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唐-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哥舒翰环视众将,眸光闪烁着叹息道,“诸位将军,皇帝命我等直入长安,护卫皇帝,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阿斯那出列抱拳道,“哥舒大帅,新皇突然登基称帝,让人错愕。然我军平叛,应当入关中攻潼关,争取拿下潼关,才能保住长安。若是固守长安一城,意义不大。”

哥舒翰望着阿斯那笑了笑,“李光弼正在关中募兵,皇帝的意思,攻打潼关的事儿,交给李光弼,至于我军,直入长安勤王护驾。”

阿斯那皱了皱眉,沉声道,“大帅,请恕在下直言了。”

“那李光弼本是张瑄部下一偏将,无论资历还是才干威望,都远不如大帅,然皇帝却把统兵之权交给了李光弼,而让大帅束缚于长安城中——那李光弼何德何能,凌驾于大帅之上?”

“李光弼难敌张瑄,若要与张瑄大军抗衡,还是要大帅出面。朝廷这般安排,吾等不服”阿斯那的话一出口,哥舒翰标下诸将都开始为哥舒翰抱不平,极尽不满之意。

见诸将义愤填膺的样子,阿斯那嘴角暗暗浮起一丝古怪的笑容来。

几乎没有人知道,张瑄昔日对阿斯那父子有恩,此刻阿斯那是心向张瑄的。此番开口,也有挑拨之意。

哥舒翰神色变幻片刻,猛然一拍桌案大喝道,“尔等休要多言,朝廷自有主张,我等作为臣子,食君之禄,遵从朝廷诏令便是再要胡言乱语,对陛下不敬,当军法从事”

哥舒翰霍然起身拂袖而去。

其实哥舒翰心里却是暗叹道,“无论谁领兵、谁掌权,都挡不住张瑄改朝换代了,这个时候,还计较这些,又什么意义。”

在哥舒翰看来,张瑄掌控兵马接近20万,又有回纥十万大军助战,再加上拿下河南和范阳两地,收拢降兵无数,以这样的力量,推翻大唐王朝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不要说是他和李光弼,就算是王忠嗣这等军中名将复生,也无能为力。

单单是回纥可汗骨力裴罗的十万大军,就已经够让朝廷喝一壶的了。若是骨力裴罗率军奔袭关中,凭哥舒翰手下这三四万人能挡得住?

第二日,原本准备进入关中进攻潼关的哥舒翰改道长安,不提。

……

……

易州。范阳史思明已经是惊弓之鸟,虽然拥兵数万,但范阳已是一座孤城,处在了张瑄大军的团团包围之中,而回纥可汗骨力裴罗大军十万进军河东,又直接堵住了史思明逃往河东的可能。

史思明穷途末路,惴惴不安,派人乞降。

帅堂。

张瑄端坐帅案之后,凝视着被史思明派来乞降的大将武令珣,冷冷一笑,“史思明之前曾两度向本帅提出归降,但两度反悔。如此反复无常的小人,让本帅如何能相信他的诚意?”

武令珣尴尬地垂首低低道,“此次范阳真心归降,绝无二心,请大帅明鉴”

“史思明困守范阳,本帅大军所至,范阳必成齑粉。如今这个时候,史思明降与不降,无关紧要了。不过,本帅出于对范阳军民的体恤,若是史思明能自缚出城来本帅帐前请罪,本帅可同意范阳投降。你去吧,转告史思明,本帅昔日曾经给过他机会,但他错过了机会。而这一次,本帅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若再死不悔改,必杀无赦”

张瑄的声音冷厉而低沉,在堂中久久回荡着。

武令珣不敢再多言,战战兢兢唯唯诺诺而去。

郭子仪匆匆而进,向张瑄抱拳施礼道,“主公,长安有消息传来。”

郭子仪的脸色有些异样。

张瑄望着郭子仪,皱了皱眉道,“何事?”

“李亨下罪己诏和退位诏,禅让给李豫,李豫称帝,改年号为宝应。”郭子仪轻轻道。

张瑄吃了一惊,陡然起身凝声道,“什么?李豫当了皇帝?”

