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逐鼎大明-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知道这厮已经死了有段时候了。”
“也许确实是死了一段时间了,”韩煜观察了一下代善的尸体,也就没多在意什么。在寻思了一阵之后,说道,“唉,不管了,总算灭了四大贝勒地气焰了。王云,马上让人把代善的头切下来。好好保存着给我送回北海镇,然后再让陈士龙火速将头送往京师。”
王云点了点头,乐呵呵的说道:“好的,这下子朝廷可不会再怀疑我们有异心了。”他说完,还没等韩煜反应过来。已经伸出手去拔出了插在代善尸体上的刀,然后猛的将代善的头斩了下来。
韩煜虽然行军作战已经有了两年多的时间,但是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到斩首。尽管是死尸的头颅,没有鲜血四溅那般激烈,不过依旧感到了很强烈地不适。他连连的后退了几步,捏着鼻子责备的看了王云一眼。说道:“你娘的,这种粗活你让手下去干就行了,干吗非要亲自动手,而且还是在我面前亲自动手!”
“呃……”王云愣愣的看了韩煜一眼,不好意思地憨笑了两声,说道,“这不。代善已经死了。我也是怕耽搁久了这脑袋会变形,所以快点斩下来。快点送走的嘛。”
“你还是快点找一些可以保存的物料给这个脑袋包裹一下,不要搞得闹到送到圣上面前地时候就只剩下一个骷髅头了。弄得最后要是圣上再多怪罪我们一条欺君,那可真是冤枉的很。”韩煜催促的冲着王云挥了挥手,让他快点去办事。
“可是韩大人,这个头颅该怎么保存啊,听说如果要保存很久时间的话,似乎还要借助一些草药呀,我们这行军打仗地哪知道这些东西呀。”王云有些不解的问道。
韩煜略略的想了想,说道:“这辽东天气严寒,虽然已经是冬春交接,但是外面山野里依旧会有冰块,你派人去凿冰先将代善的脑袋冰冻起来。另外,你看看这里有没有什么代善的信物,比如官印、玉佩什么的,一起拿着送到京城,这样一来就更可信了。”
“明白了。”王云马上开始安排人手去做这件事情。
正午的时候,普兰城几乎全部安定下来了,让韩煜感到有些郁闷地是,自己地大军进城之后竟然没有留下任何一个建奴活口。他原本打算拷问一番建奴,了解一些他们搬救兵的事项,这样对自己下一步进攻会有很大程度地帮助。
不过事到如今,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只好按部就班开始拟定下一步进攻鞍山的作战事宜。
韩煜下令全军在普兰城就地驻扎,休整一天地时间,然后召集了黄得功和王云等将领来到原来是建奴大营的营房里议事,主要是查看一下普兰城一战的情况,以及进攻鞍山的行军计划。
在所有人都到齐之后,韩煜先一步问向王云,道:“普兰城一战,建奴死伤多少有统计出来了吗?”
王云摇了摇头,说道:“还没那么快呢,韩大人。不过,照我看来,没逃走的建奴差不多都死掉了。目前已经找到了三百多具建奴的尸体。”
“你这不是说废话吗?难道我还不知道没逃走的都死掉了?”韩煜瞥了王云一眼,继续说道,“你们下手也太毒了,起码留几个活口让我们来拷问一下呀。”
他顿了顿,摊了摊双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继续说道:“现在可好,全死光了。这让我怎么估算普兰城建奴有多少人?他们又会逃走多少呢?这些逃走的建奴兵力说不定我们很快就能在鞍山遇上呢。”
“可是,在城里进行巷战原本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两堆人混混乱乱挤在一起,下手难免会掌握不了分寸的。”王云辩解道。
“好了好了,这件事就算了,”韩煜原本也没有责怪王云的意思。他缓缓口气,准备进入下一个话题。
就在这个时候,黄得功突然正经脸色的开口了,他说道:“韩大人,末将有事禀报。”
韩煜微微的愕然了一番,他在城东遇到黄得功的时候,就已经感到了对方内心情绪的波动。稍微沉默了一下之后,他点了点头说道:“说吧,有什么事情。”
“韩大人,此番普兰城一战,我北海军一共阵亡了七个人,虽然说的轻薄一点,以七个人换取一座城池是非常值得的。但是,我们之所以能够以这么极小的代价取得胜利,那是因为城中的老百姓鼎立相助的结果。”黄得功的语气带着浑厚的严肃声调,给人一种极为认真的感觉。
“确实如此,”韩煜认可的点了点头,说道,“若非城中汉民举事,四下放火,导致建奴分散在城中,恐怕我们这一战绝不会这么短的时间就拿下了普兰城,甚至还会有更严重的伤亡。”
一旁,王云也连连的赞同道:“对啊,老百姓们可真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他看向黄得功,又问道,“不过,得功你想说什么呢?”
