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卫国大军阀-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德麟对于这些数据并不敏感,毕竟战列舰的实力要看实际的战果。

“我们的战列舰和日本的战列舰相比如何?”冯德麟问道。

“还有不如,我们的战列舰性比日本主力战舰金刚级要强一些,和日本两年前服役的扶桑及战列舰性能差不多,但是我们战列舰能够达到了怎样的战斗力,还未可知。”张超群说道。

“这样啊!”冯德麟轻轻皱起眉头。

“副总统,真正的开战,我军的战列舰一定不弱于日本最新的战列舰。”张超群坚定的说道。

冯德麟点点头道:“不如也正常,日本海军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我们才发展了不到一年,如果不是借助西班牙的技术,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生产出战列舰。根据我们情报,日本人已经发现了这艘战列舰的存在,你要合理利用好这件事情。”

“可实现在战列舰并没有完工。想要服役,最早也要到明年了六月份以后了,而且这是艘试验舰,能不能达到图纸的要求还未可知呢!”张超群有些不解的说道。

“这没什么,这次并不是要让这艘巨舰服役,只要我们向外证明我们有能力生产战列舰就可以了。至于是不是真的有战列舰服役,这倒没什么。”冯德麟笑着说道。现在西方战争已经有种末路的感觉,德国虽然在竭力反抗,但是协约国大势已经养成,就算没有德国的内部叛乱,同盟国也注定了败局的命运。

张超群有些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政治上面的事情实在不是他这样纯粹的军人能够理解的。当接到国防军总部将在建的战列舰的秘密拖到天津军港的消息后,张超群实在不理解原因。而且这段时间国防军虽然封锁了天津军港,但是在天津军港这样的地方想要保住情报不泄露非常困难。

“在过几天就可以拉回去了。世界大战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结束了。我们总要为自己多弄些筹码。”冯德麟叹了口气,如果有可能,他们也不想这么做。但是世界局势就是这样,中国要是没有战列舰,那毫无疑问,在将来新的世界格局中,中国海军将没有丝毫的地位。现在中国要做的就是放出中国拥有战列舰的烟雾弹,而任何留言都不如这艘已经外观建成的战列舰更有震撼力。有了这艘战列舰的照片,各国就不敢小看中国。中国就是要给世界各国放出中国已经研制成功战列舰,正在出海海试的假象。至于这件事西班牙会不会揭露,北京政府丝毫不担心。西班牙现在也需要这艘舰船来保证本国的安全。按照计划,这种超级无畏舰将建造两艘,中西各有一艘。

事情果然如同中国政府主导的一样,中国海军封锁了天津军港,但是中国海军战列舰的图片很快泄露了出去,国内各方报纸纷纷转载,全国各方势力都在讨论中国战列舰的性能和水平。有很多大报纸更是请来了当年北洋舰队退役的老兵来观察这艘战列舰的图片。最终确定了中国第一艘战列舰长度在两百米左右,排水量在三万吨左右。至于武器,自然没人知道。但是这些消息对于中国已经足够了。

这个消息在日本传播的速度甚至比国内还快,天皇和军部难得意见一致的宣传中国海军威胁论。要知道,日本更加权威,海军早已经确定这艘战列舰排水量和日本扶桑级相仿。在远东,这已经是最先进的战列舰了,仅仅略逊于日本伊势级战列舰。

再感受到巨大威胁的同时,日本借助这件事情,军部再次提出了扩军计划,声称帝国如果不想被支那埋葬,就必须不顾一切的扩大军力自保。同时军部抛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扩军计划,这份全面的扩军计划堪称日本建国以来之最。单是日本皇军,就将要从一百万人扩编到两百五十万,海军更是要求在短期内完成八八舰队建造计划。日本天皇最终同意了这份计划。但是限于帝国的财力,日本财政预算根本就难以实现。不过全国征兵的模式已经展开。预备役的部队纷纷转为正式部队,而且民间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日本这个民族性格偏激,如果让他们每天努力工作去打美国,恐怕没几个日本人会同意,因为当年的黑船事件将日本人吓破了胆,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成为世界强国之后,依然不敢对美国不敬的原因。但是对于中国,日本人有种歇斯底里的疯狂,尤其是甲午之战后,日本人慢慢的建立起对中国人优越感,经过二十多年的宣传,已经深入日本人的骨子里。现在听说中国崛起了,日本人在恐惧同时,自然想将不顾一切的将中国毁灭。

