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隋-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秦冲从右卫中抽调三万人出来,补允了御林军、左骁卫和左威卫。将缺额尽数补充完毕。

苏定方的右骁卫、罗艺的幽燕铁骑右武卫都是兵员整齐,无需补允,李靖暂领的左金吾卫分驻于蒲坂、潼关、永丰仓和长安城下,分散但也无需补充。

一时间,赵军编制完整,战意奋然,战事一触即发。

……

十月三十。

一早,长安城北郊。

“咚咚……”

忽然,一阵隆隆的战鼓声打鼓了清晨的寂静,随即,拥有二十余万人的赵军大营像一锅达到了沸点的开水一般沸腾起来,无数士卒往来奔涌、脚步如雷。

一刻钟后。

至少十五万赵军完成集结,推动着准备好的无数攻城器械,开出了巨大的营门,像一股惊天的洪流一般,迅速漫向长安城而去——攻城,正式开始了!

“当、当……”

这十日来,赵军虽末攻城,但是,唐军的神经一直绷得很紧,第一时间便发现了赵军攻城的征兆,急厉的警钟立时长鸣开来,笼罩了巨大的长安城。

“砰、砰……”

很快,一阵纷乱的脚步声中,驻扎在北城下的数万唐军迅速开上高大的城墙,按预先的编组和计划,各占一处城池。准备迎接那惨烈的攻城战。

“蹬蹬——”

李世民也在一群‘玄甲兵’的护卫下,登上了北城中心的景耀门,他的身后就是大唐皇宫,所以,他绝不能后退一步。

“终于要开始了!”

看着旷野上,铺天盖地而来的赵军,李世民的神情严峻起来,双拳不自觉的紧紧握住:来吧,只要我李世民但有一口气在,刘武周,你就休想前进一步!

虽然,李世民知道李靖已东援潼关,但是,他并不敢率军出城一战。

一来,赵军两倍于唐军,而且,多是百战精锐,二来,李靖虽走,但赵军依然如将如云,尉迟恭、苏定方、宋金刚、秦琼、李君羡等哪个都不好对付。

一旦轻率出战。导致失利,那大唐就会葬送在他的手中。

因此,李世民宁肯等王世充和河西的援兵赶来再出手,也不愿此时冒险,毕竟,以大唐现在兵临城下的危险困境,实在是承担不起任何的意外了。

“传令,”

李世民神情肃然:“准备接战。”

“诺。”

一声令下,城上近四万唐军迅速将滚木、擂石、箭矢等迅速到城垛旁,以备随时投掷、射击,同时,迅速生起火,将沸水、滚油、铜汁等烧热起来。

一时间,城上唐军往来奔忙,声音鼎沸。

城外。

“砰、砰……”

赵军齐步而行,十数万人的巨大军阵杀气腾腾地进逼而来,每一步迈开,都是大地颤动,惊若奔雷,仿佛一只只重锤轰击在唐军们的心中,令其胆颤心惊。

忽然,五百五十步左右,赵军停住了脚步。

这个距离,仍在赵军的投石机、床弩六百步的有效射程之内,但这个距离,却恰好超出了长安城上唐军投石机和床弩的最大射程,正好可以利用。

“投石机驻足。”

“床弩驻足。”

……

霎那间,足足二百架投石机以及四十架床弩在一万赵军辎重兵的操纵下迅速构筑起庞大的发射阵地,准备在攻城之前。给唐军一点猛烈的颜色看看。

战前的火力覆盖,可是赵军的拿手好戏了。

“可恶!”

