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卫国大军阀-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东北目前确实很不适合。”

“我说的是国民党的党军。”李宗仁说道。

“党军?那个被桂系逼迫离开两广的部队?听说他们在福建掀起过一波浪潮,但是现在已经被北洋大军追赶的惶惶如丧家之犬。哪里还有实力帮助咱们?”刘涛不解的说道。

李宗仁摇了摇头,道:“国民党毕竟是中国革命的正统,在民间有很大的声望,而且国民党拥有的资源超乎你我的想象。而且国民党党魁孙先生也是一心为国为民的革命志士。如果有他的协助,就算是在这玉林地区,也会有一些作用的。诸位不知道,在玉林县城中,就有几家大户和孙先生国民党有联系,他们或许可以帮助咱们搞到武器弹药。”

“真的?”刘涛等人大喜道。

“革命党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我们应该相信革命的力量。当然,现在桂系封锁四方,就算革命者想要有所作为也不容易。不过我和国民党高层有些联系,他们对我们的革命行动是很支持的。搞不好党军还会南下支援咱们的。”党军毕竟有两个团,六千人,再加上他们洗劫了福建李厚基的家底,又有战斗经验,自然不是一般的新成立部队能比比的。

第四百七十八章 引起关注 第一更 求订阅 求推荐收藏

李宗仁所考虑的党军目前确实进入了两广,只是因为当时的约定,党军两个团最终选择进入广东境内的山林中隐蔽待机。毕竟当初国民党和桂系约定党军不进入两广,桂系保护党军的黄埔军校。现在党军明显是失言了。当然,为了迷惑桂系,蒋介石还是留下了一支小部队在江西,福建两省活动。毕竟黄埔军校还是党军非常重视的人才培养基地,国民党高层为其花了不少心思。

在广东青云山和九连山交汇处,党军总部就设立在这里。为了转移目标。党军化整为零分散在周围的山林中,基本上伪装成山中的山民,少与人接触。凭借从福建弄来的家底和山中充足的野生资源,潜伏一段时间还是没问题的。

同时,国民党在南部数省秘密招收的兵员也向着江西境内集结,然后在江西南部通过山林秘密南下,最终彻底进入这片山区,进入党军的新兵训练营,充实党军的实力。同时,在广东境内这段时间还出现了不少的土匪,这些土匪很多都是各地国民党人士招募人员打的幌子。毕竟在当前的中国,土匪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职业,就算是以土匪起家的东北,也无法完全消除土匪这种非常有钱途的职业。其中腐朽的北洋内部更是土匪横行,土匪甚至和各地督军官员勾结在一起,鱼肉乡里,好不自在。两广也有不少的土匪,陆荣廷的桂系虽然也打击土匪,但是打击的力度并不大。毕竟南方人的性格和北方人不同,因为地域原因,南方人的性格普遍不如北方人刚烈一些,因此,在南方,土匪数量虽然不少,但是规模都不是很大。广西境内在西南新军统治时期也清理过不少土匪,陆荣廷接手后又清理了部分。这就使得广西土匪力量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这也是李宗仁无法选择通过剿匪获得武器弹药的原因。

国民党的举动虽然严密,但是广东境内增多的土匪还是引起了桂系的警觉了。桂系陆荣廷虽然腐朽,对治下的百姓也极为盘剥。但是他就像一个黑社会大哥,拿人钱财,保人保平安。境内增多的土匪自然让他看不顺眼。就在陆荣廷准备集结部队,清理广东境内的土匪的时候,陆裕光广西兵败,桂系最精锐的警卫团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陆荣廷大为震怒,顾不得那些微不足道的土匪,立刻集结了广东境内一半的大军,由他本人亲自率领,回广西剿灭李宗仁。

