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品奇才-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亿美元的销售额,那么就差不多有五千万美元的利润。还有西欧、美洲、亚洲等市场,冯宇估计,都应该跟东欧差不多,甚至更高,毕竟东欧的男人数量本身就比较少嘛。
而且一些青色产业(非错别字)不够发达,也说明他们相对保守。
“哈哈哈,你不会去现身说法了吧?”冯宇揶揄道。
“我需要吗?只是先给一些人试用了而已。”基里连科全然忘记了,他曾经试用后大赞的场景。
“没错,我相信,你绝对绝对不需要。”冯宇憋着笑说道。那表情,分明就是压根不信!
基里连科落荒而逃:“没啥事儿我先走了,伟仔还找我打麻将呢。”
冯宇斜着眼看基里连科,你TM还真爱上麻将了啊,居然还挺有瘾的。打麻将三个字,发音那个标准啊。伟仔这货交酒肉朋友,还是很有一手的。
“去吧,我这边还要忙一段时间,可能过了年,才能好好休息休息。”
过了年,金融风暴的初期就算是过去了,接下来也不需要跟索罗斯继续合作,他们任何一伙,都能再去泰国、菲律宾等割一茬韭菜!
前世到明年八月份,波及东南亚的金融危机第二弹会开始,东南亚各国又被索罗斯搜刮了一遍,而香江也是在那个时期失败了。
港币是保证了没跌,但香江的股市却大跌。虽然名义上说索罗斯也没在香江股市上赚到钱,但后来索罗斯却宣称,他沽空香江股指,赚了一大笔。
前世在这一次之后,索罗斯的资产确实暴涨,传闻短短十八个月,索罗斯的资产从几十亿,变成了两百多亿。
当然,这些都是传闻,索罗斯的资产,也一直都是成迷的。
这一段时间,索罗斯在试探冯宇的资金有多少,冯宇何尝不是在试探索罗斯到底能掌控多少资金。
而双方,谁都没探到对方的底,也都认为对方深不可测。
手机忽然响了,冯宇看了上面的号码,如释重负的笑了。
索罗斯,来电话了!(未完待续。)
第951章 名与利(9/10)
等电话响了几声后,冯宇才不慌不忙的接起电话:“嗨,乔治。”
“冯,我想我们需要好好谈谈。”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那么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儿开始谈起?”冯宇嘴角挂着玩味的笑容。
“冯,最近一直在稳定南韩汇率的那笔资金,是你们的吧?南韩的这些应对方法,也是你们出的对吧?”
原本南韩这边是大于一千手的合约,才会被强制上报,而冯宇他们暗中给南韩这边出主意,超过一百手卖空的合约就要上报,并且要注明持有人!
这样虽然会增加很多工作量,但却可以很清晰的掌握对方的动向,以便他们随时调整策略。而且将索罗斯彻底暴露出来,让所有人都知道,索罗斯是在大量沽空韩元的。
还有将利率调整会正常,且严格限制韩元的短期拆借,这也是针对索罗斯他们最实用的手段之一。
“怎么会是我呢,我也不知道是谁。”冯宇来个打死不认,反正索罗斯也没证据。
索罗斯愣住了,他没想到冯宇竟然会不承认。你不承认我就不知道是你了,除了你们,还有谁?
“好,冯,那这个我就不问了。我想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再合作一次?”索罗斯相信,面对这种能看得到的利益,冯宇没理由会继续跟他对抗。
事实上打电话过来,索罗斯就已经处于下风了。他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就是为了赚钱。当然,如果他赚够了钱,会不会重新想办法针对冯宇,那谁知道呢?
