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官还能有副职,各自分管一块,谁管的事情出错就找谁,不是唯民事官试问。”

莫怀文连忙道:“民事官下面机构既然对应有司,那是听民事官调派,还是听有司调派?人事又是谁来定?还有他们的用度,以前都是财政司分到各司,再拨到下面的屯堡或是工坊,日后地方的机构,是财政司管银子,还是民事官管银子……”

陈新站起来打断道:“地方下属的机构,民事官和有司都要管。最要紧的不过是事务、银子、人事、资产这几样,至于谁管多少,可以按份子来分。那些具体事项,你们慢慢商量,但有一条,地方既要有灵活性,有司也要有权威性,你们就按这个商议,吴有道你留在这里和莫怀文商议好,本官和刘大人去视察棉纺,回来就要看到你们的方案。”

莫怀文和吴有道对视一眼,无奈的躬身道:“属下遵命。”

第156章 纺织厂

北风呼号中,一队骑马的人行走在修葺过的道路上,这里是昌邑通往青州府的大道,昌邑道路两旁有不少屯堡,所以这些路段都是修过的。

古时的修路其实就是压路基,将夯土压实,好点的在下面垫一层细石子,登州的道路也是这个道道,路两边修了排水沟,实际上近年下雨都少,可能也很少能用到。修路能活跃商业,也能提高军队机动力,那些工钱还能拉动消费,所以陈新还是坚持在做这个事情。

登莱内部的道路远好于青州济南等地,从防务的角度来说,登州镇能取得极好的内线机动优势。

陈新和刘民有就走在前面,他们从平度州出来,只一天就走到此处,离着工厂还有二十里。当年孔有德就是从这里逃脱,陈新对这个地方印象深刻。

刘民有也是来过昌邑的,昌邑的屯堡搞得很好,除了少量自耕农外,缙绅的地已经很难找到佃户,现在屯务司正在和他们谈判,准备用每亩一斗的租金购买他们的田皮。刘民有批准了这个做法,对登州镇来说,田皮就足够了,这种方法也能减少登州镇和缙绅的尖锐矛盾。

走过十多里之后,河边出现了大片的厂房,这里处于潍水和胶水之间,水路交通十分发达,沿河往下有许多渔村,以前就有不少的码头,也能停靠沙船,很多走私船就是从这里出发。

这一带一贯的贫穷,但是因为靠河,吃的东西比内陆丰富一些,居民的个子普遍比较大。被登州镇经营之后,这一带也建起屯堡,打渔的副业没有人管,他们能打多少都归自己,屯堡门市里面卖的低价盐能让他们把鱼做成腌鱼,以前只能自己吃的,现在可以拿来换银子。

今年这里突然建起一大片厂房之后,很多渔民加的女性家眷都找到了去处,那就是当纺织女工,本地的这些劳力还不能满足要求,平度州等地还有两千多女子来到此处,使得这里看上去就如同一个女儿国。

后面还陆续有流民安置过来,这些流民已经超过登州屯堡的吸收能力,所以被安置在此处,男子就承担搬运装卸等活,女子就入纺织厂。

虽然厂区刚刚建立不久,但是这里商机已经出现,因为这里人非常多,除了里面的工人之外,还有修路的劳役、码头工人、水手、染坊工人。另外那些服务业的人本身,也需要消费。厂区加上本地居民总人数已经超过两万,登州的综合门市在这里连连布点,平度、青州、登州等地行商也在这里来看商铺,跟当地的自耕农买地皮修门市,眼看着比昌邑县城还要兴旺。

这块地方突然涌来这么多人,连柴火都成问题,陈新两人在路上就亲眼看到本地人和外来人两次斗殴,居然就是为了捡柴火的林子。这时代富裕一点的才用得起炭,寻常人家煮饭烧炕大多靠柴火,家中小孩都要承担这个职能,随着流民一天天增多,登莱各地各种资源都在紧张,也包括柴火在内,每天走十多里去捡柴的小孩不在少数。外地人到来之后,工人能在食堂吃饭,家中的小孩老人都是自己煮饭,柴火越打越远,本地人后来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准那些人外来人打柴,外地人无处打柴,所以打柴也成了要斗殴的事情。

驻扎昌邑的第三营人马被调去了旅顺,使得这里维持治安只能依靠临时动员的一个司,人力远远不足。

一切都是草创,现在稍显混乱,负责建厂的肖鹤龄来接到两人,带两人进入宽大的厂区,一路跟两人介绍工厂情况。

刘民有对肖鹤龄问道:“那些新式的纺机是否都运到了?”

