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异时空之大中国-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点,专门给这些俘虏准备的。王保生元帅特意下了车,仔细地欣赏了一番。果然不同凡响啊,你瞧法国士兵的脸上,丝毫见不到投降后的沮丧,反倒是兴高采烈的,仿佛他们不是走向战俘营,而是走向一个超大型的生日派对似的。也是,对他们来说,战争已经结束了,他们再也不要去承受那无穷无尽的炮弹和炸弹了,他们可以安安心心地呆在战俘营里面,用不着害怕下一秒钟自己的生命就有可能消失在星空中。其实,大部分法国士兵心里都很清楚,战争眼看着就要结束了,法国的战败已成定局,与其还听戴高乐的话在战场上与中国人硬拼,倒不如投降算了,等几个月后战争结束,他们仍然可以毫发无伤地回去。
只是,战俘太多也是有坏处的。进攻的中德日三国军队忙着收容战俘,竟然忘记了抢先进入布尔格。等有些个部队清醒过来赶过去的时候,那个前线指挥官萨科齐上将早就逃了个无影无踪。不但如此,他还有时间把自己在布尔格刚刚找到的几个情妇一块儿带走。对他来说,此次战争并没有失败,最起码,他还俘虏了几个德国女人吧。
一九一九年二月十九日,布尔格战役正式结束。其实,这场战役在地面进攻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之所以花了一天的时间才完全占领了布尔格,主要原因仍然是一个,俘虏太多了。消息传到柏林,整个柏林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打了四年多的仗,这回的胜利算是最大的胜利了。俘虏四十六万啊,从开战以来到现在,德国军队抓到俘虏的总和,也没有这一次抓得多。王保生元帅很想知道,当消息传到戴高乐耳朵里的时候,这只一向以进了汤锅还嘴硬的高卢公鸡心里面,到底会怎么想。
第十四部
第十一章 布尔格之战的后果
消息传到法国,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死寂。法国人无法承受这一事实,在他们看来,法国做为当今世界的第一陆军大国,不可能也不应该遭受如此惨败。布尔格有六十万法国大军,又有着大量完善的堑壕,单单凭着这些,就可以挡住同盟国两百万大军的进攻了。仗打到现在已经近五年了,大部分的时间里,法国人的对手都是藏在堑壕里面的德国部队,也因此,法国人对堑壕有着一种深深的迷信。也是,二十万德国人凭着堑壕,就可以把六十万法国大军挡在柏林外面,而他们的六十万法国部队,再怎么不济,按比例算,也可以挡住同盟国一百八十万大军吧。但事实是,法国部队不但没有挡住,反而是非常爽快地举起了双手。现在法国的军费已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六成以上,法国民众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这一点,他们拼了老命地干活纳税,并不是要把士兵们养得胖胖的,再举着白旗,兴高采烈地走进同盟国的战俘营。
整个法国沸腾起来了。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日,巴黎爆发了自开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游行。参与游行的人一边大呼口号,要求戴高乐总统下台,要求法国与同盟国讲和,退出战争,一边与戴高乐派出来的警察发生了激烈冲突。直到二月二十三号,巴黎的大游行才总算是稍微平息了一点。此次大游行,给法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店罢售。连一些警察也加入了罢工的行列。从经济上讲,此次地大游行并没有造成多大的破坏,毕竟法国早就已经转入了战时机制,在对付这种突发事件上有着较强的应对能力。从冲突造成的伤亡来看,也不是很多,只有三百多个游行示威的人被杀,约有三万人被捕。可是,此次游行对国民士气的打击,却是不可估量的。雪上加霜的是,法国各地纷纷响应首都的游行示威行动。一直到大战结束,法国投降,此次示威行动才算是真正平息了下来。不为别的,国家都落入同盟国地手中了。再示威有什么用,而且,对象也不同了,想示威,得找德国人去,而不是他们深恶痛绝的法国政府。
