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歌神直播间-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怎么能叫赖掉呢?”马特乌斯不爽了,一脸阴郁地说道:“这叫专家的 意见,难道你们宁愿相信那些普通人的口味,也不相信专家的判断吗?”
第五百零二章 让你们见识专家的力量
专家?
当马特乌斯说出这个名词的时候,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曾几何时,专家还是很高大上的称号,专家带领大家造飞机、造大炮,造轮船造原/子弹,一提到专家,人们就不免肃然起敬,这些可是有着非常身后的专业知识的高级技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带给世界巨大的改变。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专家”变成了卖假药、卖假货的代名词,“专家”们说的话,被人嗤之以鼻,如果要是谁走在大街上,突然被人家叫一声“专家”,那感觉就跟一MT竖起中指大叫你一声“孙贼”似的,那是要跳起来跟你拼命的。
专家,如今已经成为一种贬义的称呼,而不再是那些受人尊敬的高级知识分子。
也不知道这马特乌斯是怎么想的,他居然把“专家”这个称号硬生生安在了自己脑袋上。
果然,当他这番话被媒体一披露之后,迎面而来的全是各种各样的嘲笑声。
“砖家?难道就是跟叫兽齐名的那种卖假药的?”别以为只有米国问话才会影响华国人,事实上,很多华国流行的网络用语,也早已经在米国被大量使用。
比如“砖家”和“叫兽”这两个词,现在在米国就已经非常盛行了,而且绝大多数的米国人都能理解它深刻的“内涵”。
很显然,米国民众也认为马特乌斯是个傻X,你说你要狡辩就狡辩好了,为什么要把“专家”这个名好摆出来?
难道给吴良投票的那几十万米国民众都是傻逼,只有你们这群“专家”才掌握了真理?
打倒权威是如今这个时代流行的主题,人们越来越希望挣脱各种各样宗教、礼法、规则的束缚,其中反对权威,坚持最自我的意见,就是当今这个时代年轻人生活态度,越是把自己摆在权威的位置上,就越是容易被这群年轻人给diss。
毫无疑问,马特乌斯正好犯了这样的错,所以他这段话,不仅没有得到米国民众的支持,甚至为他引来了不少批评的声音。
“我都不明白,那个基尔斯特明明输了,为什么马特乌斯先生还要为他说话,难道就因为他们都是德意志的血统,所以就维护自己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一名米国的年轻人不解的问到。
这还算是口气比较温和的,遇到脾气稍微差一点儿的,直接就开骂了:“马特乌斯那个傻*,关他*事,真搞不懂他*的为什么非要凑上来挨骂,我估计他脑袋是真他*坏了,要是有病的话,早点儿回去吃药吧,这个世界已经不适合你了,赶快回去找你妈妈的*房吃奶吧,我**你全家!”
也不知道这位为什么这么大脾气,一边接受采访还一边冲着镜头竖中指,嘴里更是脏话不断,以至于电视台在播放这个镜头的时候不得不用“哔”一声来掩盖他的脏话,结果一段录像放完后,所有人都只听到了电视里不断传来“哔哔哔”的声音。
真特么哔了狗了!
马特乌斯自然也看到了这些报道,很显然,这令他暴跳如雷。
妈的,我只不过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你们就这样怼我,你们的良心就不会痛吗?
正如之前所说的,西方人永远学不会什么叫做“退一步海阔天空”,左脸被打了,他们不会把右脸伸给你继续打,而是一定会转头找一把斧子,哐当一声劈在你天灵盖上。
马特乌斯亦是如此,他被媒体和民众骂的屁颠屁颠的,心里不知道憋了多大一股火气,可是这股火气,他又不能冲着媒体和民众发。
毕竟西方人也知道法不责众这个道理嘛。
那既然不能冲着媒体和民众发,他该怎么办呢?
毫无疑问,他把这笔账算到了吴良头上。
要不是这个华国人搞东搞西,搞得他的朋友焦头烂额,他至于为了替朋友出头丢这个脸吗?
结果现在好了,他被米国的媒体骂的跟坨臭狗屎一样,那个华国人却不知道偷偷躲在哪个角落偷笑,哼,这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行,既然你喜欢打赌,那就让我来跟你打个赌!
马特乌斯也是把心一横,找来熟悉的媒体宣布道:“既然大家都不相信专家,那好,就让我来跟那个华国人比一比,我倒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有你们说的那么厉害!”
