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家(馅饼)-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署办公大楼。

当然,省政府那种威严肃穆的厚重,自也不是浩阳行署比得上的。

刘市长不但是浩阳市的名人,在地委行署也是明星,认识他的人不少。二十几岁的市长,本来就格外抢眼。一路上,很多人都微笑着和刘伟鸿打招呼,刘伟鸿一一点头致意。实话说,这些人他差不多有一半都不认识。不过也有少数人,对刘市长视而不见,与刘伟鸿对面而过,都没有打招呼。

偏偏这些人里面,却有好几个是刘伟鸿认识的,在地委行署机关上班,以前打过交道。不知道为什么,刘市长在他们眼里,忽然就变成了空气,看不见了。

刘伟鸿嘴角浮起一丝笑意。

人家选择性的“看不见”,刘伟鸿倒也能够理解。

七二矿难事故调查,已经有了结论。

事故调查组认定为人为事故!

就在昨天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刘庆隆代表调查组宣布了调查结论。调查组经过细致的调查访问,征求了相关专家的意见,认定红旗煤矿七二矿难的透水事故,是红旗煤矿操作人员在调试新设备的时候,没有仔细勘查地质情况,盲目操作,导致穿水而造成的。

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实际上就是一个联席会议,不但所谓市委常委参加,市政府所有副市长以及有市委委员身份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市人武部部长和政委,俱皆与会。

原以为有人要对这个调查结论提出异议,但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没有人说话。

大家都沉默了。

连刘伟鸿都不曾对这个调查结果发表不同意见。

事故调查结论一致通过,以浩阳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上报浩阳地委、浩阳行政公署。

一些对“政治”特别敏感的人,马上就从这份调查结论之中看出了些名堂来——这是要对刘伟鸿“动手”了!

浩阳地区是楚南省兴建的能源产业基地,所辖一市四县境内,各种矿产企业多如牛毛,单是大大小小的煤矿,就有数百家之多。每年都要发生不少的矿难事故,透水事故也不在少数。和瓦斯爆炸、煤尘爆炸、坍塌等事故不同,透水事故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一般来说,都是按照意外事故来定性的。

唯独这一次,却是按照人为责任事故来定性。

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

有人要利用这次事故,打击一下可能的责任人。

按照管理序列,红旗煤矿直属浩阳市政府管辖,也是浩阳市新成立的能源管理公司里面规模最大,最受重视的国有煤矿,浩阳市属煤矿里面唯一的副县级架构的煤矿。七二矿难定性为人为责任事故,红旗煤矿的矿长杨建忠,分管矿产能源产业的副市长王树国,市长兼能源管理公司总经理刘伟鸿,都将为这次责任事故承担领导责任。

实话说,以前从没有这么处理过。

实在因为这个先例一开,将是极其危险的。数百家煤矿,加上其他矿业企业,谁能保证不出安全事故?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对于任何一次矿难事故的定性,都必须特别谨慎。说白了,这关系到了整个浩阳官员群体的“切身利益”。

如果轻易的将事故定为人为责任事故,今后再发生类似情形,就变得“有例可循”。这一回是刘伟鸿王树国等人倒霉,下一回又是谁?

所以一般情形下,都是尽可能地开脱。不管与刘伟鸿王树国等人有没有交情,该放一马的要放一马,该装糊涂的要装糊涂。当然,与此相关的当事人,也会竭尽全力地展开“活动”,尽可能让调查结论变得对自己比较有利。

问题是,刘伟鸿没有活动。自始至终,他都没有与调查组的人进行任何接触,没有进行任何干预。至于王树国和杨建忠是否“活动”了,那就不得而知。但就算他们活动,从这个结论来看,活动也没有什么效果。因为无论王树国还是杨建忠,都不是人家的主要目标。他们俱皆是“池鱼”,刘伟鸿才是“城门”。与刘伟鸿比较起来,王树国和杨建忠还差了点份量,不管他们活不活动,都不在人家的“计划”之内。