黄得功忽然从袍袖里取出一份白布,上面用毛笔密密麻麻书写了许许多多的名字。他的喉头哽咽了一下,双手有些颤抖的将白布递到了,郑重的说道:“韩大人,末将已经派人核对了一下支持我北海军攻城的百姓伤亡人数,全城不计前些日子建奴滥杀无辜的百姓,在今日凌晨一战之中,一共有五十六名百姓惨死与建奴屠刀下。”
韩煜轻轻的吸了一口气,脸色陷入了沉着之中。他用双手从黄得功手中接过了白布,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上面所记载的人名。
“这些老百姓有一部分是在放火的时候被建奴捕杀,还有一部分却是在为我明军抢夺城门的时候倒在了建奴大刀之下,这其中还有六个名字仅仅只是十几岁刚出头的小孩子呀!”黄得功的声音与他的人一样,渐渐有了颤抖的感觉。
整个营房里陷入了沉默之中,一股悲壮严肃的气氛渐渐升起。
韩煜看着黄得功,脸上写满了浓重的伤感,说道:“这些百姓的所做事迹,我会记下来的。我大汉子民是不会屈服在任何蛮夷之下的。”
“韩大人,对于这些百姓来说,他们不会名留千古,也不奢望朝廷会记得他们的功劳,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会有任何值得欣喜的地方。”黄得功继续说道,虎目中渐渐泛起了一抹红润。他加重了一下语气,“也许,我们现在应该给与他们一些更实际的东西做为补助。很多老百姓在夺取城门的时候牺牲,而他们的孩子和父母尚在,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没有劳动力、不能自食其力的人就这样残活下去呀!”
一旁的王云在听完黄得功的话之后,不由自主的感叹了一声,附和的说道:“唉,是呀,我们走了之后,这些老百姓要重建自己的家园,又要忍受丧失亲人的痛苦,还要提防建奴会不会再次袭来。”
韩煜明白了黄得功的意思,但是却陷入了一片苦闷的沉思之中。
在场的所有将领都不禁投来了疑惑的目光,但是却没有人率先发问。
黄得功等待了许久,终于按捺不住的问道:“韩大人,您有什么打算吗?”
“得功,你的想法是不是我们北海军接济一下普兰城的百姓们呢?”韩煜终于说话了,他冷静的看着黄得功,认真的说道,“可是你有想过我们能拿什么去接济,拿行军作战的军饷?还是我们本来就必须珍惜的军粮?”
“可是,也许我们能分出一部分来送给这些老百姓呢,而且我们在建奴大营里搜出一些粮草,最起码可以把这些给他们吧。”黄得功坚决的说道。
“是啊,韩大人,建奴大营的粮草可都是建奴从普兰城老百姓手里抢来的,我们现在总是可以把这些粮草还给他们的吧。”王云也跟着黄得功后面说道。
第八章 三方会战(4)
韩煜看了一眼在场的所有将领,语气冷静的说道:“即便建奴没有抢夺普兰城老百姓们的粮食,或者说,就算建奴从来就没有来过这里,我北海军此番前来,也必须向他们借粮。”
在场的所有将领都愣了愣,一时半会儿没有理解韩煜的话是什么意思。
过了一阵之后,王云带着浓重的疑惑之色,向韩煜问道:“韩大人,难道……。难道您的意思是,这些从老百姓那边抢来的粮食,不能还给他们?就算建奴不抢,我们也要来要?”