“再合作?怎么合作?”果然,索罗斯是来求和的。
“我们联手打压韩元,现在南韩这个策略不错,但却有一个致命的漏洞,那就是需要庞大的外汇储备做为支撑。而他们的外汇储备已经几乎耗尽了,虽然又筹集了一些资金,也不足百亿美元。只要你我联手,韩元跌破他们的预期是轻而易举的,而他们也只能采用浮动汇率制来解困,否则就要造成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
严重的通货膨胀,可比金融危机对一个国家的伤害更深,而且想要从通货膨胀中走出来,也远比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更难。
一旦韩元跌的狠了,南韩就只能有一个选择。两害取其轻,索罗斯早已经预料到了。
而那时候,谁也不能阻止索罗斯他们大赚一笔。
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越早,索罗斯能赚到的越多。毕竟现在每一天,索罗斯都要损失一大笔钱。
而且现在冯宇手里肯定有大笔的韩元,如果跟他一起抛售的话,肯定能打南韩一个措手不及,从而让南韩没有反抗的机会。
“可他们还有将近百亿美元不是吗?不如你先让他们把这百亿美元花掉?”冯宇笑呵呵的建议道。
索罗斯沉默了,果然,冯宇提出这个要求了。
这个意思,索罗斯还要再抛售一百亿美元的韩元,让南韩接盘,从而将南韩最后一点资金套进来。
而索罗斯自然也要再损失一些,可用的资金也会更加的少。
并且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索罗斯的风险增加了很多,他必须买上一些韩元升值的合约做对冲,保证他沽空的合约不会爆仓。
如此一来,索罗斯的利润,势必会减少许多。
大家一起投资,别人比自己赚得多,自己付出的还更多,换谁能高兴啊。
冯宇也不说话,就等索罗斯自己考虑。既然索罗斯主动打过来电话了,那就说明索罗斯的资金也有些告急了。
“冯,大家一起做生意,应该处于平等的位置上。”
“乔治,难道你不想自己的量子基金出名吗?这一次我劝那些香江人退缩,他们的声誉可也受到影响了呢。而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你索罗斯再一次大获全胜,一雪前耻!”
索罗斯上一次在香江败退,对他的声誉也有不小的影响,至少跟风他的人,明显少了很多。
而这一次,冯宇让付家顶在前面,以香江曾经击败索罗斯的基金公司名义,跟索罗斯叫板。一旦他们退了,那索罗斯的声誉又会重回巅峰,这对一家投资基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冯宇的意思很清楚,凭什么你索罗斯又想要名,又想得利?
名和利,你确实都可以拿,那要有一个侧重。你想多要名,那么利就要少一些。你想多要利,那也行,你承认失败啊。
索罗斯是绝对不能宣称失败的,那他的量子基金,必然会有很多撤资的,不但影响现在的利,还影响量子基金的未来。
索罗斯也在犹豫,量子基金的声誉,他是一定要维持住的,这也是维持住他世界第一对冲基金经理的名声,光是这个名声,就能给他带来巨额的利益。
可要是按照冯宇说的,他继续投入一大笔钱,那么这次在南韩,冯宇他们的利润,将再一次超过他,他将来再想动香江,会更加的困难了!
难道他索罗斯真的要失败一次,真的连雪耻的机会都没有了吗?还是说他只能表面上雪耻,其实还是输的?
名与利,孰轻孰重?
电话里沉默了很久,传来索罗斯的声音:“冯,就按你说的办,我会继续抛售一百亿美元的韩元,然后我们再一起动手。这一次,是量子基金胜了对吗?”
“没错,这一次,是量子基金击败了香江的富豪团。”冯宇笑呵呵的说道。
让你占个口头便宜好了,反正利润装进腰包,就足够了。索罗斯要名,冯宇要利,香江那些富豪团,也都是谋利的。
而且相信这一次过后,索罗斯不会再继续试图进攻香江了,除非索罗斯能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但不太现实。
“好,那你等我的好消息吧。”
“等一下,乔治。我发现香江还有一些期指合约,不知道你能劝他们交割了吗?”
