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都市雷电掌控者-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雅鲁藏布江的中上游沿岸断续出现一系列超基性岩体,它们是深层岩体沿断裂上升露出地表的结果。同时,沿江两侧地层时代不同、产状不连续,一些地方还发现有混杂岩。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雅鲁藏布江是坚固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的巨大地缝合线,下游大拐弯一带当时处在碰撞地带的东北隅,因而碰撞缝合线就有转折并密集于它的附近。
  因此,雅鲁藏布江主流中上游是适应东西向深大断裂构造发育的,其下游是适应着构造转折而变化的,一些巨大的反向支流是适应主干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的结果。雅鲁藏布江是严格适应断裂构造,而发育的一条构造河谷,这种严格适应构造发育的情况,在世界的河流中都非常少见。
  云雷对于这里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沙姆巴拉,仍有疑问,不过,如今却并没有其他的选择。他只能选择带着饶雅去往这一处最有可能是沙姆巴拉的所在。
  在利用空间葫芦的力量,传送了几次之后,云雷便带着饶雅,到了那数百万昆虫找到的洞穴入口。
  这洞穴入口处,有一条从丛林中流淌而过的溪流。而深林幽密不可言,高大而古老的巨大树木,遮天蔽日,远处,有巨大的水流,湍急的冲下峡谷的声音。正是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在溪水的浸泡下,这幽深的丛林之中,几乎每一处都生长着毛茸茸的青色苔藓,以及一些不知名的低矮植物。每一棵树干上,都有密密麻麻的蚂蝗。这种潮湿闷热的原始丛林之中,有一些莫名的气味,散发出来。
  仿佛是一股古老而腐朽的气息。
  云雷想不到,这个世界上,居然还真有人类未曾踏足过的领地。与世隔绝了几千年,甚至是数万年。其中生长于留存的一些东西,怕是要比人类的历史还要悠远长久。风吹树梢的声音,仿佛是修行者的吐纳呼吸一般。
  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遮蔽住那沙姆巴拉洞穴的入口。
  云雷带着饶雅,从这幽深的雨林和树木之中,穿行而过,依照着那普鲁士科考队队员,留下的地图,找到一处幽深的洞穴。
  这洞穴的成因,与天坑并不相同。不是因为喀斯特地貌,而是因为断裂构造。两个错层之间,有一条长达十余米的巨大缝隙。而这缝隙的高度,居然有两米多高。与一层楼房相似。
  在笔记本中,那个普鲁士的科考队员,描述过这沙姆巴拉洞穴入口的情形。并且,还标注了数据。而这个数据,与云雷亲眼所见的这个洞穴入口,非常契合。想来,此处,应该就是那沙姆巴拉的入口。
  云雷带着饶雅躬身而入。
  不过,与记载不同的是,在那个普鲁士科考队员的笔记中,这洞穴的入口,一路向下,虽然阴冷潮湿,但是,也只有一条缓慢流淌而过的,连塑胶鞋脚面,都无法覆没,其中并没有什么生物的地下河。或者说,是地下水流。
  只要沿着这条地下水流行去,不就就会找到一处相对干燥的所在
  可是,在云雷带着饶雅进入这洞穴后,却在强光手电的照耀之下,见水光晶莹,水声轰鸣。一条足够将人覆没湍急的地下河流。
  云雷知道,这八成是这片原始丛林之中,周期性的地下河流的枯水期与丰水期的落差,所造成的差异。没有办法,他只能选择带着饶雅,随着这条地下河流的流动方向,继续探索下去。
  云雷从空间葫芦中,取出一条原本在他那私人星球的海洋中,作为游艇用的小船。抱着饶雅坐上这条小船,挪进这湍急的地下河流之中,不用云雷自己操纵,这条小船,便朝着那幽深的地下,汹涌而去!
