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佣兵-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京畿路、开封府、汴梁城,基本就相当于今日的河北省,北京市,中心四区。也就是说女真人将三环外劫掠了一番,却没能够洗劫人口最密集、繁华程度最高、珍贵文物、书籍最多的中心部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万幸。

接下来,大名府、应天府、河南府、京兆府、太原府等地的禁军纷纷赶到,女真人玩了一手漂亮的转身,将主力撤进太行山躲藏,留下一支机动灵活的偏军继续威慑开封府。果不其然,各地的禁军团团围住开封府,却是将本部的驻地抛在脑后。此时女真人大摇大摆的走出太行山,在几乎没有任何阻拦的情况下,轻松的渡过了黄河。

关于围在开封府周围的部队首领,太史昆手中有一个长长的名单,粗略数一下,居然有数十人之多。兵力少一些的有带了三五千人的,兵力多的譬如说种师道之辈,竟是带了两万人。虽然女真人已经退却了,不过这些总数超过十万人的兵马却是坚定的驻扎在京师周围,一家也没有撤退。

对于这些将领的心思,太史昆没兴趣琢磨。他心中的疑问只是一点:皇城又没被攻破,怎的皇帝被捉了?

又翻看了几张情报,忽而几个大字就映入了眼帘中:“简王赵似登基为帝,改国号靖宁!”

这么短短的一句话,却将太史昆震撼的不轻。这个什么简王赵似,他却是从来没听过的。秦暮城看了太史昆的这副表情,知晓他对于赵似这个名字实在是陌生,于是解释道:“当年哲宗皇帝过世的时候,并没有留下子嗣,因而能够接任皇位的就只有他的几位兄弟了。咱们天京城里的这位赵官家当年是一个人选,而简王赵似是另一个。”

太史昆明白了这一层关系,又连忙翻看类似的情报,看了许多,他终于明白了发生于宫廷之内的一些事端。

原来历史是如此的相似,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中,赵佶这个家伙受到侵略便将皇位传给儿子,自己逃跑了;而这一次听闻女真人来了,他居然是留下简王赵似监国摄政,自己打着临幸江南的旗号,第一时间向南跑了。不曾想,留在开封府里的赵似没事儿,他这个提前跑路的居然是被捉了。

太史昆看完情报,向秦暮城问道:“按说,赵佶应当是令赵似监国,并没有将皇位让给他,这个简王赵似哪来的胆量称帝的?莫非他的势力很强横?”

秦暮城摇头道:“生为皇家子弟,实际上凶险的很。早年的时候既然是哲宗做了皇帝,那么将来的继位者就应当是哲宗的子孙,像是瑞王赵佶、简王赵似他们,必须要做出无心染指皇位的样子。要注意,不是随便装装样子就好,而是必须踏踏实实的做些不像是皇帝做的事。

当年,瑞王赵佶是做的最好的一个,他玩蹴鞠、玩丹青、爱喝酒,爱狎妓,整日里醉生梦死,虚度年华,简直就是大宋浪荡子弟的代表人物。而简王赵似做的也不错,他钟爱音律,尤其喜爱古代音律,他的造诣也非常高,他是咱们大宋砸编钟的第一高手!”

“砸编钟?”

“嗯,砸编钟,就是那种春秋时期比较流行的,挂一屋子大钟的那种打击乐器。这种乐器造价非常高昂,整个大宋也不过有十余座,而会演奏的,不过几十人而已。因此么,简王赵似这个天下第一的名头含金量实际上也不高。”秦暮成继续解释道:“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我就是想说明,无论是当年的瑞王赵佶还是如今的简王赵似,他们本人是没有争夺天下权柄的能力的。瑞王赵佶登基做皇帝那会,完全就是在家里正踢着球,玉玺就给他送家里来了,而赵似如今的情况,我看也差不多。”

太史昆皱眉道:“你的意思是,有人想将简王赵似扶成一个傀儡皇帝?是谁有这么大的能量呢?如今朝中权位最重的人,不就是赵佶身边的那个蔡京么?”

