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醉枕江山-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隋文帝一代雄主,却错立了好大喜功、穷奢极欲的杨广,以致一统江山,二世而亡。皇储,不是天子家事,乃天下之事!王庆之身为大周之臣,食大周俸禄,岂能不虑大周之事!陛下若不许臣陈情,臣情愿横尸宫前,以死谏上!”

王庆之在武攸宜举办的武氏家宴上见过杨帆,早就知道杨帆也是心向武氏的人,只是他方才请愿竟被杨帆所阻,不准他入宫见驾,以致他有些摸不透杨帆的想法了,如今见杨帆神色暖昧,便知他故意矫情,绝不会对自己真的骤下杀手。

一想通了这个关节,王庆之的怯意顿去,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隐隐有金石之音,不知就里的人听到这番话,没准还真要把他当成了一心为国的大忠臣。

“对!我……我们是为了大周天下,死而无怨!我们死谏,我们要死谏!”

王庆之身边几个请愿的主要人物连忙出声应喝,只是他们不知道杨帆和武氏的关系,难免喊得底气不足,嘴里喊着视死如归的口号,身子却微微向后仰着,恐怕杨帆一翻脸,他们这些宁愿死节的义士会跑得比谁都快。

杨帆皱了皱眉,对王庆之道:“王学士,本官奉有圣命,着你等马上散去,还请学士不要让本官为难!”

王庆之听他这么说,心中更加有数了,他对杨帆拱了拱手,正色说道:“有劳将军再为王某通禀一声,就说如果圣上不愿召见,臣王庆之与洛阳百余义士,宁愿于宫门前赴死,以死相谏!”

“这个……”

杨帆略一犹豫,对王庆之道:“那么有劳学士再等候片刻。”

王庆之微微一笑,道:“有劳将军!”

杨帆示意军士看住这些人,转身又往宫中走去,边走边想:“宫门口闹的阵仗这么大,我又刻意拖了一下时间,中书里的那些相公们应该已经得到消息了吧?”

杨帆回转武成殿,又向武则天回复一番,还补充道:“臣观王庆之等人群情激昂,虽刀斧加身并无惧色,所言所行确是发自赤诚,是以不敢贸然动手,唯恐错杀忠良,是允见还是驱散,尚请陛下明示!”

武则天听他所言,微微沉吟了片刻,摆手道:“叫那为首的王庆之进宫见驾吧!”

杨帆忙道:“臣遵旨!”

杨帆到了午门高声宣旨,王庆之喜不自禁,连忙安抚好同伙,整理整理衣装,随着杨帆入宫见驾。二人一前一后地走着,王庆之见左右无人,便跨前一步,对杨帆低声道:“多谢郎将美言!”

杨帆微微一笑,道:“自家人何必说两家话。不过,这立储便如新君登基一般,非得三请五请不能成事,学士还须有个心理准备。”

杨帆顿了一顿,又道:“其实,学士刚刚请见时,末将就可以引你见驾的,只是……区区百余人,声势实在是太小了一些,末将特意让你们在宫门外多等一刻,捱些时候,也是为了帮你们扩大声势,引起朝野关注!”

王庆之啊了一声,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郎将用心良苦,倒是本官误会了。本官也想多找些人来的,只是许多人尚不知陛下心意,难免瞻前顾后,胆怯畏事,所以……”

杨帆闪目向前一瞧,低声嘱咐道:“噤声!武成殿到了,学士见驾时,说话还需小心!”

王庆之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唯唯两声,马上又退了一步。

原来,王庆之刚刚领人一路喊着口号赶到宫门前时,杨帆就该把他引入宫来,因为王庆之并非白身,他本来就有功名在身,是当朝学士,既然说有政事要见奏天子,杨帆这个负责宫廷戍卫的将军是没有理由阻拦的。

可杨帆却借口与他同来之人大多是没有功名的平民百姓,在宫门前聚众喧哗有碍观瞻,把他们看押了起来,自去武成殿面圣,当时王庆之就有些不悦,不明白杨帆同为武氏门人,何以阻挠于他,此时听了杨帆的理由,一腔怨尤自然不翼而飞了。