肖鹤龄指了一下河边的码头,“还差了五成,纺机和织机都是新做,产量一时跟不上,文登和威海的纺机都通过海运运来,因为旅顺抽调的缘故,运力有些不足,属下改用平度州工坊的纺机运来此处,再过一月胶水上冻之后,便只有陆路运送,工商司预备了一批银两,准备用来冬季陆路运输。文登的纺机就运去灵山卫,那边海港冬季不会冻死。”

肖鹤龄又指了一下另外一边的仓库,“从青州和天津采购的棉花,已经运到此处,冬季生产能用一段时日。”

几人说话间走到一个厂房,跨度不能跟后世的厂房相比,不过是全砖瓦的房子,这种砖瓦房保暖能力比木房好,里面人多之后也不会过于寒冷,能让那些工人的手指保持灵活。

里面摆满了四转的纺机,肖鹤龄指着一个操作的女工道:“两人大人请看,这种单人织机用了飞梭,投梭的速度是原来手工梭机的一倍,织布人力比江南省了一半。纺机的转子四个,比江南常用的三梭多了一个,棉花采购因为量大,比起东昌到江南的价少了一成,运费上从天津出运河,少交两个钞关的税,江南一钱六分一疋,我们只需要一钱三分,平度州和青州府的棉花更便宜,采购价低于江南本地,纺出来成本只需一钱二分,加上运输用度,在运河沿线可以用二钱三分以下批发。”

陈新点头道:“松江布在运河卖的是三钱,那就是少了两成多。”

刘民有在一旁补充道:“而且咱们的布更细密一些,这也是飞梭的优点,更优质的布,更低的价格,咱们的竞争力当然会强过江南,而且东昌府和衮州府的棉花种植面积很大,不输于江南的原料。”

肖鹤龄也道:“待到春季开冻,胶水两岸的水力纺车全部做好,人力会更省下一部分,明年的价会比冬季的更低。”

陈新听完对刘民有赞道:“民有这个行业选得很好,明年上半年就能打败山东本地的小户。”

刘民有转头对肖鹤龄道:“咱们是有这个计划,不过肖鹤龄你要记住,大宗用布必定是民间实用之物,出来的布要厚实耐用,那种薄的只可少产,不可作为大宗生产,其他的事情,你可以做主。不过每月的生产计划和销量,要报到工商司,棉布的销售是商社全部用的,工商司不得调用份额,你记住了。”

肖鹤龄还不知道陈一敬的事情,其中牵扯出了工商司随意调用卷烟份额的事情,还涉及徐元华等人,所以刘民有决定取消工商司插手销售。

“属下记住了。”

“棉纺是我登州的大事,你要多用心做好,厂区现在乱糟糟的,你这个总管也要管起来,需要从工坊和烟厂调人的,直接打报告给我。”

……

在厂区视察完之后,两人到了空的公事房中休息,陈新对刘民有道:“灵山卫的我就不去了,昌邑这里搞得不错,这个肖鹤龄有些能耐。”

“就是乱了些,纺机和织机技术可能只需要一年就会传到江南,要在江南打败土布,还需要费些功夫。”

陈新翘起脚笑道:“要想一两年打败江南土布,不是那么容易,但江南布在北方肯定会失去市场,我准备明年在东昌府再开一家大型纺织厂……”

“临清那个地方龙蛇混杂,朝中大员都有利益在,你要在那里开厂,人人都看着其中的好处。”

“所以青州总兵很重要,我在青州边界部署人马,林县那里保持一支人马,看谁敢跟我争好处。”

刘民有转过头来,“现在还不是跟朝廷扯破脸皮的时候吧,你真敢动兵要挟他们?”

