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医师(草席)-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是根据凌菲菲的各项检查结果拟了一个手术预案,然后仔仔细细的浏览着系统中有关后颅正中入路第四脑室囊虫摘除术的资料,田路渐渐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神经外科,之所以在国外被称之为外科中的明珠专业,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手术复杂,技术高、精、尖;同时还因为在人体的各个系统之中,对于大脑,对于整个神经系统,人们了解的可能都是最少的。
比如大脑,多少年来,人类的大脑一直是科学家们不懈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直到八十年后,医学家们仍然没有完全弄懂大脑的全部构造和功能,就更别说现在这个时代了。
因为了解的少,所以虽然神经外科的发展极为迅猛,仍然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暂时无法得到解决。
比如说开颅手术之后继发的癫痫,发生率就极高,和手术的损伤、持续时间、入路、术后的药物使用以及并发症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神经外科医师们极为头疼的术后并发症之一。
系统存储的资料非常全,八十年后的神经外科诊疗规范里面,就有着预防术后癫痫发生的方案。同样的,包括术后血肿,脑水肿,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也都有着完整的预案。
这些方案,往往都是极为细致,也极为完善,从术前的准备,到术中的处理和注意事项,乃至到术后的药物预防和护理关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可以说,如果把这些方案都抛出来,并得到医师们认可的话,势必能将神经外科手术的质量向上拔好几个台阶!
很明显,田路暂时还做不到这一步。
在医学领域,任何一项处理方案都必须是经过验证的。
这就好像急救时最常用的心肺复苏一样,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国内,最新的指南都将基础生命支持的程序从传统的A(保持气道通畅)-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改为了C-A-B,可以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修改绝对不是一堆专家坐在一起凭空想象,然后开个会研究一下就决定的,而是通过五年时间的应用实施,得到了充分的证据之后,才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田路脑海之中的知识也是如此。
比如预防术后的癫痫,你术前用什么药物,术中要进行什么样的处理,术后又要如何预防性用药和护理,必须要有充足的患者数量作为研究对象,然后统计他们术后癫痫的发生几率,用的的确确降低的数据来告诉其他的医师,我的这套方案,比你们的,甚至是现在公认的最佳方案还要好!
这项工作,是繁琐而漫长的。
不说患者数量的积累需要时间,就说术后癫痫也分为立即性,早期性和晚期性,而晚期性又有一年内,十年内,十年外等等,所以这样的研究,同样也是要分成各个阶段的,比如统计术后七天内癫痫的发生率,一年内的发生率,十年内的发生率……
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几项大规模研究,无不是经过了几年,甚至几十年,通过对数万乃至数十万例患者的数据采集,才得到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临床结论。比如欧洲近年来规模最大的高血压临床试验ASCOT试验,暂且不提它隐藏的商业味道,单只说历时数年,近两万名试验对象,其结果只是为了证实服用钙通道阻断剂氨氯地平为主的降压方案和常用的β阻断剂为主的降压方案相比,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心血管益处。
当然,虽然这样的研究是田路将来的目标,以他目前的影响力而言,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他能够选择的,只不过是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进行一些虽然规模不大,影响力却不小的研究,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这项工作,早在开启科学研究支持系统和医学文献支持系统之后,就开始了。
之所以在完成了所有的学习任务,开启了所有的分系统之后,田路在旧金山的生活依旧紧张而忙碌,除了住院医师的工作确实很多之外,田路还把其他住院医用来学习的时间,分出相当一部分用在资料的收集上了。自己做过,或者参与过的手术自然不用提,五年间,每天神经外科做的手术,事后田路也都会把所有的资料录入系统之中!
尽管有系统录入功能,仅仅就是这么一项工作,每天仍然要花掉田路半个小时以上!
这些数据,就是田路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节后凌菲菲的这台手术,就是田路实施自己计划的第一步!
很多时候,在旧金山医学中心的履历是很管用的,田路把系统中的知识总结出来一些,交给冷冽,就推说是那边最新开始进行的探索,想必也不会引起任何的怀疑。而且如果冷冽所说不错,附二院进行类似手术确实不多的话,恐怕对方接受起来就要更容易一些了。
唯一需要田路伤脑筋的,就是决定拿哪些东西出来。
把医学文献支持系统中往后推十年,田路就在这浩如烟海的文档之中一篇一篇的浏览了起来。他不仅仅是要考虑现有的技术条件可以实现的,还要考虑国际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中,有哪些提示了后续的结果,可以推导出来的结论。
这可是一个技术活!