韩煜不知道该用什么文辞来交代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知道在场的所有将领其实会明白自己的意思,借粮不过只是口头上说的好听一点,一旦百姓不愿意借,最后还是得动手去抢。他也不希望这样对待无辜的百姓,但是事实不得不要求这么做。
他点了点头,说道:“说的好听一点,是借。”
“可是……。可是普兰城的老百姓之所以反抗建奴,正是因为建奴无道逼迫他们走投无路的。我们身为大明军队,理应该是来光复和解救汉民的,怎么反倒欺压起他们来了?”王云语气很是急切的说道。
所有将领也都纷纷议论起来,气氛变得激烈起来。
韩煜脸色越来越复杂,尽管耳边诸位将领的议论让他感到很烦躁,但是自己依然保持着冷冷的沉默。
关于借粮,韩煜早在出征之前就已经列在计划之中了。他的这支六千人的部队在离开复州之后,就必须时刻考虑到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切断与后方的联系,到那个时候自己就是一支孤立军队,无论是粮草还是物资,都会陷入短缺。
通常来说。如果朝廷下令一支部队出兵,是必须让沿途的城镇准备补给所用地粮草。只不过且不说在经过连连兵灾之后,百姓们早已经是困苦不已,就连自身都难以保全,怎么可能还会有多余的粮草来给军队。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普兰城原本被建奴占领了许久。此刻刚刚收复就要捐粮,这怎么都说不过去的。
“韩大人。”黄得功的语气充满了哽咽,带着颤抖的音调说道,“您可要仔细看一看着白布上的名字呀,他们可是为了帮助我们夺取城门而死在建奴刀下,我们怎么可能做出这样忘恩负义地事情呀!”
韩煜没有爆发。只是用平常的声音说道:“你们做为军中地将领,也知道我们很快就会面临的困惑,到那个时候,别说我们怎么光复更多辽东疆域。恐怕我们这些北海精锐也会全部折掉。你们的心情我理解,所以我不怪你们,但是我希望你们从大局来考虑!”“可是……。”王云还要反驳什么,但是话到嘴边却有缩了回来,他也觉得自己的话已经失去了意义,只是心中对百姓们的同情更加盛重起来。
韩煜略略地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这些粮草是不能还回去。做为随军的军粮先储备起来。不过。我材料复州的补给队伍这两天就会抵达普兰城,到时候我会让补给队伍在返回的时候带着普兰城地汉民返回复州去。起码在我们的领地上。他们还能分到一块土地。”
“韩大人,这……我担心这些老百姓不愿意去呀。”韩煜所说的的确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王云还是感到有一些疑问和不安。
韩煜回了一句:“不去?不去就动员去,再不行那我就没办法了。”
他顿了顿,接着又补充了一句,说道:“先协助一下城里的老百姓们,为他们打理一下受伤的伤员。我们在这里休息一天,如果顺利地话明天补给队伍应该就会达到了,我们接了补给之后立刻向鞍山打去。”
普兰城地老百姓对于明军突然起来攻打普兰城,都纷纷赶到欣喜和高兴,不管怎么说汉民在建奴的欺压下已经忍受够久了,如今总算能够重新回到大汉民族地怀抱。
这一天,韩煜的部队在城中驻扎了下来,同时分派出斥候团前往普兰城周边地区、盖州和鞍山继续散播代善已经死了地消息。这个消息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从普兰城逃走的建奴证实。虽然来说,这样一来会有可能激发满族各部的愤怒,但是也有可能会沉重的打击其士气。
不过,韩煜对眼下的时间精心的计算了一番,用不了多久建奴就会因为在宁远城下受挫而撤退,这样一来原本就士气低下,再加上代善身死的打击,只会有雪上加霜的感觉。想必用不了多久,奴酋努尔哈赤接着暴死,对于建奴的打击恐怕将会更大。
在普兰城休整的这一天,韩煜感到了一个大意外。原本城中不多的百姓,竟然在稍微休息了一阵之后,各自拿出了家中仅存的一些东西,纷纷来到明军驻地向他们进行犒劳。他看着士兵们再百般拒绝千方推辞之后,仍然不得不接过了这些百姓们送来的物资,心中惆怅万千。人性自私的斗争,为什么总要牵涉进去更多无辜的旁人呢?
