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家(馅饼)-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振起又望了他一眼,微微点头。
这个小刘同志,一点也不谦虚,和他以前见过的所有干部,都有所不同。让曹振起奇怪的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并不特别反感。
也许这么多年,同样的“面具”,他见得太多了,现在忽然见到一张本色出演的真面孔,是有点难得。
曹振起和刘伟鸿先后走下车来,向欢迎的干部微笑点头致意。
第二台车上走下来的是林庆县委书记邓仲和。第三台车里走下来的,则是县长李学智与常务副县长,前夹山区区长熊光荣。第四台车则是面包车,坐着县里的工作人员。苏沐也混在这些工作人员之中。
曹振起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考察夹山区,有一多半是为了苏沐。通过刘伟鸿做工作,苏沐已经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当然,让他现在就叫曹振起做“爸爸”,势所难能。最起码,曹振起去医院看他的时候,他不再将曹振起往外赶,偶尔也会和曹振起说几句话,谈谈自己这二十年来的生活与工作情况。
这个变化,简直让曹振起喜出望外。
不管怎么样,只要苏沐能够与他面对面的沟通,那就成了。随着时间推移,他相信苏沐肯定能够完全转过这个弯子来的。
他曹振起扎扎实实,真真切切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曹振起这一回,其实就是想要去苏沐生长的地方看一看。
去苏家村,去苏大庆的老家,对于曹振起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考验和折磨。但是曹振起必须要去。不走上这一趟,苏沐始终不会真的原谅他。
只是地委书记的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曹振起显然需要一个能够上得了台面的理由。好在夹山区已经成为浩阳地区的“明星”乡镇,地委书记前来考察,也算是顺理成章。
苏沐的伤势已经基本痊愈,可以回来上班了。
自然,他绝不会与曹振起同车返回的。到目前为止,苏沐心里还是感到相当的别扭。
这事急不得,要慢慢来。
曹振起完全能够理解儿子的心思,就让他和工作人员一起坐面包车。尽管他现在身居高位,可以给予苏沐很多东西。但苏沐表现出来的对权势的冷淡,却让曹振起由衷的感到高兴。
太热衷权势了不好!
曹振起深深明白,权力场上的争斗,是何等的激烈,苏沐真要陷身进去了,未必能全身而退。以他曹振起的能力和本事,当年也遭受了如此深刻的屈辱,连妻子儿子都保不住。苏沐性子比较弱,更加不合适参与这种惨烈的争斗。
平平安安就是福啊!
第617章 衣锦还乡(下)
“曹书记,您好您好,欢迎曹书记视察夹山区!”
马吉昌大步迎了上来,向曹振起鞠躬为礼,神态很是恭谨。
尽管大家在心里是欢迎刘书记,但该讲的规矩一定得讲。曹振起是浩阳地区的“一哥”,官方身份比刘伟鸿高了不止一点。面上是绝对不能带出来的,不然就是自找麻烦,也是给刘伟鸿找麻烦。
“这位是夹山区书记马吉昌同志。”
刘伟鸿就在一旁微笑引介。
照理,如今刘伟鸿是外人了,浩阳市市长,来林庆县乃是做客。应该由林庆县委书记邓仲和陪同曹振起,给他引介夹山区的干部才对。但曹振起点名刘伟鸿作陪,看中的自然不是刘伟鸿浩阳市长的身份,而是夹山区前任书记的身份。
刘伟鸿在一旁为曹振起引介,也不算多僭越。邓仲和与李学智亦没有什么意见。
“你好,马吉昌同志!”
曹振起笑容可掬,主动伸手和马吉昌相握。对待比较基层的干部,曹振起一贯和气,很少摆地委领导的架子。
内施法度,外施仁政!
一直是曹振起信奉的官场哲学。
对于体制之内,有一定身份地位的领导干部,曹振起就“施法度”,以体制内的规则管理和要求,谁不遵守规则谁出局。对于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自然就要“施仁政”了,给予恩惠,笼络其心。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许多英雄或者枭雄,都是这么干的。比如希特勒,对元帅将军们十分严厉,被他亲自下令处决或者勒令自裁的元帅将军不在少数。因为这些都是明白人,哄不了,就必须以规则进行约束;而对于普通士兵,希特勒却与他们同甘共苦,不时发表激动人心的煽情演讲,在战争前期,蒙蔽了相当多的士兵和民众,心甘情愿为他充当炮灰。
看来成大事者,都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马吉昌同志,夹山区的经济大发展,你功不可没啊,辛苦了!”