  云雷眼见得,自己的眼前变成一片黑暗,洞口的细微天光,倏忽间……


第七百一十四章 荧光蘑菇(防盗章节)
  一  这点点荧光,在水中连绵成片,让这水中也变得一片晶莹剔透。便如同开了水下灯光的游泳池一般。
  这居然是一个遍布荧光生物的大地。而这些生灵进化出来的荧光,又是不同的。颜色包含赤橙黄绿青蓝紫。却丝毫不显得突兀和美轮美奂的让人惊叹不已,如坠梦中。
  云雷扶着饶雅,从船上下来,脚踏这片他们从未料想过的萤火大地。落脚之处,却觉得有些不太对头。
  仔细看时,却发现,这片萤火大地上,居然尽是白骨皑皑!
  云雷从地上拾起一块断裂的白骨,发现这白骨的形状奇怪,看样子,并不是人类。而且,这白骨的断裂之处,颇为生硬粗糙。似乎是被强行撞断或者扭断的。
  这些骸骨之中,还有一些头骨。其中有几个,应该是人类的颅骨,其他的一些,则应该是狼、鹿、猴子,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始丛林之中的生灵。
  不远处,还有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皮毛翻卷,已经认不出原本的真面目,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动物留下的尸体。
  云雷不由得想起刚才行船时的那一阵强烈的颠簸——看来,在漫长的时间中,这沙姆巴拉与外界,并不是没有沟通。只是,几乎谁也扛不住这数千次的岩石撞击。更加扛不住,这最后数十米的断崖坠落。
  无论是什么生灵,哪怕是有一些灵智和修为在身。在被卷入那水势浩大的地下河之后,在黑暗之中,都没有什么办法挣脱。只能随波逐流。然后被迎面而来的崎岖突兀的石头,撞成傻逼。然后,骨断筋折,变成一团烂肉。
  随后,如同被下水道冲走的废物一般,落到此处,称为此处,这些奇特生灵群落的养料。
  云雷拾起的那根形状奇怪,茬口粗糙的碎骨,但见这累累白骨之上,居然如同那河边朽木一般,生长了一簇个头极小的蘑菇。这蘑菇的形状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和平常吃的金针菇也差不了太多。
  但是,与普通的金针菇唯一有所不同的,就是这蘑菇的通体荧光。这居然是一种会发光的蘑菇!
  据统计,目前在全球发现的,能在夜间发光的蘑菇种类,大概有七十多种。大多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光线比较暗的地区,能够在暗处或黑夜中就发出淡蓝色、淡绿色或白色等不同颜色的荧光。有的发光蘑菇的发光部位,也不一样。
  根据科学家研究,发光蘑菇的荧光,源于一种被称为牛奶树碱的抗氧化剂。在牛奶树碱,被羟化酶转变为真正的荧光素之后,荧光素就可以在在荧光酶的酶促反应中,因被氧化而发出荧光。
  云雷手中这根骸骨上的蘑菇,通体晶莹。无论是菌盖、菌柄还是菌丝体上,都是一片盈盈然的碧绿色荧光。这样的景致,如同鬼火不息,如同生死轮转。
  云雷非常确定,虽然这些发光蘑菇的发光原理应该差不多。但是,他手中的这一株蘑菇,是绝对与众不同的。无论是外界大名鼎鼎的荧光蕈、蜜环菌,还是夜月菌,都是生长在朽木或者树干上的。
  并没有任何一种,是生长在白骨上的。
  当然,此地也不是没有生长在朽木上的发光蘑菇,此地既然有大量的动物尸骨,自然也有大量从外界流落入此地的,不少原始丛林中的断枝枯叶,一段段腐烂的木头。这些腐烂的木头上,也生长出各种奇奇怪怪的蘑菇来。其中有一些,荧光闪烁。
  而此时,云雷惊讶的发现,在这个比外界幽暗许多的地下空间之中,居然还有植物生长。在一些裸露出岩石的地面,青绿色的苔藓,生长茂盛。而不远处,甚至还有一簇簇靠近发光蘑菇生长的低矮蕨类!
  饶雅对云雷惊叫一声道:“云雷哥哥,快看那水里!”
