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藏-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当然不是卖的,这都是些成品。”余宣摇了摇头,说道:“走吧,老师今儿就给你当一回掮客。”
  “老师,连我你也要收费?我可是很穷的啊。”听到余宣的话,方逸故意怪叫了起来,因为余宣既然说出掮客这两个字,那就代表着他不是白白介绍的。
  “费用不高,用你收取的石头,给老师我雕琢一枚印章就行。”余宣笑着说道:“你小子的作品这一年多是水涨船高,老师才是真的买不起呢。”
  “方逸,要不你也给我刻个印章吧,材料我自己出。”一旁的华子易也有些眼热,能让本身就是一位金石大师的余宣如此推崇,方逸刻出来的印章,想必要比他别的玉雕作品更加珍贵。
  “得,今儿来的,人人有份。”方逸看了一眼卫铭城和柏初夏,说道:“材料也不用你们出,咱们多收几块石头就行了。”
  方逸现在是真正的财大气粗,虽然刚买了房子花掉了他三四百万美金,但方逸的银行卡里面还有五六百万放着没动,而且胖子他们这次过来怕方逸没钱用,特意给方逸带了五十万的现金,这会儿就在卫铭城车子的后备箱里呢。
  “走吧,我先带你们看看咱们国家最精美的玉石都有哪些。”这次评选原本就是免费对外的,带着方逸等人进入到场馆里,余宣一一给众人介绍了起来。
  既然是评选,就得有一个基本的标准,这次国石评定的基本原则首先要求的是质地,玉石的之地必须细腻、温润,而且资源储量要丰富,太过小众的玉石,恐怕大众都不知道,那也谈不上是国石了。
  第二点就是这种玉石开发利用要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第三是要求国石的加工性能好,经济效益显著,至于最后一点,那就是社会认知度要高,海内外享誉恒久。
  其实符合这几点的玉石,在国内并不只是寿山石一种,像是四大印章石还有和田玉岫岩玉还有独山玉等等,都符合上面这些标准,只不过在不记名投票中,寿山石以其优异的品质和良好的寓意,最终夺得了魁首。
  在场馆内摆放着的这些玉石,都是各地收藏家的藏品和一些博物馆的馆藏,可以说是汇聚了国内的这些名石,而且这些石头大多都未经雕琢,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了最为原始的风貌。
  “大自然才是真正的雕琢大师啊。”
  一件件物件看过去,就是方逸也忍不住赞不绝口,这些玉石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一件都可谓是天然的工艺品,甚至有几件方逸看着都不知道该如何下刀。


第857章 老石头
  “这一块寿山石是老师我拿来的。”
  余宣指着展台玻璃柜里面的一块拳头大小通体呈橘红色的石头,说道:“这就是寿山石,这种料子叫做红田石,是寿山石中极为少见的一种。方逸,我以前给你讲过这种料子,有人因为其价格昂贵后天煅烧,也能烧出红色来,不过老师这一块是天然红,你仔细看下,以后见到后天煅烧的就能分辨出来。”
  余宣本身就是闽南人,而寿山石又产自闽南,几十年下来,余宣手上的珍品可不少,而这一块寿山石的形状有点像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猴子,天然红又有奇形,这块寿山石是极为难得的,也是余宣能拿得出手的最好的一块。
  “这块寿山石是很漂亮,这形状也是浑然天成,拿来做什么都不如现在这个样子。”方逸仔细观察了一下,轻轻点了点头,至今为止,老师的这块寿山石,是他在场馆内见到的最好的一块。
  真正的极品玉石,大多都是随形而雕的,就像是和田玉籽料,通常都是寥寥数刀勾勒出一个简单的形状,将石皮完整的保留,不过这寥寥数刀,也正是考验雕工手艺的地方。
  “走,去那边。”
  在学生面前显摆了自己的藏品之后,余宣带着方逸来到了场馆的东边,这里同样也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玉石,不过在介绍玉石的标签上,却是多了一些玉器厂和公司的名称电话。
  “和他们这些公司厂家比起来,你老师我的藏品又不算什么了。”
  指着那些展位,余宣说道:“我是碰到机会才会收一些石头,而这些公司厂家就是吃这行饭的,就咱们所说的那四大印章石料,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在他们手里或者是被他们开采出来的。”
  国石的评选,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些玉石商们所推动,因为被赋予了国石的名字之后,那玉石的价格必定会水涨船高起来,就算没能评上第一,他们所经销的玉石也会增加很多曝光度,对他们的生意自然是好处多多。
  所以这些玉石商们都拿出自己库存里最好的石头,方逸随着老师一路走过来就发现了好几块不错的料子,只是这些料子体积都有点大,雕刻成印章反倒是有点儿浪费。
  “老师,他们这些展柜里的石头都卖吗?”
