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女无语了,这人脸皮厚的跟城墙一般,哪有这么自己夸自己的,晏碧云没好气的道:“你是个惹祸精,别人躲开你还唯恐不及呢。”

苏锦微笑道:“偏偏你们却不怕祸事,足见本人的魅力无穷了。”

晏碧云转头往外,不在理他,柔娘和小娴儿倒是满脸崇拜地看着苏锦,看来对苏锦的话并不反对。

苏锦眼珠子转了转,起身掀开帘子叫道:“高大哥,请来一下。”

一名晏府伴当赶忙折头来到车前拱手道:“苏公子有何吩咐?”

苏锦道:“麻烦你们派一位兄弟快马回京城告知三司大人,便说天降大雪,晏小姐困在庐州,新年怕是赶不回去了;不过请晏大人放心,我定照顾的晏小姐妥妥当当的,不会有差错。”

晏碧云轻呼道:“你怎可如此?”

苏锦挥手对那伴当道:“去安排人手吧,我命人带些礼物给三司大人带去,本来应该写封信的,但路途不便,也就罢了吧。”

那伴当迟疑了一下,想听听晏碧云的意思,等了半天车里都没传出晏碧云的声音,想来定是晏小姐的意思了,于是转头去安排人手;苏锦缩回身子看着晏碧云嗔怪的表情笑道:“就这么办了,这下好了,我也不必担心你们冒着大雪回京城,更不必担心娘亲给我寻一门婚事了。”

晏碧云跺脚道:“你胡闹啊,这如何使得?”

苏锦道:“没什么使不得的,这世道条条框框太多,在我这里要统统打碎,这是你我之事,我可不会管他人的指手画脚。”

晏碧云叹息一声,不说话了,柔娘看着晏碧云,心道:心里指不定多高兴呢,哎,晏小姐的心计可真够深的。

苏锦重新戴上斗笠下了车,赶到前面的一辆装满宝物的车里精心挑选了几十样东西,用一只大包裹包的严严实实的,交给那名准备回京送信的伴当道:“这里是给晏大人的新年礼物,带我问候晏大人全家安好,劳烦兄弟了。”

那人拱手接过,牢牢掖在背上,苏锦又摸出十两金锭交到他手上,那人抵死不要,苏锦硬是塞进他背囊,打发他去了。

苏锦心头高兴,终于能将晏碧云留在身边,苏锦倒不是有什么想法,而是那天小穗儿提醒了自己,自己和晏小姐的事一定是要经过王夫人首肯的,别自己忙得热火朝天,到时候王夫人一句话便回绝的干干净净,岂不是白忙活了;以晏碧云的长相和脾气,在家中呆个几日必能讨得王夫人欢心。

如此白日赶路,晚间寻村镇歇息,第四天清早,一行人终于赶到了庐州城;一眼看见庐州城熟悉的影子,苏锦的心情顿时澎湃起来。

庐州!我苏锦又回来了,这回可算得上是衣锦还乡,出去混了半年时间,终于混了个人样儿,也不枉费自己这千年穿越之身;虽然自己并不像后世自己读的YY小说里所描写的那样,一旦穿越立刻便王八之气爆发,见神杀神见佛杀佛,但好歹自己也算是夹缝中求生存,官职虽然无品级,钱物倒是搞了几百万贯,而且姑且算得上是妻妾成群了吧。

苏锦美滋滋的左顾右盼,远远地看见城门口一大帮人正猫鼬般的伸着脖子张望,苏锦一眼就看到了站在人群前面的几位老掌柜,早先派人回来报信,看来苏记上下今天是全员出城迎接大东家归来了。

苏锦举起手挥了挥,眼尖的杨小四一声高喊:“那是大东家的车队啊。”

迎接的队伍立刻向前迎来,苏锦甩镫下马,拱手笑道:“老掌柜们好!”