看上去一片平静的浩阳官场,实际上已经暗流汹涌。

刘伟鸿不仅仅是浩阳市长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可以撬动整个浩阳地区官场的人。背后站着李逸风、陆大勇、朱建国等一大堆牛人。要动他的话,将会掀起一股惊涛骇浪。然而另一个方面,实力亦极其不弱。曹振起、宋晓卫乃至他们身后的方东华,俱皆要算是牛人。

就算没有私人恩怨,仅仅只是一个“主导权”,就足以引发斗争了。

刘伟鸿太强势,换了任何一位市委书记,也不可能长期“忍气吞声”。

这几位在行署办公大楼里对刘市长视而不见的人,就是那种特别谨慎的性格,生怕这个时候与刘伟鸿发生任何牵扯,都有可能被卷入漩涡之中,无辜受累,也做了池鱼,而且是最冤枉的那种池鱼。

刘伟鸿理解机关干部谨小慎微的心理和作风,自也不会去斤斤计较,步履沉稳地上了三楼,径直去往朱建国的办公室。

见到刘伟鸿,朱建国的秘书戴骏连忙站起身来,微笑着给刘伟鸿打招呼:“刘市长,来了。”

戴骏二十几岁,不到三十岁的样子。不是本地籍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浩阳来工作,原本在浩阳市委上班,组建浩阳地区之后,被调往行署办公机关上班。朱建国出任行署专员之后,选中了他作自己的秘书。戴骏是那种特别谨慎,性格谦和的人。这种人其实也挺对朱建国的胃口。但他能被朱建国选为秘书,最主要的还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他与地委办公室副主任王化文搭上了一点关系,第二个原因则是他的字写得特别漂亮,文字功底很扎实。

地委办公室副主任王化文,乃是前任林庆县委办公室主任,朱建国的心腹亲信,与刘伟鸿交情也是极好。朱建国到任不久,便将王化文调往行署办公室担任主任职务,继续追随朱建国。戴骏就是王化文推荐给朱建国的。

自从用了刘伟鸿做实际上的秘书之后,朱建国官运亨通,青云直上,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了地区农业学校校长到行署专员的三级跳。因此朱建国对于年轻秘书比较感冒,尽管不可能每个年轻秘书都像刘伟鸿那样“妖孽”,但这种好感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戴骏算是捡了个现成便宜。

不过和朱建国磨合几个月之后,朱建国对他很是满意,慰勉有加。

根据刘伟鸿一贯的行事原则,与上级领导的秘书的关系通常都会搞得比较密切,戴骏自然亦不例外。因而戴骏一见到刘伟鸿,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亲近之意。

刘伟鸿微笑说道:“戴主任,专员在吧?”

他对戴骏这样谨慎小心的年轻干部,也很有好感。

“在的,刘市长请!”

戴骏连忙说道,将刘伟鸿引进了朱建国的办公室。

刘伟鸿到朱建国这里,只要办公室没别人,是不需要通报的。整个浩阳地区,唯独刘伟鸿有此待遇。

第675章 朱建国很不高兴

朱建国已经坐在待客沙发里等候刘伟鸿。

行署办公大楼的主要领导办公室,都比较宽敞,采光程度良好,尽管挂着厚厚的天鹅绒窗帘,七月骄阳金色的光束依旧照耀得整间办公室一片明亮。

刘伟鸿喜欢这种明亮。

“专员!”

