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都市超级公子-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朴正泰的级别并不高,只负责接待交流工作,即使与华夏方发生冲突,礼送华夏代表团回国,也不是他能决定的事情。曹越也知道,当官的人都有一种心态,那就是怕惹到事情。
如果两方发生了冲突,那朴正泰的处境也会很尴尬,因为是他主动挑起冲突。
当然,曹越觉得自己说的并不过分,只不过是在陈述一个事实罢了。
刚才飞机上,陈柏坤所说的那些事,包括汉唐时候,现在南韩所在的地方也曾属于华夏。
正因为历史上南韩曾属于华夏,因此华夏的很多习俗,都传到了辽东半岛,留存到现在。
说不定很多朝鲜人或者南韩人,其祖上就是根正苗红,血统非常纯正的汉人,面前这个朴正泰,祖上也可能是汉人。当然这些,他是不会说,说出来的话,对方可能恼羞成怒了。
一句数典忘祖,其实已经把这些意思表达了,只是比较含蓄而已。
曹越的话,通过那名女翻译的嘴说成了汉语,交流团的所有成员都听明白了,她的翻译还是挺地道的,基本是曹越的原汁原味的表述。当然数典忘祖这话不需要翻译大家都听明白了。
没听曹越前面那些话,光听这个成语,大家也都明白曹越到底讲了什么。
曹越讲完后,交流团的所有成员都鼓起掌来。
朴正泰非常尴尬,他想不到,华夏交流团成员中,竟然有一位能把韩语讲的如此顺溜,而且对历史典故这般熟悉的人。
他是听的懂汉语,并且对汉语颇有研究。
文化方面的高级官员,怎么可能不懂汉语?
毕竟朝鲜文出现的时间还不长,无论是北朝还是南韩,他们的历史都是用汉字记载的。
历史上,辽东半岛所采用的官方文字就是汉字,所有的历史典籍都是用汉字记叙。
如果不懂汉语,看不懂汉字,根本就没办法研究自己的历史。
数典忘祖这成语什么意思,他非常清楚。
当然,他也非常恼怒,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一个华夏学生说成数典忘祖,无论怎么样,都是落了面子,甚至丢了南韩国家的脸。
他一副恼羞成怒的样子,但想了想后,却不知道该怎么辩驳。
但又不能不辩驳,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这位同学所言错了。我相信,你的知识来自学校,而你们历史教科书上讲述的内容,可信度很低。你觉得正确的东西,说不定就是错误的。你认为是这样的历史,其实并不是你想的那样。我们南韩的历史教科书,与你们华夏的并不一样,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我们南韩的教科书可信度,比你们华夏高多了。”
“我觉得朴先生应该为自己刚才说的话脸红,”曹越一副鄙视的样子看着朴正泰,“当然,我也挺佩服你们的勇气,连风水、印刷、造纸、火药这些公认属于华夏古代的发明,都敢说成属于自己,还有什么不敢说的?我想全世界的人,从这些方面也能明白你们的教科书上究竟会写些什么。”
这时候,华夏方面的团长朱朝阳开口说话了:“朴司长,我觉得,学术和传统文化方面的争论,我们可以安排到交流的行程当中。这些辩论,我们就交给同学们来完成吧,作为官员,我们只要负责日常事务的安排和管理就够了,不然就变成了官员层面的交流,不是学生的交流访问了。我们这位同学挺爱激动,说的话比较冲,还请朴司长别往心里去。很快就到酒店,今天的争论就到此为止。”
“朱校长说的也是,”朴正泰也顺势借坡下驴,没在车上继续和曹越争辩。“还是让同学们去辩论交流这些历史文化知识吧。”
他的韩话说的还没曹越顺溜,这位华夏学生对传统文化及历史知识的了解也不比他差,今天他也没好好准备,刚才只不过随口一说,想羞辱一下华夏交流团的成员,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没想到会闹成这样。要想反驳曹越的话,肯定要有所准备,至少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上肯定要这样。
辩驳曹越的事,还是交给其他人吧,今天他把交流团成员迎到酒店,就算完成任务了。
当然,朴正泰没有声色俱厉地反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被曹越的气势压迫了。
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曹越的眼神注视下,他感觉到浑身不自在,有一种很重的压迫感。
这种感觉,在面见他们的女总统时候曾有过,他想不到今天在一个普通的华夏学生面前也有。
芒刺在背的感觉,让他失去了所有底气,因此就此闭了嘴。
见曹越一席话唬住了南韩官员,坐在曹越边上的许菲,冲他伸出了个大拇指。
丁佳也是,竖大拇指的同时还报以一个甜甜的笑容。
郑含也冲他灿烂一笑,还附在他耳边轻轻说了一句:“学弟,你又给我惊喜了。”
曹越不禁有些得意:“只要你一直呆在我身边,你会继续收获惊喜的。”
郑含又给了他一个甜甜的笑容
感谢心有所属、挪威的森林书友的打赏!
