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4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边缘。
  PDX区源深路1155号,德隆系金融帝国标志的德隆大厦内,唐家老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危机资金调度会,也就是他们的“头寸会”上。
  但是此时的德隆,依靠自己已经解决不了各地的兑付危机,于是连唐万新自己,都成了融资业务员,到处借钱,唐老板出马,借的自然不是小数目,都是几亿起步——这也是冯一平一开始的顾虑。
  但是,光靠借钱,也解决不了问题,德隆不得不筹划出手旗下的一些产业。
  他们不是没有想到冯一平,只是就和金翎说的一样,压根就没什么交情,就是想借钱,也开不了口,就是开了口,可想而知也借不到,那么,要想从看起来很不缺钱的冯一平这里筹集到资金,只有拿出可能让他动心的筹码来。
  此行出面的唐万里,还是非常艰难的说服了弟弟——唐万新对自己在零售业的布局非常看重,打算以冯一平可能感兴趣的农资超市为突破口,引起他的注意。
  唐万里这么决定,也是因为德龙农资超市,此时资金链同样紧绷。
  冯一平开设有佳,步伐很稳,到后来,基本上有佳能够依托自有的资金来开新店。
  但是德隆的步伐一向很大,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在山东开设了600多家德龙超市,一下子新开几百家,这自然需要大量的现金流支持,但是,这时的德隆,哪还有钱?
  唐万里此时没有时间分辨冯一平说的“豪情”,究竟是不是讽刺,“呵呵,我们的这点小打小闹,比不上冯总你的大手笔。”
  说实话,看着新闻上披露出来的冯一平斥资近25亿美元收购美国的一家公司,他们兄弟几个,眼睛都红了,我们要是能手握这么多资金,眼前的这些问题,那还是问题吗?
  “呵呵,惶恐,惶恐的很,坦白说,我现在压力很大,这次并购,几乎把国内外所有的流动资金,全都压了上去,这将来万一有个闪失,那后果,我还真不敢想。”
  不管他们的来意是什么,冯一平觉得,这话先说在头里肯定没错,“俺手头也紧张。”
  中华工商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德隆名义上的领头人唐万里看了笑着的冯一平一眼,闻名不如见面,这也是个有章法的人。
  “冯总说笑了,以冯总的眼光,以嘉盛的执行力,这项收购,一定不会有任何问题。”
  “呵呵,希望借唐总吉言。”
  “除了佩服冯总的眼光,我们也佩服冯总的担当,和德隆一样,冯总的嘉盛,也是一家很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
  “不敢当,不敢当。”冯一平连忙说。
  他这不是客气,在社会责任上,他真不想与德隆并列,嘉盛可从来没有从老百姓那里融资堵自己的窟窿。
  “不过,托大的说一句,冯总在零售业上的举措,好像过誉谨慎,也有些片面,我们认为,农村,是未来最大的一块市场,我们目前以农资为主的德龙超市,不管是发展还是前景,都非常可观,不知道冯总对这方面有没有兴趣?”他非常松弛的坐在沙发里,翘着二郎腿,好像不经意的问。
  ……
  而此时,地下车库里,文华和欧文看着唐老大带来的那个豪华车队,啧啧称奇,这气派!


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蛋糕
  其实,很多人此时都知道德隆出了问题,因为从去年7月份开始,德隆的核心企业——德隆国际、中企东方、友联管理开始裁员,并发生工资拖欠现象,这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发生危机的征兆。
  之后,从10月份开始,德隆中层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也大幅降低。
  10月份以前,他们还可以从德隆获得45万元的无息贷款,其中30万元用于个人买房,10万元用于购车,但是10月之后,这项政策突然取消。
  而最近的这一两个月,国内几乎所有的猎头公司,都把很多注意力集中在德隆身上,除德隆的核心高管之外,越来越多的德隆精英雇员开始被挖走。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除了以前的国企,任何企业,都不能指望在拖欠员工工资之后,员工们还跟企业一条心。
  但此时唐万里在SH出巡的这个车队,依然奢华到闪瞎好多人的24K钛金眼,粗略一加,价值至少近半亿,连欧文这个跟冯一平满世界跑,见过各路富豪的人也啧啧称奇。
  至于留下来警戒这个豪华车队的保镖人数,也让欧文这个负责冯一平安全事务的家伙汗颜,他手下所有的人加起来,也就和这的差不多。
  当然了,这可能也是无奈之举。
  像德隆这样的企业,在国内,必须要讲排场,不然,谁给你融资,谁跟你合作,又有谁乐意让你收购他的公司?