曹振起握着马吉昌的手,笑着夸奖道。
“谢谢曹书记表扬。夹山区取得了一点成绩,都是地委行署和县委县政府的英明领导,我只是做了一点本职工作,做得还很不够……”
马吉昌连声谦逊。
“好好,继续努力!”
曹振起拍了拍马吉昌的肩膀,温和地慰勉道。
“刘书记!欢迎刘书记回家!”
与曹振起寒暄过后,马吉昌又紧紧握住了刘伟鸿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刘伟鸿微微一笑,紧紧握了握马吉昌的手,没有多言。
夹山区前来欢迎的干部,差不多有四五十人,在公路上握手寒暄,纷纷扰扰好一阵才算是见礼完毕。曹振起在县区干部的陪同下,缓步走向区公所大院。
区公所大院倒是没有多大的变化,只在外墙上抹了一层水泥和白灰,简单做了个美化。办公用品也更新了一批。但较之大院之外那些簇新的民居,原先最“奢华”的区公所大院,已经变得很落伍了。
马吉昌邀请曹振起等领导去大会议室就坐,一边带着歉意,不住说道:“对不起啊,曹书记,条件简陋,怠慢了领导!”
曹振起打量了这座比较老式的建筑物一阵,微笑说道:“吉昌同志,你们现在富裕了,为什么不改善一下办公条件?”
马吉昌连忙说道:“曹书记,夹山这两年的财政收入,是有所增长,但底子太薄,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工厂要扩大规模,要修路,要鼓励全区群众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到处都需要资金,我们也不敢在办公楼上花太多的钱。”
马吉昌这个答复十分得体,而且他也确实就是这么想的。跟在刘伟鸿身边工作了一年多,受刘伟鸿的影响太深了。刘伟鸿是最反对乱花钱的,一再强调,公家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该花的地方。
“嗯嗯,好好,好钢用在刀刃上!吉昌同志,这个思路完全正确!”
曹振起连连点头,赞叹地说道。
地委书记考察地方工作,照例是有《浩阳日报》记者随行的,那记者便紧着将曹书记的指示记录下来,不久之后就会发表在《浩阳日报》上,成为引导全区工作的指示精神。
这样的考察工作,如果曹振起没有特别的安排,都是有一定之规的。当下曹振起在大会议室内听取了马吉昌的汇报,林庆县委书记邓仲和与县长李学智,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曹振起对夹山区的发展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誉,鼓励林庆县和夹山区的干部们,不能骄傲自满,要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随后,曹振起又在大家的陪同下,视察了夹山工业园。这一回,是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柳齐给曹书记充当解说员。
柳齐也是刘伟鸿比较看重的年轻干部,经过公开选拔提起来的,最先是担任饲料厂的厂长,工业园区的规模不断扩大之后,鉴于柳齐的工作能力极强,马吉昌提拔他担任了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兼总支部书记,行政级别定为副科级。
目前夹山工业园规模最大,最景气的企业,就是饲料厂、机械制造厂和奶制品厂。曹振起首先视察的就是饲料厂,特意参观了饲料厂技术科的实验室。技术副厂长苏沐穿起白大褂,向地委书记介绍技术科的运作方式和取得的几项技术突破。
一旦投入工作,苏沐就像变了一个人,不再文静腼腆,也不怯场,在地县领导面前,侃侃而谈,条理分明,显得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十分熟悉。
和曹振起靠得比较近的领导,都能从曹书记眼里看到浓浓的舔犊之情。
苏沐是曹振起的儿子,这样的事情是无密可保的,早已经在浩阳地区的干部中传遍了。地委书记忽然在林庆县的偏远山区钻出来一个亲生儿子,简直太富有戏剧性了,比小说中写的故事还更富传奇,尤其是地委书记妻子的外甥还打伤了苏沐,就更加令人津津乐道了。
曹书记如此重视饲料厂的技术工作,也就在情理之中。
视察完工业园区,就到了中午时分。吃过中饭,略事休息。下午,曹振起亲自主持了座谈会,邀请邓仲和李学智刘伟鸿熊光荣和夹山区的主要领导干部,进行座谈,一起探讨夹山区未来的发展之道。