索罗斯没想到,他预留的后手,也被冯宇发现了。
“好,我会说服他们的。”
挂断电话,冯宇露出胜利的笑容,虽然这一次,没能让索罗斯吃大亏,但索罗斯在南韩,绝对挣不到多少钱,毕竟索罗斯投入的太多了。
而冯宇预留的那笔资金,正好可以全力沽空韩元,这一次南韩市场的利润……要被冯宇他们收走大部分了!(未完待续。)
第952章 分钱(10/10)
当冯宇他们再次跟索罗斯联手后,南韩很快就挺不住了。冯宇他们放出风去,资金暂时告急,要继续筹集资金,那市场上还在抛售韩元怎么办,南韩只能自己吃下。
一百亿美元的韩元,南韩强撑着吃下了,可隔一天,市场上忽然出现两百亿美元的韩元抛售,这让南韩大吃一惊!
没听说索罗斯又从哪儿借到了这么大一笔钱啊?这可是两百亿美元的韩元,是哪家银行没理会他们的政令?
紧跟着,他们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忽然有很多卖空韩元的合约出现,而这些合约,竟然还不是他们熟悉的索罗斯的账户,这些合约分的很散,其中还包括那个一直帮助他们的香江的基金公司的账户。
他们跟索罗斯联手了?!
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又没有规定,别人不准卖空?
索罗斯这时候也拿出最后的手段,从别的市场借到的韩元,同时开始抛售,韩元当天就跌了百分之五!
南韩马上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可想要等到对方的帮助,也是需要时间的。
现在,根本来不及了!
韩元也被迫宣布,采用浮动汇率制,交给市场决定吧,至少这样南韩的通货膨胀可以被很大程度的减少。
而这个消息宣布出来后,韩元再次下跌百分之八,可以说,冯宇跟索罗斯他们,大获全胜!
而这一次,冯宇他们卖空的合约更多,采用了更高的杠杆,利润自然也就更高。之前亏的那些钱,全部赚回来了,还留下了一大笔的利润。
索罗斯则也收获了一笔利润,可以填补他之前的损失,甚至还小赚了一点点。但索罗斯赚的钱,跟冯宇他们比起来,就差很多了。
圣诞节前,冯宇他们交割了最后一些合约,资金全部回笼。
……
“大家干杯,这一次,我们可没少赚钱啊。”付荣齐笑的非常开心,不但他和付家的投资赚了一大笔,还有那些香江富豪的佣金,他也没少赚啊。
“哈哈哈,索罗斯顶在前面,承受了千夫所指,背负了所有的骂名,但很多人想不到,最大的利润,被我们赚走了吧?”付光正开怀大笑,他的资产,又增长了一大截,他有预感,好像经过了这次投资,让已经是付家个人资产第二了,仅次于他大伯。
要说一次投资,就超过大伯,付光正还是不敢想的,但超过了其他伯父,这让付光正非常满意。
或许香江二代中,能跟相提并论的,也只有李超人的长子,李泽巨了吧?可李泽巨主要是继承李超人的股份,他则是自己赚到的啊。
将来香江的第一人,还未必是谁呢!
“多亏了大家的帮助,咱们才能有如此的战绩。尤其是梁教授,劳苦功高,几次操作,都让我们获得了最高的收益。”冯宇冲着梁教授举杯。
“我也只是提了个建议,是否采纳,也是你们决定的。”梁教授很开心,他最讨厌的就是那种没什么本事,还不听劝告的人。在这个房间里面,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尊重,也让他心情大为愉悦。
基里连科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所有人都看向冯宇。冯宇一脸郁闷,我TM变成翻译了啊!
“基兄说,大家都是他的好朋友,以后到了俄罗斯那边,或者是有用得到他的地方,一定要打电话,否则他会不高兴!”