陈新坐直起来,“按你上次给我的报告,大明每年的棉布产量大约两亿疋,就算咱们只占下一半的市场,每匹赚五分银子,就是五百万两,朝廷每年给我五六十万,我为何不敢跟他们翻脸,山东又有运河这个关键,何况朝中有温体仁梁廷栋关照,山东官场谁敢来跟我抢这个好处。”

“五分银子是有的,不过第一年不会占到一半,有三千万疋就差不多了,我打算定价在两钱七分,利润会有七八分银子,也有几百万两。”

“一步步降价是对的,低一成两成没有差别,当然是低一成更好。那后面又如何?”

刘民有拿出一本册子递给陈新,“都写在上面,在北方市场始终要比江南低一成,第一年做完之后,在山东产地开厂,两年内把江南布赶出北方市场,之后用钱庄的那些资金做后盾,在江南进行低价倾销,彻底打垮本地布,让他们只能自用,咱们的布占据长江沿线市场,等到江南的产业链破裂之后,再提升价格。”

陈新眨眨眼睛,草草看了一遍,“真是大计划,怎么应付江南本地缙绅?我的兵暂时到不了江南。”

“商社暂时只到江南运河沿线府一级,下面在江南缙绅中征集代理,让利给他们,将缙绅中有力者纳入咱们的商业利益中,把那些商业型缙绅分化出来,让他们对付地方宗族和土地型的缙绅。”

陈新拍手笑道:“在我军队能到的地方,就把商社开到州县一级,商业网络才是大杀器。”

“山东、辽西、蒙古、北直隶、河南都算是你军力影响之内,人口众多的两湖还差得很远,钱庄吸纳的资金也还不够。”

陈新嘿嘿一笑:“两湖是我必争之地,这些商业之外的事情,就由我来处理了。”

第157章 不是也是

漫天飞雪之中,一队打着仪仗的马车来到一座大宅之前,府门前是一道红色的照壁,院落十分广阔,府门也是飞檐刁拱,门楣上纹着各式的木雕。

中间一辆怪异的四轮马车停在府门前,马车帘子拉开,露出梁廷栋红润的脸。他在家仆搀扶下走下马车,温府的门房迎过来,对梁廷栋躬身问好,态度热络当时不亢不卑,人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这个门子态度得当,若是科举做官,比很多官员还要精于钻营。梁廷栋与那门子熟络,他亲热的和那门子交谈,两人一起从侧门进了温体仁的府邸。

温府占地广阔,有十多个小院,按着南北中轴对称排列,温体仁住在中间的位置,一路上假山鱼池,虽然花木凋零,但枯枝错落别有一番雪国风景。

温府也不像一般所想那般门庭若市,寻常没有路子的人,上门多半是吃个闭门羹,温体仁在这方面十分小心,请托的人一般都是来自他的心腹,只给银子的人现在很难直接见到他。

门子将梁廷栋引到书房,里面宽阔清雅,家具装饰不见奢侈。中间有两个炭盆,烘得温暖如春,干瘦温体仁正在练字,看到梁廷栋进来,放下笔迎过来。

“大人好雅致。”梁廷栋对着温体仁奉承道。

“本兵过来坐下说。”温体仁客气的对梁廷栋招呼,最近梁廷栋兵部的事情办得都很好,特别是旅顺大捷,王廷试和陈新都在捷报中赞扬梁廷栋运筹之功,说是旅顺防线得益于梁廷栋指点,得西法铳台之精髓,所以能抵挡住建奴潮水般的攻击。

有了这个前提,皇帝对他十分满意。眼下西南平定,北方流寇被围困在豫北的狭小地区,山陕边军封闭了北面,河南毛兵、川军、昌平、保定、大名、京营各军封闭了东面,西面和南面是滔滔黄河。