只所以陆荣廷如此大动肝火,除了担心儿子陆裕光的安危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陆荣廷早就有意将统治中心从广东境内迁回广西,毕竟广西是他的老家,他的部队也号称桂系,总部坐落在广西才名正言顺,这也算是一种衣锦还乡。只是他的想法虽然很好,但是想要实现却并不容易。广东直面北洋治下福建,广西,湖南三省,目前这三省更是有两支北洋劲旅驻扎,再加上广东所面对的海域辽阔,本身又没有什么海军,如果北洋从海上对其首府广州发动攻击,桂系很有可能造成统治全面崩盘。而且广州又是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再其风格相对西方化的同时,密布的西方列强租界也让陆荣廷感到头疼。毕竟凭借中华的势力,面对西方列强总是处于极度吃亏的状态。

相比于广东,广西的情况稍好一些,广西直面西南,桂系和西南又是盟友的,蔡锷将军的人品也可以相信。只是西南作为中国一方大势力,目前也不是很安定,蔡锷将军还能不能重新掌权谁也说不准,如果西南换了掌权人,其最大可能就是和北洋合作共同抵抗东北,那个时候,西南和北洋两大势力对两广是个什么态度谁也说不清。这点是陆荣廷一直犹豫不决的原因。这次陆裕光在广西战败,李宗仁部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让陆荣廷又惊又怒。广西可是被其当做痉挛的,自然不容许李宗仁这样毛头小子染指。于是陆荣廷就趁机率领桂系一万多大军从广东启程,回归广西。

陆荣廷的大动作自然引发各方势力关注。李宗仁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也第一次出现在国内各大报纸上。这个凭借两千新兵弱旅,一次夜袭干掉了桂系少帅陆裕光的警卫团三千虎贲。这一战表现出来判断力和勇气,让国内各方势力对其侧目。毕竟陆裕光虽然能力一般,但是名气却不小,当年北洋逃跑将军段芝贵可是用自己的名声将他抬高到可以和东北少帅冯庸媲美的程度。而这个名声,这次却成全了李宗仁,从某方面来说,段芝贵这样沽名钓誉的小人,还真的是个宝贝。谁碰上谁沾光。

东北。少帅府。

“李宗仁?没想到这么早就出现了!”冯庸看着报纸上对李宗仁的介绍,心思连转。对于陆裕光的能力,冯庸没什么认知。当年在知道陆裕光打败的是北洋段芝贵之后,冯庸就对其没什么兴趣,毕竟段芝贵什么德行,冯庸还是知道的。而且根据他事后的调差,段芝贵那个草包竟然在大军交战的时刻还在和军中高层打麻将,逃跑的时候连麻将桌都没有带走,就这样丢在了军营中。北洋为了顾及脸面,没有纰漏这件事情,桂系为了扶持陆裕光名声也没有说。但这却无法瞒过有心人的眼睛。

冯庸的书房,荆通依然喜欢坐在较为黑暗的地方。在他旁边坐着一个相貌更普通,但是一双眼睛却精光四射的年轻人。如果是在其他势力,年轻人顶多成为一时的新贵,能不能成长到足够高的位置还为未可知,因此可以不用太过在意。但是在东北,指不定一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就是一方巨头,政府高层。这种现象在东北实在是太普遍了。东北不但有二十岁以下的县长,市长。二十岁左右的省长,部长更是比比皆是。这也证明了东北这个新生政权的年轻。

“荆通,纪铸。李宗仁这个人你们怎么看?”冯庸沉声说道。那个眼神精光四射的年轻人正是东北政府新就任的情报部长。

“少帅,这个李宗仁正是桂系营长出身,本身学历不详,但是能够打出这样一仗,说明其还算有些能力的。”荆通说道。关于李宗仁的情报,荆通也了解过,毕竟引起两广动乱这样的大事件,暗刺不可能毫无所动。

“这个人或许能成大事!”纪铸开口道。他声音有些沙哑,听起来很特殊,让人听一次就难以忘记。

“奥?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冯庸笑着说道。对于纪铸,冯庸还是很满意的,最起码纪铸当上情报部长后,整个东北蠢蠢欲动的大家族们安分了很多。面对这样一个油盐不进的东北高层,又掌握着巨大的权利,在手中的大牌子不管用之后,没有一个家族不害怕。

