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功高权重(老井)-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功劳不会比赚几个军功差,官兵们的前途肯定更好,所以你们心里不要有什么怨言。”
后面的话郭拙诚是对着廖师长和他手下人说的:到宁军长这个级别自然不再需要一场战斗所带来的军功给他的仕途添彩,需要军功的只是师级军官或者更低的军官。
郭拙诚的这些话说得廖师长脸红红的,很是尴尬。不过,听了郭拙诚的话后,他心里一下激动起来:这可是郭拙诚对他的承诺,只要配合好了这次巡航导弹发she,他就是不立军功一样有前途。
所有军官都知道,郭拙诚的承诺远比上级的承诺更可靠。如果这些话是宁军长说出来的,他还未必这么兴奋。
他连忙说道:“郭顾问,我们全力支持这次行动。”
郭拙诚再转头对宁军长说道:“我和钱老都在你的报告上签字。我相信有了你的要求,兄弟部队一定会全力配合。其实,我们也不一定非得在这里参战过的所有军官都过来,只要过来几个头脑灵活,观察力强的中低级军官就行,也就十个八个的就行。”
听说郭拙诚和钱雪森会在上面签字,宁军长一下嘘了一口气:有了他们两个大佬出面,其他部队哪敢怠慢?估计很多师长、军长都想过来。
其实,找人说难不难,说容易也容易,只要上级组织下命令让将当时参战的军区查一下就知道曾经在这里打仗的是哪一支部队,然后对着保存的军官名单一查就行。如果是细心而记忆力好的领导,根本连资料都不用查,张口就能说出一些关键位置的军官来。可以在几秒钟内将这些人点名,要求参谋电话通知在部队的这些人立即集合,用不了两天,甚至十几个小时就能用飞机运到滇南来。
这时,钱雪森插话道:“可是小郭,你还没有解决发现灯光的问题啊。到底是动用飞机还是派出侦察人员?”
郭拙诚笑着说道:“没解决,不还有你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你。”
钱雪森吃惊地问道:“在我?我一个书呆子有什么办法知道越南国内哪些地方灯火通明?”但钱老是一个聪明人,立即想到了什么,吃惊地问道,“你是说空间研究所?”
郭拙诚说道:“对!就是你手下的那个空间研究所,利用他们遨游在太空的卫星照片。”
钱雪森还没有说话,廖师长就说道:“不行!卫星拍摄出来的图片根本不行。郭顾问,你不知道,我们的卫星照出来的相片很模糊,就是太阳天也看不清地面上的东西照出来的相片是什么,更别说晚上了。白天除了勉勉强强能看清几条河流、几条马路,几栋大的房屋,其他都看不出什么东西。到了晚上,也最多就是有灯光的地方几个白点,其余百分之九十九的地方都是漆黑一团。就算我们知道那些白点是越军的重要位置,我们也无法那些白点的经纬度坐标啊。”
宁军长也说道:“是啊,没有任何参照物,我们怎么知道位置?说不定有些是我们自己国内边境地区的某些单位在用电灯呢。一张黑乎乎的图片给我们,我们拿着它都难以分清东南西北。”
郭拙诚微笑道:“不错,没有参照物我们根本无法判断图片中的位置,甚至连照的哪一个区域都不知道,谈何确定坐标?对了,我们卫星照相其分辨率为多少?”
钱老也笑了,说道:“分辨率约十几米,车辆和小的房屋树木在图片上确实难以看清。”
十几米的分辨率,郭拙诚只能无语,前世分辨率高的卫星照片能不但能看清地面车辆的模样,甚至能看清车牌号码。有的媒体甚至说能看清人的相貌,能认出是谁来。
当然,技术是逐步成熟的,现在能解决有与无的问题,将来才能解决jing度高与低的问题。相信这一世卫星的发展也会比前世快得多,俗话说有钱好办事嘛。
郭拙诚没有埋怨,而是点了点头。
钱教授又接着说道:“小郭,你想的办法不错!既然我们没有参照物,那就制造一个参照物出来,而且晚上的参照物最好制造了,通过黑夜将其他所有多余的图像全部掩盖,只剩下我们所需要的。”
钱雪森是绝顶聪明的人一下就明白了郭拙诚的想法。
廖师长不解地问道:“怎么制造参照物?怎么制造,我们来得及吗?”