中书省里今日正当值坐班的宰相是李昭德,李昭德【“文”】已经【“人”】听说【“书”】了有【“屋”】人聚众午门,请求废立太子的事情。

宫里的内侍们并不都是侍候皇帝和妃嫔的,在宫里办差的宰相、学士们身边也有许多内侍服侍,服侍妃嫔的内侍主要活动范围在内廷,而这些服侍相公们的内侍活动范围才主要集中于前宫。

这些内侍们出出入入传递公函,在宫里走动十分频繁,耳目特别的灵通。王庆之等人受阻于宫门,杨帆入宫请示武则天的时候,就有个去宫门处传递公函的小黄门把发生在宫门前的一切看在眼里、听在耳中。

他马上一溜烟儿地跑回中书省,鹦鹉学舌一般把午门外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李昭德,李昭德一听不由勃然大怒。

李昭德为人高傲,脾气暴躁,在当朝众宰相里是最为刚直强硬的一个人,而且也是保李派的一个中坚人物,一听王庆之聚众闹事,模仿傅游艺劝进,在午门外大声喧哗,请求废太子,改立魏王,李昭德顿时怒不可遏。

他扔下正在处理的公务,怒气冲冲就赶向武成殿,等他走到中书省大门口时,忽然想起这般贸然赶去阻止,以当今皇帝的强硬性格,恐怕会心生气恼,若是王庆之趁机一番花言巧语说服了皇帝,圣旨一下,木已成舟,他也阻拦不得。

李昭德脑筋一转,急忙唤过报信儿的那个小太监,问道:“早上那个进京报详瑞的襄州生员现在何处?”

第十一卷 情深似海 第二百九十七章 月老

小太监答道:“相爷不肯见他,他却赖着不走,如今大概还在东门外纠缠呢吧。”

李昭德大喜道:“你快去看看他还在不在,若是在,马上引他入宫,某要带他去谒见天子!”

小太监不知道这位相爷为什么突然又改变了主意,但他既然吩咐下来,还是依言向东门奔去,过了一阵儿,他便引了一个身穿圆领儒袍,头戴软脚幞头的青年男子赶来,那人头上顶着一只大乌龟,随在那小太监后面,由两个侍卫押着,举止看来十分可笑。

李昭德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一见他赶到了,未等他施礼谢恩,便迫不及待地道:“走走走,快一些,本官引你去谒见天子!”

为了等这个人,李昭德耽搁了一点功夫,结果比王庆之慢了一步,等他赶向武成殿时,王庆之已经先他一步到了武则天面前。

武则天看着有些紧张局促的王庆之,淡淡地问道:“旦乃朕之亲子,所以被立为皇嗣,卿聚众请愿,要朕废了太子,改立魏王,原因何在?”

王庆之咽了口唾沫,控制住紧张的心情,欠身说道:“陛下,古语有云,‘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祖敬宗,首先要确认血统,否则祖先神灵是不会享用祭礼的,天下百姓也不会承认他的本族祖先。当今天子姓武,却以李氏为子嗣,岂不荒谬吗?”

武则天冷哼一声道:“太子如今已经改了武姓!”

王庆之道:“陛下,当今太子改了武姓也回避不了他本姓李的事实。自古以来,江山都是传与帝王本姓子孙,哪有传与外姓人之理?太子本就姓李,改武姓时早就成年,来日一旦登基,安能不复李唐?那时,陛下的江山将归于何处呢?”

“这……”

武则天听到这里,不禁迟疑起来,就在这时,内侍小海欠身禀报道:“启禀大家,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李昭德求见!”

武则天眉头微扬,道:“李相来了么,请他进来吧!”

片刻功夫,李昭德便步入大殿,他身后还跟着一人,这人身穿一身圆领儒袍,大约三十岁上下,文质彬彬,一表人才,只是头上顶着一只巨大的乌龟,未免显得不伦不类。

李昭德见了武则天欠身施礼道:“臣李昭德见过陛下!”

后边那个头上顶着乌龟的文士忙也鞠了一躬。

“李相免礼,赐座!”

武则天说罢,好奇地看了看那个头上顶了只大乌龟的人,问道:“李相何事来见朕啊,这个人是谁?干什么的?”