虽然怀庆卫辉两府被洗劫一空,但流寇造成秋粮颗粒无收,冬季到来后流寇已经无处觅食,大批的流民在豫北冻饿而死,加上紫金梁被擒至京师处死,三十六营士气全无穷途末路,朝中没有人认为他们还能作恶,只等数万精锐将其一鼓而灭。

“廷推已经过了,皇上那里最属意的也是你,日后便是内阁的同僚了。”

梁廷栋沉稳的道:“皇上隆恩,但下官也要谢过老先生提拔,日后内阁中行走,有何不妥之处,还要请大人提点。”

温体仁笑着摇摇头,“内阁是咱们文人的最高处,但并非朝廷的最高处,要想做事顺遂,司礼监那边就得融洽些好,你就按惯例去拜会掌印老公,几个秉笔多少要有些表示。你在京师多年,那些事情都明白,如何应对,就不用本官多言。”

“下官理会得。”梁廷栋一副附耳恭听的模样。

“职官嘛,本官倒是推荐你当吏部尚书,不过皇上似乎不愿其他人来当兵部尚书,是以也有些烦扰。也是这十多年来,就数你任内对建奴大胜最多,这次旅顺战罢,已有人在说三年平辽,皇上恐怕心中也有些意动,这个节骨眼上,不放你离任也是情理之中,你心中不要有怨怼才是。”

梁廷栋有些无奈,其实从王永光下台,他一直就想换到吏部尚书,兵部尚书他当得有些心惊胆战,尤其是大凌河围城的半年里面,几乎夜夜不得安睡。好在他运气不错,陕西的洪承畴、曹文诏十分有能力,登州镇更是每每在关键时刻送来捷报,这才保住兵部尚书位置,但现在反而因为这些战功使得他只能继续当兵部尚书。

“下官怎会有怨怼之言。若是皇上已经定下此意,下官唯有鞠躬尽瘁而已。”

“能这样想就对了。”温体仁站起来,在屋中走动了几步,转头对梁廷栋道:“朝中大事仍以辽东为首,建奴虽有小挫,但实力犹存,是以陈新那边,你要多关照,刘宇烈说调朱国斌去大同当总兵,你切不可同意。陈新此人虽是客气,但最不喜有人动他人马钱粮,早前朱万年的事情,后来听说是宋闻贤在办,就是因朱万年在登莱与他作对。陈新能打仗懂做人,你在兵部就要帮着他一些,有来有往才是长久。”

“下官明白,刘宇烈是狗急跳墙,最近一直咬着登州镇在河南不听玄默调遣之事,又声言猛将不可集于登莱一隅,想把登州镇下将官分调,昨日又提出调代正刚赴辽东,新增一个前屯总兵。不过是要拉扯陈新出来,只说登州镇拥兵自重,再扯上边将依附阁臣,让言官不再关注周延儒的事情,下官是绝不会准许他胡闹的。”

梁廷栋想想又道:“只是这陈新已官至武职极品,近日似乎一门心思要赚钱当个富家翁,总是想着些生意,又在登莱不停占地,下官也担心他无心再上战场。近些时日登州镇在民间占地,许多缙绅逃到京师,寻到为官的亲友叫冤,说是登州镇恃强横行,肆意抢夺民间资财,在登莱设商卡收税,甚至私下练兵图谋不轨,兵科有个给事中昨日刚上疏,说陈新在招远抢夺金矿与民争利。”

温体仁眯着眼笑道:“只看这些人上京就能找上路子,就不是什么民,陈新是个带兵的,你看过几个将官讲理的,至于说他图谋不轨嘛,你如何看?”

“这种折子也有人上了几次了,皇上那里都是留中不发,下官也得知一些皮毛,究其理由,便是占田、设堡和练私兵几项。”

温体仁摸着胡须悠悠道,“那你想想辽镇又如何?还是一样的这些项,只是辽西狭窄,地占得少罢了。要说不同,无非是辽镇打不过登州镇。然则,我看这陈新还是像辽镇,只是更早一些的辽镇罢了。”

梁廷栋低声道:“老先生是说李成梁?”

