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齐天传(楚阳)-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僧道:“僧人懒惰,好好一座牌匾蒙尘。”

悟空一见“宝林寺”,自然知道这是何处地界,笑道:“师父莫如此说,一个懒倒好好说,总不能一寺僧人都懒,想必还有内情。”

唐僧道:“进去看看便知。”

悟空要去打门,唐僧道:“悟空,你性刚气傲,莫冲撞了人家,还是我来。”悟空让开心道,你若进得去才怪。

唐僧将锡杖放下,解开斗篷,整衣合掌,上了台阶。唐僧扣了几下门环,便站在门旁等候,等了半晌却无动静,他轻轻一推,这扇大门原来虚掩着,唐僧走进去仔细一看,原来这是座山门,连门框都是后安的,怪不得无人看守。

山门指的是寺院正面的楼门。那时寺院道观为避开市井尘俗而多建于山林之间,因此要称山号、设山门。虽说是门,却更像是牌坊高立,中间是没有门的。

唐僧边行边想,今日可真开了眼界,有生以来头一遭,居然见到山门之门。

山门之中有三道门,分别为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唐僧着急投宿用斋,也无暇看两旁金刚天王塑像,他一直行到大雄宝殿,见了佛祖金身,这个自然要拜的。

唐僧跪倒在地,道:“我佛慈悲,保我西去取得真经回来……”他这里正喃喃自语,自佛像后面转出一个道人来,手里持着扫帚,问唐僧道:“长老哪里来的?”

唐僧将自己来历说明,道人说道:“长老,我只是这里扫地撞钟的杂役,做不得主。里面有个管寺的老方丈,他若允了,才敢留下住。”说罢这个道人奔到后面,将本寺僧官请了出来。

这僧官一脸倨傲之相,出来看了看唐僧便对那道人喝道:“你不知我这宝林寺是御赐的,只接皇家士大夫,这行脚僧人如何能进本寺?”

道人吓得站站兢兢不敢说话,唐僧听得刺耳,上前道:“弟子乃东土大唐皇帝差往西天拜佛求经,经过宝方,求借一宿,明日不犯天光就行了。万望老院主方便方便。”

僧官道:“你们这些行脚僧人,个个油嘴滑舌,年前来了几个,我好心纳下,不料第二日走时,将我寺中器皿盗走许多,快去快去,前方便有一处客店,三个铜钱一宿。”

唐僧出了许久,哪里见过这样僧人,佛家讲究日日行善,莫说是同门来此,便是不相识的路人也要好言相对,一时间不知说什么才好,心中委屈之至。

那僧官见唐僧不动,便叫那道人上前驱赶,便在这时,只听一道门内轰隆一声巨响,僧官急忙奔到前面观看情形。

只见门内那几尊足有两丈高的天王塑像中,持国天王已倒在地上,摔得支离破碎。

僧官再仔细看去,多闻天王头上蹲着一只瘦小的猴子,可不正是悟空。

僧官惊怒交加,骂道:“你这猢狲——”

他话刚出口,悟空又挥起一棍,将广目天王砸了个粉碎,喝道:“大胆刁僧,我师父乃是金玉之体,你怎敢随意奚落!”

僧官手指悟空道:“你,你敢毁天王塑像!”

悟空嘿嘿一笑,道:“莫说塑像,便是真人在这,我也照砸不误!快快接我师父进去,不然我拆了你这寺院!”

僧官也只仗着一时血气,此刻见了地上一片狼藉,再看看悟空那根铁棍,怎能不惧,于是忙叫道人撞钟去,唤出满院几百僧人,列开阵势迎接唐僧众人。

一切安置妥当,自然好茶好斋饭伺候不提,悟空却不闲着,他见唐僧安歇下来,便来寻这僧官方丈。

僧官回了房,心中仍惴惴不安,他刚点起烛火,眼前一花,那个雷公又现在眼前,这一惊了得,僧官扑通坐在了地上。

悟空坐在床边笑道:“莫怕莫怕,我只问问便走。”

僧官勉力爬了起来,道:“神仙老爷,你,你尽管问无妨。”

悟空道:“你这寺院牌匾为何不擦灰尘,山门之中为何又安了道门,过往僧人借宿为何又不接待,只这三件事,如实道来!”

