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仙_2-第3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像搞这个,她家没什么价格优势,”刘园林看着自家的领导,小心翼翼地解释着,“我和她分析过,干点什么能赚钱,想通过这个阿拉伯树胶赚钱,还真的有点难度,不过,您要是能投资一百万美元的话……这个买卖也能做。”

“把主意打到我头上来了?”陈太忠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你用公家的资源,找私人的买卖,挺会算计嘛……没问问哪儿需要什么东西吗?”

他这话肯定是想帮着凤凰搞出口,而让他意外的是,别看苏丹贫穷落后,还真有一些进口需求,遗憾的是,他满足不了对方的需求——人家想建炼油厂。

两天之后,卡瓦娜的父亲来到了巴黎,这个叫利维尔的中年男人年轻得出乎陈太忠的想像,居然四十岁都不到,就育有了十一个子女——这还没算上那两个正在娘胎中发育的。

他的体型,跟他的女儿也大不相同,个子只有一米七多一点,体重看上去却最少有一百八十斤,看到他,陈太忠很难想像,此人居然来自于一个穷得掉渣的国家。

利维尔是带了四个随从来的,一进驻欧办他就大声地感慨着,“哦,天哪,这是我看到的最漂亮的办公室了……这种哥特式建筑的房子,真的不多了,哪怕是在巴黎。”

第2249章 国家利益(下)

你懂什么叫哥特式建筑吗?陈太忠非常怀疑这一点,因为做翻译的,正是利维尔酋长的女儿卡瓦娜——没办法,酋长大人虽然会讲阿拉伯语,但是他的话里带有相当程度的当地俚语,比他的女儿还要重很多,或者只有苏丹人才听得懂吧?

他甚至听不懂陈主任所说的阿拉伯语,那么,有个翻译是必须的,所以……大家依旧是用德语在交流。

利维尔说了,我们的生活资料,基本上都能自产自销满足需求,如果陈主任你想推销产品的话,那么,就请给我们建一个炼油厂吧,“我手里有的是石油,遗憾的是,我只能卖原油而不是成品或者半成品。”

炼油厂……这似乎是凤凰人干不了的,陈太忠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好吧,我必须承认,你的要求出乎了我的意料,但是我可以保证,炼油厂那不是什么问题,关键是……你打算付出什么?”

“你说……不是问题?”利维尔这次还真是震惊了,他已经听女儿说了,自己要接触的中国人,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牛逼的家伙,所以他才在接到消息之后,连夜赶来——苏丹那糟糕的公路延误了他的行程,但那并不是他的错。

但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一问,对方居然连炼油厂这种事情都敢应承下来,对苏丹人来说,炼油厂真的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苏丹有石油,但是他们没有自己的炼油厂,所以只能出口原油,按说这炼油厂需要的技术并不是那么先进,可这是他们自己是无法修建的,这个国家属于农牧业立国,在工业上确实非常落后。

那么,它就要请求别的国家帮着建炼油厂了,一开始,它还觉得我花钱就是老大,你们该如何如何地建造之类的,不成想,根本就没人尿它那一壶。

这笔账人人会算,帮你建了炼油厂,你出口的就不是原油了,而是成品,如此一来不但价格上去了,我也没法拿成品油卡你脖子了。

成品油卡脖子?还真是这么回事,苏丹有世界第四大的石油储藏量——由于勘探不是很彻底,此时并没有人知道它真实的排名应该是世界第二,但是直到去年,苏丹才有能力出口原油,而且每年还要花费巨资进口二百多万吨的成品油。

对于苏丹人来说,这是一个不能让人接受的现实,你们买了我们的原油走,略略加工一下,就卖回来,然后再弄走更多的原油,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加工能力。

“对于这一行,我不是很懂,”陈太忠难得地承认了自己的不足,没办法,对方这个要求,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但是你若是有石油,那肯定不是问题。”

现在石油的行情日复一日地高涨,为了掌控石油命脉,美国正在对伊拉克的萨达姆发难,要查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说穿了也是因为石油。

他所能接触的内参上都说了,石油战略安全对中国的发展异常重要,此事若是能成功,岂不是又是大功一件?

但是,陈太忠有一个问题搞不清楚,“你的石油怎么运出来?据我所知,苏丹的出海口在北方的红海,那是阿拉伯人控制的地盘吧?”

