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师(草席)-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谈起这个话题,田路明显来了兴致,干脆把手边的病历往旁边一推,笑着说道:“其实说起来,要求咱们本科生掌握的急救知识无非就是心肺复苏,洗胃这些急救操作,还有一些常规仪器和药品的使用,按理说是很简单的,可就是一到真人身上的时候,心里还是慌!”
“这其实也是书本知识和临床实际工作有差别的缘故,就像刚才那个女人,一进屋我就闻到了很刺鼻的有机磷味道。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用碳酸氢钠洗胃,可是张老师却用了清水,最后我问起来的时候才告诉,只是闻到了有机磷的味道,不能保证是,所以清水才是最可靠的,也是最安全的。”端木彦也有些感慨的说道。
“要不说,真正急重的活肯定是不能让咱们干的,也就是像洗胃啊,拆线啊之类的活才让你练练手,估计真要是毕业去了医院工作,什么都要从头来过的。”端木彦耸耸肩,无可奈何的说道。
两个人分属两个不同的带教医生,端木彦的带教医生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主治医,胆子大,放得开,很多操作都会让学生插上一手。就像今天的洗胃一样,老师做了一两次之后,剩下就直接交给了端木彦来做。而田路的带教医生是个二十多岁的研究生,做事小心翼翼的,基本不会放手,即使是拆线,配药这种小活,也一定要在旁边紧张的看着,生怕田路做错了一步。
一言二语,两个年轻的实习医生兴致勃勃的讨论起了这一个多星期来的急诊科实习生活。和其他科室不同,急诊的夜班有时候也很忙,好不容易偷了一下闲,两人就聊开了。
短短几天时间,两个实习生神速的适应着自己现在的角色。
同为实习生,又是同班同学,两人都有着共同的语言,很快,都从对方的话语中得到了不少经验,让田路也不由得暗自点头:认真对待实习,还真是一个极为正确的决定。书上的东西,系统内学的东西,不实际运用的话终究只是存在于脑海中的理论而已,做一名医生,临床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实在是太重要了。
两人正聊得热火朝天,这时候门突然开了,严护士向屋里扫了一眼,沉声道:“你们两个,出来帮下忙!”
两人连忙站起来跟了出去。
附近的工地夜间施工,刚发生了一次严重的事故,一下子来了十几个受伤的工人,这会儿急诊科的医生们正忙得不可开交,估计还要挺长时间,所以刚送来的一位病人就没有人接待了,严护士只好拉两个实习生出来先进行一下初诊,其实也就是让病人心理上有些安慰,不至于觉得不受重视罢了。
“是您刚刚摔倒了吗?”
见到病人,田路和端木彦顿时一愣,呆了片刻之后才开口问道。
病人是个六十多岁的妇女,这会儿正有说有笑的和旁边一个年轻女性聊天,浑然看不出一点儿受伤的样子。
“是啊,就是我!哎?怎么是这么年轻的两个小伙子?”
发现两个年轻的医生进来,老年妇女连忙答道。看到两个人的模样极为青涩,忍不住加了一句,不过马上就接着说道:“其实也没什么事儿,就是骑车的时候被一辆三轮给挂了一下,当时腰有些疼,这会儿没什么事儿了!”
老太太声音高大洪亮,中气十足,而且听口气似乎颇有不满。
这话让旁边的年轻女性顿时不乐意了,皱眉嗔道:“妈,有没有事儿不是您说的,都被撞出去十好几米还没事儿?要大夫说才算的!”
“好好好,你说了算,这总行了吧?”听到女儿的埋怨,老太太马上笑着说道,不过怎么听,似乎都透着那么一股子不乐意。
对视了一眼,田路和端木彦无奈的微微摇头,只得坐下耐心的询问了起来。问清楚当时摔到了那些部位,还有那些地方比较疼之后,田路让老太太坐到了床上,掀开了衣服。
“咝!”
老太太衣服下的情况顿时让田路和端木彦眼神一凝,倒吸了一口冷气。
好大一片青紫!
老太天肤色较白,人也颇为富态,虽然没有出血,甚至连最轻微的擦伤都没有,老太太背部下方一直到臀部上方,好大的一片青紫!
“您当时疼的厉害吗?”