那人听见武则天问他,忙又哈了哈腰,努力挤出一副笑脸来。他头上顶着的那只大乌龟攸地探出头来,瞪着绿豆大的小眼左右看看,忽然一眼瞧见武则天,好像受了什么惊吓似的,“嗖”地一下缩回头去,连四只爪子也都缩了进去。这时瞧来,倒似那人头上扛着一个龟壳。一旁的上官婉儿、杨帆以及满殿的宫娥太监们都有些忍俊不禁。

李昭德从容答道:“此人有祥瑞献与陛下,是以臣带他来见驾。勿忙之间,倒未及问他名姓。”

说着,他冷冷地瞟了那人一眼,道:“陛下问你话呢,你自己说吧!”

那人赶紧道:“是是是,臣襄州生员周啸瑜,见过陛下!”

武则天道:“你是襄州生员?赴京见驾,所为何来?”

周啸瑜赶紧解说起来,一开始因为紧张,还有些结结巴巴,说到后来已是眉飞色舞。

这周啸瑜是襄州的一个生员,这生员却不是后世的秀才。唐初的秀才要求很高,级别还在进士之上,进士一年能考上三十多人,秀才十年也考不出一个,比进士中的状元还难得。

周啸瑜考中了生员之后,他的功名基本上也就仅止于此了,因为唐时的科举并不好考。那时整个天下科考一次最多也只录取三十多人,这些名额大部分又被权贵人物瓜分一空,民间纵有大才学者也难得中举,更不用说这啸瑜的才学只是一般了。

于是,周啸瑜另辟蹊径,便想到了献瑞这个办法,巴望着靠献瑞获得皇帝的青睐,从而出仕作官。结果他就变出了一只“神龟”。

据周啸瑜讲,这只神龟是他在山中偶然发现的一只旱龟,一开始他也未觉得这只龟有何奇异之处,后来意外地发现在龟的腹部甲片上生长着“天子万万年”五个天生的大字,这才引以为奇,所以进京把此神物献与皇帝。

武则天欣然道:“周卿快把神龟献上,叫朕瞧瞧!”

王庆之刚才慷慨陈辞到一半就被李昭德闯入给打断了,一开始他还依旧站在那儿,做出一副气宇轩昂的模样来,很挺拔地站着,结果周啸瑜头上的那只乌龟抢去了他的风头,整个宫殿里的人都在看那只乌龟,压根儿没人理他,这般昂首挺胸地站着也着实太累了,便悄悄地塌了肩膀,垮了身形,也站在那儿看西洋景。

周啸瑜把乌龟从头上拿下来,小海和另一个内侍赶上去双手接过乌龟,抬到武则天的御案上,把乌龟翻了个儿,那乌龟肚皮朝天,吃惊地伸出头和四肢,一瞧面前有人,嗖地一下又缩了回去。

武则天定睛看去,只见那乌龟背上果然有“天子万万年”五个鲜红的大字,不禁啧啧称奇,大声道:“哎呀,不想世上竟真有这般神物,天子万万年,哈哈,祥瑞,果然是祥瑞啊,李相,你快来看看,这龟腹上果然生有文字呢!”

李昭德根本不相信怪力乱神那一套,他接到这周啸瑜的献瑞书后就知道其中必然有假,这时听了武则天的话,不禁冷笑一声道:“圣上,这样的神物,圣上想要多少,臣就可以给圣上造出多少!”

武则天怔了一怔,道:“李相这是何意?”

李昭德站起身来,大步走到御案前,左右一扫,正看见杨帆站在旁边,便道:“这位将军,劳驾帮一把手!”

杨帆看看武则天,见她点头,便走到李昭德面前,拱手道:“不知相爷有何吩咐?”

李昭德挽起袖子,按住那只乌龟,对杨帆道:“有请将军,抽刀刮这龟腹上的文字!”

周啸瑜一听李昭德所言,脸色顿时一变。

杨帆一听就明白李昭德的意思了,若说这龟上偶然有些花纹酷似某个文字,他觉得倒是不无可能,可是龟腹上工工整整五个大字,他也是不相信的,当下拔出佩刀,使那刀尖便去刮那龟腹。

杨帆原还担心那字不易刮去,谁想刀尖过处,吱吱嘎嘎一阵响,那刀尖过处,红字竟然被一点点刮去,李昭德按着那只乌龟,对武则天冷笑道:“陛下,这字若天成,岂能用刀刮去,分明是这刁钻小民使计诈骗,欺瞒圣上!”