温体仁低头想想道,若有所思的道:“官当到头了,便只得争些财物。都说陈新是戚继光,本官看他想当个李成梁,李成梁当年在辽东八千家丁,他正兵不过三五千人,哪个家丁不是私兵,家家有地有房,李成梁的地是哪里来的?总不成是天上掉下来的,蒙古边贸亦全在李成梁之手,跟陈新如今干的事情有何不同。陈新不捞些本钱,下面的人凭何给他卖命去。他要些东西,也都由得他,得亏他做生意还有一套。要说陈新图谋不轨,那刘宇烈自己都不信的,陈新每遇建奴就打得伤筋动骨,在登州把缙绅士子得罪个遍,不收读书人之心,又与登莱本地土民打来打去无数回,这算图个哪门子的不轨。”

“听大人这么一说,倒确实如此,下官也觉着陈总兵不是那种人,只是没有大人想得如此通透。”

温体仁转头看看梁廷栋笑道:“本兵就要入阁,日后朝中事务繁杂,总归有些事情如此,管不到的便由他去。”

梁廷栋在心中一想,其实温体仁话中颇有些为陈新开脱的意思,他知道温体仁也在陈新的商社有好处,温体仁还派了自己的家仆拿着名帖去了山东,给徐从治带了口信,暗示徐从治关照商社生意。总不会自己断自己的财路。当下不再问登州镇的事情,转而与温体仁谈些朝中时势。

从温体仁的府邸出来后,梁廷栋又坐回马车,前面的仪仗先行净街,然后马车缓缓开动,里面比以前宽大的马车宽大得多,这种马车是四轮的,也来自陈新的馈赠,登州暂时也只有少量的四轮乘用车,军用的则没有减震的装置,货物运输效率却远高于两轮,四轮本身能承重,拉货的骡马不需要承受车辆的重量。

明代也有四轮马车,但没有转向装置,只在南方特定地区使用,十六挂大车能运输五十石的货物(见《天工开物》)。西方在公元前一世纪就有前轮转向装置,但直到明末,这种并不复杂的装置却没有在东方广为应用。

登州这种四轮车有一个前轮转向装置,通过旋转的枢轴与底盘连结,使得四轮马车能够比较灵活的转向。这种给官员的乘用车下面还有原始的簧片减震,比起原来的两轮马车舒服许多,更重要是外观不见奢华,内饰却非常精美。这点非常对京官的胃口,因为可以免于引起那些言官的注意。

梁廷栋舒服的半躺在座椅中,摸着狐狸皮毛包裹的梨木扶手,这个扶手虽是个小设计,却能让手臂放松,靠背也如太师椅一样有弧度,躺下去十分贴合。座位上很温暖,因为座位下方有一个小的铜炉,是由仆人在外面加炭。

香架上的香炉中飘出丝丝香味,喜好檀香的梁廷栋更感惬意,他对这个马车可说爱不释手,最近连轿子都没有坐,出门都坐这个马车,这东西现在是在京师花钱都没处买。陈新只给相熟的大员一人送了一架,外面的人要想仿制都找不到样车,因为这些官员都不会外借。

这车还有个牌子,写在轿厢的下沿四边,叫做“东篱”,适合这些附庸风雅的官员,陈廷栋在兵部的几个心腹都在跟他打听哪里能买到这个车。

“温大人说得在理,就算是那样,咱又有什么法子,管不到的就由他去。”梁廷栋抓过旁边的小方锦被搭在腿上,眯眼喃喃自语着。

他和陈新现在关系已经十分密切,军功、武备、军马、辽饷回扣、商社、钱庄等等,陈新总能给梁廷栋所需要的东西,也总是能拿到兵部最好的武备,而梁廷栋每年从登州镇拿的银子超过七万两,还不算有些临时事务的仪金。更重要的是,两人还是政治上的盟友,陈新不可能事事去找温体仁,倒是兵部打交道的机会最多,梁廷栋需要登州的军功支撑,也需要登州压制辽镇和其他军头,陈新则需要梁廷栋在朝中说话。