“这并不是我的意思,而是情报中透露出来的。你方才看的只是情报的表面文字,实际上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情报还蕴藏了非常丰富的信息量。”秦暮城道:“你看,每一张情报的背后,都代表了一名情报人员。这些情报人员有的只是在勾栏茶坊中打听些消息,有的人确实直接就在朝廷里坐班当差。”

秦暮城饮了一盏热茶,继而说道:“说简王赵似登基为帝的情报一共有三张,其中最为详尽的一张,来自于太湖佣兵团的一位佣兵。呐,太湖佣兵团的底细你也知道,底子就是原来姑苏吴县的乌头船帮,而吴县的人去了开封府,不用说也是会投在范府中的。既然人是范府的人,那么情报一定也是从范府打探出来的,其余的话,不用多说了吧!”

太史昆愣了三秒钟,终于是呆呆说道:“你……你还是说吧!借问一句,什么是范府?”

四十五 元丰旧事

秦暮城呆了一呆,诧异无比的说道:“怎的开封还有第二个范府么?”

太史昆把脸一寒,道:“老秦,好好回答!我这是考究你的学问呢!我来问你,这范府都出过什么名人呢?”

秦暮城干笑两声,道:“如今主持范府的是当今的尚书右丞范纯礼,范氏一门在唐朝、吴越国皆历代为相,便是到了大宋朝,也有文正公范仲淹、忠宣公范纯礼二人为相呢!”

这公那公的太史昆没听说过,不过范仲淹文武双全的大名他岂能不知?原来这开封的范府,便是范仲淹后代的府邸。想不到这样的大门阀也被秦暮城的手下渗透,如此说来天京城情报司的能耐也算是有长进。

太史昆哈哈一笑,道:“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的范府么!你当哥哥我真的不知道么?都说了刚才是考究的么!”

秦暮城翻了个白眼,没好声没好气的说道:“念反了!”

太史昆一愣,连忙改口道:“哈哈!后天下之忧而忧,先天下之乐而乐么!小时候嫌正着背书没有挑战性,所以哥哥我都是反着背的!如今一时口滑,倒是让老秦你见笑啦!”

“得得得,你就这么背吧,瞧你这态度我也就不更正你了,你就一直这么无知着吧你!”秦暮城嘟囔了两声,阴声怪气的问道:“昆哥,大宋朝廷里新旧党争这么机密的事儿,你没理由知道的吧!要不我给你解释解释?”

“老秦,你糊弄谁呢你!荆公王安石与温公司马光两伙人掐来掐去,普天之下有谁会不知道呢?就这种事儿,还机密?”太史昆一拍桌子,训斥道:“解释,给我好生解释!”

“你什么都知道,怎的还要解释呢?”秦暮城扯着嗓子争辩一声,忽而就瞧见了太史昆耳朵根上那一片红晕。见此状,秦暮城不由得心下一软。

唉,当个精神领袖也不容易呀,甭管知道的不知道的,都得打肿了脸充胖子硬是装作知道,便是被人戳穿了,也只好咬住牙根抛去脸面死撑。世人皆认为《皇帝的新衣》中的皇帝无知可笑,可又有几人能领略到皇帝光着屁股走在一道道玩味的眼神中那种绝决呢?一个独裁者将自己的画像贴满大街小巷,甚至将自己的尸身冰冻起来供人参观,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又岂能想不到观看他的视线中会掺杂着不纯粹的眼神?他岂会想不到,谎言始终会揭穿,神话始终会破灭,在时代发展变迁之后,再来观看他尸体的后人中又有几个人是没有叛变他的教旨教宗的呢?又有几个人不是贪官污吏呢?又有几个人不是他当年要打倒的人呢?敢于躺在水晶棺中,又何尝不是一种绝决?就如同太史昆,不懂装懂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气?

想到此处,秦暮城语气放缓许多,道:“新旧党争两派果真就是以荆公的新党与温公的旧党。温公的旧党,有个俗间的称呼叫做元祐党,范府一门的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三兄弟皆是温公一派的支持者,也就都是元祐党的党魁。率先从元祐党党魁家中传出的情报,不用说也是元祐党人操控的事情了。”

太史昆眉头一挑,喃喃道:“你是说,元祐党人想要扶持简王赵似登基?”