武则天脸上的表情很是尴尬,摆手道:“把龟抬下去,人也轰出宫去吧!”

李昭德道:“陛下,此人欺君罔上,应予严惩,岂能轰出宫去了事!陛下应把他交付有司,严加惩处!”

周啸瑜一听,吓得卟嗵一声跪在地上,叩头如捣蒜地连连求饶。

武则天讪然道:“‘天子万万年’,呵呵,虽然这神物是假的,终究不是什么坏心眼儿嘛,算了,轰他出去便是!”

周啸瑜一听,生怕李昭德又要进言整治他,赶紧叩了头道:“谢陛下宏恩!”就连滚带爬地逃了出去。

李昭德本就不是冲着他去的,当然懒得理他,只是说道:“陛下仁慈,不愿惩治这刁民,那也罢了,但是对此等人,却不可不防啊!这周啸瑜一句‘天子万万年’,并不是真心为了祝福陛下,而是打着祝福陛下的幌子,谋一己私利!”

他冷冷地瞥了王庆之一眼,一语双关地道:“此等人、此等事,朝中未必就没有,陛下不可不察。”

他说到这里,缓步走回座位,睨了王庆之一眼,仿佛才看到他似的,随口问道:“这位好像是弘文学士王庆之?今日入宫所为何来?”

王庆之赶紧一挺胸膛,把他请立魏王武承嗣为太子的话又振声说了一遍,没等他说完,李昭德就哈哈大笑起来,武则天奇道:“李相因何发笑?”

李昭德拱手道:“陛下,臣听王学士所言荒诞不经,故而发笑。”

武则天道:“哦?王庆之所言哪里不妥?”

李昭德道:“陛下身为天子,当把万代基业传之子孙,岂有儿孙满堂,却以侄为嗣的道理?臣从不曾听说过侄儿成为天子而能把姑母迎入太庙者!侄儿之于姑母,难道还亲得过亲生母子不成?”

王庆之气极败坏地道:“李相此言,下官不以为然,古语有云:‘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当今天子姓武,安能以李氏为皇嗣?”

李昭德懒得看他一眼,只对武则天道:“只有亲生子孙的祭祀,祖先才能享用,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享太庙,继承无穷;若是立侄,千秋万岁之后,谁来为陛下祭祀血食呢?”

武则天听了不禁默然,这样为难的局面也只有她这女皇帝才会遇到,自古帝王没有哪个人会遇到她这样的问题,所以她也没有成例可循。

她姓武,只有立武姓子嗣她的江山才能传承下去,可她是女儿之身,她的亲生儿子不可能姓武。然而不传亲生子孙,她死后以什么身份配享太庙?亡者唯有亲生子孙的祭祀,才能享用血食,如果江山不传给自己的亲生子孙,百年之后,她岂不是要做一个饿鬼?

王庆之一见皇帝被李昭德说得心动,“卟嗵”一声就跪在地上,泣声大呼道:“陛下,臣一心一意,全为陛下打算啊!李昭德对李唐念念不忘,包藏祸心,妖言惑上,陛下不可信他,陛下为武周之主,安能立嗣李氏!”

武则天默然良久,沉沉说道:“易储之议,无稽无据,你不用再说了,退下吧!”

王庆之豁出去了!李昭德这位当朝宰相已经被他骂了,若是不能说服皇帝,武承嗣那里必然也不满意,到时候他还有活路么?唯今之计,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王庆之把头叩得鲜血淋漓,以死求请,坚不肯退,武则天见状,不禁叹了口气,提笔写下几个字,着人用了玉玺,对周庆之道:“卿的忠心,朕知道了,这张印纸与你,以后想见朕时,持之出入无忌!去吧!”

王庆之一听武则天松了口,也怕过犹不及,如今有了这张印纸,武承嗣那里也算有了个交待,这才叩头谢恩,捧了印纸,带着一脑门的鲜血退了出去。

李昭德今天就是冲着王庆之来的,见他走了,便也向武则天告辞,自回中书办公去了。

等他二人一走,武则天便脸色一沉,恨恨地一拍御案,道:“一个个的,都不想让朕清静!”