日本国内氛围越来越向着军国主义方向发展。这点和历史上完全不同。按照现在情况发展,恐怕到不了二战时期,远东就要爆发大战。

第五百四十章 来自西方的压力

中国海军建造出第一艘战列舰的消息产生的影响远远超乎冯庸这个始作俑者的预料。在近代,中国海军一直不入流,当年牛气冲天的北洋舰队也只是在亚洲称雄,在世界上依然算是不入流。毕竟北洋舰队的主力军舰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购买的,本国没有与之配套的造舰能力。战争潜力自然无法和其他海军大国相比。一场大战失败就是灭顶之灾,甲午之战后,中国海军已经彻底沦为无能的象徵。

但是现在不同了。中国大陆居然出现了一艘自主建造的世界顶级战列舰,尽管各方势力并没有得到中国官方的准确消息,但是那份流传很广的战列舰照片还是给英法很多的考量。在这个时代的战列舰就像是二十一世纪的航空母舰,而且还是核动力的。中国拥有一艘世界最先进的战列舰,那就预示着中国有能力生产这种世界顶级的大型战舰。中国海军也就有成长为世界一流海军的潜力。而且中国地大物博,各种资源几乎都能够找到,一旦拥有了技术,后续的产品就会源源不断的造出来,就像美国一样。所以,西方各国终于开始关注中国。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于中国出现超级无畏舰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不可能。西方国家的领导人没人比他更清楚中国的工业基础,如果说现在中国能够生产出几千吨级的驱逐舰,巡洋舰之类的中小型水面舰艇,甚至是中国研制出性能不错的潜艇他都不会太过惊讶,但是世界一流的战列舰这太过梦幻。对于这个远东潜在的盟友,德国还是比较重视的,但如果中国真的有能力生产一流的战列舰,那中国对德国分量就会直线上升。

威廉二世亲自联系德国驻中国大使,要求其仔细调查这件事。很快,德国驻华大使将在中国能够搜集到所有情报传回国内。那张引动世界的照片自然也在其中。

拿到照片,德国皇帝立刻召集海军将领分析。得出这确实是战列舰的照片,而且不是现在世界上任何一种,只是不知道具体参数,无法确定其战斗力。

“从外形上看,能够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吗?”威廉二世面无表情的说道。

“陛下,从这艘战列舰的样子来看,应该是借鉴了当前世界各国的战列舰技术,但是从炮塔的样式,应该是以西班牙战舰的技术为主。”一名海军船舶专家说道,专家就是专家,一开口就说到问题的关键。

“这就对了。中国统一之后,从西班牙购买了四艘重巡洋舰,四艘轻巡洋舰,以及八艘驱逐舰。而且中国将其中不少舰船拆解了。看来得到了不少技术资料。”威廉二世点点头说道。他对船舶建设不理解,认为中国的建造战列舰的技术应该是来自这些舰船。

“但是战列舰的技术非常复杂,没有关键的技术,就是拆解再多的巡洋舰驱逐舰都没用。不知道中国是如何解决这个的。”船舶专家有些意动的说道。每一种新式战列舰的出现都伴随着很多新技术,如果他们能够了得到这艘船的构造图,就可以改进德国的战列舰了。德国虽然是世界最顶尖的国家,科技水平很高,但是在船舶建设方面和英国这样的老牌海军强国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否则,德国也不会将精力放在潜艇上。以德国的财力,建造战列舰并不困难,但是技术达不到也只能无奈的选择其他方面。

“这件事情恐怕中恐怕还有其他问题,不过中国既然能够流出这种照片,说明他们肯定在战列舰建造方面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如果能够将他们拉到帝国的战车上,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助力。”德国皇帝说道。

“陛下,目前中国正面临着日本庞大海军的封锁,就算拥有一艘战列舰恐怕也难以打破局面。而且中国距离我们实在是太遥远,恐怕难以支援帝国的战争。”德国参谋总长说道。

“这件事情不能这么看,中国因为内战问题,协约国盟国的身份名存实亡,否则其也不会和我们德国建交。现在中国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肯定已经得到了协约国阵营的重视。说到底,英法等国都极为重视海军,尤其是身为岛国的英国,中国能够建造先进的战列舰,已经拥有了成为世界一流海军强国的资格,这样的一个拥有无限潜力的国家,就算不能成为盟友,也尽量不要成为敌人。我们如果不早点行动,恐怕英法就会动手了。”威廉二世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威廉二世的嗅觉非常敏锐,德国大使在行动的时候,英法等国也知会本国驻华大使,和北京政府接触。务必落实北洋政府时期的宣战声明,将中国彻底拉入同盟阵营。