事实证明。公鸡别说下了汤锅,就算上了餐桌,它的嘴还是硬的。戴高乐总统一边下令警察残酷镇压了各地地抗议活动。一边在电台上发表讲话。告诉全法国的人民,布尔格的法国部队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之所以有七成以上的士兵放下武器,成为俘虏,全是因为同盟国在局部的优势过大,事不可为而已。可以说,法国士兵地所作所为。并没有给拿破仑脸上抹黑。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值得同情的。是值得原谅地,政府在此事上一点儿过错也没有。而法国地一小部分民众不明真相,在有心人的煸动下,肆无忌惮地挑起法国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对立,从而达到其破坏法国战争潜力的目的,是真正的犯罪行为,政府对此将不遗余力进行打击。
戴高乐还指出,现在法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中国军队攻势正猛,德国军队被压制了这么久,终于找到了出口恶气地机会,其能爆发地战斗力也相当可怕。现在,正需要全体法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共渡难关,而不是被有心人所利用,尽做些破坏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情。戴高乐大声呼吁,所有法国人勇敢地站出来,在政府地带领下,击败邪恶的同盟国,从而重现拿破仑时代的光辉。
只是,戴高乐说了老半天,却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共鸣,整个法国陷入了一片悲观失望的氛围中,并进尔影响到了前线士兵的士气。法国部队本来就不是一支特别顽强、士气特别高昂的部队,他们打胜仗,凭的是先进的武器和众多的兵员。而一旦这两样东西都比不上对方的时候,法国人的浪漫主义色彩就起了作用,他们觉得,用手中的步枪去换一朵能够讨女人开心的鲜花,说不定反而更加实惠一些。本来法国与对方利用堑壕对抗,双方旗鼓相当,法国的浪漫主义色彩多少被民族荣誉感压制住,表现得并不是很明显。可现在不同了,中国人来了,不但让整个战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还使战争的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堑壕已经不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这使得法国士兵的自信心直线下降。再加上有布尔格的法国部队为榜样,法国人的浪漫主义色彩立刻就占了上风。
法国的前线部队开始流行起一股逃亡潮来。很多法国士兵放下武器,脱下军装,穿上便装,混进当地的居民里,逃之夭夭,有些人干脆就当了德国人的上门女婿。刚开始的时候,法国指挥官也想着狠刹一下这股子逃亡歪风,抓住了一些人铰死了事。可是,逃亡的人越来越多,法不责众,最后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了了之。不但如此,很多前线部队的指挥官也加入了逃亡的行列里面。这些指挥官在占领德国期间可没少捞着好处,金银财宝,龙币美元什么的多的是,正是当上门女婿的最佳人选,很受当地人的欢迎。到二月底的时候,西线原本还有两百万的法国部队,竟然逃亡了约四十万人,有些部队整个儿就从前线消失了,指挥官带着手下的士兵一起放下了武器,离开了战场。有很多重要的地方,别看在地图上标着上面还有一两个团,实际上却是空无一人,连个看门的狗都饿得逃亡了。
形势发展得如此之快,完全出乎王保生元帅的意料之外,这使得王保生元帅并没有立刻抓住战机向西进攻,害得他被林龙元帅狠狠地批了一顿。在王保生元帅的预计中,布尔格起码也得半个月以上才有可能拿下,到时候,华南方面军已经在意大利南部登陆了,两大战略部队一夹攻,整个德国南部就全部回到同盟国手中了。可是,布尔格只用了一天就拿下,此时的华南方面军,还没有等到足够多陆基飞机的帮助,也无法发动进攻,这倒是让王保生元帅有点儿措手不及了。
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王保生元帅立刻就反应了过来。一九一九年三月一号,王保生元帅拿下德国中部重镇马尔德堡,从而切断了北路英国部队与南路意大利部队之间的联系通道,整个协约国部队被分成了两块,南北不能相顾,就连原本居中策应的法国部队也无法对南路的意大利部队进行支援。