“哈哈哈,基里连科也是真性情,放心,我过几天就打算去俄罗斯玩一玩的,他可答应了,一定会好好招待我的。”付光伟笑的有些贱,看来基里连科承诺的好好招待,让他十分期待啊。
“好了,明天会在半岛酒店召开庆功酒会,大家都来啊。”付荣齐发出邀请。
“大伯,明天的事儿明天再说,先把我们的钱分了吧,我答应给我妈买一条蓝宝石项链呢。”付光伟大声说道。
付荣兵笑呵呵的看着儿子,当初没一点正行的儿子,现在也长大了,知道孝敬爸妈了。都说交一个好朋友,能让人快速的成长,看来冯宇就是这么一个合格的好朋友,从光正跟光伟的变化,就能看出来。
付荣齐笑着摇摇头:“有钱了多学学冯世侄怎么投资的,不要坐吃山空!这是文件,大家看一下,签字之后,就给你们转账。”
“这么多?”付光伟大叫道,他没想到,当初投资的那些钱,竟然变成了这么多,这翻倍了吧?
付光正一挑眉毛,你那也算多?我赚的才多呢,不过我就是不说。
付光正是没喊出来,但嘴角都快咧到耳后根去了。这还只是他投资大伯的基金公司利润,还有冯宇那边的利润呢。
“怎么还有我的?”梁教授看着面前的合同,有些诧异的问道。
“你帮了那么多忙,这是你该得的,你要是觉得少,直接说你要多少,反正大家以后也都不是外人。”付荣齐意有所指。
“这么多我要是还觉得少,那不是太贪得无厌了。孩子的事儿,让孩子们决定吧。”梁教授说完,看了眼付光正。
付光正嘿嘿直笑,也没多说什么。梁茵已经开始跟他出来吃饭了,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正式确定关系,这个老婆,他要定了!
冯宇也签了一份合同,这次合作,双方都要给对方一笔利润的。而冯宇也将一些合同拿出来,给基里连科、付荣齐等人,让他们签字。
基里连科看着合同上的金额,十分痛快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大家都没问律师。
付光伟凑着脑袋看付光正签第二份合同,怎么这么多!他刚想喊出来,被付光正瞪了一眼,讪讪一笑,没继续吭声。
梁教授看冯宇又分了他一份,也没拒绝。说起来这里面梁教授的利润率是最高的,他就投资了一千万港币而已,还是在光正基金,但帮着付荣齐和冯宇出了不少主意,他能得到四份钱,而每一份,都远超他当初的投资。
就凭这些钱,梁教授已经可以正式退休,享受生活了。不过依他的性子,他还是会选择继续教书吧,或者光正基金也会继续打理,他也是不太能闲得下来的人,每天钓鱼养花,不适合他。
“冯哥,你赚的钱要投资出去吧?你打算投资什么,能带我一个不?”付光伟笑嘻嘻的问道。
瞅瞅光正哥跟冯哥合作,身家都涨了多少倍啊。
“好啊,一会儿我就研究一下,接下来怎么投资,你要是有兴趣,也一起来吧。”
……'未完待续。'
第953章 他赚了多少?
冯宇、基里连科、付光正、付光伟和李泽锴几个人坐在一起,这一次大家都赚了一大笔,而他们一听冯宇说想要投资一些实业,全部表示,想要参一股。
“大家想跟我合伙做生意,这没问题,都是朋友,我也不太习惯吃独食。你们都有什么想法,认为哪些方面值得投资?”
一个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而且冯宇跟他们合作,也算非常愉快,继续合作也没什么问题。
“我觉得电子产品在未来大有可为,但我们的工厂太小了,我觉得我们应该扩大工厂的产能。”付光正说道。
“我刚跟冯在东欧合作开了四家工厂,不是说加拿大和米国也都各开了一家工厂吗,虽然主要是生产手机,但也可以生产别的电子产品,这还不够吗?”基里连科有些不以为然。电子产品前景是不错,但现在就继续扩大产能,有些太盲目了吧?