郭子仪长出了一口气,点头道,“是。李豫称帝,接连下诏,命天下藩镇勤王,说是励精图治,要与长安共存亡。”

张瑄沉默片刻,突然笑了,“皇帝的这几个儿子,都比他有胆识有魄力。看来,是李亨又要逃往蜀中,被李豫和李倓给逼宫了……谁掌兵权?李光弼还是哥舒翰?”

“李倓为帅,李光弼为副帅,哥舒翰镇守关中和长安。”郭子仪回道。

“李光弼掌军……”张瑄冷冷一笑,“也罢,先拿范阳,长安且不管他”

见郭子仪欲言又止,似是还有话要说,张瑄奇道,“子仪,有话要说?”

“主公,新皇帝册封主公为永王、太师、陇朔大都督兼范阳大都督,永镇范阳陇朔,听调不听宣。”

郭子仪抱拳低低道。

李豫这道诏命,回避了张瑄起兵反唐的既定事实,如果张瑄接招,便可名正言顺地成为陇朔与范阳之主,自成一国,只不过在名义上还是要臣属于大唐朝廷。

既有示好之意,也有忍让之情,更兼具求和之味道。

张瑄一怔,缓缓坐了下去。

郭子仪紧紧地凝视着张瑄,试图从张瑄变幻的神情中观察感知到一些什么。虽然郭子仪判断张瑄多半不会从之,但心里还是有一丝担忧。

“范阳、陇朔是守不住的。我等要是苟安于范阳陇朔,将来等皇帝缓过气来,我们恐怕会死无葬身之地。”张瑄淡然道,“对于张某而言,这天下尽在掌握之中,焉能半途而废?张某要是半途而废,如何能对得住三军将士的厚爱和殷切期盼?”

郭子仪大喜,躬身拜了下去,“主公英明”

其他诸将也赫然拜下去,“主公英明”

对于郭子仪这些人来说,既然已经跟了张瑄起兵反唐,那么就希望看到张瑄掌控天下篡唐为帝,再立新朝。只有这样,他们才是开国功臣,兼之名垂青史。而反过来,如果张瑄半途而废,苟安于一隅,他们这些人或者还可拥有荣华富贵,但日后却会以叛将的名分遗臭万年。

“英明谈不上,但半途而废非智者所为。”张瑄淡然一笑,突然朗声道,“子仪,传某的话,派人传消息回长安,就说本帅之言:若唐皇李豫肯退位让贤,日后某可封他一个唐王的爵位,世袭罔替。”

张瑄放声大笑。

众将也轰然而笑。

郭子仪笑着拱手道,“臣遵命。”

这看上去只是张瑄的一句戏言。但站在张瑄身侧的田可馨心里却清楚,眼前这个气势凛然的男子,说任何话都不会是没来由的。

“看来,他是准备这样安置李唐皇室了……但这样,岂不是要留下后患?”田可馨心念电闪,她突然想起张瑄有一个女人是李唐皇室公主。

改朝换代之后,先朝的皇室下场一般不会太好,这是历史的宿命。至于张瑄将来怎么安置李唐皇室,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这个时候,考虑这个问题还太早。

田可馨凝视着张瑄,却见张瑄投来一丝玩味的笑容,不由心中一凛,再次垂下头去。

天唐 第406章范阳定!

第406章范阳定!

第406章范阳定

八月十五日,暴雨如注。

李归仁铤而走险,冒雨进攻张巡大营,与张巡大军死战,大败逃归范阳。

雨后的范阳道路,泥泞不堪。但张瑄还是命郭子仪率军三万,南霁云和雷万春率军两万、李嗣业率军两万,葛勒率回纥骑兵两万,共计九万大军分三路从易州开拔,奔袭范阳。

消息传至范阳,范阳军心大乱,起了兵变。

田承嗣率心腹万余人开城投降,史思明见大势已去,率残军两万放弃范阳向东北方向的奚人聚集地逃窜而去。

郭子仪率军进驻范阳,接管了范阳城。而李嗣业、南霁云和雷万春、葛勒三路兵马则越过范阳,追击史思明叛军而去,直至平州。

平州为叛乱的奚人占据,但奚人只有不足一万人,怎么能挡得住范阳叛军。然而史思明率军攻占平州没有两日,还没有喘过气来,李嗣业的神武军和雷万春、南霁云的神策军便已兵临平州城下,回纥骑兵也从东南方向掩杀过来。

