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都市种子王-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幸好,用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将房屋开放保洁人员,林曾则在正房的书房里,研究起杨柳絮的利用。
植物回收站对各种材料的回收和利用,有一定的规则存在。
一些常见垃圾如何回收处理,从资料库从可以找到现成的套用公式,无需林曾自己亲自提炼研究垃圾质地。
比如说,纸质和木质材料,林曾可以直接从资料库中兑换到其处理方式。
废弃的纸张,经过植物回收站的加工,形成二次用纸,纸质厚实,不逊色于原生木浆所形成的纸张。
比如说一些厨余垃圾,动物和人物的粪便,林曾无需专门跑去研究这些垃圾成分,只要套用现成的符文公式,就可以让植物回收站将其处理成颗粒分明,营养丰富的种植介质。这种介质,不仅可以用于城市种植的土壤基质,也可以改良被过度种植的农业用地。
但是杨柳飞絮这种材料,在育种空间资料库中并无记载,因此林曾需要用另一种方法研究这种材料最适合的回收方式。
这需要用到一些繁琐的符纹,但对林曾而言,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林曾进入育种空间,至少一个小时内,四合院内的保洁人员不会进屋打扰他。
把软软绵绵,蓬松几乎没有重量杨柳絮,投入炼制炉中,林曾感觉杨柳白絮就算普通棉花糖一样,沾水融化消失,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炼制炉带着黑点的白絮,完全被吞噬干净。
等炉壁上的符纹闪耀到光芒最盛时,突然“嘭”一声响动,鼎炉内被一种色泽呈现冰雪般洁白的丝绒充斥,它外形虽然和杨柳飞絮相似,但质地非常干净。
林曾打开鼎炉,取出这团轻飘飘的白色绒絮。
它看上去就像街边白糖打成的棉花糖,轻盈无物,比羽毛的重量还低。食指和大拇指捏着这团棉花状的柔软白绒,细腻轻柔,不知道会有什么样子的属性。
“获得杨柳绒絮产物——轻暖绒,能够制作极为轻盈的保暖衣物,每100克杨柳绒絮可制作同等面积的轻暖绒90克。每100克轻暖绒,可以给一个普通成年人制作一件保暖外套,或者一条保暖裤子。单件可为零下十五度以上低温天气,提供优良的保暖效果。”
别看100克看上去一点儿也不重,但轻暖绒质地极轻,林曾手中一大团白绒,估计还不到50克。
植物回收站的智慧核心植物,通过改变杨柳绒絮的结构,将原本不具有保暖效果杨絮柳絮,转换为具有非常良好保温效果的材料。
保暖效果,远胜于普通的鸭鹅的绒毛,和一些动物皮草。
看起来有相当不错的的经济价值。
对华国人来说,只要一种东西,找到它正确的用途,有足够的经济效益,就不用担心它泛滥成灾。
在a国河流泛滥成灾的华国鲤鱼,是火遍全国的酸菜鱼,水煮鱼,干锅鱼片。
如果恼人的漫天飞絮,放入回收站,就能获得机具价值的轻暖绒,这数百万棵留之烦恼,砍之可惜的毛杨树和柳树,估计棉絮还未落地,就被人采摘一空了。
将这一团轻暖绒放入秘境二号空间,林曾没有在育种空间久待,他回到这个古风浓郁的书房,琢磨着想找一个能够手工定制成衣的作坊,制作一件轻暖绒填充的保暖衣物,看看效果如何。
虽然华国各地已经走出冬季,满城飘絮的日子也就十多天,但是简单估算,就可得知,其中经济效益,足够让人心动不已。
不过,就算其中利益再惊人,林曾目前也没有打算从中分一杯羹。
只有令人双目赤红的利益,才会不断推动植物空间的普及。
林曾在植物空间推广的早期,绝大多数不打算收费。
而只有特殊植物的种植种植普及,晶源体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交易物时,他才会直接通过植物空间收取晶源体。
要知道,在异度世界,沿街各处,功能齐备的植物空间,是当地政府和公益机构收入的重要来源。
唔,长期利益,长线投资,放长线钓大鱼……
许多资本,貌似都是这么运作的。
好吧,现在林曾的重点是,哪一种植物,适合作为植物回收站的核心智慧。
管理植物回收站的植物……
怕不是要有一张大嘴吧。