  云雷沿着饶雅所指的方向看去,发现那整条荧光闪烁的河流之中,那些荧光闪烁的藻类旁边,居然有一大群,眼睛并没有退化的游鱼。这些游鱼围着那发出荧光的藻类游动,吞噬着这荧光闪烁的藻类,以及一些云雷和饶雅根本就看不到的微生物。
  这些游鱼本身,则进化出透明的鳞片以及半透明的血肉来。体量不大。在这荧光闪烁的河流之中,不仔细看,根本察觉不到起存在。想来,这应该是一种进化中的自我保护。
  云雷有些惊讶道:“这地底世界中,各种生物的进化方向,居然不是去视觉化的。这实在是难得!”
  正如达尔文所研究的那样,在一个风暴经常出现的小岛上。飞行的昆虫,只有两个进化方向,一个是翅膀越来越强壮,以对抗这小岛上的风暴。另一个,则是翅膀越来越退化。甚至退化到没有,以此来逃避风暴对于翅膀的影响。
  在这黑暗的洞穴以及地下世界中,这种截然不同的进化方向的选择,也是成立的。
  这些生存在黑暗洞穴,以及地底世界的生灵,要么就是眼睛越来越进化,进化的越来越强悍,以此来收集光线,对抗黑暗。要么就是眼睛越来越退化。放弃视觉上的存在于进化,将听觉和触觉等感知系统,变得极为发达。
  现如今,科学家探究和考察过的,许多黑暗的洞穴,洞穴中生物的进化方向,都是后者。所以,都会变得奇形怪状,身体透明。
  到如今,也只有云雷发现的这个沙姆巴拉,有照亮整个地下空间的萤火。有不但留存着眼睛,而且眼睛功能极为强大的生物。这地下空间中的萤火,虽然有时候显得有些疏疏落落,但是,连绵重叠之间的亮度并不低。
  至少相当于外界的黎明之前,或者阴天下雨时候的亮度。在一些荧光蘑菇生长的特别茂盛的地方,那积聚汇集起来的荧光亮度,甚至能够比得上外界的阳光!
  按照植物的本能来说,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同时进行的。想要生存下去,那么,身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能量,就必须要比身体中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大才行!


第七百一十五章 光照强度(防盗章节)
  云雷和饶雅拥挤在那仅仅可以容纳两个人的小舟之中,朝着那黑暗的地下河中漂流而去。但听得耳边水声哗然。这小船颠簸不定的,朝着那幽深黑暗的所在直冲而去。
  黑暗之中,紧紧拥抱的云雷和饶雅,能够非常清晰的感应到彼此的体温与呼吸。
  当然,对于彼此身体的凹凸起伏也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云雷和饶雅之间。该发生的一切,早已经发生过了。只是,因为当日在阴阳转生大阵中,变故太多,两个人连一丝回味的机会都没有。
  他们两个如今,算是旧梦重温。
  云雷在黑暗中,在行船的剧烈颠簸中,轻轻拥吻饶雅,但觉得在此天地黑暗之中,一切都应该如同当日初相见时的样子。天地如此,黑暗包裹,无始无终。
  而身体随船而去。这行船中的每一次剧烈的颠簸,与剧烈的撞击,都开始变得兴味盎然。这地下的暗河之中,有太多的崎岖坎坷,有太多的突兀岩石。这一路沿着地下河流向下冲去,这小船不知道撞击了这河道之中的各种岩石不知道多少次。
  也幸亏云雷当年购买这小船的时候,也无论用得上用不上,直接买了个价格最高,用料最全,船体最结实的。否则,就是这接连不断的撞击,就绝对会让船解体。
  更何况,这条崎岖的地下河流本身,还绝对不止于崎岖颠簸。最关键的是,其本身还有从半空之中,倏忽落下的时候。这却是那奔腾不息的地下河,遇到了断崖之处,这才骤然跌落。
  这种跌落,在外界极美,完全可以被称为彩虹,但是,对于如今的饶雅和云雷来说,却如同来了一次当空蹦极。虽然说他们两个都是修行者,不至于真的受伤,但是,这种骤然之间,从半空跌落的感觉,仍旧让人心中不由得忽闪一下。这是生命生来的本能。
  即便云雷和饶雅如今都已经不再畏惧这几十米的高度,也是如此。
  云雷抱着饶雅,身在这小船之中,不敢乱动,并且无可奈何。他已经可以非常确定,自己和饶雅已经完全走岔道了。至少,按照那普鲁士科考队员的士兵笔记上所记载的天地灵火的方位和所经过的路途而言,是走岔道了。