僧官苦着脸道:“老爷,你容我缓缓,刚才可吓得不轻。”

悟空道:“好,倒茶倒茶。”

僧官倒了两杯热茶,喝了几口,这才定下神来,将乌鸡国宝林寺中几桩怪事解释了一番。

第二五六章二国师

悟空所问这三桩事,其实源自同因。

僧官道:“本寺西去四十里,便是乌鸡国城都所在,这座宝林寺,便是乌鸡国王敕建。回想五年前,天上大旱,田间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国王素来爱民如子,但国小仓薄,纵开仓赈灾也没挨过多久,便钱粮尽绝。”

“于是国王道是上天惩罚,便终日沐浴斋戒,昼夜焚香求雨,这一求雨,果然管用,那一日天上一只巨鸟盘旋,不多时便降下雨来。”

悟空“咦”了一声,站起身来,他站起来不要紧,僧官以为自己哪里说错了,便定定看着悟空。

悟空因何生疑,只因他清楚记得,乌鸡国王乃是因得罪了文殊菩萨,这才有青狮精变作全真妖道来将他沉入井中。而之前旱了足足三年,青狮精才来施法降雨,怎的又出现了一只怪鸟?怪鸟降雨,莫非是商羊所为?

悟空猜得不错,自上次赤松子见天下旱情难解,便叫商羊月月巡查,凡有干旱处,便可自行降雨。而除了第一次降雨与西天、天庭大战一次之后,再也无人阻止齐天岭行事。悟空叫僧官接着说。

僧官道:“这怪鸟,不,这神鸟降了几次甘霖之后,旱情顿解,于是神鸟再也不来。不料这雨下起来便没完没了,终日滂沱,不过三两日,乌鸡国内处处涝灾,这一涝,比那干旱还让人头疼。”

悟空一听便明白了,暗骂一句这狠心的文殊菩萨。定是文殊见旱灾治不了乌鸡国王,又不敢阻止商羊降雨,这才教青狮精暗中作法,叫他雨上加雨。商羊只能解旱情,却无法治涝灾。

僧官道:“如此一涝就是两年多,眼看国之将亡,来了一个全真道士。这道士法力高深,挥手间,天上大雨顿时止住,不过半月,地上便干了。从此后乌鸡国风调雨顺,再没天灾。”

悟空心道,这故事虽多了一点曲折,却也和《西游记》中所写大致不差。

只听僧官又道:“国王自然大喜,便和全真道士结为异姓兄弟,奉为国师之尊。国师本事虽大,却不自骄,接人待物也彬彬有礼,最难得的是,他虽是道士,却也不阻百姓信佛。”悟空暗道,他主子便是菩萨,他怎敢阻止?

悟空问道:“你说这半天,也是所答非所问,我那三个问题,你都忘在脑后了。”

僧官忙道:“老爷莫急,这是前事缘由,我说的仔细,你听得清楚些。我国国王素来信佛,建了不少寺院,大国师来后,也常到各处寺院走走。他来了本寺,丢下几卷经书,教小僧自此之后教本寺僧人念这卷经文,其他的尽都封库,绝不可再动。”

悟空问道:“那是什么经文?”

僧官自桌上拿下几卷经书,道:“这几部经书乃是《弥勒佛下生经》《弥勒佛救苦经》《弥勒佛所问经》。”

悟空听了,心里顿时明白,文殊菩萨此举也是一箭双雕啊。他非止将乌鸡国王推入井中泄愤,又将专诵弥勒的经文传至此处,由此看来,这个文殊也定是东来佛祖一派的无疑。再想想后面狮驼岭上青狮白象大鹏开山篡国,显然四大菩萨中,除了观音,其余三个都是东来佛祖死忠。这个文殊,不惜脸面,居然将青狮派下来两次,难道他就不怕如来翻脸?