“我认为光正说的有道理,至少在亚洲的产能要扩大,而且此时东南亚各国经济都出现倒退,在大马、泰国等各收购一家电子工厂,还是很划算的。印度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那边的人工费也非常的低廉,不过都需要找当地人合作。”李泽锴想了想说道。
“我倒是认为泰华超市集团的扩张脚步太慢了,我们现在正好可以让泰华超市集团快速扩张,以华夏增长的购买力来看,开三百家超级大卖场绝对没问题,我们可以形成事实垄断!”付光伟认为,超市的扩张脚步太保守了一些,这速度也太慢了,什么时候才能占领华夏的全部城市?
华夏内地有三百多个地级行政区,刨去一些偏远的,至少也有二百个地区值得开泰华超级大卖场。
其中像是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等,最少要开五家,直辖市至少要开十家,三百家泰华超级大卖场,保证什么沃尔玛、家乐福都只能黯然退出华夏市场。
李泽锴脸色微微一变,如果泰华超市集团如此扩张,当然他们家也能赚钱,可他们家的区臣氏零售店,将不可避免的受到严重影响。这种情况,也是他不愿意看见的。
虽然他已经明确表示,老豆的资产,将来都留给他大佬,他要自己创造自己的商业帝国。泰华超市集团的股份,李超人将来会留给他。但他也不能让泰华超市集团,将自己家的零售店给挤出去了啊。
“超级大卖场,投入也不算低。而且现在有那么多跟风的超市出现,我们已经不具有唯一性,当初的火爆场景,未必会一直持续下去,这么疯狂的扩大,不太理智吧?”李泽锴反对道。
两百多家超级大卖场,他们最少要投入二十多亿美元,分摊到每个人头上,也是几个亿美元。
这么多钱,李泽锴拿不出来,他相信,付光伟也拿不出来,只能继续朝家里要。但对于冯宇跟付光正来说,却没有很大压力。
付光正也说道:“伟仔,新店开业加快是一定的,但不能那么快。资金问题好解决,我们的管理人才不够用啊,一家超级大卖场出现负面消息,对整个泰华超市集团也有影响的。”
“今年新增五十家好了,我们就按比例投入五个亿美元,多出来的,还一部分贷款,至于说管理人才,一部分从社会招聘,到其他商场去挖人,一部分内部提拔,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一些小问题,慢慢解决好了。就算今年无法完成,也先把地皮买下来,怎么样?”冯宇做出决定。
他知道付光伟担心的是什么,家乐福和沃尔玛在华夏虽然只有两三家超市,但营业额也非常不错。一旦他们认准了华夏市场,搞不好因为是外资的关系,比泰华超市集团更加受地方欢迎。
到时候他们想要扩张,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不如现在直接以疯狂的扩张模式,让沃尔玛和家乐福没办法扩张。
而且现在买地皮会便宜很多,还能提前占据好位置,不一定非要明年开业,可以后年开业嘛,但其他超市就别想在当地跟他们竞争了。
泰华超市集团的华夏品牌宣传得当,慢慢的已经在很多人心中形成了一种爱国情绪,而且经常以泰华超市集团的名义捐款,让泰华超市集团越来越受百姓的欢迎。
听到冯宇的话,付光伟他们相互看了看,都点头表示同意了。一家几千万美元而已,他们还是能轻松拿出来的。
“电子产品,也是我计划中,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所以扩张,我认为可行。东欧和美洲就算了,已经有工厂了。但是西欧也需要最少三家工厂,还有东南亚,也要三四家工厂,我准备同时进行,你们谁有兴趣?”
不出两年,手机就会形成井喷式的发展。还有MP3、U盘、DVD、液晶显示器产品等,都会迎来爆发期。以现有的产能来说,还不能让冯宇满意。
甚至就连国内的工厂,冯宇都觉得小了,前世华夏市场可是充斥着各种进口电子产品,那数量可远超风雨和爱华的产能。
听到冯宇这么说,李泽锴和付光伟相互看了看,都没有吭声,他俩的钱投入到泰华超市集团后,剩下的也不多了,毕竟这一次金融风暴,他们的本钱就不多。
“我还能有一笔钱投进去,大概需要我投多少,你给个数,我还能拿到那个比例吧?”