跟赵军也交手这么久了,李世民对赵军的习惯研究得也比较透彻,立时明白了赵军的用意,脸色一时铁青:这不是仗着兵甲犀利欺负人吗,还要不要脸。

无奈何,李世民只好道:“传令:除留下少量哨兵外,余者都嫁回藏兵洞。”

没办法,李世民又不是傻子,明知道拼器械拼不过人家,自然不会让数万唐军在城头白白的站着送死。

“诺。”

于是,一箭没放,一弹末发,数万唐军就憋屈地撤回了藏兵洞,士气也不免受到些影响,有些低落。

李世民见状,也有些无奈。

不过,他心里还有一件更担心的事情:一月前,柏壁半日内就被赵军攻克,据说,是因为城门被‘天雷’击中,整个崩塌,这才被赵军趁势冲将进去。

然而。李世民并不相信这种近似神话的传说,他宁可相信是赵军发明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

一想到这个可能,李世民心中就有些沉重,虽然长安比柏壁坚固得多,却不知能不能抵御这种神秘的武器,万一抵御不住,那李唐的前途将不容乐观。

或许——

李世民心中思索着:应该将城门全部封死,以防万一。但是,万一援兵到来,封死了城门,又如何出击呢?一时间。真个是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

就在这时——

“砰、砰……”

从旷野中传来一阵巨大的、滚雷般的可怕声响,随即,无数可怕的呼啸声迅速逼近,然后重重轰击在长安城巨大的身躯之上,一时天摇地动,仿佛末世。

李世民知道,这便是赵军投石机的威力,果然更胜唐军。

长吸口气,李世民没有吭声,只是静静地坐着,嘴巴微微张开,以避免石弹落地巨鼓伤害耳膜,藏兵洞中,见得李世民镇定自若,唐军似乎也不怕了。

“轰隆……”

赵军的石弹没完没了的蹂躏着长安城,藏兵洞的唐军们只觉得眼前的世界始终晃个不停,令人眼花。

……

终于,大半个时辰后,震得唐军耳摸轰鸣的巨响忽然停歇了下来。

“咚咚……”

随即,便听见旷野中,赵军的战鼓轰鸣起来,接着,便是城头唐军哨兵凄厉的警钟声。

李世民霍然站起:“赵军上来了!全部出洞,准备守城!”

霎那间,无数唐军从藏兵洞中潮水般涌出,直奔城头,此时的城头,已是千疮百孔,巨大的墙体上,满是大大小小的坑洞,还有无数破损的城垛。

当然,以长安天下第一雄城的坚固,这点伤害,还远没有到将其轰垮的程度。

“快,”

李世民一手按刀,厉喝一声:“迅速清理防线。准备接战。”

“诺。”

城头,唐军们一阵疯狂的忙碌,将碍事的乱石以及破损的器械清理开来,重新准备好一应守城事物,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苦战。

“砰、砰……”

旷野上,超过':文:'十二万':人:'赵军':书:'步卒':屋:'推动着攻城器械,在近三万赵军骑兵的掩护下,迅速进逼而来,那铺天盖地、吞没一切的气势让李世民也感到了一丝紧张。

如此规模宏大的会战,李世民也是第一次身临其境,一时间,肾上腺素飚升,双眼血红,长吸口气后,才稍稍冷静了下来。

“弩手准备。”

眼看着赵军迅速逼近唐军强弩的极限射程,李世民缓缓举起手。

霎那间,严阵以待的三千唐军弩手抬起了手中的劲弩,只待那一声令下,便将对赵军迎头痛击。

“放!”

突然,李世民眼眸中寒光一闪,断喝一声。

“嗖嗖……”

霎那间,箭如雨发,三千支羽箭,于45度夹角从城头射出,在空气划过一道道犀利的弧线,然后重重坠落向数量庞大的赵军步兵。

“夺、夺……”

赵军刀盾兵布成严密的铜墙铁壁,掩护着大军继续前行,然而,还是有不少没有盾牌的赵军步兵被射倒,哀嚎着栽倒在地,鲜血从伤口中喷涌而出。

然而,早已见惯了生死的赵军步兵们没人犹豫,没人停留,反而逐渐加快了脚步,以更加迅猛、更加坚定的姿态扑向长安城。

“弓箭手准备!”

“放!”

在赵军步兵突近一百步以内后,李世民一声令下,唐军的三千弓兵也发威了,一时间,城头羽箭越发密集,几乎将天空都遮蔽了,颇有些天昏地暗的感觉。

“扑扑……啊……”

赵军的伤亡立时增加起来,巨大的阵形中不时的泛起一朵朵涟琦,那是一个个生命倒下消亡的凄美。

“弓弩手预备!”

