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唐-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亨心里冷笑着,他何尝不知抽调边镇兵马入关,会引起边陲动荡,南诏、西域诸胡和吐蕃人肯定会趁机异动,但此刻,他也顾不上许多了。张瑄的势力越来越大,现在他手中无权,如果再不从边镇抽调兵马,将来张瑄若是反了,他靠什么去跟张瑄争夺天下,保住他的皇位?

一个太监匆匆来报,伏在李亨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李亨勃然大怒,嘴角不住地抽搐起来,脸色涨红。

张瑄的家眷和一干亲属竟然提前一天离开了长安,往雍州而去……这意味着张瑄必反

李亨心潮澎湃,怒火熊熊,但他却强自按捺住了火气,没有发作,更没有捅破这一层窗户纸。

他心里很清楚,若是他此刻捅破这一层窗户纸,张瑄会即刻就反。他拿下洛阳,然后回师长安,控制局势改朝换代自立为帝,然后再对河东和范阳徐徐图之。

而李亨身边,只有一个李光弼,拿什么跟张瑄抗衡?

所以李亨咬着牙忍了,尽管心里在滴血。

李亨愤愤地退了朝,准备去薛淑妃那里泄泻火。可就在这个时候,十余骑飞驰进了长安,一路朗声高呼:“永宁王大捷洛阳大捷”

“洛阳城破,安庆绪逃往临漳,永宁王大胜”

李光弼正要整军离开长安赶赴洛阳前线,却又传来了张瑄收复洛阳的捷报。李光弼脸色阴沉地跺了跺脚,转身离开军营,进宫而去。

既然洛阳已经拿下,他再率军去洛阳助战,就没有了任何意义。皇帝的旨意还没有贯彻落实下去,就落了空,这叫哪门子事情?

李光弼一边进宫,一边心头凛然。

作为张瑄昔日的手下大将,他自问对张瑄还是有些了解的。不过,李光弼一向认为张瑄的“神奇”不过是运气好,就算是有些谋略通些兵法,但也不至于比他们这些军中宿将强多少。

此番得了皇帝的诏令,他正准备率军去洛阳前线,跟张瑄一较高下,也好让世人看看,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当世名将,可不成想,张瑄竟然又再创奇迹,竟然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拿下洛阳。

洛阳一破,意味着大燕国灰飞烟灭。安庆绪潜逃,河南之地兵败如山倒。

……

……

李亨抱着薛香云刚要入帷帐,捷报就至。

明明是大喜的事情,可听进李亨的耳朵,却如同惊雷一般让他抖颤不安。

他暗暗咒骂安庆绪如此不成器,竟然挡不住张瑄,哪怕是安庆绪坚持几个月也好,待他的布局完毕,也就不怕张瑄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张瑄势如破竹,拿下洛阳。可想而知,用不了一个月,河南之地就尽入张瑄之手。而两淮、江南这些叛军占据的地域,也会随着叛军的败退而被张瑄占据。

李亨的脸色有些苍白,手心冰凉。

薛香云柳眉儿轻轻一挑,抚摸着李亨的手,柔声道,“陛下何以如此?永宁王大军拿下洛阳,剿灭叛军,这是大喜事……”

薛香云的话还没有说完,李亨就奋力甩脱了她的手,怒斥道,“你懂什么?”

说完,李亨忿然离去。

自打薛香云进了宫,一直被李亨视为心头肉宠爱疼惜之至,还从未这么呵斥过她。薛香云一怔,旋即有些委屈地眼圈一红,趺坐在床榻上嘤嘤抽泣了起来。

李亨心乱如麻,此刻也顾不上薛香云了。

他去了御书房,李光弼就到了。

“陛下,平蕃郡王李光弼求见。”

李亨无力地挥了挥手,“宣。”

李光弼进门拜见完毕,见李亨脸色很不好看,就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自己此番来会不会触皇帝的霉头。

“李光弼,朕也不瞒你了……张瑄必反无疑。可当务之急,朕手里却没有掌握着与张瑄抗衡的军马,心急如焚啊。”李亨叹息一声。

“陛下,臣愿意为陛下效死”李光弼咬了咬牙,“陛下,可再下诏书,命河西、剑南、安西、北庭四镇兵马速速勤王,然而臣当率大军护卫陛下。”