史思明无奈之下,再次逃离平州,被李嗣业和南霁云、雷万春率军冲杀,死伤无数,投降者甚众。

史思明只身率残部数千人向原高丽故地狼狈逃窜,至此,范阳平定。

此一战,史思明近十万范阳兵马被诛杀四万余人,投降者四万余人,而张瑄大军死伤只有数千人,堪称以最小的代价拿下了范阳三镇十三郡。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红日高悬。

郭子仪率所属部将以及范阳降臣降将一干人等打开城门,恭迎张瑄入城。

范阳城占地极广,经过了安禄山十余年的经营,可以说是城防坚固壮丽雄伟,是雄踞北方的一座大城,更是北方的政治经贸中心,其繁荣程度虽然比不上长安,但在天下也是位居前列。

道路两旁军卒肃然而立,从官道到城门口铺设了鲜红的地毯。而城门两侧,则拥挤着无数范阳百姓商贾,众人都在翘首以望,想亲眼见一见这个近乎传奇的长安才子、陇朔军神,即将取代大唐改朝换代的一代英主张瑄。

咚咚咚军鼓骤然响起,苍凉有力。

众多百姓陡然一震,都凝目向官道的方向望去。

只见旌旗招展之中,一支数百人的骑兵队伍奔驰而至,扬起漫天的烟尘。

郭子仪嘿然一声,“主公来了”

田承嗣和武令勋这些降将立即抬头凝望,心头颇有几分忐忑不安。

在一众军卒的护卫下,张瑄跨在马上,衣甲鲜明,手握宝剑,英姿勃勃。在他的马后,左边是张巡,右边则是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刚刚被张瑄调进范阳来。张瑄此番平定范阳,带走了仆固怀恩飞豹军的两万人,剩余两万人交给仆固怀恩镇守洛阳。而命仆固怀恩率军进范阳,张瑄又将两万飞豹军划归仆固怀恩麾下。

行进中,张瑄突然挥了挥手,护军队伍立即停止不前。

张瑄在马上向范阳城的方向凝目望着,良久才叹息道,“范阳也是一座大城,繁盛无比,可为北方门户,至关重要。”

张巡点点头笑道,“主公所言甚是,范阳背靠中原,北御蛮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张瑄回头来望着张巡和仆固怀恩,淡然道,“二位,我有意把范阳一地交给你们署理,你们意下如何?”

张巡慨然应诺,“臣遵命。”

仆固怀恩也是感激涕零道,“主公重托,末将敢不效死”

范阳之地何等重要,这是张瑄刚刚打下来的地盘。他能把范阳交给仆固怀恩,意味着对仆固怀恩的看重和信任。仆固怀恩心知肚明,受到重用,自然是铭感五衷。

“你们二人,一文一武。张巡署理政务,尽快让范阳十三郡休养生息恢复秩序,而仆固将军则镇守范阳,震慑奚人和北蛮,务必要确保范阳安然无恙。”张瑄淡然又道。

仆固怀恩拜了下去,“请主公放心,末将遵命”

张瑄向张巡投过温和的一瞥,张巡跟随他日久,早已是他心腹中的心腹,将张巡留在范阳收拾残局,他很放心。他相信以张巡的能力,至多一年,经过了战火“洗礼”的范阳十三郡便会恢复如常。

张瑄翻身下马,沿着红地毯向城门的方向行去。

仆固怀恩和张巡也赶紧翻身下马,紧紧跟随。

张瑄手持宝剑,缓步而行,气度威严。

道路两旁的范阳百姓目光热切地望着他,却是没有一个人敢嘈杂出声。

郭子仪率田承嗣等人迎了上来。

“臣等拜迎主公进范阳”

郭子仪单膝跪倒在地,朗声高呼。

田承嗣等一干范阳降臣降将也呼呼啦啦地跪倒了一地,口呼,“罪臣田承嗣(某某某),拜见主公”

张瑄哈哈一笑,上前一步将郭子仪扶起来,大声道,“拿下范阳,子仪当居首功”

“主公运筹帷幄,众将努力,将士浴血奋战,臣不敢居功”郭子仪谦逊道。

张瑄微微一笑。他扭头望着诚惶诚恐站在一侧的田承嗣,淡然道,“你便是田承嗣?”