“放!”

城下一百步,疾步而来的赵军弓弩兵列阵完毕,军官们一声令下,多达两万人的他们发威了,一时间,绵密的箭雨以数倍的优势反击向长安的城头。

“啊呀——”

城头上,唐军惨叫着纷纷中箭,有呼啸着坠落城下的,有石头般向后栽倒的,反正是乱作一团,纷纷缩头,再不敢向先前那般嚣张。

“冲啊!”

趁此机会,大批赵军步兵纷纷扑近,只瞬间就冲过了这一百步的距离,将一座座巨大的云梯靠了高达十二米的城池之上,然后纷纷蚁附而上,扑向城头。

见状,赵军弓弩手立时停止了漫射,改为了精确的点射,继续掩护已军。

李世民站在城头,毫不畏惧飞射的羽箭,脸色冷厉地道:“传令:把赵军赶下去,有敢后退一步者,无论何人,皆斩!”

“诺。”

众亲兵飞奔传令。

其实,不用李世民下令,分守各处的丘行恭、长孙顺德、殷开山、段志玄、郑仁泰等将也不会让赵军上来,纷纷指挥着唐军将沉重的滚木、擂石掷下。

“轰隆……”

数以百斤重的滚木、擂石从高达十三米的城头翻滚而下,声势是异常的惊人,下坠途中,但凡遇着人体,不是砸成肉饼,就是被尖钉擦得肠穿破烂。

甚至是巨大的云梯,也往往禁受不住,被抓得纷纷崩折,稀里哗啦地带着一串串的赵军从空中惨嚎着落下。

一时间,赵军虽然人人奋勇,但在这天下第一雄城面前纷纷折戟,无一能靠近城头,触目以及处,绵延的墙角之下,眨眼间就铺上了一层血肉模糊的尸体。

秦冲在阵后,远远地望见,眉头微皱。

一般的城池,城墙基本不超过六米,像雁门关、潼关这样的雄城也不过十米高,而按攻城的经验,城高每增加一米,要攻取的难度就会以几何级数倍增。

由此,可想而知,要攻上十三米高的长安城,难度有多大,几乎不下于仰攻潼关这样的天险。

而且,唐军名将如云,兵力充足,那难度就更加的大了。

好在这时,上百架的赵军井阑赶到了,这些巨大无比的家伙耸立在长安城一百米开外,上面装载的五千赵军弓弩手立时居高临下的倾泻出绵密的箭矢。

居高临下,则意味着视野开阔,不受干扰,霎那间,一轮箭雨扫过,数百名唐军便倒在了血泊中,余者在躲避井阑上射来的致命羽箭,守城的力度大减。

“快,迅速攻城!”

赵军军官们怒吼着,催动三军趁机登城。

“来人,给我把赵军的井阑摧毁了。”

唐军将领也不堪示弱,迅速调动着残存的投石机、床弩,以及单兵弩之王——蹶张弩,向威胁极大的赵军井阑施以猛烈的攻击。

一时间,双方你来我往,杀作一团。

很快,赵军的井阑虽然坚固,但也被唐军用投石机和床弩连着摧毁了好几架,不过,赵军也不堪示弱,将操纵投石机和床弩的唐军士卒射杀了无数。

战斗,迅速趋于白热化。

终于,在攻城半个时辰后,在进阑的掩护下,第一批赵军攻上了雄伟的长安城。

“杀——”

早有准备的唐军机动部队迅速围了上来,至少五千人围住了登城的一百多赵军,一时间,是刀剑如雨,纷乱砍来,登城的赵军寡不敌众,迅速全军覆没。

“唉——”

阵后,秦冲看得真切,懊恼地一跺脚,不过,他也知道,以长安城的雄伟,一次冲锋就想攻下,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过,赵军还有后招。

见攻城不利,上万赵军步卒推动着上百架的巨大云车冲了上来,就些大家伙,就是一座座建在高空的堡楼,内藏数十甲兵,有吊桥可以直接冲上城头。

可以说,云车对城池的威胁,数倍于云梯,不过,失在笨重,打造困难,耗费甚居。

然而,赵军穷得只剩钱了,所以,云车造了无数,现在便一股脑都派了上来。

不好!