“以臣之见,张瑄纵然要反,也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他一定会先剿灭安氏叛军,然后再与陛下分庭抗礼。”

“张瑄所指望者,无非是陇朔的神武、神策、飞虎、飞豹数军,还有 回纥人的兵马,而其余朝廷兵马也未必会从贼叛逆。”

“陛下不如——”李光弼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道,“陛下不如以为张瑄庆功的名义,将张瑄诳回长安,然后——”

李光弼手势挥舞,做了一个砍头的动作。

天唐 第387章张瑄的三个子女

第387章张瑄的三个子女

第387章张瑄的三个子女

李亨脸色一变。

旋即摇了摇头道,“张瑄其人狡诈,他定然不会回长安的。”

李光弼眉梢一扬,却没再说什么。其实他也知道这几乎是不太可能成功的事情,但除此之外,皇帝还能怎么做?

李亨的神色变幻半天,终于还是拿定了主意。他决定赌一赌,他就不相信,张瑄部下都是朝廷兵马,难道就对朝廷无一丝效忠之心?

他缓缓挥了挥手道,“传旨……叛乱初定,朝中真是用人之际。册封张瑄为太师、中书令兼礼部尚书,速速回京辅朕理政,不得有误。册封楚王李豫为平叛行军大总管、李光弼为平叛行军副总管、范阳大都督,节制封常清、仆固怀恩和郭子仪部进攻范阳;颜真卿拿下虎牢关有功,赦免其战败之罪,册封其为河南行军大总管,节制河南兵马镇守潼关和河南。命张同率羽林卫速速回师长安,拱卫朕躬。”

李光弼大喜,跪倒谢恩。

只是李光弼心里微微有些担心,皇帝这番直接下诏夺去张瑄的兵权,让张瑄回长安任人宰割,张瑄会束手就擒吗?

不过,在李光弼看来,皇帝的诏令公开下达,除非张瑄立即起兵造反,否则他就不能抗旨。

而就算是张瑄起兵,李光弼也不相信,十五万兵马全部都会从贼。只要有半数肯接受朝廷调遣,受他李光弼的掌控,他未尝就没有跟张瑄一搏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若是能飞速入范阳收拢安禄山的叛将残兵,李光弼觉得自己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归拢出一支强大的力量来,将来与张瑄抗争就有了本钱。

李光弼立即出宫,率军奔驰潼关。

而李亨的几道诏书传出宫去,向各镇而去。

留在家里养病的陈希烈得到消息,听说皇帝竟然要公开夺去张瑄的兵权,不禁仰面长叹一声。

李亨这是在逼迫张瑄提前造反啊

陈希烈已经隐隐感觉出,随着李亨和张瑄关系的恶化,张瑄篡唐已经势不可挡。而作为一个政治上的老油条,他深知张瑄的能量和手段,若是张瑄铁了心跟李亨争夺天下,李亨怎么可能是张瑄的对手。

因此,陈希烈辞官归隐,不准备再搀和进去了。将来若是张瑄成功,他肯定还会有东山再起的一日;而万一张瑄失败,他也不至于接受牵连。

而杨国忠知道这件事以后,在府中纵声狂笑起来。

杨国忠倒是要看看,张瑄究竟敢不敢反?皇帝这道诏书,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将张瑄推到了万丈悬崖边上,将一把刀子横在张瑄的脖颈上——张瑄会引颈就戮吗?

杨国忠非常期待。

而若是张瑄起兵跟朝廷决裂,走上了安禄山同样的道路,这大唐天下可真的算是彻底乱成了一锅粥。经此兵祸战乱,恐怕天下没有十年恢复不过元气来。

李亨的圣旨往洛阳而去。而这个时候,张瑄却命郭子仪镇守洛阳,大军就地休整,没有继续出虎牢关进攻范阳。当然,在此之前,南霁云和雷万春、李嗣业奉命率神策军、神武军追击安庆绪,先后拿下临漳等数县,安庆绪率残兵逃向河东,准备与史思明部合兵一处。