“李宗仁以一个营长身份敢于反抗有数万大军的桂系,说明此人有大勇气。玉林地区为广西东南山林边缘,虽然不靠近国内各方大势力,但是却距离大海不远,这就让李宗仁有了可以通过海外贸易获得战略物资的可能。而且广西东南的山林极大,李宗仁部队可以轻松藏匿。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很有眼光,不是那种只会蛮干的莽夫。再加上他在这一战中表现出来智谋。这样有勇气,有智谋,有眼光的人物,如果能够成长起来,当可成为了不得的人物。”纪铸沉声说道。

“很好!”冯庸笑着点点头,表示认同纪铸的分析。毕竟凭借着手中有限的资料就有这样反而分析,已经非常不错了。如果冯庸不是有后世只是,恐怕也不会对李宗仁太过重视。

“少帅,你的意思是?”荆通讶然的问道。

“不错,这个李宗仁很不错。让暗刺的人和他接触,最好能够发展为我们自己的人。”对于这个日后国民党副总裁,国民革命时代有名的军事家,冯庸还是非常看重的。而且现在李宗仁才刚刚出现,招揽到的可能性很大。

“少帅,这李宗仁虽然不错,但毕竟没有成长起来,现在国内有名的将军比他多的是,而且北洋和桂系中都有这种人才,咱们没必要对李宗仁这个小人物这样关注吧?”荆通想不通冯庸为什么对李宗仁这么看重。毕竟李宗仁远在中国南天门,双方短时间内难以有接触的可能性。

“那些知名的将领?”冯庸有些不屑的说道。不是他看不起这个时代的军人,那些北洋中所谓的名将,真实的能力如何实在让冯庸难以相信,毕竟无论是北洋还是桂系,都没有经历过什么对外战争,将领们的眼界实在有限的很。在加上这些将领在军中浮尘多年,早已经没有了当年从军报国的热血,这也是冯庸没有花费精力招募那些人的原因。相比于那些所谓的名将,冯庸对于自己培育名将更加看重。当然,像李宗仁这种被历史检验合格的人才除外。更何况现在的李宗仁才刚刚冒头,正是一块没有发光的璞玉,值得冯庸去雕琢。

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南的形式

日本停战之后,东北在一片欢腾的同时,也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压力。为了保证战争胜利,东北几乎集中了所有的资源。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原本财大气粗的东北政府一贫如洗,甚至还欠着茂森商会巨额的债务。因此,中日停战之后,东北军停止一切战争行动,开始竭力恢复严重消耗的财力。

对于东北的经济恢复,冯庸早已经想好。他将目光看向世界,现在西方战争正处于最尖锐的时刻,世界上无数的物资向着西方汇聚,让西方称为一个无底洞。原本东北作为中国的地方政府势力,虽然竭力参与到这个商界巨大的蛋糕分配中。但因为本身势力薄弱,始终得不到更大的订单,只能吃些美日等大国不屑于吃的小单子。那时候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企业很难走出国门,真正面对面和西方国家做生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展国际贸易获得的利益有很大一部分被美国这个世界工厂抽去。

但现在不同了。中日之间短时间短内不会发生什么大战了。东北军又占据了中国大半个江山,如果顺利吞并西南,那北京政府就会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正统,就算北洋再不服。没有实力,依然什么都不是。有着中国正统之位,东北就可以以一个国家的身份和西方做生意,那产生的利益将更加巨大。因此,冯庸一点都不担心经济恢复问题,李俊已经在着手处理这件事。因为冯庸的原因,拓跋慧姬的手段更加直接,他直接出手收购西方世界的破产的企业,然后用这个企业的名字从东北境内组织生产,然后将产品运送到西方。这种发展模式虽然不如直接在市场周围建设工厂收益更快的,但那太不安全。茂森商会虽然发展的很快,但是和世界级的大财团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如果不是东北和日本战平,让西方世界对东北刮目相看,恐怕茂森商会连参与进去的资格都没有。