  方逸看中一块长方形不规则石料,虽然这块料子做印章也有些可惜,不过以方逸的手艺,这一个可以做成三枚印章,比之随形雕琢的物件价值也是差不了太多。
  “小伙子,看中这块料子了?”
  方逸话声未落,站在那展位旁边的一个中年人就开口说道:“这块料子是我们公司压箱底的宝贝,是非卖品,要不是国石评选,我们都不会拿出来的。”
  “真的不卖?”听到那中年人的话,余宣站了出来,他本来个子就不高,站在方逸和卫铭城的身边就更不起眼了,所以刚才中年人并没有看到他。
  余宣显然认识这个展台的负责人,半开玩笑半是认真的说道:“高经理,这话是你说的,回头我要知道你这料子出手了,我可得找你说道说道啊。”
  “哎呦,余老师,您怎么也在这儿啊?”
  看到余宣,那人先是愣了一下,继而马上满脸堆笑的说道:“余老师,这要早知道是您的学生,我至于出这个丑吗?您也知道,我们做生意的,自然是有买有卖,否则我们还怎么干下去呢。”
  “有买有卖这句话是正理。”余宣闻言点了点头,招呼方逸道:“走,去那边看看。”
  “哎,余老师,您这学生要真想要,咱们可以谈谈嘛。”
  看到余宣要走,小高连忙拦住了他,在买卖行有句话说得好,那就是好马配好鞍,货卖识货人,尤其是玉石这东西,只要品质够好,总会有人花大价钱将其买走的,高经理刚才说不卖,却是把方逸当成行外人在抬价了。
  不过现在的玉石市场龙蛇混杂,有很多以次充好的石料,所以越是价格昂贵的极品料子,越是难以出手,而余宣无疑正是那识货人,他知道这块寿山石的价值,卖给余宣也能省的双方都浪费口舌。
  “高经理,你们公司这次没带几块料子来吧?”余宣看着对方说道。
  “是没带几块,不过可都是最顶级的料子呀,余老师,肯定会让您学生满意的。”高经理说话很有自信,他们这次是精挑细选带来的几块极品寿山石,这几天问价的可不止方逸一个人,这位高经理名片都已经发了一大摞了。
  “料子不多就不看了。”余宣有些出乎高经理的意外,拉着方逸直接就离开了。
  “老师,我看他那展位里的料子还不错啊。”方逸也有些不解余宣的举动,对于玉石的价格方逸真的无所谓,他只是急需这么一块印章石作为给柏老爷子祝寿的寿礼而已。
  “这种完全剥离出来的料子太贵,我带你去找些原石,要比这种料子便宜一些。”余宣在玉石行里打了几十年的滚,加上他本身又是闽省人,自然知道如何得到石料才是最经济实惠的。
  “老师,这个也能赌石?”方逸闻言愣了一下。
  “不算赌石,寿山石的原石也是能看到石肉的,不过却是没有加工过的。”
  余宣看着方逸笑了起来,指了指旁边的展台,说道:“这些料子看上去晶莹剔透光泽滑润的,其实都是抛过光的物件,要不然哪有现在的色泽啊。”
  玉石所说的精雕细琢,并非是一句空话,再极品的玉石刚被采出来的时候,都是阴晦无光的,宝玉蒙尘这个词最初就是形容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后来才被应用到一些怀才不遇泯灭众生的人身上的。
  “走,有老师在这里,还能让你吃亏吗?”
  余宣一边说笑着,一边将方逸等人带到了一个展位前,对着站在旁边的那人说道:“老石头,我给你带顾客来了,快点把你的那些好东西都给我拿出来!”
  余宣对着说话的那人,大概六十来岁的年龄,不过脸上的褶子有点多,身上那套灰不拉几的中山装一看就是便宜货,穿在这个老人身上使其那农民的气质愈发的凸显。
  “老余头,我呸,有好东西也不卖给你!”
