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8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非常对,”冯一平夸了这个好学生一句,“所以,这样的消息,会导致很多蔬菜种植商破产。”
“次贷也是一样,在次贷出问题之后,短期货币市场的贷款人,开始怀疑其他资产支持证券,不仅仅是次贷支持证券。”
“贷款人到银行挤兑,因而迫使银行出售资产融资,这就导致所有资产支持证券价格暴跌,继而导致所有人都对类似的证券失去信心……”
“而我们都知道,在这样的时候,信心,有多么重要。”
小奥黑想着从去年到今年,从美国到欧洲,以及世界的其它地方,民众对金融机构的挤兑,深有感触的说,“这样的危机,也可以说是一场信心危机。”
“对,”冯一平又夸了他一句,“而次贷危机,有些像一台巨大的爆米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米花机里的玉米粒,已经加热了超过一年的时间,贝尔斯登,不过是第一个爆开的而已。”
“我可以肯定的说,华尔街的投行,美国更有实力的商业银行、保险机构……欧洲的银行,以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金融机构,接下来也会爆开。”
“到了那时,次贷危机,就不是次贷危机,它就会演变成金融危机,那么,将也不仅仅是华尔街,其它很多行业的很多公司,无疑也会爆开。”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小奥黑此时都站了起来,“那会是一场席卷全球的危机。”
他出生于1961年,而他出生的那一年,美国正在经历一次金融危机,所幸越南战争非常有力的支撑了经济的恢复。
在他记事后,69年到72年、73年到75年、79年到82年、89年到93年,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一共经历了4次。
如果算上从2000年到2003年的金融危机,他可以说至今已经经历了5次,对此有着充分的认识。
他紧跟着就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冯,你觉得,情况会在什么时候开始恶化?”
此时的他,真的希望这次危机越早发生越好,先让跛脚的小布什政府头痛一阵子吧,先让他们把大局安定下来,自己上台后再做一些收尾的工作就好。
他可不希望自己将来一上台,刚好就迎头撞上一次金融危机。
“如果一定要明确一个时间……”冯一平稍稍停顿了一会。
小奥黑马上急切的问道,“是的冯,最好能明确一个时间,可以吗?”
他有信心通过演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被大家视为美国的希望,他也能独立的思考一些经济问题,但预测这样的金融危机,显然在他的能力之外。
或者说,也在他团队的能力之外。
“综合分析各方情况,我想,最迟在这个季度末,有很大的概率,情势会明确起来。”冯一平说。
这样的时候,他也不藏着掖着了,反正,想来小奥黑也不会细细的问他具体是根据那些情况,得出这样的结论。
恰恰是这样的时候,更要在他心目中留下一个对经济方面的问题,料事如神的印象,这样才会对以后更有利。
他听到,对面的小奥黑,好像是松了一口气。
于是又加了一句,“情势一明确,那么,相关的发展,自然会很迅速。”
他也明白小奥黑隐隐在担心什么,所以索性让他吃一颗定心丸,你放心,最难应付的局面,最难办的事,还是得小布什那个倒霉蛋来做,来解决。
这样到你上任以后,一不至于那么紧迫,二来,可操作的余地也大了许多。
“冯,谢谢你。”既了解了接下来经济方面会面临的局面,又知道了大概发生的时间,这一下,小奥黑是真的放心多了。
“希望到加州的时候,我们能有机会会面。”
作为拥有选举人票最多的一个州,他接下来自然会再次来加州拉票。
“那是我的荣幸,先生。”冯一平笑着说道。
“冯,说起来,还有一件事。”小奥黑说。
“你说。”冯一平依然很有耐心。
只是,他看着窗外的天,心说,这人啊,已经开始有了变化。
要是在以前,在他说了刚才那句“那是我的荣幸”之后,小奥黑怎么也得客套着回一句。
但他这会就没回。
另一边,小奥黑还是踌躇了一会,因为他想问的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而且还和经济方面没有太大的关联。
“我想问问,关于我的副总统人选,你有什么看法?”