僧官又道:“国师传经之后,便教我们建个山门,专挡外面僧人入内,唯恐佛法失了纯正要义,就连本寺僧人也不得擅出。说到这里,想必老爷亦能明白,为何匾额蒙尘、山门紧闭、不接待外面僧人了。”

悟空点了点头,道:“你说得不错,我确是明白了。”悟空听完,转身便要出去,只听僧官道:“老爷要走了。”

悟空听着怪怪的,回头问道:“还有什么?”

僧官道:“老爷既是要过路的,明日怕是要换通关文牒吧。”

悟空笑道:“你知道的倒是多。”

僧官道:“不敢不敢,小僧先得告知老爷一声,当今国王对两个国师言听计从,但这两个国师却水火不容,老爷明日去了,可要审时度势才是。”

悟空顿时有点发晕,什么叫“国王对两个国师言听计从”?敢情乌鸡国王还没被推到井里,而明明一个国师,怎么变成两个了?

僧官见悟空出神,知道自己这番话定是有用,他见过悟空本事,眼下只要刻意讨好,便道:“大国师来了一年左右,乌鸡国内迁来了一个大户人家,这人家主人姓秦,也是修法力的。我等也不知内情,只知道秦家和国师斗了一场,好似不分胜负,国王又将秦家主人封为了二国师。”

悟空微微皱眉,怎么又出来个姓秦的,这又是何方神圣?

僧官道:“都说大道同源,可这两个国师偏偏不可,一个说东,另一个定要说西,弄得国王也甚是头疼。”

悟空隐隐觉得,乌鸡国王之所以保住了性命,定和这个神秘的二国师有关。

僧官又道:“本来我这山门紧闭,里面锁得死死,任谁叫也不开的。前日里二国师来此拜了拜佛,临走时斥责我一通,叫我不准再锁山门,所以今日那俊俏长老才能径直来到大雄宝殿。”他看了看悟空,又紧接着道,“便是锁了自然也拦不住老爷。”

悟空哈哈一笑,道:“好,听了许多,受益匪浅,多谢了!”僧官连道“不谢不谢。”再抬头时,悟空已是人影皆无。

僧官见悟空也不是十分凶恶,拿起经文来念了几段,这才安心睡了。

悟空来到院中,只见清光皎洁,玉宇深沉,真是一轮明月高照,大地分明。

借着凉爽夜风,悟空理了理思路。文殊菩萨是青狮精的后台,这自然再无异议,他命青狮精传弥勒经文,这乃是为东来佛祖收拢造化之举。而东来佛祖屡次三番阻挠取经,如来定然不会袖手旁观。

虽然在《西游记》中,如来在此处并未插手,但自己还记得观音在平顶山分别时,曾经催促过取经进程。由此看来,这个姓秦的二国师,很有可能便是如来或者观音派出来的。

二国师前日来宝林寺拜佛也并非凑巧,他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打开这道山门,以唐僧逢庙必拜,见佛烧香的秉性,必定要入寺看看。说不定这个僧官的一番话,也是二国师教给他的呢。

既然多了个二国师,那青狮精便不好下手,观音或者只为协助悟空擒住青狮精,却不想误打误撞,反令乌鸡国王免遭三年水浸之难。这可真是环环相扣,一处动则处处动。

悟空始终想不明白的是,那个东来佛祖凭什么能和如来叫板呢?唉,西天那处水深几许,自己此刻是探不出来的。东来佛祖既为未来佛,又岂会是鲁莽之徒?自己倒闲吃萝卜淡操心起来。

悟空直在屋外坐了整整一夜,月光流离映在身上,这一个可上天入地的混元金仙,其实却是这个世界中最寂寞之人。他所想所思,只能独自揣摩,却不能和任意一人说起,这是何等的孤独?

天微微明,唐僧便推门出来,他见西方皓月虽将落,却也将地上照的通明,便吟道:“皓魄当空宝镜悬,山河摇影十分全。琼楼玉宇清光满,冰鉴银盘爽气旋。”

悟空赞道:“师父好才气!”

唐僧才看见悟空,喜道:“我这凡胎肉体,只有床上睡得最踏实。”

悟空问道:“师父一夜无梦?”