一见云车,李世民脸色大变,厉声道:“快,投石机、床弩更换目标,先干掉赵军的投石机。还有,迅速准备火油,赵军的云车一旦迫近,就给我放火。”

“诺。”

一声令下,正和赵军井阑玩命的唐军投石机和床弩都掉转了矛头,猛轰云车。

“轰隆……”

一声声巨响中,不时的,便有赵军的云车被唐军用石弹和巨箭轰碎,‘稀哩哗啦’的崩碎、栽倒下去,死伤无数。

赵军却也不是软柿子,井阑一失去压制,立时像城头喷洒无数羽箭,射得唐军是屁滚尿流,惨嚎一片,每一片羽箭扫过,就是一阵腥风血雨,死伤枕籍。

终于,在损毁了近二十架云车后,剩余的百余架云车逼近了城头。“轰隆……”

一声声重响处,云车前端高耸的吊桥放了下来,直接搭在了城头之下,霎那间,一座座通途大道搭建完成,云车堡搂之中暗藏的近万赵军立时冲上吊桥。

“快,放箭!”

“浇火油!”

……

唐军将领一见不妙,纷纷先用箭雨拦阻吊桥上冲来的赵军,然后,将无数罐火油砸向云车和吊桥之上,再放起大火,将其付之一炬。

一时间,众多的云车燃起大火,无数赵军浑身烈焰,凄厉的惨嚎着,从高空重重坠落,随即,悄无声息。

然而,云车上的赵军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纷纷用盾牌开路,冒着唐军的箭雨和大火便冲上了城头,与唐军开始了激烈的肉搏战,疯狂争夺城头阵地。

趁此良机,城下的赵军步卒也潮水般涌上,呼应云车上的袍泽。

一时间,城上杀声震天,唐、赵两军殊死肉搏,血肉横飞。

“传令,”

李世民神情如山,毫不慌张:“预备队全部压上,陷一柱香内将赵军全部赶下城墙,否则,提头来见。”

“诺。”

霎那间,早严阵以待的万余唐军预备队冲了上来,此时,城上唐军的兵力已多达五万人,而登城的赵军不过五六千,而对唐军的疯狂反扑立时吃不住劲了。

“顶住!顶住!”

虽然赵军军们拼命呐喊、鼓劲,然而,登城的赵军仍是被唐军逼得步步后退,拥挤得后续兵力都没法上来。

赵军也是起了凶劲,誓死不退,拼命顽抗,但在唐军十比一的巨大优势下,很快就流尽了血,余部一见实在顶不住了,只好通过完好的云车、云梯撤下。

……

阵后,秦冲见状摇了摇头,眼见着已是中午了,郁闷地下令道:“传旨:退军休息,下午再战。”

“诺。”

“当、当……”

很快,旷野上,响起了急促的鸣金之声,已激战了一上午,筋疲力竭的赵军迅速退了下去。

呼!

城头,弦崩了一上午的李世民心中长出口气,这一上午,赵军的精锐和凶悍让他震惊,如果不是有长安坚城在手,他这十万人绝不是二十万赵军之敌!

希望援军早点到吧。

李世民心中祈祷了一声。

第二百一十三章 雄城难下(上)

入夜。

赵营。御帐之中。

秦冲和众文武端坐其中,个个眉头都拧成了一个疙瘩,显得愁容满面。

没办法不愁啊,这一天的猛攻下来,长安然依然岿然不动,但赵军的死伤却足有一万人,一万人啊,如此惨重的伤亡,任是哪支军队也有点承受不起。

“狗日的!”

