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家(馅饼)-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可就有意思了。
上午八点多的时候,今天的《www。99down。:看书吧民日报》应该还没有发到浩阳地区,刘伟鸿肯定不是从陆大勇那里得到的消息。再说了,陆大勇何等身份,就算要关照刘伟鸿,那也是上位者对下属和晚辈的一种爱护,不至于连这样的消息都主动向刘伟鸿通报。
堂堂地委书记,又不是包打听!
那么,刘伟鸿至少在省里还有“通风报信”的人,和刘伟鸿关系不一般,应该也不会是朱建国。朱建国现在的身份地位,亦是非同一般了。
邓仲和脑海里转悠着这些事情,差点被烟头烫着了手指。
第483章 见成效了
县委干部任免公示一出来,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林庆县的干部们奔走相告——出怪事了!现在县委任命干部,要征求全体群众的意见了。这可真是“千古奇闻”啊,任命干部,不历来是上级党组织做决定的吗?什么时候其他人也能置喙了?
县委还很是解放了思想啊。
刘伟鸿很清楚,这个新鲜事物,要让大家都接受,得有个过程,为此县委组织部专门发了一个文件,向各个乡镇和县直机关说明县委试行公示制度的原因和目的。要求各区镇和县直机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对即将拟任新职的干部们,多提意见。
这个文件,是和《林庆县委组织部干部考察评议制度》(试行)和《林庆县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办法》(试行)等两个文件一起发下去的。
慕新民终于签字同意了这两个试行的制度。但还是留了一手,不以林庆县委的名义发布,而是以县委组织部的名义发布。由此可见,慕新民很是谨慎,怕万一出了什么问题,自己没有退步。应该说,站在县委书记的立场,慕新民这一手算是比较高明的。刘伟鸿这些新搞法,如果获得了上级的认同,他是县委书记,肯定有功劳。党建工作,无论如何都是撇不开党委一把手的。若是真出了岔子,至少他慕新民也不是第一顺位的责任人,就算要受处分,那也是和刘伟鸿一起受处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慕新民还宁愿和刘伟鸿一起挨个处分,这样一来,他的“任务”,勉强也算是完成了。
刘伟鸿不在意,这些搞法,在林庆县看上去是标新立异,实际上都能从上级的文件里找到依据,不能算是他刘伟鸿异想天开的乱搞。而且基本都是被后世的事实所证明了的,是正确的方式方法。只是多年以来,大家习惯了“墨守成规”,尤其是党务工作者,更是小心谨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稍微出格一点的事情,谁也不敢做。与经济建设上的超常规“跃进”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种思想,也能解释,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几年里,法律法规的制定总是滞后于实际的发展。只因为制定法律法规,总是要再三考虑成熟之后才能进行,实际发展的时候,却允许摸着石头过河。
当然,胡乱摸石头的家伙,也要做好被打入冷宫,永世不得翻身的思想准备。
刘伟鸿脑海里多了二十年先知先觉的记忆,就占了极大的便宜,至少他很清楚,哪些石头能摸,哪些石头不能摸。有个时候,摸错了石头比摸错了大腿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刘伟鸿很乐意在党建工作方面多进行有益的探索。甚至这个县委组织部长的职务,都是他主动向陆大勇争取来的。当时陆大勇的意见,是想让他出任常务副县长,直接和邓仲和搭班子。至于高如柏,则接替李学智副书记的职务。陆大勇对刘伟鸿在夹山区发展经济的做法比较肯定,觉得在常务副县长的岗位上,刘伟鸿能够将他经济建设的长才完全发挥出来,比较容易出成绩。而且相对来说,经济建设工作比较单纯,万一有什么拿不准的地方,还有邓仲和把关。毕竟县长才是负全责的。不过刘伟鸿自己却提出来,愿意尝试一下党建方面的工作。
在京师陆大勇见到了马国平,证实了刘伟鸿的真实身份,自然要满足刘伟鸿这个“小小要求”。反正是安排进县委常委,那么常务副县长也好,组织部长也好,级别上是一样的。
刘伟鸿之所以自己争取出任组织部长,在于他十分清楚,在体制之内,党的工作,总是排在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工作。实际上,一个地方的经济是不是能搞上去,关键还在于干部队伍的建设是不是到位。单纯凭某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纵算他是重生者,亦不例外。在高层领导眼里,党委书记的地位和行政首长亦是截然不同。党委书记才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刘伟鸿不愿意自己的任职履历上,缺了组织部长这个环节。
当然,刘部长上任之后搞出的一连串动作,很多人都还是在观望。
但是一周之后,便开始有动静了。
这一日,县纪委书记卢正阳,亲自打了电话过来。
“刘部长,你好,我卢正阳啊,呵呵……”
卢正阳在电话里笑呵呵的,声音很是响亮。
“你好,卢书记!”
