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春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秋,找叔儿啥事儿?”张叔问道。
“叔儿,我想捉几只鸡养着,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嗯,我帮你去问问,要是还有的话。就给你捉几只。”
“谢谢张叔!”
秋白十分礼貌的和张叔道了谢,和秋菱一道儿去了西边。
西边是块平地,河流较多,所以秋白才想去看看鱼会不会多一点。
那些山沟沟里就算下水笼也很难抓到鱼了。
姐妹二人来到一处不大的小河边,那河面上漂浮着许多绿色植物,叶片稍厚,颜色绿油油的大亮,形状有些像扇子。
秋白觉得有些眼熟,走近后躬身捞起一株一看,就见根部挂着许多黑色的,两头有弯角的东西。
“菱角耶!”秋菱一见,都要开心死了。
秋白也很兴奋,“哇!这么多!”忙脱下背篓将菱角摘下放进了背篓里。
河底也不陡,水也不深。
姐妹两人挽起裤脚将边沿的菱角全捞了起来。
☆、第二十九章 菱角(2)
那中间部位水深大概齐胸,两人怕弄湿衣服便没捞。 X
“明天把那个洗澡的大木盆搬过来,我划过去摘。”秋白喘着粗气,将地上满满的一背篓菱角背了起来。
秋菱那篓要稍稍少上一些,不过也很重,背上后整个人都站不直了。
姐妹两人背着背篓,一路走一路歇,搞了快一个时辰才到村里。
一进村落,村里的大叔大妈们便围了过来,问东问西的,总结为一句就是,“在哪儿摘的?”
秋白笑着敷衍道:“就那边儿摘的,就那么一点点。”开玩笑,免费的零嘴粮食,才不要告诉你们。
等回到家里,天已经开始黑了。
秋豆豆和秋小宝坐在屋檐下讲着话,听到院门一响,两人立马站了起来,“大姐。你们终于回来啦!”秋豆豆高呼着,乐颠颠的朝两人跑了过去。
秋小宝也紧随其后。
待两个小的看到那两背篓菱角后,皆是脸上发光,一脸的开心。
秋白拿出簸箕,将菱角全部倒出来,将嫩的和老的分开来。
嫩的可以直接吃,非常的甜,壳也很软,像剥橙子皮一样就能剥下来。
老的就上锅煮,煮出来软糯香甜,适合当零嘴吃。
不过老的壳硬,要用嘴从中间咬开,才能吃到里面软糯的肉。
早饭秋白蒸了白米饭,炒了个嫩菱角和一个红薯梗。
次日,秋白天才麻麻亮就爬了起来。
她担心那河里的菱角被别人摘走,于是想早些过去全摘回来,就算吃不完也不要紧,可以晒干了放起来,嘴闲了再拿出来吃。
她才一起身,秋菱也从床上坐了起来,“你起这么早做什么去?”
秋白道:“我怕那些人发现那条小河,我早些过去把菱角摘回来。”
秋菱翻身下床道:“我和你一起去。”
秋白点头,两个人一起比较好,一个人摘确实有些麻烦。
秋白梳洗好后来到厨房煮了一锅南瓜粥,那南瓜都是自家后院结的,每个都有锅那么大,破开后要吃上五六天才能吃完。
秋白快速喝了一碗,放下碗对秋菱道:“你喝完把碗洗了,我去跟豆豆说一声儿,免得她醒了看不到我们心里害怕。”
秋菱嘴里含着粥,便只能不停的点头。
秋白来到屋里,轻轻拍醒了熟睡的秋豆豆,低声道:“姐姐们要出去了,锅里有粥,等下小宝醒了你们一起吃,知不知道?”