“这个……”利维尔登时就语塞了,事实上,他所说的炼油厂,大抵不过是个试探,所以他支吾一下方始回答,“我们会在喀土穆争取我们的合法权益,毕竟那些油田,是在我们世代生存的土地上。”

“嗯?”陈太忠有点迷糊了,立功的心思也淡了一点,他觉得这个黑人不但营养过剩,也精明得有点过分,“好吧,你到底想说点什么,为什么你说的话,逻辑上存在这么多问题呢?”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利维尔就是想获得武器,便宜地获得武器,他当然知道石油是个好东西,于是就漫天吹嘘,说是他手上有很多的石油。

要说石油,他的手上真有,但是没多少,而他的部族所处的地方,也确实属于油田范围,还有一条规划中的输油管道,会经过他的地盘。

至于说炼油厂?酋长大人当然想建了,但还是陈太忠想的那样,连买装甲车的钱都出不起,那就不要说打油井了,更别说建什么炼油厂。

而且这破绽,就是出在运输的问题上,北苏丹人掌握着全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哪里会允许南苏丹人自己开采石油和炼油?

陈太忠竭力想让自己的脑袋变得清醒一点,但是他的德语没有他想像的那么好,于是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实在是搞不懂这个酋长在想些什么。

当然,他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酋长对武器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而且还强调说要便宜——看来这真的不是一个富裕的家伙。

不过,此人既然能拿石油做文章,重视一点是有必要的,陈太忠委托刘园林代为照顾这些人,自己却是又给黄汉祥打个电话。

黄汉祥是见多识广之辈,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什么都知道,只是在听到石油两个字之后,他还是果断地表示,“我了解一下情况,回头给你去电话。”

黄总了解情况还是很快的,于是不多时他就将电话打了回来,“我说你搞什么飞机,中石油和苏丹政府在喀土穆合建的炼油厂,这几天就要投产了,还建什么炼油厂?”

“喀土穆那是首都,是在北方啊,”陈太忠一直没有搞清楚,今天自己到底遇到了些什么事儿,“我接触的是南方人。”

“南方啊……那里可是不太平,”黄总这打听信息的能力,还是一等一的强,他甚至了解到了不少内幕,“美国人在支持一些部族。”

要说这苏丹的问题,还真够乱的,一开始西方国家大规模地在苏丹探查油田,但总是出不了什么油井,1984年美国的雪弗龙居然有三名雇员在南苏丹被当地人杀害。

这下美国人不干了,又由于当时石油并没有现在这么紧俏,于是美国人逐步退出了苏丹,让出了开采权。

中油集团在1995年进入苏丹,美国人还准备看中国人的笑话,结果不成想中石油一下手,第一口探井就是高产油流,他们登时坐不住了,要求那啥……参与!

苏丹政府这下不干了,我们要你们建个炼油厂,你们唧唧歪歪地说什么要民主进程,要解散军政府,要人权要平等要垄断开采权,反正就是有意为难了,可是我们跟中国人一说,人家就问一句——你要建多大的炼油厂?

还是跟中国人合作划算,苏丹人这么认为,又由于苏丹出产的原油油质,跟中国大庆油田的油质极为相似,这炼油厂建起来难度不大,然后……他们就吃美国人经济制裁了,不许任何美国公司跟苏丹做生意。

可是他制裁他的,苏丹人也不在乎,穷了那么多年了,无所谓,又由于中石油参与的石油管道和炼油厂都干得极为顺利,美国人心里就又不平衡了。

再加上近年国际石油疯长,一桶原油从五十美元一眨眼就涨到了六十,而且看起来涨到七十也很容易,美国人见此,就忘了南方人曾经杀掉过雪弗龙的人,暗地资助南方一些部族,要他们跟苏丹政府闹事。

这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是黄汉祥在很短的时间打听出来的,陈太忠听得目瞪口呆,这一刻他终于明白利维尔的来意了,“看来,这家伙也想跟北苏丹对着干……那我不能答应他,这跟咱的国家利益有冲突。”

“啧,你是这长了一个什么脑袋,里面全是锯末吗?”黄汉祥在那边听得就是一咂嘴,“你不答应他……然后把他推到美国人那里?”

“但是,答应他的话,苏丹政府知道了,岂不是会很不满意?”陈太忠承认老黄说得有道理,但是他也有属于自己的大局感。

“飞鸟尽良弓藏,野兔死走狗烹,这个道理你都不懂?”黄汉祥听得就在电话那边笑,“南方要是不乱,美国人要是不制裁,你以为咱们在苏丹能得到这么多利益吗?”