座谈会在小会议室内进行。曹振起再一次肯定了夹山区的发展模式。
在这个座谈会上,刘伟鸿谨守规矩,没有喧宾夺主,去抢邓仲和李学智马吉昌等人的风头,基本上充当“陪客”,聆听他们的发言。
不过,随着座谈会的深入,马吉昌察觉到刘伟鸿的双眉微微蹙了起来,似乎不是很满意。马吉昌心里就“咯噔”一下,变得有点不踏实了。
和刘伟鸿共事一年多,马吉昌很了解刘伟鸿的性格。
眼下在会上是不好多问的。好在马吉昌接到地委办的通知,知道曹书记要在夹山住一夜,刘伟鸿肯定要作陪的,那么晚上再去刘伟鸿那里请示好了。
座谈会自然也开得很成功,曹书记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性发言。
晚餐之后,曹振起笑着对邓仲和与李学智等人说道:“仲和同志,学智同志,你们几位就没有必要在这里陪着我了,回县里去吧。不要因为我耽搁了县里的正常工作。我明天也会回地区去,你们就不用再过来了,一切都要以工作为重。”
照理,曹振起是不会说这种话的。夹山区离城关镇只有四十来公里路程,路况良好,现在通讯也比较方便,陪同地委书记视察两天,耽误不了县里的正常工作。再说了,陪领导视察地方,本来就是县里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不过曹振起来夹山视察的内情比较特殊,邓仲和心知肚明。正式的视察,至此已经结束了,明天将是曹书记的“自由活动时间”。邓仲和又岂会在这里惹人厌?当下客气了几句,便即接受了曹书记的指示,与李学智熊光荣上车离开了夹山区。
马吉昌将曹振起,刘伟鸿和地区随行的其他干部,安排在“夹山酒店”安歇。
夹山酒店也早已不是当初在区供销社旧房子里搞起来的那个破落户样子,建成了一栋五层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客房内的装修相当高档,较之林庆宾馆也毫不逊色,甚至犹有过之。曹振起和刘伟鸿倒是没什么,地区的随行干部,却是比较惊喜。料不到在这偏远山区,还有这样上档次的酒店。
刘伟鸿在房间里看完《新闻联播》不久,大约八点钟左右,就响起了敲门声。
刘伟鸿微微一笑,起身去开了门。
果不其然,门外站着的,正是马吉昌,还有区委副书记张贤福和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柳齐。都要算是刘伟鸿的嫡系旧部了。
“书记!”
马吉昌紧紧握住刘伟鸿的手,依旧有些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呵呵,吉昌,贤福,柳齐,进来坐吧!”
刘伟鸿握着马吉昌的手,一迭声地招呼道。
第618章 夹山的后劲
虽然夹山酒店的装修堪比林庆宾馆,但也没有豪华套间,都是单间。刘伟鸿这个房间里,只有两张椅子,大伙随便坐在床上。
以前刘伟鸿主政夹山时,威望极高,却很少在同志们面前摆什么架子,大伙跟他随便惯了的。
刘伟鸿笑呵呵地,亲自动手为马吉昌他们泡茶水,柳齐便抢过刘伟鸿手里的开水壶。哪能让刘书记给他们泡茶呢?太折寿了!
刘伟鸿哈哈一笑,也由得他去。
“书记,你这多久才回来一趟,大伙可想你了!”
马吉昌坐在椅子上,感叹地说道。
刘伟鸿调任浩阳市长之后,马吉昌去地区办事,一般都会前去拜访老领导,但那不算。在浩阳市见刘伟鸿和刘伟鸿回夹山来,意义完全不同。
刘伟鸿掏出烟来,递给大家,笑着说道:“我也想回来看看,就是一直都没有时间。”
“是啊是啊,书记如今在浩阳那么大手笔,几个大项目一口气全搞上来,那是真忙,我们只要想想都怕,除了书记,别人只怕谁也没这个本事了……”
马吉昌连声说道。
这话固然有奉承之意,却也有几分事实。九十年代初期,一个内地偏僻地区的县级市,同时启动两个预算上亿的大项目,可能全国都是独一份。确实也只有刘伟鸿有这个本事搞得起来。
刘伟鸿摆了摆手,说道:“吉昌,不说这个话了。我今天回来,见到咱们夹山发展得这么好,心里很欣慰。吉昌,大伙都辛苦了,了不起!”
说着,刘伟鸿脸上也露出了感慨的神情。
马吉昌他们是真的不错,尽管这个底子是他刘伟鸿打下来的,五年发展规划也早就给他们做好了,但若是没有马吉昌等人一丝不苟地认真工作,底子再厚,规划再好,也是白搭。刘伟鸿当初在夹山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心血没有白费,算是抓到点子上了,马吉昌张贤福等人,果然是好干部。
马吉昌便激动地说道:“书记,谢谢!”