老百姓送来的东西很有限,大多是鱼干,还有一些杂粮,甚至实在没有东西的,依然端着几碗清水前来。
第二天下午的时候,从复州赶来的供给队伍抵达了。韩煜让士兵们接受了物资之后,又对供给的队伍吩咐了一下,让其负责协助迁移普兰城的老百姓。
普兰城的老百姓当中虽然有许多不愿意迁移的人,毕竟普兰城是几代人居住的地方,这是一块有感情依赖的土地。但是,在他们听说韩煜的六千部队必须继续向鞍山进攻,不能留下驻守城池的时候,各自也都露出了无奈的表情。最终在明军官员和一些资深的乡老鼓动之下,百姓们只能同意向南迁徙。
虽然即将要迁徙的人数并不多,只有百余户人家,但是却也是一个大工程,许多老百姓要带上自己的农具、家当和家禽。负责补给队伍护卫骑兵队只好留下来一同协助这些老百姓搬运家什,预计两天之后才能出发。
韩煜将迁徙的事情全权交给补给队伍,然后下令本部六千人继续向鞍山前进。他虽然不能确定,盖州有多少建奴,普兰城附近还会不会有其他建奴驻点。因此,也不能估测建奴会什么时候向普兰城反攻。不过有可能,这次补给将会是最后一次。
鞍山距离普兰城有一百五十里左右的路程,途中还会经过很多乡镇。按照加急的行军速度,韩煜的部队大概需要三天到五天的时间才能抵达鞍山境内。但是在此之前,他并不急着拿下鞍山,因为派出的斥候团到现在还没有回复。
为了确保尽量能够先一步了解到鞍山附近的军事情报,避免因为情报匮乏而造成不便要的战斗损失,韩煜决定每天只行二十里,并且多以夜晚为主要行军时段,白天则在偏僻的地方休息。
在行军的第二天旁晚,各路军队刚刚休整完毕,开始造饭准备夜晚行军,韩煜早先派出的斥候团终于带着疲惫的身躯返回了。据斥候团汇报,盖州在半个月前因为孟宏远偷袭复州的军队有路过,所以建奴在那里增添了一支三千人的部队,不过大多是步兵。
此外,斥候团还回报,鞍山城暂时没有建奴的动向,但是鞍山境内所有县城都对南边的战事有所听闻,所以局势很紧张。虽然到现在都不能确定建奴会不会增兵鞍山,不过可以想象的到,当普兰城的逃兵将代善之死证实之后,鞍山肯定会加重戒备。
韩煜略略的点了点头,盖州三千建奴步兵是没有什么威胁的,他们没有马匹,要想从盖州赶到普兰城或者鞍山,最少是需要四五天的时间。如果自己的部队能抢在鞍山增兵之前抵达,那么攻下鞍山只需要一天的时间。
韩煜又询问了一下关于散播代善之死谣言的效果。
斥候团汇报,盖州和鞍山到目前为止都已经散播完毕,而且效果很理想,大部队建奴都陷入了猜疑之中。并且斥候团再返回的途中遇到了从普兰城溃逃的一些建奴,这些建奴很零散,没有任何组织性,大致逃亡的方向是鞍山和东北方向。
“也就是说,还没有发现建奴逃亡盖州?”韩煜问道。
斥候冷静的想了想之后,回答道:“是的大人,但是那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看见,并不能说明建奴没有逃亡盖州的呀。”
“不,我想代善的残部一路从复州溃逃到普兰城,其间并不知道盖州已经增兵了,所以一味的只是想逃亡北边有自己驻军的地方。”韩煜分析的说道。
“可是,即便如此,也说明不了什么呀。”斥候有些疑惑不解。
韩煜想了想,问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了?”