“是,罪臣正是田承嗣。罪臣拜见主公”田承嗣赶紧又拜了下去。

“你开城迎郭子仪大军入城,使我军兵不血刃拿下范阳,居功甚伟。本帅赏罚分明,必不会亏待了你。范阳初定,百废待兴,你为范阳旧部,当率众人协助张巡、仆固怀恩两位将军经略范阳一地。”

张瑄笑了笑,眼角的余光却是扫了站在自己身侧的犹自面带纱巾看不清喜怒哀乐情绪的田可馨一眼。

“罪将理当为主公肝脑涂地”田承嗣长出了一口气,躬身一礼。

张瑄再不理他,径自在郭子仪等人的簇拥下准备进城。

但行走了几步,张瑄猛然停下脚步,转身回头来环视道路两旁的范阳百姓,振臂朗声高呼,“范阳父老,张某率军平定范阳,尔等各安其业,不必惊慌。众军听令,我军到处,秋毫无犯,凡有骚扰欺压及侵占百姓财物者,犯我军纪,必严惩不贷”

……

……

张瑄进了范阳城,却没有住进安禄山的郡王府,而是以范阳刺史府衙为临时帅府。

张瑄与郭子仪等人饮宴正酣,突听军卒来报,“主公,我军在平州击溃歼灭史思明叛军数万人,史思明率数千残军向东逃窜,直入高丽故地。李嗣业大将军率军追击,史思明一路逃窜,意欲渡江往新罗而去……”

张瑄一怔,旋即朗声大笑,“好,很好。传令下去,南霁云、雷万春、葛勒三路大军立即回师范阳,命李嗣业一路徐徐紧逼,直到将史思明残兵败将驱逐过江便可回师范阳。”

郭子仪等人吃了一惊,稍稍思量,便明白了张瑄的真正意图。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歼灭史思明这支残部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但张瑄却没有为之,而是命李嗣业等人向赶羊一样将惊慌失措的史思明朝新罗的疆土里驱逐。这显然是怀了“驱虎吞狼”和借刀杀人之意,想要让史思明这支败走平阳的猛虎去跟新罗国内闹腾闹腾。

如果新罗人歼灭了史思明便罢。但也有一种可能是,史思明这数千人在新罗这个弹丸之地站住了脚跟,甚至跟新罗王朝斗得两败俱伤。

张瑄向趺坐在身侧的田可馨指了指,笑笑,“这是田军师的谋略。史思明已经难成气候,要将之歼灭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如果放纵史思明逃入新罗国内,将来或许又是一招暗棋……”

田可馨优雅矜持地向众将微微颔首,郭子仪等人则举杯致意。

“诸位,请饮”张瑄举杯邀饮,朗声道,“大军在范阳休整十日,十日后开拔,回师河南。”

“命张巡为范阳刺史兼范阳十三郡宣抚使,总知范阳政务;命仆固怀恩为范阳大都督,率军四万镇守范阳。其余诸将,虽我回师河南,西进长安”

张瑄的声音铿锵有力,神色湛然。

郭子仪等人立即霍然起身拜了下去,“臣(末将)等遵命”

田可馨也起身敛衽施礼,她掩在面纱后面的俏脸上也是一片激动之色,她心里明白,范阳大局已定,接下来,张瑄要回师河南,出潼关进关中,与李唐王朝展开夺权之战

(文)张瑄能否改朝换代君临天下,就看此一战了。成,则拥有这万里山河;败,则死无葬身之地,且还要留下千古骂名。

(人)秋风萧瑟,长安城里城外显得有些冷清。

(书)“报张瑄平定范阳,率军回师河南”

(屋)十余骑飞驰进了长安,直入皇城。

这个时候,哥舒翰已经率军进驻长安城,而李光弼则募兵完毕,于灞桥安营练兵,随时准备进攻潼关。

兴庆宫,御书房。

李豫脸色阴沉地聆听着军报,完了向众人环视一眼,沉声道,“皇弟,李帅,杨相,哥舒大人——史思明果然不是张瑄的对手,今张瑄一举平定范阳,回师河南,不日就要出潼关进攻关中,国难当头,谁来为朕分忧?”