钱老笑道:“就让郭主任跟你们说。最好是建两个,这样的话更直观,计算起来更快。而且最好现在就动手,也许今天晚上就能用上。”
郭拙诚说道:“只要卫星上的胶卷能扔下来,我们就很快能用上。”说着,郭拙诚从桌上拿起铅笔,在一张白纸上画了起来,“廖师长,请你马上安排士兵在相距十公里远的两处地方立即架势两个十字架,不要求多结实多豪华,只要能把探照灯绑在上面笔直朝天空照she就行。要求这两个十字架的东西方向两条线尽可能在一条纬线上,南北方向的两条线保持垂直。其目的就是当我们从天空中往下看的时候,能看到两个标准的用探照灯组成的十字……”
这下室内的人都明白了,因为两个由探照灯灯光组成的十字形坐标是已知的,卫星将这两个十字形和其他光点一起照下来的时候,其他光点的位置自然也随之可以确定。
之后,由专业人员将这些有灯光的坐标点画到军用地图上,然后由曾经在这一带战斗过、知道这一带情况的官兵进行分析,大致弄清这些晚上灯火通明的地方是什么xing质的单位,只要剔除那些属于民用的、zhengfu的地方,其他地方显然就是军用的了。
在确定那些地方是军用的后,再结合相关情报,结合军人自己的分析以及情报人员的研究,根据灯光强弱和范围大小,基本就能确定这些地方的重要xing大小,并由此排出优先级,对那些大家都认为是越军弹药库的、越军指挥部指挥所的、重要通信站的地方定义为巡航导弹打击目标。
至于有没有误击的,或者打错的,那并不是大问题,只要能打中一到两个重要地点,能给越军以震撼,这次试验就算成功了。
郭拙诚相信在这个时代深夜还灯火通明的地方,绝对不是平民百姓的宿舍,绝对是军政要地,最坏的可能它们也是zhengfu部门。
理解了郭拙诚的意图,廖师长立即变得兴致勃勃起来,只要不派他手下的侦察兵过去送死就好。他真怕郭拙诚一声令下让所有侦察兵全部深入越南境内,那他可是哭都哭不出来在征得宁军长的同意后,他一连下达了好几道命令,不但命令部队加强法者山的防守,加快修建防御工事的速度,命令炮兵划定she界设定各区域的she击诸元,他还命令该师所辖的工兵部队立即架设两个探照灯阵,拖运移动发电机专门为这些探照灯供电。
相对于在战场上都能够建设高质量的大路、桥梁的工兵而言,建设两个十字架的探照灯阵,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手到擒来。唯一有点麻烦的就是寻找相同功率的探照灯,这需要到各部队和地方上收集。
不过,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已。因为探照灯作为一种防空设备,部队并不缺,只要宁军长下令,肯定能收集不少,完全能满足这次行动的需求。
在廖师长发布各项命令的时候,宁军长和郭拙诚也很快拟定了相关请求调动中低级军官的报告,第一时间将它用传真的方式递交给了更上级的领导。
看到传真电报上有宁军长和郭拙诚、钱老的联合签名,上级领导立即把这件事作为一个政治任务来抓。随即,总谋部和总治部立即高速运转,以最快的速度满足他们的要求。
第785章见缝插针
完成了这些,郭拙诚暂时就没有什么事情要做了,接下来最大的工作量反而都落在钱雪森教授的身上。他要吩咐空间研究所对天上的卫星发出指令:微调卫星姿态、拍摄夜间照片、将胶卷投放到指定地点……中国这个时候的卫星还不能将图片变成数码信息然后通过无线电信号发she下来,而是用航空照相机拍摄后,在指定的地点扔下胶卷,而且中国的侦察卫星目前还是处于试验xing质,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因为拍摄的图像不清晰,以至于廖师长刚才说那些图片对军方的作用很小,几乎为零。
只不过因为中国在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一代侦察卫星正在研制中,如果发she成功,新一代卫星的xing能将比现在的xing能高至少一个数量级,将能直接用于军事领域。
当然,新一代的卫星不可能用到这次巡航导弹试验中,就是立即发she也来不及,就算马上发she上去了,飞在天上还要调试好长一段时间才能交付使用呢。
卫星的事郭拙诚无法插手,他也不想插手,现在的他正在他住的房间里接待一个来自滇南省某计算机控制研究所的几名技术专家。
郭拙诚来滇南后,因为时间太紧张就没有顺路去省会城市看望自己的父母,本来他在钱雪森教授去忙卫星拍摄的时候,在等待那些军官前来报到的时候,可以抽出十几个小时的空余时间办私事。他计划在这段时间里,利用自己的权力、乘接那些受命而来的低级军官的直升机去省城和父母小聚一下,不想这些专家瞧着这个空子钻了过来,要向他请教技术上的问题。
郭拙诚的行程对外是保密的,但在三机部内部高层还是做了传达。郭拙诚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不能肯定自己在这里耽误多少时间,如果相关部门或企业有特别紧急的事情,可以过来找自己。