  被余宣称作老石头的那人,并不卖余宣的帐,反倒是冲着余宣啐了一口,不过方逸等人都能看出来两人对话时脸上的笑意,显然这是一对开惯了玩笑的老朋友。
  “嗯?这话可是你说的。”余宣斜瞥了那人一眼,自言自语道:“去年那小道士给我留了点大红袍,我还没舍得喝,等这次回去我就给泡了喝掉。”
  “哎,老余头,你说的那大红袍,是母树上的吗?”听到余宣的话,那老头的眼睛顿时亮了,他知道余宣交游广阔,还真的认识武夷山上那道观里的道士。
  虽然武夷山上产的茶叶都统称为大红袍,但老头说的母树,却是在一处岩壁上生长的几棵老茶树,现在那几棵茶树已经归国家所有,为了防止人采摘破坏,还专门派驻了武警把守。
  但是在那几棵树出名之前,它们却是归属崖壁下面的一个道观所有的,早些年母树生出的茶叶都被道观的道士给采摘去了,就算现如今,每年母树上的茶叶还有一小部分是要留给道观的。
  “关你什么事?”余宣这会儿却是卖起了关子。
  “咳咳,我说老余头,咱们认识快有五十年了吧?半个世纪的交情,怎么着你喝茶的时候也得喊着我呀。”
  老石头有些着急,虽然明知道余宣在卖关子,但架不住他就好那么一口茶,而且和一般的闽南人喜欢铁观音不同,老石头就喜欢武夷山上的红茶,尤其是大红袍为佳。
  “你有好东西都不卖给我,我有好茶叶为什么要给你喝呢?”
  余宣好整以暇的看着老头,说道:“老石头,今儿我可是带着关门弟子来见识下你的藏品的,你这么不给我面子,我看咱们俩的交情也到头了。”
  “别啊,玩笑,玩笑而已。”
  老石头变脸变的很快,眼睛在方逸身上打量了一下,说道:“小伙子不错,挺精神的,你要什么样的寿山石?回头我送你几块练手玩吧,别提什么买不买的了。”
  老石头就是姓石,正如他们的外号一样,老石头常年都住在寿山上开采寿山石,他也不喜欢使用手机电话什么的,对外界的消息比较闭塞,是以并不知道余宣去年收徒的事情,也不知道方逸在玉石雕刻行当里的名声。
  “老石头,这话可是你说的??”听到老石头的话,余宣脸上露出一丝坏笑。
  “我说的怎么了?”
  看到余宣脸上的笑容,老石头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一脸警觉的看着余宣,说道:“我说送肯定会送,不过送什么样的那是由我老决定的,老余头你少打什么坏主意。”
  “我看你别叫老石头了,干脆叫老滑头得了。”
  余宣心里打的如意算盘落了空,他原本想挤兑下老石头,让他拿出几块好料子送给方逸的,不过两人认识了几乎半个世纪那么长的时间,对彼此实在是太了解了,谁都甭想蒙的了对方。
  “行了,不和你开玩笑了,方逸需要点好料子,我知道你这次带了不少,卖给他几块吧。”余宣和老石头开了几句玩笑之后,将话题扯到了正事上。
  “真是你的关门弟子?”老石头看向了方逸,他要先弄清楚两人真正的关系,这才好向方逸开价。
  在老石头他们这一辈人的认知里,关门弟子的意义可是很大的,通常都是以前的老手艺人所收的最后一名弟子,此后则收山,不再收直传弟子了,而由徒弟去收徒孙,也叫再传弟子。
  所以关门弟子一般来说肯定是老师最钟爱的弟子,因此在众弟子中地位特殊,像是以前帮会组织中的关门弟子就被称为“小老大”,地位仅次于大弟子。
  如果方逸真是余宣的关门弟子,那也等于是自己的晚辈,老石头还真不能问方逸要高价,否则当真是会坏了他和余宣之间的交情。
  “废话,当然是真的,我收徒的时候不是给你下过帖子吗?”余宣没好气的瞪了老石头一眼。
  “好像真有这么回事。”老石头想起了这件事,那会他刚申请下来一个新坑,正在寿山石挖石头呢,也就没去才加那次拜师宴。
  “行了,我一会打电话让人把东西送来。”
  谈到正事,老石头也很爽快,说话更是很直接,“我的寿山石都是自己挖的,没有经过二手,所以我给你个最低价,你要是嫌贵的话,那就只能去别家买了。”
  “谢谢石头叔。”方逸闻言点了点头,说道:“石头叔,我只要最好的寿山石,品质稍微次一点的您就不用拿来了。”
  “小伙子,我老石头的货,在行内都是最好的。”听到方逸的话,老石头脸上露出一丝傲气。
  “方逸,老石头这话不假,刚才咱们过来的那几家公司,都是从老石头这里拿原石的。”
  余宣在旁边给方逸讲了一下老石头的来历,别看这老头穿的像是个刚进城的农民,实际上老石头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身家亿万了,而他的发家史,就和寿山石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说起来老石头和余宣还能算是师兄弟,当年十来岁的时候,两人跟着一位老师学习金石篆刻,当时余宣对这门技艺上手很快,也很感兴趣,经过数十年的刻苦研习之后,余宣成为了国内的金石大家。
  而老石头却是剑走偏锋,他在篆刻这门技艺上没有什么天赋,反倒是对篆刻所用的石头起了兴趣,在当年寿山还没有禁止开采石头的时候,老石头就从山上淘弄了不少的极品寿山石。
  等到寿山石慢慢走红之后,老石头也顺理成章的做起了寿山石的生意,时至今日,全国近乎有一大半的寿山石原石,都是从他手上流出去的,说老石头是寿山石早期时候产业的源头都不过份。


第858章 现场表演(上)
  “小方是吧?”