三月十五号,德国西线的两个集团军群共八十万人兵进德米茨,准备切断英国部队的退路。英国不愧是老牌大帝国,战场上的经验丰富得可怕,狡猾得很,一看形势不对头,立刻命令所有士兵南撤。不过,北线的三个德国集团军群共一百二十万人立刻发动了攻击,试图拖住英国人。英国人还真是狠啊,立刻命令比利时军队断后,而仅剩下的两百万英国大军却顺利通过德米茨北部路德维希斯卢斯特,撤到了汉堡,并沿着不来梅进入了比利时境内。只是这样一来,却害惨了德国境内的几十万比利时大军。在五个德国集团军的夹攻下,几十万比利时大军在抵抗了五天之后,不得不放下了武器。由此,德国陆军收复了北部的所有领土,并用空军赶走了驻扎在波美拉尼亚湾和梅克伦堡湾的协约国一些军舰,彻底消除了协约国对德国北部的威胁。
而逃亡的英国部队也没有捞着多大的好处。由于他们习惯性地背弃了盟友,让几十万比利时大军落入德国人之手,这引起了比利时政府和民众的极大愤怒。英国人无法得到必要的补充,粮食和油料都出现了大问题。英国远征军司令员撒切上将一怒之下,直接下令占领了比利时首都,并把比利时的政府官员都抓了起来。比利时的大部分部队都已经呆在德国的战俘营里了,根本就没有能力反抗英国人的攻击,才不过三天时间,整个比利时就落入了英国人的手中。英国人可没有胆子在比利时多呆上一段时间,在捞到了足够的粮食、油料和金银财宝之后,大摇大摆地离开了比利时,进入了法国。在那里,他们与已经撤退到国内的法国部队联合起来,重新构建了一条从法比边境到阿尔卑斯山的防线。英法两国有着相当的自信,这条由约四百万精锐部队防守的防线,足可以挡住中德奥三国大军的进攻,最起码,可以替自己在谈判时多争取一些筹码。当然,跟以前一样,他们习惯性地把意大利人给忘记了。
第十四部
第十二章 进军亚平宁半岛(上)
现在,整个战争的形势已经相当明朗化了。在法德边境,王保生元帅带着他手下的三个装甲军和六个正规军,在两个日本雇佣军集团军群和三个德国集团军群的协助下,准备着对法国发动总攻。为了表示对中国盟友的信任,威廉二世把三个德国集团军群共一百二十万人的指挥权全部交给了王保生元帅,这使得王保生元帅能够使用的兵力达到了可怕的两百多万人,而且,全部是久经战场的精锐部队。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英法两国之所以还如此卖力地抵抗,并不是想来个咸鱼大翻身,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他们只是寻求一个较体面的投降方式而已,他们想着让中德奥三国知难而退,逼三国坐到谈判桌前面,到那个时候,就算海外的殖民地全部丧失,英法两国也可以保住自己全部的主权,起码,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还会以一个大国的形势存在。
南线,两个德国集团军群正开赴意德边境一带,准备着在奥匈帝国的帮助下进攻意大利。意大利的眼光比英国人还要毒啊,一看法国人在德国境内吃了亏,而且南北通路被截断,自己与英法两国军队已经联系不上,再呆在德国境内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索性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所有的部队都撤到自己境内,能保住一时算一时。当意大利的两百多万大军撤回来的时候,奥匈帝国的军队正好尾随而至,双方在意德奥三国交界处好好地打了几仗。结果,有输有赢。奥匈帝国的军队无法痛打落水狗,意大利军队也夫法顺利地撤回到指定地点。
除了派出八十万大军协助德国人攻击意大利外,奥匈帝国几乎把能够派出来地部队都派出来了,一百二十万军队通过铁路运到德国境内,准备三国联手攻打法国;四十万部队正往莫斯科开拔,准备着在乌克兰境内与德国的一个集团军群共四十万人会合后,一起协助王猛元帅围攻莫斯科;另外,还有一百六十万大军在全国各地积极训练,主要是训练登陆作战和跨海作战。准备进攻英国本土和美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保加利亚等国也抖起来了,他们主要的兵力都在俄罗斯境内,现在,正急着往德国境内调。准备加入到痛打法国落水狗的行列中去,再怎么着,他们也得分一下高卢公鸡身上的某些个零件啊,就算不可能分到太多,一个鸡屁股也够两个国家啃上老半天了。这两个国家的实力不强,虽然倾巢出动。不过总共也只动员了一百五十万左右的部队,其中土耳其动员了一百万,保加利亚动员了五十万。与其它三个同盟国的老大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更关键的是,这两个国家的战斗力,跟其它三个国家比起来,根本就不在同一个档次上。不过,这无所谓,自有个子高地替他们撑着,他们只要想办法捞点儿好处就行了。