张老掌柜和赵大掌柜等人激动的赶忙作揖回礼,除了杨小四和张老掌柜之外,苏记众人和苏锦都已经是半年未见,自然是好一顿寒暄。

张老掌柜拍拍手道:“大东家一路颠簸,大伙儿先散散,让大东家回家见见老夫人,歇息片刻再说。”

众人只得散开一旁,苏锦笑道:“自然是要先回家,不过今儿个爷高兴,今日苏记停工半日,午后诸位便可放工回家,晚上咱们在和丰楼摆个几十桌,酒桌上再叙话不迟。”

众伙计欢声雷动,笑逐颜开,张老掌柜笑骂道:“一听放工就这般高兴,大东家给了恩惠却不致谢,真是一群白眼狼。”

众人忙又纷纷道谢,闹得不亦乐乎。苏锦抽了个空将杨小四叫到身边,小声的吩咐他在此等候张龙赵虎护送的白牡丹等女子的车辆,并嘱咐他在东城找个大宅院将她们安顿下来;杨小四虽然不明就里,但也不会多嘴,按照苏锦的吩咐一一照办。

第485章 婆媳之间

东街苏宅喜气洋洋,苏家上下仆役来往奔忙,个个脸上带着笑意;公子爷离家半年终于回来了;这半年来宅子里都没什么人气,主母思儿甚笃每日在佛堂中敲木鱼念经书,宅子里成天死气沉沉的,这下好了这位转了性子的公子爷终于回来了,据说还当了大官了,宅子里终于有了大好事了。

王夫人站在门口翘首以盼,不断的问身边的使女怎地人还没到家,使女们只得一趟又一趟的往城门口跑,消息也一波接一波的传来。

“回禀主母,公子爷进城门了。”

“禀告主母,公子爷过四牌楼了。”

“禀告夫人,公子爷到三里街了。”

“……”

随着苏锦的越来越近,王夫人的表情便越紧张,手帕在手中绞的都快要碎了,身子也微微发抖。

终于喧哗声渐进,宅东的巷口一闪,呼啦啦涌出一大群车马来,一个锦衣少年器宇轩昂的走在头里,不是苏锦还是何人?

王夫人一声悲呼:“儿啊!”踉跄着便往前奔去,身边的使女赶紧奔上前扶住;苏锦本来对王夫人的思念之情并未这般的强烈,但王夫人一声发自心间的‘儿啊’的悲呼,一下子便将苏锦的情绪调动了起来。

苏锦疾步小跑,到了王夫人面前刚要跪倒行礼,王夫人一把便将苏锦搂在怀里,心肝儿肉啊的哭了起来,双手也是习惯性的在苏锦的脸上乱搓乱摸,将苏锦的脸一会搓成关公的丹凤眼,一会揉成狰狞可怖的钟馗。

苏锦当着众人的面被王夫人这顿心肝儿肉啊地叫唤,虽有些尴尬,但是更多的还是感动;这世上第一个真心实意对自己好的人便是王夫人了,王夫人对自己的舐犊之情绝对是他在这个时代的第一缕阳光;而且没有半分的虚假成分;倒是自己有些鸠占鹊巢的惭愧之感。

“我儿瘦了……不过长高了。”王夫人泪眼朦胧,捧着苏锦的脸道。

“儿不孝,半年才会,请娘亲责罚。”

“小子,嘴巴倒是会说话了,你的事他们都跟娘说了,我儿有出息,老身也算是为苏家尽了力了。”

母子二人相对微笑,心中被亲情填满,都觉得暖烘烘的。

“老夫人,还是进去叙话吧,大东家还跪在湿地上呢。”张老掌柜上前道。

王夫人这才摸去泪水,忙道:“快进屋,娘给你做了好吃的。”

苏锦拉着王夫人道:“娘亲莫忙,儿给你引见一个人。”

说罢朝站在一旁眼圈发红的晏碧云招招手道:“晏小姐来见过我娘亲。”

晏碧云脸色微红,落落大方的上前万福道:“老夫人万福,奴家晏碧云拜见老夫人。”

王夫人诧异道:“这是……谁家的女儿?”

苏锦笑着附在她的耳边轻声道:“这是儿子给你带来的未来儿媳妇,您看可还中意么?”