殿上侍候的宫娥太监们呼啦啦跪倒一片,齐声道:“大家息怒!”

武则天怒道:“都滚起来吧,你们能替朕解得什么烦恼?”

武则天把大袖一拂,转眼看见杨帆,颜色才缓和了一些,问道:“杨卿不日就要成亲了吧?”

杨帆硬着头皮道:“是!承蒙陛下关怀,三日之后,就是……臣的婚期!”

“嗯!好,好啊!小蛮那孩子在朕身边有几年功夫了,这孩子是个好姑娘,你二人得以成就夫妻,朕是很满意的,呵呵……”

武则天说着,脸上渐渐有了笑容,道:“还有三天就是你的婚期了,这样的大喜事,你怎么还在宫里当值呢,攸宜忒也不会做人了。这样吧,你这几天就不要入宫做事了,安心回去筹备婚事,准备做你的新郎倌吧。”

杨帆不敢多看婉儿一眼,只是单膝点地,向武则天顿首道:“是!臣谢陛下恩典!”

武则天又对上官婉儿道:“婉儿啊,朕这一辈子,就指了这么一桩婚事,你可得好生操办着,不要有寒酸相,丢了朕的脸皮。”

婉儿心头一黯,微微垂着螓首,低声道:“陛下交待,婉儿岂敢大意,一直着人仔细准备着呢。到时候,婉儿一定亲自安排,把小蛮风风光光地嫁到杨郎将家里去,断不会丢了天家的体面,请陛下宽心就是!”

武则天笑道:“这就好!朕这些时日,烦心事实在是太多了,难得碰到一桩喜事,朕很开心呐!呵呵呵……”

杨帆趁此机会才偷偷看了婉儿一眼,两人都怕有所失态,不约而同地便垂下头去,耳畔只听到“月老”那开心的笑声……

第十二卷 啼笑姻缘 第二百九十八章 迷糊小登科

杨帆家的宅子不算太小,原来只有两仆两婢,这宅子还显得比较荒凉,可是今天杨家却是特别热闹,一大早,杨家就挤满了人,简直有点人满为患的感觉了。楚狂歌和马桥是一大早就到了,苏坊正带着修文坊的一帮乡亲也都到了。

赤膊的胡人师傅、胶东来的孟师傅、蓄着两撇弯曲如钩的大胡子的尉迟老人,一个个都自告奋勇地要为他操办席面。杨帆自然满口答应,马上叫自家的厨子兼采办林锡文领了他们去厨房。

这些人到了厨房撸胳膊挽袖子,刚忙活了片刻的功夫,杨府外就来了十几辆牛车,前面几辆车上满载着水陆八珍各色食材,后边几辆车上却坐着一些大腹便便的胖大汉子。这些胖大汉子到了杨家,就毫不客气地把孟师傅、尉迟老人等一些在坊间专门经营小吃的厨子轰了出去。

原来这些人竟是团儿从御膳房派来的御厨,这些宫中的烹饪高手哪里看得上这些民间做小吃的,对他们自然是毫不客气。一俟得知对方身份,孟师傅等人却也不恼,系着围裙、扎撒着两手白面就被轰了出来,麻溜儿地搬去了胡同口儿。

虽然说杨帆身为郎将,今日来贺的必然有很多是官场中人,这些人只能在院中、房中置席饮宴,不可能在胡同里吃流水席,可是修文坊里许多乡亲也要来的,这些人不可能与那些官员同席,而且杨家虽然不小,也挤不下这许多客人。

孟师傅等人到了胡同口儿,先占了两座棚子,缺些什么食材佐料,就近让人去附近南市采买,反正婚礼傍晚时才举行,时间充裕,一切都还来得及。

杨帆对成亲礼仪是完全没有一点概念的,他站在堂前,这边有人过来问东,那边有人过来问西,杨帆始终是一脸茫然,被人呼唤得团团乱转,却是一个主意也拿不了的,好在人家过来也只是很礼貌地问他一句,不等他回答,就跑去自作主张了。