天唐 第407章君无戏言

第407章君无戏言

第407章君无戏言

杨国忠默然不语。其实,大多数文武大臣都在保持着异样的沉默。

换言之,对于大唐朝廷与张瑄大军相抗,几乎没有人看好。

李豫见无人吭声,没有他想象中的群臣鼎沸而起,纷纷表示要赶赴国难的殷切场面,不由有些失望和恼火地怒视着众人。

他的目光从杨国忠等文臣身上扫过,又越过哥舒翰,一直落在李光弼的身上。

别人不吭声倒也罢了,但李光弼作为李唐皇室最近扶植的将领,竟然也不主动开口,这让李豫心里很不高兴。

但此刻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他纵然羞怒,也只能使劲按捺下心中的火气去。

感觉到李豫投射过来的清冷的目光,李光弼心里暗暗一叹,稍稍犹豫了一下,出班拜了下去,“陛下,臣李光弼,愿意率军讨贼,报效朝廷”

李光弼虽然自命不凡,觉得自己属于那种数一数二的统帅之才,但他手下这七八万人,除了一万唐军作为班底之外,其他都是刚刚招募到的新兵。这些放下锄头换上甲胄的关中农夫,还没有完全实现从平民到军卒的转变,让他带着这支军马去与骁勇善战且装备有神威火器的张瑄大军相抗,无异于送死。

如果再给他半年的时间,李光弼相信自己能训练出一支像样的兵马来,然而时间太仓促了。

李豫长出了一口气,尽量用温和的口吻道,“李郡王,国难当头,你即刻率军进攻潼关,争取将张瑄叛军阻挡于潼关之外。只要你能拿下潼关,守住关中,便是朝廷的功臣。”

“值此国难之际,朕希望诸位臣工能戮力同心,与朝廷共进退,与叛军决一死战朕不会离开长安,朕誓死捍卫宗庙社稷,与长安共存亡”

“杨相,以朝廷的名义,发布讨贼诏。张瑄逆贼,罪该万死,当诛九族”李豫恶狠狠地大喝一声,霍然起身,拂袖而去。

太监程元振赶紧扯着嗓子呼喝着,“退朝——”

皇帝走了,众臣无精打采地各自出宫回府。半路上,杨国忠突然发现宫中冲出一队气势汹汹地宫禁宿卫,打马向西市的方向行去,不由心头一动。

让下人打探了一下才知道,原来皇帝恼羞成怒之下,将原先张瑄在长安的永宁王府查封,所有下人阉割进宫为太监,婢女被卖入娼门。而大唐朝廷为张瑄立的功臣碑也在最近被拆除,而树立在永宁王府前的功德牌坊更是被拆了个干干净净。

张家如今在城里城外的产业、庄园什么的,基本上都被朝廷充公了。当然张瑄也并不在乎这些。

杨国忠皱了皱眉,觉得李豫有些狗急跳墙了。

到了这个时候,恐怕长安朝野上下没有一个人不清楚,张瑄早就存有了反心。否则的话,张瑄的所有亲属、内眷、宗族包括他身边一些近臣的亲眷等人,都全部提前接出了长安。

杨国忠想了想,立即写了一封密函,送往了长安城的中华商号。

长安城中知道中华商号背后大老板是张瑄的人并不多,也就是杨国忠等少数几个杨家的嫡系人,杨国忠知道中华商号的人一直跟张瑄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封密函到了中华商号,也就相当于到了张瑄手上。

当日,李光弼离开长安,赶赴灞桥军营,率他募集训练的新军七万,号称十万大军,奔袭潼关,准备赌一把。如果能侥幸赶在张瑄回师之前拿下潼关,那就说明大唐王朝还能再苟延残喘一段时日。

九月十五日,张瑄命仆固怀恩率飞豹军四万人及部分范阳降军镇守范阳十三郡,而范阳十三郡的政务则交给了张巡,让他二人一文一武配合起来,尽快让范阳抚平战乱的痕迹休养生息。