秋豆豆还有些迷糊,闻言慢慢点了两下头,“哦。”
秋白抬手摸摸她红红的脸颊,柔声道:“你继续睡,我们走了。”
秋豆豆又点了两下头。
秋白便站起身来,轻手轻脚的出了屋子。
秋菱已将碗洗好,背上的背篓也已经背好,见到秋白走过来,抬手将她的背篓递了过去。
秋白接过背篓背好,又跑进屋里将洗澡用的大木盆拿了出来,双手抱好。
两人走了小半个时辰才来到昨天的小河边。
秋白将木盆放到河面上,对秋菱道,“你在岸上等我,我划过去把菱角捞上来丢给你。”
“嗯,你慢点,别掉下去了。”秋菱叮嘱道。
秋白笑,“放心,这个我在行。”
她还记得在“她”十多岁的时候,和几个熊孩子偷了别人家的小木船去划,结果横在河沟里进退不得。
当然,那个“她”指的是夏栀秋。
这个身体只有十三岁,长得又瘦,往盆里一坐是绰绰有余,她觉得,就算秋菱一起坐进来也是能坐得下的。
她双手划水,很快划到了河中央,伸手便可捞到菱角。
她左手拿起放在身前的背篓放到了河面上,然后将捞到的菱角往里扔。
背篓是竹子做的,菱角苗本就是漂浮的,就算单手拿着背篓也不会觉得重。
等一背篓装完后,她就划着水来到河边递给秋菱,秋菱忙将另一个背篓递给她。
这次还不待她划到中央,远处就有三个人走了过来。
待走进了,秋白菜看清,那三人正是村里的大妈。
秋白暗暗翻了个白眼,低声嘀咕道:“真讨厌……”
那三人径直朝秋菱走了过去,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菱丫头呀,这菱角就是在这儿摘的呀。”
秋菱的面色有些不自然,只低低应了一声便不再说话。
那三人也不在意,自顾自的讨论了起来。
大妈甲说:“我家大孙子可喜欢吃这个了,反正闲着没事儿,我下去给我大孙子摘点。”说完就走到河边,将怀里抱着的大木盆放了上去,整个人也慢慢的坐了进去。
秋白很不爽,超级不爽,暗暗想着,翻吧翻吧,弄你一身水!
然而,大妈甲却并没有翻,不仅没翻,还坐的相当稳,那划水的速度也很快,在秋白不远处停下后,还十分热情的打了个招呼,“秋家丫头,真是勤快啊,哪个小子娶到你啊,真是上辈子修的好。”
伸手不打笑脸人,秋白也回以一笑,“婶儿说笑呢……”
之后大妈乙和大妈丙也纷纷坐着木盆划了过来。
小河里密密麻麻全是菱角苗,但也架不住人多,四人又都跟比赛似的,生怕落在了后面,不到一刻钟,菱角就被捞了个一干二净。
秋白将背篓放回木桶里面,双手划水回到岸边,将新捞上来的菱角全摘了,也才将将装满一背篓。
大妈们都很高兴,笑呵呵的聊着天。
“这天还这么早,不如去这附近转一转,看看还有没有菱角。”
“嗯,行啊。”
“好好好,快走快走。”
三人一拍即合,抬腿就准备走。
这时大妈甲突然扭过头来对秋白道:“秋家丫头,你去不去?要不跟我们一起去喽,反正回去也没事儿。”
“……啊,好啊。”秋白迟疑了一下,决定还是跟着去看看,搞不好还能找到菱角呢。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
几人在附近转了一小会儿,便发现了一处较大的河,河水也比较深,那菱角全在河中央挤得紧紧的。
几人多的话也不说了,放下木盆就划了过去。
不一会儿,另一个背篓也被装满。
不过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十分惊险的事情。
秋白一心想着多捞些菱角,探身去捞一株有些远的菱角时,一下失去平衡,身子一歪就要掉河里。
☆、第三十章 玩吧