唐僧道:“哪里还顾得上做梦,便觉沾了枕头便睡了,此刻真是神清气爽,正好赶路。”

悟空暗道:“那国王果然逃过了一劫,不然必来寻唐僧喊冤。”

师徒一众在宝林寺用了早斋,便牵马离了寺院,直往西面乌鸡国而去。四十里路,按估算也用不上一个时辰,唐僧信马由缰,白龙马撒开四蹄奔开去。悟空见前方宽敞,便也不拦阻。

行了一阵,悟空正与八戒、悟慧闲聊,忽听前面吵闹起来,他起身飞了过去,却见一彪人马拦住了唐僧,几个身着盔甲的武将将唐僧围在中间,显然没有善意。

悟空见唐僧无事,却起了促狭之心,也没显露身形,欺身近前去听他们说话。

只见这一彪人马,彩旗招展,白马迎风。一个个架鹰牵犬,有持着火炮,有牵着粘竿的,人人腰悬雕弓弩箭,一看便知,是要去狩猎的。

居中的是一位小将军,他顶盔贯甲,手执青锋宝剑,坐下黄骠马,腰带满弦弓,隐隐也有几分帝王之相。悟空在空中暗道:这个想必便是乌鸡国的太子了吧。

只听唐僧道:“贫僧不知冲撞了太子殿下,还望殿下恕罪。”

有一武将道:“哼,你这和尚,一句恕罪便了事了吗?我家太子爷乃是本国储君,你就是跪下磕头也难饶!”

唐僧哪里经过这等阵仗,一时间脑门沁汗,心中暗骂道:“该死的几个徒弟,怎么还不上来!”

只听那太子道:“将你这匹白马送我,我便不怪你。”

第二五七章玉玺封

白龙马之神骏非凡,但稍懂马之人都看得出,他英武高大,奔跑起来四蹄腾跃如同不沾地一般,长鬃飘逸,便如天马下凡。

唐僧见这人居然对白龙马有了非分之想,心道这马是菩萨所赠,怎能给你?于是道:“这位小施主——”

“什么施主,叫太子殿下!”一员武将喝道。

唐僧也有些恼火,区区小国武将,也如此无礼,便冷冷道:“什么王侯公子,在我眼中都是施主。”

武将眼睛一瞪,挥起马鞭劈头盖脸砸去。

太子将目光看向别处,这样的场景他已司空见惯。那武将鞭子落在半空,似乎被什么扯住了,他拽了几下也不动,便发力猛拉。

哪知这下拉到了空处,那个怪异的力量忽然消失,直接摔下了马去。唐僧见武将摔得狼狈,知道必定是悟空到了,也忍不住哈哈笑了一声。笑完又觉不妥,急忙正襟危坐,念了几句“阿弥陀佛”。

那武将灰头土脸从地上站起,自然认为唐僧是有法力的,惊道:“这和尚会妖术!”

太子脸色一变,他也曾见过国师施法,有道行的便是神仙,任你有多少凡人武将也是白搭,而唐僧方才手足不动,便叫那武将自马上跌下来,看来今日运气不佳,遇到硬茬了。

太子也无心出去打猎,手一摆,叫手下摆驾回宫。

呼啦啦尘土飞扬,这群人兴冲冲来,又败兴而归。

悟空现出身形,对唐僧道:“师父受委屈了。”唐僧道:“身为当朝储君,怎能如此胡作非为,当街便要抢人马匹!”

悟空道:“师父,你入世不深,这世上比这胡作非为一百倍的也不鲜见。”

唐僧叹口气道:“若是人人信佛,这世上哪里还会有纷争。”

悟空心道:若是人人信佛,怕是无趣死了。

八戒和悟慧自后面赶上,师徒一众向着乌鸡国行去。

行不多时,便到了乌鸡国城中,只见街市上人物模样与东土也无甚区别,只是服饰艳丽许多。城中凤阁龙楼多见,虽比不得大唐气魄,倒也有几分壮丽之色。

唐僧道:“悟空,此时时辰尚早,正好进朝倒换了关文,便接着赶路去吧。”

悟空道:“师父若不疲乏,我等自然无事。”

唐僧道:“昨夜已歇过来了。”

悟空道:“那便直去朝堂,免得到了馆驿又寒暄问候,一耽搁便是半日过去。”