张瑄亲自率神策军、神武军、飞虎军、葛勒的回纥军,共计十万大军,离开范阳,火速回师洛阳。

九月二十七日,张瑄率军过虎牢关,重回洛阳。

已经移防洛阳的大将军张同和颜真卿将张瑄迎接进城,屁股还没有坐热,就传来了长安的消息。

听说皇帝李豫命李光弼率军进攻潼关,张瑄忍不住冷冷一笑,摆了摆手道,“让李光弼来传令封常清,紧守潼关,不得出战。我军在洛阳休整三日,三日后开拔,入潼关。本帅要亲自指挥,与李光弼一战”

……

……

崔颖等家眷已经来到洛阳多日了。如今的洛阳百废俱兴,处在张瑄大军的绝对保护之中,非常安全。

虽然张同之前力劝崔颖率一干内眷住进长安的皇宫中去,但崔颖在没有得到张瑄的同意之前,拒绝了张同的建议,而是居住在一座商人的旧宅。虽然也是一座大宅,但与长安的永宁王府没法比。

不过,胜在幽静。

张瑄回师洛阳的消息早已传进了府中,母亲柳氏等一些亲人、夫人崔颖带着众女翘首期盼地站在府门前迎接,见一路烟尘席卷而过,马蹄声奔驰如雷,知道张瑄到了,都兴奋地张望了起来。

两排彪悍的神策军骑兵飞驰而至,翻身下马,戒备森严地将府门前护卫了起来。

不多时,张瑄独自纵马来到府前,也下了马。

张瑄大步上前,拜了下去,“儿子拜见母亲。儿子不孝,让母亲大人担惊受怕了”

柳氏确实有些寝食不安。儿子张瑄本是大唐重臣,突然一下子变成了大唐叛臣,还要篡唐自立,这种巨大的反差,如何让柳氏不担惊受怕。

她日日担心张瑄的安全,如今见儿子就活生生地站在眼前,不由眼圈一红,一把抓住张瑄的手颤声道,“瑄儿,你回来就好,看到你一切平安,为娘安心了”

张九鸣和张九皋这两个长辈也在一侧叹息了一声,“瑄儿”

张家本是世代忠良,却骤然变成了叛逆,这让性格比较迂腐的张家兄弟多少有些接受不了。可是,如今的局面已经不是他们所能掌握得了的,张瑄想要做什么,他们也无法阻拦。

张瑄淡然一笑,向张九鸣和张九皋拜了一拜,淡淡道,“侄儿拜见两位叔父”

说完,张瑄又起身环视一干亲眷同族,大声道,“李唐皇室逼迫我太甚,如果我不反,不要说张家今日的地位权势保不住,恐怕连性命都难保”

“我自问对得住皇帝,可皇帝却要卸磨杀驴,我总不能坐以待毙。你们且安心在洛阳,我来日便出潼关,下关中,夺长安,改朝换代”

张瑄的声音清朗,脸上神光湛然,一股强大的自信、高高在上的凛然的威势油然而生。

张瑄的两位兄长或者是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这些张家的二代,没有一个敢正视张瑄的眼神,都唯唯诺诺地退了下去。

张瑄向众人挥了挥手,然后大步又向崔颖等女走了过去。

“颖儿”

“郎君”崔颖眼圈红润,凝视着自己多时不见的丈夫,心头充满着温情。

张瑄也不顾众人异样的眼神,先抱了抱崔颖,然后又挨个抱了抱李腾空、苏扈冬、花奴儿、杨三姐、杨玉莲。万春一直躲躲闪闪,神色复杂地缩在众女身后,张瑄扫了她一眼,过去将她拥在怀中,压低声音柔声道,“万春,你莫要如此。我也不想这样,但是如果我坐以待毙,你们都会跟着我吃苦。我早就说过,无论怎样,我都会竭尽全力,保护你们过上幸福安全的日子。”

万春这些日子以来,心情非常压抑,虽然有崔颖等人时时开解,但毕竟她是李唐皇室的公主,丈夫与娘家开战争夺天下,她的心情会好得了?