似乎刘伟鸿一句表扬,胜过了任何奖励,马吉昌心满意足。
接下来,刘伟鸿便开始详细询问夹山区各项工作的发展情况。下午的座谈会,有曹振起在,很是中规中矩,马吉昌等人的汇报,自然也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不曾提及。估计曹振起此番视察夹山区,起码要上《浩阳日报》。那些东西该当汇报,那些东西该当略过不提,大家心里有数。但面对着刘伟鸿,当然就不能再这样子汇报了,马吉昌等人没有丝毫隐瞒,详详细细向刘伟鸿交了底。
刘伟鸿点着头,沉吟说道:“吉昌,整体来说,你们的工作做得很到位,今后的发展,也有自己的思路,这个很不错……”
马吉昌连忙说道:“请书记指点!我们今晚过来,就是向书记请教的,很多方面,我们眼界不够,看不到那么深远,还是要书记多多指点才行。”
这话,完全发自马吉昌的内心,没有丝毫谦逊做作之意。基本上,他们现在也是完全按照刘伟鸿当初为夹山区制定的五年发展规划来开展各项工作的。
刘伟鸿倒也没有再谦虚,双眉微微一蹙,说道:“吉昌,当初我们制定的那个五年发展规划,现在看来,还有些方面没有考虑进去。”
马吉昌等人闻言,情不自禁地挺直了身子,很专注地望着刘伟鸿。就好像回到了过去,刘伟鸿担任夹山区书记之时。每当这种时候,夹山区的干部们均是全神贯注的聆听刘书记的指示,不敢分神。
“第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个后劲问题。目前饲料厂、机械厂、奶制品厂这几个工厂,效益非常好,估计今后两三年内,效益还会越来越好。村民的养殖业,在今后几年之内,也不会有大问题。不过,再过几年,是不是还能有这么好的效益,现在看来,不容乐观。”
刘伟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缓缓说道。
马吉昌等人就跟着点头,不过这只是一个习惯性动作,刘书记说的话,总是没错的。但到底如何的不容乐观,再过几年又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问题,老实说,他们还真看不到那么远。
“吉昌,贤福,柳齐,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饲料厂机械厂的效益会这么好?不是我们这几个工厂,有多大的技术优势,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我们抢了先机。两年前,全国各地都很少这样的工厂,至少在我们周边几个地区十几个县市,还没有见到。这就是个独行生意,没有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实行了垄断经营。但这个东西,是不大可能长时间垄断下去的,效益好,赚钱,很快就会有其他地方的工厂冒出来,和我们竞争。我们没有技术优势,没有资金优势,没有地利优势,也没有经营优势,又怎么可能长时间地保证效益良好呢?你们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刘伟鸿依旧带着开导的语气,对几名手下淳淳善诱。
夹山区的财政收入,两年时间由两万多元激增到一百六十多万,除了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最主要的来源,就是饲料厂和机械厂的大量盈利。这两个工厂,是夹山区拥有百分之百股权的企业,所产生的盈利除了企业自留一部分发展生产,另外一部分就要上解给区公所。
马吉昌他们眼见生意红火,工厂三班倒两班倒都忙不过来,钞票流水般涌来,心里光顾着高兴了,哪里会去想那么长远的事情?更加谈不上有什么危机感了。现在听刘伟鸿一说,还真是那么回事,不由就有点着急起来,连忙问道:“书记,那怎么办?”
这两个工厂的效益要是不行了,夹山区的财政收入便要锐减,不说“一夜回到解放前”,起码不会有现在这么风光了,只怕“明星”区镇的帽子,也戴不下去。马吉昌本质上还是属于那种老派干部,对于荣誉看得极重。
刘伟鸿没有急着回答,转头望向柳齐,问道:“柳齐,你说说看,应该怎么应对这种可能出现的局面?”