书友们放心,答应过的爆更,肯定会兑现!
第337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车子很快就驶进首尔市区。
映入眼帘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陪同的几位南韩官员,在快进入市区的时候,又开始活跃,很有兴致地为大家介绍起首尔的情况来。
“南韩这些年发展确实很快,而且有不少支柱产业,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跨国企业,比如三星、现代,首尔也成为世界知名城市,但是,”曹越笑着对坐在边上的郑含和许菲很实际地称赞了一番首尔的现代化后,也说起首尔的不足,“与燕京相比,首尔在气势上差的不是一点两点,燕京毕竟是多朝古都,它的文化底蕴也不是首尔这个朝鲜战争结束以后再重新建立的城市可以相比的。”
“精致有余,大气不足,是这个意思吗?”许菲笑问。
“应该说,燕京古城的设计,非常大气,处处体现了皇帝的威严。但新开发的那些扩展区域,却把燕京的大气抹去了不少,今人的眼光竟然不能和古人相比,唉,这也是我们被人家看轻的一个重要原因,”曹越叹了口气,“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不争气,毁了太多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
曹越的话,让身边听到的那些人,都沉默不语。
确实是这样,老祖宗留下太多非常宝贵、让世人称道的精华,但却被新时代的人们当作糟粕抛弃,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汉城、汉江,多富华夏韵味的地名,可惜,这里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变成华夏的国土了,”看着车外掠过的一幢幢高楼,曹越心里悲叹。
交流团的成员被安排在五星级的世纪大酒店。
世纪大酒店为坐落在汉江边上,站在酒店房间的落地窗前,就能看到汉江两岸的大部景貌。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曹越被安排了一个单人房间,许菲和郑含同居一个套间。丁佳和自己的一位助理,名叫小曼的美女住一起。
这安排挺让曹越满意,说实在,他不太愿意和自己不熟悉的人同住一个房间。
简单用了中饭,进入自己的房间放好行李后,曹越就去串门。
敲响了郑含和许菲所住的房间门后,郑含很快就过来开门。
“要不要和你换个房间?”看到曹越进来,许菲没好气地问道:“这样你们卿卿我我也方便点。”
“好啊,”曹越马上答应,“许老师这个主意真好,我怎么没想到呢?”
许菲狠狠地瞪了曹越一眼,马上准备收拾刚刚打开的行李。
郑含红着脸马上阻止:“许老师,曹越他在开玩笑呢,你怎么当真了?”
“许老师,我和你开玩笑呢,”曹越也马上解释,“我过来,只是来串串门,和你们商量一下午和南韩学生交流时候的应对策略。”
他们乘坐的是早上七点四十分从燕京起飞的航班,抵达首尔的时候才十点钟,进了市区,才不过十二点钟。
根据车上时候和南韩方面的商量安排,下午交流团成员将有一场与南韩学生的互动活动。
虽然说是互动活动,但谁都知道,这是两国学生第一次真正的交手。
来的路上,南韩官员就表现出了“战斗”的姿态,那下午的互动活动,华夏交流团成员肯定要做好准备。
曹越知道,他和郑含、许菲是主力成员,说不定很多场合要他们上场,所以就先过来和他们商量一下对策。
“你觉得,我们要做什么准备?”郑含歪着脑袋问曹越。
今天的郑含,依然是一身汉袍服,那种适合出行的汉家女子的穿着。
随团成员中,有多名女生都是和她一样的穿着。
原本许菲也想穿一套汉服,但她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不穿。
并不是不喜欢汉服,而是她知道,即使她穿上汉服,也比不过郑含的美丽。
她不想当个陪衬,所以就选择了毛衣牛仔裤的休闲穿着。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我们干吗要怕高丽棒子,”曹越明白郑含的意思,笑着道:“凭我们几个对汉学的研究,那些没领会汉文化精髓的高丽棒子,想和我们比试汉文化的高低,只能自取其辱。”
“你还真什么时候都不忘臭美,”许菲依然没好气。
看到曹越和郑含眼神时不时含情脉脉对视,她就气不打一处来,但又没办法发泄。
“许老师难道不觉得我优秀吗?”