端木彦做着仔细的检查,田路沉声问道。
老太太嘴一撇道:“咋不厉害?当时疼得我喲,好半天都站不起来,好在身上带的有手机,这才把我闺女给叫了过来。”
说完,老太太恨恨的嘟囔道:“开三轮的那小子太不是东西了,车也不停就一溜烟儿的跑了,夜里连个车牌号都没看见,你们说,我这医药费找谁要去?”
没有理会老太太的抱怨,端木彦仔细检查了一遍之后,转过身微微的摇了摇头,田路微一犹豫,上前一步,右手用力的按在了那片青紫之上。
“哎呦!”
刚一用力,老太太立刻一声大叫,差点儿从床上蹦了起来:“小伙子,你干嘛呢?”
老太太的女儿也面色不善的往前一步,狠狠的瞪向了田路!
“很疼吗?”
皱着眉头,没有理会两人的态度,田路认问道。
老太太气的差点儿乐了:“废话,你身上被撞了一下,又这么按的话不疼吗?”
“是外面那层淤青的地方疼,还是肚子里面疼?”组织了一下老太太能听懂的语言,田路语气凝重的问道。
看到田路一副很慎重的样子,老太太和女儿都是一愣,认回想了一下之后,老太天有些拿不稳的犹豫道:“应该是外面疼吧……”
“那我再按一次,您好好感觉感觉!”田路一捋衣袖,上前就要动手。
老太太慌得连忙坐了起来,拉下衣服嚷嚷道:“还按?再按几次我没事儿也被你按出事儿了!”
见老太太很不配合,端木彦稍一犹豫,对田路轻声道:“我刚才检查了一下,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要不咱们请李老师过来看看?”
李老师就是端木彦的带教老师,人很热情,除了喜欢开学生的玩笑之外,其他时候都很受欢迎,端木彦第一时间就了他。
点了点头,示意端木彦在这里看着,田路跑出了诊室。
运气不错,李老师刚刚完成了一次小的清创缝合手术,这会儿正在歇着呢,田路大致的说明了一下情况之后,李老师很是配合的起身向诊室走去。
“你们的看法是什么?”一边走,李老师低声问道。
田路挠了挠头,有些拿捏不定的说道:“外表是看不出什么问题,不过我怀疑被撞的拿一下可能伤到了里面,只不过这老太太似乎有些抗拒检查,我们没办法进一步的确定。”
几步就走到了诊室门口,李老师也不再多问,笑眯眯的走了进去,对着老太太说道:“来,您再趴一下,我再给您瞧瞧!”
似乎是李老师的年纪给了老太太一些信心,她又老老实实的趴在了病床上。
检查了一边,按了几下之后,李老师微一沉吟,又问了几句之后,对着老太太的女儿说道:“保险起见,我觉得还是先拍一个片子看看,不能保证没有伤及内脏。”
女儿还没说什么,老太太一听急了,连忙爬起来嚷嚷道:“拍什么片子啊!我这会儿不按的话就不怎么疼,花那个冤枉钱干什么?”
“话不是这么说的!”
看到老太太的女儿也有些犹豫,李老师耐心的解释道:“外面的伤外面可以查,里面的伤是肉眼看不到的,还是拍个片子比较保险。”
“不行不行!”
看到女儿极为意动,老太太急了:“你们这些医生,有事儿没事儿就让我们做这个检查,做那个检查,其实就是让我们花冤枉钱!”
老太太的话一出口,田路和端木彦顿时一怔,心中泛起了一种委屈的感觉,倒是李老师面色不变,仍然微笑着说道:“这怎么能是冤枉钱呢?做个检查也是为您的身体考虑,什么事情都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不拍不拍!你们说什么我都不会拍的!”
老太太极为固执,哪怕女儿轻轻的拉了一下她的手臂,仍然是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地对着女儿嚷嚷道:“我告诉你啊,你就是去交了钱我也不拍!”
见老太太态度极为坚定,李老师也不着急,沉吟了一下后道:“那要不这样,您要是不愿意拍片子的话就在我们的急诊观察室呆一晚上,等确定了没问题再走怎么样?”
“那也不行!”
老太太斩钉截铁的说道:“你们留我下来肯定又是要劝我做检查,我回家去,反正离这儿也不远,有事儿再过来找你们好了!”
端木彦和田路很有些难以理解:明明受了不轻的撞击,很难保证没有什么隐藏的危险,为什么就不愿意做个检查呢?难道这点儿检查费比自己的健康还重要吗?