刘伟鸿也很客气。
卢正阳说道:“刘部长,你现在有时间吗?有些工作,我想向你汇报一下啊。”
刘伟鸿微笑说道:“卢书记太客气了,这个可不敢当。这样吧,我马上就过去。”
“哎哎,刘部长,这个可担当不起,还是我过来汇报吧……”
卢正阳益发的客气了。尽管他的年纪比刘伟鸿大了许多,资历更是不能相提并论,但刘伟鸿在县委的排名,正经在他前面,处于几位副书记之后,位居第六。卢正阳这是讲规矩。
“卢书记,你是老领导,当然应该我去拜访你。就这样说好了,你稍等片刻,我马上就到。”
刘部长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卢正阳又客气了两句,这才挂了电话,心里头颇为很满意。谁说刘伟鸿跋扈?只要你不招惹他,人家还是挺讲究规矩的。至于你硬要去找人家的麻烦,还不容人还手了?
县纪委依旧是在那栋独立的小楼办公,刘伟鸿这一回过去,和上次陈文东在的时候,自然是完全不一样了,每个碰到他的纪委干部,都是恭恭敬敬的向刘部长行礼问好。而且陈文东倒台之后,县纪委进行了“大换血”,一大批干部,包括两名副书记李兵和黄兴国都换掉了,纪委干部大多是新人,对刘部长没有任何成见,俱皆敬畏有加。
卢正阳亲自站在办公室门口迎接,见刘伟鸿的身影出现在走廊口,立即快步迎了上来,双手伸得老长,嘴里笑呵呵的:“呵呵,刘部长来了,你好你好!”
刘伟鸿与卢正阳热烈握手,寒暄了几句,一起进了卢正阳的办公室落座。
卢正阳用的不是陈文东以前的办公室,换了一间。他比较讲究这些东西,陈文东倒了霉,估计与他那间办公室的风水有一定的关系。倒是进来倒茶水的,还是原任办公室主任周莉。周莉依旧是老样子,面容姣好,身材曼妙,颇有风情的一个花信少妇。以前传闻她是陈文东的情人,随着陈文东贬职调离,此种传言也就渐渐消失了。陈文东没有牵连到她。
像她这种年轻又不失风韵的少妇,在机关工作,总有自保的手段。当然,暂时还没听到她与新书记卢正阳之间的暧昧传闻。卢正阳不是陈文东,在这些方面比较注意。不过,周莉亲自过来倒茶水,可见她已经完全取得了卢正阳的信任,连本该通讯员做的事情,都代劳了。
“刘部长,请用茶!”
周莉声音娇柔,满脸含笑地说道。
“谢谢周主任。”
刘伟鸿亦是脸带微笑,似乎对周莉以前所做的一切,早已如同过眼云烟一般。刘伟鸿确实也不会老是去计较这些。政治斗争中的雷霆手段,只施加在那些真正阻碍他进步的人头上。其他小事,不必斤斤计较。
周莉轻轻一笑,带着好奇打量了刘伟鸿两眼,退了出去,带上了门。
“刘部长,呵呵,你真厉害!”
周莉一出去,卢正阳便朝她伸出了大拇指,慈眉善目的脸上,露出钦佩的神情。当然,多多少少带着一点职业化。让卢正阳这样的老油条真正佩服一个人,可不容易。
“卢书记,你可是我的老领导,这样说,我可真是担当不起了。”
卢正阳笑着说道:“呵呵,刘部长,我这也不是拍马屁,确实自古英雄出少年。你看,这个干部公示一搞,效果就出来了,我这里可是收到了不少反应问题的信件。”
说着,卢正阳便将茶几上一大堆各式各样的信件往刘伟鸿面前推了一把。瞧那堆信件的规模,怕不有好几十封。
刘伟鸿一点也不奇怪,他那边收到的信件更多。毕竟这个工作,是组织部在推动的。大家对拟任的干部有意见,想要反映,头一个想到的也是组织部。
在林庆县普通干部的心目中,刘伟鸿的威望其实是很高的。他斗倒了米克良,大快人心。因为米克良的“邪恶”,便衬托出刘伟鸿的正义。基层干部和群众,不大理会什么官场斗争,他们的观点非常朴素——收拾了坏家伙的就是好官。在我国,底层民众历来都有“青天情结”,也有“侠客情结”,刘伟鸿的表现,刚好符合这些标准,威望也就起来了。
刘伟鸿连县委书记也敢顶!
