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众人面前掩饰自己对儿子的安全焦急,同时也在告诉众人,李恪还在漠北这个事实。

少顷!就在大家快要沉不住气的时候,李世民突然转过身来直视众人,他的眼神坚定的不容别人质疑,他的神情严肃的不容别人反驳。

“擢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左金吾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整顿兵马,随时听候调遣。”

李世民突然下定决心,“命李靖为行军总管,柴绍、薛万彻,尉迟敬德为行军副总管,代州都督张公谨为云镶道行军总管,全部兵马归李靖节制,分道出击突厥。”

李世民说到这里的时候,岑文本已经将圣旨写在了纸上,等待李世民的下文。

“杜如晦,长孙无忌负责此次出征突厥的粮草筹备,右领军大将军张士贵负责粮草押运和护送。”

说完,李世民看了一眼众人,不理会众人眼中的震惊和无奈,出了两仪殿朝杨妃的千秋殿而来。因为他知道,此时最需要安慰的是杨妃,这个把李恪当成自己生命中唯一寄托的女人。

第一百四十章 兄弟不合

李世民来到千秋殿,跟杨妃简单说了一下关于李恪的处境,杨妃思子心切,突然间气急攻心昏迷了过去。李世民似乎对杨妃的反应早已准备,吩咐身边的御医为杨妃诊治,少顷杨妃便悠悠转醒,同时她用乞求的目光注视着李世民,“皇上,请你发兵吧,臣妾不能没有恪儿。”

“爱妃你就放心吧,朕已经下旨李靖为行军总管,统管西北军务,分道出击突厥。并且,长安城外正在集结兵马,朕这次要亲自去漠北,不会让恪儿有事的。”

李世民说这句话时语气有种平淡,但话语中不容置疑的坚定让杨妃心里多了份安慰。作为一个男人,这不是简单的一句答复,而是对自己最为深爱的女人的诺言。李世民知道,自己该如何说,杨妃更是知道李世民这句话背后所表达的含义。

“多谢皇上。”

杨妃脸色缓和了不少,脸带愧色的说道。

“你好好休息吧,朕还有事情要忙呢!放心吧,朕会把一个活蹦乱跳的李恪交给你的。”

李世民语重心长的说道。然后,他看了泪水布满脸颊的杨妃一眼,用手轻轻擦拭了她腮边的泪水,深情的看了一眼杨妃,坚定的走出了千秋殿。

李世民从千秋殿出来之后没有回到两仪殿而是朝玄武门而来,当年他为了自己最爱的女人,为了自己的子女,为了自己能够活着,在玄武门展开了跟李建成角逐胜负。如今,自己的儿子在大漠遭到了刺杀,自己岂能坐视不理。是的,自己是一个皇帝,高高在上的皇帝,可是自己还是一个父亲,孩子心中伟大的父亲。

然而,李恪身陷大漠的消息就像蝗虫过村,从两仪殿传到了东宫,卫王府,齐王府,长安城各坊。

东宫的李承乾听到李恪漠北遭劫的消息时开怀大笑,“李恪,你也会有今天啊。”

他第一次发现自己还会有这么高兴的一天。长时间存在他心里的那股压抑感荡然无存,他的天空豁然开朗,就像连月阴雨之后的晴天一样,让他觉得无比舒服。

“三弟,你别怪大哥如此对你,是你太受父皇宠爱了,为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李承乾笑罢之后突然略带伤感的说道。

李承乾此时复杂矛盾的心里让他身边的崔知机和王仁表迷糊不已,不知道天子殿下究竟是怎么了?怎么一会发笑,一会又一副疼心疾首的样子呢?然而,没人能够理解李承乾内心中的复杂和矛盾,当时李恪能出使突厥,当时在朝堂上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听到李恪遭劫的消息,他非常开心。然而,身性懦弱的他在冷静下来的时候又为自己让李恪出使突厥而感到自责。