林曾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检索着。
——
——
清河市,九文区,清河市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室。
陈若飞眉心微皱,看着学校中这个年轻的美术老师。
工作三四年,教学能力出众,业务工作多面,能承当各项工作,性格坦荡,不老油条,是学校领导很喜欢的一位青年骨干教师。
“江画,学校的环境很优厚,工作稳定,养老有保证,还有子女入学的优惠,你真得决定放弃?”陈若飞看着办公桌对面微笑的江画,最后一次确认说道。
“是的,陈校长,虽然心中也很舍不得学校,但是,我现在有更喜欢的事情,精力无暇顾及其他,总要有所放弃。”下定决心后,江画没有任何动摇,面对陈若飞的劝说,只是坚持自己的决定。
陈若飞几番劝阻,依然改变不了江画的想法,只好微微叹气,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帮学校五月份的课程上完,我方便调整其他美术老师过来接替你的课程。”
“没有问题。”江画没有推辞,一口应下,将辞职信留在陈若飞校长的办公桌上,然后告辞离去。
第六百零三章 巨型山区猪笼草
巨型山区猪笼草,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植物。
这种长着大嘴巴的被子植物,有着一个特殊的爱好,它喜欢吃粪便。
虽然动物粪便一直是植物的养分来源,用粪便堆肥施肥,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但是,用花蜜引诱动物,用巨型瓶状体收集粪便,作为天然马桶的植物,估计也就这种了。
林曾查考了大半天的资料,目前觉得这种外形形似天然马桶的植物,最适合作为目前植物回收站的植物核心智慧。
只不过,它能不能承担这份艰巨的任务,有待实验。
这种巨型山区猪笼草主要生长在菲律宾中部山峰,外形不算漂亮,国内瓶子草种植爱好者很少种植这个品种,林曾查找了多个论坛,发现想要在花鸟市场之类地方买到巨型山区猪笼草的植株,十分困难。
林曾想了想,给自由记者于静打了一个电话。她身为记者,人脉广阔,不知道有没有认识相关的人。
于静正在和一个身穿笔挺军部制服的男子说话,突然手机响起,拿起电话,有些意外地看到林曾来电,心中暗想,这人居然会主动给她打电话。
她和对面的人说了一句抱歉,然后接听了林曾的来电。
“巨型山区猪笼草?”于静虽然是记者,但基本工作的中心,主要放在社会人文民生方面,很少留意这些罕见的自然植物。
“好吧,我有几个朋友在科学院工作,我帮你问一问是不是可以弄到相关的植物样本。”于静答应帮林曾寻找这种植物。
结束和林曾的通话之后,于静回到座位上,看到面前这位军部派出的代表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林曾?”他问道。
“是的,说实话,其实你们无需通过我,完全可以直接找他。”于静如今分身无术,各路人马找她要呼吸泡泡的成品,找她寻求呼吸泡泡的种植合作,弄得她的本职工作都有些力不从心。
在她的公众号上,许多嗷嗷乱叫的读者,正苦苦等待她发布新的一篇清河市游记,期待更新鲜的见闻。
“于记者,还需要你帮忙牵线,要不然我们贸然拜访,如果旁生枝节就不太好。”别看在座此人面庞刚硬,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军人的气质,但说起话来,却非常妥当,没有一丝执拗强硬的口气。
“好吧,雷中校,我会将此事转达给他。”于静为了将呼吸泡泡的种植推广出去,也是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刚才你们在电话中提到一种植物?”被称为雷中校的军人问道。
“是的,一种巨型猪笼草,”于静说话间,指头飞快地用网络百科寻找,然后告诉对面雷海中校具体信息,“巨型山区猪笼草,生在在菲律宾,网上资料很少,我只能找科学院的几个朋友问问看。”
“好的,我也帮忙找找看。”听到菲律宾这几个字,雷海挑眉一笑,心中多了几分把握。
于静听到雷海的承诺,想到北方军部拥有的强大能量,心里估摸着,用不着科学院的那几位研究员帮忙了。