而张瑄本人则率三千护军西进雍州,与苏扈冬、李腾空的女军相会。

苏扈冬和李腾空保护张家家眷和张瑄身边一些心腹将官的亲眷抵达雍州,准备出潼关,去洛阳。

其实封常清已经派军接应过来,但张瑄还是有些不放心,亲自率军过来。

原因无他,因为崔颖和杨三姐的预产期到了,生产在即,张瑄不想出一点岔子。

雍州城现在被张瑄控制,张家族人在雍州自然安然无恙。

张瑄率军奔驰进雍州城门,直奔家人暂居的一座商人府邸。雍州刺史韦明勃率雍州属官迎候在府邸门口,见张瑄纵马驰来,面色凛然地迎上前去,高呼道,“下官韦明勃,拜见王爷”

张瑄翻身下马,挥了挥手,百余彪悍的军卒肃然下马。

张瑄上前一步,笑了笑道,“多谢韦大人的关照,本帅家眷在雍州,给韦大人添麻烦了。”

“下官不敢。王爷,两位王妃待产在即,下官已经命人将雍州最好的产婆找来,送到府上……王爷但有需要,还请吩咐下来,下官这就着人去办。”韦明勃恭谨地道。

张瑄抱拳道,“多谢韦大人。韦大人,本帅先去探视荆拙,先失陪了。”

张瑄匆匆而去,他着急看看崔颖和杨三姐的情况,自然不想跟韦明勃寒暄客套下去。

张瑄进得府中,在几个女军士卒的引领下,进了后院。

说来也巧,张瑄前脚刚踏进院子,原本正在和杨三姐、李腾空、苏扈冬、花奴儿诸女说笑谈天的崔颖,突然感觉腹痛难忍,似乎是要生产了。

府中顿时就进入了紧急状态。早已在府中随时等待的产婆和一些有经验的仆妇侍女飞奔过来,将张瑄等人请出了房间去。

崔颖在密闭的房中呻吟、呼痛之声不绝于耳,房中侍女、产婆忙碌不停。

母亲柳氏也在房中帮忙。

张瑄心急如焚地在院中转来转去,苏扈冬和李腾空笑吟吟地再一旁劝慰着他,让他不要着急。而杨三姐则抚着高高凸起的小腹,也有些焦虑的样子。

焦急的等待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

一声响亮有力的孩童啼哭骤然响起,回荡在院中。张瑄正待上前,一个产婆笑吟吟地推门出来,向张瑄躬身施礼道,“恭喜王爷,喜得麟儿,母子平安,是一个小王爷”

张瑄狂喜,仰天哈哈大笑起来。

而苏扈冬、李腾空等女也是欢声笑语不绝,一起冲到产房门口正要进去探视崔颖母子,却被柳氏笑着挡在了门口,“你们这几个丫头,先别忙着进来,颖儿刚刚生产,身子疲倦,受不得惊吓,待一会再进吧。”

柳氏向自己的儿子扫了一眼,张瑄赶紧上前拜了一拜,“母亲”

柳氏笑笑,“瑄儿,母亲恭喜你了。如今你已为人父……”

……

……

崔颖生了一个儿子。其实对于张瑄来说,生子生女并无所谓,只要是他的孩子,他都会疼爱,一视同仁。但对于崔颖来说,生子跟生女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作为永宁王正妃,她产下儿子,无论是对于她还是对于崔家来说,意义重大。

这就是张瑄的嫡长子。

张瑄静静地坐在床榻边上,一边俯身看看仍然还睁不开眼睛的儿子,一边爱怜地凝视着因为极度疲倦而心力交瘁而沉睡过去的崔颖,心头浮荡着一种异样的温情脉脉。

两日后。杨三姐也进入了生产的倒计时,与崔颖相比,杨三姐毕竟年长又有生育的经验,倒也不慌不忙。

午后时分,杨三姐顺利生产,竟然是一对双胞胎女儿。

张瑄站在院中,从产婆口中得到这个消息,先是有些目瞪口呆,旋即欢喜地纵声大笑起来。

几天的功夫,张瑄一跃变成人父,有了一个儿子两个双胞胎的女儿,岂不是天大之喜

杨三姐微微有些失望。她本来以为能为张瑄生一个儿子,结果却生了两个女儿。虽然儿子女儿都是自己的心头肉,但毕竟还是有些不同。尤其是崔颖刚刚产下儿子。

张瑄笑吟吟地抓住杨三姐的手,伏在她耳边柔声道,“女儿更好,女儿乖巧懂事,长大了更贴心哟。”