  不过,云雷一时之间,也并没有其他的办法。这地底下的情况,变化多端。他原本借以快速移动的空间葫芦,如今已经失去了作用。就算云雷想要用空间跳跃,也要确定跳跃的目标,换个比较科幻的词,就是需要确定跳跃的空间坐标。
  否则,盲目的进行的空间移动,在这幽暗深邃的地底,只是作死而已。
  若是云雷一个不小心,移动到一块质地致密的巨石或者土层之中,那么,这块巨石,和这个厚实土层,在瞬间就会给云雷带来巨大的挤压。云雷就算是不死,也绝对会重伤。
  毕竟,这地底之下,每一寸的土地,能够承受的力道,都数以万吨,甚至是十万吨、百万吨计!跟有一座甚至是几座大山同时压在身上,并没有什么分别。
  而云雷又不能肆意的破坏这地下空间的结构。这地下空间的支撑结构,在经过数千万年的演变,达成一个平衡之后,一旦破坏一个点,就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土石结构崩塌。
  而这幽深地底的土石结构一旦崩溃,便是天塌地陷。且不说,这幽暗的大地土层,会不会直接将云雷掩埋在地底深处,让其连逃走的机会都没有。就算是云雷能够即使逃走,也不敢如此做。
  谁知道,这种难以预见后果的严重塌方,会不会导致这厚实的土层,将那通往地底岩浆,天地灵火所在之处的路途,完全掩埋,甚至连挖开寻找的机会都没有?
  到了那个时候,饶雅的血肉之躯,挽救无望,云雷非要后悔和自责死不可。
  所以,云雷也只能抱着饶雅,随波逐流了。反正,他还有在这地下空间中,寻找那天地灵火的机会。总好过完全没有了机会。
  而在云雷抱着饶雅,躺在船中,随波逐流的漂流了许久,经过了无数次可以察觉与难以察觉的撞击之后,在经过一次时间长达十几秒的断崖坠落,以及水流巨大的冲击之后,他们处身的这艘由特种钢材搭配钛合金制成的小船,终于平静了下来,似乎是停在了一个平稳之处一般。
  云雷和饶雅输了一口气,打开船舱中的隔板,向外看去,入目的景象。让云雷和饶雅两个人,瞠目结舌。
  这小船停止之处,乃是一个阔大到根本不知道边际的地下空间。这地下空间之中,有一条河流,正在静静的流淌。而这河流的两岸,则是一片广阔至他们根本看不见尽头的大地。而这片漆黑广远的大地上,有一点一点的萤火,从黑暗之中冒了出来。
  一开始如同夜空的繁星一般,后来,逐渐连绵成片,便朦胧成一片黑暗中清淡朦胧的光辉。这些光芒,于黑暗之中,轻轻浮动。让这片黑暗的天地中,所有的东西,都显出朦胧的轮廓来。
  在这片幽深黑暗的大地之中,那无处不在的点点萤火,居然连绵辉映的照亮了整片天地。其亮度,虽然不能与外界天地的白昼相比,但是,却也能和那黎明之时,太阳光已经满溢折射出一部分,充塞天地,而那太阳却又没有正经八百升起的时候。天地间,那种朦朦然的清朗的光。
  云雷与饶雅,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术法或者特殊的能力。便能看清身外数十米左右的距离。
  云雷和饶雅但见得身后,有一道宽大并且高达数十米的瀑布,当空涌下。水声巨大,如同雷鸣一般。看来,这就是他们所来之处。而这瀑布汹涌而下的断崖,与这条小船所停止之处的水流,也与寻常不同。这水中,和那潮湿的断崖上,似乎生长了一些什么。让这船下的河流之中,


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走大地(防盗章节)
  一  云雷带着饶雅,跟随着这缓慢滚动的小球,慢慢的走着。路过这片荧光细微,清朗连绵的大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样的一片空间中,或许,是因为没有人类的缘故。空气竟然要比外界的天地,还要清新。
  含氧量似乎也要更高一些。并且,此地的温度不低。在这幽暗深邃的地下,其温度居然恒定在大约十几到二十度的温度。就如同外界春天,或者秋天的温度。而这个温度,是最适宜生物生长的。
  更关键的是,这片不知道深广如何的空间中,居然有风!