刘伟鸿微笑着向朱建国打招呼。

朱建国明显心事很重,坐在长沙发里,只是朝着刘伟鸿微一点头,又闷闷地抽烟。这在以往,是极少发生过的情形。以前只要刘伟鸿来到他的办公室,朱建国就十分开心,哈哈打得特别响亮。

这一回,自然是因为那个调查结论影响了朱建国的心情。

刘伟鸿依旧微笑着,走了过去,也不等朱建国招呼,径直在沙发上落了座。对刘伟鸿这种随意的态度,戴骏见怪不怪了。整个浩阳地区的干部都知道,刘伟鸿和朱建国是“一个人”。

将上下级的关系处到这个份上,真的不简单。

戴骏紧着给刘伟鸿奉上了茶水,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带上了房门。

刘伟鸿抓起茶几上的香烟,点了一支,身子微微靠进沙发,微笑着说道:“专员,没什么要紧的。”

朱建国闷哼一声,怒道:“这不是要紧不要紧的问题,他们不能这样子搞。不像话!伟鸿,你怎么回事?听说在常委会上,你什么都没说?”

朱建国说着,扭头望向刘伟鸿,意甚不悦。

这还是刘伟鸿吗?在这种重大的问题上,竟然一声不吭?如果换个人,或许还会讲究个忌讳,毕竟这事与自己相关,自己给自己辩解,怎么说都有点坏规矩。但刘伟鸿不会在意这个。他要是想说话,谁也拦不住他,什么规矩也拦不住他。

刘伟鸿却偏偏什么都没说。那就只能有一个解释,刘伟鸿自己认同了这个调查结论。

这才是令朱建国生气的地方。

难道刘伟鸿不清楚,这个调查结论一旦被地区认可,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干部处分吗?身为市长,能源管理公司总经理,是必须要负领导责任的。

刘伟鸿风头甚劲,这个时候挨个处分,谁知道会对他今后的仕途产生何种影响?

刘伟鸿的神色渐渐凝重起来,坐直了身子,说道:“专员,我认为,这个调查结论虽然有失偏颇,但确实存在一定的人为责任。在井下施工的时候,是可以再细致一点的。或许,就有可能避免这次事故的发生了……六条人命啊!”

说着,刘伟鸿轻轻叹息了一声。

朱建国略略一怔,有点狐疑地望着刘伟鸿。

这么说,刘伟鸿自己真的不打算对这个调查结论提出什么异议了?

“专员,说实在的,我一直想要找一个突破口,好好的整顿一下全市的矿山安全生产秩序。每年,我们浩阳,单就我们一个市,就要发生十几起矿难事故,死伤十几个人。整个地区的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安全生产我们年年讲,年年抓,为什么安全事故却层出不穷?年年都有!年年都要死人!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好好重视了。这次七二矿难,或许就是一次机会,一个突破口。如果给我一个处分,能够换来整个矿山安全生产更上一层楼,那么,就算撤掉我这个市长,都是值得的。”

刘伟鸿平静地说道,语气平静,神色也平静,没有丝毫做作之意。

朱建国身子轻轻一震,双眉扬了起来,死死地盯着刘伟鸿,眼里闪过一抹惊诧之意。

“伟鸿,你真这么想?”

稍顷,朱建国沉声问道。

刘伟鸿笑了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低声说道:“专员,你和我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你应该知道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朱建国顿时神色一肃。

以前如何,且不去说他,自刘伟鸿去夹山任职之后,确确实实一心扑在工作上。夹山的辉煌成就,主政浩阳短短九个月,引进数亿元的大项目,都是明证。刘伟鸿对工作要求之严格,甚至已经比他强势跋扈的性格还要出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宋晓卫无论多么的精通官场权术,威望都不可能赶得上刘伟鸿。要获得干部和群众真心的拥戴,只有一条途径: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

而依靠权术建立起来的威望,都只是表象而已。一旦出事,就会树倒猢狲散。古今中外,那么多威风显赫的君主,临死之时,却是众叛亲离,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道理。

“伟鸿啊,我不怀疑。”

略事沉默之后,朱建国缓缓说道,语气也很沉重。

“谢谢专员!”

刘伟鸿由衷地说道。

“可是,伟鸿,你也应该明白,其他人不是这么想的。如果真把你的市长撤了,那你就什么都做不成了。矿山,它该是什么样子就还是什么样子。死人的事,依旧少不了!”