“今天是正月二十九了,还有三天就是二月二。”斥候回答道。
“好,大军改夜晚行军为白天行军,下令军队现在继续休息,明天一早从大路向鞍山出发。”韩煜转身对自己的传令兵下令道。
一旁,王云有些不解,走上前一步问道:“韩大人,改夜晚行军为白天行军就算了,怎么还要从大道出发,这不是明目张胆的告诉建奴我们正在进攻鞍山吗?建奴可是也有斥候在探查我们的清雅呀!”
第八章 三方会战(5)
韩煜微微的一笑,脸上不知不觉有了一股神秘的脸色,说道:“没错,我就是要让建奴知道我要攻打鞍山。”
“可是,韩大人,这样一来就算鞍山没有设防,建奴在听闻到我们的动静之后,也会加速进行布防,弄不好还会在鞍山压下重兵,那我们岂不是自投罗网了?”王云不明白韩煜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心中感到急切不已。
韩煜拍了拍王云的肩膀,说道:“王云呀,这你就不懂了。鞍山离辽阳只有二十里不到的路程,任何军队行军一天就能或往或返。我们现在要是赶往鞍山,期间起码要花费三五天的时间,这段时间建奴完全有可能收到代善已死的消息,那时候鞍山城肯定早已经增兵了。”
“怕什么,建奴主力全部在宁锦线上,辽阳该能派出多少兵力防守鞍山呢?”王云在经历过几次胜仗之后,对建奴越来越看不上眼里了,“就算有三五千人,我军这十几二十门火炮照样撂倒他们。”
韩煜摇了摇头,笑道:“确实,建奴主力十几万都在宁锦一带,但是我们怎么能确定辽阳就几千人呢?万一奴酋为了拱卫自己的老窝,留下了一批生力军,那我们岂不是要遭遇更严重的敌人?”当然,他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提出一种可能,在历史上满族人压根就没多少,就算是几十年后清军入关也只有十三万大军。
“可是。这这种可能也太小了点吧。”王云咧咧嘴,很是不情愿地说道。
韩煜继续说道:“你先听我说完。就算辽阳城派往鞍山没有多少兵力,但是建奴以逸待劳,我军行军几天贸然作战必然会有损失。早在之前我就已经告诉过你,此番出征我们是没有候补生力的,我们每消耗建奴一兵一卒,建奴还会有其他地方的兵力来弥补,但是建奴消耗我们一兵一卒,我们可是没有任何弥补的。”
王云细细的想了想,觉得韩煜的话确实有道理。于是没有在反驳什么。
“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军粮的问题。鞍山早年是明君的据点,自然城墙和护卫工事修葺的甚好,明君仓皇撤退也没有近些毁灭。现在倒是给建奴做了嫁衣。”韩煜调整了一下语气,缓和的又说了道,“如果我军在鞍山陷入了拉锯战,势必会导致我粮草急缺,那时候后果可不堪想象了。”
王云赞同地点了点头。呵呵的笑道:“韩大人真是考虑周到啊,呵呵,如此深谋远虑的。”不过说到这里,他突然又醒悟了过来。问道,“可是,韩大人,既然如此我们还这么明目张胆的进攻鞍山去干吗?”
“我只是让军队向鞍山摆出进攻地姿态,又没有真正要去攻打鞍山。”韩煜解释道。
“那,韩大人,您这儿是要唱哪一出呀?”王云纳闷起来。
“废话。当然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了!”韩煜说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那。这个陈仓是指……。”王云沉思了一番,忽然叫了起来。“难道韩大人是要攻打盖州!”