“少帅,刚刚接到消息。蔡锷将军回到成都了!”李洋低声说道。

“这么顺利?”冯庸讶然,按照之前得到的消息,西南内部是很动荡的,新军驻扎在各地的部队已经有拒绝执行总督府的命令。否则唐继尧也不会如此紧张的给蔡锷发电。

“不清楚,西南的形式很诡异,那些大家族一下子都沉寂了。仿佛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事一样。”李洋同样不清楚。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冯庸皱着眉头。这种事情可无法从历史上借鉴,毕竟中国已经因为冯庸出现而变的一片混乱。史上早亡的蔡锷将军不但没死,还控制了西南数省,成为中国最顶尖势力的掌权人。原本争斗不休的北洋被东北压制的只能自保,毫无还手之力,这还是在东北无心发动攻击的情况下。如果冯庸不顾一切,未必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祖国的统一。

“难道那些大家族知道不是蔡锷将军的对手,自动放弃了?”李洋猜测道。

“这可能性不大。这些家族的家主没有这么长远的眼光,只看眼前的利益,现在如此平静,只能说明他们在内部不知道孕育着什么大的动作。告诉荆通,密切关注西南的一举一动。一旦心动有异动,第一时间前来汇报。”冯庸沉声说道。

“是!”

李洋走后,冯庸坐在椅子上仔细思量,西南的情况很诡异,诡异的让他感到有问题。只是他不在西南,难以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做出判断。

“希望不要出大事才好。”冯庸幽幽的说道。毕竟蔡锷可是冯庸和平收复西南最重要的人物。更是他的结拜二哥,冯庸对其极为重视。

西南,总督府。

“总督,你终于回来。”在迎接的人中,看到蔡锷回来的唐继尧明显松了一口气。

“老唐,最近没出什么事吧?这一路行来,我没发现有什么异常啊?”蔡锷满脸疑惑的说道。自从接到唐继尧的电报,蔡锷就风驰电掣的赶回来。离开陕西境内,进入川北,蔡锷就在收集西南四省的异动,奈何整个西南统治区竟然极为安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而且西南动乱也只是限于毫无根基的谣言,没人知道这个谣言来自哪里,是不是真的。这就让蔡锷郁闷了。难道这一切真的是谣言?正是因为难以置信,蔡锷才会不断加快前进的速度,回到西南。

“总督,没有异常恰恰是最大的异常。现在西南看似平静,但实际上早已经暗流涌动。而且,整个西南四省,只有四川省还在总督府的控制之下。云南,贵州,西康都已经没有消息了。重庆周边也失去了联系。”唐继尧郁闷的说道。在蔡锷离去后,尤其是西南将要被东北吞并的消息在西南传出来之后,西南确实经历过一段小规模的骚乱,虽然这个骚乱规模很小,但是参与骚乱的却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人。这些人主要是西南本地的大家族的家主和那些近段时间占据长江水道崛起的商人。这些人通过手中的关系向着西南政府施压,要求政府坚决不能和东北同流合污。对于这些压力,唐继尧当然不能答应,蔡锷的心意他已经了解,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西南并入北京政府已经成为定局。