李老师又极力的全了一阵子,加上老太太的女儿一起上阵,最终也没能让她回心转意,一直嚷嚷着要走。最后不得已,李老师只好拿出一张单子,填写之后让老太太签字。这是医院为了规避风险的一张知情通知书,说明医生建议留下治疗而患者自行要求离开,将来出了问题就可以免除医生的责任了。
女儿一看这张单子,立刻又想劝一劝老太太,谁知道老太太一把抓过单子,签了字之后就大步的走了出去!
略带歉意的笑了一笑,女儿也急匆匆的跟了出去。
看到病人离开,田路愕然看向了李老师,讶声问道:“李老师,就这样让她们走了?万一有问题怎么办?”
“没办法!”
双手一摊,李老师摇了摇头道:“我们是医生,不是警察,也不是她们的家人,没有权利强迫他们留下来,难道还能把她绑起来不成?所以才一定要她签了这张知情通知书,这样的话,就算有问题也没有咱们的责任了。”
说完,又是摇了摇头,李老师慢悠悠的出了诊室,只留下两个有些迷茫的实习生,面面相觑,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

第三十四章 肾内

“大家要记住,这边是肾内科血液净化室的,而那边是泌尿外科血液净化中心的,不属于一个科室,千万不要跑到那边去!”肾内科主任的博士生陆霞抬起头,笑盈盈的提醒着实习生们。
一个女生伸着脖子向对面瞧了瞧,有些纳闷儿的问道:“陆老师,我怎么看着两边的机器一模一样啊?”
“基本上差不多吧,机器设备都一样,连工作的内容也是差不多的。”陆霞继续翻看着手中的学生资料,随口答道。
端木彦有些好奇了,连忙问道:“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不整合成一个血液净化中心呢?这样的话不是人力物力都能更有效的利用吗?”
听了端木彦的话,陆霞终于又把头给抬了起来,脸上似笑非笑的说道:“你问我?我问谁去?还有你们,别老是注意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作为实习生,用心学习才是正经!”
碰了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端木彦虽然有些不服气,不过也没有再吭声了,倒是陆霞又翻了几下资料后终于接着说道:“田路和陆婷婷两人留下,其他跟我去病房,回头我会通知你们调换地方的。”
最后一句话很明显是对田路和陆婷婷说的,看到两人点头之后,陆霞叫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医生,交代了几句之后就带着其他人离开了。
“我叫孙颖,这几天负责带你们。先跟你们说一下,血液净化室的工作比较简单,操作都是由护士完成,医生们只管开药,制定治疗方案,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说的,办公室里有几本血液净化方面的书,这两天你们好好的看看!”
陆霞一走,年轻的女医生孙颖就转向田路和陆婷婷两人,淡淡的说道:“当然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治疗室那边,看看护士们怎么操作的,不过绝对不能影响正常工作,知道了吗?”
互相看了一眼,田路和陆婷婷点
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随后孙颖便以开会为由离开了净化室,而医生办公室里的另外两个人却只顾埋头写东西,好像也不愿意理会两个实习生。陆婷婷随手拿起一本《2010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看了起来,田路则是犹豫了一下,走出了医生办公室。
急诊科实习的那两周,无论是罗主任这样的大腕,还是李老师那样的带教老师,对待实习生的态度都很好,尽心尽力的教,对学生们心态的变化也很关注,这让田路一时间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所有的带教老师应该都是这个样子的。
到了肾内科之后,这种美好的想法却立刻破灭了。
无论是科秘陆霞还是刚才的带教老师孙颖,似乎对实习生的态度都是不冷不热的,甚至隐隐的还有一种排斥感。这一点在实习之前,就有人告诫过田路了,不过真正遇到这种老师的时候,他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叹了一口气,田路犹豫了一下,推开了分开办公区和治疗区的玻璃门,踏进了地板上印有“洁净区”字样的治疗区。对他来说,任何纸面上的东西都毫无意义了,更重要的是去了解临床的实践。
这会儿正是上午第一波病人上机的时候,十几个护士在偌大的病房内忙忙碌碌,按照医生们写好的治疗单进行着操作,几乎没有一个正在闲着的。总共四十张病床,就意味着这会儿有四十个病人要上机,一个护士要负责三四张床,工作量可是不小的。
“你是……”
田路正在四下看着,从准备室里走出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女护士,瞧见田路之后一皱眉,低声的问道。
田路连忙点头示意道:“老师
您好,我是临床七班的学生田路,从今天开始要在咱们净化室实习几天。”
“哦。”
女护士恍然大悟道:“对了,又该换下一波了。你好你好,我姓张,是净化室的护士长,怎么就你一个人呢?”