  在这个外界普遍质疑的情况下,那更是要讲排场,如果在这个时候坐的车差一些,那不正好印证了外界的猜测,公司不行了吗?
  至于他出行带的保镖人数多,那就更正常了,那么多把钱交给他们旗下金融机构理财的人,此时都拿不到钱,不排除有个别极端的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来。
  ……
  此时在楼上,听了德隆董事局主席唐家老大的那番话,冯一平心说,金翎猜的还真对,他们果然是想出售旗下的公司自救,但是,这对自己就真是一个机会吗?
  “唐总的眼光,自然是不错的,我很佩服,我们也看到,贵公司进入农资零售领域,估计早就在布局,据我所知,贵公司旗下的几家公司,生产的各种种子,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我们可没有这样的优势,还有贵公司的钾肥厂。”
  唐万新近两年罕见的公开露面,说德隆是做产业,而人不是做企业,这话其实也不是吹牛,冯一平在打造自己的圈子,德隆也在打造自己的圈子,做一行,就想整合那一行的上下游。
  在正式进入农资零售领域之前,他们已经在种子研发,以及钾肥生产上,有了相应的准备。
  “而我们在日常生活快消品和必需品领域算是打拼多年,这是我们的优势,加之我们的资源有限,目前,我们还是希望在城市便利店领域继续深耕。”
  “所以,我其实很佩服唐总你的眼光,你知道的,我们目前的这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虽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公司不多,不过各地的诸侯不少,投入高,操心多,回报低。”
  “但在农资领域,你看,除了国有的供销社,并没有其它的上规模连锁企业,所以我非常看好德龙农资超市的发展。”
  唐万里自然听得出来他是在婉拒。
  他笑着摇了摇头,“呵呵,在农村开这样的连锁公司,是要辛苦些,包括物流方面的问题也更大,但是,我们做过缜密的分析,相信这个时候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是一本万利的事。”
  “冯总你几乎以一己之力,就带动了一个原本经济落后的地区实现跨越性的发展,这一点,我们每每谈起,也是十分佩服。”
  “那相信冯总你也清楚,富裕起来的农村地区,有多大的潜力,对吧,其它的不说,富裕起来的农民兄弟,将来也会热衷于到外地旅游,我们现在开办的农资超市,以及正在筹备的农村超市网点,到时都可以作为旅游公司的网点。”
  “你想一想,到时这些分布在广阔农村的网点,每年能为我们带来多少游客?如果在这时,我们自己就开发了很多景区,这将会是多么大的一个产业?”
  “这也是我们把重心产业,朝旅游、农村零售网与金融这三大流通与服务产业上转移的原因。”
  “哈哈,今天算是遇到知音了,”冯一平笑了起来,“对的,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
  “对吧。”唐万里也笑了起来,这么说,这位年轻的首富还是感兴趣?
  “我们也设想我们的便利店,以后能作为旅游公司的网点,所以我们正在加快便利店的海外布局,泰国的便利店项目,目前已经正式启动。”
  “我们希望到时能依托这些国外的便利店,为国人的出境游服务。”
  唐万里愣了一下,“原来冯总看重的是海外游?”