李承乾不知道的是,李恪遭劫的消息最高兴的不是他,而是卫王李泰。在卫王府中,李泰舒服的坐在书房的椅子上一边喝着茶一边翻阅着最近在读的《六韬》他的老师王珪给他建议的让李恪和李承乾两败俱伤之后自己渔翁得利。这是因为李恪强大,自己没有机会扳倒他才不得已策略。此时,李恪就这么容易的被李承乾支出大漠,生死未卜。他面前最大的敌人已经不存在了,至于李承乾,在他眼里不值一提。所以,他此时的心情不比李承乾差。

然而,李佑却满脸气氛的坐在书房发飙,对在自己眼前的昝君莫,李佑怒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两百人竟然打不过人家几十个人,本王养你们是干嘛吃的?”

昝君莫沉默不语,自己此次负责截杀李恪一行,没有想到碰到的是狄知逊,并且从狄知逊一行人的口中探出李恪在漠北遭遇不测。所以,他就想出了杀掉狄知逊,断了李恪救援的路,没有想到两百多人在黑衣卫候虎和孟山两人面前不堪一击。然而,对方的强大是自己始料不及的,自己有什么办法呢?所以,他在李佑训斥他的时候选择沉默。

“滚出去,还待在这里干吗?”

李佑怒道,然后随手将茶碗砸在了昝君莫的额头上。昝君莫从李佑的书房出来的时候满脸是血,但他整个人轻松了不少。李佑只是发脾气,没有处罚他,他觉得自己很庆幸。

汉王府,聚义殿。

马周,刘仁轨和许敬宗三人听到李恪漠北遭劫的消息之后心急如焚,幸好岑文本及时的将李世民出兵突厥的消息传给他们,他们才安心了不少。同一时间,两仪殿上还有五个人,他们一身戎装,满脸的煞气,沉默不语。他们五个人就是李恪的结义兄弟,秦怀玉,程怀亮,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

他们刚才进行过一场激烈的争吵,要不是有马周等人的阻拦,估计兄弟之间就要打起来,原因自然是因为李恪。五人在听到李恪大漠遭劫的消息的时候不约而同的来到汉王府想询问详细的情况,在确定李恪真的遭遇追杀之后,火爆脾气的尉迟俊第一个大怒,扬言要杀到突厥去,将颉利的头给砍了,救出李恪。李宗也同样火冒三丈,扬言要带领自己府中的家将杀到突厥救李恪。

但是,除了李宗和尉迟俊两人,其余三人表现的很平静,就像没事人一样,至少表明的不像李宗和尉迟俊两个人,这让还在为阻止自己不能跟随李恪去漠北的尉迟俊和李宗看到三人的表现之后更加气愤。李宗的心里此时除了李恪的安危什么都不想,所以说话的时候就没有尊卑之分,就听他骂道,“你们三个今天是怎么回事,跟没事人似的,三哥在漠北遭劫,难道都无动于衷,有你们这样做兄弟的吗?”

“五弟你这是怎么说话呢?难道殿下遭劫我们心里不急吗?可是,急有什么用,像你们这样大吼大叫的能解决问题吗?”

秦怀玉作为大哥,听到李宗如此斥责自己三人,便对李宗温言劝解道。

“大哥你这句话说的就不对了,难道就像你们这样半天不说话就能解决问题?”

尉迟俊冷笑道,“我看你们这哪是在解决问题啊,分明就是贪生怕死不敢去漠北救三哥才表现的这么出奇的沉稳。当初我和五哥本想跟三哥一同去漠北,就是想是兄弟,共生死,却被你和二哥拦住不让去。现在三哥出事了,你们竟然无动于衷,难道这就是三哥所信任的那帮兄弟?这就是当初结拜的时候嘴里喊着的同生死,共富贵的兄弟?当初是我尉迟俊瞎了眼,没看出你们过了几年太平日子之后的真正的为人。”

然后他突然笑道,“不过今天终于看清楚了你们的真面目也不迟,免得以后不但不能共生死,还要背后挨刀子。”

“六弟你是怎么说话的?有你这样说我和大哥的吗?”