马吉昌和张贤福的年纪都比较大,四十几岁,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在接受外界信息和学习新生事物这个方面的能力,自然不能和柳齐相提并论。柳齐年轻,正经的大专生,这两年又一直搞企业,接触外界的时间比较多,眼界方面,应该有所不同,刘伟鸿对他寄予厚望。
柳齐没想到刘伟鸿会忽然问他,一时之间有点无措,笑着说道:“刘书记,这个,还是请马书记和张书记指示吧……”
这个要算是谨守官场规则,有顶头上司在,可不好胡乱抢风头。
马吉昌笑道:“你这个小柳,刘书记让你说,你就说嘛。你可是个人才,区里都知道的。”
柳齐便有些不好意思地搔了搔头,说道:“马书记,瞧您说的,我是什么人才啊……”
刘伟鸿说道:“说说吧,说错了没关系。”
张贤福也笑着说道:“是啊,柳齐,在这里,大家都是刘书记的兵。让你说你就说吧,别谦虚了。”
“那,我随便谈谈吧,有失误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多批评……刘书记,我个人认为,夹山的工厂,要想保持现在的优势,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着手。第一个,就是技术创新。这一点,饲料厂做得比较好。苏沐很喜欢钻研,饲料厂技术科在他的带领之下,研发了好几个新的配方,从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是比较好的,生猪肉牛长膘快,出栏时间比以前要提前了十来天,比较受养殖户的欢迎。苏沐还比较重视市场的反馈,经常深入农村去了解实际的情况。去年年底他还向我提出,要多选派几个年轻人去深造。饲料厂技术科的人员,普遍都是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没有。苏沐觉得长此以往,技术研究的后劲不够……”
刘伟鸿缓缓点头:“嗯,苏沐这个思路是对的。要大力支持。”
没想到苏沐平日里文文静静的,在工作上有这样超前的眼光,看来主要是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务的能力强。
“是的,刘书记,我已经同意他的建议,今年下半年,就送三名年轻技术骨干出去学习,然后慢慢的把所有的年轻技术骨干都培训一轮……”
刘伟鸿摆摆手,说道:“柳齐,第一个要送出去学习的,就是苏沐自己!”
柳齐吃了一惊:“把苏沐送出去?那……谁来主持饲料厂的技术工作?”
刘伟鸿笑着说道:“这个你去想办法,我可不帮你做决定。但是苏沐一定要先送出去,培养一位优秀的将军和培养一名神枪手,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一点,你一定要弄明白。另外,提高技术力量,也不能仅仅局限在自己培养。我们夹山的技术人员要走出去,外边的技术人员也要想办法引进来。柳齐啊,自己培养人才,忠诚度是比较高,但周期太长,两者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白吗?”
柳齐连连点头,若有所思。
第619章 百年大计
“你继续说。”
“是,刘书记。我认为,相对饲料厂而言,机械厂的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更加重要……”
刘伟鸿双眼一亮,明显有些兴奋。原因无他,柳齐提到了“产品升级”。就算在二十一世纪,这也是个时髦的名词,一直被各个商家重视。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的升级换代,更是保持市场占有率的最佳手段。没想到柳齐现在就有这种眼光了,这个可是了不起。
“嗯,你接着说!”
刘伟鸿向柳齐投去鼓励的眼神。
“我们机械厂目前的规模还太小,生产的也大都是小型的建筑机械和矿山机械。稍微大型一点复杂一点的机器,我们暂时还没有那个生产能力。这个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我们的技术设备不够,第二个是技术人才不够。而技术人才又是最重要的,没有人才,光有设备,也是没用。这个机械厂,要是搞好了,将来是能够发挥重大作用的。”
柳齐说着,有点兴奋起来。
刘伟鸿微笑道:“柳齐,你是想搞一个重工业集团?”
“对对,刘书记,我就是这个意思。重工业不但竞争能力强,而且国家还会大力扶持……”
柳齐连声说道,随即又有点不好意思。目前夹山的机械厂,也就能生产些制砖机、小型切割机之类的,大部分技术人员也都是从兵工厂借调来的,就这么个底子,他却在刘伟鸿面前大谈重工业,是不是有点好高骛远了?
刘伟鸿却十分欣喜,赞叹道:“好啊,柳齐,这个想法不错,很不错,完全对头!”
马吉昌和张贤福就向柳齐投以鼓励的目光。尽管他们想得没有那么深远,但有一条,刘书记都说不错,那就肯定错不了。
这个柳齐,还真有点名堂。
“刘书记,现在就是技术人员难找啊,这个比饲料研究人员难培养,就算是培养一个优秀的车工,至少都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
刘伟鸿摆了摆手,说道:“柳齐,这个不要紧。只要方向对了,技术人员总是能够想办法解决的。我给你提个醒啊,你可以打打苏联……哦,现在叫独联体,你打打这个独联体的主意。前苏联的重工业是很发达的,他们薄弱的是轻工业这个环节。现在苏联解体了,他那十几个加盟共和国,包括俄罗斯在内,都乱成一团,很多人失业,说他一句民不聊生,不算过分。这个时候去那边引进人才,是个不错的办法。稍微给点甜头,那些技术人才就屁颠屁颠地跟你过来了。”
这一下,柳齐马吉昌等人俱皆目瞪口呆。
我的乖乖!