韩煜笑了笑,点头道:“呵呵。看来你还不算太笨嘛。确实如此,我只是大张旗鼓的向鞍山前进,引起后金的注意力,然后再急行军快速撤向盖州,出其不意的拿下盖州。”
“可是,我还是不是很明白,就算鞍山会有以逸待劳的建奴军队,只不过我们和毛文龙总兵约好地,是在辽阳城下回合,而且就算我们现在拿下盖州,有可能只会让鞍山的建奴更为紧张,说不定还会增加更多驻兵呢?”王云语气带着疑问,向韩煜问道。
韩煜不禁对王云露出了一丝赞赏之色,一个猛将能够懂得多问几个战略问题,也算是在进步了。他不可否认的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没错,攻打盖州一定会让建奴对辽阳附近更加严防,说不定远在宁锦地建奴主力在听闻这件事之后也会加速撤回防守,如此一来我们要想进攻鞍山或者辽阳就更加困难了。王云连连的点头,认真的看着韩煜,等待他的进一步解释。
“事实上我们眼下并不是不攻打鞍山,而是没有把握一下子拿下鞍山,这样一来会对我这六千部带来很大的风险,毕竟此番出征我们准备的不是很充足,而且还带上了很严重的赌博性质。”韩煜继续说道,他地语气很平静,显得有一股胸有成竹地意味,“而攻打盖州,可不是为了占领和光复更多辽东土地。你可以从这一方面来理解,如果我们杀伤了盖州三千的建奴,给整个建奴整体会带来士气和兵力数量上地打击,同时我们还能补充一些军粮。”
“那,韩大人,你打算什么时候攻打鞍山呢?”王云问道。
“等待毛总兵来了,我部与毛总兵部一同夹击鞍山,然后再以鞍山为中心,威慑辽阳与沈阳。”韩煜坦然自若的说道。
王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过旋儿又问道:“可是韩大人,我记得我们与毛总兵相约的是在辽阳城下回合呀,那现在我们跑到盖州去了,那毛总兵攻到辽阳城下岂不是要吃亏了?”
“慌什么,二月二才出兵,东江到辽阳也要好几天的路程,我们拿下盖州之后然后派遣斥候团去与毛总兵联络一番就好了。”韩煜很轻松的说道。这一夜,明军继续在原地休息了一阵,然后于次日清晨改走大道,向鞍山方向前进。期间路过了几个村镇,韩煜让士兵们不避其讳,正大光明的从村镇里经过,甚至还向老百姓们借了一些粮草。
这一动向很快就让鞍山建奴驻军得知了。鞍山做为努尔哈赤发动十三万大军向西南方向侵入,是第一个被建奴不损一兵一卒从明军手中接管过来的城镇。而且,鞍山又是做为辽阳的门户,但凡要攻打辽阳必定要以此处为跳板,进可攻退可守,所以努尔哈赤特意强调在鞍山留下了一支一千多人年轻旗人子弟的新兵。
只不过这些新兵年龄都很小,最大的也才十八岁,最小的十一二岁都有。因此韩煜派出的斥候并没有把这一股娃娃兵当做真正的驻兵汇报给韩煜。
当然,努尔哈赤将这些娃娃兵驻守在鞍山这么重要的地方,并不是很相信他们的能力,而恰恰是很相信远在复州压制北海镇的代善的能力。代善可是放下了随军向辽河以西进攻的机会,专程留下来带着一万五千精兵将北海镇的明军堵住。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努尔哈赤之所以这么重视北海镇,还是因为自己最疼爱的孙女苏里童诗成了北海镇的人质。
不过,努尔哈赤怎么都不会想到,也不敢去想,代善没有能够堵住北海镇,不仅如此,他本人的脑袋都随着北海镇的明军推进而弄掉了。很显然,如果代善面对的常规明军,无论是肉搏还是火器,他都不会畏惧,甚至会很轻松的用骑兵践踏突破。只不过,代善有面对的不是一般军队,不仅拥有大量火枪和火炮,还有更先进几百年的战略思维。