“你知道,你的看法对我很重要。”
呵呵,这个时候又变得重要起来了。
因此冯一平也懒得废话,很干脆的说,“我觉得,特拉华州的联邦参议员约翰拜登,会是个好搭档。”
黑哥们,这样你就会清楚,我并不只是擅长和经济相关的问题。
第五百三十五章 坏消息
当冯一平还在和美国未来的领导人,谈论着次贷未来的发展,以及它将带来的影响时,在另外一些国家,次贷正在深刻的改变着它们原有的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并对它们今后的发展和走向,带来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改变。
甚至可以说,他们日后的很多社会问题,都跟这场源于华尔街贪婪的危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东京湾的汐留区,这个原本日本铁路的发源地,在今天,已经成为大型企业扎堆的高端商务区。
中午时分,刚刚年过不惑的井上正二,端着一个纸箱站在公司大楼前的太阳地里。
虽然今天的太阳,也是这一年中最厉害的几天,虽然他身上还一丝不苟的穿着全套的正装,虽然旁边马路上经过的车辆,正在不断的散发出热气,井上正二此时却感觉如堕冰窟一般,冷到让他怀疑人生。
或者也可以说,是因为怀疑人生,才觉得彻骨的冷。
但原本,井上的过去的这四十年,完全不用怀疑,因为他过的就是国家传统主流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用几句话就可以描述,少年时,和周围人一样求学,之后考上一个或者一般或者不一般的大学,青年时从大学毕业,顺利找到一份大公司的工作,到了中年,就结婚生子,继而循规蹈矩地过完一生……
完全没有想着追逐的所谓理想、挑战,或者创业等不合实际且非主流的事情。
而更非主流的,则是辞职和跳槽。
井上正二和他的同龄人,以及他们的前辈,一直以来所接受的观念就是,在他们这个国家,工作,那会是比婚姻更长久的关系,公司,那会是比自己的家庭更稳固的一个家。
所以他们一直秉承的观念,就是把公司当家,与公司融为一体。
自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井上正二不但是这么想的,也是严格这么做的,一心一意的努力把公司当家,认真努力勤奋的工作,心甘情愿的按公司的要求加班,从来就没有想过什么加班工资——既然公司都是家,那何来的加班?
最大的调剂,要数下班后的那几杯酒,以及定期不定期的到涩谷找一些新鲜的学生妹……
无论如何,之前的这几十年,过得也符合国民口中的成功,虽然并没有在社里担任很高的职务,但还是有了不错的家庭,有了不错的房子,还享受着公司提供的不错的福利。
这也是他的父辈曾经走过的路,以及他的很多同龄人共同的状态。
在因为各式霓虹灯,所以显得有些光怪陆离的涩谷夜晚的街头,像他这样身边跟着一个穿校服的高中女生的中年人、以及下班高峰期,小巷里路旁小酒铺的长凳上拿着酒杯一言不发的中年人……一个,就能代表一大群。
虽然长相各异,出生地也不尽相同,大学也有好有坏,工作性质也千差万别……但剥离所有的这一切,他们其实都有着共同的人生轨迹和经历。
但他们依然很满足,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直到今天中午,随着人事部门的一纸通知,以及主管难得的一个鞠躬,井上正二循规蹈矩又主流且幸福的生活,瞬间戛然而止。
被他当作家的公司,把他辞退了。
同时被这个家抛弃的,还有不少他熟悉和不熟悉的同事。
七月的东京的繁华街头,骄阳似火,年过不惑的井上正二,却心如冰冻,觉得自己的整个人生,包括自己本人,都像是一场梦幻一般不真实。
在少年时期都不曾迷惑的他,此时竟然像个青春期的孩子在遭遇挫折时一样茫然无措……
……
在离井上正二不远的那栋铺满了草绿色玻璃的软银总部大楼里,矮矮的孙正义双手抱胸站在窗前,他都不用细看,只扫一眼楼下那些伫立着不动小黑点,就大概能估算出,今天又有多少人,被周围的公司扫地出门。
整体的经济形势,真是越来越差了啊。
确实越来越差了。
从去年底开始,他们持续了71个月的经济扩张期已经结束。
面对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软银的专家们也预测,乐观估计,今年他们的GDP增长率,将从07年的2%,下降至0%。
如果不乐观,那么,这个数字可能就是负数。
现在看来,无疑很不乐观。
自去年夏天以来,日元便被动的不断升值,但这对大多数公司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手下的经济学家们的结论是,日元兑美元汇率每升值一日元,日本企业平均经常收益将下降0。5%。
去年对美元的平均汇率,是117。76,而现在,已经只在100左右徘徊,已经升值了至少十日元。