开始唐继尧根本就没有在意,这些家族虽然在各地有钱有势,但毕竟不能和政府相比。但是很快,唐继尧发现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这些家族竟然开始串联,不断闪动各地地方政府抵制西南总督府的政令。这个时候,唐继尧才意识到麻烦了,然后他快速下命令禁止这些家族串联,否则将采取雷霆手段。唐继尧毕竟是军人出身,这些年在云南打拼,能够始终屹立不倒,性格绝对不平和。如果是一方强大的势力介入西南,唐继尧或许会害怕并考虑后路,但只是这些不起眼的世家,唐继尧丝毫没有顾忌。西南随着唐继尧的命令一下子安静下来。仿佛那些世家都老实了。但是紧接着事情就开始大条了。先是唐继尧起家的老巢云南的驻军和政府联系不上。唐继尧多次联系都没有回应,后来唐继尧通过一些私人关系知道云南境内的上万驻军都被一个男人掌握。这个男人叫做龙云。听到这个消息后,唐继尧大为震怒,龙云可是他看好的将领,而且也着力提拔,龙云也是从当时的老滇军中调出来的第一批西南新军高级将领。唐继尧更是将龙云视为心腹,将其任命为昆明镇守使,负责代替唐继尧守好老巢。没想到就是这个心腹,在这个时刻给他来了这么一手。

“龙云?是他?”蔡锷对龙云也很清楚。知道他是滇军中提拔出来的位数不多的优秀将领。只是他的背叛让蔡锷没有想到。

“不错。现在云南虽然没有名义上造反,但实际上,西南总督府已经失去了对云南的掌控。”

“贵州呢?也是我们的人叛乱?”蔡锷沉声问道。他离开一个月不到,西南四省竟然有三省出问题,真是让他都感到头大。

“贵州现在形势比较复杂。不过大体上还是控制在省长刘显世的手中。”唐继尧说道。

“刘显世?他没有叛乱的胆子!贵州情况恐怕不是表面看到的这么简单。”蔡锷说道。他对刘显世还是了解的。这个人虽然经不起诱惑,但是对于他蔡锷的手段还是了解的,没有绝对把握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造反的。再说造反对他也没有丝毫的好处。

“再就是西康了。西康省是我们新军力量最薄弱的地方,前段时间东北军一支大军打入了西部的西藏省,将反抗势力杀的落花流水,这些逃出来的势力一部分逃往英属印度,另外一部分则通过连绵的群山进入西康省。这些人蛊惑西康当地藏民,形式很危险。”唐继尧说道。

“西藏余孽?真是不知死活!”蔡锷沉声说道。

“那些家族有什么动静?我可不相信西南这么诡异的情况,他们没有丝毫的异动。”蔡锷问道。

“他们很安分,家主都在家中没有露面。”唐继尧无奈的说道。这些大家族的家主都安安静静的呆在家中,就算唐继尧知道是他们搞的鬼,也难以有什么作为。总不能凭借猜测就对这些人动手吧。

“报告总督,有人求见。这是拜帖!”总督府门童进来说道。

蔡锷打开一看,眉头渐渐松开。只见两个拜帖上只有两个字——“暗刺”。对于东北这个大名鼎鼎的情报机构,蔡锷也有耳闻。只是始终没有确切的消息,没想到一向以神秘著称的暗刺竟然会主动浮出水面。

不多时,一名长相普通的青年被带进来。他对着蔡锷行了一礼,然后不疾不徐的说道:“蔡将军,我们的人截获情报。西南十五家大家族今天在重庆召开秘密会议,而且主持之人正是西南最大的地下势力——袍哥组织。情报已经确认,请蔡锷将军定夺。”说着青年抱拳,转身离去。

蔡锷没有阻拦,他的眉头深深的皱起来。袍哥组织也参与进来,在加上十五家大家族,这股力量让蔡锷都不得不忌惮。

第四百八十章 妇人之仁

对于东北暗刺情报的真实性,蔡锷没有丝毫怀疑。毕竟暗刺也算是名声在外。当时西南和北洋开战的时候,大量的东北人涌入西南,如果说这其中没有东北人的情报势力蔡锷自己都不信。自己那个结拜兄弟办事眼光非常长远。事实证明,暗刺的力量比蔡锷想象的还有大的多,最起码西南的情报处没有搞到的情报。暗刺已经送到了自己手中。