——
——
西晋省安贤县,是西晋省早期煤矿大县。
在建国之初,这里就发现有大量煤矿资源。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创造了令人惊讶的经济神话,可惜,“因煤而兴,因煤而富”的城市,并没有因此而走上持续繁荣发展的道路。
单一的产业结构,粗放生产,让安贤县产业结构极为脆弱,伴随着煤矿资源枯竭,这个曾经房价暴涨的小县城,最终变为一个落败萧条的小城市。
留给这个煤矿大县居民,只有千疮百孔的地底空洞,以及房产投资泡沫留下的一栋一栋无人居住的郊区寂静楼盘。
在安贤县县城东部,第一煤矿集团的六层楼高的办公大楼,坐落在县城中心位置。
曾经这里楼内热闹非常,负责管理国有煤矿生产,经营,销售。给安贤县居民,带来大量就业岗位。
只是如今,染着煤灰的建筑里,清冷非常。二楼之上,空空荡荡,连廉价出租也找不到租客,只能荒废闲置。
而一楼的办公室,宽裕到一人一间,还有剩余。
这栋大楼,完全是这个因为矿产枯竭而落败城市的真实写照。
王立安是第一煤矿集团在安贤县的负责人。如果时间推移三十年,甚至是十五年前,这个位置简直是让集团内部打破头皮,大打出手,纷纷争夺的重要岗位。
但是如今,完全就是发配边疆,打落冷宫的标准。
王立安三年前,因处事耿直,得罪上峰,被调到这个已经被媒体称为“死城”的安贤县,终日领着死工资,碌碌无为,每天朝九晚五,管理几个没精打采的员工,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如一滩死水。
这天清晨,王立安准时上班,泡了一壶茶叶,翻开报纸,浑身没劲地看着千奇百怪的新闻报道。
突然,桌面沾着灰尘的电话铃声响起。
王立安一愣,好半天没回神。
主要是手机普及后,这台办公室的老式电话,很少派上用场,只有上级下达任务时,才会偶尔响起,不过,这个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分部,连领导视察搞卫生的任务,都不会下达到此处。
等王立安犹豫不决接听电话时,很久没有听到的上级下达任务的指令,险些没让他热泪盈眶。
终于有事做了!
人都闲发霉了!
虽然这个任务,听起来有些奇怪,但王立安总算不用在办公室里泡茶了。
挂掉电话之后,他开始走出办公室,一间一间办公室敲门,给单位里懒散清闲的员工下达任务。
曾经数百人的办公大楼,如今员工人数两个巴掌都数得清楚。
“吴文浩,别写你的网络小说了,去档案室把笔锋山矿洞的资料和钥匙全部取出来。”
“易晓彤,再刷淘宝我扣你绩效了,立刻去银行,辉腾市分公司下拨了一笔款子,给我们办公使用。”
“卢集,到务工市场找十名青壮,整理矿洞。”
第六百零四章 新兴种植业的影响
笔锋山位于安贤县东南方向,地势不高,周围矮山连绵,无甚奇观,平凡朴实,山民安居,民风淳朴。
变化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笔锋山一带,勘测到大量煤矿资源,其蕴含财富,让所有人如见血财狼,无论是国有煤矿公司,还是私人煤矿主,都在此挖掘矿洞。
整整三十多年,此地承担了安贤县百分之四十的煤矿产量,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矿主,都从这里吃得盆满鼎满,肥的流油,而煤矿产业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不过,煤矿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宝,疯狂挖掘的后果,显然给当地环境,带来不可扭转的灾难。
除了煤矿加工带来的环境污染之外,谁也不知道,在笔锋山周围,底下到底有多少条矿洞。在利益熏心下,许多无证经营的小矿主,早就将这一带挖得千疮百孔。
见于新闻报道的地面天坑事件,每年时有发生。
如果说三十年前,居民生活的地方,还是环境清宁山青水绿的世外村庄,那么如今此地早已不适合人们居住,特别是一些底下矿洞极为复杂的地区,只能采取将地面居民迁移他处的策略。
至于不愿或者没有迁走的当地人,在离开煤矿,回到田地之后,欲哭无泪地发现,祖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早已不适合种植。