  云雷带着饶雅,行走出一段距离后,在行走之间,居然感觉到了清风拂面!
  而这拂面的清风,吹动饶雅的长发。飞扬而起。同时吹动的,还有一些身量比云雷和饶雅还要高,整个菌盖都散发出强烈荧光,如同一盏盏大号台灯的巨型蘑菇。以及一些小型的发光菌类。
  这些菌类通过孢子传播繁殖。而那些散发着细微荧光的孢子,随风而起。直吹而上。云雷仰望这黑色的穹顶。却发现,那穹顶的高度,至少有数千米!
  也就是相当于地表世界,从地表往上,到达甚至超过对流层的高度。在这种高度上,形成温度差异,形成空气对流是绝对的。如果不形成,才是奇怪的事情。
  而随着空气流动与循环的形成,这片空间中的水分的循环,也自然的形成了。云雷和饶雅能够清晰的看到,这片几千米高的空间之中,居然有云朵存在。
  他们两个人,之所以能在他们所在的位置上,看到这黑暗穹顶上,飘荡的云朵。是因为这随风而起的,不仅仅有哪些水分。而且,还有那些散发着细微荧光的孢子,这些发光的孢子,重量非常轻。
  就那么与这些穹顶上的云气粘连在一处。便如同,外界天地中,一些灰尘雾霾,真菌细菌之类的,也随着云朵迁徙与传播一般。所以,这些云朵,在粘连了这些孢子后,也沾染上了一丝清淡的荧光。
  这一丝清淡荧光,虽然不算强烈。但是,想要在这幽暗洞穴中隐约看到其存在,还是没问题的。毕竟,这漫天流转涌动的云朵,连绵铺展。丝毫不弱于外界天地。想要看不见都难。
  当然,也有一些发光的菌类,就那么生长在几千米高的穹顶岩壁上,散发出的光芒,便如同夜空中的繁星一般,星星点点,瑰丽无双。
  云雷带着饶雅走过这由巨大蘑菇,与苔藓和低矮蕨类组成的丛林。
  一路上,惊起不少体型巨大的生灵。那是早已经在外面的世界灭绝了的远古昆虫!