  老石头看向方逸,说道:“我和你那没正经的老师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你想要什么样的寿山石尽管说,只要你石头叔我有的,肯定会拿出来的。”
  “老石叔叔,我是想找块极品料子刻个印章,给人祝寿用的,我不太懂印章石,老石叔您给我推荐推荐吧。”
  方逸实话实说道,他虽然听余宣给自己讲解过那四大印章石,但方逸接触的实物太少,仅凭刚才一路走来所看到的料子,还不足以让方逸对印章石有深刻的认知,是以方逸也没卖弄自己在印章石上那点浅薄的知识。
  “老石头,最好找块大料。”余宣在旁边补充了一句。
  “为什么要大料?”老石头有些奇怪的问道:“印章石小料正合适,大料拿来做太浪费了吧?”
  虽然寿山石被列为四大印章石之一,但并非就是寿山石只能做印章,相反因为寿山石的矿层稀薄,一般块度仅在方寸之间,极少有大件的原石出现,若能成方型者,更为难得,所以寿山石的摆件和把玩件的价值,是要远远高于印章价格的。
  “小件也行,但要多拿几块。”余宣毫不避讳的说道:“我也快过寿了,让方逸给我刻枚印章,算是提前的寿礼了。”
  “哎,我说老余头,你还要不要脸啊?”
  听到余宣的话,老石头的眼睛顿时瞪大了,“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你这老小子不是上个月的生辰吗?怎么着就快过寿了?还有一年的时间好不好?!”
  “我上个月过阳历,这个月过阴历不行?”
  余宣闻言翻了个白眼,说道:“你少废话,快点把你压箱底的宝贝给我拿出来,对了,我记得你有块善伯洞的大料,这次肯定也带过来了吧?”
  余宣所说的善伯洞料,又被称之为善伯洞寿山石,产自月尾山西南面的善伯洞,在当地也被人称作是“仙八洞”。
  善伯洞寿山石的特征很明显,质地晶莹脂润,蜡性较强,半透明或微透明,富有光泽,老性善伯洞石中有金砂点,有的石中有粉白色的色斑,俗称“花生糕”。
  “要善伯洞的料子?是你徒弟刻印章,还是你刻印章啊?这个你得和我说清楚。”
  老石头一脸狐疑的看着余宣,因为善伯洞寿山石的质地微坚而又带有韧性,所以雕刻凿坯时比较吃力,修光时刀下石粉的颗粒较大,非是大师级的金石篆刻家,通常是不敢对极品善伯洞寿山石下刀的。
  老石头以前和余宣交易过几块善伯洞的料子,而那几块料子篆刻出来的印章,也大都成为了一些私人珍藏的物件,每一件都是价值不菲,所以老石头并不认为面前这个年纪轻轻的年轻人,有能力来雕琢善伯洞寿山石。
  玩了一辈子寿山石的老石头,对于极品寿山石的喜爱是深入骨髓的,这件事不问清楚,老石头决计不肯卖给方逸最好的寿山石,他宁可不赚钱,也不愿意让人糟蹋了自己的珍藏。
  “当然是他来刻了。”余宣有些不情愿的说道:“老石头,论篆刻手艺,这小子能拉我一条街,善伯洞的料子,他来篆刻是最为合适的。”
  “老余头,你今儿没发烧吧?”