这话说得有点无情,不过,在国家利益面前,是不容讲情面的——美国公司的三个人都白死了呢,陈太忠第N次发现,跟某些人群相比,自己实在算不上操蛋。

“白给他武器都行,在南苏丹里咱也培养一些亲华势力,未雨绸缪嘛,起码那里发生个什么事情,也能有效地沟通,”黄总继续指点他,“不过这事儿要做得隐秘一点,嗯……坚决不能用国产武器。”

“不是吧?”陈太忠这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又让哥们儿干脏活吗?还是很脏的这种,于是他很坚决地反对,“我可以把他介绍给相关部门,我才懒得管他……而且,我买武器的钱又不能报销,不干!”

“那好吧,你介绍吧,”黄总总算是通情达理一次,因为他非常明白,小陈说的“不能报销”就类似于小家伙跟科隆纳接触时,投资的那些美元一样,有人可以报,但是一旦报销了,小陈头上就套上笼头了。

第2250章 紧张局势

“果然是信息量决定一切,”陈太忠对发生在苏丹的事情深有感触,要不大家都说领导的决断,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呢?这话果真不假。

当然,不管感触深不深,他是不想再掺乎这事儿了,于是他就一个电话打给大使馆,“请问谷参赞在吗?我是凤凰驻欧办……”

谷涛接了他的电话,又听他在那边支支吾吾地不肯多说,心里登时就明白,这是陈太忠遇到事了,于是放下电话之后就直接奔向驻欧办。

在路上,他的脑子里还在不住地琢磨:是好事儿,还是坏事?他不认为姓陈的能有多好的事情给自己,以前的事情都一件件一桩桩在那里摆着呢。

不过,是坏事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最近双方关系有所缓和,上次自己高姿态了一下,主动将电话送过去,那家伙的反应就很正常。

赶到驻欧办之后,听到陈太忠的话题,谷参赞一时都有点震惊了,这家伙什么时候也知道配合起我来了?但非常遗憾的是,他对苏丹的情况也不甚了了。

于是在听完之后,谷涛就有疑问了,“这是非洲的事务,跟我不搭界的,可是……据我了解,苏丹现在的政府跟我国关系很好,你建议这样资助地方势力,合适吗?”

“苏丹的情况可是比你想的要复杂,”陈太忠少不得也给对方来一次科普,“……有人认为这个势力值得培养一下,我就是把这个情况跟你反应一下,成不成的,我并不关心。”

谷涛听到这些细节,略略琢磨一下就猜到了里面的文章,然而还是那句话,此事跟他不太搭界,“这件事我可以帮你反应过去,不过别人会怎么看,那就不是我能做主的了,感谢你的及时通知,陈主任,希望我们能继续互通有无。”

以谷参赞的身份,说出这话并不当紧,可是,想一想他身后所站着的庞然大物,这个感谢就相当有力度了——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有关部门”啊。

“继续互通有无?”陈太忠听得就是一声苦笑,他还郁闷着呢,“这真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我可不希望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了。”

“这倒真是,”谷涛听得笑了起来,这个陈主任还真是事儿妈,不但能惹事儿,事儿也能惹他,办公室里随便一个职员交个女朋友,都能很幸运地牵扯到苏丹内战中,这得有多么彪悍的人品才做得到?

“很可笑吗?”陈太忠撇一撇嘴,悻悻地瞪他一眼……

别说,这有关部门认真起来,效率还真的不低,两天之后,就在利维尔等得不耐烦的时候,碧空省松峰市的某个贸易公司的董事长来到了巴黎,上门求见陈太忠。

这董事长叫窦明,公司不大也就二十几个人,而且平日里没什么具体业务,无非就是从国外倒卖点这样那样的东西,赚一点差价,不过手里的现金流比较充裕,做的买卖也是那种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

窦总找上驻欧办,自然不是出于省委书记蒙艺的授意,而是他听谷参赞说了,说陈主任跟苏丹人交好,窦明这两年做贸易也做腻歪了,有一顿没一顿的,于是想搞个实体。

苏丹不但有石油,还有铁和铜,他就琢磨着,我是不是能在苏丹探一探矿,如果合适的话,开个厂子就更好了——他个人比较倾向于搞个铁厂。

就算搞不起来铁厂,至不济也可以办个选矿厂,这是花不了多少钱的,到时候把铁矿粉运回国内卖了——碧空省很有几个大型铁厂的,蒙艺都叮嘱过陈太忠,盯着点曼内斯曼拆分的结果,合适的话,给碧空弄点好东西回来。

当然,南苏丹的运输条件很糟糕,可是,咱在当地不是有自己人吗?窦明甚至表示,“实在不行,咱就倒卖阿拉伯树胶,也不怕赚不了钱,我做贸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利维尔耐着性子听他说了半天,终于忍不住了,他看向一边兼职翻译的陈太忠,“陈主任,我是很欢迎贵国去我那里投资的,但是……他为什么不提军火呢?”