到了中午,杨帆简单地吃了东西,刚把肚子填饱,马大娘、花大娘领着修文坊的一群娘子军也来了,在她们的指挥之下,杨家更是鸡飞狗跳,好一通忙碌。到了此时,杨家已经彻底变了样儿,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杨帆依旧站在堂前,虽然他什么事都插不上手,也不知道该安排些什么事,还是被如此繁琐纷纭的婚庆礼仪给折腾晕了。

杨帆正发着晕,一身少妇打扮的面片儿领着修文坊的一班女子忽啦啦地围了上来,一见杨帆正站在那儿发呆,面片儿笑道:“你这呆子,还站在这儿干吗?一会儿重要客人就要陆续登门了,你还穿着这身衣服!”

杨帆迷迷瞪瞪地问道:“宁姐,我现在该干吗?”

面片儿问道:“你的礼服呢?可已置办了?”

杨帆拍拍脑门道:“没有啊,我不知道该准备什么呀,宫里好像是有所准备的吧?陈寿、陈寿!”

杨帆喊了两声,门子陈寿也不知道从哪儿钻了出来,满头大汗地道:“阿郎,你叫我?”

杨帆道:“我有礼服吗?”

陈寿抽了抽嘴角,道:“阿郎今日成亲,怎么能没有礼服呢?昨日宫里送嫁妆来,不是把阿郎的礼服也一并送来了么?现在就放在阿郎的卧室啊!”

杨帆喜道:“有就好,有就好。”

他转过身去,喜孜孜地对面片儿道:“宁姐,礼服是有的,呵呵。”

面片儿和一众来自修文坊的大姑娘小媳妇儿们一脸古怪的瞧着他,杨帆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小心翼翼地问道:“有什么不对么?”

面片儿翻了个白眼儿,嗔道:“既然有礼服,那你快些去换上啊!”

杨帆结结巴巴地道:“哦……,现在……就要换上么?”

面片儿拉起他就走,一边走一边摇头叹道:“唉!姐姐真是替你愁得慌,看你这糊涂样儿,居然就要做一家之主了!”

杨帆干笑道:“小弟从不曾接触过这些事情,哪知道该干些什么呀。”

马桥蹬着梯子,正在梁上挂着红绸拉花,听见这话,俯身大笑道:“兄弟,今天你是新郎倌儿,现在你啥都不用干,只管好好攒着气力,等晚上入了洞房再大干一场就是了!哈哈哈……”

另一边拉着绸花的楚狂歌也哈哈大笑起来,震得那梯子一颤一颤的,底下扶着梯子的人紧张地道:“小心些,小心些,不要掉下来了。”

面片儿仰起脸来,没好气地瞪了马桥一眼,嗔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说的什么混帐话,你可是做大伯的,没点正经!”

马桥挤眉弄眼地道:“嗨!这不是小帆的喜日子么,今儿不论大小,不论大小!”

杨帆被一班娘子军簇拥到卧房,那些未嫁的姑娘都候在外面,已经成了亲的大嫂子们可没那许多顾忌,直接就扒了他的外衣,给他把礼服换上了。

乌色梁冠、绯色公服,穿戴整齐之后,几位大嫂子又把他摁在凳上,在他脸上涂涂抹抹了一阵,杨帆木偶一般任由她们摆布,等到打扮停当,面片儿搬来铜镜,杨帆一瞧,镜中的自己唇红齿白、眉目清朗,真比平时还要俊俏三分。

他的肤色本来是比较黑的,此刻看来竟也十分白晰,看来几位大嫂是给他脸上敷了粉的,只是那粉敷得十分均匀,丝毫没有不自然的感觉。双眉也修剪过了,稍稍的还描了边,一双剑眉更具英气。

几位大嫂瞧着自己的成果,喜笑颜开,七手八脚把他推出门去,候在门外的一帮姑娘忽啦一下就围了上来,这其中不乏当初暗恋过杨帆的女子,瞧他仪表堂堂,愈发的俊俏,瞧着他的眼神儿便有些火热起来。

只是今非昔比,杨帆已经位至郎将,这是她们平时根本无缘一见的大官儿,哪敢有所放肆,若杨帆如今依旧是个小小坊丁,这些性情泼辣的姑娘怕不早就上下其手,先来一出“闹洞房”了。

只有小东姑娘胆儿大,先凑过脸儿来,跟杨帆贴面似的相了一下,便拉起他的大袖,幽幽怨怨地道:“二郎今日好生英俊!”