从蔡锷手中接过情报。唐继尧的脸色变的很精彩。他抬头看着蔡锷说道:“将军,我现在理解你为什么会支持东北了。恐怕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吧?”唐继尧看蔡锷的神色明显的敬畏了很多。原本唐继尧认为蔡锷会像东北靠拢完全是为了民族大义。但是看到东北在西南的强大情报力量,唐继尧有了新的想法。西南经济目前明里暗里被两方瓜分,其中占据上风的正是东北企业。毕竟当时西南之战的时候看,东北企业凭借地利占据了太大的上风。而且现在东北势力愈加强大,当地东北产业也随之愈加强大。那些本地商贾虽然忌惮,但却也不敢使用歪门邪道,否则他们就不会对西南总督府施加压力。而是直接对东北的产业动手了。

唐继尧始终代替蔡锷处理西南政务,蔡锷在政治上的表现确实比较幼稚。但是今天唐继尧发现,蔡锷的在政治上的幼稚有时才是他最厉害的地方。如果蔡锷不同意和西南联合,凭借现在被东北三面包围的西南,在加上西南内部势力愈发庞大的东北产业,一旦双方爆发战争,西南的处境绝对是岌岌可危。如果西南投入东北怀抱。这股力量就会成为一股最安全强大的助力。为了以最小的代价吞并西南四省,冯庸绝对会让西南境内的东北产业协助蔡锷巩固西南的统治。想到这里,唐继尧一直提着的心放了下来。有着东北这样强力的外援,确实不需要唐继尧担心。

“总督,我建议立刻调集军队,一次性解决所有隐患。”唐继尧说道。东北最神秘的情报部现身,也代表了一种态度,一种东北全力支援蔡锷的态度。有着东北这强力的外援,蔡锷的西南总督府就处于不败之地。

“不行,现在还不确定这些事情是不是这些家族做的,我们贸然出手会落人话柄。”蔡锷摇摇头,跟拒绝冯庸一样,蔡锷也同样拒绝了唐继尧。蔡锷心底也在期待,希望这些人能够迷途知反。毕竟这些人在西南之战的时候,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是西南能够保持革命氛围的功臣。

“总督,我们不能妇人之仁,现在的形式虽然不明朗,但是宁可错杀一百,不能放过一个。一旦等到这些家族完成联合,推举出领导者,那到时候真的可能引发大乱。”唐继尧劝解道。

“不要说了。这件事情我自有决断。”蔡锷摇头否决。

这次欢迎会议可以说有些不欢而散,毕竟西南的气氛太过压抑。蔡锷刚刚回到西南,很多事情还没搞清楚。他不想西南的动乱因为他猜忌而开始。

“老唐,我知道你心情不好,去第一师看看吧,这次第一师在战场上达的不错,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威风。虽然损失有些惨重,正好你去慰问慰问。”蔡锷拍拍老伙计的肩膀说道。唐继尧点点头,当他听到西南第一师在抗日战场上立了大功之后,整个人确实极为自豪。不管这个队伍是谁带着,这毕竟是他唐继尧一手建立的老部队,部队中早已经融入了他的影子。可以说第一师的胜利也有他的功劳。

西南第一师军营。

原本军纪严明的第一师营地变的非常热闹。唐继尧来到的时候,正好看到围在第一师营地外围的新兵,喧闹的新宾让他不断的皱眉。

“干什么!大声喧哗,成何体统!”唐继尧脸色非常难看。本来因为来看第一师的迫切心情因为这些喧哗的士兵而变的很差。

“副总督!”这些士兵看到脸色臭臭的唐继尧,神色大变,然后一哄而散。这些都是还在训练的新兵,唐继尧虽然生气,自然也不会太过计较。不过这些新兵的教官可就要吃苦头了。唐继尧心中思量着是不是要给这些新兵的训练教官上上课。唐继尧治军也是极严,最看不惯军纪散漫。