  “是的,我相信,国内游,有唐总你们的努力,将来一定会发展得很好,所以,我们希望能为国人的海外游服务,你知道的,在国外游的时候,我们更希望能有可靠的旅游公司。”
  唐万里终于严肃了些,冯一平的这个决策,可以说是他行事风格的具体体现,也正是他眼光独到的地方。
  此时一定有很多人看到了旅游市场的潜力,可以预见,将来这个领域的竞争,一定会非常激烈,加上现在已经发展多年的那几家国有大型旅行社,这个目前看起来是蓝海的市场,将来怕是很快会成为红海。
  冯一平布局的境外游,则是相对门槛更高的一块市场,有能力涉足的不多,现在并不受重视,他现在就开始布局,等境外游热起来以后,那些后发的企业,怕是只能无奈的跟在他后面吃土。
  “冯总高明。”他夸了一句。
  “哪里,我这个人吧,向来不喜欢跟风,大家都能做好,有我没我一个样的,我一般不愿意参与,呵呵,让唐总见笑了,这在商业上,并不是一件好事。”
  “不,恰恰相反,冯总,这正是你的过人之处,你一直在践行你的蓝海战略,现在的红海,和即将成为红海的市场,你坚决不涉足,这自然是非常英明的商业决策。”
  原本懒洋洋的,很放松的靠着沙发坐着的唐家老大,身子慢慢坐直起来。
  “冯总,其实按你的理论,农村的农资市场,现在确实也是一块大有作为的蓝海,”他又把话题拉回来,“但是坦白说,我们德隆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因此,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引入一家长于零售的合作伙伴,冯总您的公司,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我此来是想问,冯总有没有意愿和我们一起,携手开发这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当然,我们知道,以冯总的能力和实力,达成这样的目标,完全没必要跟人联手,这也不是问题,如果冯总有意涉足这一领域,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农民朋友,我们德隆很愿意把我们已经打开局面的市场拱手相送,我们目前已经开设600多家分店,随时可以转到冯总麾下。”
  “包括我们上游的种子公司,以及钾肥公司,冯总只要有意,我们可以一并打包转让。”
  “价格不是问题,我们只是希望我们的那个美好的愿景能够实现,由最合适的人来实现。”他深情而又热切的说。
  虽然调子很高,但他终于还是挑明了这个话题,由此可见,德隆真是缺钱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地步。
  因为按他之前所说的,农村超市,是他们转型后的三大重点之一。
  不是万不得已,这么重要的产业,他们怎么会出售,还是打包出售。
  “非常感谢唐总的厚爱,但是,这对我们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做起来,怕是会力有不逮。”
  这依然是在拒绝,唐万里在心里叹了口气,这样不行,那么,看来只有那一条路可走。
  “唐总既然这么客气,那我也不妨坦白告诉你,在零售领域,我们现在的既定目标是,依托线下所有的这些网点,筹建一家综合的网上商城,目前网站的建设,已经在进行中。”
  这反正是已经公开的事情,再说,此时的德隆,压根就不能对自己构成威胁,跟他说也无妨。
  “原来如此。”
  因为最近的情势,德隆研究院在相关问题上,没有以前那么敏感,或者说,没有以前那么尽责,连冯一平在年会上的公开讲话,都没有好好分析,唐万里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情况。
  “不过也正常,冯总的公司,是国内有名的高科技企业之一,自然是要向这样高科技的方向发展。”
  唐万里这话,说得有些意兴索然。
  自然不是针对冯一平,而是针对他们自己。
  关于冯一平,德隆研究院以前有过不止一篇的分析报告,认为他创业,有两个重点,一是注重现金流,二,是侧重高科技。
  他们德隆,确实也整合了几个产业,但无论是以旗下老三股之一的屯河为主,整合的红色产业(西红柿为主的农业),或是以湘火炬为主整合的重器产业,还是以合金投资为主整合的机电产业,都是传统产业。
  虽然前景确实都很好,但投入很大,相对利润较低,而且回报周期较长,不像高科技公司,能很快的产生大量高额利润。
  我们当初,为什么就没有进入这一领域呢?
  当然,这会纠结这个,已经完全没有意义。
  “看来冯总也认同我们对农村市场的看法,对吧。”唐万里问。
  “是的,我很认同,只是,我们现在确实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启动一个这么大的项目。”
  “如果只是担心这个,那完全不是问题,”唐万里说,“完全可以两个项目齐头并举,将来把农村超市这一块,也整合进你们的网站。”
  “为什么这么说呢冯总,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们德龙超市,已经积累了很多在农村开办超市的经验,从选址到筹建到运营,也算打造出了一只队伍,只要有佳方面,能派出几个得力的高管,这个项目就能轻松的运营起来。”
  “或者干脆这样,”他侧过身子,“我们德隆到今天,在培训上花了巨额的资金,锻炼出了一只执行力超强的队伍,要不,冯总你干脆投资我们德隆,我们可以让出所有公司的四成股份,作价嘛,对你来说也是小意思,只要你这次并购金额的一半就好。”
  冯一平认真的看了看唐万里,唐万里也非常认真的看着冯一平,看起来,真不像是说笑的样子。
  然后冯一平有点不淡定起来,他感觉有些晕,这可是一块大蛋糕。
  关于德隆系的总资产,胡润在去年有个预计,如果德隆系所有公司全部上市,那么总市值将会过万亿!