朱建国沉声说道,目光炯炯。

刘伟鸿又轻轻叹了口气,无言地点了点头。

他承认,朱建国说的有道理。

刘伟鸿并不自诩为圣人,但确实是很想为普通群众办些事情。但其他人,许许多多在位的领导干部,可不见得就是如同他这样的心思。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权位,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利益。真要是借这个机会拿下了刘伟鸿,就会出现朱建国说的那种情形。

当然,纵算是认定为完全的责任事故,七二矿难也还不足以击倒刘伟鸿。依照全国的大环境,官场的惯例,这个事可以给刘伟鸿处分,却不可能真的将他的市长撤了。不过,眼下不能将他撤职,以后要是再发生一次什么事故,就有可能“数罪并罚”,将他调离浩阳市长的职务。

理由也是很充分的。

太年轻了,经验还是不够丰富,还需要在其他岗位上多多历练几年,才能主政一方。

就目前来说,这也是打压刘伟鸿,提升宋晓卫威望的最佳机会,很显然,无论曹振起还是宋晓卫,都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的。

“伟鸿,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马上就要召开全国党代会了,你的全国党代表资格,已经报送省里审批。我担心,有人要拿这个事做文章。”

朱建国又提醒了一句。

浩阳市的党代会,今年已经召开过了,参加全国党代会的代表名单,浩阳地区也已经审核通过,正报省里审批。刘伟鸿就是全国党代表之一。

对于基层党员干部来说,成为全国党代表,那是一种崇高的荣誉,也是一种厚重的政治资本。尤其对于刘伟鸿这种年轻的领导干部,更是十分重要。如果因为七二矿难,将他这个全国党代表的资格撤销,势必会对他今后的仕途之路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朱建国以前不清楚刘伟鸿真实身份的时候,都对刘伟鸿寄予厚望,现在更是坚定不移地相信刘伟鸿有朝一日会走上更高的职务,担当更大的责任。

而且,朱建国也隐隐觉得,自己有了某种责任,某种“保护”刘伟鸿的责任。朱建国相信,刘伟鸿这样的干部,将来不管走上何种高位,始终都会将为人民服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刘伟鸿,值得他朱建国全力以赴去“保护”。在骨子深处,朱建国的赤子本色,亦是始终不变。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专员,这个不要紧。真要是省里审核通不过,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干好工作,别的不必太计较。”

朱建国便摇了摇头,有点无奈地说道:“伟鸿,怎么你这思想境界,总是比我高啊?”

刘伟鸿笑起来,说道:“专员过奖了,这个可真不敢当。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专员的思想境界要是不高,我会誓死追随专员吗?”

“哈哈,这算是批评还是表扬?”

朱建国不由也是灿然一笑,心情略有好转。刘伟鸿就是有这种本事,在别人看来泼天大的事情,到了他眼里,就变成“鸡毛蒜皮”了。跟他呆在一起,情不自禁地就会被激发出满腔豪气。

“表扬表扬,当然是表扬了,我哪有那么大的胆子批评你啊!”刘伟鸿哈哈一笑,顺手抓过面前的公事包,拿出一张地图,在茶几上铺开,说道:“专员,我今天过来,主要是想和你谈谈修路的事。”

“谈修路的事?”