每一次冯宇邀请付光正入股,都能最少给付光正百分之十的股份,付光正可不想这个比例降低了。他没钱,可以去贷款,可以找老豆、大伯去借,相信还是能筹集到的。
李泽锴也咬牙说道:“如果冯老弟同意的话,我也想在一些新厂入一股。”
李超人这次也筹集了几十亿美元,利润虽然没有翻倍,但也有几十亿美元了,李泽锴觉得这时候找老豆借钱,老豆应该不会反对,毕竟老豆也说过,电子产品的发展潜力巨大。这时候再不开口,以后就想要入股就更难了。
冯宇又问基里连科的意见,基里连科本来没想继续投资呢,但是看他们都投资了,这说明什么啊,说明他们都认为,这个电子产品的市场发展的还会更好。
“冯,那我也参与进去吧,百分之十的股份,我不参与管理,可以多出一点点钱。”
冯宇笑了笑:“当然可以,付兄,老规矩,西欧和亚洲选址建厂,或者是收购分厂的事儿,你来负责,内地扩建的事儿,我来搞定。”
付光伟看着他们这么快就又决定,投资那么多新工厂,而冯宇还是大头,那冯宇要投资多少钱啊,他这一次,究竟赚了多少钱?(未完待续。)
第954章 晶硅产业(求订求票)
“我说过,准备在内地投资建造多晶硅工厂,预计每家工厂的年产量,都将超过五千吨。”冯宇伸出一个巴掌。 “冯老弟,你还打算不止建造一家工厂?”付光正瞪大眼睛,这多晶硅,有那么赚钱吗?值得冯宇这么大的投入?
“我预计建造五六家工厂吧,一家工厂两条年产三千吨左右的特大生产线,将来再慢慢扩充好了。”冯宇轻松的说道。
“冯老弟,你知不知道,这一条三千吨的生产线就要多少钱?地皮、工人、管理、生产成本等,都是钱,你能赚多少?”李泽锴也看不懂,冯宇这是打算弄三万吨的特大多晶硅生产企业啊,那投资,岂不是要超过五十亿美元?还有冯宇说什么,将来还要扩充?
“哦,对了,每一家工厂还有有一个单晶硅生产线,这个需求量也会逐渐增加的。”冯宇想了想说道。
李泽锴跟付光正对视一眼,我们说的你到底听没听见啊。你这么大的产能,卖给谁去?现在需求量才多大啊。
“冯,我差不多能拿出来十个亿美元,我入个股怎么样?”基里连科忽然说道。
“可以啊,我预计投资要超过一百亿美元,到时候具体算算,然后给你折算股份吧。不过这不是一期,要分成三期以上进行投资。”冯宇也没打算一下子就建造出来一个世界第一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事实上五千吨,在此时就已经属于世界顶尖了。
现在可不是冯宇重生前,每年的需求量超过三十万吨。此时也就能有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年的需求量也就三万吨左右。
冯宇这一家工厂,按照他的计划,就能占据总需求量的六分之一,差不多就可以满足华夏内地的需求量,而不需要进口了。
随着华夏内地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冯宇才会逐渐扩大产能,将来还可以出口,岛国的产量,也是一直不足的,他们虽然产量很高,但需求量大,电子可是岛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还有南韩,宝岛等,需求量也不小。
“冯老弟,他说什么?”付光正好奇的问道。
“他说他有十个亿美元的资金,想要入股投资多晶硅。”冯宇瞥了眼付光正,瞅瞅人家基兄多有眼光,十个亿美元,毫不犹豫的就拿出来了。
付光正他们都大吃一惊,什么,这个基里连科也如此看好多晶硅产业吗?十个亿美元,说投资就投资了,这可不是儿戏啊!