忙了一个下午之后,吃过晚饭,田路就又钻回了卧室,双手就像抽风手一样,在笔记本键盘上疯狂的敲打了起来……
第一百一十章 体系
“这……这是十一床患者的手术预案?”
拿着手上的一摞打印纸,看着一脸倦意的田路,冷冽脸上的表情显得极为古怪。今天是节后第一天上班,没田路一来就给了他这么大一个惊喜!
田路强忍着打哈欠的冲动,点了点头道:“是啊,我昨天夜里连夜写好的,您先看看吧,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我可以再修改的。”
田路打字的速度很快,一分钟一百多字,一个小时足足可以打上一万字,不过即便是不用任何的思考,打出这份材料也花了他将六个小时!
无语的看着手中的资料,冷冽有些无力的摆了摆手,让田路先出去了。
这是手术预案?
等田路关上门之后,把数十页的打印纸放在桌上,冷冽有些头疼的翻看了起来。上次那例室管膜瘤的手术预案写了将近四千字,就让冷冽吃惊不已了,没田路这次更是夸张,看样子恐怕足足有四五万字之多!
就算是一个四级手术,也不至于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写吧?
“多花些时间,至少看一遍吧。”
心中暗暗苦笑着,冷冽摇了摇头想道。
无论如何,这毕竟说明人家至少敬业心是极强的,看这摞纸的厚度,恐怕田路把整个假期都搭进去了,冷冽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不过他还是琢磨着什么时候委婉的提一下,不然要是每台手术都这么写的话,恐怕神经外科医生们就要每个人配个秘书了。
对于冷冽这样在神经外科浸淫了三十年的医生而言,很多东西都深深的扎在了脑子里,很多只要扫上一眼,心中自然就会有一个概念了,左右现在无事,冷冽一边端起刚刚泡好的清茶,一边漫不经心的翻看着这份手术预案。
只不过……
茶杯刚刚送到嘴边喝了一口,冷冽的动作突然就顿住了!
“砰!”的一声,杯子被重重的放回到了桌子上,冷冽的身子突然向前一倾,表情异常急切的把手中的资料翻到了第二页……
“情况
很不错,这一周就可以手术了。”
翻看了一下凌菲菲这几天的病历记录,田路很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吴大勇出院了,暂时没有了主管病人的田路,在病房里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精力自然就放在了凌菲菲的身上。
“嗯。”
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小小的泰迪熊,凌菲菲点头应道。小姑娘精神状态还不错,虽然还是只有简简单单一个字的回应,不过脸上表情却开朗了许多。
田路也注意到了这个一看就知道挺高档的玩具,五号值班的时候还没有呢,于是笑眯眯的问道:“妈妈刚给买的?”
“不是,是爸爸给买的!”
摇了摇头,凌菲菲手上的动作不由得又紧了一紧。
“孩子他爸爸工作太忙了,也就是趁放假来了一天,昨天晚上就连夜赶回去了。”岳华见田路有些不太明白,连忙笑着解释道。
“哦。”
了解的点了点头,不过田路心头还是忍不住有些不舒服。自从凌菲菲住院开始,田路就只见过她的妈妈,爸爸是一次也没见过。很多时候他都有些奇怪,小姑娘家离京都并不是很远,住了这么长时间的医院,她父亲的工作再忙,能比自己孩子的病还重要么?
不过这毕竟是患者的私事,田路没资格,也不愿意去多问,聊了几句之后,就出了病房。
节后第一天,手术不多,节前住院的患者也有几个出院了,在值班室无聊的翻看着科里订阅的几本期刊,田路还是有些不太习惯这工作的轻松状态。
当然,这也和他暂时没有了主管病人有关,话说,即便是有了病人,田路恐怕也不会比现在忙上多少。对一般的医师而言,没有手术的时候也会很忙,要考虑自己病人的情况,要琢磨治疗方案,或者是手术预案等问题,对于田路而言,所有的这些工作都是小事儿,眨眼间就能搞定,因此除了上台做手术之外,其他时间就显得清闲无比了。
正翻看着杂志,值班室的电话突然响了。
“喂,您好,神经外科病房。”
田路随手拿起话筒,眼睛却没有离开手中的杂志,上面一篇关于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综述写的颇有文采,倒是值得读上一读。
“你好,我找一下田路。”
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有些熟悉的声音,让田路的身子马上坐直了:“我就是,请问您是哪位?”