朱建国又愣怔了一下。他还以为刘伟鸿急急忙忙求见,是为了那个调查结论的事。现在刘伟鸿却在他面前铺开一张地图,也难怪朱建国的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了。

“对。我有个想法,咱们浩阳地区,要修两条路……”

刘伟鸿索性站起身来,在朱建国身边坐下,手指指向了地图。

这是一张楚南省地图,小型的。

“第一条路,我上次向你汇报过设想的,就是要修一条从大宁到浩阳的高等级公路,最好是高速公路。你看,这条路如果修通了,大宁,洪阳,久安,浩阳四个地市,就连成了一片。这对促进我们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刘伟鸿手指地图,凝神说道。

第676章 黄金干线

“嗯,要是真修成了这条公路,确实是很有好处的。”

朱建国的心思,还没有完全从矿难事故上收回来,随口附和了一句。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专员,你看,从大宁到我们浩阳,现在的国道线里程是两百七十六公里,就算一切顺利,路况极佳,也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如果遇到修路,堵车,起码要六七个小时。这个时间,实在是太长了。完全不利于大规模的物资流通。”

“是啊,国道线路况还算可以,现在正在翻修,要是全部翻修完毕,交通状况就要好上许多了。关键是经过城市的时候,太慢了。这一路上几个城市和县城,市内交通状况简直就跟蜗牛一样。”

朱建国的注意力也渐渐向这个方面转了过来,蹙起眉头说道。

刘伟鸿笑道:“专员说得太正确了,这是最大的症结所在。这一路上,要经过洪阳,久安两座城市,还要经过四个县城,光是通过这几个城市的时间,就要一两个小时。别的不说,单是把国道线在城市范围内的那段截弯取直,就能节约不少的时间。”

朱建国眼神一亮,说道:“那就这样向省里打报告,请沿途的城市都建环城公路?”

刘伟鸿哈哈一笑:“专员,咱俩可都不姓李,不叫李逸风。”

朱建国一愣,也哈哈大笑起来。

是这个理。

浩阳地区行署专员向省里打报告,请求在其他城市和地区城镇修建环城公路,缩短省城到浩阳的距离,怎么说都不大靠谱。这是人家李逸风省长该管的工作。这报告真打上去了,说不定李逸风立即就会将朱建国叫到大宁去,狠狠训斥一顿。

怎么,专员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觊觎我屁股底下的省长宝座了?你老朱的胃口也太大了点!

“专员,光是修建城市环城公路,还是不够。国道线不是全封闭的,而且总是修修补补,这个车行速度总是快不起来。如果能够将大宁到浩阳的车程,缩短到两个小时以内,那就是质的变化。纵观国外经济发展的经验,快速公路交通干线网络,都是必备的条件。没有这个快速交通网,经济是发展不上去的。一定要想办法把这条高速公路建起来。”

刘伟鸿以十分肯定的语气说道。

朱建国一摊手,说道:“伟鸿,你刚才也说了,咱俩都不姓李,不叫李逸风。这个事,我们只能打报告给省政府,请李省长拍板做决定。”

“这当然了。但这个报告怎么打,也值得好好商量一下。”

朱建国便饶有兴趣地问道:“那你说说看,这报告应该怎么打?”

“嘿嘿,咱们怎么着,也得给李省长一点甜头尝尝,同时,又要将他一军。”

刘伟鸿“故作神秘”地说道。

朱建国的脑子转得可不慢,马上就说道:“你的意思是说,像你在夹山那样子搞?咱们自己先修起来,逼着李省长表态?”

刘伟鸿微笑点头,说道:“我正有这个意思!”

朱建国身子便微微往后一靠,沉思起来,刘伟鸿连忙掏出自己的特供烟,递给朱建国一支,有很马屁精地给朱建国点上了。

朱建国想了想,说道:“伟鸿,这笔钱可是不少啊。简单点算,这条公路在我们浩阳境内,就有五十几公里,按照你的设想,真要是修成高速路的话,可不得了。最经济的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每公里造价咱们就按照三百万来计算,那也得一点六个亿以上。事实上,这个造价可能还不止,真要修这五十几公里的路段,至少要准备两个亿的资金。如果两年完工,一年就是一个亿……呵呵,我拿不出这笔钱。”

朱建国做了几个月的行署专员,对经济事务也渐渐的熟悉了许多,随口道来,没有丝毫的迟滞之处。

作为一个新建的地区,浩阳地区的本级财政收入,肯定是全省十五个地州市之中最少的,每年光是维持正常的行政开支,都有点捉襟见肘。朱建国压根就没有余钱剩米来搞这么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刘伟鸿笑道:“专员,不是修五十几公里,是修九十公里。”

“啊?”