张瑄抱紧了万春,能感觉出她身体的颤抖。

万春悲从中来,伏在张瑄怀中幽幽抽泣起来。

……

……

张瑄回洛阳的第一夜,众女知道万春心里难受,便让张瑄陪着万春。

晚上,张瑄极尽迎合和爱抚,才渐渐抚平了万春心里的一丝创痕。

“瑄郎,能不能答应奴家,不要把皇兄他们……”万春赤着身子蜷缩在张瑄怀里,探出纤纤玉指在张瑄的胸膛上画着圈圈,幽幽道。

她的话虽然还没有说完,但张瑄怎么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

张瑄心里暗叹,嘴上却笑着道,“你放心就是……”

“你不给奴家一个承诺,奴家不放心呐……”万春幽幽一叹道,“到了这个份上,奴家也别无所求了,只求你看在奴家的份上,给他们一条活路。”

张瑄长出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轻轻道,“万春,你写一封书信送到长安,给你的侄子李豫,告诉他,就说我说的,若是他肯退位让贤,我册封他为唐王,世袭罔替,镇守太原。”

万春欣喜地坐直了身子,浑然不顾胸前*光毕现,认认真真地望着张瑄道,“君无戏言,你将要登基称帝,做皇帝的人了,可不能出尔反尔”

张瑄一笑,“自然,我说到做到。”

李唐王朝起家于太原,张瑄在太原安置李唐皇室,也算是妥当。

只是李唐皇室肯心甘情愿地放弃江山社稷吗?张瑄扫了一脸兴奋之色的万春一眼,心里轻轻一叹。

天唐 第408章定都?

第408章定都?

第408章定都?

第二日一早,张瑄带着郭子仪、张同、颜真卿等诸将陪同张瑄在洛阳城中转了一圈,直入洛阳皇城。

与长安一样,洛阳作为曾经的帝都,也拥有宏大华丽的万千宫阙,内城、皇城以及建在皇城内的朝廷百官衙署都一应俱全。论宫殿的庞大布局,洛阳皇宫或许不如长安,但要论精美奢华,则还是洛阳为冠。

张瑄静静地站在定鼎门前,仰首凝视着那层层叠嶂的宫阙飞檐,心头感慨万千。

郭子仪等人肃然站在他的身后,不敢出声打断他的思路。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椐旧帝城。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张瑄慨然吟道。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颜真卿轻轻吟了一声,忍不住叫好道,“主公之才名动天下,信口吟来,便是妙句天成。”

张瑄微微笑了笑,也没再说什么,径自独自走进了皇宫去,同时挥了挥手,示意众人不必跟随。

张瑄在几个护军的保护下,独自在皇宫里转悠着,跟观赏风景差不多,怀着一种极其复杂的感受。没有人知道他对洛阳的特殊感情,因为他的前世,故里便是洛阳。

只是在他的前世,洛阳城里根本就见不到隋唐宫阙的一丝一毫的踪迹,几成无数人梦牵魂绕的遗憾。不知道有多少人来到洛阳,追随大唐遗风,却都失望而回。

郭子仪等人在定鼎门前恭候。

等了许久,也不见张瑄出来,只得耐着性子继续等待。

郭子仪沉吟良久突然轻轻道,“诸位,你们说,主公是否有意定都洛阳?”

颜真卿和张同闻言眼前一亮,连连点头。

颜真卿道,“郭令公,以下官看来,主公正有此意。主公方才命我整修扩建洛阳城,我便猜测,主公有定都洛阳的意图。”

“洛阳雄踞中州之地,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镇通衢。且河洛亦是龙脉集结之所,主公定都洛阳,堪应国运。”颜真卿笑道。

张同也点点头,“不错。长安偏西,还是洛阳好,北据邙山,南望伊阙,左瀍右涧,洛水横贯其中,东据虎牢,西控函谷,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进可攻退可守,堪为帝都。”

三人正在说说笑笑,突然见一个洛阳皇城官署小吏手捧着一幅字,在一队护军的护卫下穿宫而出。

那小吏笑着向郭子仪等人施礼道,“颜大人,主公有命,命将此诗句镌刻于定鼎门之上。”

颜真卿一怔,旋即上前去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