没有一点底气,又或者立身不正,刘伟鸿敢这样子吗?
这样的干部,应该是信得过的。
第484章 声名鹊起
刘伟鸿微笑道:“卢书记,有效果就是好事嘛。要是一点响动都没有,那就不好了。”
“是啊是啊,是好事。虽然不说反映问题越多越好,但完全没有人反映问题,肯定也是不对的……刘部长,听说组织部那边也收到了不少信件?”
卢正阳附和了几句,随即问道,脸上露出关注的神情。这才是他今天请刘伟鸿过来的目的,想要探探刘伟鸿的底细,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态度。仅仅只是做个样子给大家看看,还是想要动点真格的。
刘伟鸿答道:“不瞒卢书记,组织部那边确实也收到了不少的信件,不比你这边少。”
卢正阳马上问道:“那么,这些信件,主要是反映了哪个方面的问题呢?”
“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反映一把手不民主,搞一言堂的;也有反映主要领导干部作风粗暴,喜欢乱发火乱骂人的;还有反映作风问题和经济问题的,不一而足。”
刘伟鸿说道,看上去,语气还比较轻松。
卢正阳一张笑脸,却逐渐严肃起来,说道:“刘部长,我这边统计了一下,大致也是这方面的内容。被反映的同志还不少,除了马吉昌同志,几乎每一个拟任干部都有人反映问题。”
夹山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干部队伍空前团结,马吉昌以前给刘伟鸿做副手,紧跟刘伟鸿的步伐,大家对他没什么意见。很简单嘛,刘伟鸿不正管着这事呢。真反映了马吉昌的什么问题,那不是跟刘部长过不去?谁会干这样的傻事!
刘伟鸿点点头,肯定地说道:“越是这样,越证明我们这个动作搞对了,让我们对这些同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是啊,是这样,以前我们对这些同志了解得确实不够深入……不过,刘部长,我也发现一个问题,这些信件,大多都是匿名信,这就有点不好办啊。”
卢正阳抚了抚头顶稀疏的头发,感慨地说道。
县纪委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匿名检举,一律不查。
这是有过深刻教训的。虽然大多数反映问题的人,都是一片好心,但不可否认,也有极个别人,别有用心,唯恐天下不乱,四处写匿名信告状,捏造事实,诬陷干部。一开始的时候,纪委很是认真,对举报信上反映的问题,都派人调查,结果查来查去,查不到什么确切的证据,最后不了了之,却对被举报干部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多了,干部们都很有意见,闹得怨声载道。最后纪委便有了这么个“内部规定”。省得被人钻空子,一张邮票八分钱,搅得“天下不安”。
刘伟鸿也认真起来,沉吟说道:“卢书记,我理解这中间的难处。原则上,我也认为匿名举报,可以不予理睬。除非是证据十分确凿。但只要是实名举报,我看是必须要查的。不查,不好交代。”
卢正阳舒了口气,连连点头,说道:“对对,我也是这个意见。”
他就是担心刘伟鸿新官上任,为了尽快出成绩立威,不管实名举报还是匿名举报都坚持要查,那就不好办了。既然这个事情是在县委常委会议上通过的,纪委就有义务协助配合。这样一来,出了成绩得“好处”的是刘伟鸿和组织部,累死累活做恶人的,就是他们纪委了。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卢正阳可不愿意去做。现在刘伟鸿明白表态,卢正阳就比较放心了。
别看人家年轻,这官场上的道道可是拎得清。
“这样吧,卢书记,我有个建议。李主任那边,也收到了一些信件,都是反映问题的。我们不如一起去拜访李主任,和他商量一下这个事情,看看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才最妥当。你看行吗?”