许菲翻了个白眼,又突然想到什么似的,问曹越:“曹越,你怎么会说韩语?”
“我不只会说韩语,我还会英语、倭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我可是通晓多门外语的人才也,”曹越忍不住打趣了许菲一句:“许老师,你有点失职哪,你的班长这么优秀,你都没有发现。”
“真的?”许菲和郑含几乎同时发出了惊叹。许菲还直接无视了曹越的调侃。
曹越不会真的会这么多外语吗?难道他到外国语学院进修过?
“这是一项技能,”曹越冲郑含笑笑,“上次你碰到过的蝴蝶,她通晓的外语更多,而且精通程度更甚。掌握这一门技能,有时候能救命。”
许菲和郑含都没应声,她们明白曹越话中的意思,她们也能理解曹越这样说的意味着什么。
特殊战线上的战士,到国外执行任务的时候,如果不精通那国语言,或许就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她们马上就不怀疑曹越所说,接受了他是个精通多国语言的天才学生这个事实。
曹越陪着两位美女聊了不久,就接到通知,说交流团成员跟着南韩官员去首尔大学参观交流。
首尔大学坐落于首尔市冠岳区,是南韩最高等的大学,也是世界著名大学之一,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及多位国家元首都从这里毕业。
这是一所美丽的院校,这一点得到了所有走进校区的交流团成员的共识。
这所大学的实力也非常出色,这一点同样得到世人的承认。
首尔大学副校长金成西,负责接待华夏交流团成员。
金成西致了简单的欢迎辞,表示他代表首尔大学欢迎华夏代表团访问交流后,就向朱朝阳说了南韩方面的安排。
今天下午,将让华夏代表团的成员,和首尔大学历史系的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朱朝阳自然答应。
只是谁也没想到,今天下午与首尔大学历史系学生的交流,会变成一场涉及诸多历史问题及传统文化方面的大辩论,大比武。
感谢羁絆愛书友的打赏
第338章 针锋相对
首尔大学的历史系非常有名,出过不少知名学者和非常有影响力的专著,其主要研究方向有南韩史、东洋史、西洋史。
有一点无论南韩人承不承认都改变不了的事实,那就是研究南韩史就避免不了去了解与华夏历史的关系,毕竟辽东半岛上的政权,自古以来都是附属于华夏,华夏是他们的宗主国,直到清朝时候都是这样,汉唐时候更是直接成了华夏的国土。
历史上有过这样的纠葛,他们研究的本国历史,怎么可能少得了与华夏的关联?
只不过,他们写的历史,却与真实的历史相差甚远。
交流团成员来到历史系三年级教室的时候,学生们正在上一堂南韩近代史的课。
明朝时候,辽东半岛上的政权依然是华夏的藩属国,朝王要大明朝廷册封后才算正统,不然就是名不正言不顺。那时候,大明军队直接驻扎在辽东半岛,助朝抵御倭**队的入侵。
交流团成员进入教室的时候,课堂上的老师正在讲的就是华夏明朝时候的历史。
听了随团翻译官传译的一段讲课内容后,陈柏坤举手请求发言,并得到了允许。
“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陈柏坤大声地问道:“当时的大明是朝的宗主国,朝依附大明而存在,应朝王室要求驻扎在辽东的大明军队是抗击倭军的主力,这是历史定论。”
陈柏坤深吸了一口气,再大声质问“但你在课堂所讲,倭国的入侵全由朝军队抗击,与大明朝廷和驻扎在辽东的大明军队没什么关系。请问,这是你们认为的历史事实?还是想刻意抹去大明对当时辽东局势的影响,否定当时大明是朝鲜宗主国?老师刚才课堂上所言,是不是夜郎自大?”
