹。

李豫抬起手,哆嗦着,试探着慢慢地,一点点向玉玺抓去。

他终于抓到玉玺,紧紧地捏着,却像是握住了万钧之物,动弹不得。

所有的直系皇族——也就是李豫的亲人们,李唐皇室最核心的成员们,目光复杂地一起注视着李豫的手,李豫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儿。

李豫心里明白,只要玉玺盖下去,大唐王朝就彻底覆灭,而他也就成了亡国之君。但不这样——张瑄大军已经进城,如果他再不识时务发布退位诏书,恐怕在场的皇族没有一个能逃过张瑄的雷霆手段。

其实有没有这道退位诏书,对于张瑄而言,无关紧要;而对于李豫来说,就显得有些关键了。和平交出皇位,他还能保住性命甚至获得唐王的爵位。而硬气到底,只能是掉脑袋的事儿。

李豫咬了咬牙,狠狠地抓起玉玺,就要往退位诏书上盖去。

“不可孽子你要断送我祖宗创立的大好江山啊……”李亨突然站起身来,扬手指着李豫,涕泪交加,身子打颤。

“都是你这孽子,若不是你这孽子,我大唐何至于如此……你是我大唐皇室的罪人啊”李亨歇斯底里地怒吼着。

李豫眉梢一挑,愤怒地暴喝一声,“够了是父皇你昏庸无道,听信谗言,逼迫张瑄起兵造反,与朕何干?依你之见,无非是逃离长安,可逃到蜀中又能如何?苟延残喘于一时,更是为天下臣民徒增笑料”

李豫怒不可遏地轰然将玉玺盖下,“事已至此,我不退位,又能如何?让张瑄拿着刀子横在我的脖子上,一刀砍掉我的脑袋?然后将尔等——一个个全部诛杀干净,这就是父皇你所期盼的?”

李亨呆了一呆,竟然瘫倒在地,放声号哭起来。

而他的儿女嫔妃中也有不少人哭倒在地,殿中乱成一团。

正在这时,殿口突然传来密集有力的脚步声,以及军卒列队的号令声。

李豫长出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知道是张瑄的人进宫来了。

果然,片刻后,杨国忠与一个身着铠甲威风凛凛的将军一前一后走进殿来,而两人身后跟着数十名彪悍的陇朔军卒,披甲军服明显区别于宫里的宫禁宿卫或者京师羽林卫。

李倓扫了一眼,心里长叹一声,垂下头去。他认得这个将军,这便是张瑄身边的心腹爱将,有军中箭神之称的神策军大将军南霁云,人称南八。

杨国忠与南霁云站在殿中,环视众人。

咳咳

杨国忠轻轻干咳了两声,太监程元振突然一股脑从一旁冲过来,将李豫案头上的退位诏书捧起来,毕恭毕敬地献给了南霁云,谄媚道,“南大将军,这便是皇帝的退位诏书”

李豫暴怒,却又咬着牙,垂下头去,无可奈何。

他已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还有什么话说?

南霁云接过诏书,微微点头。他转头向杨国忠抱拳道,“杨相,既然诏书到手,就请杨相率群臣劝进吧。”

杨国忠微微一笑,抱拳回礼道,“正当如此。南大将军且先去恭迎主公,杨某这就持诏书召集群臣,请主公做好准备,霖德殿登龙位”

南霁云点点头,转身就走。

杨国忠微微叹了口气,扫了众人一眼,也欲转身离去。

这满殿的李唐直系皇族,该怎么处置,谁说了都不算,只有等张瑄登基称帝后自己做决定。

杨国忠刚要走,却听李倓阴沉的声音响起,“杨相,不知你们准备怎么处置我等?”

杨国忠轻轻一笑,扫了李倓一眼,抱了抱拳道,“这还要新皇定夺,杨某不知。”

李倓默然。

杨国忠再次笑笑,转身扬长而去。

李倓愤怒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