收益的大幅下降,正是这些公司不得不打破一贯的传统,一边开始裁员,一边招收能减少开支的临时工和实习生的缘故。
对这样不符合传统的行径,孙正义本人有些深恶痛绝,但面对着当前的形势,尤其是依然在不断上涨,看样子很快会突破150美元的油价,他实在也是无话可说。
他匆匆从美国赶回本部,也是为了应对和解决软银在国内的一些问题。
主要还是资金问题。
虽然日银已经做了很多提高流动性的努力,但这并不能改变在当前的情况下,各主要银行的“慎市”行为。
而国际市场的美元紧缺,更是加重了这种趋势。
对很多银行来说,在美国,在欧洲,有越来越多的银行陷入困境甚至倒闭的情况下,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生存安全的问题。
而在这样的时候,手里掌握的资金越多,显然安全度过这场危机的几率就越高。
这样的趋势,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孙正义此前已经谈好的几笔融资。
银行们至少都清楚,当前这场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高杠杆,而孙正义此时发起的对雅虎的收购,无疑是一次典型的高杠杆的收购。
这两天,他已经和多个融资银行的高层亲自会面,竭力打消他们的疑虑,尽管如此,还是有几笔已经谈好的融资,不可避免的被取消。
一些银行家们没有忘记,在上一次互联网危机中,孙正义和他的软银,所遭受的巨大损失。
很多朋友,对他此举也有善意和诚恳的提醒,在这样的时候,收购一家互联网公司,是不是合适?
孙正义自己也觉得,至少不是太划算。
在美国的高科技公司股价纷纷下跌的时候,营收表现其实一般的雅虎,在最近逆市大幅上涨,这自然是他们竞购的缘故。
而雅虎上涨的股价,自然大幅提高了他们的收购成本。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一直以来,他的志向,就是做亚洲第一的互联网公司,因为一些原因——主要是冯一平的缘故,这个志向,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耻于提及。
而他认为,眼下,正是实现自己这个梦想最好的机会。
“扣扣。”有人在门上敲了两下。
“嗯?”他头也不回的吱了一声。
“先生,张先生快到了。”秘书柔声提醒道。
“好。”孙正义点了点头,皱着的眉头松开了一些。
张先生,是中国一家银行的代表,中国的银行,可以说是在这一次危急中,受冲击最小的银行,孙正义猜想,他们应该不会改变原有的意向。
甚至还有可能,让他们进一步提高融资的额度。
只是,想到另一个问题,他的眉头不由得又皱了起来。
他已经得到消息,冯一平已经抵达硅谷,这总让他觉得有些不安。
因此自己的提议,而在雅虎那边好不容易形成的优势,会不会因为冯一平的缘故,又出现变故?
他很难放下心来。
好在他并没有担忧多久,就在他还在跟中国的银行家热情的寒暄的时候,助理告诉了他一个消息,微软和NEXTDOOR,再一次提高了他们的收购报价,这一次,加了12亿美元!
和井上正二一样,孙正义也突然觉得,这个炎夏的中午,有些寒冷起来。
第五百三十六章 都很听话
和冯一平预想的一样,现在轮到孙正义陷入了麻烦。
他非常清楚,既然微软和NEXTDOOR再一次提高了报价,那么,雅虎负责收购的那帮人,现在一定会更倾向于微软他们的收购方案。
作为雅虎当年最大的投资人,以及曾经最大的股东,他对这一点,无疑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
紫色的雅虎,看着是很高贵,但自从雅虎投资人的主体,变成了华尔街之后,尤其是,在雅虎的市值,由最高峰的超过千亿美元,跌到现在的两三百亿美元,并且看起来很难再次达到那样的高度之后,那些后悔当初没有趁高价套现的投资者们,对雅虎唯一的要求,就是回报,直接点说就是,钱。
所以雅虎的那帮人,那么在意钱,说起来,也是因为他们这些投资人的缘故。
而微软和NEXTDOOR再一次把报价提高12亿美元,孙正义并没有想到这是他们核算过他的那个两不变的承诺之后,给出的一个更直观的方案,他只想到,微软和冯一平,又把这场角逐,拉到了他们更有优势的领域。
那就是,无论微软还是NEXTDOOR,他们都不缺钱。
但他的软银,现在可相当缺钱。
想通这一点的他,对来自中国的银行家们,笑意更盛了几分,这个时候,他特别需要来自他们的大力支持。
他很快就明确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喜欢中国那些古老的哲学里,关于事物转化的理论。”
“比如,危机中,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机遇,确实如此,在这个很多公司都觉得到了寒冬的时候,软银却敏锐的发现了市场中蕴含的巨大机遇。”
“所以张,我的老朋友,你们对这样的好机会感兴趣吗?”