  在地球生灵的进化史上,除了脊椎动物这种如今统治了整个地球的生物之外,还有一种完全不同于脊椎生物的生物,也就是节肢动物,具体的来说,就是可以归属于节肢动物门类的各种昆虫,曾经统治过这个星球。
  随后,才是恐龙之类的动物,从海洋走向陆地,逐渐统治了整个世界。
  这些巨大的昆虫,统治世界的巅峰,是在距今三亿年前的石炭纪。根据考古发现,远古的这些体型巨大的节肢动物中,包括超大的蜉蝣昆虫、蝎子;吊兰大小的蜘蛛;还有五英尺长的千足虫,巨脉蜻蜓,及远古蜈蚣。
  更大的体积,意味着更多的细胞,更多的神经元,以及跟家合理的身体结构和组成方式。这些巨型昆虫虽然巨大,但具体的身体尺寸,实际上,也与如今的哺乳动物能够达到的极限差不了太多。
  根据进化实践,这种体型,应该才是最适宜地球生命繁衍和进化的体型。
  与此同时,昆虫进化的也不仅仅是形体。根据科学解剖——昆虫不仅有脑子,还有完备的神经系统,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一条腹索神经构成。昆虫的腹索神经可以类比人类的脊索神经。是位于消化道腹面,包括头部的咽喉下神经节和胸、腹部的一系列神经节和神经索。
  昆虫的大脑跟人的大脑功能相似,是联系和协调中心,联系着头部所有感觉器官的神经系纤维,以及口区、胸部和腹部的所有运动神经单元,并调节内分泌腺体的分泌活动,从而调节昆虫的一切活动。
  所以昆虫是有智力的,而且还比许多人预料的更高!在这种情况下,谁知道这些体量合适,神经系统完备、神经元足够的昆虫,有没有可能进化出具有智慧昆虫人!
  或许,那些远古的昆虫们,距离成功只差一步。
  或许,上古地球差一点就成了征服宇宙的虫族的起源地!
  而一旦昆虫们诞生出智慧。那么建立文明,便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毕竟,从人类出现,进化至今,也不过几百万年的时间而已,在几亿年的时间背景中,也不过只是一瞬而已。
  这些巨大的昆虫,因为大气中的含氧量降低,以及脊椎动物,也就是最早的两栖类的兴起,经过五千万年,到一亿年的时间,在二叠纪的中期到晚期,逐渐消亡。随后,才是脊椎动物的兴起。
  而两栖动物的出现时间,也正好是在三亿年到两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
  根据科学家对于化石的分析,发现这些远古的巨大昆虫,其实和现代的这些小型昆虫之间,某一些特征相差不大。唯一有巨大区别的,就是体型。也就是说,如果现代的这些昆虫,回到远古时期,在历经几个世代的繁衍之后,也有可能恢复远古昆虫那硕大的体型。
  因为,只要空气中的含氧量足够,那么,远古的那些体型巨大的昆虫,就能以存活下去。毕竟,昆虫的生命力,实在是强悍的惊人。而且,其竞争能力,也格外强大。别说那些当年刚刚出现在陆地上的两栖动物。
  就算是一些进化了许久的脊椎动物,也未必能够竞争的过这些昆虫。人类年年撒药杀虫。这虫子何曾灭绝过?


第七百一十七章 地下荧光海
  一  蟑螂、蚊子、苍蝇、蝗虫等等,一直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与曾经的历史上,如影随形。即便到了科技远比当年原始人类时代发达的今天!上古这些进化的已经非常完美的远古昆虫,灭绝的主要原因,还是气候与环境的变化。还是空气中含氧量的减少。
  云雷带着饶雅行走过这片丛林,但见得,原本盘踞在这丛林中的,那些翼展半米左右的蜻蜓,缓缓飞起,缓缓离去。那些如同拳头大小的蚊子,盘旋在那些巨型蘑菇旁边,不敢接近。那些长度在半米到一米之间的巨大蜈蚣,以及长相如同蝎子和蟑螂一般的东西,掉头就跑。
  根本没有丝毫攻击云雷和饶雅的意图。因为云雷和饶雅身上散发出的气息,远比他们强大许多。生命层次远比他们高许多。在感应到这种气息后,这些本身就有一定辨别和感知能力的昆虫,自然不会选择去踢铁板。
  倒是云雷知道这些东西难得,每一种捉了几只,送回空间葫芦中。
  自然,云雷和饶雅所谓的行走于大地之上,自然不太可能如普通人一般,脚踏实地,一脚深一脚浅的往前走,而是会根据小球滚动的指向,和自己的感觉,低空滑掠向前。他们两个,如今都是结丹期的存在。自然可以御空而行。
  即便是身处于这地下世界,也没有丢掉一个结丹期修行者的本能。
  如此行进,速度极快。不过是一两个小时之间,便飞出了上百公里。虽然不知道这巨大的地下空间,到底有多大。但是,云雷凭借其对于空间的直觉,感应到他们飞出的这上百公里的距离,恐怕也不过是这片巨大到不可思议的地下空间,长度或者宽度的十分之一而已!