程怀亮也忍不住吼斥尉迟俊道。然后,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听李宗道,“二哥,今天我李宗最后一次叫你二哥,是念在我们兄弟一场的份上。当初,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什么样的祸没闯过,什么样的事情没做过。每次你都第一个出来承担责任,第一个为兄弟们出头,我李宗欣赏的是当初的那个程二哥。可是,今天当初的那个程二哥去哪了?怎么就变得沉默不语,胆小如鼠了呢?竟然连自己的兄弟出事情都不理不睬,你太让我李宗失望了。”

李宗说完,根本就不拿正眼瞧程怀亮。

程华亮也是倔脾气,平时很少表现出来,所以大家都没有发觉,今天被李宗一阵怒斥,顿时气急,上前就要抓李宗的衣领,没想到尉迟俊快步上前,随后他的钢鞭紧跟而上朝着程怀亮的手臂打来。

在程华亮身旁的秦怀玉看到情形不妙,忙抽出自己佩剑,挡下了尉迟俊的铁鞭。然而,一旁的李宗急了,他没有想到程怀亮会为了这么几句话向自己出手,便毫不思索的抽出了自己的佩剑朝程怀亮刺去。

“住手。”

刘仁轨见局势失控,怒吼道,“黑衣卫将他们拿下。”

刘仁轨一声吼斥将众人震住,同时数十名黑衣冲进两仪殿,将长枪对准五人,刘仁轨这才沉声说道,“五位虽然是殿下的兄弟,但聚义殿也不能容得你们这样放肆。”

然后,他语气缓和了很多,“末将也知道众位是担心殿下的安危,可是现在还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你们自己人之间就打起来了,你们让身在漠北的殿下还能寄望你们什么?大家难道就不能平心静气的商量问题,解决办法吗?”

刘仁轨说完话,看了秦怀玉五人一眼,见李宗狠狠的跺脚,然后将佩剑入鞘,坐在椅子上不说话。刘仁轨见众人不再大打出手这才让黑衣卫退了出去,同时他担心道,“殿下的这帮兄弟平日里倒是没看出有什么大问题,如今殿下不在的时候还真让他发现了一切端倪,那就是没有一个主心骨啊。”

确实如同刘仁轨想的一样,五人中秦怀玉内敛,程怀亮心思细腻,柴哲威喜好风月,李宗性子冲动,尉迟俊脾气火爆,也唯独李恪能够把他们整合在一起。如今,李恪不在的时候,他们之间就出现了裂痕。

大殿上的气氛显得很诡异,众人都不说话。秦怀玉,程怀亮和柴哲威生怕自己一说话又激怒李宗和尉迟俊,索性沉默不语。而马周,刘仁轨和许敬宗都在低头苦苦思索对策,他们听到李恪遭劫的消息不比秦怀玉他们早。所以,还没有来得及商量该怎么办,五人就来汉王府询问李恪的事情。没想到五个人还没有开始讨论怎么样营救李恪,兄弟之间就为李恪的事情大打出手,所以三人也不抱大家一同商量能想出什么好办法的希望。都选择了自个儿思考,看是否能够想出什么好办法,让李恪能够尽早回到长安。

第一百四十一章 六千铁骑出漠北

聚义殿的短暂沉默被一阵急剧的脚步声打破。就见苏定方一身戎装,威严十足的走了进来,他身后是数十名黑衣亲兵,每个人脸上的肃杀之气,让坐在大殿的马周等人都感到了一股无行的杀气扑面而来。

“殿下在漠北遭劫的消息你们已经知道了吧?”

苏定方盯着马周问道,他的话语不容置疑,在西山大营的半年时间让他重新找回了昔日军旅的霸气和威严。

“定方,你是怎么回来的?”