王夫人愕然,半晌才道:“人倒是大方标致,娘看了也很喜欢……”

苏锦搀着她的胳膊往宅子里走道:“那就好,儿子知道您有很多话要问,不过时间有的是,我们都快饿昏了,正要尝尝娘的手艺呢。”

王夫人笑道:“好,为娘今日便下厨亮亮手艺,娘都十几年没做过菜肴了。”

苏锦笑道:“那咱们有口福了,晏姐姐你运气可真不赖,我长这么大,印象中还没吃过娘亲亲手烧的菜呢。”

晏碧云轻笑道:“怎好让老夫人动手,奴家也会烧些菜式,奴家来下厨便是。”

苏锦忙道:“那如何使得,你可是客人。”

王夫人看着晏碧云道:“姑娘家怎会做菜式?家中没有伺候之人么?”

晏碧云垂目答道:“不瞒老夫人,家中仆役倒是有,只是奴家对厨艺也有些兴趣,所以便学了些。”

王夫人哼了一声道:“居然对厨艺感兴趣,老身倒是头一回听见姑娘家不爱女红爱厨艺。”

晏碧云尴尬地站在那儿发呆,苏锦忙打圆场道:“进屋进屋,都在外边干什么,化冻了,怪冷的。”抛给晏碧云一个安慰的目光,掺着王夫人进屋而去。

柔娘和浣娘上前一左一右掺着有些发懵的晏碧云跟在后面,晏碧云有些纳闷,自己本是顺着王夫人说话,怎地便惹得她不高兴了。

晏碧云在商道谋略上有些本事,但是说到婆媳之间的事便是个雏儿了;当娘的都希望儿子早日成婚生子,但是她们却怀着一种矛盾的心理;儿子被另外一个女子夺走,心中多少会很不痛快。

王夫人见到晏碧云之后便有些不痛快,苏锦未曾跟自己透个风便将这个女子领回家,这女子居然也轻易地便抛头露面,双方连媒妁之言或者提亲之人都没有,便跟男子回家,显然是有些轻率;而跟好笑的是,这姑娘居然自称喜欢厨艺,那算是什么本事?嫁人之后取悦公婆夫君才会学这些粗笨的技艺,一个未婚姑娘学厨艺这是中的哪门子邪气?不是家境贫寒,便是不学无术了。

晏碧云很小便没了父亲,母亲又是成天念佛跟她半句话也说不上,跟着晏殊身边,学的却是诗文事理,对于女红等倒确实不精;况且每日为了生意奔忙,自然不会学小家碧玉一般娇滴滴羞怯怯,便是跟随苏锦贸然前来,虽觉得有些不妥,但也并没有当成天大之事;只是这些作为倒成了王夫人摒弃她的缘由了。

浣娘和柔娘也不敢当众安慰,当初她们两人进苏家的时候,王夫人不但警告过苏锦,而且也曾找过姐妹两认真地说过一次,大意便是要她们不得孟浪,就算苏锦喜欢她们,也只能作为妾室,不能有非分之想;只是浣娘和柔娘根本就没有过多的念头,所以自然也就心安理得不以为意;可是晏碧云不同,她是大户贵女,心性高傲,姐妹两怕晏碧云会受不住,同时也自责应该跟晏碧云提前说说,而不至于有这一幕。

苏锦也察觉到王夫人有些不高兴,不过这对他来说不是个事,俗话说爱屋及乌,只要自己喜欢的,王夫人绝对不会强烈反对,这事慢慢再说不迟;所以他也没深想。

苏宅里热闹喧天,后宅的小米儿跟个小雀儿一般的奔出来,跟小穗儿抱在一起,又是哭又是笑;苏锦上去弹了小米儿一个脑瓜崩道:“米儿怎的又胖了,这都快成小胖猪了。”

小米儿捏着衣角憨憨的呆笑;苏锦招呼人去后面打扫屋子,给晏碧云等安顿住处,晏碧云却道:“我还是回和丰楼住下的好,住在这里有些不大方便。”

苏锦愕然道:“一个人住在那边算什么?你家中人又不在庐州,新年难道就主仆两人冷冷清清的呆在和丰楼?”

晏碧云道:“也没什么。”

苏锦大翻白眼,王夫人道:“和丰楼?咱们庐州的和丰楼么?”