外面冰雪漫天,轿中暖意融融,梁廷栋闭起眼养神,“李成梁就李成梁吧,不是也是。”

第158章 当局不迷

“宋先生,周延儒请辞了。”张大会匆匆来到宋闻贤的分院,挥退了旁边的丫鬟,低声跟宋闻贤说了今日的大事。

宋闻贤没有丝毫惊讶,周延儒会倒台是大家都知道的,虽然他的任上并无大的漏子,但他得罪的人并不少。

“陈于泰和吴伟业有没有给周延儒行贿,谁也说不清楚,不过陈于泰是他姻亲是没错的,吴伟业他爹是周延儒的旧识也是没错的,可笑吴伟业还不知低调,居然带妓女来京会试。他当年点这两人进一甲,就是留人说道。”宋闻贤抿了一口茶,“原本一向都是次辅任主考官,这周延儒一门心思要收门生,抢了温体仁的位置,按后来一甲的样子看来,不是同乡就是亲友,中间没有点猫腻也没人信,偏生最后陈于泰还中了状元,他这是自己找来的麻烦。要再说神一魁行贿,板上钉钉,周延儒连这个银子也敢收,真是不要命了。”

张大会迟疑道:“但皇上会不会准许,眼下还说不明白,毕竟吴伟业和陈于泰都是两年前的事情,前两年弹劾的御史也不少,皇上也没有说什么。”

“这次多半会准了。”宋闻贤淡淡说道,“己巳年建奴入寇,东林表现差劲,钱龙锡王洽正在其位,还有个不清不楚的袁崇焕,私下便定了毛文龙死罪,这是犯皇上大忌的事情。后来倒了钱龙锡,王洽送了菜市口,东林党在朝中势力由此大弱,皇上对东林党并不待见,你看看六部尚书内阁阁臣还有几个东林的人,皇上只是口中不说罢了。周延儒和温体仁为何一路高升,皆因两人都以不党孤臣自居,这就表明了皇上心中真实的想法,那便是重臣皆不党,言官却多用东林,使其大小相制,绝不让权柄与言官互相勾结。温体仁是看出了皇上用心,是以一贯与东林为敌,这周延儒这两年却私下与东林修好,吴伟业那一科还有个张溥,就是复社的头头,中的是进士,周延儒与东林党修好,正犯了皇上心中所忌,这次只怕是过不了关。”

张大会哈哈笑道:“那就正好了,周延儒这两年总和咱们作对。宋先生这么一说,小弟也想起来,今日周延儒和朝中东林一派的推举何如宠出来,应当是要用何如宠的资历压着温体仁,一心不让温体仁当首辅,而让东林更得势,好让他的复出少些障碍。”

宋闻贤摇头谈道:“周延儒少年得志,一朝大权在握,做事做人都操切了些,至今他穷途末路,若是要自救就该立刻与任何朝党划清关联,或许还有一线机会。但你看他还在与东林党一起对付温体仁,岂知温体仁正巴不得他如此。周延儒这人读书是厉害,但要说为官老辣,周延儒比起温体仁还是差得远,败给温体仁一点不冤。温体仁是真懂什么叫孤臣,当局而不迷,那周延儒却是似懂非懂,明明是个半桶水,偏偏小聪明又多,反而给皇上留个首鼠两端的观感。”

宋闻贤说完摸出一盒文登金香,滤嘴上面用金箔包了一层,三百文一包,是京师富贵人家才买的。他给张大会发了一支,两人打起火折子点燃,宋闻贤吞云吐雾中对张大会道:“世事难料,当年周延儒与温体仁一党,翻脸也不过是转眼之间,孙元化刚来登莱的时候,对文登关照有加,最后还不是一样的死对头。虽然温相眼下对咱们不错,但你在京师也不要过于招摇,该布置的那什么房也要准备好,不可有轻视的心思。”

“宋先生说的是安全房,小弟理会得,京师呆了这些年,朝中风云变幻也看多了,自己的小命总会顾着的,日后还要跟着陈大哥过好日子。”