秦暮城点头道:“我之所以这么说是有理由的,如今的皇帝赵佶身边都是新党的人,朝政已是由新党说了算。当年元祐年间元祐党把持朝政的时候,新党之人又是流放又是发配的被整的不轻,而今新党之人得了势,报复元祐党人几乎是必然的。

如今新党中的魁首乃是左相蔡京,他心狠手辣恶名远扬,他若是想要整个人,不动手则罢,一出手必是杀招,元祐党人摊上了这么一个狠毒的对手,个个吓得夜不能寐,所以么,元祐党输死一搏干点换新君的勾当也是情理之中的。”

“这么热闹?乱臣换新君?”太史昆没心没肺的笑了几声,道:“老秦,你琢磨着这事儿有几成把握?”

“一半以上的把握还是有的!”秦暮城翻着情报,道:“你瞧,另一份新帝登基的情报来自于吕府,便是吕大忠、吕大防他们兄弟的那个蓝田吕府,亦是元祐党的中坚;最后一份来自于……咦?竟是章府?”

不等太史昆发问,秦暮城抢先解释道:“怪了,这个章惇乃是新党上一任的党魁,怎的从他府上也有这等情报传出?”

太史昆一拍巴掌,道:“章惇?可是赵佶登基前在位的那个左相?”

秦暮城答曰:“正是!”

太史昆道:“他的事迹我倒是听说过,传闻赵佶登基之前乃是向太后摄政,这个家伙三番两次的上书说是赵佶轻佻不得为帝,结果赵佶登基后,第一个贬官的人就是他!”

秦暮城闻言一拍脑门,道:“是了,传闻说当年章惇便是支持简王赵似为帝的!想必是他害怕赵佶仍会整治他,干脆便投向了元祐党一边!想不到啊昆哥,你还真是有些见识呢!”

“嗨,这些八卦都是听金莲那些小娘皮们随口聊出的,当不得真!”太史昆不好意思的红了一下俊脸,又是问道:“那么新党这边定是不支持赵似即位的了?如今他们在京中还有什么力量么?”

秦暮城道:“新党的三个头领应当是蔡京、曾布与章惇,如今章惇明显是投奔元祐党了,而蔡京与曾布两个人也不怎么对付,时常相互攻奸。眼下蔡京陪在赵佶身边同生共死,约么着曾布在京中心里猜疑也不少。而元祐党人范、吕、苏、韩、文几个魁首都是大世家,又因为处在劣势所以团结的很,因而如今开封府的文臣方面是元祐党占了上风。

但是军事力量方面,元祐党就不行了。种师道一伙人纠集了近十万兵马围在开封周围不退却,明显就是给新党撑腰的!”

“哦?”太史昆问道:“种公还是新党之人?”

“此事说来话长了,虽然种师道等武人不参与朝政,也谈不上参与党争,但是从感情方面,他们这些边军还是倾向于新党的。这事,还要从元丰五路伐夏说起。”秦暮城耐心解释道:“虽说辽国与我大宋素有间隙,但是从檀渊之盟以来,两国国境相安无事,从未发生过战争,边境上驻军多以象征为主。反倒是西北的夏国一直对我大宋叫嚣不断,两国时常交战,因而大宋的重兵都集中在宋夏边境上。话说到了元丰年间,荆公实行新政许多个年头,着实积攒了大量的粮草军饷。适时夏国内乱,神宗皇帝便发出命令,由李宪作为主帅,由种愕、王中正、高遵裕、刘昌祚为辅,起五路大军共计五十六万人马,誓要剿灭夏国。”

五路伐夏的典故太史昆也曾听说过不少,毕竟在他的身边,就有亲自参加过这场战争的老行伍武柏。如今夏国仍然存在,也就说明当年的这场战争并没有达到预先的军事目标。太史昆现在也是一方统领了,他已经明白数十万人的出征绝不是演义小说中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而是一件需动用整个国家国力,甚至会拖垮整个国家经济的举动。那秦、隋两朝二世而亡,未尝不是有了这方面的原因。出动几十万人,若是一鼓作气摧毁敌军取的大胜也就罢了,但若是这等阵势却没有达成目标,那么这场大战中经历的种种血泪只能用罄竹难书来形容了。