当时是在河中央,水深起码得有一丈,她又是个旱鸭子,那掉下去还有活的。 X
不过幸好,在她旁边捞菱角的大妈甲眼疾手快一把将她揪住了。
待稳好木盆之后,她的心还是狂跳个不停。
几人都是满载而归。
秋白心里十分感谢大妈甲,遂在回去的路上一直和她说话。
得知她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她夫家也姓王,(清水村有大半村民都姓王)遂称她为王婶儿。
接下来的几天,秋白姐妹两人都会跟着王婶儿一起出门,在那一带找菱角。
村里其他闲来无事的妇女们也加入了找菱角的队伍。
直到五天后,外出找菱角的人们才渐渐少了。
因为,都被摘光了。
秋家姐弟这些天,天天吃煮菱角,也已经吃腻,那些剩下的菱角都被秋菱铺在院子里晒了。
而那些嫩的,都炒来吃了。
等菱角彻底晒干时,已到了七月底。
捉回来的小鸡仔也长大了些,每天成群结队跑后院啄菜叶,秋白没办法,将后门栓死,并叮嘱秋菱几人,出入记得关门,不然那菜全都得啄死。
现入秋虽已有一月,但天气却还是很热,蚊子也还是那么的精力旺盛。
直到八月过完,气温才开始下降,蚊子也有些蔫了,每天早晚十分,身上还得加件外衫,天色也比之前要黑得快一些。
后院种下的红薯已长出幼苗,洒下的莴笋种子也都长了出来。
秋白将莴笋幼苗拔出来整齐的栽好,然后吩咐秋菱,“粪水弄稀一点浇,别淋到菜了,往根上浇哈。”
秋菱已是浇粪高手,根本不需要秋白指导,一勺勺的粪水浇的十分均匀,绝不会出现这个浇太少,那个浇太多的情况。
地窖的土豆刚吃完没多久,新挖的土豆又放了进去。
田里的麦子也种了下去,只等明年夏天收获。
自那次秋白说要绢花还给王梁之后,王梁就从她眼前消失了,不过半个月后又出现了。
他也不提那次的事情,还依然像以前一样喊秋菱一起出去下水笼,一起去山上挖陷阱,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她自己亲手弄的,就算王梁要帮忙她也会强烈拒绝。
有时候王梁还会跑来帮她做些小事,不过都被她拒绝了。
既然决定不和他好,那就不能接受他的好。
一段时间之后,王梁似乎是明白了秋白的意思。
出门做事不再叫秋白,她的家他也再没去过,有时在路上遇到,他也会眼神闪躲,匆匆错身。
每每此时,秋白都会黯然神伤一小会儿,毕竟对他还是有些感情的,说不难过那是假的。
如果没有那件事,她现在已经成了他的未婚妻,说不定连婚期都已商量好。
……
待天完全冷下来时,秋白租了张叔的牛车,将院门一锁,和同样拉着一车孩子的王婶儿一起去了县城。
待到县城时,一向沉稳的秋菱兴奋的跟秋豆豆一个模样。
王婶儿被一车熊孩子吵的受不了,大着嗓门对秋白道:“小秋,你去办你的事儿,我拉着他们转一转,申时我们城门口回合。”
秋白觉得这样正和她意,遂十分开心的点头,“嗯,好,那您去忙。”
街边有卖馄钝的,香气直往几人鼻子钻,秋白一直以来就喜欢吃馄钝,只是现在条件不好,每次嘴馋了就只能想一想。
今天姐弟几人都来了县城,又都想吃,秋白便大方的挥了挥手,十分气魄的道:“走,我们一人吃一碗。”
“哇藕!”秋豆豆一蹦三尺高,跳下牛车就跑到了卖馄钝的摊位前,大声道:“老板,我们要四碗馄钝,那个馄钝多放点!”
老板是个鬓角发白的老爷爷,闻言也没有气恼,笑眯眯的道:“行,丫头你去那边坐好,我煮好就给你们端过去。”
“嗳!”秋豆豆乐颠颠的跑到一边的矮桌边坐好,又朝正走过来的秋小宝招手,“快来快来,这里!”