杨三姐轻叹一声,“瑄郎,奴家其实还是想给你生个儿子……”

“这不要紧,以后再生嘛……”张瑄还没有说话,李腾空从外边走进来,促狭地笑着,接过了话茬去。

杨三姐脸色大红,闭目不语。

……

……

永宁王得一子、二女的消息传开,雍州刺史韦明勃率属官前来道贺,而一些雍州有头有脸的上层人物,也纷纷投帖送礼恭贺。

张瑄心情舒畅,设宴宽待众人。

酒过三巡,一个军卒匆匆而入,伏在张瑄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张瑄面色一变,嘴角立即凝成了一个冷酷的弧度。

他霍然起身向韦明勃等人抱拳道,“不好意思,诸位,本帅有紧急军务,就先失陪了。两位兄长,你替我招待诸位”

张焕和张宁赶紧应下。

张瑄匆匆而去,一个时辰后就离开了雍州,返回洛阳。

张瑄不能不回去了,皇帝的诏书已经到了洛阳,而李光弼居然也率军两万同时抵达洛阳。

李亨公开下诏夺权,倒是让张瑄有些意外。他倒是没有想到,李亨会有这个胆子和魄力。不过,意外归意外,却还不至于让张瑄乱了阵脚。

洛阳。

李豫和李光弼并辔行马一起进城,守城的郭子仪没有阻拦。毕竟张瑄此刻在名义上还是朝廷臣子,皇帝诏书和钦差到了,他作为守将不能阻挡。

李豫一边行进,一边压低声音向李光弼小声道,“李帅,这一次我等来洛阳,恐怕要小心谨慎行事,免得……”

李豫向不远处的郭子仪等人扫了一眼,眉宇间浮荡着一抹深深的忧色。

天唐 第388章郭子仪和仆固怀恩的密议

第388章郭子仪和仆固怀恩的密议

第388章郭子仪和仆固怀恩的密议

洛阳府衙是如今张瑄的帅帐所在,整个平叛大军的指挥中枢。

张瑄离开洛阳,郭子仪暂代元帅之责。

郭子仪将李豫、李光弼迎进了府衙的帅堂,分宾主作罢。

李豫微笑不语,毕竟因为传旨的是李光弼,他虽是皇子,却也不能越俎代庖。

李光弼扫了郭子仪一眼,望着昔日这个一直压制着自己的老对手,李光弼此刻的心情微微有些得意和嚣张。他现在是皇帝册封的平蕃郡王,还即将出任平叛大军副元帅和范阳大都督,取安禄山而代之,无论是在爵位和官阶上,都远远凌驾于郭子仪这个飞虎军大将军之上。

郭子仪默然,心里非常不舒服,却说不出口来。

其实郭子仪是一个非常忠肯持重之人,往年他之所以与李光弼之间发生了诸多不快,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李光弼其人性情倨傲,不甘居于人下。而按照当年朝廷的任命,在陇朔大都督没有到任之前,由郭子仪统率整个陇朔事务,李光弼辅之。

可是李光弼一直不把郭子仪当回事,屡屡与郭子仪发生正面或者不正面的冲突,在朔方自成一体。直到张瑄这个大都督履新,以雷霆手段将李光弼收归门下,才结束了两人长达数年的“战争”。

李光弼和郭子仪同为大唐名将,在军法谋略上很难分高下。只是李光弼心胸狭隘,不能容人,而且具有野心,因此在军中的威望,李光弼比郭子仪还是略逊几分。

李光弼嘴角浮起一抹骄傲的笑容来,颇有些高高在上地俯视着郭子仪,淡淡道,“本帅与郭令公多时不见,不想今日重逢于洛阳,个中境遇,令人感慨。”