这些技术专家就是逮着这个机会来的。他们是一家专门研究战斗机航电系统的科研所,属于该领域三大竞争对手之一,也是唯一一家位于滇南省的战斗机系统研究机构,其优势就是利用的他们全国第一家高科技开发区雄厚的计算机实力。
得知郭拙诚近在咫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几个领导带着专家立即驱车过来了。他们也没有奢望郭拙诚一定会接见他们,但只要有可能,他们还是要努力。
能得到郭拙诚的当面指点,绝对比他们自己摸索好得多,现在谁都知道郭拙诚是计算机控制方面的专家,而且对战斗机也jing通。如果真的达到了目的,从他这里得到了启发、评点,将来在与其他研究所的竞争中,不就多了一份底气吗?
他们到了这里后,通过层层关系终于得以住进戒备森严的招待所。请人向郭拙诚通报后,他们就呆在房间里静静地等待。
听了手下人汇报,郭拙诚真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既为自己无法跟父母会面而沮丧,也为手下这些人兢兢业业而振奋。这一世中国的科技、经济发展速度都超出了他的预料,跟前世相比,中国进步所花费的时间少了很多。有了他们这些兢兢业业的科研工作者,何愁科技不腾飞呢。
他立即将这些领导和专家请进自己的房间,几个人就在房间里讨论起来。
所谓飞机的航电系统,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以前的飞机都有,虽然都是叫这个名称,对应的设备和设备的xing能却有千差万别的不同。目前国际先进战斗机都采用b数据总线,将飞机上大多数电子分系统交联起来,通过任务计算机进行优化分析,不但给飞行员最准确的数据显示,让飞行员对飞机的状态有最佳的把握,而且还能帮助飞行员完成相关动作,实现最安全驾驶和对敌最jing确的打击。
在具体物理连接上,计算机将飞机上雷达系统、火控系统、飞行状态传感器、导航系统、飞行员身体状态系统、设备监控检测系统、通信单元、摄像单元等等,全部实现交联,达到信息的统一调度,为飞行员和地面指挥人员提供最科学最直接的参数做参考,以实现战斗机的最优xing能。
航电系统以美国的起步最早,也最为先进,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欧洲特别是法国、瑞典开始迎头赶上,英国也不甘落后,这些国家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
中国在郭拙诚的帮助下,从开始确定研制新型战斗机开始就瞄准了最先进的航电技术,直接借用美国的相关理念。因为郭拙诚是航空领域的门外汉,虽然他这么要求,但当时科研人员并没有取得实质xing的进展,毕竟中国在这个领域开始是一片空白,只是将计算机专家、航空专家聚集在一起进行技术跟踪和撒网似寻找相关技术成果,尽可能地与国外进行技术交流,从而进行技术积累。
等到从伊拉克运回来美国f14、f15飞机残骸,以及从伊朗请到相关专家后,中国的航电技术开始飞跃,借助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很快就超过了英国和瑞典,几乎和法国平起平坐,与美国只有咫尺之遥。
前世有人称中国为山寨的高手,其实这种本事在开国之初国家就开始了有意识地培养,因为当时中国的技术实在太让人寒心,啥也没有啥也不能制造,除了仿制外国的,还真没有办法快速提高自己的水平,只能组织力量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科技进行仿制、进行测绘,进而发展到攻关和突破,经过艰苦的努力,中国人终于在短时间内拥有了自己的科研队伍,拥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中国还有一个外国不能比的工作方式,那就是大会战机制,可以举全国之力来实现某一个目标某一个项目,虽然这个机制浪费了不是人力物力,但效果则是明显的。虽然我国的基础差,但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很多其他国家都断言无法完成的大项目。
现在有了实物残骸,有了与美国、法国、英国、瑞典的科技交流,有了伊朗使用者的帮助,有了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雄厚底蕴,中国不赶上去都不可能。
让郭拙诚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前来请教的研究所汇报的竟然是有关雷达的技术问题,他们说他们在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和相控阵火控雷达上面取得了突破。
虽然机载雷达也属于航电系统内部的一个分支,但也可以说他们的研究方向发生了改变。
郭拙诚不解地问道:“你们不是主要研究飞机上航电的数据链系统吗?怎么研究起雷达来了?”