马周疑惑道,“殿下遭劫的事确实属实,我们正在想办法怎么营救他呢。对了你又是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

“皇上派人来西山大营调兵,我才知道殿下遭劫的事情。我已经跟皇请旨希望能够率领骑兵去营救殿下,皇上已经批准,容许我率领五千铁骑出兵漠北。”

苏定方简短的说道,“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殿下遭劫的事情,那你们也不用太过担心,我一定会将殿下顺利的迎回长安城。”

“皇上让你什么时候出发?”

尉迟俊和李宗同时站起身来问道。

“恩,五千铁骑已经在城外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苏定方道,“我此次来就想告诉你们,我一定会顺利的迎回殿下,你们不用担心。其次,这次出兵大漠,我手上只有五千人,他们都是西山大营的新军,战斗力相对较弱,我来的目的就是看是否能够将府中的狼骑带出去,不知道你们的意见如何?”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将目光转向刘仁轨,因为现在汉王府的护卫由刘仁轨统帅。

“没问题。”

刘仁轨回答的很干脆,他相信苏定方对李恪的忠诚,所以不假思索的答道。然后对身边的一名黑衣卫道,“命令黑衣卫狼骑在校场集合。”

“诺。”

黑衣卫士离开之后,马周道,“既然定方出兵漠北,我们就放心了。但是,只有定方这一路营救殿下,我认为兵力还是过于单薄,所以。”

马周说到这里,看了刘仁轨和尉迟俊和李宗一眼,“我想让正则率领府中的鹰卫再组织一路人马,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意见?”

他的话语中虽然有询问的意思,但询问的对象显然是李恪的几个兄弟,特别是李宗和尉迟俊。黑衣卫鹰卫有五十人被李恪调走,剩下的一百五十人中最多只能调出一百人,剩下的五十人要护卫王府。所以,想要组成一支力量不逊色的队伍,只能从李恪的兄弟们身上下手。但从刚才的情形来看,李宗和尉迟俊对李恪的关切之情胜过秦怀玉等三人。所以,马周想询问主要是针对李宗和尉迟俊而言的。

“我李宗第一个参加这支队伍。”

李宗第一个说道,他对秦怀玉和程怀亮二人不予理睬,对刘仁轨道,“刘校尉什么时候出发?我现在就去准备准备。”

“三哥有难,我尉迟俊岂能坐视不管。”

尉迟俊说完,然后很鄙视了看了秦怀玉和程怀亮一眼。

“多谢两位公子仗义援手。”

刘仁轨客气道,“如果你们准备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的话,我想和定方一起出发。”

“没问题,那我们就跟苏将军一起出发。”

李宗严肃的说道,“没什么多准备,就是召集府中的几个家将而已。”

然后,他跟尉迟俊相互看了一眼,同时对刘仁轨道,“如果刘校尉没有意见的话我和六弟就去准备准备了,到时候我们在长安城外见。”

“请。”

刘仁轨道,刘仁轨用了一个请的姿势,亲自将李宗和尉迟俊送出了汉王府,三人出了汉王府快要分别的时候刘仁轨突然道,“两位公子,我们这次私自出兵大漠罪名不小,所以,你们在挑选家将的时候需要慎重。”

“刘校尉放心,我们明白。”

李宗说道,然后一拱手,和尉迟俊消失在刘仁轨的视线中。

刘仁轨再次回到聚义殿的时候,马周正在跟秦怀玉和程怀亮等人解说着什么,而许敬宗和苏定方正在聊着什么,就见苏定方不由的点头。

这时,就见黑衣卫士回禀道,“统领,狼骑结集完毕。”

“恩。”

刘仁轨点头道,然后走到聚义殿对苏定方道,“定方,狼骑已经在校场结集完毕,我们过去吧。”