李光弼的声音貌似带着一丝故友重逢的感慨,骨子里却隐藏着深深的傲慢。

听李光弼自称“本帅”,郭子仪眉梢一挑,却只是淡淡一笑,没有说什么。

“本帅奉陛下旨意,率军来洛阳宣布朝廷诏令,不知永宁王何在?”李光弼又傲然道。

郭子仪心里微微生出了几分火气。他有些气不过地望着李光弼,心道你也曾是大帅标下之将,如今刚刚得势,就开始目中无人嚣张忘形了。

“大帅率军追击叛军,不日即归,李郡王且在洛阳安心等待几日,等大帅回返,再宣旨不迟。”郭子仪肃然道。

李光弼皱了皱眉道,“永宁王一军统帅,怎么能擅自行动?追击安庆绪叛军的事儿,自该由部将服其劳,亲自出动有些草率了。”

郭子仪听了李光弼这话,脸色就变得有些不好看了。

张瑄如何行动,是不是妥当,还轮不到李光弼来指手画脚。作为张瑄的昔日下属部将,如此对昔日主帅狂悖无礼,简直是岂有此理

在座的几个陇朔大将脸色都不好看。仆固怀恩见李光弼此番来洛阳,摆出了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心里越来越觉得不爽。见李光弼对张瑄缺乏基本的尊重,仆固怀恩有些气不过,忍不住冷冷插话道,“大帅一向作战身先士卒,不要说区区河南之地,安庆绪的零星叛军,当初在吐蕃境内也是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说起来,李郡王能拿下吐蕃王庭,这都是大帅的威望所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结果。”

李光弼最讨厌和最敏感的就是有人将他在吐蕃大捷中的功劳归功于张瑄,仆固怀恩如此语含讥讽,他当即大怒。

怒视着仆固怀恩斥责道,“仆固怀恩,你竟敢对本帅无礼”

仆固怀恩也忍不住发火了,虽然李光弼官阶高、爵位高,但不代表就能骑在昔日的同僚头上拉屎,作威作福。

“在下眼中只有永宁王、张大帅,至于其他人……哼”仆固怀恩不屑一顾地嘴角一抽。

“放肆”李光弼霍然起身,扬手指着仆固怀恩正要再斥责几句,李豫见势不妙,赶紧打圆场道,“仆固将军,本王受封为平叛军大元帅,而李郡王此番被陛下册封为平叛大军副元帅、范阳大都督,封常清部、郭子仪部和仆固将军等标下军马,都归李郡王辖制。”

李豫这话一出口,郭子仪等人脸色骤变。

如果李豫没有虚构旨意,那么,这就说明,张瑄被夺权了,由李豫挂个名,而李光弼取而代之。

李光弼骄矜地冷笑不语。

郭子仪和仆固怀恩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眉头紧蹙,心里隐隐愤怒。

张瑄率军接连与叛军大战,拿下洛阳,整个河南之地收复大半,此等平叛大功,朝廷不封赏也就罢了,却在这个时候,夺去张瑄的军权,岂能不让人心寒

而否定张瑄,就意味着否定他们这些大将的功勋。郭子仪和仆固怀恩不仅为张瑄抱不平,也为自身抱不平。

兼之又想起日后将在李光弼的手下为将,两人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似水。

……

……

李光弼和李豫没有留在洛阳城中,而是回了城外的己军大营,无非是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而已。

郭子仪一边派人急报张瑄,一边与仆固怀恩在密室密议。

“仆固将军……皇帝要夺了大帅的兵权,若是——”郭子仪眉宇间闪过一丝焦灼,“这可如何是好”

仆固怀恩默然片刻,突然冷笑道,“郭兄,说实话,某家实在没有想到,这位陛下竟然是如此的刻薄寡恩。大帅对他仁至义尽,要是没有大帅,他焉能登上皇位……如今叛军刚刚失势,他就急不可耐地要夺功臣,令人心寒齿冷。”

“为这位陛下卖命,着实不值。”

郭子仪长叹一声,“仆固将军,大帅的军权太重、功勋也太大了,大到一个让陛下恐惧的程度。所谓功高震主,大抵就是这个道理吧。”

“郭兄,依你之见,难道大帅就该引颈就戮?”仆固怀恩听郭子仪的话,不满地回驳道。

郭子仪脸色一红,摆了摆手尴尬道,“仆固将军不要误会,郭某绝无此意。”