秋白将牛车栓到了凉棚边的柱子上,刚到桌边坐好,馄钝就端了上来,每一碗的份量都很足。
几人吃得一身汗,碗底的汤汁都喝了个干净。
“大爷,一共多少钱?”秋白站起身问道。
大爷一边熟稔的包着馄钝,一边笑呵呵道:“一碗是五文钱,四碗就是二十文钱。”
馄钝味道好,份量足,这个价钱秋白也没觉得太贵,遂十分爽快的掏出铜板递给了大爷。
“大爷,我这牛车放这里一会儿,我们买完东西就回来,您看行不行?”秋白笑着问大爷。
大爷很爽快的点头道:“放这儿没事,你们去吧,我给你们看着。”
秋白连连道了谢。
之后姐弟几人又去了成衣铺子,先给姐弟三人一人挑了一件棉衣棉裤,然后每人都配了一双棉鞋。
最后也给自己买了一身,不过给自己买的那身要打上一个号,这样就能穿久一些。
小宝能穿豆豆的旧衣服,豆豆能穿小菱的旧衣服,而她却没有旧衣服穿,所以只能把衣服买大一号。
衣服都置办好后,秋白又顺便在里面卖了一些灰色麻布,这个是用来做月事带的。
一起下来,花了六百四十四文钱,零头抹掉,秋白一共给了六百四十文钱。
临走时秋白看到柜子一角有一堆细碎的废布,便有些好奇的问道:“那个是做什么的?”
老板娘笑,轻声道:“做月事带用的。”
秋白瞬间就明白了,这个是缝在月事带里面的,碎布比较吸水,而且也比较干净卫生。
于是问了问价格,发现也不贵,想着下次来县城也不知道得什么时候,遂将那些碎布全买了。
一共是十五文钱,老板娘找出个小麻袋将碎布装好递给秋白。
秋白接过麻袋将铜钱放到了柜子上,笑眯眯道:“婶儿,下次来你可要给我算便宜些啊。”
出了成衣铺子,秋白问秋菱道:“你有没有想吃的,姐姐给你买。”
前段时间玉米卖了近一贯铜钱,外加平时卖点鱼啊野兔啊啥的,都能有点小收入。
她手中那两百两是用来压箱底的,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拿出来的,除了那两百外,她手上总有一两贯铜钱在流动。
今天虽然花了快七百文钱,但她却没有太心疼,因为这些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今天花了,明天还能再慢慢赚回来的。
住在乡下吃的喝的都不用花钱,难得姐弟几人一起来县城玩,她希望能玩得开心点。
☆、第三十一章 生辰
秋菱听到秋白这么问,想也没想就低头问秋豆豆和秋小宝,“你们想吃什么?”
秋小宝立马道:“糖豆糖豆!”
秋豆豆却道:“我想吃糖葫芦。 X”
秋小宝听秋豆豆这么说,忙改了口,“不要糖豆,我也要糖葫芦!”
秋白笑,“好,今天都依你们的,走我们去吃糖葫芦!”
糖葫芦一串一文钱,秋白买了四串,一人吃一串。
姐弟四人一边走一边舔糖葫芦。
秋菱突然抬手指了指旁边一栋气派的大楼,“大姐你看,这里进出的人穿的都好名贵!”
秋白也扭头去看,就见雕梁画栋,高大气派,这一看就是有钱人才能进的地方。
那门匾上书有三个大字,字是繁体的,她不认识。
顺着大门望过去,还能看到一桌桌的人正酣畅吃喝。
“等大姐以后发达了,就带你们过来连吃三天!”秋白十分豪气的说道。
秋菱“噗嗤”一声笑了,“哈哈哈……大姐,别开玩笑了。”
被秋菱这么拆台,秋白有些尴尬,忙转了话题,“走了走了,再去买几个鱼钩就回去了。”说完拉着秋小宝率先走了。
秋菱忙牵了秋豆豆跟上。
那气派大楼的三楼楼台上,坐着两个人,这两人正是叶致珩和李智。
李智见楼下的姐弟几人走远,才抬起头来低声问对面的叶致珩,“王爷准备何时回去?”