媒体们天天辛辛苦苦的编着词儿骂马特乌斯为什么?为的不就是眼下这一幕吗?
于是不等马特乌斯上门邀战,媒体早就一窝蜂地把消息捅到了吴良那里,怎么样,现在我们米国流行乐坛的大佬要找你比试,你比不比?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由不得吴良来选择了,现在媒体比过年的时候还兴奋,一天到晚不知道多少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不光是米国,就连华国、韩国、德意志,不知道多少国家的媒体都开始关注起了这件事,这还由得他拒绝吗?
再说了,吴良本来也没打算拒绝,他来米国干什么来了?
不就是扬名来了吗?
在武术界,扬名最好的方法就是踢馆,越是名气大的武师,越是容易被人找上门,其实吴良现在干的事儿跟踢馆也差不多,就是一个个找那些不服气的米国明星比试,不管输赢,先把自己的名声打出去。
不得不说,他的计略已经基本取得了成功,接连战胜卡恩和基尔斯特之后,现在他在米国的关注度已经爆棚了。
连带着就连《天空之城》这部动画片也跟着有了名气,据宫本彦说,就这几天,已经有不少的米国发行公司找上门来,想要代理发行他们的这部电影。
先甭管电影到底好不好看,最起码现在在吴良的影响下,以及媒体不遗余力的造势下,这部电影已经成为当下最火热的议题的一部分,光是靠着这个名气,米国发行商们都觉着能赚回成本。
但这时候,不着急卖片的反倒变成了泥轰人了。
没办法,进球金提名虽然已经出来了,但最终的奖项花落谁家,还没确定,他们还想着万一这部电影能够拿到一脸个奖项呢?
要知道,金像奖为什么能成为全球最顶尖的电影颁奖典礼,全世界的电影人们为什么对这个奖项趋之若鹜?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个奖拿到过后就显得比别人高贵一等了,真实的原因是——拿到金球奖,就等于给电影增添了数十家发行商和上千万的票房!
有如此巨大的利益,那些电影人还不哭着求着想要来参加这个评奖?
同样的道理,金球奖作为金像奖的风向标,如今也越来越受到发行商们的重视,在金球奖上拿到奖项的作品,平均出去都要比别的电影多出百分之三十的票房。
泥轰人不可能在奖项公布之前就把电影低价卖出去,如果是那样,他们当初又何必兴师动众的来争取金球奖呢?
他们想的是在奖项确定之后,如果这部电影能够拿到一两个大奖,那么毫无疑问,肯定会有人愿意高价来买这部电影的发行权,而即便是电影没拿到奖,但经过吴良这么一番折腾之后,这部电影也已经名声在外,不愁卖不出去好价钱了。
所以米国人精明,泥轰人也不傻,关于电影发行权的事,一切都被推到了金球奖颁奖典礼进行之后去了。
现在泥轰人跟其他所有人一样,最关注的还是吴良和米国人的嘴仗。
不,如今这已经不能再被叫做嘴仗了,而应该称之为“赌约”。
马特乌斯不顾自己乐坛元老的身份,恼羞成怒地要和吴良一决高下,这对于除了两个当事人之外的所有人,无疑都是一件好事!
这世上哪会有看热闹嫌事大的呢?
之前的卡恩,基尔斯特,虽然在各自的领域都小有名气,但这两人毕竟不是搞流行音乐的,在普通人的圈子里,他们还算不上“腕儿”。
可马特乌斯就不同了!
从80后到10后的米国年轻人,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听着他的歌长大的,虽然说他自己并没有出过唱片,但作为专业的音乐制作人,演唱过他亲手编制的歌曲的明星,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他出道所创作的作品,也起码超过了三百首。
这个人,在整个米国流行乐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能看到这样一位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被一个华国人逼得恼羞成怒,甚至用自己的名声做赌注要跟他决一胜负,这是件多么刺激的事情啊!
别说米国的媒体,就连华国的媒体,韩国的媒体,德意志的媒体,也跟着一起高潮了!
“请你一定要加油啊!”此时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呼声,似乎都是在为吴良打气,毕竟无论从年纪还是资历上来说,吴良都称得上是“弱者”,而人们总是更容易同情弱者的。
这世上大概只有吴良一个人心里清楚,他根本就不怵马特乌斯。
权威又怎么样?元老又怎么样?