宋闻贤伸手点点张大会,笑着摇摇头。

两人一根烟没有抽完,外面的一个手下进来,给张大会一张纸条。张大会看完挥挥手让手下退下。

等那人带上门,张大会马上兴奋的站起来,然后递给宋闻贤,“宋先生,青州总兵定下来了,就是耿仲明,青州府也归属登莱巡抚治下,原以为还要等些时日,朝廷这次怎地就如此快了。”

宋闻贤丢下烟头,看完那张纸上的情报笑道:“周延儒果然要下台了,耿仲明是刘宇烈提的,周延儒支持的,皇上是要在周延儒下台前安排好青州总兵,这看来是驳了登州的人选代正刚,皇上要让周延儒顶这个名,让陈大人不会对皇上心生不满,要怪就去怪周延儒去。”

张大会哈哈大笑,“还得是陈大人料定得早,若是一力促成代正刚,恐怕最后竹篮打水,偏偏这个耿仲明就成了,就是不知陈大人如何吞下耿仲明到手的营伍。”

宋闻贤和耿仲明打交道的时间多,当时杀王秉忠警告耿仲明的时候也在场,后来耿仲明的事情很多要通过外务司,所以耿仲明与宋闻贤最相熟,每年还要给宋闻贤一些孝敬。

所以宋闻贤对耿仲明可谓十分了解,听了对张大会道:“耿仲明脑袋聪明着呢,不用你去为他操心,这事就算陈大人不去找他,他自己便会去寻陈大人。”

“那倒是个趣人,想想也是,当时他们一起造反的,王子登、李应元死了,李九成孔有德去给建奴作了奴才,偏生这个耿仲明在活得好好的,在登州混得风生水起,比起尚可喜还混得好。”

宋闻贤笑道:“尚可喜比耿仲明老实一些,不过看风头的火候还是有的,旅顺这边打完,东江的人都该能看明白了。”他收了笑,对张大会道:“青州总兵拿下来了,你下一步就要争不那么显眼的副总兵,最少最少把游兵营拿到手。今年青州这事总算办成了,后面事儿也还多,就明年来说,陈大人可能要对付东江镇中一些人,你在京师要留意,凡是跟东江镇相关的,都要记录下来送登莱。”

“听宋先生宋先生你要走了?”

“自然,外务司一堆子事情,虽说京师重要的,但那边也丢不得。”宋闻贤眯着眼睛,他知道不能离开登州的权力中枢太远,虽然杨云浓资历比自己差得远,但老是由他处理司中事务,在内部的权威感会超过自己。

他又对张大会补充了一句,“不过我走得慢,青州总兵的事情你还是先派快马去登莱告知陈大人。”

……

京师的快马出来,一路上靠各地的商社换马,商社充当着登州驿站的作用。即便如此,陈新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过了八天。

陈新在平度和青州视察了一圈,主要检查预备兵的训练情况。冬季土地冻得铁一般,屯堡没有任何农业活动,也没办法修路,正是训练预备军的时候,这些农户冬季也能捞到些补贴。

陈新在旅顺战后加快了老兵替换的速度,一批有经验的士官退到动员司,充实到各个动员司令部,然后将新兵补充进常备兵,虽然看着战兵人数没变,但总人数实际增加了上千,潜在的动员能力就更强,有这些士官的充实,动员军的战力会增加一个台阶。

登州的常备军是从各个屯堡抽调混编,这些预备军却依然依托于屯堡体系,依靠社区纽带打造动员部队的凝聚力,平日一起劳动的一起训练的人,当然比陌生人更有信任感。

收到消息之后,陈新立即返回登州,在朝廷命令到达之前召见了耿仲明。

耿仲明站在陈新的书房中有些手脚无措,平日间他在登州也是一号人物,手下控制的牙行不认什么关系户,除非是朝中大员和本地知县以上的,其他人的税一律照收,谁来说话都不好使。

连王廷试和吕直现在也不对他大呼小叫,偏偏每次见陈新都有种不自觉的紧张,即便明知道陈新不会对付他,也还是止不住那种恐惧。而且他现在还有了一个习惯,就是坐下之后都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