叶致珩默了半晌,淡淡道:“事情已办完,明天就走吧。”
“是!奴才回去就安排马车。”李智一脸恭敬的道。
话说回秋白,她三两口吃完糖葫芦后就去了一家渔具铺子,在里面买了两个最便宜的鱼钩,花了两文钱。
现在离申时还有两个时辰,秋白便带着秋菱几人在街上乱晃,看到有好吃的小吃就给秋豆豆和秋小宝买一份。
待太阳开始西沉之时,秋白才去取了牛车,拉着几人往城门口去了。
王婶儿已在城门口等着了,秋白便拉着牛车和王婶儿一道出城,往清水村去。
腊月过了一半,大雪也纷纷扬扬的落了下来,一下就是三天,地上屋顶树梢全是白的。
小灰怕冷,整天躲在灶洞睡觉,有次秋菱生火差点将它烧到,等秋菱拿出柴火将小灰捞出来时,它身上的毛已焦了大半,还好身上没有烧伤。
秋菱自那次之后心里都有了阴影,每次生火之前,都要伸着脑袋叫唤半天,生怕又烧着小灰。
待到春节时,秋白拿出提前买好的五花肉,开始包饺子。
厨房门关的严实,灶里又有柴火在烧,姐弟几人倒没觉得冷。
有说有笑的,饺子包起来也快。
秋白前世最爱吃的就是煎饺了,可惜这里没有食用油,于是她买了一些猪油回来自己炸了,用个小陶罐装了大半灌。
她用勺子挖了两勺猪头,用筷子划开,然后将饺子一个个摆进去,摆好后用水瓢舀了小半瓢水倒进去,水刚好没过饺子,最后盖好锅盖,等水煮干就行了。
等水煮干了,揭开锅盖时,一阵香气扑来,秋白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
饺子各个煎得金黄,卖相十分好看。
一锅煎不了多少,她接过秋菱递过来的碗将饺子盛了,然后拿抹布擦净锅底的焦糊污渍,又放了一勺猪油划散。
足足煎了三锅,姐弟四人给吃了个精光。
秋菱坐在板凳上摸着鼓起来的肚皮,“大姐,我还是第一次吃这种饺子耶,真的好好吃!”
“嗯嗯,好好吃!”秋豆豆也附和着。
这话秋白十分受用,嘴角一直向上弯着,显然是心情很好。
春节过完,一晃就到了十五。
前世的秋白就是正月十五的生日。
刚来到这里时连口饭都没得吃,她也没心情想什么生日,而现在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她就有了过生日的念头。
她拍拍坐在一边学着纳鞋底的秋菱问道:“小菱,你生辰是什么时候?”
“生辰?”秋菱将针扎到鞋底上,皱眉认真想了想,却没了一点印象,“不记得了,还是娘亲身体好时给我过过一次,现在已经不记得了,就记得……是在上半年的。”
“不记得啦……”连自己的生辰都不记得了,那就更加不会记得她的了,秋白想了想,又道,“我记得我的,但你们的我不记得了,要不,我们几个一起过吧,我是正月十五,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把生辰过了吧!”
秋菱觉得这样挺好玩的,便一脸期待的道:“好啊!我们四个人一起过生辰,这也太有意思了!”
于是,姐弟四人就在这一天一起过了个生辰。
为了有过生辰的气氛,秋白特地杀了个刚刚换毛的公鸡,和山上摘的香菇一起炖了。
吃了香香的小鸡炖蘑菇,秋白才有了过生辰的真实感。
☆、第三十二章 吃酒
晚上月亮很圆,星星满天。 X
秋豆豆和秋小宝在堂屋的方桌上玩扔石头,秋菱和秋白坐在院子里看星星。
长成肉球的小灰则趴在两人脚边睡觉。
秋菱将脚边的小灰抱起来放到腿上,又扭头看了眼仰头看星星的秋白,犹豫半晌低声问道:“大姐,你和王大哥……”说了一半又止住。
秋白扭头问道:“怎么了?”
“你今年满十四进十五了,村里十五的姑娘们都差不多嫁了,你……王大哥不行,村里还有别的小伙子啊。”面对自己的亲姐姐,说起这种事来秋菱没有丝毫的羞窘。
秋白顿了顿,“嫁谁啊?”