“我非常希望,能和你们一起,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把我们的事业,共同推进到更高的高度。”
他口中的老朋友,此时显然有些意外。
他们此来,正准备再一次和孙正义商讨之前已经谈好的融资协议,按现在的大趋势,自然也是把贷款额降低。
但你竟然还想着再提高?
孙正义适时说道,“张,我的老朋友,我想,你在国外的其它同行,一定没有机会抓住这样的机遇,所以,你难道不想脱颖而出,从而为你个人,争取到未来担负更大责任的资格吗?”
不得不说,他对这些“老朋友的”的追求,真的是非常了解。
他看得出,他的老朋友已经有些意动。
是的,面对着这样能做出出众业绩的机会,张总确实有些心动,问题是,他也有他的难处。
“孙总,我非常相信你的眼光,也感谢你提供的这样的机会,但我们都知道,当前的大趋势下,为了度过可能会到来的难关,我们必须积蓄更多的力量。”
“我们工作最重要的职责,是对我们的客户负责。”
孙正义虽然足够了解张总的心理,但他对张总所在公司,以及张总他们的另一面,显然还认识得不够深刻。
那一面,简单的说是这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要说,我们的很多国有大企业,真的把中庸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也就是,对很多公司和很多人来说,稳,最重要。
但我们都知道,当一件事到了极致之后,一定会发生转变,中庸之道也是一样,发挥到极致之后,那就是非常保守,同时,还会非常懒惰。
既然是不前不后中间走,不左不右随大流,那么,自然是别人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
所以,尽管次贷危机对我们的金融机构造成的冲击较小,特别是因为冯一平的那份报告,我们金融机构在国外的分支,并没有受到多少冲击。
但既然连瑞士的那些银行,都在紧缩,那我们自然也要紧缩。
这就和奶粉问题被爆出来,国外的奶粉纷纷借机涨价,所以国内的那些没有问题的奶粉公司,也照样跟着涨价,而没有想到趁这个难得的机会,不涨价,但在营销上加大投入,花更多的钱去宣传,而占领更多的市场一样,国内的银行,也绝没想过,利用这样难得机遇,大举扩张海外业务。
实际上别说是海外业务,就连国内的银根也在缩紧。
他们自然知道,扩张,可能会取得成绩,但他们更知道,此时扩张,同样可能造成损失。
既然按部就班的做,业绩还是会稳中有升,那么,在这样有风险的时候执意扩张,对张总他们这样位置的人来说,自然就不太有吸引力。
但对孙正义来说,只要听出了张总话中的犹豫,那就意味着机会,那就够了。
怕的就是他态度太坚决,一点都不动心。
“张,我完全理解你的难处,所以这一次,我们会用软银最优质的资产做抵押,还有,”他笑着看着张总,“今天早上,我们在筑地拍到了一条非常难得的金枪鱼,晚上,请你一定赏光一起用餐。”
对于怎么和这些人谈成生意,孙正义还是很有心得。
……
硅谷。
冯一平这个早上,是在洛斯加图斯醒来。
只是,他循着生物钟睁开眼,却发现马灵居然不在床上。
居然比我起得还早?
他穿上晨跑的那一套,在楼上找了一圈,最后叫了几声“亲爱的,”“甜心。”
听到楼下传来应答声,“我在厨房。”
冯一平看了看天色,这么早就做早餐?