晏碧云道:“回禀夫人,正是。”

王夫人道:“这么说,你便是和丰楼的女东家么?”

晏碧云点头道:“和丰楼正是我晏家产业。”

王夫人喃喃道:“难怪了……”顿了顿道:“新年回不了乡,倒也不必去和丰楼住了,你既然跟我儿回来,我苏家便对你有照顾之责,怎能任你们住在外边?就住家里吧。”

晏碧云想了想低声道谢;苏锦长处一口气,看来母亲的态度转变的还真快,看向晏碧云时,却发现晏碧云满脸的迷茫,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

十几口沉重的大箱子被抬进内宅,苏锦亲自指挥人统统搬进后院藏宝室中,同时将车上采购的礼物拿下来,浣娘柔娘小穗儿喊来宅中之人一一分发。

晏碧云捧着一件精心为王夫人采购的白狐皮大氅送给王夫人,苏锦还打算说几句‘晏小姐如何费心采购,这狐皮如何名贵云云’,却见王夫人只是颔首手下,随手便搁在一旁。

苏锦心头一紧,看来娘今天是真的有些不对劲啊。

第486章 假如你有五百万

众人花厅落座用茶,共叙别来情状,话题自然离不开苏锦此去的经历。

王夫人笑的合不拢嘴拉着苏锦问个不停,好像要将苏锦离去后的所有的事情问个遍;苏锦当然不能如实回答,只捡些有趣的事情跟王夫人说,应天府差点送命,八公山以身犯险之类的话提也不提;这些事若是说出来,王夫人怕是当场便要背过气去。

晌午时分,王夫人果真亲自去厨房给儿子做好吃的,晏碧云倒也不怕王夫人不高兴,自告奋勇的跟去帮忙;苏锦也没办法阻止,只得由她去。

张老掌柜赶紧趁机向苏锦禀报苏记的经营情况:“大东家,苏记下半年生意有所起色,大东家的身股之法让伙计们有了很大的动力;昨日正好老朽命人盘点清算完毕,下半年这五个多月,苏锦利润比上半年翻了两倍有余,各家铺面总计盈利达一万四千贯,大部分利润来自成衣铺和布庄,大东家高瞻远瞩,老朽深感不及啊。”

苏锦笑道:“还是靠大伙儿,我只是动动嘴巴,具体事情可都是你们的功劳,若是我自己来做,怕是早就搞砸了。”

众掌柜自然谦逊一番,纷纷表示以东家之才,只会做到更好,哪有搞砸之理。

城西粮铺马大掌柜笑道:“若非大东家命粮铺一直平价售粮,几家粮油铺的利润当会更高,可惜了大好的时机。”

侯大掌柜摆手道:“老马啊,你这是鼠目寸光啊,难道你是要大东家发国难之财么?”

苏锦笑道:“侯大掌柜说的对,临走前我定的店训第一条便是‘义信利’,当此之时,必须要义字当头,钱容易赚,但是人心却难以聚拢,你们知道苏记现在蒸蒸日上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么?”

赵大掌柜道:“公子爷的改制身股盘活成衣铺之举功不可没。”

苏锦摆手道:“错了,这是皮毛,最根本的原因是苏记律己甚严恪守商道,而且在庐州城口碑甚佳;你东西再好,没人来买还是枉然,所谓口碑便是人气,人气一旺,那便一切水到渠成了。”

马掌柜恍然大悟道:“原来大东家宁愿平价售粮,正是为了聚拢人气之举啊,高明啊高明。”

苏锦笑道:“你算是想明白了,苏记本就是一体,大家也不必分的那么细,粮铺聚拢的人气,其他各家铺面都大为受益,因为所有的铺面都挂着一个金字招牌,那就是‘苏记’,百姓们心目中只要有了苏记这块招牌,咱们还愁什么?”