朱建国脑袋都要晕了。

修五十几公里道路,他都没有钱,更加不要说修九十公里了。再说,怎么又多出三十几公里来了?刘伟鸿这笔账,到底怎么算的。

“专员,这就是我想要跟你说的第二条公路。”刘伟鸿说着,伸手指向地图:“你看,从大宁到浩阳的高速公路,从华远县进入,通到浩阳市,是五十二公里,再从浩阳通往林庆,是四十公里,截弯取直,两两相加,差不多就是九十公里左右。这个就是我们浩阳地区的主干线了。联通了一市两县,贯穿整个浩阳地区。”

朱建国满眼小星星:“还要修到林庆去?”

“对!”

刘伟鸿很笃定地点点头。

“实话说,专员,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条高速公路那样简单。这是一条致富的黄金通道。你看,如果这九十公里的高速公路修通了,整个浩阳地区就连成了一体。其他两个县的县城,离这条高速路的直线距离,都只有二十来公里,咱们到时候修一条辅助的高等级公路,连通起来就行了。浩阳地区一市四县的基本快速干线,就成型了。这个只是第一步!”

朱建国双眉一扬,马上问道:“那第二步呢,又是什么?”

刘伟鸿说道:“第二步,就是围绕这条公路来大做文章了。整个这条公路主要支线两旁,都将成为待开发的区域。第一个就是矿产资源的集散点,肯定要在公路沿线建起来。第二个,我们要在公路沿线建工业区和经济开发区以及其他大型的综合商贸集市。只要路通了,再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整个地区的经济马上就活跃起来。这条浩阳大道,就是整个地区经济腾飞的支点和生命线。”

刘伟鸿说着,语气也略略有点激动起来,双眼熠熠生辉,似乎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浩阳正在崛起。

“专员,咱们要为浩阳地改市做准备了。”

略微一顿,刘伟鸿又加了一句。

“等一下等一下……”

朱建国伸出手来,摇了几下,连声说道。

刘伟鸿的思维总是跳跃性的,活得不得了。他脑海里还在转悠着公路沿线的开发呢,刘伟鸿就跟他说到了地改市。

朱建国的思维可没有这么活跃,年纪是一个方面,固有的思维模式制约了想象的空间也是一个方面。但这种思维也有好处,那就是谨慎,缜密,不冒进。朱建国做事,一般都是谋定而后发。

刘伟鸿笑着停住了“演讲”,眼望朱建国,等他示下。

朱建国说道:“地改市,这个,好像现在还轮不到咱们吧?”

刘伟鸿微笑说道:“论资排辈,肯定是轮不到,全省还有好几个地区都在等着呢。不过咱们为什么要等呢?这个东西,主要就是靠自己争取的。只要我们的经济上去了,超过其他几个地区,不就有了资本吗?”

朱建国苦笑道:“这个谈何容易?”

刘伟鸿正色道:“专员,是不容易,但也不是那么难。省里新建浩阳地区的本意,就是要建成一个能源产业的基地。基本思路,就是工业立市。走集团化,大规模工业发展的道路。我们应该多从这个方面着眼去考虑问题。我还是那个意思,先修路,然后带动整个经济腾飞。具备了一定的实力,省里肯定会优先考虑我们浩阳地改市的。到那个时候,你就是新浩阳市的市长了。”

朱建国眼神一亮,似乎被“新浩阳市市长”这个头衔打动了,不过随即又蹙起了眉头,说道:“你这个话,原则上我是赞同的。但是钱呢?钱从哪来?九十公里高速公路,差不多四个亿的预算资金,到哪里去搞这么多钱?”