尉迟恭愤愤不平道:“陛下,明日我等大将亲自登城,我就不信了,这长安就是铜墙铁壁,攻不下来。”

“不错。”

众将也是咬牙切齿,这一天的死伤太大了,让他们十分的肉痛。

“陛下,”

凌敬也道:“尉迟都督所言甚是。今天我军伤亡虽大,但唐军的伤亡也一定不小,现在千万不能吝惜士兵的伤亡,只要能在三天内破城,任何代价都值。”

“是啊。”

众文武也纷纷道:“再困难也要坚持,唐军的河西援兵可是不远了。只有五天的路程。”

“好!”

秦冲也豁出去了,咬牙切齿道:“明天,诸将亲自率队登城,万彻,你也率‘飞熊军’上,总之,不计代价,不计伤亡,一定要把长安城给朕攻下来。”

“诺。”

众将奋然。

“还有,”

秦冲扫视下众将:“朕在这里承诺:谁若能首破长安,待鼎定天下之后,朕必以国公之位相赐,绝不食言!”

“呼——”

霎那间,帐中一片吸气之声,秦冲如此下血本,令诸将震惊,眼中更是放光:他们出生入死,为的是什么?不过是封侯拜相吗,这国公可是位极人臣啊!

一时间,诸将都是热切无比,看着彼此的眼神都有些虎视耽耽,竟争的气氛由然而生。

……

与此同时。

长安城,秦王府。

李世民自接掌长安防务后,就被李渊加封为‘天策上将’,总领大唐各路兵马,而秦王府,也成了李世民的总指挥部。大小军事会议都在此处召开。

若有需要,再向李渊禀明。

此时,李世民居中,数十名将领和军中谋士分坐两旁,李建成虽是太子,但在军中却不及李世民的‘天策上将’权重,也只好忍气吞声地坐在下首。

李世民微微一笑,开了口:“今日一战,诸将奋勇,力挫赵军,终保得长安不失。本王这里代父皇谢过诸位。”

“不敢当。”

诸将赶紧一抱拳,神情都有些欣然,今日的确是人人效死,否则,以赵军之精锐,长安便是天下第一雄城,恐难也难坚守。

“无忌,”

李世民看了眼长孙无忌:“今日伤亡可曾点计?”

“回殿下,”

长孙无忌赶紧起身,神情却有些凝重:“已点计完毕。我军共战死三千三百余人,伤四千一百多人。伤亡很大。”

室内立时哑雀无声。

今日一战的惨烈,谁都亲眼所见,但只一日伤亡便超过了七千,还是大出众人意料,照这样下去,不过半月,长安城就没人守了,岂不令众人心惊肉跳!

“不过,”

长孙无忌补充道:“唯一的好消息是,赵军的伤亡比我们更大,恐怕要超过一万。”

“很好。”

李世民眼眸中精光闪动:“咱们损失大,但赵军的损失更大,既使赵军两倍于我,但这样强度的攻势,他们也决坚持不了多久!”

“不错。”

诸文武也振奋起来。

“我看,”

这时,一人捋了捋须,淡然道:“最多三天,赵军若攻不下长安,就会放弃攻城,以先对付我军援兵,所以,咱们只需撑过这三天,情况便会大为改观。”

众人视之,却是魏征!

旧日,魏征、罗士信、程咬金三人投唐,但李渊刚诛杀了李密,恐三人怀有二心,末敢重用。一直闲散处置,这让罗士信、程咬金对李渊颇有怨言。

但魏征有办法,他联络了李唐朝中太平道的势力,经引介,投到了李建成的麾下。

李建成对魏征闻名久矣,如获至宝,待之若上宾,但末得李渊首肯,也不敢对其重用,只好先用其为军中谋士,待时机成熟,再在李渊面前替其美言。

而罗士信、程咬金一见,当即依葫芦画瓢。

不过,他们投靠的并不是李建成,这两位超级猛男可看不起李建成那点本事,却对李世民甚为佩服,于是,也请太平道同门引介,投到李世民的麾下。

罗士信、程咬金的勇名,天下皆知,爱才若渴的李世民自是大喜过望。

不过,同样因为李渊的原因,李世民也不敢重用这两人。只好只先封二人为军中的虎牙郎将,待日后立功和时机再熟,再在李渊面前替这二人游说一番。

此时,一听魏征的判断,李世民眼眸中精光便是一闪:果是人才,不过,却不能为我所用,可惜!面上却哈哈一笑:“魏先生所言甚是,与本王所见略同。”

太好了!