鞍山在接到代善已经阵亡的消息后,这些毫无战斗经验的子弟兵倒是热血沸腾,不知道天高地厚叫嚣着要为大贝勒爷报仇雪恨。然而城中的高层将领却瞬间如被雷击,慌乱的不知所措,一面要布置城防,一面还要去辽阳请援兵,另外一面又要冒着被责骂的风险去宁远城下通知努尔哈赤。
宁远城离鞍山几百里之远,一来一去也要十几天。而辽阳城却在得到消息后的第二天,就调集了辽阳、沈阳等地区驻兵,一共六千兵力,其中还有不少是汉奴编军。这些兵力分出了两千人增防辽阳,其余四千全部派往鞍山。
同时,辽阳方面还派出了告急的通牒,发往营口、抚顺、辽中、盘锦和台山等地,要求这些地方的驻军即日马上分兵前来拱卫京城。甚至就连盖州都收到了告急的碟文。
一时间,辽东的局势因为量变而到了引发质变的局势。
韩煜一直在期待着代善身死的消息传到远在宁远城外的努尔哈赤那边,他现在几乎已经想象的到这个叱咤辽东的老头在受到震惊之后的样子了。
韩煜甚至在内心中还会有那么点侥幸,努尔哈赤都行将入土的人了,总会有一些什么病状,最好有个什么心肌梗塞、脑淤血、高血压什么的,在听到代善死了之后,直接病发一下子载到在地死翘翘。
两天后,韩煜的大军抵达了鞍山附属的郊县,他一直很担心建奴会出城迎击自己。只不过好在鞍山城内的建奴因为代善的死而对于北海镇明军产生不良的负面阴影,所以全部龟缩在城内,采取坚守的策略。
韩煜对于这一点颇为满意,在白天的时间,他下令全军在郊县外开始营造军营,并且在正对鞍山城的一面竖起高高的木栅栏,用早已经准备好的帆布将其遮掩起来。此外,他还让士卒们秘密的扎节草人,在营中散开布置下来。
傍晚的时候,营地基本成型。因为韩煜并没有要求士兵们将营地建的全面,只要能够让鞍山城那边看过来有一定规模就可以了。在营中点上火把之后,整个营地看上去也有一种热闹哄哄的气氛了。
第八章 三方会战(6)
天色进入深夜的时候,韩煜让早已经休息好了的部队立刻整装,前队变后队急行军撤出了郊县,然后抄小路加速向盖州方向赶了去。
韩煜带着部下每天的行程在三十里以上,两天之后感赶到了盖州。对于这里的地形,北海军有一部分还是很熟悉的,毕竟跟随孟宏远在营口登陆之后,曾经来过此间。
明军在盖州外的按扎下了简单的营地,然后派出斥候团在附近探查情况。
对于明军的到来,盖州城甚至连一点准备都没有。盖州的三千步兵是因为盖州在明军经过之后,临时增派到这里的,一切军事管理系统都不健全。盖州城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布置探子和细作,在附近或者更远的地方打探有关明军的情况。
从地理位置上来划分,盖州要远比鞍山、辽阳离复州更近一些,但是复州陷落的消息却比鞍山和辽阳到达的更晚。当然这其中的原因,也包括复州建奴在溃逃的时候没有向盖州这边靠来。只是从这一点就能完全的看出,盖州在对外搜集信息的工作上做的很不到位。
就在韩煜悄然从鞍山前撤回到盖州这边的时候,盖州城同时也收到了来自辽阳和鞍山的碟文,希望盖州的驻兵立刻放弃盖州的防守,转而增防鞍山和辽阳等地。却说盖州的最高守将是满族人,但是他手下却有一批汉人军官。满汉同朝为官在后金政权出现的不算晚了。努尔哈赤在早年地时候也算是能人善用,只是在晚点疑心病犯重。总担心汉人会推翻他辛苦打下的基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