众人挑担牵马到了朝门,悟空上前与阁门大使言道:“我等乃东土唐王差往西天拜佛求经者,今要上朝倒换关文,烦大人转达,才不误善果。”

此时正是朝议时分,那黄门官入了端门,跪下丹墀启奏道:“朝门外有四个僧人,言是东土唐国钦差上西天拜佛求经,今至此倒换关文,现在门外听宣。”

乌鸡国王听是唐王钦差,即令传宣。喜道:“果然大唐人物不俗,千山万水不惧,也敢到西天拜佛求经。”

那大国师道:“西方经文良莠不齐,依我看这和尚或许便白走一遭。”只听二国师笑道:“大国师何出此言,人家还在路上,你便道人家白走,不厚道。”

唐僧四人来到金銮殿下,见那两班文武朝官个个威严端肃,相貌轩昂。唐僧双手合十唱道:“见过国主。”

大国师在上面喝道:“你这和尚,见了我王,为何不拜?”

唐僧未答,悟空早使法决看出,这大国师便是文殊菩萨座下的青狮精。于是昂然答道:“汝等下土边邦,敢叫天朝上国人物敬拜,你未来远迎我还未怪罪呢。”

大国师见了悟空,分外眼红,但他自知凭本事斗不过悟空,好在此时他贵为国师,便可在通关文牒上处处刁难。

只听二国师道:“果然中土人物仪表不凡,来人,看座!”

悟空先前注意力都在青狮精身上,听到二国师说话,他放眼望去,只觉这人有些面善。他使玄空法秘诀仔细观瞧,这人并非是妖,而是清清白白的一个神仙,看修为也有天仙八九品模样。

宝林寺僧官说过这人姓秦,悟空仔细想想,忽地记起这人了。在三界之中,问道峰顶,他曾经与这人照过一面,只是不知来历如何,向来与问道宗有些干系。

悟空想的没错,这二国师正是问道宗宗主秦无弦,那一日问道宗二宗主孙女云照影招亲,被悟空、九头虫及大红小红等人搅了局,他见自己法力低微帮不上忙,便寻个时机逃了。

过了二三年,他见问道宗依然如故,那几个厉害角色再没来犯,便又出山重做问道宗宗主。三界倾塌之前,他也从八荒宇道阵中脱身出来,到了这方天地当中。

悟空心中早就盘算过,这个二国师既然与青狮精作对,那便必定不是东来佛祖一支。三清与天庭自然不会理这等事,十有八九还是观音唆使。

今日见了秦无弦,悟空更加坐实了这个猜测。问道宗老祖乃是九头虫御下,这个姓秦的若不是有人撑腰,怎会平白无故来到这个小国和青狮精作对,仙人若不求利,绝不会平白无故为自己树敌。所以此事还是和九头虫有关。九头虫、观音、如来,这三人早已被悟空看作一根绳上的蚂蚱。

《西游记》中,观音也曾派金毛犼与灵感大王阻碍取经,那个观音恐怕和此时的观音截然不同,悟空虽不知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但通过观音的种种表现来看,她确是力保取经的。

想到九头虫,悟空心中便略过一层阴影,自己出三界以来从未和九头虫照过面,但九头虫十有八九知道唐僧的大徒弟便是他在三界中见过的那只猴子。

只是猴子倒也无妨,但自己变作白衣颛顼的第二本相九头虫也知道,好在他从未见过颛顼,只说白衣人倒也不能让观音联想到悟空和颛顼会是一人所化。一旦叫九头虫知道颛顼容貌,自己的处境可就极其危险了。

不知麒麟他们捉到九头虫没有,这个姓秦的在此行事,也不知九头虫会不会来帮忙。自己要不要在此设下伏兵,等候九头虫的出现呢?

乌鸡国王对这两位国师早已见怪不怪,但这两人都是有大法力的,他也得罪不起。这几年来二人保得乌鸡国风调雨顺,无灾无祸,黎民安乐,他便已经知足了。

御前黄门官给唐僧搬了一把椅子,唐僧坦然而坐。

大国师道:“东土和尚,你要取经便去取,又来朝中作甚?”