你有一脑袋的歌吗?你有来自地球的系统曲库供你随意挥霍吗?
歌正是不稀的说你,你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好好的在家里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不好吗,就为了替朋友出个头,要死要活的非要跟我玩儿梭/哈,你说你要是输了还有没有脸活下去?
你说到时候你家里人会怎么想?
你死去的先人会怎么想?
你家的仙人板板会怎么想?
还有你隔壁阿花家的那条旺财会怎么想?
既然你一心求死,那我也只好勉为其难,帮你把这块棺材板盖上了。
第五百零三章 不是这一次
就在马特乌斯向吴良下了战书之后,谁都没想到,这时又有一个人跳了出来。
这个人很奇怪,是个女人,而且是个很漂亮的年轻女人。
当然,这个女人跳出来不是为了要给吴良生猴子,她的真实目的,估计也是想借着这阵热潮炒作一番。
这个女人,叫伊莲娜。
伊莲娜来自法兰西,是一名金发碧眼的混血儿,据说她的血统里,混了三分之一的高加索血脉,也就是英吉利人,还有三分之一的欧罗巴血脉。
伊莲娜今年才17岁,是一名专业的歌手,之前她一直在法兰西国内厮混,十三岁就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被称为“法兰西的小天使”,等到年龄稍大一点之后,她就跟着自己的经纪人来到了米国,目前正好在马特乌斯的手下混——她签约了马特乌斯所在的时代唱片,成为了时代娱乐公司旗下的一名新人。
而她这次之所以主动跳出来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第一,她的音乐人怂恿她趁着这波媒体的热议,跳出来炒作一下,为自己在米国发行的第一章 新专辑造造势;第二,就是她的新专辑,正好由马特乌斯做监制。
从第二点上来讲,伊莲娜跟马特乌斯应该有一点儿“师徒”的关系,毕竟马特乌斯作为她的音乐监制,给了她很多意见和帮助,伊莲娜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女孩儿,她认为在这样的时候,自己有理由为马特乌斯说两句好话。
好吧,毕竟是个17岁的小女孩儿,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个世界有多么险恶,她只是认为自己这是在报恩,因为必须要帮马特乌斯说上两句。
她放给媒体的原话是这样的:“我认为马特乌斯先生在米国乐坛德高望重,作为一名晚辈,那个华国人应该尊敬他,而不是挑衅他,他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马特乌斯先生愿意的话,我愿意帮他来演绎他的作品,让那个华国人知道,马特乌斯先生可不是什么‘砖家’,他是一个真真正正有着真实实力的音乐家!”
可怜的孩纸,估计是没人教过她该怎么说话,她这番话,自以为说的很得体,但实际上,她却不知不觉得罪了许多人。
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马特乌斯的朋友基尔斯特以及基尔斯特的朋友卡恩。
马特乌斯是真正的音乐家,所以不会输,那已经输掉的基尔斯特和卡恩算什么?
砖家么?
估计基尔斯特和卡恩听到这段话之后,心里一定有一万句MMP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而媒体也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伊莲娜的这番话,什么叫做“你愿意帮马特乌斯演绎这首作品”?想蹭热度就直说嘛,犯得着这么遮遮掩掩的吗?
你看人家联合电影公司,蹭热度蹭的多么的光明磊落,理直气壮?