杨帆正觉尴尬,一个小丫头跑来喊道:“阿郎,有贵客登门,司仪请阿郎去迎一下!”

这小丫头就是沈沐送给杨帆的两个小丫环之一,两个丫环一个叫周桃梅,一个叫曹琳琳,如今喊他的就是曹琳琳,有个小名儿叫三姐儿。杨帆一听如蒙大赦,赶紧把袖子从小东手里抽回来,干笑道:“呃……,我先去迎一下客人!”

杨帆借机溜走,小东姑娘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一脸幽怨。只是,她的眼神实在是不大好,此时被她那双“慧眼”深情凝视着的并不是杨帆,而是捧着三升粟米,匆匆赶向门口的杨府厨子林锡文……

※※※※※

门前站着五人,中间一人身材魁梧,仿佛一座山般雄壮,那体形堪与楚狂歌媲美,只是他的鼻尖较高,眼窝较深,有些西域胡人血统,正是羽林右卫大将军李多祚的女婿,羽林左卫中郎将野呼利。

他是杨帆的顶头上司,自然需要杨帆亲迎,至于其他四人则是魏勇、黎大隐、吕颜、高初,这四人中,魏勇是校尉,黎大隐是旅帅,吕颜和高初只是个队正,职位都比他小,若非野呼利也同时赶来,是不需要杨帆亲迎的。

杨帆一见他们,连忙迎了上去,拱手笑道:“小弟不知中郎将和各位兄长到了,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野呼利笑道:“哈哈,今天你是新郎倌儿,谁也没有你的官儿大,客气什么?”

杨帆一看,主动承担帮工的修文坊里那些武候正大包小裹地往里搬着东西,都是几人携来的礼物,忙道:“几位兄长来就来了,何必还携这么重的礼,让小弟好生过意不去!”

吕颜笑道:“过意不去这话只管对中郎将和魏校尉、黎旅帅他们说就是了。我和高初都还没有成亲呢,今日送你一份礼,来日少不得要你还一份更厚的礼,我们俩儿可是一点亏也没吃!”

野呼利等人听了都笑起来,高初走上两步,上下打量杨帆一番,连连摇头,不断叹气。野呼利笑骂道:“今日是杨帆的大喜日子,你长吁短叹地作甚么?”

高初道:“可惜呀,可惜!二郎若是我的妹婿该多好,可惜被小蛮姑娘捷足先登了。”

吕颜笑道:“当初在白马寺初见二郎时,我不就说过要他做你的妹婿么,你非说令妹眼界儿高,非将军不嫁。如今二郎真的做了将军,你后悔了吧?哈哈,不过也不算太晚,要是二郎愿意的话,令妹并嫡也就是了。令妹与小蛮本来就情同姐妹,共侍一夫未尝不是一桩美事呀。”

二人半真半假地说着,便笑眯眯地看向杨帆。

所谓并嫡,也就是兼祧。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一夫一妻多妾”为法律常态,但是实际上常有一夫多妻并存的情况,这种情况起初多是出于政治联姻的需要才变通出来的,不过在唐朝时候并嫡风气却泛滥起来,不仅限于权贵,便是平民百姓中并嫡现象也并不鲜见。

杨帆也不知二人是随口说笑还是有意试探,光是一个小蛮他就不知该如何安置了,哪敢再惹情债,只好苦笑道:“两位兄长说笑了,说笑了……”

魏勇见状,哈哈一笑,打个圆场道:“小蛮姑娘可是天子赐婚,谁有资格与她并嫡呀?你们俩就不要取笑二郎啦,走走走,咱们进去,且坐下再说!”

杨帆松了口气,连忙道:“是是,诸位请进!”

杨帆刚刚转身,远处忽然传来一声马嘶,他们几人都是军伍中人,一听那急骤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就知道是冲着杨府来的,几人不由一齐扭过头去。

第十二卷 啼笑姻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