英法德大使的上门,一下子让中国政府从边缘跳入局中。面对这种棘手的局面,冯庸也感到为难。他没想到一艘没影的战列舰竟然能够引发如此大的影响力。

现在西方战争还在僵持,德国如果内部不发生叛乱,肯定还能够坚持很长时间,但是冯庸不敢赌,他不知自己的蝴蝶效应有没有影响到德国境内的民主党派。而且对于他们会不会发动政变没有把握。但是不管德国能够坚持多久,但是其败象已经无可挽回,让中国摆明车马站在德国一方根本就不可能。但是加入协约国和德国绝交,冯庸也有些犹豫。要知道,现在中国境内有很多的德国工程师,专家。有一些是中国招募的,还以一部分是德国政府派遣来的。如果中国政府再次强调对德国宣战,那这些人肯定会流掉很多。如何选择,冯庸有些为难。

对于这问题,北京政府高层的意见也是不同。以冯德麟,李俊为首的人建议中国维持现状,保持半独立状态。但是蒋百里和蔡锷却不同意,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加入一方,将来新世界形成的时候才能够有一席之地。双方说的都有理由。自古在大变革的时候,墙头草都没有什么好结果。最终冯庸还是决定相信自己的判断。

中国政府正式发布生命,确定自己协约国盟友的身份。并答应为西方战场协约国盟国提供一部分的粮食支持。对于中国政府额表态,英法大使大喜,前段时间积攒的怨气也消失了。德国大使很失望。消息传回德国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大怒,认为中国是背信弃义,果断的撕毁了协定,将那些军工专家召回国内,并通电和中国断交。

对于德国激烈的反应,中国也很无奈。现在中国还不具备强大实力,不能按照自己兴趣来,只能审时度势,选择胜利的一方,以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既然已经决定加入协约国,以冯庸的性格,自然不会这样糊里糊涂的混日子。北京政府立刻提出将中华关税权收归国有,取消西方诸国在中国的租借。并就中国被协约国诸国侵占的土地展开谈判。

这一系列手段使出来,英法大使立马懵了。中国也太会趁火打劫了。但是想要让英法等国放弃手中的殖民权力,那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英法大使以战争年代不宜谈判为由,使出了拖延战术。

英法拖延,中国政府却是丝毫不含糊。中国政府立刻出台政策,抽调官员成立海关部,全面接管中国海关的一切权利,并制定新的关税制度。中国海军也离开渤海,开始巡视中国海域。同时严格禁止像鸦片等违禁品进入中国大陆。

这一系列举措让整个中国再次震动起来。为了敦促这些政策的落实,国防军出动正规军在沿海城市弹压。同时,中国借着这次机会,出兵收回了除了英法美之外所有国家在中国的租界。面对国防军士兵无情的驱逐,西方各国大为震动。好几个同样是协约国盟友的国家发电抗议中国政府的野蛮行为。英法美三国也致电中国,希望中国政府能够理性的对待西方诸国租界的问题。

对于这件事,日本人反应最大,因为西方各国的干涉,中国统一全国后,始终没有动那几个南方沿海城市中的日本租界。但是现在不同了。冯庸这次是真的下定了决心,要不是现在不想得罪英法美,这三国的租界也不会保存下来。日本打出了保卫日租界的旗号,准备武力维权,朝鲜军率先在边界制造事端。中日双方安定了几个月的鸭绿江再次热闹起来。日本朝鲜军兵力扩编到三十五万人之后,一支想要找个几乎检验一下新编练皇军的战斗。现在的朝鲜军包含十二个师团。武器装备也已经得到加强,正是磨拳霍霍,想要一雪前耻的时候。

国防军丝毫不畏惧,这段时间,除了加强兵力之外,在鸭绿江江畔布置了数百门重炮。上千门榴弹炮。日本挑衅部队刚刚出现在鸭绿江上,中国军队就毫不留情的开炮,面对密集的炮火。日军非常狼狈的撤了回去。再加上英法等国及时的调停,日本无奈的撤了回去。但是双反之间在朝鲜的局势再次变得无比紧张起来。