英法两国这一摞挑子。可把意大利给害惨了。现在。意大利北面有着德奥两国联军共一百六十万人,南面隔海有着中国孙明元帅带领的七个正规军和泰国、斯里兰卡、泰米尔部队共约一百五十万人;西面的英法两国部队对自己不管不顾的。一心一意构筑着自己地那条长达一千多公里的超级防线,意大利已经陷入同盟国的包围圈了。
现在的意大利人心里后悔得很,妈的,自己当时怎么被猪油蒙了心啊,为了巴尔干半岛上面的那么小一块地盘,就抛弃了跟了几十年地老盟友,把整个意大利卖给了协约国。那个时候,意大利人可没有想到,战争潜力大得可怕的中国竟然突然间宣布加入了同盟国,而意大利人寄予厚望的美国,竟然抢先摞了挑子,躲到美洲去经营自己地后花园去了。现在中德奥三国大军压境,英法美三国只顾着自己,俄罗斯呢,庞大到了极点地俄罗斯帝国现在只剩下莫斯科及其近郊的一小块地盘了,核桃再硬,可是铁夹子在同盟国的手中,俄罗斯的灭亡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同盟国之所以现在不立刻拿下莫斯科,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有着更加美味的东西可以吃。现在,意大利只能靠自己了,可是,就凭着那不到三百多万的部队,能挡得住同盟国那可怕的进攻吗?意大利人不知道,他们也没有权利选择。自从中国人拿下交通要道后,意大利政府就三番五次向同盟国地几个元首发报,要求与同盟国讲和。说真地,林杰对意大利并不是很重视,他只想着在意大利身上捞到一定的利益就行了,要是把意大利打了个精光,战后德国南部没有了牵制地一股力量,德国人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可是,德国的威廉二世却不干,当年意大利背信弃义,从背后捅了德国一刀,威廉二世现在说起来都咬牙切齿的,他根本就没有打算放过意大利。威廉二世可是个老奸巨滑的家伙,他知道中国人不大恨意大利,却对英法两国恨得牙根直痒痒,英法两国组织了两次鸦片战争,直接把老大一个帝国打成了人见人欺的软柿子,所以,林杰此次派兵到欧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把英法两国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威廉二世直接向林杰提出,只要中国同意协助德国把整个意大利干掉,他们德国就全力相助中国把英法两国干掉,双方各报各的仇,各雪各的怨。如此提议,林杰总统当然同意了,也因此,意大利领导人就算把喉咙都说哑了,也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威廉二世代表同盟国直接向意大利提出,除了无条件投降之外,同盟国方面不接受意大利任何的停战要求。
无条件投降意味着什么,意大利人心里明白得很,那就等于把自己洗干净了送到德国人的床上,德国人想怎么折腾自己都是合法的。意大利人知道德国人心中的怨恨,正是当年自己那背后的一刀,让德国人一直处于被动挨打局面,国土沦陷大半,要不是中国人掺合了一手,德国的灭亡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所以,德国人绝对不会放过自己。意大利人在犹豫,他们不想把自己置于毫无还手能力的境地,他们还想着努力一下。
可是,时间已经由不得意大利人再犹豫,四月二号,华南方面军的进攻开始了。当然,第一个遭殃的,是鲍文上将的意大利舰队。孙明元帅之所以等了这么长时间才发动进攻,就是因为这支意大利舰队的存在。鲍文海军上将带领着这支只有不到二十艘主力战舰的意大利舰队,一直在撒丁岛和西西里岛中间巡逻,给登陆部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没有干掉这支舰队之前,孙明元帅不会拿自己手下的命开玩笑。
四月二号,对意大利舰队的进攻开始了。与往常不一样的是,此次的进攻,完全是由陆基飞机承担,一千架“飞鹰”二型轰炸机在三百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对鲍文上将的舰队进攻了轮番的攻击。虽然陆基飞机在攻击海上目标时的威力并没有舰载机的强,主要是因为很多陆基飞机无法携带鱼雷,而只能通过投掷重镑炸弹来达到杀伤敌舰的目的,进攻没有层次。不过,意大利舰队也不是如英国舰队那样的一支顽强的舰队,重镑炸弹对付他们,已经足够了。一看势头不对,有着丰富逃跑经验的鲍文上将一边应付着如雨点般往下落的重镑炸弹,一边命令防空炮火反击,同时命令舰队加快速度往意大利的南部跑,试图绕过墨西拿海峡,进入威尼斯湾,离中国人越远越好。只是,他跑得再快,也没有中国飞机跑得快啊。对舰队的攻击进行了整整两天,轰炸机几乎是如影随形地在意大利舰队上空盘旋着,丝毫不给鲍文逃跑的机会。在损失了大半军舰'之后,鲍文上将终于承受不了如此无休无止的进攻,率领舰队进入了墨西拿港,放弃了军舰,直接登陆逃生。