第三百九十二章 背影
  虽然胡先生的数据,总是有些不太靠谱,但就是以切实的年中大促销,加上真正的跳楼大甩卖的态度,在他调查的数据上来打个对折,然后再打个对折,再直接就舍掉百位十位个位上的那些数字,那总市值至少也会超过两千亿,40%也就是会过800亿。
  10多亿美元,也就是80多亿的投资,换来市值至少至少800多亿的资产,单从结果上看,这投资,怎么都不算亏。
  唐万里看出冯一平心动了,也是,自己兄弟几个,打拼这么多年,攒下的这些基业,仅以十多亿美元,你就能得到四成,在这样的好事面前不心动的人,那只能说,那人怕是已经脱离了人的范畴。
  但是,他马上看到冯一平好像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眼里就恢复了清明,“承蒙唐总看得起,但是……”
  “冯总,这是我们德隆系177家公司的名录,你可以先看看,之后我们再谈。”唐家老大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个精巧的硬盘塞在冯一平手里,还拍了一下,显然他对里面的资料也极看重。
  “明人面前我们不说暗话,其它的不敢夸口,我们几兄弟,至少都是有担当的人,在这样的大事上,我们不会玩手段。”
  “当然,我们也有那个自知之明,在冯总面前玩手段就是自讨没趣,所以里面资料的准确性,你完全可以去验证,绝对是准确的。”
  冯一平想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唐家兄弟,确实还算有担当,不然德隆王朝崩溃后,已经外逃到海外的唐万新,也不会主动回国。
  他刚才是被唐万里的那句话砸得有些晕,人嘛,谁不想占便宜?但是,但很快就明白过来,对他来说,只要一件件的去完成自己的规划,那么不需要接受眼前的这个完全陌生,不知道会有多少附带麻烦的乱摊子,将来不管是800亿人民币的市值,还是一万亿人民币的市值,都不算什么。
  而且还清爽。
  对他这个怕麻烦的人来说,清爽,不牵扯,无疑是很重要的事。
  所以,此时插手,很没有必要。
  “今天打扰了,我们期待你的决定,冯总留步。”唐万里说完,干脆的转身就走,他怕再不走,等冯一平说完那句话,连进一步谈的机会都没有。
  唐家老大在几个保镖的簇拥下,看着这一路上那些意气风发,自信满满的年轻人,有些羡慕,又有些怀念。
  羡慕是因为,这个公司从上到下,虽然节奏紧张,但是,总体由给人一种安然,或者说是悠然的印象,因为在他们前面的路上,没有什么障碍。
  反之,在自己的公司,这几年,都是紧张中弥漫着焦灼。
  因为从02年浦东的德隆大厦落成起,好像每天都在为钱发愁,每天都有那么多窟窿要堵,往往是堵完这一个,下一个马上就冒了出来,堵完新冒头的这个,又有一个新的在等着……
  资金短缺,已经是一种常态,危机,也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
  不然,去年四月,主抓实业领域投资的二弟万平,也不会身心焦虑到在与汇源集团朱董事长,就北京汇源股权收购谈判的关键时刻,突发脑溢血。
  事后虽然不计代价的全力投入抢救,二弟经历九死一生,终于保住了性命,但已不能继续工作。
  如果像眼前的这家公司这样从容,不用无时无刻的担心各种问题,二弟怎么如此?