秦暮城说这些话的时候,亦是目光空洞,充满感慨之意。他稍稍失神片刻,继续说道:“这场大战最终的结果,勉强可以算是我大宋胜了。虽说没有扫平夏国,可是毕竟抢夺来了许多城池。不过,荆公所积攒的钱粮也在这场大战后消耗一空,即便是大宋如此富庶的国家,暂时也没有力量再来一次这样的大战了。

后来荆公的新党失势,温公元祐党执政。元祐党人皆是大世家的文化人,不喜战争,遇到边关有了争夺,便行君子之风,将国土让与番邦换取和平。宋夏边关上的武人从此不被重视,且他们浴血奋战抢来的国土,大多也被元祐党人送归夏国了。因而,这些武人感念荆公的好,却是处处维护新党。”

太史昆颔首道:“原来是这样!想必边关武人之中以种师道为首领了?”

秦暮城点头道:“然也!如今大宋的精兵有七分在宋夏边境,而这些精兵都是元丰年间五路大军的底子,基本上由四大将门把持。

五路伐夏大军中,实际上只有种愕这一路得以全身而退,因而这几家中种氏一族势力最为庞大,其魁首,便是咱们的老朋友种师道;

另外几路,大太监李宪带领的乃是开封城中的禁军,大战过后,那些残兵也就回京城了,并没有留在边关。刘昌祚那一路由本家的子弟刘延庆继承,如今驻守环、庆、径、原这几州;太监王中正的河东军本就是大将王韶的兵马,如今由王韶之子王厚率领,镇守河曲;高遵裕本为外戚,战后他的那一路兵马,却是归到了折氏大将折克行的名下,如今作为魁首的的乃是他的长子折可适,镇守河熙地区。

如今这些个人物,都在种师道的带领下围在开封周围,其目的不言而喻,因而我约莫着,元祐党也颇为忌惮。”

四十六 威慑

太史昆听完这些情报,闭目思索片刻,迟疑着说道:“不对,这事儿有些不对啊!种师道等直接与女真人交战过的武将们围着开封府,并没有追击女真人,分明就是不知道赵佶被女真人抓走这件事;而困守在城中的元祐党文人们敢于撮合着简王赵似登基,分明又是知道赵佶已经落在了女真人的手中。老秦,你来说说看,这是为什么?”

“这……”秦暮城神色肃穆,脑中飞快思索片刻,亦是迟疑着猜测道:“赵佶是逃出开封府后被女真人抓住的,如此说来,应当是城外的武将知晓这事儿,而城内的文官蒙在鼓里才对!如今这事儿掉了个儿,只能是……是……城内文官与女真人有勾结?”

“没错,哥哥我也是这么想的!”太史昆抡起胳膊重重砸了一下桌案,怒道:“咱这一辈子,最恨的就是二五仔!甭管谁有理谁没理谁的政策好谁的政策坏,总之谁卖国谁就是王八蛋!割让国土也就罢了,居然还让外族人洗劫了咱们的京城!活生生的就一吴三桂啊!干下这事儿的人,哼哼,我太史昆特么的折腾定了!”

一向温文尔雅骂人不带脏字的太史昆居然也爆了粗口,已经说明这个事态很严重了。他鲜明的表达出了一种态度——大宋的内政,天京城会全面介入。秦暮城感觉出了太史昆的态度,浑身上下顿时生出了一股兴奋感。

太史昆道:“当然,方才这些只是咱们的推论,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才好。老秦,我将丁豪拨给你,另外你带着白世镜、苏星河等顶尖的高手潜入开封府内,定要将支持简王赵似的全部人等都给我列出名单来;

另外我会派遣武柏去一趟种师道的西北军,问明白他知不知道赵佶出逃、被抓等一系列事件。按说这些事都不能瞒着他这个军事重将的,他若是对这些事皆不知情,那就只能说明他被人刻意隐瞒了。