第五百四十一章 红色苏维埃

中国在远东一系列的动作,趁机从西方列强手中抢回了不少的国家权利。虽然这些行动在西方诸国留下了霸道的印象,但是冯庸不在乎。不管西方国家再怎么忌惮中国,最起码几年之内是无力对中国动武的。

西方世界在一战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想要恢复实力,绝对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而且中国对于英法美等三个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也留下了余地,对于他们在中国的租界没有采取武力收回,而是派出代表和其谈判。面对中国政府咄咄逼人的态度,英法美也终于开始正式讨论这个租界问题。如果中国正的崛起了,那西方诸国就算再不愿意,也只能放弃在中国大陆的租界。毕竟一个强大的国家是不可能容许自己国家的领土沦陷在别国的手中,除非双方之间爆发死斗。

如果是前段时间,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也只是忌惮,但自从中国有了战列舰,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就再也不敢小看。就像原本时空的新中国,虽然国力不弱,又在大陆上取得了好几场对外作战的胜利,但是中国的国家安全始终得不到保证。直到中国成功研制出核武器,才让中国真正有了保家卫国的筹码。

在这个时期,战列舰虽然还没有后世核武器那么大的威慑力的,但也是战略型的武器,它可以极大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保护中国的国家安全。

西方战场,协约国大军节节进逼,想要将所有法国境内的德国军队全部驱逐出去。德国军队抵抗的很顽强,但却也难以保住阵地,战线被一步一步的压缩。

面对战场失利的局势,德国政府正在酝酿新的作战计划,想要集中所有的量,来一次大战以挽回颓势,进而取得更大的胜利。对于德国总参谋部拟定的作战计划,协约国情报机构费尽心力也难以取得有效的信息。这对协约国来说是个沉重的压力。毕竟德国参谋体系实在是太过强悍,可以说德国陆军世界第一的称号绝对不是吹嘘。

相比于世界大战的激烈,远东局势的紧张,沙俄内部的局势又崩坏到了极点。沙皇集中了百万大军围剿圣彼得堡地区的叛乱。但是革命者反攻也很激烈。因为对资产阶级革命政府的痛恨,沙皇发出了对这些革命党杀无赦的命令。一时间,血色恐怖笼罩整个沙俄。几乎所有被沙皇控制的大城市都发生了流血屠杀事件。大片参与到革命中的苏维埃党员和资产阶级革命者遭到了血腥屠杀。但是更多的人却逃离了出去,进而辗转进入圣彼得堡。短短半年的时间,沙皇虽然没有剿灭圣彼得堡的叛乱,但去也将革命的势力范围限制在圣彼得堡方地区。总算避免了革命势力在全国全面开花的局面。和原本时空红色苏维埃短时间席卷沙俄全国不同,这一世的沙俄,因为资产阶级表现的比较坚决,而且又在二月革命时期掌握了革命主权。因此,这一年来,苏维埃的影响力反而在革命军中受到消弱。革命军所属的四十多万军队也基本上落入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手中。这些资产阶级革命者很多都是原沙皇政府的官员,对于政治斗争非常在行,红色苏维埃党员虽然一片热血报国,但是因为始终难以取得革命主导权,反而处处受到压制。

甚至沙俄资产阶级掌权派还制造了几次和红色苏维埃的摩擦,让整个沙俄革命势力内斗不休,远远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战斗力。否则以沙俄当时那么好的革命形势,也不会快一年多了还窝在圣彼得堡地区。

红色苏维埃内部意见也很不统一。妥协派始终在苏维埃中占据上风。以列宁为首的强硬派被压制。沙皇为了尽快解决国内的叛乱问题,重回世界大战的圈子,不顾政府疲乏的财力,集结了近两百万大军围剿圣彼得堡地区。

整个革命占领区一片动荡,革命者思想不稳,有很多革命者甚至趁机逃出了国。革命者内部也出现了投降思想,整个革命势力面临着崩溃的局面。

1918年7月15日,在沙俄政府军两百万大军的压力下,圣彼得堡的革命者内部发生了兵变。红色苏维埃强硬派以列宁为领袖,策动整个圣彼得堡的警察力量,发动了武力夺权,逮捕了资产阶级中的所有官员。但是因为这场兵变行动太过仓促,造成几名官员逃出,进而影响军心,导致整个革命军动荡,从而被沙俄政府军抓住机会击破,一战之后,革命军损失过半。