  说怀念,那是因为在刚创业的时候,自家公司有一段时间也是这样生机勃发,自信强大的。
  还有一句不好说的是,如果眼前的这一关不能迈过去,那么眼前这样的场景,以后怕只有用来怀念的份。
  冯一平也没有追上去,不是因为刚才谈话的内容,他需要好好消化消化,而是,看着快步走向电梯的唐家老大,虽然腰板挺得挺直,虽然仪态还是那种因为富贵而有些漫不经心,有些闲散的味道,虽然排场一样的盛大……
  但是,看着他的背影,还是能清楚的看出那其中包含着的落寞。
  在英雄或者枭雄落寞的时候,有些话,通过其它的方式说,可能会更好一些,更体面一些。
  出让整个德隆系的股权,这估计是他们几兄弟自救的最后一招,估计如果不是自己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国外也实力雄厚,门路多多,他们还不会主动找上门来。
  我们在嫁娶上讲究个门当户对,企业对引入的合作伙伴的选择,更是如此,不够格的,唐家几兄弟一定不会提出这样的意愿。
  他们都愿意把自己大半辈子的成果拿出来,姿态不可谓不低,态度不可谓不好,你如果听了之后没想几分钟,就当场拒绝,对方可能难免会觉得有些受到侮辱的意味。
  难不成我们这些年奋斗的结果,我们引以为豪的一切,在你眼里,就这么没有价值?
  没办法,人落魄的时候,难免是最敏感的时候。
  ……
  冯一平端起茶杯站在窗前,俯视着楼前那个比火柴盒大不了多少的车队,载上唐万里驶上大街,看着周围那些原本在动着,这会突然停下来的蚂蚁一般大小的人群,就可以猜测出唐万里这个车队的豪华程度。
  不然见多识广的阿拉SH人也不会这样侧目。
  喝了一口茶,不知怎么的,就忍不住想起不久之后,外逃到国外又主动回国的唐万新,听说那会,他已经连喝茶的钱都没有。
  这种反差巨大的今昔对比,难免让他这个商场中人也觉得唏嘘不已。
  “怎么了?”金翎不知什么时候也站在窗前,“你好像兴致不太高?他不会真的找你借钱了吧?我觉得不会啊,以他们几兄弟的个性来说,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啊。”
  “对不起啊,我没想到会这样。”
  “没有,你想多了,不是借钱的事。”
  “那你怎么这么不高兴?”
  “也没有不高兴,只是看到了一个曾经繁华的王朝的背影,有些物伤其类而已。”
  同为商人,不管德隆是咎由自取还是如何,一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商业帝国,眼看倾覆在即,冯一平难免会有些感慨,也能大致体会唐家四兄弟此时的心情。
  不是被逼到无路可走的份上,他们也不会这样冒昧的找上门来,这么轻率的跟自己这个以前从来没有直接打过交道的年轻人,谦恭的谈这样的大事。
  “是挺遗憾的,”金翎也抱着手说,“江湖上还在流传他们轻易就能动用上千亿资金的事,哪知道现在他们现在就已经举步维艰到这种地步。”
  毕竟是国内一流民企的掌门人,业内这样的信息,他自然也能掌握。
  何况,在香港的前沿杂志下,冯一平设置的那个庞大的情报搜集班子,比德隆最神秘,最核心的研究院编制还要大,投入还要多,今年已经有了好几篇关于德隆的分析文章。
  作为总裁的金翎,自然是能看到这些报告。
  “除了天灾,免不了也有人祸吧,”冯一平喝下一大口热茶,让自己从那种怅然的情绪中走出来,“这就是我在国内不涉足金融领域的原因。”
  “为什么?”金翎问。
  冯一平没有回答她的问题,“你说的不错,确实是个机会。”
  “真的?”金翎马上大喜,马上没有一丁点的怅然,“想我们收购什么项目?要是我们出现金,价格一定会非常实惠吧。”
  冯一平忍不住吐槽了一句,这女同志的脸,真是变得快。
  “不,其实,比你想的还要好,他们有意让我们投资整个德隆系,刚提出来的条件是,可以出让四成的股份,代价,估计只要十亿美元。”
  “十亿美元,四成的股份?”看过那些报告,知道德隆实力的金翎也懵了,“真的假的?”


第二百九十三章 盛极而衰
  “喏,他们旗下公司的资料。”冯一平指了指那个硬盘。
  “我还真要看看。”金翎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
  所以说女人的八卦是全方位的,这样揭秘德隆整体状况的资料,也让她有些按耐不住。
  “这么多?”这是她打开后的第一句话。
  “177家。”冯一平记得刚才唐万里的话。
  但之后,好长时间,金翎那边都没有回话,冯一平忍不住回头一看,只见金翎打开了电脑里的计算器,正聚精会神的算着什么。
  “你还要核实这些数据?”
  金翎停了下来,“真不简单!”