酋长大人很清楚,南苏丹现在乱得一塌糊涂,并不是投资的好时机,对工业基础薄弱的苏丹人来说,工厂也总是容易引起别人觊觎的,“没有枪支,我无法提供给他必要的保护。”

“哦,那就是你们俩的事儿了,”陈太忠笑眯眯地回答他,“当然,我可以提醒他一下,南苏丹的治安不太好,你们需要一些武器,来保护尊贵的中国客人。”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利维尔听得哈哈大笑了起来,“如果他能卖得便宜一点,我的孩子们会二十四小时保护他,我是认真的。”

他没理由不笑,如此一来,他不但有了便宜军火,还有可能在自己的领地开设工厂,工厂,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词啊,至于这个窦明到底真的商人还是假的商人,他不在意,一点都不在意——人家提供给了他急需的东西,这就是朋友。

窦明终于等到这个问题了,他略略犹豫一下,就重重地点头,“好吧,这个我可以想一想办法,但是不敢保证……陈主任你有什么路子没有?”

“你这么问有意思吗?”陈太忠皱着眉头瞪他一眼,大家心照不宣就行了,你还跟我装?“我强调一点,不许用国产货。”

“那是肯定的,”窦明见他说话痛快,登时就笑了,心里却是不无鄙夷,这系统外的,终究是系统外的,保密意识真的太差了,“你问一下他,需要多少枪炮和弹药?”

“这个……你们可以自己谈吧?”陈太忠听得眉头又是一皱,他只知道利维尔大概想要十门迫击炮,步枪和弹药需要多少,他还真的没问,有些事情知道得多了还真的没意思,“我不想介入这件事太深。”

“那我找谁去做翻译?”窦明翻一翻眼皮,一句话就了回来,“要保密啊,你看,就是现在还俩翻译呢……你不是让我去中石油要翻译吧?”

这个倒是,窦总和利维尔沟通,中间要通过陈主任和小黑卡翻译,缺一不可,再考虑到此事的保密要求,陈太忠就算再不情愿,这个翻译还得做下去——他当然不能让窦明去中石油要翻译,要知道,中石油可是跟苏丹政府合作的。

于是他就知道了,合着利维尔这个部落不算太小,上上下下有四万人,部落的传统领地差不多有一千五百平方公里,比那些十几万的部落是差一些,但也算是相当厉害的了。

苏丹地广人稀,面积两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只有三千多万的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才十三四个人,算上城镇这些人口聚居地的因素的话,平均每平方公里也就是十个人左右。

有人问了,利维尔的部落有四万人,才占了一千五百平方公里,是不是占地太小有点弱势啊?这么问的人还真想错了,酋长大人占据的是雨水充沛的南苏丹,可不是到处是沙漠、戈壁和半沙化草原的北苏丹!

凭良心说,利维尔的部落的人均资源,还强于绝大多数部落,要不前文早就说过,卡瓦娜老爹的部落,是相对富裕的呢?

苏丹一共有三千多万人,大大小小的部落有将近七百个,还是撇开城镇因素不谈,只算三千万,平均下来,利维尔的部落,也不过比平均数略微低一点。

这里的官员,都是政府任命的,但是若没有当地部落的支持,你啥都别想干,六七岁的小孩都敢拿石头块砸你——事实上,大部分的基层官员,都是由本地人来担任的,外地来的……谁会买你的账?