意大利舰队一缴械,整个意大利南部的大门就洞开了。现在的意大利,就如同一串挂在架上的成熟葡萄一样,就等着同盟国来品尝了。四月五日,在从中国紧急赶来的攻击舰队的掩护下,华南方面军的两个正规军正式在西西里鸟登陆。已经丧失了战斗欲望的意大利驻西西里岛部队在攻击舰队那些大海龟的轰炸下,根本就没有办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勉勉强强撑了三天以后,全部放下武器投降。从这个方面来讲,意大利人还是值得自豪的,起码,他们撑了三天,而不是象法国人那样,在布尔格那儿只撑了一天就算完全了任务。
第十四部
第十三章 进军亚平宁半岛(中)
西西里岛到手,大量的“飞鹰”一型轰炸机从北非转场到那里,对孙明元帅来说,意大利已经捏在自己的手心里了。
四月十日,对意大利本土的进攻正式开始。在攻击舰队和飞机的掩护下,两个正规军和斯里兰卡的三十万部队率先在意大利南部雷焦卡拉布里亚登陆。意大利人也组织了力量进行反抗。只是,他们的大部分部队被德奥联军牵制在北方,所能组织起来的,也就一些二线部队而已。就连意大利最最精锐的部队都不够中国人一顿揍的,他们的这些临时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表现如何,可想而知。三个小时内,雷焦卡拉布里亚就被炸成了一片废墟,那里的反登陆部队也被打得落花流水的。这些由工人、农民、警察和公务员组织起来的部队,那里见过如此可怕的架势,看着那遮天蔽日的机群,看着那如雨点般往下落的炸弹,那两条腿就先自软了,脸上的虚汗也冒出来了,手上的步枪也拿不动了,那原本就不是很强、纯由政府在这几天之内硬灌进去的所谓的民族的尊严,早就丢到了九霄云外。等到中国的攻击舰队赶到,几乎连续不断地炮轰了一个小时之后,雷焦卡拉布里亚的防线彻底崩溃,还活着的那些意大利士兵们发一声喊,放下了武器,冒着连绵不断的炮火,飞也似地跑了。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连逃跑也不专业,比起法国人那有计划、有组织地投降来。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只知道拼了老命地往炮火少的地方跑。可是现在,雷焦卡拉布里亚附近三公里之内,那里有炮火少的地方啊,他们一跑出隐蔽地地方,身处旷野之中,被炸死的可能性更大。
等华南方面军的一个正规军在下午三点钟正式登陆的时候,整个雷焦卡拉布里亚已经没有几个活着的人。驻守的七万多部队中,除了三万左右跑掉以外,其余的四万人。不是已经成为了尸体,就是躺在地上不断地呻吟,不断地哀求中国的医护人员先给他们的断胳膊断腿上点儿止痛药。大冷天的,再这样折腾下去。这些受伤地意大利人估计也没有几个会存活下来吧。中国军队那里有空去管这些,一上岸就直捅帕尔米城,把这些断胳膊断腿的家伙留给了后续的斯里兰卡部队。
黄昏的时候,中国先头部队一个团抵达了离雷焦卡拉布里亚只有三十公里地帕尔米城,并不等后续部队的到来,直接向帕尔米城发动了进攻。帕尔米城内倒是有约一万名守军。可是,这些守军都是刚刚从雷焦卡拉布里亚跑回来的逃兵,正惊魂末定的。突然间见到城外来了三千多个装备精良的中国部队。而且进攻的中国部队中竟然还有一些别说没有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地轻型两栖坦克,轰隆隆的,朝着帕尔米直扑了过来。意大利人也进行了反击,可是,才不过训练了几天的炮兵,怎么打也打不中正直扑过来地坦克。倒是被坦克冲到了射程之内。炮兵阵地在短时间内就被冲了个七零八落,意大利炮兵们毫不犹豫地扔下了火炮。朝着北方跑去。没有了炮兵地支持,帕尔米城内那一万人左右的乌合之众,那里可能挡得住精锐的三千多中国部队的强攻,随随便便打了几枪之后,再度拔腿朝北面跑去。等晚上八点左右,斯里兰卡的一个师赶到帕米尔城的时候,这座人口并不是很多、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城镇,早就已经完完全全地落入中国人地手中。
四月十一日早上,两个中国正规军和三十万斯里兰卡部队全部登陆成功,意大利帕尔米以南地所有地盘都落入了中国人手中,孙明元帅的手中,已经有了一个极其安全地登陆场和一个勉勉强强可以使用的港口。消息传到罗马,整个意大利都发抖了,被寄予厚望的雷焦卡拉布里亚防线如此的不堪一击,完全出乎意大利人的意料之外。意大利政府本来也不指望这些个乌合之众能够挡住中国人的进攻,他们只希望这些人能够多挡个三五天的时间,好让他们可以组织罗马城及其附近的所有正规军,在卡坦扎罗一带构筑一条横贯伊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的长达三十多公里的坚固防线,把中国人挡在意大利半岛的南部。只是,事情再次告诉意大利人,没有了制空权,所谓的坚固的防线,都跟纸扎的一样,一捅就破。