“呵呵,小田啊,我是童向阳。”
爽朗的笑声瞬间便传了过来,童向阳大声的说道:“对了,你的手机怎么不开?我还要先打电话给老冷才能找到你啊!”
一听是神经医学研究所的主任童向阳,田路心中一动,顿时大喜,连忙说道:“我上班的时候都不开手机的,童老师,是实验室准备好了吗?”
“啊?哦,实验室可能还要等几天,主要是有些设备可能还要让厂家检修一下,呵呵。”
电话那头的声音稍稍有些尴尬,毕竟要拿去检修的设备,可想而知,使用体验恐怕是好不到哪里去的。
不过田路倒不会在意这些东西,设备是人用的,只要精度不差,新旧程度无所谓的,于是便笑着问道:“那您今天给我打电话是……”
“虽然实验室还要等几天,不过你做兼职教授的事情倒我报给学院之后,有了初步结果了。”童向阳笑道。
“这么快?”
虽然没有听到自己最想听的话,田路还是有些惊喜的问道。不算放假的话,从上次提起这事儿到现在,最多也就一个多星期时间,学校的办事效率有那么高吗?
“嗯,主要是正好赶到点儿上了,学校每年评职称都是这时候,所以基本上聘请客座教授或者兼职教授什么的也都是放一起集中办理。“童向阳在那边解释道。
田路这才释然,点头
道:“那需要我做什么吗?”
童向阳道:“恐怕你要来一趟才行。有一些表格之类的材料需要你填一下,另外还需要你提供一些学历以及资历的证明……”
一听童向阳的话,田路的头顿时都有些大了,连忙接口道:“这样吧童老师,我今天值夜班,明天刚好可以过去。需要我提前准备的东西,您给我发一个邮件,我明天一起带过去!”
“那太好了!”
童向阳喜道:“刚好我们基础医学院的郑院长也想先见见你,你看明天合适吗?”
“行!”
田路也很痛快的点头道:“我这边没问题,只要郑院长方便就行!”
“那好,你把你的邮箱给我说一下吧……”
……
“小田,你现在过来一下。”
刚和童向阳聊完,电话就又响了,冷冽那急切的声音第一时间就传了过来,而且只说了一句话之后马上就挂断了。
一头雾水的田路马上到了主任办公室。
“主任,您找我?”
田路进来之后有些疑惑的问道。
见到田路,冷冽马上从椅子上站起来,招手道:“小田,快,来坐下!”
坐下之后,田路正要开口发问,却见冷冽拿着自己写好的材料急切的问道:“小田,你写的这个东西,恐怕不仅仅是十一床患者的手术预案吧?”
“您看完了?”
田路没有直接回答冷冽的问题,而是讶声问道。那可是自己打一个晚上的材料,而且有些东西还是写的比较深的,这才多长时间,冷冽就完全看明白了?
“刚看完术前检查和诊断部分。”
冷冽摇了摇头,然后连忙问道:“你先告诉我,你这东西到底是……”
田路恍然,沉吟了一下之后点头道:“是的,这份材料不仅仅是凌菲菲的手术预案,准确的说,是我参考了洛杉矶和旧金山两所医院神经外科多年来的脑囊虫病手术病历,再加上这些年来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产生的一些想法。”
果然!
田路说的很淡然,冷冽的心中顿时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自然不知道田路是参考后续十年内的医学文献,再加上更后期的一些理念,才总结出了这么一套东西,在冷冽的眼中,只看到了一份极为严谨,而且可行性也极高的医疗方案!
或者可以说,这甚至不仅仅是一份医疗方案了。
虽然只看完了术前检查和诊断部分,从资料的字里行间,冷冽却看到了一个极为严谨的体系。
从怀疑是脑囊虫病开始,需要做哪些基础检查,而根据这些基础检查的结果,又有哪些指征提示后续的检查,一级一级的下来,有着非常清晰的层次。
每一个层次的检查结果,提示着下一步的检查或者治疗方案,而脑囊虫病的四种类型,脑实质型,脑室型,脑模型以及混合型,都各有各的特点,另外他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别对哪种检查更加敏感,在田路写好的资料中都有着极为详尽的阐述!