“冯老弟,你弄这么大,多晶硅卖不出去怎么办?”
“谁说我一定要卖多晶硅了?我自己用不行啊。一部分用来生产单晶硅,然后用单晶硅做半导体元件,一部分直接制造多晶硅半导体元件,还有一部分,可以造太阳能电池板。剩余的,才会卖出去。”
冯宇是要做成一个产业,而不是单纯的卖低附加值的材料。否则冯宇干嘛要投资这么大,投资别的,也能赚钱啊,而且肯定比单纯卖多晶硅赚钱。
这个产业,利润很低的,投资却需要的极大,所以在国内,极难发展。可半导体元件就不同了,利润会增加不少。
而且冯宇生产出来半导体元件,也不怕卖不出去,国内需求最大的公司,风雨、爱华和连想,不是冯宇控股的,就是冯宇参股的,其他一些生产电子产品的工厂,也都跟冯宇的公司有合作关系,冯宇完全不担心,产品会卖不出去,除非是产品的质量不行。
而且冯宇还有一个大杀器,那就是DVD论坛,里面的公司,可都是电子产业的巨头,从任何一家公司手中拿到一笔订单,都不是小数目。冯宇相信,只要他在DVD上让出一点点利益,就能拿到不少的订单,足够他的晶硅公司发展了。
要是能拿到更多的订单,他正好可以快速扩大产能。前世华夏后来占据了多晶硅的半壁江山,而且产能超过了十八万吨,冯宇这才哪到哪啊,应用方向那么多,他绝对不担心卖不出去。
付光正开始权衡利弊,这个产业投资很高,暂时看不到能快速盈利的能力,但冯宇这么不遗余力的投资,那肯定是不会亏的。
付家跟李超人已经商量过,准备联手进军内地房地产,他们认为,在内地,房地产即将成为支柱性产业,房价必然会迎来爆发性增长。
当然,电子产业也不错,但电子产业的下游,半导体产业,他们却不敢保证,一定会发展很好,至少在盈利预期上面,肯定会差房地产不少吧。
“冯老弟,那你第一期投资,预计是多少,投资周期是几年?总投资是多少?”李泽锴认真的问道。
“投资周期为十年,总投资将超过一百亿美元,第一期投资,大概在十五亿美元左右吧,我个人准备先投资十个亿美元,看情况随时准备追加。”
付光正原本以为这次他赚了那么多钱,足够他做很多投资了,但没想到,冯宇的每一笔投资,都是这么大,似乎他的那几个亿美元的资金,根本不够用啊。
付光伟更是早就不敢吭声了,冯宇的大手笔,早已经让他合不上嘴巴了。光正哥不是说,冯哥的钱都是从银行贷款的么,他还了贷款和高额利息后,还能有这么多钱吗?
“冯老弟,我想跟家里商量一下,再做决定,可以吗?”
“随便。对了,我还打算继续在欧美收购灌装厂,继续做大我们华夏的饮料品牌和行业。”
冯宇看了看,没人吭声,看来他们都没钱了。基里连科很早就说过,除了酒精类饮料,他对其他饮料一点都不感兴趣,包括茶饮料也是一样。
事实上,饮料在俄罗斯销售也一直不太好,那边每年炎热的天气没多久嘛。
“这么说在欧美建立汽车生产线,你们也没兴趣喽?那药厂呢?算了,回头这些我自己研究吧。”
付光伟终于是年轻,忍不住问道:“冯哥,你这次赚了多少钱啊,怎么感觉你的钱好像花不完一样?”
付光正呵斥了付光伟一句,这是随便问的吗?不过他呵斥完,就转头看向冯宇,似乎对此也很感兴趣。
“也没有很多,两百来亿美元吧。”
开始听冯宇说也没有很多的时候,付光正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