唐僧也知道这个大国师与他作对,但也答道:“贫僧带有唐王通关文牒,来此要与本国国主加印的。”

乌鸡国王听了这个,脸上有些为难。

唐僧见了那国王模样,心中一沉,道:“陛下请检此文牒,若无纰漏,还劳烦金手给印。”

乌鸡国王笑笑道:“照牒放行加印乃是常理,我岂会不知,只是本国玉玺昨日方被封起,要百日后才能取出呢。”

唐僧惊道:“为何要将玉玺封起?”

乌鸡国王道:“这是本国的惯例,封了玉玺,日日烧钱供奉,便可保国泰民安。”

唐僧摇头苦笑,道:“这倒是闻所未闻。”

悟空见大国师青狮精坐在一旁冷笑,知道必是他暗中使坏,便问道:“国王,我倒要问问,这惯例使了几年了?”

乌鸡国王道:“这……今年是第一年。”

悟空哈哈大笑:“天下倒有这般巧的事,我们要给文牒加印,你却道玉玺被封,说是惯例,却只是今年始兴,我们今日到此,你昨日封的玉玺。乌鸡国王,这有些欲盖弥彰了吧。”

乌鸡国王道:“你这小和尚,说什么欲盖弥彰,我全然不懂。大国师能掐会算,这几年保得我乌鸡国中国富民安,想必不会错。”

悟空道:“国岂能一日无印,所谓封起玉玺一说,也只能骗些愚男信女。”

大国师叱道:“猴子无礼,来人,将这四人逐下去!”

国王刚要发令,只听秦无弦道:“陛下,我倒觉着这唐朝僧人说的有理。大国师既然能掐会算,要算到今日有唐王差人取经路过我国,应该不在话下,他为何单单挑了唐朝僧人来的前一天封了玉玺,这事可大有琢磨。”

青狮精道:“他们取经与我何干,我虽能算,却也不算无用之事。”

秦无弦道:“岂会无用?大唐的确是天朝上邦,我乌鸡国虽富,却也难敌大唐之万一,今日唐王钦差到此通关不得,旁人听了只会说我国刁难,毕竟将一国之印封起百日,这事太过离谱。到时毁了两国邦交,你还说此事无用么?”

悟空这时越看这秦无弦越顺眼,跟着帮腔道:“那是自然,取经乃是大唐现今第一要务,耽搁了时日,恐怕你担当不起。”

青狮精道:“东土便怎么!我不在他处进贡,不与大唐相通,他又能管得了我国之事?”

秦无弦笑道:“毕竟山野道人,不知朝堂利害,国之相交,岂能因小失大,陛下,你是难得的圣君,此事还由你来定夺。”

乌鸡国主听了两位国师相辩,一时间也拿不准主意了。

青狮精喝道:“旁国之事我不管,我只管我国风调雨顺,此时若取出了玉玺,明年有灾,莫再找我!”

秦无弦道:“早些年没供玉玺,也不见有何灾害!”

悟空听他两个吵来吵去也无结果,跳出来道:“大国师,你有何本事,敢保一国无灾?”

第二五八章大五行?

悟空心里打好算盘,观音催他取经,他已打定主意拖延,但虽要拖延此时却也不是时机,自己面上还要做出着急取经的样子。

在乌鸡国遇见了姓秦的二国师,悟空开始盘算如何才能将九头虫引出来,才算不虚此行,只是急切间也没有什么主意,且行一步看一步吧。

他使言语相激,大国师若敢自夸,自己便要与他比试比试,不信自己还胜不过他一个九品天仙。

青狮精听悟空这么一问,脸上便露出自得之色,将头一歪,不答悟空。

乌鸡国王在一旁道:“小和尚,我家国师是武当山得道的仙人,这几年竭心尽力,使得国中风调雨顺、水火无侵、毒虫不染,这等本事,我有生来还是第一次见过。”

悟空掩口而笑,笑声越来越大,到了后来,笑得直在地上打跌。

乌鸡国王皱眉道:“小和尚无礼了,寡人所言都是实情,你为何发笑?”