刘书记这是什么脑袋?一下子就想到外国去了!
夹山区是什么地方,还能养苏联的专家了?以前我们和苏联合作的时候,人家派过来的专家是干啥的?指点我们做飞机大炮原子弹!
见了他们惊讶的表情,刘伟鸿笑着说道:“这没什么好吃惊的。对于技术人才的争夺,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当年二战结束,联军占领德国,苏联和其他国家是拼命的掠夺德国的物质资源,独独美国不是。美国拼命的抢夺德国的技术人才,德国最有名的科学家,十之八九在战后都去了美国。所以美国才这么强大,技术力量极其雄厚,这个跟他们的全球人才战略密切相关。咱们没有美国那么财大气粗,抢不了前苏联所有的技术专家,但搞这么十来个过来,还是很有可能的。相对而言,俄罗斯的技术人才,比欧美国家的技术人才便宜多了……就是这么弄。柳齐,你马上搞个规划出来,整个机械厂的发展规划,搞好之后,你给我送到浩阳来,我看看。如果可行,我们再商量怎样去俄罗斯挖墙脚,这个我有办法。”
刘伟鸿随口吩咐道。
他现在已经不是夹山区的书记,但马吉昌等人,谁都觉得理所当然。
柳齐兴奋得两眼发光,惊喜地说道:“刘书记,真能搞到俄罗斯的专家?”
刘伟鸿就笑了,说道:“这个肯定。我自有办法!”
云雨裳那边,早已经将触角深入了俄罗斯以及前苏联的其他加盟共和国,完成太大的动作还有些困难,只是聘请几位工程技术专家过来夹山工作,难度不大。
柳齐不禁又惊又佩。
这可真是能者万能,刘书记果然非比寻常。好像俄罗斯那边,都能找到关系网似的。
“柳齐啊,思路正确。工业园区交给你去管理,看来是对了。你就按照你这个思路搞下去,记住一条,关键是要领先。不但要技术领先,管理模式,经营模式,销售策略,都要与时俱进,牢牢盯住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多多学习。在这个方面,不要小气,不要怕花钱。这个投资是会有回报的。”
刘伟鸿欣慰地说道,颇多鼓励之意。
柳齐兴奋地连声答应。
谈完工业区的事,刘伟鸿又拿起香烟,递给马吉昌和张贤福,点了起来,说道:“吉昌,贤福,除了工业区,整个夹山的发展规划,也要深入,进行全面的思考。”
马吉昌和张贤福连忙挺直了身子,说道:“是,请书记指示!”
刘伟鸿摇摇头,说道:“谈不上指示,一起商量吧。我考虑了一下,夹山还是那个老问题,底子太薄,基础太差。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我们的兴旺,就只能是昙花一现。夹山区两百四十多平方公里的辖境,八万群众,单单依靠一个工业区,依靠养殖业,还是不够。必须全民动员,全民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飞速发展,跨越式发展。才有充足的后劲。”
马吉昌等人聚精会神地听着,谁也不敢胡乱走神。
“要怎样提升夹山的基础建设呢?简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实现网格化!”
刘伟鸿笃定地说道。
“网格化?”
马吉昌喃喃地自语了一句,显然不大明白刘书记的意思。
“对,首先就是交通公路的网格化。我们的眼光,不能只盯在和县城的联系上。夹山向西,就和浩阳的黄沙区接壤,向东北,和久安地区接壤,这些地方,都要用水泥柏油公路连接起来,变成一个整体。吉昌,你的眼光要放在全区的整体规划上……”
刘伟鸿说着,站起身来,从书桌上拿了纸笔,铺在小圆桌上,随手在信纸上画了一个夹山区的简易地图,当然很不精准,略具形式罢了。但这已经足够让马吉昌等人吃惊了。刘书记离开夹山一年了,夹山的形状,依旧清晰无比地印在他的脑海之中。由此可见,当年刘书记对夹山,投入了何等的精力与感情。
刘伟鸿在地图上标出了夹山区所辖一镇五乡的基本位置,然后用粗线条将几个点都联系起来,很快就画出了一张简易的公路网络图。
“你们看,按照这个网络建设,三年,我看用三年时间,基本就能搞成了。吉昌,不要想着一下子就全部建成高等级的公路,那个不现实。修路最花钱了。第一步,就是要把毛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