众文武一听,都高兴起来:坚持三天,那还是相当有把握的。一时间。气氛变得相当乐观起来。

“殿下,”

长孙无忌犹豫了一下,迟疑道:“有一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无忌,”

李世民笑道:“有事旦说,何必吞吞吐吐。”

是啊!

众文武也有些奇怪,这长孙无忌平时为人挺爽直的,今日是怎么了?

“好吧。”

长孙无忌一咬牙道:“不瞒诸位,我现在很是替王世充担心,担心他不是李靖的对手。”

“长孙兄,”

段志玄一听乐了:“你多虑了。王世充拥十万精锐西来,其势滔天,而李靖只引五千精骑东去,即便加潼关留守的赵军,也不过万余人,能有何危险?”

“不错。”

李建成也不以为然道:“双方兵力相差如此悬殊,王世充用兵也非庸手,李靖能稳守潼关就不错了,难不成还能击败王世充吗!?”

“就是。”

一时间,众口纷纷,都认为长孙无忌是杞人忧天。

这也难怪,长孙无忌虽然在历史上,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一,但如今还声威不显,不过是沾着李世民妻兄的年头,担任右三军的主簿而矣。

所以,面对长孙无忌的‘危言耸听’,一众大员们都嗤之以鼻。

“诸位,安静一下。”

李世民抬起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才郑重地看着长孙无忌道:“无忌,你这么说,可有何依据?”李世民可是知道长孙无忌之能,所以,足够重视。

“没有,只是一种直觉。”

长孙无忌苦笑一声,老老实实道:“那王世充率十万精锐西来,声势何等浩大。刘武周是何等人,怎会只派区区五千骑兵去御敌?除非是另有深意。而李靖用兵,一向是神鬼莫测,所以,属下不得不替王世充担心一二。”

众人一听,也都沉吟起来,初时,他们还以为长孙无忌是危言耸听,现在想来,不是没有道理。

李世民也沉思半晌,眼眸中精光闪动,经长孙无忌一提醒,他也隐隐有些不安,不过,他实在想不出,李靖如何能以万余兵力大破王世充十万雄师。

“这样吧,”

李世民斟酌着道:“本王立即修书一封,命人火速送交王世充,请其小心。王世充实力雄厚,用兵也颇有建树,只他小心一二,谅那李靖也无能为力。”

众人相视一眼,却也只能如此了。

……

十月三十一。

一早。

凛冽的寒风便刮了起来,天气已然入冬,万物凋零,大地一片枯瑟和悲凉。

秦冲走出御帐,尉迟恭、李君羡、薛万均、薛万彻、高满政、宋金刚、苏定方、秦琼、裴仁基、裴行俨等数十员大将却早已在帐外静静地肃然而立。

“诸卿,”

秦冲看了看天空,沉声道:“现在已经入冬,最多半月,必有大雪,若不能在三日内攻克长安,战事定会迁延日久,所以,为免日长梦长,就拜托了。”

“请陛下放心。”

众将俱各奋然,眼神犀利无比。

“好。”

秦冲点点头:“那出发吧。”

“诺。”

众将怒吼一声。

……

“咚咚……”

萧瑟的寒风中,如雷的战鼓声轰鸣而起,打破了那满是悲凉的寂静,早已严阵以待的赵军瞬间躁动起来,像巨大的洪流一般纷纷涌出军营,扑向长安城。

“必胜!”

“必胜!”