听了刚才讲课的内容,曹越也是挺愤慨。
北、南韩,就是一个德性。
北方那个政权的教科书上,把华夏军队帮助他们抗击联合国n的历史几乎全部抹去,韩战的胜利全部变成了他们人民军的功绩现在南韩的历史课上,老师讲课时候把明朝时大明军队帮助朝抗击倭军入侵的历史,淡化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华夏对他们的影响基本被抹去了。
“高丽棒子,真的很无耻,”这是很多人心里的默念。
曹越也是这样认为,他最讨厌的几个国家就是倭国,南和阿三国。
倭国不愿意承认历史,一再否定大屠杀的存在,美化当年的侵略战争,这些他可以理解。
毕竟那段历史对于倭国来讲,是他们对外扩张的一段辉煌过去,供在神社里的那些战死者是他们的国家英雄。他们供奉自己认为的英雄,吹嘘自己的战争辉煌,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做的事情。
当然那些人是华夏的死敌,不共戴天的仇人,他们的辉煌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一定要和他们清算过去的罪行。
但是北、南韩,历史上却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辉煌,却把别人创造的辉煌当做自己的,并为此沾沾自喜,顺便贬低真正创造辉煌的人。
这样的事,韩人已经做了无数次。
他们的无耻,比倭寇更甚。
只可惜,国人却对南韩很友好,哈韩的人不计其数,甚至他们的明星在华夏影响力比在国内更加大。什么长腿欧爸,人造美女成了国人追逐的偶像。
陈柏坤敢当众站出来,当众提出质疑,曹越对他的印象有了极大的改观。
这家伙问的很直接,曹越佩服他的勇气。
“这是我们南韩的历史,”那位老师对陈柏坤的问题有点不以为然,很轻蔑地回答:“历史上,南韩民众一直依靠自己的力量抵抗外敌的入侵,包括倭国及华夏。南韩百姓遭受邻国长达数千年的欺凌,终于在近代获得了完全的独立,这是大韩民族的无上荣光。南韩从来没有依附另外政权存在,也不是其他国家的附属。这位同学刚才所说,真的很无知。”
“所以你们抛弃了汉城这沿用了数千所的地名,将汉城改成了首尔?为了割裂与过去历史的联系,连用了几千年的汉字都抛弃了?”陈柏坤咄咄逼人的问询:“只是这样,能掩盖掉汉城存在了千百年的历史吗?汉城前面的汉江,为何不同时改一个名字?你们以为,纂改了历史,已经存在的过去就可以抹去了吗?为什么你们连正视历史的勇气都没有?”
这时候,朱朝阳站出来,制止了陈柏坤的继续问询:“这个问题涉及面非常广,不是此次文化交流的范畴,请陈柏坤同学不要再纠结于此。”
他觉得陈柏坤问的问题太尖锐了,超出了文化方面的争论,涉及到政治了。再不制止,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而且这纷争会引起外交事件。
交流团的很多同学都看向朱朝阳,对他的制止表示了愤怒。
不过同学们都顾全大局,没有人站出来质问朱朝阳的懦弱。
身为华夏的官员,率团出国访问时候,担心惹出事端,回国后被处罚,所以小心行事,这一点大家能理解。
但朱朝阳的息事宁人态度,并没让南韩人领情,他们反而变得咄咄逼人。
“我们不是倭国,我们不会纂改任何历史,”那位讲课的老师,在骄傲地看了几眼陈柏坤后,直接用汉语问询交流团一个问题:“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成了汉文化的千古绝唱,但我不明白的是,华夏有着那么悠久的历史,有那么灿烂的民族文化,几千年以来涌现了不计其数的先贤,现在为什么没有人重视文化的传承了?”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这么说么:大唐文化在倭国,宋明文化在南韩,民国文化去了台岛。能不能这样说,华夏人现在都不愿传承自己的祖先留下来的灿烂悠久的文化了?”那男韩老师很轻蔑地说道
“如果真的是这样,你们有什么资格为过去骄傲?你们有何底气说刚才那些话?你们难道会相信,抛弃了自己传统文化的华夏,有过那样辉煌的历史吗?”