掌柜们纷纷鼓起掌来,大东家这番话是做大生意之人才有的见识,只顾眼前之利而失掉口碑,虽能短时获利,却不利长远发展。

苏锦其实最关心的不是家中的生意,而是商会那帮人的动态,这趟回来,若不将商会那帮人整个死去活来,那便不是苏锦的作风了;不为自己当初所受的欺压,只是商会曾经逼死这一世的苏锦之父默然公这一件事,便足以让苏锦抓住他们不放了。

现在所缺的不过是理由而已,若非邱大宝糊里糊涂的死在八公山上,自己根本就不用动脑筋,邱大宝只要往外一站,商会和朱世庸等人统统都要完蛋;不过虽然最有利的证人没了,苏锦还是有信心能够收拾掉唐纪元一干人,今非昔比,昔日自己还懵懵懂懂,商会都没能斗得过自己,何况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之后,苏锦跟没有理由弄不垮他们。

于是问道:“商会那边怎么样了?有没有搞小动作找咱们茬?”

张老掌柜道:“大东家刚走的那两个月倒是发生过一切摩擦,不过都无关紧要,最近这两个月商会忽然像是变了性子,不但也学我苏记平价售粮,而且还将所囤积的粮食按照官价售粜官仓,为此朱知府还书写了匾额吹吹打打的送到商会呢,搞得好不热闹。”

苏锦一愣道:“他们将粮食售粜给官仓了?什么时候的事?”

张荣钦摇头道:“具体时间我等不得而知,但自打大东家剿了八公山匪盗的消息传来之后,原本还捂着粮食不卖的商会一下子便变了章程,当天便开始平价卖粮了。”

苏锦若有所思,继续问道:“那庐州城中现在粮食接济的上么?”

“粮食倒是不缺,公子爷也知道庐州百姓早先也刮过一阵抢购之风,那时候每家每户都存了足有两个月的粮食,加之现在各家粮铺都正常平价售粮,倒还没听说过粮食不够之说;而且朱世庸也下了告示,说官仓粮食充足,庐州今年粮食不会缺,所以人心倒也稳定。”

苏锦点头道:“也算是件好事,只要不闹饥荒就好,就怕和扬州一样,到头来百姓受苦。”

赵大掌柜道:“老朽总觉得商会忽然这么乖觉定有原因,哪有狗不吃屎的道理?大东家你以为呢?”

粮铺胡掌柜道:“这还不简单?公子爷当了粮务专使,扬州的事摆平之后,摆明要来庐州动他们手,他们这叫未雨绸缪,让大东家没办法去找他们的把柄。”

苏锦点头道:“胡掌柜说的有道理,不过我岂是那么容易糊弄的,他们果真因为害怕而将粮食售与官仓倒也罢了,也算是我间接的将粮务之事办妥了,若其中有猫腻,我岂会饶了他们;此事以后再说,离新年只有六日了,我也没闲心去找他们麻烦,年后我便拜会朱世庸,我这个粮务专使回到庐州,他这个知府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众人见苏锦说话的语气都和以前不同了,言语中已经对朱世庸无丝毫的惧怕之意,看来大东家这个官比知府还大,半年就混了这么个大官来当,大东家这份本事倒是无人能及。

众人喝了一轮茶,苏锦道:“各位,苏记既然已经渐渐有中兴之兆,我也很是高兴,苏记家业传到我手中,总算没有被我败坏,我已经着手思考了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众人精神一振,大东家早就说过要将苏记的产业开遍全大宋,看来他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无时无刻不在打着这样的主意。

苏锦扫视了正侧耳倾听的众人一眼,慢慢道:“这次出门半年,我见识了很多的大场面,这才知道自己乃是井底之蛙,我苏记在庐州也算是大商大贾了,可是跟其他地方的商贾一比,简直什么都不是,说实话,这对我的打击很大。”

张老掌柜见多识广,自然知道苏锦所说的乃是实情,苏记产业连本带利不过二三十万贯,如何能跟外边相比,汴梁城、应天府、大名府、苏州府等各大州府中,巨商豪贾多如牛毛,随便一家也比庐州的商贾们家产大的多。

“大东家也不必如此,谁不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据老朽所知,那些大商贾们很多也曾经是从一爿店面惨淡经营而起,谁也不是生来就是做大生意的。”

苏锦笑道:“我倒不是自惭形秽,我也知道涓涓细流汇集成海的道理,我这么说只不过是想说明一件事,拘于庐州一隅,不是我的目标,我想将生意做出庐州城,到汴梁、到苏州等等州府去开设苏记产业,对于苏记来说,发展光大它乃是我的责任;对于我苏记的大小掌柜伙计们来说,也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将来我苏记成为大宋第一商贾之时,现在苏记的这帮老人都会成为中坚力量,也会获得更多回报。”

众人愁眉苦脸的看着苏锦,均想:“大东家这是好大喜功啊,到汴梁做生意?本钱呢?苏记好容易才有了起色,一年下来毛利不超两万贯,哪有资本去汴梁这样的大州府去做生意?这不是痴人说梦么?”