“另外一个女同学在办公室看书呢。”田路笑着答道。
护士长一笑,撇了撇嘴道:“也是,当医生的只需要指定治疗方案就行了,看我们护士干活确实没什么意思。”
“呃……”
对于护士长明显带着牢骚的话,天路是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只得尴尬的笑了笑,马上转移话题问道:“张老师,我看咱们的机器似乎不太一样,是新型号和旧型号的区别吗?”
“当然不是。”
对于田路这么快就能发现机器的差别,护士长似乎感到很惊奇,认答道:“一种是透析机,另外一种是滤过机,功能上还是不太一样。”
说完,护士长示意田路跟他来到了一张病床旁边,指着机器说道:“看,这台是透析机,做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用的,旁边的那台是滤过机,主要做透析滤过用的。两者一个是一个泵,一个是两个泵,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田路认看了一眼之后,点了点头,他特意的看了一下商标,确实都是一个公司的产品,只有前面一小块有小小的区别。
很快,田路就把目光放在了正在做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病人身上。病人脸色黑还算过得去,毕竟来做透析的患者,脸色黑是正常现象,正在穿刺的手臂却让田路吓了一跳!手臂两个地方都高高的隆起了一个大疙瘩,活像被人硬生生的砸出了两个大包一样,黑乎乎的,说不出的怪异和难受!
而操作的护士正拿着穿刺针往那大疙瘩上扎过去!
病人是一位五六十岁的中年妇女,此时她静静的躺在床上,仿佛护士正要扎针的不是她的手臂一样,见到田路注视自己才仰起脸笑道:“护士长,这位小大夫又是实习生?”
“是啊,今天才来的。”
对待病人,护士长笑眯眯的,就像和自己的老姐妹聊天一样说道:“怎么样?要不你奉献一把,让我们的实习生在你身上实习实习?”
“得了吧你!”
中年妇女一听,立刻跟火烧了一样,手臂也忍不住颤了几颤,让穿刺完静脉血管,正要去穿刺动脉的护士厉声呵斥了一声,才又安静了下来,不过还是嚷嚷道:“上次那个实习护士就把我给折腾惨了,这才还让一个实习医生来?打死我也不干!”
周围几张病床的患者一听,都呵呵的笑了起来。
田路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儿,中年妇女就接着笑道:“而且我敢保证,这位小大夫等会儿还会问你那个问题,护士长,敢不敢跟我打赌?”
“不赌!”
护士长瞥了田路一眼,立刻斩钉截铁的否决了中年妇女的提议。
“哦……”
病室里的病人很多都起哄起来了,几个年轻的病人还好,那些年岁稍大些的则是开心的笑闹着,让护士长顿时“大怒”,叉起腰对着他们连连呵斥,直到最后看影响了护士们的工作,才拉着田路回到了准备室。
“张老师,刚才那病人说我肯定会问什么问题?”一进准备室,田路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被病人们逼走,护士长却没有一点儿生气的意思,看着田路笑道:“那你看了刚才护士的操作,有没有发觉什么不对的地方?”
“当然有!”
田路点了点头,异常肯定的答道:“我看过相关的资料,好像挺多地方都不太规范啊。比如说进针的位置,操作的顺序,还有无菌操作的……”
“你那是书上看来的!”
没等田路说完,护士长一挥手就打断了田路的话:“就像她和我打赌的那个问题,是,因为穿刺部位隆起了一个大包,按说是不应该继续穿刺那个部位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病人都不愿意让你选择其他部位,你知道为什么吗?”
田路茫然的摇了摇头。
护士长摇头道:“因为如果每次穿刺前都要按规定另选位置的话,这些人很快胳膊上就每一处好地儿了!”
田路闻言顿时一愣。
“还有你说的操作顺序,包括无菌操作规定,我们也都懂,在实际工作中呢?你也看到了,一个护士最少三四个病人,要开机自检,要准备用物,要预充机器,要给病人穿刺、上机等等等等,别说休息了,干什么都是一路小跑的,还要动作非常麻利才行,你让他们按照规定一步步来?至少时间要延长一倍,这些活能干完吗?”护士长苦笑着说道。
“可……”
田路似乎明白了什么,想要点点头,又总觉得护士长说的话有问题,觉得很别扭。
“这么跟你说吧。”
见田路还是一副茫然的样子,护士长叹口气道:“除了我们三四个快退休的护士之外,透析室的护士隔几年就换一茬,知道为什么吗?收入低,工作累,年轻人谁都不愿意多干,没两年就跑了。如果你要求那么高,事事做的和书上一样,那恐怕就更没人愿意来了。”
“啊?”