西晋第一煤矿的西沟矿洞,在东头村西面,这也是这一带煤矿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因为是国家管理,环境比其他地方略好,但是十年之前,这个矿井的资源完全枯竭,矿洞封闭,尘封至今。
东头村在煤矿业繁荣时,举村以煤为生,收入远胜务农,但随着矿洞封闭,村中居民,只能远赴他乡,继续出卖劳力为生。
如今村中现状,和华国目前许多农村一边,无青壮劳力,只有老弱妇孺。
李立辉是东头村罕见的青壮,年过四十,和媳妇在家守着几亩薄地,种玉米和土豆,偶尔到县城里寻找打零工的机会,日子过得一年不如一年,不过他老父母不良于行,所以他们也无法脱身离开,到异地打工赚钱。
这天他运气不错,刚在安贤县的闲散零工聚集的老桥头蹲下,就碰到有人来招工。
十个人的名额,被这群闲得发慌的汉子,险些抢出火花来。
幸好,他位置好,正好在那个国字脸的中年人身边,被算了一个。
一天一百五十的工钱,在目前落没的安贤县,已经算是很优厚的待遇了。
不过,李立辉可没想到,工作的地点,居然就在村子西边的西沟矿洞里。
矿洞生锈的大锁头,用钥匙都打不开,还是李立辉跑回村子,弄了自家的大铁锤,狠命砸了十来下,才弄开锁头。
洞内漆黑,李立辉咳嗽一声,还有幽幽荡荡的回声从里面传出来。
“王经理,咱们咋整?”李立辉看着不知情况的洞穴,搓了搓双手,用一口西晋腔调询问旁边的负责人王立安。
“刘电工,你先整修线路,争取尽快把一百米内的电路弄好,我们可以照明。其他人带探照灯,开始收拾里面的墙面和地面。”王立安按照上级的要求布置工作。
比起地铁,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以及其他城市的地下设备,吸金第一煤矿集团所要修建的大型地下种植洞,施工难度并不大。
地底是现成的矿洞,整顿之后,按照一定的地下建筑的标准进行加固就可以了。
他们并不急于求成,打算一边种植呼吸泡泡,同时往里施工,不断拓展种植洞的范围。
西沟煤矿井,开启往西沟种植洞改造的漫长道路上。
原本矿井内被挖掘的地下空洞,砌厚墙,拓宽洞口,布置水电,有条不紊的改建成适合呼吸泡泡子株生长的地下环境。
矿井底下,根据地形,分割成一个一个的房间,每个房间都种植这一团一团呼吸气泡植物。
西沟种植洞,和于静承租的那条只有一百多米的小矿洞不同,它拥有着庞大的地下空间,是华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利用废弃的矿洞,变废为宝,使其成为资源枯竭地新的财富之源。
和不可再生的煤矿资源不同,特殊种植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只要从秘境中源源不断兑换出适合地底种植的植物,西沟种植洞里的种植和生产,就永远不会停止。
李立辉没有想到,这次运气不错的招工,竟然让他拥有了稳定的工作。目前还称之为西沟矿洞的地下矿井,施工似乎没有停止的时候。
他直接和西晋第一煤矿集团签订了劳动雇佣合同,以前难以想象的职工医保社保,以及每个月超过四千多的工资,让他的生活掀起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成为世界最大的呼吸泡泡种植基地第一批老员工。
他的老婆,也被西晋第一煤矿集团雇佣,专门负责在已经建设好的种植洞里,一种名叫呼吸泡泡的神奇植物的种植和采集工作,工资也很不错。
对他们来说,能在家门口找到这样一份并不累人的工作,简直就是祖上积德烧高香了。夫妻两人每个月收入合起来,不算五险一金,都有将近七千元,可比耕种土地,累死累活,一年也赚不了几千块钱的日子强多了。
甚至比起十年前,提心吊胆,下井挖煤的时候,也舒心多了。那时候虽然挖煤工资更高,但是工作环境恶劣危险。现在这种植洞里,光线明亮,通风透气,虽然也是地底,但和那时候截然不同。
李立辉是一个没有很多想法的人,这样的日子,能攒下一笔丰厚的养老钱,能给老房子翻个新加两层楼,能让老父母治得了病,能供得起娃儿上大学,他心里已经知足透了。