田路甚至还自己建立了一个评分体系!
比如门诊时的第一步:病人自述症状,每一种症状都有相应的评分,而根据相应的分数和症状的组合,就可以计算出四种类型脑囊虫病的可能性百分比。
然后再结合神经体征检查分数,生化检查分数,影像学检查分数……
这就像一个临床诊断支持系统的超级简化版,或者说是脑囊虫病诊断支持系统的简化专业版,每一种检查类型的分数和组合综合起来,就能给出一个最终的可能性百分比!
可以说,如果这个方案可行的话,脑囊虫病的术前检查和诊断,将不再是一个难题,而是一个可以模式化,程序化的工作!
心潮澎湃之下,冷
冽的第一反应不是去询问田路这份资料的具体细节,而是猛地站起身,一把抓住了田路的手臂:“小田,你老实告诉我,除了脑囊虫病之外,其他的神经疾病你有没有类似的东西?”
第一百一十一章 此话当真?
“主任,您先别着急,等我慢慢说。“面对这冷冽的追问,田路苦笑道:“其他的我也有一些想法,不过暂时只写出来了这么一种。而且,您要知道,这暂时只是一种想法而已!”
说到这里的时候,田路特意把“只是”和“想法”两个词语加注了重音,让冷冽的热情很快便冷却了下来。
是啊,暂时只是想法而已!
冷冽怔了一下之后,慢慢的坐了下来。
田路这份资料具有极强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尤其是对冷冽这样的资深神外医师而言,说服力实在是太强了!心情激荡之下,一时间甚至忘却了,这份资料更多体现的是田路个人的理念和想法,而不是建立在庞大的数据库基础之上!
当然,也有那么近百例病历资料作为依据,对于一个标准化的诊治,尤其是那些具体的数据,各个步骤的评分和组合,以及最后对结果的判定,仅仅靠这么点儿是肯定不够的!
得到系统十几年了,田路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掌握了那些未来的知识,学会了使用系统的各种功能,同时也通过系统的方方面面,对未来的医疗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在开通了所有的分系统,没有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后,这种思考就更加的深入了。
就好比冷冽看完的术前检查和诊断,田路就是分析了临床诊断支持系统之后,自己琢磨写出来的。
未来极为先进的临床诊断支持系统,它的本质是什么?
按照田路的理解,就像资料中所说的那样,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把患者的症状,各级检查的结果给出一个评分,然后这些症状和结果进行组合,再考虑各个部分的具体分数,最后计算出最后诊断的结果。这就像一道复杂的数学应用题,要想得到最后的结果,就必须分步计算答案。而每一个步骤又是一个复杂的多元方程,填入每个变量的值,就能得出一个结果,不同的结果,决定着下一个步骤采用哪一个多元方程去求解下一个结果。
只不过相对于田路这极其简陋的方案而言,系统的方案更加的细致,更加的准确,也更加的系统化而已。而系统建立的基础,就是大量的临床数据汇总,然后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每一步的计算公式……
即便是如此,系统往往也不会给出一个结果,而是提示此种疾病的可能性为百分之多少,另一种疾病的可能性为百分之多少,然后提示你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检查确诊。
……
见冷冽冷静了下来,田路接着解释道:“我提交这份材料的目的,一是想让您看一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另外一个,也是想让大家讨论一下,看有哪些东西可以现在就用的上的,在科里可以尝试一下!”
头脑冷静下来之后,冷冽瞬间便明白了田路的意思。
提出理论,然后小规模的试验,再然后吸引别人加入进来,扩大规模,最后汇聚起大量的数据之后,用一个相对严谨的结果去获得世人的认可,这基本上就是临床研究的常规套路了。
“困难不小啊!”
抛开了心头的浮躁,深
思熟虑了一番之后,冷冽低声的叹道。看过了这份资料,冷冽本能的知道田路这个想法的可行性很高,回过神来以后他也明白了,以科里的实力和影响力而言,别说向外推广了,就算是自己实施起来都是困难重重的!
别的不说,脑囊虫病这种疾病,神经外科一年能遇到几例?
“至少,我们可以现在就开始着手了,不是吗?”