“郭兄,你我追随大帅多时矣。不管你我承认还是不承认,咱们都是大帅的心腹,如果大帅失势,我们将来也很难说。”

仆固怀恩压低声音道,“皇帝不会信任我等,而在李光弼帐下,你我的下场可想而知。”

郭子仪脸色有些难看,他知道仆固怀恩说得是大实话。

“既然如此,我等何不从大帅起兵,反他娘的。如今我军占据主动,进可灭叛军占据范阳、收复河南、两淮和江南诸镇,退可攻陷长安改朝换代……如此,我等都是开国功臣,岂不强似于在人家手下当卖命不讨好的马前卒”仆固怀恩说完,目光凛然地凝视着郭子仪。

郭子仪闻言一惊。他虽然隐隐感觉张瑄不会坐以待毙,但毕竟造反这种事情只要没有明确,就都不确定;可如今从仆固怀恩嘴中说出这种话来,郭子仪就不能不考虑,这是不是张瑄的授意和试探。

郭子仪犹豫不语。

见郭子仪如此,仆固怀恩冷笑了起来,“郭兄,你可要想清楚,大帅的手段。大帅不做决定便罢,一旦做了决定,你我作为心腹若是不从,嘿嘿……”

“况且,大帅也是被逼到了悬崖边上。难道还要坐以待毙吗?”

“郭兄你想想看,像大帅这种天命之才,诞生于世不是没来由的。某家以为,大帅即是天命之主,这种气运其实不可阻挡。请郭兄三思。”

仆固怀恩将张瑄称之为“天命之主”,郭子仪无言反驳。事实上,这种说法,在军中广为流传。

要知道,张瑄士子出身,年纪又轻,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如此文韬武略无所不能,接连创造神话,早就在军中被人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天时、地利、人和,大帅皆具。此刻,我等只能——”仆固怀恩轻轻而坚决道,“往前推大帅一把,于我等而言,其实也是大幸之事”

郭子仪神色变幻起来,犹疑道,“此等大事,还需要大帅做主吧,我等部将……”

郭子仪的话没有说完,就被仆固怀恩打断了,“大帅为人重情重义,对我等手下宽厚——若不是大帅提携,李光弼这种小人焉有今日郭兄,若是大帅成事,我等皆可封王拜相,成为开国元勋。若是我等眼看大帅失势,下一个被诛杀的或许就是你我”

“郭兄你再想想,若是这位陛下有些善待功臣之心,纵然夺去大帅兵权,也会册封郭兄或者封大人为帅,可他将我等全部抛之脑后,将李光弼弄来,用意若何,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郭子仪又是一声长叹。

想起李光弼的嚣张得意,郭子仪终于还是咬了咬牙道,“若是大帅有意,郭某当效忠大帅。只是若是大帅若无此意,我等还是认命吧。”

郭子仪端起案几上的茶盏,小啜了一口,心里却是翻腾起了巨*。

对于郭子仪这种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老实人”而言,造反这两个字稍微有些沉重。只是大势若不可抗,他也只能从之。

天唐 第389章诸将的选择!

第389章诸将的选择!

第389章诸将的选择

仆固怀恩心念电闪。

他是胡人,在某种意义上说,对大唐的忠诚度远不如郭子仪。在他的心里,其实谁做皇帝不要紧,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才是最重要的。

仆固怀恩看准了张瑄有反抗的用心,而且是谋划准备已久。而他一向看好张瑄,觉得张瑄若是称帝,肯定能开辟一个崭新的辉煌时代,比起大唐太宗皇帝来也不会逊色多少。

因此,仆固怀恩早就生出了拥立之心,只是一直在等待机会而已。如今李亨动起了真刀真枪,张瑄怎么可能坐以待毙,仆固怀恩选择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事儿,自然是瞅准了时机。

在仆固怀恩看来,在张瑄的心腹众将中,南霁云、雷万春之流不用考虑,是张瑄心腹中的心腹,绝无贰心,而封常清、张巡受张瑄提携重用之恩,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只有郭子仪,相对来说,稍微存在一点“障碍”。