我还会让夜来香派人从女真人方面打听,宋人对于勾结外寇的勾当定是会隐瞒,而唯恐天下不乱的女真人却不一定不露口风。或许,女真人轻而易举的就会说出大宋何人与它们内外勾结。”

秦暮城闻言,深以为是,立刻告辞回情报司,准备调集人手赶赴开封。接下来卢俊义、徐宁、柴进、武柏、夜来香等皆被太史昆约见,亦是知晓了情报中的内容。大宋被女真人偷袭的事件就已经足够悲惨了,不曾想这等事件内居然还有内贼插手,群豪大宋的感情都非常真挚,明白了大宋的内忧外困后,心情都格外沉重。

武柏、夜来香得了令,立刻收拾行囊,一南一北分赴开封、辽阳,打探两地情报,而卢俊义、徐宁两位军事首领则被太史昆留下。

如今这个气氛颇为肃穆,因而太史昆也不再说笑,而是言简意赅问道:“二位,想不想看到大宋内战?”

卢俊义、徐宁二人摇头不语。

太史昆道:“如今这个态势,只怕是种师道一听闻赵佶平平安安的在咱们手中,立刻就会挥师攻城,铲灭元祐党与简王赵似。而元祐党皆是积累了数百年的大家族,其分布于各地的势力亦不可小视,他们会军事反击几乎也是必然的,如此一来,大宋内战怕是战个几年也平息不下来。二位,既然不愿意看到内战发生,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做些什么才好。”

卢俊义沉吟道:“不错,如今这个态势,新党、旧党两方面必须有人出面制衡,而这个可以出面的人,只有咱们天京城。我建议,立刻召回进攻日本国的佣兵,联合咱们麒麟军,进军大宋,驻扎于大名府,摆出谁敢先动手、咱们天京城就会联合他的对手给予夹击,给他们双方一点实质性的威胁!”

太史昆淡淡一笑,道:“咱们天京城斗勇斗狠的手段高明,斗嘴皮子的本领却是低微。贸然兵发大宋实力上咱们没问题,可是大义上却容易被那些文人攻讦。若是被人扣上个反贼的名声,怕是我不想反宋都不行了。何况制衡他们双方靠的是实力,将咱们天京城平西夏、打高丽、占燕京、灭女真的本领给他们双方吹嘘吹嘘,咱们只是陈兵黄河北岸,就足够他两方忌惮了。”

卢俊义、徐宁等武者素来爱惜名声,听了太史昆这番话深以为是,连连点头。太史昆又是说道:“攻打日本的佣兵不过数千人,不回来也影响不到咱们天京城的威慑力,况且往来一次日本国非一日之功,如今开封的局势迫在眉睫,也没必要让他们回来赶个晚集。恰好我这一段时间思索着怎样整改一下麒麟军,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将这件事也一并做了。”

听闻到要改组麒麟军,卢俊义、徐宁两人立刻竖起了耳朵。太史昆问道:“卢兄,前些日子我要求麒麟军变得更加精锐,这事儿进行的怎么样了?”

卢俊义道:“去芜存菁的工作一直按照你的要求在进行着,精锐的士兵留下,不够精锐的士兵则派遣到各个郡县的二级队伍中担任教官,同时吸取优秀的佣兵加入到麒麟军中作为补充。”

太史昆道:“那么地方队伍在经过这些时间的锻炼后,有没有实力参加战斗了呢?”

卢俊义笑道:“成立军队就是为了参加战斗的,他们训练了这么长时间,且各个郡县都有麒麟军的老兵作为指战员,又怎能没有战斗的实力呢?”