田路耸了耸肩,微笑着说道。他提出这些方案,本来就不指望能够马上被人接受,,至少他打算开始了。这也是田路选择附二院的原因之一,如果是在一个强势的神经外科,想要实施自己的想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说可行与否,至少想让那些大佬们抛弃自己的东西,转而支持一个毛头小子,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而在这里,以冷冽的年纪和科室的情况来说,田路实现自己想法的可能性就要大上许多!
眼前的事实,也正好证明了田路的想法,至少目前来看,冷冽应该是非常支持的。
有了一个开始,在附二院的神经外科慢慢的积累着病历资料,然后等到将来自己在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上去之后,一方面会吸引来更多的病人,另外一方面,别的医院也就更加容易接受。
到那时,至少他是可以拿出一个试验了许久的,相对成熟的方案,而不是纯粹靠个人的影响力去推广一个理念了。
“我再认真看看吧!”
冷冽也很快想通了其中的关节,面色郑重的说道。
对科里而言,虽然实施的难度很大,出于他对田路和这份资料本能的信任,确实值得一试!哪怕这项工作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时间才能有一个结果出来,一旦成功的话,那成绩可就太耀眼了!
就算是将来和自己没有关系了,也一样值得!
田路也点了点头道:“好的,因为时间上比较仓促,这次写的比较简单,回头我会弄出一个更加完整,也更加系统的方案出来,而且,也不仅仅是针对脑囊虫病的,基本上会适用于很多神经外科的手术,到时候一块儿拿给您审查一下!”
这还是比较简单的?
冷冽愕然看了看一副自信满满模样的田路,又看了看手边数十页的资料,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一夜无大事,却时时有小事,睡觉质量当然好不到哪里去。等到第二天早上交过班之后,田路的眼皮子还是黏黏糊糊的,有些睁不开。直到叶兰把他今天需要的个人证明都送来的时候,他的精神才略略的振奋了一些。
“要不你就先回家,下午再去吧。”
看着田路哈欠连天的样子,叶兰有些担心的说道:“这精神状态也太差了点儿,先回去睡一觉,也可以顺便换身衣服不是。”
昨天可没预料到会接到童向阳的电话,田路一身休闲打扮,去见“领导”的话确实有些不太合适。
“算了,约好了十点半,大家都很忙,临时改时间很不礼貌。”
田路摇了摇头道:“而且我以前提前说明了情况,想必对方不会太在意的。”
无奈之下,叶兰也只好坐上地铁走了。她现在是第二天上班,迟到这种事情是万万不能发生的。
又在值班室床上休息了一个多小时之后,田路这才起床洗了个澡,收拾了一下,来到了京师大学基础医学院。
“田先生真是年轻有为啊!”
基础医学院的郑明尘院长见到田路之后显得很是热情,不但没有一副领导的派头,甚至还亲自动手给他和童向阳泡了一杯茶,这让田路对他的印象顿时大好!
看来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并没有让他失去学者的本心,对于同行也保持着一贯的尊重。
寒暄了一番之后,郑明尘话题一转,笑着问道:“田先生,您的材料都带来了吗?”
“带来了。”
田路连忙从皮包中拿出自己的学位证、硕士证书、《nature》的刊用证明以及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各种证明材料,给郑明尘递了过去,然后笑着说道:“郑院长,您还是和童老师一样,叫我小田好了,先生先生的,实在是听着别扭得很!”
接过田路的材料,郑明尘哈哈一笑道:“那行,小田叫起来确实亲切一些。”
简单的问了几句之后,郑明尘就翻起了厚厚的材料。明知道对方几乎不可能在这上面作假,他看得还是异常的仔细认真,某些关键点甚至会看上好几遍!
心里有底,自然不慌,田路也不着急,耐心的等待着,只不过因为精神状态实在不好的缘故,过了一会儿之后,脑袋有些木木的,眼皮子也又开始变得沉重了起来。
“哈哈!”
过了不知道多久,一声朗笑,把田路的精神从昏沉中给拉了出来,抬眼一看,郑明尘把材料给收拾整齐了,貌似极为欢悦的说道:“小田,材料很详实,也很充分,不过我们向学校申报办手续需要复印几份,你看……”
“这个没问题!”