革命军失败让沙俄政府军士气大振,在接到革命军内部兵变的消息后,沙俄指挥官彻底放心,指挥大军横冲直撞,想要一次性拔出革命军这个毒瘤。

面对这种局面,列宁集中红色苏维埃的所有力量,将溃败的革命军改编为苏维埃红军。在列宁的指挥下,红军利用沙俄政府军骄傲自大的机会,利用有利地形进行伏击,一次性干掉沙俄政府军三十多万人。沙俄政府军大惊失色。立刻改变战术,由横冲直撞,变为步步紧逼。

苏维埃红军几次行动,都因为政府军谨慎而无功而返,看着被层层压缩的根据地,列宁最终决定铤而走险,派出红军最精锐的部队夜袭政府军的指挥部。

也许是上天注定红色政权的出现,这支两万人的红军精锐在他们的指挥官斯大林的带领下,竟然奇迹般的绕过上百万的沙俄政府军。更是机缘巧合,直接摸到政府军总指挥部。并一战将其击溃。整个政府军霎那间一片大乱。红军主力趁机掩杀,打破了政府军的围剿。一时间红色苏维埃的名号传遍整个沙俄,被沙皇政府打压的几乎湮灭的革命势力再次抬头。

这一战之后,整个沙俄一片震动。沙皇尼古拉二世面对死灰复燃的革命力量,不得不放弃自己尽快结束内乱,参加世界大战的念头。并起用一些老将对抗革命者。对于革命运动,尼古拉二世自认从来没有小看过,但是这次,尼古拉二世再次体会到了灭顶般的威胁。这种由红色苏维埃主导的红军以不到二十万人打破两百万人的围剿,这就说明其统帅必然不是简单人物。而且沙皇知道,这一次全面围剿虽然也重创的了革命军的力量,使其损失过半,但却也解决了革命军内乱的问题,更是使得红色苏维埃上台。而且两百万大军的失败让沙俄政府蒙受了沉重的压力。沙俄不得不寻求外部国家援助。远东自然不必想,都是对峙的国家。欧洲世界大战如火如荼,自己都顾不了自己,更别说顾及沙俄了。最终,尼古拉二世将目光看向远在美洲的美国。

沙俄和美国人的接触并没与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对于沙俄提出的战阵贷款,美国并没有刁难。毕竟政府也不会和钱过不去。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只要协约国抗住同盟国最后一次的决死反击,那世界大战也就撑不了多久了。而美国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庞大的军火市场上的,整个美国军工产业和战前相比膨胀了几十倍。看似极度繁华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危机。一旦战争结束,世界军火市场的火爆也就撤离结束。美国军工产品虽然先进,但是西方诸国的也同样不差,而且经过战争检验的战争利器甚至比美国的商品还具有竞争力。而且没有了战争,军火市场必然面临大萧条的局面。美国不想因为战争结束而引发美国的经济危机。

相比于消减军工产业链条,美国政府更倾向于寻找新的市场,先保证军火市场的稳定,然后再逐步消减。而沙俄的内战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沙俄内部虽然腐朽,但是作为世界领土第一大国,国内战争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人的交战,如此大规模战争消耗,虽然不如一战这么恐怖,但维系军工市场的稳定还是没问题的。如果美国军工产品能够大量涌入沙俄内部,不但可以维持军工产业经济的繁荣,还能将美国的影响力扩充到东欧。

而且美国国家情报局仔细研究过沙俄内战的情况,无论如何也不认为占据绝对上风的沙俄政府军会失败。因此,向沙俄政府军借款还是值得信任的。可以说这个时期,只有中国的冯庸知道这个红色政权的恐怖。一旦给其生长的时间,其必然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蔓延整个东欧。

对于红色政权,冯庸的思想是非常复杂的。毕竟他前世可是真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红色烙印深入骨子里。甚至现在的北京政府的行政体系和后世的红色天朝也有很大共通之处。唯一不同的是,后世的天朝披着社会主义的外衣,而冯庸主导下的北京政府则披着资本主义的外衣。

第五百四十二章 红色的讨论

北京。少帅府。

冯庸了解沙俄境内的情报之后,尤其是列宁斯大林这样耳熟能详的名字,他终于开始重视起来,他将北京政府高层召集起来商讨这件事。

当冯庸提出沙俄内部的红色政权的时候,包括李俊、蒋百里、蔡锷都有些不屑一顾。而且众人都不认为红色政权有能力推翻强大的沙皇政府。以李俊三人的见识,自然不会随便乱说。他们分析了沙俄境内政府军和革命军实力对比。而且根式有关于沙俄这惊天一战的战报。他们认为红色苏维埃这一战的胜利充满了偶然性。并不是每次作战都能够准确找到敌人的指挥部。而且经历了这次出乎预料的失败,沙皇已经请出了一些老将重新统治沙俄政府军队。这些人不乏沙俄的名将。如果这些人真的能够在沙俄执掌军权,那圣彼得堡的红色政权能够支撑多久还真未可知。至于像冯庸说的发展壮大,甚至成为一个恐怖的顾忌,他们都是半信半疑。