等等,联合电影公司是什么鬼?这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好吧,其实试图蹭热度的肯定不止伊莲娜一个,而试图蹭热度的公司肯定也不止暴风游戏一家。
其实联合电影公司也是看到暴风游戏在经过一番炒作之后,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所以他们才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这个赌约。
说起联合电影公司,那可是米国鼎鼎大名的一家大型的影视业巨头。
联合电影创建于上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的前身只不过是一家印制胶片的小作坊式企业,直到1883年,他们并购了一家小型的电影公司,两家企业合二为一,因此才有了联合电影这个名称。
后来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米国政府在加州郊外寻了块地,创办了一个影视基地,很多电影公司为了拍摄方便,都纷纷搬到了这个影视基地的附近,于是随着时间越来越久,搬迁的公司越来越多,这座影视基地也慢慢从一片荒野变成了一座小镇,最后变成了一座影视城。
这就是后来的格莱坞,米国影视文化的中心,全世界电影人心目中的圣地。
而联合电影,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搬到了格莱坞,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
如今的联合电影公司,已经是米国有数的六大电影巨头之一,他们旗下的影库中,拥有《烽火佳人》、《桥》、《云中曲》等众多堪称传世的影视经典,每年因拍摄电影所获得的收益都在数十亿(米元)之上,拥有完整的整套电影产业链结构,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的忠实粉丝。
而最近,他们刚好完成了一部大片的拍摄,这是联合电影公司和其他几个独立电影制作公司共同投资的一部科幻大片,叫做《时间之刺》,这部电影耗资2。3亿,邀请了大量著名的电影明星加盟,全片总共600多个特效镜头,光是在特效这一块就花费了超过1亿米元,称得上是年末最受观众期待的一部电影。
不过联合电影是巨头,一贯要求做事尽善尽美,这部电影虽然早已饱受期待,可他们依然觉得不够完美,最主要的,就是这部电影还差一首合格的主题曲,以及更有力的宣传。
而现在,机会就摆在他们的眼前。
吴良和马特乌斯的赌约,传到了联合电影的高层耳朵里,一开始,这群人原本还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毕竟联合电影是搞影视的,而吴良和马特乌斯都是做音乐的,双方即使有什么交集,也不是在高层和这样普通的音乐人之间。
但后来联合电影听说了暴风游戏的事,这家公司,只花费了“极小的代价”(事实上就是付给吴良的歌曲版权费),却获得了轰动的宣传效果,他们的游戏,因为吴良的一首《The dawn》爆红,如今虽然还没上市,却已经引得全世界的的游戏玩家都翘首以盼。
知道这件事之后,联合电影就不免多了许多别的心思。
现在全米都在热炒吴良和马特乌斯的对决,如果这时候他们能在这股热潮中掺一脚的话,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宣传效果呢?
一想到这点,联合电影的高层就激动的连觉都睡不着了,他们连夜开了一通会议,然后做出决定,这次的赌约,少不了要让他们也跟着炒作一下!
于是联合电影派人找到了吴良和马特乌斯,希望他们俩用来进行对决的歌曲,能够成为《时间之刺》的主题曲,不仅如此,如果谁的作品最后入选的话,他们将提供丰厚的报酬!
这一招,实际上就是山寨了暴风游戏的做法,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抡起山寨,并不是只有华国人一家独大,山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欢型”,只要有利益,谁都可以去山寨一把。
而媒体口中的蹭热度蹭的“光明磊落”、“理直气壮”,说的就是联合电影的这件事了。
和伊莲娜比起来,联合电影却是更简单粗暴,脸皮也更厚。
可是没办法,谁叫联合电影是米国影坛的巨无霸,而伊莲娜只是个初到贵地的小女孩儿呢?
被媒体给嘲笑了,伊莲娜也感觉到脸皮发烧,本来以她的脾气,这件事就该这么算了,她费力不讨好,自己也不想再去招媒体的骂了。
可伊莲娜的经纪人却并不这么看,相反,当他知道联合电影也在这件事里面插了一脚的时候,他的内分泌变得更加的旺盛了。
联合电影啊!2。3亿投资的大片啊!全世界媒体都在关注啊!
这首歌,不知道有少人想去唱呢,跟一夜之间名震全球相比,区区媒体的一点儿嘲讽算什么呢?
伊莲娜的经纪人是个老资历的行尊,对媒体的德行可谓是一清二楚,这些媒体,从来是没有节操的,今天骂你的人是他,等到明天你一夜成名了,平步青云了,夸你的人也是他。
这些人的看法和意见,有任何意义吗?
于是他劝服了伊莲娜,让她借着这次正好跟马特乌斯一起合作新唱片的机会,把这首歌揽入自己的怀下!
伊莲娜虽然脸皮薄,但也觉得经纪人说的有道理,这次的赌约是一个冒险,但同样也是一次机会。
如果她能演唱《时间之刺》这部电影的主题曲,那岂不是就等于给自己的米国之旅打下了一个完美的开头?
她来米国,原本也是奔着出名来的,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她有什么道理退缩呢?
没说的,伊莲娜于是很快就在经纪人的怂恿下,找上了马特乌斯,然后从他那里获得了演绎这首作品的许可。
尽管这首作品目前连个影子都没有,可伊莲娜依然觉得自己距离成名已经不远了。
想想看,马特乌斯是谁?