田路振奋了一下精神笑着说道:“回头我复印几份给您寄过来。”
“那倒不用,我现在让他们复印就是了。”
郑明尘打了一个电话之后,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走进来,把材料拿走复印去了。
材料很多,复印起来也很花功夫,给田路续上一杯茶之后,郑明尘的眉角突然动了动,笑着问道:“小田,我看你这精神头似乎有些不太足,昨天晚上没有休息好?”
“呃……是的。”
田路苦笑着点了点头道:“昨天夜里值班,几个病人的情况都有些不太好,所以要经常起来去巡视,非常抱歉。”
“哪里的话!”
郑明尘摆手道:“临床的工作是很辛苦,尤其是外科医生,更是每天忙得四脚朝天,这个大家都知道,呵呵。”
“不过……”
话题一转,郑明尘接着笑道:“我们这些搞基础研究的,很多时候也是非常累的,尤其是实验到了关键的时候,经常要几天,甚至十几天的连轴转!没有白天黑夜,也没有假期,据我所知,单单是刚刚过去的这个长假,很多研究所的灯到了晚上都没熄灭,很是辛苦啊!”
微微一怔,有些不明白郑明尘话里的意思,田路只好随着笑了笑,没有接口说话。
顿了一顿之后,郑明尘接着笑道:“虽然你还年轻,不过如果一方面干临床,一方面又要来做研究,精力上能保证吗?时间上呢?”
虽然郑明尘的脸上依旧是笑眯眯的,田路心里知道,对方这是在给自己出题了。
“没问题!”
没有任何的迟疑,田路淡淡的说道:“我每周至少会抽出一个完整的白天,甚至两天来研究所,时间上是没有问题的!至于精力上,当年我在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时候,曾经连续一个月连轴转,所以自信现在还是可以做到的。”
“斯克利普斯啊……”
没有对田路的话表示怀疑,郑明尘转而感叹道:“今年一年,斯克利普斯的费舍尔教授带领他的团队,接连在《nature》和《sce》上发表了十几篇关于干细胞的研究报告,着实让人敬佩的紧啊!”
说到这里,童向阳的脸上也是流露出了一丝向往之色。
“费舍尔教授在十年前就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现在终于到了收获期,自然是硕果累累了。”
田路微微一笑,不动声色的说道:“不过国内这些年发展的也很快,想必用不了多长时间,也能有这样出色的科研团队出现了!”
“如此吧。”
颇有深意的看了田路一眼,郑明尘笑着说道。
接下来,两人没有再谈及这些杂事,而是说起了田路的研究设想,以及初步的打算。说到这些,田路的精神陡然一振,顿时谈兴大开,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其实主要的内容还是集中在田路取得不小成绩的血脑屏障上面,从自己提出的后续研究方案,到各国研究者们最近一年间发表的相关研究报告,乃至自己接下来准备研究的切入点,田路哪儿就说到哪儿,看似思绪飞扬,偏偏又不失一定的条理性,这种奇怪的感觉让郑明尘和童向阳大开眼界,惊异不已。
郑明尘是学者出身,虽然不是神经生物学专业,基础医学有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因此他自然可以听出田路话中的价值所在。听得越多,心中就对眼前这个年轻人越发的感兴趣了。尤其听到后面非常具体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之后,眼神更是一亮,忍不住和童向阳加入其中,热烈的讨论了起来。
思想的共鸣很容易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复印好的资料给送过来的时候,郑明尘这才意犹未尽的停下来,检查了一遍数量,笑着说道:“小田,东西基本上齐了,等下你再填几张表格,我们就可以送到人事处去审批了。不过因为你的职称原因,到时候还要经过学术委员会的投票,恐怕还要让你多等一下了。”
“这个当然没问题,学校慎重一些是应该的。”
田路点了点头笑道。
郑明尘想了一下,接着说道:“不出意外的话,时间应该是在两周之后,不过委员会七名成员,五个是咱们基础医学院的教授,还有两个是生命科学院的,大家都是内行,根据你的这些材料,我估计问题应该是不大的。”
说完,郑明尘补充道:“当然,你和老童的协议无论如何不受影响,该进行的工作只管进行好了。”
“好!”
痛快的点了点头之后,田路想了一下,开口问道:“郑院长,那关于我想带一两个基础医学八年制学生的事情,不知道学院考虑的如何?”
“嗯……”
听到田路的问题,郑明尘稍稍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