“专员,我们没有钱,但是银行有钱。”

朱建国不由苦笑道:“银行是有钱,但也得人家肯贷款给我们才行啊。咱们拿什么给人家做抵押?”

刘伟鸿马上说道:“以矿产资源做抵押,以整个浩阳的矿产资源做抵押。浩阳,林庆,华远的能源管理公司,以及楚天矿业有限公司,都可以作为抵押。预支我们今后三到五年的收益,提前修路。”

朱建国便有点担忧地说道:“伟鸿,你这是寅支卯粮啊。这样孤注一掷,是不是太冒险了?”

“专员,确实是有点冒险,但这个险值得冒。我们现在不走点捷径,按部就班地搞发展,人家老早就跑到我们前面去了,怎么赶都赶不上,这个差距只会越拉越远。你看江口这些沿海城市,发展速度多快?除了向银行抵押贷款,我们肯定还要向省里,向中央请求支援。不管什么手段,只要能搞到钱,咱们就用上了。”

刘伟鸿说着,挺直了身子,浑身都洋溢出一股奋发的斗志。不知不觉,朱建国就被他感染了,顺着他的思维开始思考起来。

第677章 曹振起什么态度?

正当刘伟鸿在朱建国办公室描绘浩阳地区发展蓝图之时,市委一号车也开进了地委大院,缓缓在停车棚一侧停下。宋晓卫也是自己驾车来的,没有带司机和秘书。

宋晓卫一下车,就瞥了一眼旁边不远处挂着市委二号牌照桑塔纳,嘴角闪过一抹冷笑。

刘伟鸿估计是真稳不住神思了,急急忙忙跑到地委来向朱建国“求救”。

但是,不嫌略迟了点吗?

调查报告已经在市委常委会上通过,上报地委行署了。现在刘伟鸿唯一的机会,就是希望朱建国在地委否决这个调查结论。不过,曹振起会同意吗?

浩阳地委还是曹振起当家,不是朱建国说了算。

宋晓卫穿着雪白短袖衬衣,黑色西装长裤,黑皮鞋油光铮亮,缓步向地委办公大楼走去。宋书记在地委办公大楼得到的“待遇”远远比刘市长在行署办公大楼那边得到的待遇要好,几乎每一个碰到宋晓卫的人,都老远就停下了步子,向宋晓卫微笑致意,等宋晓卫走近了,少数人还壮着胆子主动向宋晓卫伸出手去。宋晓卫一点不摆架子,一一和他们握手,寒暄几句。

那些人就更加笑眯眯的了,满脸“幸福”之色。

无论如何,宋晓卫可是地委委员兼任的浩阳市委书记,正儿八经的地委领导,没准哪天摇身一变,就成了地委副书记呢!

宋晓卫一路“接见”,缓步上了三楼。

曹振起早就在等着他了。

前来拜会地委书记,肯定是要提前预约的。

“曹书记!”

宋晓卫进了曹振起办公室,适当加快了一点步子,上前与曹振起握手。

曹振起脸带微笑,从待客沙发里站起身来,握住了宋晓卫伸过来的手,宋晓卫略略加了一点劲,表示对曹振起的尊重。

“晓卫,坐吧!”

曹振起微笑着招呼宋晓卫落座,语气比较随意。论年纪,他比宋晓卫大了十几岁,不说自居长辈,起码这个“大哥”的身份是摆得足足的。以前宋晓卫给方东华做秘书的时候,曹振起就和他关系很不错。现在成了直接上下级,就要略略拿捏一下了。

对曹振起的拿捏,宋晓卫自然能够感觉得到,也觉得理所当然。官场上,不管关系多么密切,该立起来的体统,一定要立起来。

曹振起落座之后,拿起茶几上的香烟,递给宋晓卫一支。宋晓卫连忙接了过去,亲自给曹振起点起了香烟,动作流畅而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