所以说,别看这些官员行使着政府赋予的权力,但是回了部落里,还真的很扯淡,再加上北苏丹的政令,南苏丹一直不怎么买账,所以南苏丹酋长们的权力,比北苏丹更要集中一些。

利维尔部落人数不算多,占的地方却不小,这危机感就格外地强一些,尤其是最近以来,不少部落添置了新的武器,还有乍得人也在时隐时现,酋长更是接到了朋友的消息,说是西北方的利比亚人也活跃得很。

西北和西南,离得很远,但是利维尔却很警惕,他是承袭了父亲的位子上来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是无能的纨绔子弟,他是他九个兄弟中最聪明的,甚至他在喀土穆念完了高中——如果不是父亲突然去世他不得不回部落,他会去埃及或者欧洲念大学。

要变天了!他很明白这一点,虽然说苏丹的内战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但是这次给他的危机感是最强的,所以,他要的武器并不少:一千枝步枪,嗯……这仅仅是第一批。

一千枝步枪,一百万发子弹,陈太忠听得都有点咋舌,你家以前不是只有一百来支步枪的吗?四万人一千枝步枪,那可就是一比四十的军民比了,这还仅仅是第一批。

迫击炮也变成了二十门,要求一万发炮弹,而且利维尔表示,他还希望得到一些枪榴弹、炸药和火箭筒以及一些反坦克地雷,最好再有一些火焰喷射器。

第2251章 挖人

“你确定他只是一个酋长,而不是反政府武装的高级头目吗?”窦明听到这些要求,也不住地苦笑,他还真没想到,对方的目标居然这么大,“这些枪支弹药,保卫我这个商人实在太夸张了。”

他没办法不苦笑,上面传来的命令,是半买半送甚至全送,尤为要命的是,这些武器弹药,都得在国外搜罗,就算他送得起,张罗这些货也得累吐血了。

“那就是你要操心的事儿了,”陈太忠无所谓地笑一笑,心里也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我没答应老黄此事,要不然……真的要花不少钱。

不过,窦总也不是白给的,他很为难地表示,这一笔枪支弹药的数量过大,因为他毕竟不是军火贩子,所以他希望一批一批地来,“或者型号都未必一样,倒是熟练的操炮员,比较容易找,这世界上的退伍军人这么多。”

没问题,只要便宜!利维尔点点头,由此可见,这笔军火单子真的带给了他太大的压力,而且他并不太担心对方说话不算数——毕竟你还要在我的地盘附近找矿不是?

由此可见,有关部门操作某些事情,联动性确实很强的,甚至窦明本人都未必是圈内人——他是外围人员的可能性更大,通过不太引人注目的民间商业合作,就达到了结交和拉拢的目的,甚至,连下一步搜集情报和渗透的方式都摆在那里了。

不过,这些事情陈太忠就不关心了,他认为自己的牵针引线任务已经完成,于是走一趟德国,凯瑟琳在那里等他。

沃达丰在二月完成了对曼内斯曼的收购,以前信誓旦旦要保卫公司的曼内斯曼总裁卡瑟尔,出乎意料地在二月四日向媒体宣布二者合并,“公司很高兴能与沃达丰的高层达成一致,杜塞尔多夫将成为沃达丰这个庞然大物的两个欧洲中心之一。”

接下来,大家担心的事情,一步一步地成为了现实,沃达丰在入主曼内斯曼后不久,开始考虑公司拆分事宜,不属于电信部分的业务,统统拆分卖出去。

这是一个一百多年的老厂,诞生于十九世纪,而且一直以来,它的主业就是钢铁工业,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转型生产电子管,而它涉足电信市场,迄今为止还不到十年。

沉痛!那些隶属于制造业部门的工人和工程师,只能用这两个字来形容,当然,拆分出去的部门是会有人购买的,但是混乱和绝望的阴影,笼罩在大多数人头上。

凯瑟琳答应过陈太忠,要在此事中出力,她委托猎头公司对很多有价值的人做了接触,形势不算太好,也不能算坏,有一部分人已经跟其他公司商谈得差不多了,还有一部分人,会被作为种子,保留在曼内斯曼,剩下的人中,有人愿意去遥远的东方冒一下险。

这样的人不算多,有十七、八个,但是胜在质量高,尤其是其中还有两个专家级的人物,但也正因为他俩是专家,所以,跟其他的竞争公司的关系不是那么太好,曾经拒绝了别人的高薪聘请,他俩不想现在去寄人篱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尊严。

其他人里,有两个档案管理人员,曼内斯曼的辉煌已经成为了过去,他俩再清楚拆分出去的业务,也是毫无意义的,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陈太忠还就看重这种人。

到现在,拆分的传言已经愈演愈烈,基本上属于板上钉钉了,陈主任必须出面接触一下这些人了,这对安定人心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于是,他在德国见到了凯瑟琳,不过就在他飞往德国的同时,伊丽莎白飞到了法国,她要借机探亲,所以他在德国见到的普林斯总裁,换了一个跟班。