仆固怀恩主动来跟郭子仪“沟通”,目的就是劝说和试探。当然,如果郭子仪不肯从之,仆固怀恩自当暗中禀报张瑄,相信张瑄也不会心慈手软。

见郭子仪意动了。

仆固怀恩轻轻笑了,“郭兄,大帅是何等的雄才伟略,他若是并无反意,如何又能将家眷接出长安,安置在雍州。而某最近也得到消息,回纥可汗骨力裴罗举倾国之兵于灵州外围,若是大帅举兵,回纥兵马并长驱直入助战。”

“而灵州的张巡,其实也做好了各种准备。”

“还有史思明。史朝义前番来求见大帅,所为何事,郭兄你还能不知?”

“如此种种,说明大帅早有自保之意。但是,作为我等而言,却不能坐享其成,而是要有所动作——郭兄,不如由你出面,联络潼关的封常清和张同,我等联名拥立大帅为帝,就定都洛阳,自成一国,何如?”

“军心之事,数月前潼关兵变,早已说明一切。既然如此,郭兄还犹豫什么?进则荣耀等身,退则身败名裂,没得选择了。”仆固怀恩又劝说道。

郭子仪终于点了点头,算是正式表态了。

仆固怀恩狂喜,攻克了郭子仪这个难关,其他人是一呼百应。

而与其同时,监军霍长青去虎牢关宣布皇帝的旨意。

颜真卿接旨毕,面不改色,但心里却是非常苦涩和无奈。

他非常清楚,皇帝之所以肯赦免他的一切罪过,还册封他为河南行军大总管,无非是为了牵制和分化张瑄的力量。而这,几乎就是权宜之计。

等皇帝坐稳了江山,消除了安氏叛乱和张瑄这个大隐患之后,会不会秋后算账,就很难说了。

不过,颜真卿也并不在乎皇帝秋后算账。

他苟活至今,主要还是为了洗刷耻辱。而占据虎牢关,算是他统军交战以来的第一胜仗,脸上因此多少有了几分光彩。

作为一个从基层升迁上来的官员,颜真卿自然明白,现在的天下局势因为皇帝的刚愎自用及多疑,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安禄山意已死,安庆绪兵败,现在已经不成气候,迟早会被扫平。但安氏叛乱平了,不代表天下就安定了。

颜真卿看得真真的,皇帝的咄咄逼人和薄待功臣,张瑄肯定不会坐以待毙,若是张瑄起兵,现在的朝廷恐怕很难抵挡住。

而至于他这一万多人,其实有没有都不在话下,根本就影响不了大局。

颜真卿与郭子仪是同类人,循规蹈矩,造反这两个字比较沉重。

但——张瑄若真的与朝廷彻底决裂,颜真卿真是很难决定自己的行止。

原因无他,张瑄对他有恩。之前的荐拔之恩,他能从一州刺史出任调整后的大唐八大藩镇之一,完全是张瑄的大力提携举荐,可以说没有张瑄就没有今日的颜真卿;随后的赦免之恩。张瑄可是抗着皇帝和朝廷的巨大压力,保全了他,还给了他将功折罪的机会。

颜真卿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君子,在效忠朝廷与回报张瑄恩情之间,他无法做出抉择。

霍长青望着颜真卿哈哈笑道,“颜大人,陛下对你厚加封赏,赋予重任,希望颜大人能上体天心,效忠朝廷。”

“待李郡王统率大军进攻范阳,扫平安庆绪叛军余孽之后,这河南守防重任还是要落在颜大人身上。请颜大人三思啊”

霍长青的话里不乏暗示之意。

颜真卿当然听得出来,但却装起了糊涂。

“在下罪孽深重,虽有虎牢关小胜,但过往之事,损兵折将接连大败,实在是令人惭愧无地。”颜真卿感慨万千也是含糊其辞地抱拳道。

霍长青皱了皱眉,“颜大人,既然陛下都下诏赦免了,你便只有功没有过这世间不可能有常胜将军,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颜大人何必放在心上”

“呵呵,这世间,还是有常胜将军的,就像永宁王一样。霍监军想想,自从永宁王就藩整军以来,无论是面对吐蕃还是安禄山叛军,历经大大小小十余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