悟空道:“你这国王真是没见过仙人,这呼风唤雨的本事,乃是最易学的,随便找个识字念咒的便可施展。”

悟空摆摆手叫悟慧过来,手指他对国王道:“这孩子也只六岁,我教他喷个火给你看看。”

他看了看殿上也没什么东西,便伸手一招,将殿前武士腰间宝刀唤在手中,对悟慧道:“把你平日里最不屑用的拿出来,教这国王看看什么才是本事!”

悟慧知道悟空用意,他暗运玄功,张口一吐,一股青火便自口中喷出来,只见钢刀如同沾了油的木棍,腾地燃起了一团火焰,须臾功夫,便化作钢水淌在地上,悟空手中也只余一个刀柄。

乌鸡国王看的目瞪口呆,半晌惊道:“这火……如何藏在肚子里的?”

秦无弦看得明白,这火乃是实实在在自己炼出来的,这小娃娃如此年纪,法力竟如此高深,自己是绝对比不上的。他与国王道:“陛下,这不是戏法,乃是神仙法力,这娃娃的本事,比我是高明许多了。就算是大国师,恐怕也不敢弄这样的火出来。”

青狮精素来不懂火,却道:“我修的乃是安邦定国大法,这等雕虫小技也只当作戏法玩玩,与民何益?”

他这话正投国王脾气,乌鸡国王赞道:“国师心怀社稷苍生,确是不必习此类毫末之术。”

悟空微微惊诧,这个青狮精智商不弱啊,自己以为他不懂避战,没想到他轻飘飘一句话便将矛盾转移,反而借劲将自己抬高了几分。

悟空印象中的青狮精,大多还是受《西游记》中狮驼岭那个青狮精的影响,被孙悟空不费吹灰之力钻进了肚子,折磨的死去活来。他收起了轻视之心,再想想乌鸡国中的青狮精,才意识到,这头狮子其实并不笨。他能将国王哄得团团转,又篡位三年不被人发现。能独自一人做成如此大事的,怎么会是笨人?

而这个二国师秦无弦虽有意相帮,此刻也没什么好计策,悟空想了想,道:“师父,既然乌鸡国玉玺被封,还是暂回馆驿歇息吧。”

唐僧心中虽急,却也没有良策,于是辞了国王,出了朝门。

八戒道:“那个大国师不是好人!”

悟空道:“为何说他不是好人?”

八戒道:“他藏起玉玺,刁难师父,自然不好!”

悟空道:“倒也未必,至少百姓多过了几年安闲日子,管他有心还是无心,终究是做了善事。”

唐僧道:“悟空说的有理,世事无常,但存恶心者或成善,应算善果还是恶报?”

八戒道:“存什么心,积什么果,那自然是恶的。”

悟空自然知道青狮精来历,便道:“也未必便是恶心,至多算个无心积善。”取经本就是一件不知对错之事,因此青狮精来阻止取经,自然也不能判别他的善恶,悟空这句话说得才算公允。

乌鸡国都本就不大,行了一会便到馆驿,众人安置下来,也算得了一日空闲,当可好好歇息一番。

到了馆驿,悟空宽慰唐僧几句,叫他莫要心焦,自己定会想出办法,叫乌鸡国王拿出玉玺来。悟空虽然这么说,眼下却也真无太好计策,那个国王对青狮精言听计从,为国运着想,轻易不会将玉玺拿出来。

只是悟空倒也不是十分着急,秦无弦若真代表着观音一脉,他必定会将此事告知九头虫,到时说不准便要看观音与文殊之争,究竟谁能占得上风了。相比之下,着急倒不该是自己,该是观音才对。

悟空此时想起那僧官之言,忽地记起,这个姓秦的国师并非孤家寡人,而是号称“大户人家”。修仙之人往往图个清静,这个姓秦的为何携家带口来此,这事倒有些奇怪,既然如此,自己何不去他家探探?

悟空说走便走,他叫悟慧看好唐僧,自己使个遁法出去,便在城中寻起来。

都城之中,大户人家着实不少,且也有不少修法力之人,悟空一时间也寻不到哪家是秦国师的府邸。正在空中犯愁,只见朝门中行出一人,后面跟着几个随从,可不正是秦国师!

秦无弦下了朝,自然要回家去,他本是修士,不喜骑马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