秋菱道:“那个肖媒婆上次不是来过么,说是张婶儿的二儿子……”
“你怎么知道的?”一月前,张婶儿托了肖媒婆过来给她二儿子说亲,尽管肖媒婆说的天花乱坠,但秋白却没有意思兴趣。
张婶儿那二儿子她见过两次,一次他正和几个比他小的男孩子玩泥巴,还有一次是看到他偷偷掀一个小姑娘的裙子。
如果没有和王梁相处过的话,她或许会因为家庭情况闭眼嫁了,男孩子嘛,总会比女孩要晚熟,带着等他大了就好了的这种心态,她也能坚持和他过完一辈子,反正现在在家她也要照顾三个小的,多一个也无所谓了。
可是,在被王梁那么好的男孩喜欢过之后,她就算闭着眼也难说服自己点头。
“我刚好听见了。”秋菱道。
见秋白不说话,她又道:“大姐,我们家这么个情况,本来就不好说亲,再加上你和王大哥的事情,村里人几乎都知道,上门来提亲的就更少了,张婶儿咱们都熟,我觉得她家还是可以的。”
秋白默了半晌,方轻描淡写道:“先把你嫁了再说。”
“啊?”秋菱楞了一下,脸有些红,“你瞎说什么呢,你都没成亲,我怎么能……”
秋白轻轻拍了她的肩,“要什么紧,姐姐给你攒多点嫁妆,然后给你相看个靠谱点的,等你们一成亲就分家,自己去过自己的小日子。”
“不行,哪有妹妹先成亲的道理。”秋菱有些不开心。
“哈哈……”秋白大笑,抬手揉了揉她的脸颊,一脸认真的道:“就这么说定了,以后我们都要勤快点,多攒钱!”
秋菱:“……”
秋菱原以为秋白是说笑的,谁知自那天之后,她真的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一天到晚忙不停。
每天一大清早先去后山看看陷阱里有没有收获,然后去收水笼,给水笼挪地方。
中午回来吃个饭,然后去外面捡蝉壳儿,直到傍晚才回来。
秋菱怕她累病了,每天都会跟她一起出门。
半年下来,竟然攒了快两贯铜钱。
姐妹两人心里还是很开心的。
待到入秋后,王梁要成亲的事情已传遍了清水村。
女方是王母娘家表哥的幺女,据说温柔贤惠,长得还很漂亮。
隔天,王学田突然来到秋家。
当时秋白去后山收水笼了。
秋菱对王学田的突然造访很是惊讶,心头还有些小不爽,但还是礼貌的打了招呼,“王伯伯,今天怎么过来了?”
王学田和蔼的朝秋菱笑了笑,然后往屋里望了一眼,没见到秋白的影子,问道:“你姐姐呢?”
“出去了,伯伯有什么事也可以可我说。”秋菱道。
王学田顿了顿,道:“王梁后天定亲,你们姐妹过来吃个饭吧。”
秋菱淡淡敷衍了一句,“哦,看看那天有没有时间吧。”让她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她真的做不到,虽然他们并没做错什么。
王学田点点头,慢慢转过身出了院子。
中午,秋白一回来秋菱就将王学田来过的事情说了,顺便吐槽了一句,“鬼才会去……”
秋白默默瞅了秋菱一眼,“所以你是鬼?”
秋菱被秋白这莫名其妙的一句话弄糊了,脑子转了半天也没明白她什么意思。
直到秋白走到厨房门口脑子才转过来,“大姐……你不会是要去吧?”语气中带着一些不确定,还带着一些抗拒。
秋白点头,“对啊,为什么不去?”
秋菱瞬间垮了脸,“有什么好去的!你们的事情,村里可都知道,这要去了,那些人不知要怎么说了!”