四月十三日,两个中国正规军和十五万斯里兰卡部队抵达卡坦扎罗郊外,包围了这座意大利南部的军事重镇,并吓跑了正在那里施工的大批意大利人。卡坦扎罗城内驻扎了约十五万意大利的正规部队,是意大利好不容易从北方撤回来的精锐部队。可是,这些已经被德奥两国打成了惊弓之鸟的部队,怎么可能挡得住战斗力比德国人还要强悍的中国部队呢?罗马城里的那些高官们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他们很想着立刻就把无条件投降书送到同盟国的手中,也免得受这样无穷无尽的折磨。可是,想象一下无条件投降后,德国人会用什么办法折腾自己,这些个身居高位的意大利人心里就发抖,几年前,正是他们不顾意大利许多政要的反对,为了一点点小小的利益而加入了协约国,从而给德国和奥匈帝国造成了可怕的损失,这些人心里明白得很,一旦落入德国人的手中,别说自己的政治生命和财产了,连自己的小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一个末知数呢。
四月十四日,德奥联军终于突破了意大利北部的防线,并且一路突进,于四月十五日占领了特伦托,兵锋直指意大利中部交通枢纽维罗纳。一旦维罗纳落入同盟国军队的手中,西北最重要的大城市米兰和中部的军事重镇博洛尼亚就处于随时可能遭受进攻的地步,意大利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也将全部落入同盟国军队手中,这场仗根本就不用打下去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四月十三日,第二波的中国部队登陆成功,使得呆在意大利半岛上的中国部队达到了八十万人,包括四个中国正规军,三十万斯里兰卡部队和三十万泰国部队。而且,中国部队用了两天拿下卡坦扎罗后,顺着公路和铁路一路北进,已经打到了维苏威火山的脚下,离大城市那波利也只有二十公里路程了。
看着这种二箭钻心的局面,意大利人欲哭无泪。罗马方面自打四月十号开始,就一天发十封电报,甚至于在报纸上公开呼呼吁双方放下武器,坐到谈判桌前面,意大利愿意有条件地投降。可是,就是有条件那三个字再次惹恼了中国人和德国人,南北两路大军仿佛是竟赛一样,都闷声不响地拼了老命往罗马城里赶。德国人和中国人心里都非常清楚,谁先进入罗马,谁就将接受意大利人的投降,别说这份荣誉了,单单能够得到的利益,就不是用数字所能表现的了。在这一方面,中国人占有绝对的优势。意大利的精锐部队基本上都在北方,南面防守的,只有几十万乌合之众配合二三十万匆匆从北面赶回来的部队做战,而中国部队的数量虽然不多,可是有着泰国部队和斯里兰卡部队的相助,并且战斗力明显的在德国人之上,南线的进攻速度一点儿也不比北线的慢。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已经攻到了维苏威火山脚下,离罗马城只有两百公里左右,而德奥联军还在特伦托一带,离罗马城起码还有六百公里,这四百公里的差距,可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弥补过来的。还有一点,估计是意大利人有意而为之吧,罗马方面竟然下令坚决挡住北面德奥两国的进攻,而对中国人的进攻却只是做个样子,勉强抵抗一下而已。德国人心里着急得很,他们当然知道意大利人的用意,与其向德国人投降,受尽德国人的嘲讽和羞辱,倒不如向中国人投降算了,最起码,意大利与中国并没有太深的仇怨,真要算起来,也只不过是十九年前跟在英国人后面,到北京走上一回,抢了一些文物回来、并且事后拒不归还、也不愿意赔款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中国方面应该不会把自己往死里打吧。在意大利和中国双方的努力下,四月二十号,中国部队终于抢先攻到了罗马城下。而此时,德国和奥匈帝国的部队还在博洛尼亚一带,与几十万意大利部队打得难解难分呢。虽然意大利部队不经打,可那毕竟是几十万人啊,就是几十万头猪,你们德国人想抓完,起码也得几天吧,更何况,这些意大利人多少还会放上几次枪,打上发炮弹。
第十四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