再说,园区提供的早餐的水平,真的已经相当高,不是太有必要自己动手啊。
等到他倒厨房一看,好家伙,“你这是?”
他看着已经做好的那些,以及正在做的那些,竟然这么大动干戈,“有客人来吗?”
不应该啊,如果有客人,他不可能不知道。
“没有啊,”马灵笑道,“你快点好吗,一会我们把这些,送到你爸妈那里去。”
冯一平恍然大悟,这真是个好媳妇啊。
“你怎么这么好?”他抱着马灵亲了一下。
“这不是应该做的吗?”马灵说,“我看了一些中国的资料和影视剧。”
“呵呵,”冯一平笑着弹了一下她的鼻子,“那是以前的传统啦。”
现在国内有多少儿媳妇起大早为公婆做饭的?多半都是婆婆起大早为儿子儿媳妇做早饭,但他们可能都不会吃一口。
“真的?”
冯一平感觉到马灵松了一口气。
“那我也觉得,有必要这么做,”她说,“你爸妈难得在这里呆几天。”
冯一平还能说什么?
他抱着马灵,“你怎么这么招人喜欢呢?”
……
这是一个让人高兴的早上,但那是在冯一平没有接到鲍尔默的电话之前。
在早上去园区的路上,他就接到了鲍尔默的电话,“冯,孙正义也提高了他们的报价。”
竟然这么快?
“是吗?”
“是的,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20亿。”鲍尔默说。
我们提高12亿,他就提高20亿,看来孙正义这态度够坚决。
加上他“双不变”的承诺,他这可不仅仅是在新的报价的基础上提高了8亿,这就相当于再增加了20亿美元。
而他这么迅疾的反应,也充分表明了他的态度,来就来,谁怕谁?
“冯,现在我们该怎么办?”鲍尔默问。
如果这次合作的搭档是其它人,如果提出提价建议的是其它人,他此时应该已经忍不住要开口责难。
因为他一开始就明确反对过,提价,不会有用,反而会让人觉得,他们没有了更好的办法。
“史蒂夫,我觉得,我们应该见一面。”冯一平说。
鲍尔默沉默了一下,你这是又让我过去见你?
这时他听到对面继续说,“我安排一下,会尽快到西雅图。”
这还差不多。
“我过来吧。”
“不,我过来,也顺便带我爸妈,领略一下西雅图夏天的美。”
“你爸妈也一起吗?那我们一定要好好准备,我觉得,你们就住在比尔家怎么样?”鲍尔默马上提议道。
而那,正是冯一平所希望的。
第五百三十七章 质疑
西雅图的华盛顿湖畔,比尔盖茨的世外桃源豪宅2。0的穹顶图书馆里,穿着休闲的冯一平举起啤酒,“比尔,谢谢你的盛情安排。”
此时在这处世界知名的豪宅里,盖茨的老婆正带着冯一平爸妈,以及一同前来的黄静萍参观——总得有个人担当翻译不是。
冯一平一开始还有点担心,爸妈会欣赏不来这处让盖茨夫妇很自豪的豪宅,因为作为儿子,他很清楚自己爸妈的喜好。
他们一般只有在看到高耸入云的大厦的时候,才会感叹,“了不得啊了不得。”
比尔盖茨家这没几层的房子,多半不会入他们的眼。
那未免就有些尴尬了。
但结果他发现,自己还真是小看了爸妈,或者说导游梅琳达的功力,他跟着走了一会,发现爸妈对这处房子的智能设施极端感兴趣,对这些目前在市场上还见不到的数字生活设施,啧啧称奇。
完全不需要自己在一旁补救,以免出现主人拿出一道精心准备的大菜,结果客人却吃得皱眉的尴尬局面。
“我很喜欢你的父母,”盖茨直接说,“他们有着名利圈子里的人所具备不了的那种质朴和从容,更没有那些人虚伪的客套和隐藏在骨子里的傲慢。”
这也是冯一平佩服老爸老妈的地方,好就真说好,羡慕就表现得真羡慕,但其实又不动心,更谈不上嫉妒,表现出来,还真有些看淡一切的世外高人的味道。
“也是环境使然,”冯一平说,“我爸妈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农村里,我们那,相信你应该听鲍尔默说过,十多年前,还非常落后。”
“现在不是发展得欣欣向荣吗?”盖茨笑了,“你爸妈能这么真实,这么豁达,应该也和你有关,因为他们有了你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
确实,不动心不嫉妒,那是因为,他们相信,他们的儿子同样能做到这样,甚至还有可能更好。
“你爸妈难道不是一样?”冯一平笑道。
他看着对面的这位全球知名的超级富豪,此时在他自己家的图书馆里坐着时,也和他在很多场合一样,肩膀塌下来,整个人往里窝,或者说往里缩,一点没有什么王霸之气,低调得不行的样子。
但实际上,这位蝉联世界首富最多次的家伙,怎么可能真是这个样子?