“报告副总督,第一师师长雷飚前来报告。”一身戎装的雷飚对着唐继尧一个标准的军礼,对于唐继尧,雷飚还是很尊重的,而且唐继尧虽然不在领军作战,但他还是新军的副司令。雷飚的上级,雷飚不敢不重视。蔡锷虽然留学日本,但是本身却是一个有中国传统军人道德的军人,因此他的手下心腹将领自然也以身效法。

“雷师长,辛苦你们了。为国争光,我唐继尧以你们为荣,以新军第一师为荣。”唐继尧脸上出现笑意,雷飚虽然不是他的心腹,但是第一师却是他滇军的老底子,来到这里,听着云南腔的话语,自然让他倍感亲切。

“副总督严重了,快请。战士们知道副总督前来一定很开心。”雷飚热情的说道。

一进入第一师营地,唐继尧有些傻眼了。看着军营外面堆着的一堆堆的日制三八式步枪,强身曾亮,一看就是没怎用的新枪。还有数量众多的轻重机枪。最让唐继尧难以置信的是那一排二十四门炮口向天的山炮。这种油漆都没掉的重武器让唐继尧整个人都看直眼了。西南新军自从成立就没有见过这中最新式的山炮。整个西南新军也不过只有一个团的老式炮团,那些火炮还都是从北洋军手中缴获的。

“这……这些武器?”唐继尧转身看着雷飚。

“副总督,这是我们第一师在东北装备的武器,还有部分是在战场上缴获的,在离开的时候,全部都带了回来!”雷飚自豪的说道。雷飚作为一个军人,倒是没有考虑过东北放任这么多的军火武器进入西南意味着什么。这些日制武器虽然是缴获的武器,但日军也刚装备不久,还都是些新式武器。按照唐继尧想法,在西南未曾正式归附西南之前,东北就算会武装西南的军队也就是普通的轻武器,重武器就算有数量也会很少。但是看到军营中堆积如山的武器装备,唐继尧发现自己真的凌乱了。

“东北未曾阻拦你们?”唐继尧吞了下口水说道。

“为什么要阻拦?要不是我们这次急着回来,恐怕还可以带回更多的东西。副总督,你不知道,我们第一师就是全部武装上这些武器还是不如东北军。东北军的一个师可是装备了一千五百挺的轻机枪。一千五百挺啊!这是多么恐怖的火力。”雷飚满脸羡慕的说道。如果是在出西南之前,有人告诉给他们第一师装备这些武器,他肯定认为是天方夜谭,如此强大的火力装备水平,国内怎么可能达到。但是见识过日本和东北之间高强度的火力作战,雷飚发现自己之前真的是坐井观天了。

“一千五百挺轻机枪?这怎么可能?”唐继尧惊呼。虽然他也耳闻东北军火力水平极高。但绝对没有想到火力水平竟然高到这种程度。

“这是真的。具体的情况我虽然不清楚,但东北军火力水平极高。我们西南新军万万无法相比。”雷飚对于东北军是彻底服气了。

“嗯!”唐继尧点点头,不在说什么。作为一个政客,他当然知道这对西南预示着什么。看来东北对吞并西南是势在必得。接着唐继尧不再考虑这件事。反正他只是西南的副总督,然后随着雷飚视察了西南第一师。

重庆,迎宾楼。

今天的迎宾楼气氛很紧张,在迎宾楼所在的这条街,原本熟面孔几乎不可见,全都是些生面孔。但是这些人一个个五大三粗,一看就不是平和的平头百姓。

在迎宾楼二楼,一个大圆桌。十六人环桌而坐。为首的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正是袍哥会的头排,也称为舵把子。而其他十五人,正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十五家大家族的家主。

会议的气氛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热烈,反而极为的沉闷。十五家家主各个脸上出现愁容。

“诸位,我等汇聚在这里,就是考虑如何保持西南现状,东北的政策诸位都清楚,如果西南真的并入东北,那诸位的身家性命恐怕就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