太史昆点了点头,道:“咱们麒麟军一直保持着五千人的兵力,虽说是实力足可以击溃世上任何一支大部队,可毕竟人数少,无法组织真正的大型战役。就拿你方才的设想——兵发大名府来说,咱们五千士兵进入那座数十万人口的大城,看得住城门看不住百姓,看得住百姓看不住衙门,又哪来的力量威慑别人呢?所以说,麒麟军的扩张势在必行了。”

卢俊义、徐宁二人听闻到此次的整改乃是扩军,不禁松了一口气,进而觉得精神振奋。太史昆说道:“如今女真人大败而归,南辽几无军事力量,高丽人臣服,大同府易主,而大宋更是对咱们没有威胁。综上所述,燕京治下的各个郡县只需留下百人军队维持治安便可,其余军队皆可调出,补充入麒麟军之中!”

要知道各个郡县组织的自卫军队加起来不下三万人之众,且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人都拥有了不错的射击、控炮能力,可谓是一直较为成熟的军队了。平日这些队伍分散在各地显示不出什么厉害,可若是三万人聚集到一起,就成为了这个世上最强大的热武器军队。卢俊义、徐宁二人听说可以将三万人集中起来使用,不禁喜形于色。

太史昆对他二人笑了一笑,道:“卢兄,将麒麟军最精锐的两千人抽调出来,更名为天京卫队,专职守卫天京城。余下士兵可作为军官,率领三万地方军,共同组成一支军力强大的麒麟新军!而且,整个燕京地区除去天京城及其周围五十里,皆划为麒麟军的军管地区,由麒麟军的统帅军政总领!卢兄,你说可好?”

军政总领?这样一来,燕京地区岂不是从天京城的管辖范围内又被踢了出来么?卢俊义闻言愣了片刻,却暂时想不明白太史昆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只好含糊着说了一个好字。

太史昆道:“如今,正好将这三万新军集合起来,列在黄河北岸,一方面整顿集训,一方面威慑大宋新、旧两党!还有,趁着这个机会,我们在黄河上建设一座大桥,也算是正式将天京城与大宋联系在一起。”

建设起一座大桥,自是比从前河面上的浮桥来的坚固,就意味着天京城的火炮等物可以畅通无阻的抵达大宋境内,可以说一座大桥的威慑力甚至可以超过万余兵马,且更能够表明天京城敢于出兵的决心。况且大桥建成,在战争结束后还方便货物运输,可谓一举多得。

而后太史昆又是说道:“军事威慑只是第一步,目前我们的宗旨就是让他们两家不敢打。下一步,我会再给他双方的军事首脑一些人身威慑,派遣高手半夜三更给这些野心勃勃的家伙们图个大花脸、枕头边上放几枚子弹什么的,让这些依仗着有点背景就可以肆意妄为的家伙哆嗦哆嗦!”

卢俊义、徐宁闻言,暗暗叹了口了气。看样子昆哥还是那个昆哥,甭管干个什么事儿总会用些街头的手段。不过转念一想,怕是人身死亡威胁的作用甚至要比军事威胁来的效果要好,因而这个死亡威胁竟也算是个价廉物美的超值办法。

最后,太史昆给今儿的讲话下了定语:“卢兄,战争的准备还是要做好的!一旦被我查出卖国的二五仔是谁,必然要将他捉起来接受审判!到时候,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军事力量敢于干涉,咱们天京城都要用最强硬的手段,给他一个血的教训!”

四十七 疑点重重

军事、情报都安排妥当,剩下的事就是等这两方面的成果了。等候的时间内,太史昆准备深入简出的悠闲几天,与大宋皇帝暂时保持距离。待到将皇帝的底子摸清楚了,达到“知己知彼”这种程度,太史昆才会决定对待皇帝的态度。

不过仅仅是第二天的早上,太史昆的悠闲就被打破了。这一次带来新消息的人,是徐宁。

天京城的军队分为了两个部分——得到壮大的麒麟军与最精锐的卫队。麒麟军的首领当然是有着“玉麒麟”称谓的卢俊义,而徐宁则是自告奋勇的担任了卫队的统领。

虽然军队改组只是昨日的事情,但今儿一早徐宁已经亲临天京城西城门担负起了守卫天京的职责。仅仅只是守了一个时辰的城门,他居然就有所斩获——抓了一个敢于在天京城城门前叫骂的莽汉。

太史昆看着得意洋洋的徐宁,试探着问道:“老徐,没搞错吧!就破获了一桩骂街的民事案件,你就喜气洋洋的跑到我这里来邀功了?拜托,我是城主啊,是会长啊,我是处理大事的人好不好?”