  听到余宣的话,老石头有点不敢置信的看着他,说道:“你这话是不是说反了,我告诉你,想抬举弟子也不是这种抬举法,小心把年轻人捧得太高,那摔到地上是会很疼的。”
  虽然和余宣见面就吵架,但老石头和他却是半辈子的交情,对于余宣的手艺自然是十分了解的,他知道,余宣无论是在金石篆刻还是在玉器雕琢上,都堪称是大师级的工艺师,他怎么可能不如面前的这个年轻人。
  “老石头,他虽然是我的学生,但可不是跟着我学金石篆刻的。”
  余宣闻言苦笑了一声,篆刻这门手艺是要讲天赋的,手不稳干不了这一行,而方逸就是那双手异常的沉稳,下刀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第一次见到方逸刻出来的印章,余宣根本就不相信这是个年轻人的手艺。
  “我不信,你的意思是,他比咱们当年的老师还厉害?”
  老石头摇了摇头,他们的老师是旧社会出来的,在三四十年代就是有名的金石大家,到了解放之后,更是在第一批就被评定为美术工艺大师,而现在的余宣已经有老师的八九成功力,如果他远不如方逸的话,那么他们的老师怕是也不如方逸了。
  “嗯,这小子的雕工,无人可及。”余宣很认真的点了点头,说道:“老石头,你这里有刻刀工具吧?你要是不信,让他给你现场表演一个。”
  说实话,看方逸雕刻东西,那种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会给人一种享受的感觉,余宣有很久没见过方逸动刀了,他也想看看这一年多方逸的手艺有没有什么长进。
  “要什么刻刀?”老石头开口说道:“手工用的平底尖刀、直刀,还是机器用的螺旋铣刀、三维异型刀?我这里都有!”
  “老师,这么多人,合适吗?”
  余宣本身就是玉石行中的大佬,再加上老石头这位在寿山石行当里呼风唤雨的人物,这会儿旁边早就聚集了不少人,看着身边围观的人,方逸有些犹豫。
  “合适,有什么不合适的?!”余宣笑着说道:“咱们是手艺人,手艺人凭本事吃饭,没什么丢人的,各位说是不是?”
  “对,余老师说的是!”
  “手艺人没手艺了,那还叫什么手艺人!”
  “余老师,就让您的高徒给咱们露一手吧。”
  听到余宣的话,旁边的人顿时开始起哄了,国人最不缺乏的就是看热闹的精神,听到有人要现出篆刻,原本散落在场馆里的人顿时纷纷向这边汇聚了过来。
  “咦?小方,你怎么过来了。”
  随着一个洪亮的声音,秦海川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在他身后还跟着方逸认识的那位李景阳,看到站在方逸身后的华子易,秦海川顿时说道:“子易,小方来京城了,你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
  “老师,我也是昨儿晚上才知道的。”华子易闻言苦笑了一声。
  在外人眼里,华子易也算是年少有成,跟着秦海川学到一手鉴定和修复文物的本事,但华子易自己才知道,在老师心里,他和方逸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如果非要对比一下的话,把方逸比喻成是天才,那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庸才了。
  “那也该给我说一声嘛。”秦海川不满的摆了摆手,说道:“小方,你这是要现场雕琢个物件吗?”
  “秦老,我这余老师是赶鸭子上架的。”方逸闻言苦笑了起来,他为人一向低调,在这么多人面前表演,方逸真是满心的不情愿。
  “方逸,你余老师是不会害你的,他让你表演,你就表演一个好了。”秦海川身边的李景阳笑了起来,同为古玩杂项鉴定的专家,李景阳和余宣也是多年的老友,知道余宣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
  李景阳很清楚,在玉石雕刻和金石这两个行当里,仅有手艺或者是本事而不会宣扬自己的话,那一辈子注定就只能是个匠师了。
  余宣的这番举动,正是在让方逸给自己做宣传,再加上他们这些老人的推波助澜,方逸的名声想必会更上一层楼,余宣不仅是要把方逸扶上马,而且还要送一程。
  “方逸?”李景阳对方逸的称呼听到了围观众人的耳朵里。
  “是最近那个作品大火的方逸吗?”
  “我听说方逸的确是余老师的学生啊。”
  “那没错了,应该就是这个方逸,他的玉雕作品价格一年可是翻了好几番呀。”
  方逸在玉石行,也是颇有名气的一个人了,不过参加他拜师宴的都是和余宣平辈的人,在场的这些玉石商们却是没有几个见过,是以直到李景阳喊出了方逸的名字,众人这才对上了号。
  “方老师,我是豫省奇胜工艺品公司的经理,很高兴认识你。”
  “方老师,我是粤省信达美术工艺公司的,能留个联系方式吗?”