  恐怕也只有如此,这阔大的地下空间,才有可能在预测的时候,达到惊人的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而飞掠出上百公里之后,云雷和饶雅,便行至一片浩瀚水面边缘。这片水面,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云雷和饶雅眺目远望,竟然没有看到这片浩瀚水面的边缘。
  云雷陡然想起那惶根尊收集的,有关这华夏边藏高原地下世界的资料来。
  根据惶根尊所收集的资料——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支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科学研究小组,运用电磁学方法,在华夏边藏,布置了四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希望能找到地球内部反馈出的信息。
  因为地球本身存在磁场,这种研究和探测,还是很有效果的。会获得一些让人惊讶的数据。
  这四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由西向东,分布整个边藏高原,结果,通过这种探测,科学家得出结论,华夏的边藏高原,地壳结构与众不同。边藏高原南部,自西向东,其导电性越来越好,说明其地下有一种电阻小的神秘物质,且越往东,这一物质的规模越大。
  而这导电性能极好的物质,很有可能,就是富含电解质,富含盐分的海水!
  也就是说,在华夏边藏高原的下方,很有可能,存在一个浩瀚的地下海洋!
  如今,这个浩瀚的地下海洋,就在以前!
  云雷和饶雅站在这浩瀚的地下海洋的面前,呼吸着那清冷的海风。被眼前奇伟的天地景致所震撼。这片浩瀚的地下海洋中的海水,仍旧没有摆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也仍旧遵循着这引力,牵引着反反复复的潮汐。
  云雷和饶雅到这地下海洋的岸边时,但见得那沧海之上,有层层叠叠,不可穷尽的海浪,朝着岸边汹涌而来。拍击在岸边,碎成一团浪花。一点一点占据着那潮湿的沙滩。眼见得,这地下海洋,正在涨潮之中。
  当然,如果只是有浪花,有潮汐,在地下,这还不足以让见多识广的云雷和饶雅感觉震撼。他们这段时间,也算是见多识广。那南太平洋中浩瀚的波涛都见过了,这些许的涨潮场面实在算不得什么。
  最让饶雅和云雷感到震撼的,是这地下的沧海中的海水,居然全都是散发着荧光的!
  当然,海水这种物质,是不可能发光的。发光的是海水中的生物。
  海洋之中,发光的生物其实不少。许多单细胞生物,深海鱼类,以及水母,身体或者身体的某一个部位,都会发光。
  而能够让海水均匀发光的,只能是甲藻类单细胞生物繁殖所致。
  甲藻是一类非常原始的单细胞藻类,其许多特征,介于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和属于真核生物的原生生物之间。目前,生物学普遍将其归类,为双鞭毛藻类。
  甲藻是身体,通常被纤维素质的甲板覆盖,在甲板间形成的沟里,有两三条可以借以在水中游动和摄食的鞭毛。而起主要的摄食的主要对象,则是一些细菌、蓝细菌和单细胞藻类。
  最常见的发光甲藻,被称为夜光虫。这种甲藻的形态特殊,其藻体没有甲板包被,藻体较大,通常缺乏叶绿体,只依靠其鞭毛摄食原核生物或其他藻类为食。而其发光的根本原因,则是对于一些浮游生物的防御措施。
  夜光虫在受到外界刺激后,藻体内液泡膜上可产生类似动物神经细胞膜动作电位的电化学变化,这种变化使得液泡膜上对电压敏感的质子通道开放,使液泡内的质子可以进入液泡膜上称为闪光体的小囊内,激活其中含有的荧光素酶,从而产生荧光。
  这些浮游生物,以甲藻为食,但是,在其猎食甲藻时,甲藻就会散发出荧光。利用鱼类趋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