苏定方和刘仁轨来到王府的校场,六百的狼骑就像六百头舔血的野狼,将整个校场笼罩在他们的杀气之内。苏定方看了狼骑一眼,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同时对身边的刘仁轨佩服不已。可以说狼骑是苏定方一手训练出来的,他知道李恪给这支骑兵命名为“狼骑”的目的何在。所以,在训练的时候更多的激发了将士们的血性,让他们成了真正嗜血的狼。在他被李恪推荐为新军的时候,他将自己手上的狼骑交给刘仁轨的时候心里确实存在一些担忧,他不怀疑刘仁轨的统兵能力,但他担心刘仁轨是否能够保持狼骑在他走后这股血性。然后,今天他看到狼骑的时候,发现这支骑兵并没有在他走后丢失他们的狼性,并且在刘仁轨的带领下多了一份沉稳和内敛。如果说他带领的狼骑就像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剑,那么此时的狼骑绝对是未出鞘的刀。

“你们是什么?”

苏定方问道。

“黑衣卫,狼骑。”

“你们为谁而战?”

苏定方问道。

“殿下,殿下!”

“知道你们此行的目的吗?”

苏定方继续问道。

“杀回漠北,迎回殿下!”

“杀回漠北,迎回殿下!”

刘仁轨喊道。

“杀回漠北,迎回殿下!”

众人喊道。

苏定方很满意狼骑的斗志,此时,调动起斗志的狼骑绝对是一群凶残的狼。然而,他们毕竟还只是一群没有经过战争洗礼的,没经过弱肉强食的战争选择的狼,需要鲜血和杀戮来让他们成长起来。所以,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刘仁轨,见刘仁轨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他的意思,便继续喊道,“你们怕死吗?”

“不怕。”

“你们是狼骑!”

苏定方道。

“狼骑。”

“狼骑。”

“狼骑。”

“出发!”

苏定方喊道。然后,狼骑就在他的带领下像一群饥饿的野狼,和城外的五千铁骑会和。

当狼骑消失在刘仁轨的视线中之后,他从刚才的沉浸中才恍然醒悟。他终于知道苏定方要这六百狼骑的真正目的,那就是想让他们经历战场的洗礼,成为真正嗜血的狼群。苏定方在这六百人身后花了太多的心血,所以他容不得狼骑华而不实,更容不得他们只是一群没有经过实战经验的亲卫。所以,他才会借此机会将狼骑带上,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这次漠北之行让狼骑变得更加强大。

刘仁轨为苏定方这种为李恪鞠躬尽瘁的精神所感动,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苏定方心里想到的永远是汉王李恪。

“定方,和你比我确实不如也!”

刘仁轨叹道,“你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然后,他将目光转向北方的方向,“我刘仁轨深受殿下知遇之恩,岂能甘于你之后。”

刘仁轨说到这里,突然他的气质发生了变化,以往文质彬彬的他此时霸气十足,就像是一柄将出的利剑。长久以来温文尔雅的刘仁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威严十足,举手投足之间像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的刘仁轨。

刘仁轨,真正的刘仁轨终于蜕变了,终于从他书生的性格转向了军人的性格。因为苏定方的刺激,因为李恪的安危,他终于激发了自己体内的热血,终于完成了他人生的一大转折。

刘仁轨回到聚义殿的时候,马周和许敬宗还在,秦怀亮、程怀亮和柴哲威也都在。五人看到刘仁轨的时候都发现了他的变化,特别是马周,他一直认为刘仁轨性格温和,哪曾想到此刻眼神锐利坚毅的他。但是,他并没有说什么,其余许敬宗等四人都是一脸的惊讶,不知道刘仁轨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宾王延族,黑衣鹰卫已经准备妥当,我该出门跟两位公子会合了,你们放心,我和定方一定会把殿下顺利的迎回来。”

刘仁轨道,然后,他对秦怀玉三人道,“三位公子,告辞了。”