对方的领导尴尬地笑了一下,说道:“郭主任,我们是被逼的啊。数据链这个系统容纳xing小,而沪海市那家数据链系统研究的单位又走在我们前面,如果我们还是继续朝这个方向研究,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成果,可在与他们的竞争中一定会落败。与其将来落败,我们干脆从现在就对此放弃。不瞒领导,我们已经通过某种途径从英国得到了有关机载雷达的技术,对我们设计和制造机载雷达很有帮助。”
郭拙诚对机载雷达可是真正的外行,他只是询问了他们获得英国雷达技术的途径,然后很爽快地答应愿意召集三机部的领导开会讨论他们的转型请求,也答应由他出面召集相关专家对他们的雷达技术进行评议。
现在中国的雷达技术积累可不少,有从欧美国家技术交流来的,有从美国飞机的残骸上破译的,也有中国广大科研工作者自己研究的。虽然中国的雷达技术与欧美发达国家有一点的差距,但有足够的能力评判一个技术的好坏。
交谈时,尽管郭拙诚声称自己不懂雷达技术,但对方还是很认真将有关技术向他简单地讲解了一遍,然后请郭拙诚提建议。他们还请郭拙诚将雷达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起来,从这个方面对他们进行点拨、进行提高。
无奈的郭拙诚只好认真地和他们一起讨论,就自己知道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前世的网络技术等进行了讲解。虽然郭拙诚也是泛泛而谈,但他的谈话里不可避免地夹带了一些前沿科技,特别是有关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先进理念,让这些专家受益匪浅。
他们一致认为郭拙诚的观点和建议对机载雷达的设计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大大提高雷达控制技术的科技含量。
对于这些,郭拙诚也不会说什么,他也知道对雷达的设计肯定有好处,但好处到底有没有他们所说的这么大,则无法肯定,也许他们说的是真的,也许他们故意在拍马屁。
看时间到了吃晚饭的时间,郭拙诚就请他们一起吃饭。
吃完饭,这些人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他们必须尽快赶回去准备资料,以备三机部的专家们审议。
第786章神奇的效果
等他到送走这些人,廖师长就走过来告诉他说:工兵部队已经建好了两个十字形探照灯阵。
说着,他把相关图纸和图片递给了郭拙诚。
郭拙诚没有任何意外地接过图纸,稍微看了一下之后,就请他安排人员将这些图纸和图片马上传真到国家空间研究所去,由那里的专家评判质量好坏,由他们评判能否确保让天上的卫星拍摄到。
中国的侦察卫星因为技术原因主要侦察区域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区。之所以不能进行全球侦察,主要是远程测量能力明显不足。虽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两艘远洋测量船——“远望一号”、“远望二号”,但无论是续航能力还是遥测能力,这两艘船都无法满足全球测量的需要,只能在近海或者太平洋中部、西部海域为卫星和洲际弹道导弹提供测量数据。
而这个时候中国又没有海外基地,无法在国土之外建设属于自己的遥测站,所以中国的卫星特别是侦察卫星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就如东方红一号卫星一样,基本就是围绕太平洋绕行,播放《东方红》乐曲,运行周期为110。6分钟,也就是不到两小时,卫星又经过同一地点。
作为试验xing质的中国侦察卫星,现在的运行轨道虽然与东方红一号有很大的区别,但活动区域也不大,基本就是在南亚、澳洲、北太平洋这个活动区域,几个小时循环一次。当然,越南全境都属于侦察卫星侦察的范围。
当廖师长他们将图片以及十字形探照灯阵的经纬度坐标传到空间研究所之后,那里的专家立马将这两个坐标输入计算机中,同时通过地面遥控站对天上的卫星发出命令,命令卫星进行相关状态微调和定时拍照。