第339章 你们没有资格
南韩老师的话意思就是,唐朝文化的精髓被倭人学去了,宋朝和明朝的文化在南韩得到了传承,台岛则延续了民国文化。想看唐朝历史、学习唐朝文化可以去倭国,宋明文化和历史可以去南韩赏看,清朝文化在香及至东南亚,民国文化只有台岛有了,华夏大陆,什么都没了。
听了对方这话,交流团的许多成员心里很生气,但却无法辩驳。
还真不要说,对方所说有一针见血的味道,让他们觉得很悲哀。
现在这个时代很浮躁,非常功利性,做什么事都奔着利益而去,从上到下都是这样。经济效益经常被放在第一位,其他的都退而求其次,汉文化的传承被举国上下轻视了。
正因为不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汉学被很多人唾弃了,甚至连官方对此都抱着暧昧的态度,不敢光明正大地推崇汉学,复兴汉文化,将华夏文明发扬光大。
许多外国人士经常嘲笑我们,说华夏的文明完全断代了。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么: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话虽然不被人接受,但不得不说,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华夏百姓的勇敢和血性,随着宋末的崖山之战慢慢失去,在满清入关后,华夏文明也出现了断层。
传统文化及汉学越来越不被人重视,甚至被当作糟粕抛弃。甚至,否定以前的一切,是某个时代的主旋律,以至很多年轻的一代,对传统文化非常陌生,因为没有人和他们说这些。
一些与汉文化关系非常密切的东西,都被其他国家申请了非物质因文化遗产,比如端午祭、风水、活字印刷等等。我们不重视的传统文化,却被其他国家的政府当作珍宝,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中原大地上曾经的辉煌和灿烂,并不属于现在的华夏,而是属于我们大韩民族。大韩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是最先进的文化,大韩百姓创造的文明,才是最先进的文明。”那南韩老师说完这些,傲然地看着华夏交流团的成员。
对方把颠倒黑白的事说的这么傲气,许多人顿时怒了。交流团的大部成员,都是血气方刚的学生,他们狂妄、骄傲,如何能忍受南韩老师这般说。
曹越第一个站了出来,大声批驳:“先生所言错矣。汉文化,依然属于华夏百姓,从来没有失去过,我们一直拥有。你们的文化,只不过是汉文化的一个小小分支而已,什么时候敢这么大言不惭,说中原的辉煌全都属于你们?
我想,只要不是抱着偏见或者井底之蛙无见识者,都能看到,凡有人烟处,皆有华夏文明的传承。如今,全球各地依然到处可见的唐人街,被当作艺术品保存的华夏书画与绘画遍布世界各地。刚才先生所说,唐文化被倭人学习,宋明文化在北、南韩深入人心。
这只是说明,汉文化不只属于华夏,也属于全世界,作为华夏子民,我们为此骄傲和自豪。”
“我们的汉文化是世界是最先进的文化,但我们从来不固步自封,我们虚心吸纳其他的先进文化,加以消化后融入自己的文化中,并向全世界推广。我们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崇尚汉文化,并将其全面推广。我们非常感谢倭国、北南韩、及东南亚诸国,把我们的华夏文明及汉文化发挥光大,这是汉文化的福祉,也是全人类的幸事。”
“但我们从来不会因为我们曾经的历史那么辉煌而夜郎自大,更不会把原本属于别人的东西当作自己的。这一点,我们无愧汉字里面的君子称呼,而你们,只配用小人形容。”
曹越说的很不客气,说话的时候眼神凌厉地盯着对方。
“这位同学,你并未理解我刚才所说,”听了曹越一番话后,那南韩历史老师再解释道:“所有人都清楚,我刚才所说真正意思就是,华夏国人和政府没能保护和传承好自己的优秀文化,这是华夏的遗憾,也是全人类的遗憾。我们仰慕华夏文化,所以一再学习,并将其视作精髓加以传承。
我们想知道的是,为何华夏会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要知道,你们的民族服饰汉服,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汉文化的正统,也会在华夏慢慢消失,这是历史的悲哀。”
曹越的眼神,让他感觉到了压迫,那眼神很冷,还包含着淡淡的杀气。他忍不住打了个寒战,说话再也不敢那么傲,刚才狂妄的话也不敢再重复。后面这些话,只能拣已经被大家公认的事实来说,那些子虚乌有,被南韩历史学家泡制出来的“辉煌”,他不敢再说了。