徐宁脸色一红,道:“昆哥,你把我徐宁当做什么了!这个人,自称是皇帝身边的侍卫,跑到天京城下骂咱们是乱臣贼子,我觉得这事儿蹊跷,才来给你汇报的!”

“皇帝的侍卫?找到咱们天京城来了?”太史昆眼睛睁的老大,道:“这倒真是个稀罕事!详细给我说说!”

徐宁道:“也没什么可说的,这厮城下叫骂,咱们卫队的兄弟就过去捉拿他。不过他的武艺高强,一连打翻了咱们十几个兄弟,亏得峨眉佣兵团一帮子师太佣兵帮忙,才将这厮捉住。唯一值得一提的么,这个侍卫我从前倒也认识,他姓林名冲,原先与我一样,是在禁军里做教官的。”

“豹子头林冲?”太史昆听了这个熟悉的名字,不由得呵呵一乐。其实林冲这位后世演义小说中鼎鼎有名的好汉,之前与太史昆也有过一面之缘。不过因为高俅早死,林冲并未受过什么迫害,因而对朝廷效忠的很,所以太史昆当年也并未招揽他。如今他自称是皇帝身边的侍卫,想来是这几年他竟是得到了升迁。

太史昆跟着徐宁去了城门的班房,一眼就瞧见了五花大绑着的著名好汉林冲。与后世影视作品中那个文艺范儿的白脸帅哥不同,现实中的林冲尖头粗脖大胡子,浑身肌肉暴起,一米八几的个子足足有二百斤的体重,着实彪悍的一塌糊涂。十几个看守他的卫队兄弟个个鼻青脸肿,目光咄咄逼人的很不得要上前寻一番脸面才好。

一伙士兵见了太史昆光临,纷纷行礼致意。林冲见了这个光景,便知道太史昆就是此地说了算的人物了。他大义凛然的挺直了身板,喝道:“乱臣贼子!你竟敢扣留帝驾!绑缚朝廷军官!快些与我松绑,把皇帝还给某家!”

太史昆淡淡哼了一声,道:“如乃何人?竟敢自称军官?有何凭证?”

林冲回复道:“吾乃皇帝身边近卫,御林军金吾卫指挥使林冲是也!我腰上悬挂的金吾卫虎符令牌,便是凭证!”

太史昆摇摇头,道:“连皇帝都被蛮夷捉了去,小小一枚令牌又何尝不是被蛮夷抢走的?一块小令牌,怎能证明你不是奸细?我等天京城武者好不容易将皇帝从蛮夷手中救回,自是要保护皇帝周全,怎能将皇帝陛下交付给像是你这样一个形迹可疑的人呢?”

“我哪里可疑了?”林冲分辩道:“圣上微服出巡,我率领一百金吾卫护驾。不曾想只出京四十里,还未走到陈留,便被三千女真鞑子包围。一场厮杀天昏地暗,可怜我一百金吾卫只剩我一个活命的,而圣上却被女真人掳去。我一路上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追踪女真人,意欲救回圣上,而后我一路追到天京城,先是发现了与女真人交战的痕迹,又听闻百姓说皇帝圣驾到了城内,因而我才来觐见的!你倒说说看,我哪里可疑了?”

太史昆冷笑一声,道:“女真人明明是从西北方来的,怎会在东南方的陈留出现?圣上既然是微服出巡,便没有打出旗号,那女真鞑子又怎会知晓那是圣驾呢?还有,圣上出行了四十里,一路上无数岔路错道,那人生地不熟的女真人又如何准确的截住圣驾而不是走错路呢?你一开口便是破绽连连,浑身上下皆是疑点,我凭什么相信你?”

林冲闻言,顿时急出一脑门子汗水来。这些日子他只是费尽心机的追踪女真人的痕迹,根本就没有反思女真人当日的举动。此刻太史昆一股脑提出这些疑问,林冲有口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