  “可惜啊,虽然他们的做事方式值得商榷,但是从结果看,真是让很多国企汗颜。”
  “你看看,他们已经整合的这些行业,食品业、畜牧业、纺织业、机床业、流通业、化肥、水泥、电动工具、重型卡车、汽车零配件……以及已具雏形的金融帝国。”
  “就是从93年他们第一次参股一家金融租赁公司开始到现在,也不过10年的时间,就已经取得了这样的成就,那些背靠着国家,不愁资金来源的国企,真应该感到脸红。”
  “多元化得太散了些,”冯一平看了一眼,“多元化最成功的通用,它的多元化策略,也是关联多元化,你看看他们整合的这些行业,有好多压根就没有关联。”
  “没有关联又怎么样?只要每个领域都做得成功,不是一样成功?”
  “比如说,你看看这个,他们在重卡、传动系统等部件领域,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超过50%的份额,开发的一系列新车型也大获好评。”
  “还有,你看,他们通过合并几十家濒于破产的水泥企业,引入先进技术和统一管理,让一个年产几十万吨的天山水泥,一跃成为一个年产近千万吨的中国第二大水泥企业。”
  “还有这个,同样是通过合并十几家濒于倒闭的小工厂,投资改造后,把它打造成了世界第二、国内食品行业出口排名第二的优质企业,已经建成了一个年产60万吨、占世界贸易量35%的著名番茄酱产地。”
  “最厉害的,你看看这个,他们以直接参股和委托持股等方式,参控股19家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信托、金融租赁,其中直接控股5几家地方商业银行,这只要制度允许,绝对是一个大有前途的金融帝国。”
  这样枯燥的资料,竟然看得金翎心潮澎湃。
  “跟他们一比,连华润、中粮他们,都像是在吃干饭的。”
  “那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走到目前的地步呢?对不对,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冯一平问。
  “一个企业最顶层的几个人,如果只注重发展,却不关心和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那才是大问题。”
  冯一平觉得,一个企业负责人,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平稳的延续下去,一年又一年的延续下去。
  特别是当你的企业到了一定规模以后。
  唐家几兄弟,应该不会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不过,后来他们可能想刹车都刹不住吧。
  金翎也清醒过来,对啊,昙花虽美,但只惊艳那么一瞬,流星虽然绚烂,但也只闪亮那么一会,自己现在身负几万人的饭碗,确实,如何让公司平稳的发展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好了,别看了,你放心,我们将来的成就,一定会让更多的人叹服,”冯一平合上电脑,“把这些资料,派专人送到香港,让情报室的核对,并拿出一份方案来,我们投,还是不投,投哪些,怎么投?”
  虽然心中已经有了盘算,冯一平还是希望公司的一些部门,能参与到这样的大事里,积累一些难得的经验,国内,以后可不常有这么大的公司崩盘的情况出现。
  哦,明年好像还会有?但是这样能把自己牵扯进去的,估计就很少。
  同时,这也是对相关部门的一个检测,看他们是不是也像一些国企一样,是尽吃干饭不做什么事的。
  ……
  那边,只用了不到十分钟,豪华车队就回到了同样位于陆家嘴的德隆大厦。
  司机恭敬的把劳斯莱斯的车门打开,护着车顶,唐万里面色凝重的从车里出来,却并不往里走,就那么负手站在楼前,任秘书给自己披上大衣。
  眼前这栋地上6层,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超过两万三千平米的5A级写字楼,是他们四兄弟创办的德隆帝国的标志,这栋大厦的落成和投入使用,也是兄弟四个创办的德隆,从偏居一隅,正式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象征。
  只是此时看来,难道大厦竣工的时候,就是我们辛苦打造的这个商业帝国,从巅峰朝下走的时候?
  不,不会的,一定不会的!唐万里马上掐灭了自己的那个念头,到现在,随着一个个产业的整合成功,正到了大展身手的时候,正到了可以真正收获果实的时候,我们的巅峰,还远没到顶!
  但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朝后摆了摆手,一个人沿着大厦踱起步来。
  说实在的,自从搬到这里办公以后,还真没好好看过这栋大厦。
  不过,此时的德隆董事局唐主席,感受到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冷清。
  以往这个时候,大厦周围,应对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时候,但是现在,真有些门前冷落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