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面对华夏交流团这个年轻的学生注视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
如果南韩老师知道,曹越有个绰号叫“杀神”,死在他手上的人不计其数,无数次的杀戮造就了他在特定环境下非常冷酷的个性及骇人的气势,连一些久经沙场的佣兵头目,被他冷眼相瞪时候都会忍不住生出寒意来,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也不会难以理解被曹越怒瞪的情况下,会有生出寒意来。
不过南韩老师在曹越冷眼相瞪的情况下说出的话,还是触动了很多人,包括一再叮嘱摄像不放过任何一个镜头的丁佳。他们都想知道,曹越是怎么回答对方的质问。
“我现在就可以证明一点先生所言之错,”曹越眼睛并没离开南韩老师的脸,带点冷笑批驳对方,“我们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虽然所穿之人不多,但并没有消亡。”
说着,他拉过郑含的手,向所有在场人介绍:“我们这位美若天仙的同学身上所穿,就是我们的传统服饰汉服。相信你们一定不会否认,她穿上汉服是何等的美丽。汉服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瑰宝,绝不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亡,只会被更多爱美的女性所喜爱。
华夏文明也绝不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亡。相反,随着政府及民间的重视,华夏文化会进一步发展,并得到更好的传承,这一点,请不要有任何的置疑。”
曹越不让那南韩教师有插嘴的机会,继续说道:“不管是倭国,还是北、南韩,或者东南亚,他们所传承的汉文化只是华夏文明及正统汉文化的一条支流,而华夏包括大陆和台岛、香、澳,才是汉文化真正的所在地,也是最正统汉文化的大海。”
“支流再大,也不过是条大江,怎么能和大海相比?”曹越提高了声音。“正统的华夏文明依然在华夏,我们现在继续用中文书写我们新时代的历史,用方块字写出一幅又一副书法精品,用我们的水墨画描绘华夏大地的美丽山水。
而你们自认为是正统汉学传承者的北、南韩,连最基本的方块字都抛弃了,你们有何脸面标榜自己是华夏文明的正统传承者?我告诉你们,你们早已经失去了资格。”
感谢独家记忆、挪威的森林、是谁乱了谁的心丶书友的打赏。
既然很多人觉得和高丽棒子的口舌之争没什么意思,那我这两章就一起发了
第340章 那就比试一番
曹越说的很有气势,交流团的成员听了都很激动,许多人忍不住鼓起掌来。
“我们自创自己文字,是”
那南韩教师想辩解,但被曹越不客气地打断了:“我想有一点你们都清楚,无论是南韩还是北朝,你们国家图书馆及各级地方图书馆内,古典书籍必定用汉字书写,你们所有的历史都用汉字记述。
我想问一个小问题,不习汉字的现代北、南韩人,有几个能看的懂图书馆里面的典藏书籍?有多少人能通过阅读用方块字写成的历史书了解过往的历史?
你们可以说为了自己民族的尊严和未来,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你们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也否定了自己是汉文化一支脉这个现实,也就自动抹去了你们有继承汉文明瑰宝的资格。”
听了曹越的话,那南韩老师张了张嘴,最终不知道怎么辩解。
北、南韩都采用了自创的文字,不再使用汉字,他如果再坚持已经放弃使用汉字的南韩,是汉文明和华夏文化的传承者,那真的没办法说服任何人,连他自己都没办法说服。
自创文字是一个有智慧民族的必然,但也会割断与历史联系的纽带。他们可以在网络、杂志上写文,鼓吹自己是中原的统治者,是汉文明的创造者,但放弃使用汉字,这是他们吹牛的一个死穴。
见对方张张嘴,不知道怎么辩解,曹越说的更加有底气了:“无论是华夏的传统节日,或者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文化,四大文明,风水,都是习文化的一部分,是用方块字的华夏人创造的,你们已经抛弃了方块字,所以你们也就没有了资格把这些历史遗产说成自己的,即使以前你们有一点点资格。你们现在做的很多事,都是厚着脸皮昧着良心在做。一些原本不属于你们的东西,你们想窃为己有,这是强盗行为。用我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