抬头看看就知道。
就在这个穹顶图书馆,抬头往上看,就能看到天花板上有一句话,“当一个人奋斗了很久,看到梦想如此之近,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冯一平特意搜过,这是《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一句话。
一个把这句话刻在抬头可见的地方的家伙,又怎么可能是一般人?
他在很多场合采取这样的坐姿,与其说是谦逊低调,不如说懒散和不在乎。
就你们这些渣人渣事,不值得我提起精神来,也不值得我看哪怕一眼。
“呵呵。”盖茨笑了笑,这方面,他是真有些羡慕冯一平。
他爸爸还健在,但他妈妈,早在94年就因为癌症去世——也就是在那一年,比尔盖茨投入9400万美元,设立了盖茨基金会。
“好了冯,说说你想和我们谈谈什么?是有关雅虎的收购吗?”
“是的比尔,”冯一平点头,“依我看,我们已经碰上了最糟糕的情况,就像1941年的美国,又遇上了一个不计后果的喜欢豪赌的日本人。”
这一点,也让盖茨有些头痛,他们不在意任何对手,但一个看起来好像不太有理智的对手,那就真的有些难以对付。
“照这个趋势下去,收购价很快就会突破500亿美元。”冯一平说。
微软一开始报价390亿,软银强势加价30亿,之后,微软不甘示弱的再提高20亿,收购价已经了440亿。
前天鲍尔默再次提高了12亿,但孙正义提高得更多,20亿,也就是,目前的报价,已经攀升到460亿美元。
按双方加价的这个幅度,再来最多两个回合,就会妥妥的突破500亿美元。
“无论如何,以雅虎这样的体量,以雅虎这几年的表现,我觉得,溢价达到80%,甚至逼近100%,绝不会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比尔,你还记得,2月份你们提起收购之前,雅虎的股价是多少吧,不过是19。18美元而已,总市值还不到280亿美元。”
“难道我们真要花超过500亿美元的代价,收购这样一家web2。0的公司?”
“所以你的意见是,就此罢手?”盖茨问道。
“我们当然可以再加价一两个回合,但如果那样还不能达成协议,那我确实认为,真就没有再努力的必要。”冯一平说。
“我知道你们看中雅虎什么,不可否认,虽然雅虎现在的发展已经陷入颓势,但雅虎这个品牌,依然具有很大的含金量,我们不能否认雅虎在互联网世界的地位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必须承认,雅虎的很多产品,比如邮箱,依然拥有强大的人气。”
“更重要的是,雅虎还拥有很多有经验的互联网核心人员,甚至可以说,他们有一部分人是这个世界上,积累的互联网经验最多的人。”
毕竟,雅虎是第一家真正的互联网高科技公司。
“而我也明白,微软现在迫切希望在互联网领域,能有所建树。”
比尔盖茨坐直了一些。
因为冯一平这可以说是一语道破了他们真正的打算。
要说在雅虎成立的时候,微软对雅虎,其实不太在意。
而那时的雅虎,显然对微软也有些惧怕,所以他们向外都不介绍自己是一家高科技公司,而一直宣传自己是一家媒介公司。
后来,这家所谓的“媒介”公司,就迅速的成为了美国和世界的高科技公司的代表,微软迅速的被人们归类到“老大哥”那一拨里。
霸道、保守、拒绝跟上潮流……
但那还好,毕竟雅虎即使市值过千亿美元,和微软的差距,依然非常大。
但现在,随着更多的互联网公司的崛起,比如谷歌,微软才是真正的感觉到了威胁。
曾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