苏锦似乎看出大家的心思,微笑道:“各位帮我想想主意,如果我们手头现在有五百万贯闲钱的话,我们该往拿个行当发展才能快速成为大商贾?”

花厅中一片抽气之声,苏锦能拿出来五十万贯便足以让大家惊讶不已了,更何况他说的是五百万贯,大家一致认为是自己听错了,要不就是苏锦说错了,都没有接口说话。

苏锦笑道:“怎么?有本钱倒想不出做生意的门路了?”

赵大掌柜道:“大东家,五十万贯苏记拿不出来啊,想他作甚?”

苏锦摆手道:“你听错了,是五百万贯,而且你们且不要管我能不能拿得出来,只要有好的门路,我立刻便能拿得出来。”

众人这回算是听清楚了,所有人的眼珠子满地乱滚,赶紧手忙脚乱的抓起来塞进眼眶,全部带着半呆滞的表情问道:“五……五百……万?大东家您没说笑吧。”

苏锦肃容道:“这是在商议大事,哪有心情说笑?”

众人就像溺水之人,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来,呼吸都带着颤音,脑子里懵懵懂懂的想:“我的娘啊,五百万贯,这可怎么花啊?”

第487章 奇思妙想

苏锦呵呵笑道:“诸位集思广益,想想咱们该朝哪一步迈进,苏记是大家的,我对商业并不精通,所以必须要大家集体做决定才行。”

众人各自锁眉思索,半晌张荣钦道:“大东家,若是咱们有这么一大笔钱,又想有所发展的话,老朽认为要突出一个稳字;大生意自然赚大钱,但是一旦失手,损失也是巨大的,咱们要做便做肯定赚钱的生意,而且风险不能太大。”

苏锦笑道:“然则您老的建议是做何种生意才妥当呢?”

张荣钦捻须道:“以苏记现在的人力和能力,老朽以为还是做本行为好;苏记成衣铺高档成衣几乎垄断庐州城,设计出来的衣物就算拿到京城也绝不逊色,所以老朽建议要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东西,到汴梁开设大型成衣铺;若是能在汴梁立足脚跟,还愁钱财不滚滚而来么?”

苏锦皱眉思索道:“这个可以考虑,而且确实利用到了我苏记的长处,甚合我意;只是定位须得斟酌一番,咱们可不是为了站稳脚跟,要做就要做汴梁城成衣铺的龙头老大,目标不能订的这么低。”

张荣钦道:“大东家,老朽说话有可能不中听,但是老朽以为,做大生意切忌冒进喜功,要脚踏实地一步步的来;初到一处立足,遇到的困难定然无法想象,老朽可以断言会受到各方阻碍。汴梁庐州两地虽大小繁华相差万里,但万变不离其宗,商道之理,人心之想大致大同小异,大东家以为如何?”

苏锦笑道:“这是中肯之言,有什么不中听的;但我也要告诉诸位,求其上上得其上,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目标大不代表便是浮夸冒进,而是一种激励向上的动力;况且在京城我们的起步肯定不会很低,因为我们有助力;诸位莫要忘了,晏东家可是京城大商,有她做前期的指导,会少走很多弯路。”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什么‘目标上上得其上’这样的话这些掌柜的还是第一次听说,虽然显得很新奇,细细琢磨倒也不无道理。

“粮油铺也可以开嘛,咱们也有的是这方面的老手。”候掌柜大声道,他是苏记粮油铺掌柜中资格最老的,自然也想将粮食生意做大起来。

苏锦摆手道:“这个便不必了,经过今天这一次饥荒,朝廷对粮食定然会格外的重视,今后管控必将更为严格;想在粮食生意上有多大作为基本没有可能,搞不好还会惹来一身骚,这一条就算了吧。”