随着东头村西沟废弃老矿洞里的工程越来越大,需要的人力越来越多,村子里出去打工的村民,也风闻消息,赶回老家。颓败的老村子,因为这个矿洞的新工程,变得兴荣热闹,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东头村煤矿产业最发达的时候。
不仅种植洞中需要人手,西晋第一煤矿集团,还在东头村村外的一处空地上,建起了包装加工这种气泡的工厂。
从种植洞中采集的气泡,直接运送到这个工厂,在流水线上,被机器加工成像药片一样,用透明塑料和铝箔底板,泡罩包装成一板一板,再进行精美的外包装,往外出售。
一个产业,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
利用废弃矿井种植呼吸泡泡,不仅让东头村焕发新的生机,而且给整个经济陷入死寂的安贤县注入强心针。安贤县的执政者,几乎可以用欣喜若狂,欢欣鼓舞,弹冠相庆的姿态,举双手双脚,竭尽所能,维护呼吸泡泡种植业的发展。
第六百零五章 星星娃的兴趣
林曾没有在他住处附近,找到手工成衣制作店铺。
这种老式的制衣店,早已经被繁荣而廉价的制衣工厂完全打败。
不过,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他目前真实写照。
跟江画闲聊时,略微提到这件事情,就从她那里找到解决的办法。
“制衣?你想要制作什么衣服?”江画的农场许久未亲自打理,她跑到农场后山,整修了水渠和池塘,利用闲暇和林曾聊天时,正好知道了他正在寻找手工制衣作坊。
“就像以前的夹棉袄子,不用太薄,两层料子里夹着一层薄薄的棉绒就可以了。”林曾听江画问话,倏然想,也许在发展相对京城市更为缓慢的清河市,他能找找到这种制衣店。
“哦,那你寄回来吧,淘宝上有专业打版,老家正好有缝纫机,我可以给你做,不难。”江画直接把这件事情揽到自己身上。
“啊?”林曾愣了一下,不过总算没有当初看到江画自己养蜜蜂,做木工,修水塔时那般惊讶,“你厉害,你下次说,你会到月球种菜我都不惊讶。”
林曾觉得,辞职之后的江画,摆脱了朝七晚五的教师生涯之后,不知道又会爆发出多么可怕的行动力,发展出多少令人惊叹的“兴趣爱好”。
“咳咳,”江画想到当初在江凤镇过年的时候,偷偷摸摸给林曾制作了一条对襟仿古睡衣,当时没好意思拿出来,现在说的话,应该不会太晚吧,“其实只是模仿现成的模板,制作简单的衣物,叫我创新设计,就不太顺手了。”
“那我现在就去寄棉絮给你。”轻暖绒直接交给江画制作,以她工匠的精神,林曾完全可以一百个放心。
“好,额,那啥……”江画应下后,难得有些吞吞吐吐。
“怎么了?”林曾关切问道。
“那个,啥,我前阵子手工做了一件睡衣,正好现在天暖,薄厚恰好,我等一下寄给你。”江画顿了顿,最初还有些犹豫,但说出口后,干脆豁出去,直接说了。
“给我?我要!”林曾忍不住扬起嘴角,满满暖意在胸腔充盈,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像被甜滋滋的蜂蜜刷了一遍。他如今被淬炼得平稳淡定的心境,难抑心中起伏的欢欣,迫不及待地说道,“你早给我,我现在就穿上了。”
“嘿嘿嘿!”江画想到放在行李箱里压了快两个月的男式睡衣,没敢告诉林曾实情,笑嘿嘿地打马虎眼。
和江画的通话结束后,林曾的心情依然保持阳光灿烂,眉眼都沾着笑意。
坐在沙发上,他难得关顾着乐呵,连安排好的绘纹工作,都忘记动笔了。
直到住处门外,响起接连几声清脆门铃声,才把林曾从乐得找不着北的神游状态中,拉回现实。
即便如此,站在他门外的唐文静和徐鹏晓,看到开门而出的林曾,满脸蜜汁的傻白甜笑容,顿时一愣,准备好的说辞,都噎了回去。
他们脑中不约而同的闪过一个想法,这个年轻人没毛病吧?
“额?”林曾浑身带着春风,笑脸迎人,看到唐文静和一个三十岁的男子并肩站在门口,他们跟前脸上依旧没有多少表情的小圆抱着一株长了十厘米高的盆栽植物,无声无息地站着,“是小圆妈妈呀?请问有什么事情吗?”
“啊?哦,对了,林先生,”唐文静这才回神,举了举手中一个卡通的圆盒子,递给林曾,态度诚恳地说道,“谢谢你送给小圆的盆栽,他非常非常喜欢,每天都带在身边,睡觉也要放在床头。我自己烤了一些牛油曲奇,送给你,非常感谢。”
“你太客气了。”林曾接过圆盒,侧身请他们一家三口进屋,“你们进来坐坐吧!”