当天se变暗后,卫星到达中越边境的上空时,上面安装的航空照相机就开始了工作,按照设定的时间频率对准黑沉沉的地面照下一张又一张黑白相片。
很幸运的是,这天的天气很好,空中没有乌云,地面有灯光的地方基本都能够被卫星拍下来。
第二天清晨,卫星依照遥控指令将拍摄的相片胶卷扔在鲁河省的指定区域里。地面早已经待命的士兵仅仅花了三个小时就找到了发she无线电定位信号的密封罐,并飞快送到某单位进行冲洗。
等到下午三点钟,用胶卷冲洗出来的几套相片被用直升机分别送到了空间研究所和前线巡航导弹发she指挥部。
让所有人惊喜的是,十字形探照灯阵出现在好几张航空相片上。
想想也正常,虽然现在的卫星分辨率不行,十米左右长度的物品几乎无法分辨出什么。但是,灯光在黑暗的夜幕上却显得很清晰,探照灯组成十字形自然能够看清楚。
有了这两个十字形灯阵做参照物,其他相片上的灯光直接用直尺就能量出相关经纬度坐标,甚至都不需要专家,普通的技术人员就能完成。
不但昨天晚上拍摄的相片全部送到了前指导弹发she指挥部,就是以前拍摄的相片也被送到。
郭拙诚、廖师长以及几个巡航导弹专家与应邀而来的军官们立即对这些相片进行研读。它们在专家和军官以及那些在这一带战斗过的军官手里流传。有参谋将有灯光的地点按照照片上测量出来的位置标注在地图上。
郭拙诚拿着几张jing选出来的相片仔细地看着,然后说道:“我也认为这些光柱就是卡车的光柱。对照以前白天拍摄的相片,可以看出它们是行走在这条e3公路上,是在向玉龙涧附近的村庄运送武器弹药和其他补给。”
晚上照出来的相片是看不到马路的、河流、房屋的,只能看见灯光。但因为参照物确定,加上玉龙涧附近的那个村庄以及越南临近中国的那个省份的省城一直有灯光,这就相当于也提供了晚上照片的参照物,很快就能将这里的地形与白天拍出来的航空图片以及军用地图联系起来,也就能轻易判断出越军晚上的动静:越军正在大规模运送武器弹药。
这一点不但郭拙诚看出来了,很多军官也一样看出来了。
作为主持人的郭拙诚说道:“我们判断出越军正在大量运送弹药到玉龙涧这个村庄,而且从这几天的相片看出其运送量非常大。另外,我们的侦察兵也曾经在村外几里远听到过重型卡车的声音,那就意味着这批军火数量非常庞大,需要很大的一片地方囤积。
请各位到过这个村子的同志们说一说这些武器到底放哪里?如果我们用巡航导弹进行打击的话,其打击的重点是村子的东边还是西边,是南边还是北边。
在打击发起之前,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否则我们浪费的巡航导弹的钱还大大超过越南人的损耗,那就有点好笑了,有点得不偿失了。当然,实在不行,那也只能这样,能消耗掉越军的一点元气也是好的,至少将来能给我们在法者山的守军减少一些压力。只要能避免一个士兵的牺牲,我们这次打击就不算失败。”
郭拙诚最后问道:“谁先说?”
郭拙诚的话刚问完,几个军官的目光都落在一个魁梧军官上。
这个军官一边拿着相片一边在思考,见大家都把目光看着自己,他放下照片,讪讪地笑了一下,稳了一下神,这才大声对郭拙诚说道:“报告首长!我曾经带领一个连到过那里。从这几张的航空图片看,越军至少在这里运送了三天三夜的武器装备。即使是普通卡车,是我们‘解放牌’卡车,这些武器装备和粮食补给什么的就能将村子的空地全部堆满,或许都堆放不下。
因为大家都知道,有的武器装备或粮食是用木箱盛装的,可以码放起来,堆到一人多高甚至两人高。但是,有的武器装备是无法码放的,比如坦克、运兵车、火炮等等。它们不可能到了前线再临时组装,而且这些如果都是进口货的话,无论是苏联人还是越南人自己,肯定都怀疑在前线能不能组装好,xing能能不能保证,因此,这些武器肯定是装好之后再运过来,需要的地方自然更大,……”
话没说完,旁边一个军官插言道:“王营长,你就说爽快点。说这么多玩意,我都听烦了。你说,他们到底是把武器装备放在村东还是放村西?”
王营长看了郭拙诚一眼,说道:“我认为他们没有把武器装备放村里。”
“啊——”所有人一惊,不约而同都看着这个王营长。
一个脸se黑红的军官更是脱口问道:“没有放村里?怎么可能?难道他们放自己的肚子里了?吃掉了?”