  “方老师,我是……”
  在知晓了方逸的身份之后,会场内的场面顿时变得有些混乱了起来,对于在场的这些商人们来说,方逸的作品就等于是不断增值的金钱,谁都想和方逸拉上关系,从而购得几件他的作品。
  “各位,各位,很高兴认识各位,大家听我说一句。”
  看到场面有些混乱,那些人甚至差点把几位老师给挤到一边去了,方逸顿时皱了皱眉头,说道:“我的作品已经签给别人了,大家想要的话,和魏经理联系吧,我把他的手机号告诉各位。”
  方逸所说的魏经理,自然是魏锦华魏胖子了,虽然方逸已经决定了要从古玩店退股,但除了自己送人的作品之外,方逸所有的玉雕作品都还是会从那家古玩店售出的。
  在场的商家最少也有二三十家,在听到方逸报出胖子的电话号码时,几乎人人都拿出手机记了起来,虽然他们拿不到一手货源,但在方逸作品价格日益飞涨的今天,就算是二手货源再到销售终端的客户手上,他们也能赚取一笔不菲的数字。
  有了方逸的这句承诺,围着的人顿时散开了,将以方逸为中心的地方围成了一个弧圈,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他们都知道方逸的作品值钱,但能亲眼见到方逸雕琢物件的机会却是不多。
  “小方,你的手艺,真比老余头强?”直到此刻,老石头还有点不敢相信。
  “老石叔,老师既然说了,我就在这里雕个东西出来吧。”方逸闻言苦笑了一声,有时候越是想低调做人,反倒是被逼得非得高调起来。
  ……
  “张教授,您看这里能不能改个车库门啊,这边胡同够宽,车子可以直接开进来。”
  此时胖子三炮还有跟过来看热闹的满军,正跟着张教授还有李处长赵老板等人在实地勘测那座四合院,他指着后门的方位问向了张维晨,那里正好地处胡同口,有着天然的便利,修个车库出行会方便很多。
  “小魏是吧?”
  “叫我胖子就行。”
  “还是小魏吧。”张维晨有些不习惯这种称呼,“我以前也想在这里改个车库的,不过上面不允许,这事儿我说了不算,你得去问问那位李处长。”
  古建改建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没有李处长他们那个部门的批准,就是在外观上动一块砖都有可能是违法的,当然,李处长他们也管不了那么细致,只要民不告也就官不究了。
  不过建车库在外观上的改动比较大,还有可能影响到周围邻居,所以以前张维晨曾经申报过,只是报告上去还没三天就给驳回来了,答案自然是“不予批准”这四个字。
  “这事儿原则上是不行的,不过现代社会也要与时俱进,小魏,你打个报告上来,我们研究一下吧。”
  胖子把改建车库的意思给李处长一说,李处长先是打了句官腔,然后就不置可否的让胖子打报告,胖子顿时是心领神会,同样是打报告,他这报告和当初张教授所打的报告那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说是实地勘测,但李处长只是让手下人大概的拍了一些照片,胖子偷偷看了一眼,那些照片所拍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像是留车库那里就被有意无意的遗漏了过去。
  李处长这人情也是卖足了,给方逸改建这套院子留了很大的空间,不过具体的改建方案还需要赵老板回去出详细图纸,这却不是一时半会能办好的事情。
  胖子这边正忙活呢,电话忽然响了起来,接起来一听,是什么工艺品店的经理,张口就想买方逸的玉雕作品,胖子莫名其妙的敷衍了几句刚挂断,又是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整整十分钟的时间,胖子忙的连给方逸打个电话过去问问怎么回事的机会都没有,一个接一个的电话差点没把他的手机打爆掉,最后不得已胖子拿了三炮的电话,才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第859章 现场表演(中)
  “小五,你回去把咱们这次带的大料都给取过来。”
  老石头对身边的人吩咐了一声,然后从身边拿出了一个小包,将里面的几块形状规则不一的寿山石倒在了展台上,对方逸说道:“我这里多余的料子不多,只有几块印章石,要不你挑一块,就刻枚印章吧。”
  老石头手上的寿山石,动辄都是数万元一块,就是他说的这几枚印章石,也都是出自寿山石中的精品,单独买的话也要好几千一个,能拿出这样的石料给方逸演示,老石头也算是大方。
  “慢着。”方逸正要接话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