在杜塞尔多夫的一家宾馆里,陈太忠花费了整整一天同这些人谈心,德国人以刻板著称,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提出了非常细致的条件。

尤其是那两个专家提出的要求,在陈主任看来简直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你提供专业的实验室、配备助手并且提供相应的资金?好吧,我估计蒙老板皱眉头的。

那俩档案管理员也很有意思,在两人看来,中国人虽然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想要雇自己这种管理大型档案的人,但是毫无疑问,离开曼内斯曼,他俩什么都不是。

“我对大型档案数据库的细化和检索,优化它们的位置,有独特的心得,”其中一个年近四十的女人是这么说的,“我甚至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完善它,所以我的年薪不能低于三十万美元……你要知道,中国很遥远。”

这显然是狮子大张嘴了,据陈太忠的估算,这样的人就算是在曼内斯曼,年薪也不会高过二十万美元,尤其重要的是,离开曼内斯曼之后,她能获得十万美元的年薪,大约就可以做梦都笑醒了。

不过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陈太忠需要这两个人来整理他须弥戒中庞大的资料,于是他很干脆地答应下了这样的条件,“钱能解决的问题,那么,就不是问题。”

这么多人中,只有一个人,他应付得比较容易,那位高级工程师希望能在中国解决生理问题,“我想,你应该给我安排一个妻子……就像共产国际的李德顾问一样。”

“换个条件吧,”陈主任面无表情地回答,然后,那位很干脆地站起身走人了……

跟人谈了整整一天之后,他真有点身心疲惫了,不过总算是将大多数人安抚住了,晚上他与美艳的普林斯公司的女老板共进晚餐,说起白天谈论的事情,他愁眉紧锁,“像凯拉思先生提的条件,我觉得不好满足。”

凯拉思先生就是两个专家之一,他强烈要求有自己的实验室,否则的话免谈。

“哦,你不想要他的话,有的是人想要,”凯瑟琳微笑着看着他,“嗯,比如说有色公司,再比如说何保华先生,他们都非常欢迎他到中国工作。”

“哦,是吗?”陈太忠听得就是一愣,接着就反应了过来,“好家伙,你还真有本事啊,一个人情卖给许多家,看来下一步不需要我,你也能在中国展开业务了。”

“范如霜女士也有意向接受几个人,”凯瑟琳得意洋洋地扬一扬眉毛,这让她看起来有些单纯,“不过当然,你是最先挑选的。”

“把那俩档案管理员,先安排到你的公司怎么样?”陈太忠见她样子可爱,心里禁不住一动,他原本是打算把这俩弄到凤凰去,使用些手段逼迫对方整理的,但是看她这架势,摆明是打算在中国扎根了,就想将此事委托给她。

中国人得到了曼内斯曼的资料,这是很严重的政治事件,但是美国人得到,那就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了——美国大兵还在德国领土上驻扎着呢,弄点资料算什么?

“我本来就想这么做的,我手里有部分曼内斯曼的资料,”凯瑟琳笑吟吟地点头,“但是他们的薪水,谁出?”

“我出,总可以的吧?”陈太忠听得翻一翻白眼,心说你的人都是我的了,还跟我计较这个?“你个小财迷。”

“生意,就是生意,”凯瑟琳眼波流转,笑意盈盈地看着他,她虽然善于掩饰,但是很显然,这一刻她是有点情动了,若不是碍着身边的跟班,估计就要发生少儿不宜的事情了,“英国那边,我还要给你投资一千万美元呢。”

前文早就说过,凤凰的煤焦集团是要引入外资的,以逃避焦炭出口配额的限制,当然,这资金只是一个幌子,会被逐步收回,但不管怎么说,凯瑟琳还是帮了陈太忠。

“嗯,这件事办完,我就可以回国了,”陈太忠长出一口气,“必须要跟蒙老板联系一下了,看这曼内斯曼人心惶惶的样子……你这么能干,没有直接联系一下老蒙,把这些人的资料送过去?”

“那帕里说了,必须你出面,”凯瑟琳听他问起此事,禁不住悻悻地撇一撇嘴,“我的感觉是,蒙艺不想跟我接触得太多。”

“知道厉害了吧?”陈太忠见她吃瘪的样子,忍不住轻笑一声,“呵呵,你可不是万能的,中国的官场,有中国的规矩。”

他对蒙书记这个反应一点都不意外,有色公司、何保华和范如霜愿意接触凯瑟琳,那是因为他们的主营业务就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