几位粮铺掌柜极为失望,但苏锦说的也是实情,倒也无从辩驳。

苏锦笑道:“诸位可不要将眼光老盯在这些传统的行业上,其实可以想的再大一些,现在苏记所做的事情,都是大家都能做的,所以竞争起来并不占优势,我们会平价售粮,别人也能藉此赢得口碑;我们能花样翻新出些新奇花样的衣衫,别人迟早也会,故而并不能完全掌握主动,这才是我所忧虑的。”

赵大掌柜道:“大东家脑子灵活,定然有什么好想法,不妨说出来大家议论议论。”

苏锦一笑道:“我确实有个想法,不过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这件事确实是一件惊天的大事,我只敢想想,却实在没勇气也没能力付诸实施。”

众人见苏锦这么说都很感兴趣,什么样的大事能让大东家都只敢想想,这件事定然非同小可。

苏锦转头对一旁的使女道:“去将晏小姐请来,就说我有大事要听她的意见。”

那使女答应一声转身去了;苏锦解释道:“有些东西咱们不懂,可是晏东家了如指掌,既然要议论此事,不妨听听她的意见为好。”

众人心知肚明,苏锦跟这位晏东家关系不一般,虽然极为老成持重的大掌柜们也略略觉得有些不妥,但这是大东家的家事,有老夫人在,倒也不便插话;不过论到商道,苏锦要听晏碧云的意见,他们却是无话可说,人家本身就是大商贾,经营谋略已经为实践所证明,听听她的意见总是没错的。

晏碧云脸上红扑扑被请到花厅中,手上还有些水渍,想来是刚才在厨房做了些活计,进得厅来,苏锦连忙请她坐下笑道:“我有个生意上的想法,一直在脑子里盘旋,但是却一直没敢说;今日正好跟老掌柜们谈及生意之事,所以想请你来听听,若有不合适的地方,也好帮我指出来。”

晏碧云微笑道:“奴家哪有这本事,若有不合适的地方,几位老掌柜定然能一语中的。”

掌柜们忙自谦几句,虽然明知这是恭维话,但心头却是甜丝丝的,这位晏东家果然是个奇女子,一句话便昭显大度智慧之处,当真不简单。

苏锦亲自帮晏碧云斟了一杯热茶,交到晏碧云手上,这才道:“一直以来我都在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我想问问大家,咱们商家是不是终年走南闯北采购货物,有些大商家一年之几乎跑遍全大宋州府,足迹遍及各处呢?”

马掌柜道:“这有什么奇怪,商贾所做之事不就是贱入贵处么?从价格低廉的产地采购货物运送至非产地出卖,以赚取差额之资;不各地跑动,如何能有赚头?”

苏锦点头道:“看来这是无可避免之事了,然则每次出行采购咱们都要带大笔的钱银是么?”

众人愕然,这不是废话么?不带钱银如何采购货物?

苏锦不等他们回答继续道:“商家采购货物必须要带足钱银,小笔的货物倒也罢了,若是像上回咱们去两浙之地采购布匹和粮食,带了十万贯钱,这些钱怎么随身携带呢?”

张荣钦道:“大东家不是知道么?咱们是请镖局护送随行的啊,正是大东家和马镖头交割的呢。”

苏锦道:“我自然记得,其他商家是否都是如此呢?”

张荣钦道:“有的大商家会携带金银锭,这样便无需镖局护送了。”

苏锦摇头道:“恐怕不是这么简单,金锭银锭确实方便携带,不过在市面上流通的并不多,比如晏家要是去某处采购货物,要耗费百万贯钱,这些钱若是全部为铜钱的话,最少要派四五辆大车拉着走,请镖局护送倒也情有可原;若是换为银锭,则需要近九万白银,晏小姐你们家拿得出这么多银锭么?”

晏碧云摇头道:“一万两万还可以凑合,近十万哪里会有?”

苏锦道:“要是有呢?你会带着走么?”

晏碧云摇头道:“九万两白银合四千多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