看着门外年轻护士门忙碌的身影,田路皱眉道:“那为什么不多招几个护士呢?那样既能保证工作质量,又能减低些劳动强度不是。”
“喝!你当这医院是你家开的啊?说的这么轻松!”
护士长被田路的话给逗乐了,拍了拍的肩膀笑道:“不过也行,你好好干,什么时候当上我们医院的院长了,一定记得给我们科多招些护士。”
“我看好你哟!”

第三十五章 来信

和护士长的交流,让田路对纯粹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产生了一些质疑。一整天的时间,他都泡在血液净化室的病房内,看着一**的病人上机,治疗,下机,然后下一波病人踩着点儿进入透析室,护士们重复着一样的工作:给机器消毒,上机,治疗,下机……
整整一天,让田路发现了许多不合理,或者说不合乎规范的地方。
就拿田路觉得最重要的无菌操作来说,护士门很多时候操作的随意性都比较大,基本上没有一个人能够严格的按照规范来执行,对她们来说,似乎更多的是考虑方便、快捷,能够尽快的完成一个病人的操作流程。按照田路的计算,如果真正的严格操作的话,每个护士最多也就只能负责一到两名病人,像现在这样的工作量,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
越观察到后来,田路就越茫然了:严格的规范操作,还是按照实际情况来完成治疗,这两者之间到底哪一个才是最重要的呢?
书上的规范和现实的随意,田路本能的认为书上才是正确的,临床中沉重的工作压力,却又让他觉得如果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的话,以现有的人手是不可能完成所有病人的治疗的,这让指责这些勤劳的护士成为了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
缺少阅历的田路,很难明白问题的根源所在,他只能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简单的归结于医院没有给配上足够数量的护士,他却怎么都想不通,现在每年护理学院毕业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就不能多招聘一些护士来帮忙呢?
护士长的一番话,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他在临床工作若干年后才会恍然大悟,至少在目前,他只能把这个疑问深深的埋在了心底了。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田路却还是在这短短的一天中就喜欢上了这个血液透析室。
一个个的病人来到这里,就像到了家里一样随意,而护士们对待病人的态度也和医生们不同,尤其是那几个岁数比较大护士,操作时和病人随意的聊着天,互相打趣,就像来的是一个个老朋友一样,尽心尽力的照顾着这些病人。
这种温馨而有平和的气氛,让刚刚经历了急诊科的紧张与淡漠的田路,格外的喜欢!
大多数病人都上了一定的岁数,五十岁以上的占了绝大多数,也有一些是很年轻的,有的甚至只有三十岁左右。田路也是在问了护士长之后才知道,这些年轻的基本都是刚刚透析不久,最多也就一两年,那些岁数大的,很多是透析了六七年的,甚至有十年之久的!
越是年轻,透析时间越短的病人,来的时候就越是沉默,除了和护士必要的沟通之外,长达数个小时的治疗期间就是一个人默默的躺在床上,目光呆滞的看着天花板。而越是年纪大,透析时间长的病人,表现的就越是轻松,和护士们说笑,和病友们交流,或者一个人看书看报,哼着谁也听不清楚的小曲儿,就像在家里一样。
田路想不明白,每周两三次的透析,每次数个小时,这些病人奔波于家和医院之间,他们怎么就能做到如此的怡然自得?
对于田路的疑问,护士长的回答也是异常的简单:“这些病人基本都需要肾移植才能脱离苦海,不过能够等到肾源的,毕竟是少数。很多刚开始透析的时候,忧心工作,忧心家庭,忧心肾源,天天都黑着一张脸,熬过了几年之后,发现怎么熬都是熬的时候,也就习惯了,放开了,人自然也就轻松了。”
“用他们的话说,也就是认命了!”
护士长最后淡淡一句话,给田路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接连实习的两个科室,急诊科和肾内科的透析室完全是两个概念,一个是突发伤害和突发疾病,往往最注重的是抢救的及时和正确的应对,只要符合了这两点,很多病人都是能够救回的。这个透析室里的病人,却基本都是些慢性病,很多除了肾移植之外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靠常年的透析维持下去。
而这种维持,在田路看来就是一种煎熬!