冯庸虽然知道红色政权蕴含的恐怖潜力,但却没有足够的把握红色政权还能够崛起。毕竟和原本相比,沙俄境内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起码去年的二月革命没有干掉沙皇,让沙俄境内的保守势力仅仅集中在一起,这个变化导致的结果是沙俄内部的保守势力比同时期强大了无数倍。而且苏维埃因为和资产阶级当权派的纠缠,损失了太多的精英,还能不能达到前世那样的程度,冯庸心里没底。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冯庸心中有种感觉,红色政权必然还会出现。而且搞不好将来会成为中国称霸世界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之一。但是这种感觉虚无缥缈,没有证据,冯庸也不会拿出来说事。

不过让冯庸重视的是,红色政权几个主要人物一个都没出事。列宁依然成为红色政权的领袖,斯大林现在更是崭露头角,凭借这一战的功劳,被列宁看重也很正常。至于能不能确立为继承人,冯庸就不知道了。而且这一切仿佛是历史必然,世界大势变了。这些人的命运过程发生了改变,但是结果恐怕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此,冯庸才会有些敏感。毕竟不能解释的事情不代表他不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他冯少帅穿越更难以解释的了。

不过冯庸还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假设。毕竟冯庸的崛起本就是一个奇迹,谁也不能保证红色政权不会快速崛起。未雨绸缪对一个大国来说是必然的。

对于冯庸提出的假设,李俊等人无不双眼放光。如果北方出现这样一个特殊体制的国家,作为邻居的中国肯定会首当其冲,况且中国和沙俄还有巨大的领土争端。冯少帅在北方和沙俄边界上布防了一百多万的军队恐怕不是闹着玩的。以冯庸一贯的高瞻远瞩,恐怕早已预见到沙俄将发生的内乱,甚至抱有武力收复国土的念头。想通这一点,众人终于开始思量如何在沙俄内乱的情况下收复国土。

“我听说沙俄财政艰难,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将失去土地赎买回来,就算花些钱也总比武力收复要好的多。”李俊建议道,这是种方法。不过沙俄内部大国沙文主义非常严重,老毛子对于土地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执着,这中提议,未必会被采纳。否则冯庸也不会早就在边界上布防大军。

“如果我们现在和沙俄开战,有多大的把握取得胜利?”冯庸突然开口,众人大惊。

“少帅,现在开战,恐怕不容易。”蒋百里皱着眉头。

“对,就算为了收复国土开战,现在也不是最好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面前还有一头虎视眈眈的恶犬。”蔡锷摇摇头说道。远东说是三方势力对峙,但实际上却是以中国和日本的军事对峙为主,沙俄远东力量虽然加强了不少。但是和中日动辄几十万兵力相比,还是有很些差距。为了此事,沙俄远东总督府多次向莫斯科去电,请求增加兵力,更换先进装备。这些条件不但没有实现,沙俄正常的武器装备都难以保证足够供应。要不是沙俄远东总督开辟了一些自己的武器渠道。恐怕沙俄远东军连和中日对峙的资格都没有。这种情况下导致的结果就是远东就像是一个独立王国一样。

“日本确实是个大麻烦!”冯庸点点头。不管前世还是今生,日本都是中国的梦魇,如果不解决它,中国再多努力最终也要付诸流水。这是宿命的对决。

“可惜,我们的海军还不行,否则现在插手台湾的事务倒是个好机会。”蒋百里叹了口气说道。日本现在国内政策很矛盾,既想和中国打,又不想和中国全面开战。尤其是陆军对决,朝鲜军在上一次和中国的冲突中吃了大亏。上前门榴弹炮的打击,一次报废了朝鲜军大半个师团,将刚刚有些骄傲之心的朝鲜军打成了缩头乌龟。再加上英法等国的协调,如果中国海军实力上来了,还真有可能在台湾问题上做点文章。

“我不这样认为,少帅,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实现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