“我不去她们就不会说了?”秋白淡淡反问,“嘴长人家身上,我又不能挨个去缝起来,既然这样,那就随它去吧,我们把自己过舒心一点就好。还有,王伯伯都亲自来家里说了,如果不去,只会落个不懂事的名声。”
秋菱却听不进去,嘴翘的老高,能挂把扫帚,“我不想去!”难得任性的语气。
秋白无所谓的道:“随便,反正不吃白不吃,花了钱的饭,为什么不吃。”说完抬腿进了厨房。
秋菱站在原地想了想,觉得自家姐姐的话似乎很有道理。这王梁定亲,她姐姐如果去的话肯定是要随礼的,到时候她若不去吃饭的话,岂不是很亏!
哼!不仅她要去,她还要把豆豆和小宝都带过去!吃他个三碗饭!
到了定亲那天,秋白姐弟几人收拾整齐后就去了王家。
秋白不知道这时代人家定亲应该送什么礼,所以来了个最简单的,用家里的红布包了五十文钱。
王家很热闹,院子里摆了六张桌子,堂屋还摆了两张。
桌子都是向左邻右舍借的,等亲订完就会还回去,不然,谁家会有那么多桌子。
大门和窗棂上贴着大红喜字,屋檐下还挂了两盏红灯笼,看着就喜庆。
王母喜气洋洋的招呼着客人,一扭头见到秋白带着三小只走了进来,笑容凝了一瞬又恢复正常。
她笑呵呵的朝秋白几人招手,“来来来,怎么现在才过来,快来,坐这里,马上要开席了。”
秋白也笑,走到王母近前甜甜的喊了一声,“婶儿~”接着又示意秋菱几人在王母所指的地方坐了。
“这是送给王大哥的定亲礼物,我对这方面也不懂,也不知道该准备什么……”
王母接过红布包,拍拍她手背,“人来就行,说这些就见外了,快快快坐!”
秋白顺势坐了,王母也转身去招呼新来的客人。
客人有些多,秋白就让一人坐个座位的秋豆豆和秋小宝下来,让了别的客人坐。
她们一家就来了四个,都坐座位也确实有些不合适,所以才让年纪小的豆豆的小宝下来站她身边吃。
☆、第三十三章 大婚
等了没多久菜就上来了。 X
因桌上有长辈,所以秋白没有动筷子,等到长辈夹过之后才开始吃,一边给身边的小宝夹,秋菱也在给豆豆夹菜。
因为自家来的人多,所以秋白基本没吃,只要夹菜都给了身边的小宝。
在秋白的印象中,吃酒席应该是和和气气,都斯斯文文的,省得不好看。
然而,现场的画风却完全相反。
坐秋白左手边的,是个头发灰白的老婆婆。
老婆婆带着个三岁多的小男孩儿,甩着两管绿色鼻涕,时不时的吹个泡泡,男孩儿便用手背一抹,鼻涕立马糊了半边脸颊。
菜一上来,老婆婆立刻拿筷子去夹,夹一些给孩子之后,自己在吃一口,最后再夹两大筷子放到一旁的空碗里。
一碗菜就那么多,被她几筷子下来就基本没了。
坐秋白右手边的是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圆脸塌鼻三角眼。
同样带着个男孩儿,面前整齐的摆了三个碗,一个是自己吃的碗,另外两个是要打包带走的。
同样的,菜一上来便以光速出击,那个老婆婆可能是年纪大了,速度远没有妇人快,稍不留神就让妇人抢了先。
秋白郁闷啊,只要速度慢点,就夹不到菜,于是只要有人动筷子,她马上出击给小宝夹两筷子再说。
秋菱拿着筷子,见长辈们都下筷子了,便放心的拿起筷子准备夹菜,然鹅,筷子还没神进碗里,碗已空,那老婆婆顺手将空碗拿过去,将里面最后一点汤到进了自己碗里。
秋菱尴尬的收回胳膊,等到下碗菜时,见有人动筷了,她又拿起筷子准备夹菜,然鹅,碗又空了……
站在秋菱身边的秋豆豆一脸的委屈,“二姐,你怎么不给我夹菜啊?”
秋菱也很委屈,桌上都是人又不好说啥,只能求助似的看秋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