主人相邀,拜访者自然不便扭头就走。
林曾泡了一壶江画晒干的蜜灵香薰衣草花茶,加了一勺灵香蜜,切了一盘水果,用以待客。
这对还没有接触到育种师培育的特殊植物的小夫妻,骤然喝到灵香蜜花茶,花蜜香甜,险些沉醉其中,无法回神。
就连一向对任何事物没什么热情的小圆小朋友,也一手抱着盆栽,一手抓着茶几上的西瓜,吃得香喷喷。
林曾和徐鹏晓还有唐文静闲谈,虽然谈话的内容,还停留在互相认识的层面,但唐文静夫妻都是外向开朗的性格,和林曾的交往简单单纯,林曾反而能和他们聊得开心,和前一阵子与钱明雨交易时冷淡的模样,判若两人。
吃着香蜜小西瓜的小圆,盯着怀中的盆栽,眨着黝黑眼睛,然后目光转到林曾摆在客厅餐桌的纸张上。
最上面的一张白纸,有一幅非常奇特的图案,图案由无数密密麻麻的线条和各种图形组成,笔迹是墨蓝色,看似无章,细看却有一种极为特别的美感。
徐鹏晓和唐文静并未注意到餐桌上的图案,但他们的儿子,却在手中心灵舞者这棵盆栽的指引下,视线在图案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
唐文静和徐鹏晓,正和林曾聊到京城市两百万雌毛杨树每年带来的漫天飞絮时,唐文静突然感到安静坐在怀中看盆栽的儿子,一扭身跳下她的膝盖,跑向林曾的餐桌。
孩子的失礼行为,让唐文静有些着急。
孤独症孩童不懂得辨别其他人的情绪,有时候,在公共场合会有不恰当的举止行为,影响他人,引来旁人指责和异样的眼神。
唐文静以为小圆又失控,怕他破坏了林曾桌上的东西,慌忙想要阻止住他的动作。
“没事,”林曾脸上没有任何芥蒂不满,不太在乎地说道,“桌上只是一些随手的画稿,孩子喜欢,给他玩吧。”
出乎唐文静和徐鹏晓意料之外,小圆跑到餐桌旁边,爬上餐桌椅,并没有碰桌面的任何纸张,只是表情沉静地看着那张奇特的画稿。
虽然林曾说不介意,但唐文静夫妻俩还是怕小圆破坏了林曾的东西,他们起身走过去,防着儿子有突如其来的动作。
林曾也顺势站起来,走到这个患有孤独症的小男孩身边,观察着这个孩子的表情。
他想起前两次看到他的模样。
眼神空洞,游离四处,不知聚焦何处。
表情漠然,无哭无笑,无悲伤无欢喜。
仿佛是一个经历无数磨难,而麻木无神的灵魂,而非一个刚刚接触世界的童稚幼儿。
可是,这一次,林曾发现,小男孩的眼眸中,多了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让他黑黝黝的眼珠子,显得更为明亮,仿佛是灵魂回到了身体,灵动有神。
“小圆,你喜欢这张画吗?想不想跟我学画画?”林曾指着纸张上还未画完的智慧纹问道。
男孩手中那棵心灵舞者的小圆叶轻摇,等停下微不可查的动静后,小圆倏然仰起脑袋,盯着林曾,唇齿之间,困难地挤出一个听起来有些含糊不清的发音。
“讲(想)!”
第六百零六章 学习图纹的孩子(两章合一)
林曾的问句,被其他普通家庭的父母听到,就算面上不说什么,心里也会默默吐槽,我家宝贝英语绘画乐器跳舞溜冰各项兴趣班都忙得团团转,那有空来找你学画不知所谓“鬼画符”。
但唐文静夫妻,听到小圆的回应,激动地眼眶骤红,当场飙泪。
自从这对夫妻了解过“孤独症”这种疾病后,他们无数次在心中企盼,孩子只要像一个最平凡普通的幼儿,开心欢笑,生气哭闹,要他们倾尽所有,也毫不犹豫。
这一段时间,他们几乎像是做梦一样发现,治疗情况一直不太好的小圆,在这一周时间里,情况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虽然他的反应,比普通人来说,还是慢了好几拍,但时不时会用简单的字眼,回应他们说话,已经让这对夫妻,心中无比开怀。
听到小圆对桌面上的繁复图案感兴趣,并愿意跟随林曾学习,唐文静夫妻心里是极为高兴。
不过,他们唯一担心的问题,是占用林曾的时间,他们刚想说什么,就看到林曾从桌上拿出一把造型奇怪的笔。
笔杆粗细和铅笔相似,但笔头如果不细看,只觉得空空荡荡,定睛一看,才发现有一根特别纤细的银色硬毛。
小圆眼睛瞪得浑圆,一瞬不瞬,直愣愣盯着林曾手中的笔尖。
林曾将手中的绘图笔往旁边特制的墨水里,轻轻一蘸,然后笔锋飞快地在白纸上勾勒。
虽然唐文静他们看不懂林曾绘制的是什么东西,但是流畅的线条,白纸衬托着墨蓝笔迹,看着很是舒服。
三分钟之后,笔锋一提,完美收尾,一个外观呈现菱形,但却是有许许多多不同大小的星状纹组成的图案,展示在他们眼前。
仅仅从结构上,能明显看出,这张图纹的线条和复杂程度,都远远低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