那可是米国流行乐坛的大佬,是真正捧红过无数歌星的音乐教父,他的作品,流传到了全世界,其中不少都已经录入了米国流行乐坛的殿堂。
而他的对手呢?
一个籍籍无名的华国人,年纪还不到马特乌斯的一半,之前几乎没在米国有过任何作品,哪怕他已经打败了卡恩跟基尔斯特,可这两人都只能算是小角色,哪能和马特乌斯相提并论呢?
成名就在明朝啊!
伊莲娜获得了演唱马特乌斯作品的承诺之后,显得特别兴奋,她似乎看到成功的曙光已经近在咫尺,于是再次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她也远不如一开始那么小心谨慎了。
“我已经获得了马特乌斯先生关于演绎他新作品的承诺,我有信心,这首歌一定会成为《时间之刺》的主题曲,我希望能用最好的状态,奉献给全球歌迷一首最经典的作品!”
“那个华国人?抱歉,我并不认为他能超过马特乌斯先生,毕竟他从来没在米国的乐坛留下过任何作品,我实在无法想象马特乌斯先生被一个新人击败的的画面,或许能够走到这里,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吧,我祝福他能够取得成功,可是很抱歉,不是这一次。”
第五百零四章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不是这一次。”
伊莲娜的话里,低调中透露着嚣张,客气中流露出霸气,真是低调奢华有内涵,高端大气上档次。
然而尽管她的话略显轻浮,但大多数的媒体还是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
别看吴良之前已经接连战胜了卡恩跟基尔斯特,但媒体依然是一边倒的不看好他。
毕竟正如伊莲娜说的那样,马特乌斯在米国乐坛,早已经功成名就,而吴良呢,他有什么?
他在华国虽然很有名气,可这里是米国,踏在这片土地上,从未取得过任何成绩,也没有留下过任何属于他个人的烙印,哪怕因为前段时间一首《The dawn》还有《水边的阿狄丽娜》,让他声名鹊起,可这两首,毕竟都不是正儿八经的流行音乐。
米国的流行音乐,和华国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毕竟两国的文化差异十分巨大,欣赏口味也截然不同,华国人喜欢的,米国人未必见得喜欢,米国人喜欢的,华国人也未必就看得上。
论到对米国乐坛的熟悉,以及对米国流行音乐脉搏的掌握,吴良无疑差了马特乌斯好几个档次。
在这种情况下,谁敢看好他最终能战胜马特乌斯呢?
就连米国不少的地下赌局,对于这次赌约的开盘也呈现出一边倒的局势,马特乌斯的赔率是1陪1。2,而吴良的赔率则干脆是1赔10。2。
如此悬殊的赔率,估计除了职业篮球联盟的球队对阵街区幼儿园球队才会出现,其他任何盘口都不可能如此夸张。
对于这一点,吴良倒是有其他的看法。
你们都不看好我是吧?正好,听说老子的赔率高的离谱,那我就干脆去押一大笔钱买我自己赢,到时候名利双收,还有什么比这更愉快的事呢?
不过他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最终还是没有把这件事落实,因为这些地下赌局的安全性并不值得信任,吴良也害怕自己的钱投进去之后,就算赢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拿的回来,所以他最终只是少少的买了几笔押注,算是给自己加油打气了。
除此之外,他还把和路雪从国内召唤了过来。
之所以会找和路雪,是因为吴良认为这是公平的一战,作为一名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预备歌神,他不会去占马特乌斯哪怕一丁点儿便宜。
马特乌斯既然要用一个年轻的女歌手来演绎自己的作品,那么他也要选一个同样年轻的女歌手来应战,否则对方输了,不知道会不会又找出什么借口。
比如“我本人没有亲自出面,那个女歌手没能把我的作品演绎到完美”啊之类的理由,以那个德意志人的脾性,不见得不会搬出来。
要知道,之前他们就是以“《水边的阿狄丽娜》不是正宗的古典音乐”这条理由来拒绝认输的。
这一次,一定要让他们输的心服口服!