就是郭拙诚也不解地看着他,问道:“那你认为他们把武器放哪里?”
刚才嫌他啰嗦的军官出言道:“王营长,你瞎说什么?他们不把武器放村里,难道放地窖里去了,还是推到河里了?你看看这些在晚上照的图片,可没有看见灯光移动多少,除了那些汽车灯柱,村子里的灯光位置就没有动过。”
说着,他用手指在照片上点了点,然后朝周围的人扬了扬。
大家都点了点头,认可了他说的。
按照一般思维,武器在哪里卸货,灯光就会安置在那里,以方便司机行车,方便卸货的人搬运。从汽车开着大灯行驶,村子里灯火通明就可以看出越军并没有灯火管制的概念,因为大家都知道中**队不会派飞机越境打击,而目前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其she程也才二十公里出头,其他炮弹更不可能打到离边境近五十公里远的地方。
对于越军而言,只需要他们守住存放武器弹药的地方不让中国的小股特工或侦察兵搞破坏就行,无需太谨慎。
既然没有灯火管制的概念,既然无需太谨慎,越军就不会在堆放武器的地方不安装电灯。因为黑灯瞎火的话,卸货和堆放的人员不但效率低而且很危险,黑暗中搬运、堆砌、摆放都容易碰撞,发生人员伤亡是小事,万一引发炮弹什么的爆炸,那局面就难看了,死的人就不是几个了,损失的物资也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所以村子里有灯光的地方才是他们武器弹药堆放的地方,就是他们存储的对方。
灯光都在村子里,他们没有把武器放这里,难道真的存入地下或者扔进村边的河里?
王营长凝重地说道:“既然村子里堆不下,而他们又没有运到村子外的迹象,我怀疑他们将武器藏入了村子后面的山洞里。”
“山洞里?”大家都吃惊地看着他。
一个军官连连摇头道,“你这是臆测?你刚才都说村子里堆放不下,难道一个山洞能堆下,这得有多大的山洞才行啊。那里有这么大的山洞吗?”
郭拙诚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得有多大的山洞啊,要装坦克、运兵车、火炮什么的。他不相信地问道:“你看见过那个山洞吗?”
第787章屠杀
郭拙诚这世见过不少各种各样的大小山洞,前世见得的自然更多。他曾经到张家界旅游,见过的山洞确实有比一个村子还大得多的,如果用来堆放武器,不说一个师就是堆放一个军的都行。当然,这里说的村子是指村子本身,不能把村子所拥有的土地、水域、群山都包进去。
见郭拙诚问他,王营长摇了一下头,又点了一下头,在旁边那个急躁军官不耐烦的目光中,有点不确定地说道:“我们只进过洞口,没有进里面深处。当时我带着连队打到这里,发现村子后面有一个山谷,山谷的尽头有一个山洞。当我们过去的时候,里面有人朝外面打枪,因为洞口不是很大,我们就没有太过纠缠这个山洞的争夺,先用火箭弹朝里面打了几发,然后扔进去一包药,再用火焰喷she器喷了一会,等洞口塌陷后,我们大部队就走开了。我们相信如果里面有人的话,他们肯定被我们封堵在里面。”
说话的时候,他脸上露出一丝惭愧和不安。
旁边那个急躁的军官马上说道:“你这不是扯蛋吗?按你说的,这个山洞也没有多大啊,里面藏不了多少兵,否则的话,你们还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们?如果里面真的很大,里面真的藏了很多士兵,你们完全可以守在洞口外面瓮中捉鳖,还不是大功一件?”
郭拙诚却能理解他的苦衷,问道:“里面是不是其实没有几个兵?而村子里也没有什么人?”
王营长更是惭愧地点了点头,但没有说话。
郭拙诚无奈地笑了一下,安慰道:“这就是战争。没有办法的。在那种情况下,谁知道里面的情况如何。……,你询问了当地人?”
王营长感激地看了郭拙诚一眼,说道:“是的。
这时,他又开口问道:“首长,这洞口可是朝南方的,背对我们这边,我们的巡航导弹能掉头吗?”
郭拙诚笑了笑,看着一边的技术专家。
专家笑着回答道:“急转弯肯定不行,但只要提前一段距离,能保证最小的曲率半径就可以打我们的背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