然后,大步的走出了聚义殿。

刘仁轨来到长安城外的时候苏定方已经在等待他,他的身边还有李宗和尉迟俊,他们每个人都带了五十名家将。柴绍和尉迟恭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将,所以他们府中的家将都是军中万一挑一的悍卒,其实力不亚于李世民身边的千牛卫。所以,刘仁轨在看到李宗和尉迟俊两人的一百家将之后也很满意的向两人点头。

“出发。”

苏定方见刘仁轨和他身后的鹰卫,便毫不犹豫的下达了命令。因为,在这些人当中唯独他的官职最高。

六千人就像六千匹狼,怒吼的杀向了漠北。突厥左贤王施罗德没有想到,他的妒忌会让突厥在今后的三年内付出惨重的代价,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这六千骑兵。

第一百四十二章 截杀突厥骑兵

长安城关于李恪在漠北遭劫的消息传开之后,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不少不知情的百姓还到长安府衙去请愿,要求朝廷出兵讨伐突厥。还有一些读书人开始聚集起来在书社,要不是李世民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出兵营救的决策,估计他们就要到玄武门前去为李恪请命。

同一时间,李恪所做的一首《满江红》通过读书秀才们的口中传到了大街小巷。这首词风豪迈,气壮山河的词表现了作者李恪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赤诚的爱国豪情,让身陷漠北的他在长安城又赢得了不少的民心。特别是读书人,当他们读到李恪这首词的时候,内心沸腾不已,就像自己骑着铁骑,决战在漠北一样。

所以,这首词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传到了皇宫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轻声念着李恪剽窃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渭水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特别是他读到,“渭水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身躯一震,他想到当时在大殿上李恪提出要出使突厥的时候眼中露出的无惧无畏的神情,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当时李世民就是被他坚定眼神和藐视一切的气质所震撼,才会决定让李恪出使突厥,然而此时他突然间明白了自己这个儿子的心意。

“渭水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他再次吟道,“父皇明白了你,你真的没有让父皇失望。”

想到这里,李世民举目望向北方的天际,半晌,他又暗暗自语,“原来如此,父皇还真不知道你有这般的志向。”

说完这句话,李世民眼神中露出一抹别人难以察觉的坚定神情。

“王德,大军在城外结集的怎么样了?”

李世民沉声问道。

“刚才长孙将军前来禀报,中午就可以出发了。”

王德停顿了一下小声的问道,“皇上真的要亲征漠北?”

“朕的儿子在漠北惨遭突厥的截杀,难道朕只能坐在长安城的皇宫中坐视不理吗?”

李世民语气不悦的看了一眼王德。王德突然感觉到自己身上一阵冰冷,不由得打了个颤,“老奴知错了,还请皇上责罚。”

“下去吧!”

李世民摆了摆手。

“诺。”

王德躬身退出了两仪殿,出了两仪殿的王德发现自己被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常年服侍在李世民身边,今天还是第一次发现皇上举止如此凝重。难道……王德想到这里,就不敢再想下去。因为,这件事情如果真像自己预料的这般,那么大唐宫廷又要经历一次流血了。“老奴什么都不知道,都不知道。”

王德自语道,然后看了一眼两仪殿方向,老迈的身躯消失在他的叹息声中。

其实,苏定方率领骑兵离开的第二天,城外大军便集结完毕,大唐皇帝李世民为了自己的儿子亲征突厥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然而,皇帝亲征是大事,岂能儿戏。因为皇帝亲征之后国家大事要让人来处理,究竟该让谁来处理?太子年幼,还没有到行冠礼的年纪,不能处理朝政,其他的人根本就没有这个资格。再说大唐刚刚经历了玄武门政变,突厥入侵才稳定下来。所以,最终在房玄龄等人的死劝下,李世民终于不再亲征,把大军的统帅权交给了左卫大将军李亮。

李世民在玄武门一身戎装的看着浩浩荡荡出了长安城的李亮大军,心里默默的祈祷,希望李恪能够早已归来。他不能亲自去营救李恪,对他而言已经在杨妃面前失言了。所以,李亮大军是否让李恪早点归来是他对杨妃失言的一个补偿。同时他在心里也对苏定方给予了很高期望,就像在苏定方跟他请求出兵漠北营救李恪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一样。