默默的看着,静静的思考着,田路用一双眼睛和一双耳朵,观察着系统中绝对学不到的东西……
急诊,肾内,传染病,儿科,呼吸,心内,消化,神内,大五上学期的实习生活,就在这些内科科室中不知不觉的过去了。
每一个科室,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不同的病人,需要医生们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可惜的是,基本上都只是刚刚了解一个大概,科室的实习便结束了,而且在老师们对实习生们的不信任下,能够自己动手的机会很少,田路只能靠一双眼睛和一双耳朵去慢慢的积累着经验。
实际上,就田路个人的感觉而言,除了急诊和呼吸之外,其他的科室的主任包括带教老师们,对五年制的实习生都不太重视,与对八年制的态度有天壤之别,而很多学生为了考研,逃课、逃班也是家常便饭,包括冯林和叶兰两人,就经常的请假或者逃班,在他们看来,实习远不如去准备考试来得重要。这种现象,就更加让老师们不信任实习生了。
与其他人不同,对于实习,田路投入了百分之一百的努力!
多看,多听,多问,田路把这些实习的真言贯彻的淋漓尽致,哪怕是遇到了一个很不耐烦的带教老师,他也能厚着脸皮找到科室里的其他医生,提出一个有一个的问题,为此,他甚至不惜减少了系统学习的时间,主动的帮医生们打杂,陪着值夜班,为的就是能更全方位的了解医生的临床工作。
半年的实习,也让田路生出了很多感触。
首先,医生们的工作确实很辛苦,比如神内的门诊,田路就去了两次,给一位副主任做助手,负责叫号,安排病人,并在医生问诊的时候旁听。往往一个上午的门诊下来,到了十二点那位医生还有好几个病人没有看完,只能加班继续,连饭都吃不上。
同样的,田路对医生的某些作为也很难接受:明明应该继续进一步做检查的病人,医生给出的只是轻描淡写的安慰和一堆药品;而有些年纪大的病人除了药物之外,明明更需要详细的生活方式指导,却同样只是得到了聊聊的几句交代。
田路想不明白。
年轻的他,和前面透析室的事情一样,想不明白。他不懂得医疗资源的缺乏,也不懂得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所以他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检查就需要病人等上一个月,甚至数月之久;更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医生一天要看那么多的病人,让他们很多时候只能草草的结束问询和诊断!他只看到,很多病人千里迢迢的从外地赶来,却得不到最好的诊断和治疗,要么抱着一线继续花费着金钱,要么,就只能绝望的回去或者赶往下一家大医院。
不过,渐渐的,田路终于明白了一位老师在无意中发出的感慨:在国内,往往面临的是一流的设备,二流的医生,三流的病人!
作为岭南省最好的医院之一,附一的设备绝对可以算的上是和国际接轨了,各种各样的先进仪器,往往都是国内最先引进的医院之一,单论起硬件设备而言,确实称得上一流!。
医生们的水平,却很难让人满意。
即使是附一,医生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一些应该规范的诊疗流程,往往也被医生习惯性的忽视。就好像在儿科实习的时候,田路就惊讶的看到,对待新生儿黄疸,医生们并没有遵循常规的观察和鉴别,就直接给小宝宝们用上了最好的抗生素!
在这种时候,往往也是田路最感觉迷茫的时候。
一方面,他知道这种治疗方案并不正确,至少在确认是病因之前就盲目的治疗是不可取的,另外一方面,他也有些理解这些医生们的苦衷。
现实中医疗环境的恶劣,让医生们本能的选择了最保险,也最有利于医院的策略。就像新生儿黄疸这种问题,有可能是生理性,也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很多时候是难以确定的,必须要等待,往往新生儿家长们是最没有耐心的家属,一旦是病理性的黄疸,而医生为了确诊耽搁了时间,就会遭到非难了。
其他科室也是一样,在网上,在新闻上,这些年时不时的都能听到医生被打,被杀的消息,附一院也经常遇到医疗纠纷,大批的家属或者医闹折腾不休,让人头疼无比。所以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医疗纠纷,医生们很多时候都是抱着小心无大错的心理,过度医疗现象比比皆是。
理解并不等于接受。
小小的实习生心中,对于现在医疗制度和现状渐渐的产生了一丝怀疑。
至于说三流的病人,这倒不是一句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