而被吴良施展高级召唤术从国内招过来的和路雪,此时也是一脸的红晕。
“你这个混蛋,你倒是找我来唱歌的,还是憋不住了找我来泻火的!”米国某三星级酒店的客房内,和路雪在吴良的身下婉转娇/啼,同时恨恨地咬着这家伙的肩膀。
“别动,我正在寻找灵感!”吴良一边努力的耕耘着,一边一本正经地忽悠到。
“灵感你个头!”和路雪又恶狠狠地掐了他一下,同时嘴里发出一声荡人心魄的娇/吟:“啊,轻点儿~”
好一番龙争虎斗之后,吴良才翻身从和路雪身上下来,满足的感叹到:“老婆,你真是越来越润了,身上就跟没有骨头似的,又香又软。”
“闭嘴!”和路雪脸皮薄,哪里听得了他这些话,羞红着脸把头埋进了被子里,同时还不忘踹了他一脚。
可这一脚,两个人同时发出了一阵叫疼的声音。
“你说你这次怎么了?”云收雨歇之后,和路雪依偎在吴良怀中好奇的问道:“为什么你这次来米国,到处找人闹,跟踢馆似的,你吃了炮仗了?”
吴良静静地搂着她,眼神中闪过一丝黯然。
“我的时间不多了。”他轻声的叹息道:“老师的身体越来越差,医生说今年的冬天就是一个坎儿,也不知道他能不能熬过去,我想尽快在这之前,让他看到音乐联赛给办起来。”
和路雪怔了一下,掰着手指头数了数。
“这怎么可能?”她咬着嘴唇说道:“现在距离过年最多也不过三个月,三个月之内,你能把音乐联赛给办起来?”
“我尽力吧。”吴良苦涩地说道:“最起码让老师有个盼头,说不定他能撑过去呢?”
和路雪懂了,沉默下来不再说话。
但一会儿之后,吴良还是主动找她聊起了关于赌约的事。
“这次的歌,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唱下来。”他担忧的说到。
“怎么,很难唱吗?”和路雪眼中也流露出一丝忐忑。
其实说起来,和路雪的唱功并不算很优秀,她从小就被和润中管的很严,真正学唱歌的时间,也不过就是大学那几年,之后就一直努力在歌坛打拼,如果不是遇到吴良,她估计现在还只是一个稍有名气的小歌星。
歌坛里唱功比她好的人,一抓一大把。
但是没办法,谁让她傍上了一条够粗的大腿呢?
混歌坛的都知道,唱功好不好只是其次,真要出名,靠的还是一首一首的经典歌曲往上砸,当年刘云霄才出道的时候,就被媒体评为“除了一张脸什么都没有”,可那又如何呢?
如今再看,整个华语娱乐圈,能比刘云霄成功的有几个?
除开努力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刘云霄会做人,一直以来都有贵人愿意扶持他,所以他能够获得一首又一首经典的歌曲,能够演出一部又一部经典的影片,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如今华语娱乐圈的“刘天王”。
同样的道理,只要吴良愿意一直帮和路雪写歌,让她不断的能够推出足够经典的作品,只要等到她的资历足够,她就可以成为华语乐坛的下一个“天后”。
不过今天吴良说的这首歌曲,对于和路雪来说,确实有难度。
因为这是一首即使在西方乐坛都并不常见的咏叹调式唱法的摇滚歌曲!
咏叹调一般是用在歌剧的演唱当中,它的特点是声音空灵、悠远,仿佛在天边吟唱一样,让你瞬间感受到一种来自天堂的圣洁、空旷。
但问题是要在咏叹调当中加入摇滚的唱法,那就很考验歌手的水平了。
一般肺活量不够的人,哪怕是嗓子再好,都唱不了这样的歌曲。
但这也正是和路雪的优势,和路雪的唱功虽然称不上最棒,但也足够,关键就在于她从小练拳,身体很好,肺活量也够大。
这才是吴良这次为什么把这首歌搬出来的原因。
没错,这首歌就是来自地球的十分经典的一款游戏《刺客信条》的主题曲——《Shot in the dark》。
联合电影既然邀请吴良和马特乌斯分别为他们的新电影作曲,当然也会把电影的内容透露给两人,正是在观看了那部电影之后,吴良才从系统那里,兑换了这首歌曲。
在系统提供的最符合电影内容的众多歌曲当中,这首歌高居榜首。
而吴良也一贯信任系统的判断,至少迄今为止,系统没有让他失望过,每次他从系统那里得到的,都一定是最符合当前要求的歌曲。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首歌的原唱是女生,所以吴良也起了把这首歌交给和路雪来演唱的念头。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己一个人好不是真的好,全家都好才是最好。
等等,这句话好像是哪里的广告词……
算了,不要在意这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