长安的寒冷跟漠北的寒冷是没法比的,五日之后兵出宿州的苏定方才发现他身后的将士们对于漠北的天气一时还难以适应。

因为,朝廷的旨意要用快马传到李靖的手里需要六天的时候。所以,用了五天就出了宿州的苏定方比李靖他们提前了一天时间。

此时的苏定方看了一望无际的被残雪覆盖的北国风光,丝毫没有欣赏的心情。他对身边的刘仁轨说道,“正则,我们就在这里分兵两路吧。你们人数少,就朝着向西丰州的方向寻找殿下,据我估计如果殿下能够击溃突厥的骑兵,为了保险起见他可能会迂回到向西,走朔方灵州的那条路回长安。至于我就沿着这条路一直深入大漠,如果殿下仍然被困在从阴山回长安的路上,那我一定会把他平安的救出来。”

“好。”

刘仁轨语气坚定道,“定方,殿下必须要平安的回长安,我们必须要把他迎回长安城。”

“我知道。”

苏定方点点头,坚定的眼神告诉了刘仁轨,他如果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你放心,殿下一定会平安的回到长安城的。”

然后,苏定方将手伸了出来和刘仁轨握在了一起。

“出发。”

苏定方大声吼道,五千六百名骑兵就像草原上的狼群,带着他们的血腥朝着突厥的圣地阴山的方向而去。

看着苏定方的队伍消失在西方的天际,刘仁轨身边的李宗这才问道,“刘校尉,不知道我们该如何行军?真要听苏将军的话,要向朝西的方向寻找三哥?”

刘仁轨虽然是李恪府中的府椽,是文职,但他要统领府中黑衣卫。所以,李恪便给了他一个校尉的武职头衔。所以,李宗和尉迟俊身为军人,他们才会称呼刘仁轨为校尉。

“定方说的没错。”

刘仁轨肯定的说道,“我相信殿下肯定已经击溃突厥骑兵,迂回到向西的方向,想从丰州的方向入灵州,然后再回长安。所以,他被困在从阴山回长安的路上的可能性很小。”

“那为什么苏将军不朝西的方向寻找呢?”

尉迟俊疑惑的问道,“他深入大漠不是走错了方向吗?”

“突厥左贤王如果真想置殿下于死地的话,难道他只会派一千多的骑兵吗?”

刘仁轨反问道,“如果是我,为了保险起见肯定会派出好几支人马,不想让对手有机可乘。”

说到这里,刘仁轨沉默了片刻之后又道,“如果突厥颉利可汗知道了左贤王所做的事情,那他会怎么办?他会杀了自己的儿子?他不会杀了自己的儿子,而是会派重兵截杀殿下,让殿下永远都回不了大唐,这样就能掩饰施罗德所犯下的错误。到时候他会把责任推给草原其他的部落,毕竟殿下跟突厥和谈成功,他没有必要杀殿下。如此一来,大唐使节团突然间消失在草原上,我们又没有证据证明是哪个部落做的,能贸然的对突厥发动战争吗?”

“我明白了。”

李宗恍然大悟道,“苏将军是想让我们去向西的方向驰援殿下,而他自己要在半路截杀突厥左贤王派出的其他几支人马,甚至是颉利可汗派出截杀殿下的骑兵。”

刘仁轨听了李宗的解说,满意的点点头。

“你为什么这么肯定三哥能够击溃突厥骑兵?”

尉迟俊又问道。

“难道你们不认为殿下会做到吗?”

刘仁轨反问道,然后朝着尉迟俊微微一笑,“两位公子,我们出发吧?殿下还在等着我们呢。”

“好,出发。”

李宗此时意气奋发的吼道。

第一百四十三章 追兵,还是追兵

晨曦中出现两个黑点,慢慢的黑点拉长,出现了两个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