……

不知是何人领头,十数万赵军士座山呼起来,一时间,巨大的呐喊声有若惊雷蔽空,在旷野上呼啸地滚动着,令得所有赵军将士俱各是热血沸腾起来。

城头,李世民率众将闻讯赶来,一见此语,神色俱各一变。

赵军越是士气旺盛,他们守城就越是艰难,可想而知,今天,恐怕会比昨天更艰难。

“传令,”

李世民眼眸中寒光一闪:“两千‘玄甲兵’在城下待命。”

昨天,战况那么激烈,李世民也没有舍得动用自己的老底‘玄甲兵’,今天,一股异常危险的直觉告诉他,恐怕非得动用‘玄甲兵’不可了。

“诺。”

马上,有亲兵转身就要奔走传令。“等等。”

李世民忽然叫住,踌躇了一会才道:“让他们全部换上重兵器,还有,把府库中的一千套重甲换上。”

“诺。”

亲兵这才去了。

“殿下,”

长孙顺德低声道:“您这是防赵军的‘飞熊军’?”

“不错。”

李世民神情凝重:“赵军急于破城,昨日受挫后,今天很可能投入‘飞熊军’,所以不得不防。还有,告诉将士们,只要今日击退赵军,皆赏一月饷银。”

“诺。”

众将领命,知道李世民今天可是下血本了。

十万唐军,一月饷银,就是数十万贯,而且,大唐军库之中,也唯有一千套重装步甲,这些还是旧隋留下来的,一直以来,李渊都没有舍得动用一下。

要知道,每一套重甲的打造,不仅耗费巨大,而且费时日久,更重要的是,对工匠的手艺要求极高,因此,李唐建国以来,一直都没有恢复重甲的生产。

其实,别说是李唐了,就算以秦冲赵国之富裕,军工之完善,目下也只是刚恢复生产重甲,且每月的产量不过百套左右,可见其珍贵。

很快,赵军又逼近了五百五十步线。

“止住!”

一阵旗号中,庞大的军阵便又停了下来,上百架投石机、床弩随时开始驻足,构筑发射阵地。

“可恶!”

李世民大怒:竟又来这招。却是没有办法,黑着脸道:“传令:留下少量哨卒,其余撤回藏兵洞。”

“诺。”

唐军众将也是一阵无奈,但人家就是利用装备优势欺负你,你能咋的吧。

很快,城头上便是一片空寂,唐军们都隐蔽了起来,赵军却是不管,打不着人,就把你城头的防御工事以及投石机、床弩都破坏掉,这有利于步兵登城。

“砰、砰……”

片刻之后,一阵滚雷般的巨响立时回荡在旷野上空,数以百计的石弹、火石弹、巨箭呼啸着飞向城头,将雄伟的长安城笼罩在一片浓烟烈火和碎石横飞中。

李世民和唐军憋屈的猫在藏兵洞中,又是像荡秋千般觉得一阵阵天摇地动。

……

终于,大半个时辰后,赵军辎重们兵累了,停止了‘炮火’!

“前进!”

“登城!”

……

赵军军官们怒吼着,催动十数万步兵全线压上,昨日的受挫并没有给赵军的士气带来什么影响,今天,这些燕赵男儿个个仍是生龙活虎、杀气腾腾。

城头,无数的唐军迅疾冲出,灭火、清理乱石、占领防守阵地,忙作一团。

几分钟后,赵军前锋进入了两百步线。

唐军即以箭雨覆盖。

而赵军也毫不示弱,在弓弩兵的掩护下,发起强力冲锋,随即,无数的井阑、云车也迅速投入战斗,长安北城的三座城门,也被赵军的冲车猛烈撞击。

李世民毫不慌乱,指挥唐军施以猛烈的还击,死守城池。

……

长安城上下,又是杀作了一团乱麻。

结果,激战了约半个时辰后,赵军首先做出了改变,阵后,早严阵以待的三千余‘飞熊军’终于开始向前移动,尉迟恭等大将也率亲兵队扑向城池。

今天,赵军众将可是憋足了劲要攻克长安,最好是能活捉李世民。

“杀——”

赵军‘飞熊军’的目标不是别处,正是李世民亲自坐镇的景耀门,此外,尉迟恭、李君羡以及秦琼、裴仁基、裴行俨诸将也随‘飞熊军’

直攻景耀门。

其它诸将,高满政、王君可攻光华门,宋金刚、苏定方等攻芳林门,可谓三管齐下,誓夺长安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