刘伟鸿略加沉思之后,说道。
卢正阳没有马上点头。这个事,听起来挺简单,也理所应当,但卢正阳还是得仔细想想。原因无他,李学智和刘伟鸿,那是公认的“一路人”。两个都是地委书记陆大勇的亲信嘛。在林庆县配合得也蛮默契。现在卢正阳在这个事情上和李学智刘伟鸿协调一致,谁知道慕新民会不会有什么想法?虽然是工作上的问题,却也不能不小心一些。
卢正阳眼下还没打算掺和进去。实在这两边的来头都不小,一个是省长作后台,一个是地委书记做当靠山,谁都惹不起。
刘伟鸿理解卢正阳的顾虑,笑了笑,说道:“卢书记,我们先碰下头,拿个基本的方案出来,到时候再向慕书记汇报,如果需要的话,最好是上常委会研究一下,再做决定。”
卢正阳立即连连点头,说道:“这样好这样好,毕竟这是大事,慎重一点也是应该的。”
这个小刘同志,还真是善解人意啊。
卢正阳的心情,马上便变得开朗起来。
刘伟鸿办事雷厉风行,当下就在卢正阳办公室给李学智打了电话,说明了一下情况。李学智自然表示十分欢迎。两个人随即联袂出门,出门前,刘伟鸿电话通知向耘,让他将收到的所有信件,直接送到李学智办公室去。
县人大也在县委大院里办公,是一栋独立的办公楼,规模不如县委县政府办公楼那样大,胜在自成体系,环境更加幽静。
“呵呵,正阳书记,伟鸿部长,两位好!”
李学智也是礼数周到,在办公室迎接两位同僚。说起来,李学智正经算得是上级领导,正县处级干部,排名紧跟邓仲和之后,在徐文浩之前,从他对卢正阳和刘伟鸿的称呼之中,也能看得出来,李学智在这个方面,拿捏得恰到好处。
三人见礼已毕,分宾主落座,稍顷,向耘气喘吁吁的将一大堆信件送了过来。李学智这里收到的信件没有那么多,但也有二三十封。一总摆放在茶几上,高高的堆成了一座小山也似。
基本上,李学智同意刘伟鸿和卢正阳的处理办法,暂时忽略匿名举报信,集中精力调查实名举报信上反映的问题。三个人很快就拿了个基本方案出来。李学智新任人大主任,也正想做一番成绩出来,在这个方面的诉求,他与刘伟鸿一致,自然就好商量。
下午,慕新民应他们三人的要求,召开了常委会议,一起商讨此事的后续处置方式,几乎全部常委都同意按照李学智三人研究的方案办理。
实名举报信数量不多,一共涉及到三个拟任干部,其中正科级干部两名,副科级干部一名。根据县委常委会的决议,对这三名拟任干部,由县纪委牵头,就实名举报信上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私下里,刘伟鸿都匿名信也没有完全置诸不理,仔细清理了一下,对于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看上去较为容易调查的信件,归纳到了一起。随即,县委组织部单独派出了干部考察小组,对这几名干部重新进行考察评议。
一时之间,林庆县官场再一次掀起了一场风暴。尽管针对的干部只有少数几个,但对大家的震撼却不小。看来,县委这一回是玩真格的了。
其实想想也知道,依照我国政治生活的惯例,既然县里出台了这个文件,那就肯定要好好搞一两回的,抓那么两三个典型出来,以确保文件的权威性。
那几个被调查的干部,看来是撞到枪口上了。
这一查,还真查出了些问题,其中一名拟任局长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涉及到了比较大额的金钱。县纪委在向县委汇报之后,决定对该名干部正式立案调查,对他的拟任自然取消,常委会上另外安排了一位新的拟任局长。其他两位,问题不是十分严重,尚未达到违纪违法的程度,县纪委和组织部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没有取消他们的拟任资格。
这个结果,好似一枚重磅炸弹,将原本就不大平静的林庆官场震得地动山摇。县委已经通过的拟任干部,被立案审查,这还是第一回。大家一下子变得谨慎无比。
县委宣传部以此事为蓝本,专门写了一篇数千字的通讯,经过省委宣传部批准,刊发在《楚南日报》之上,主题内容当然是突出林庆县委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新举措,对县委书记慕新民同志,县委组织部长刘伟鸿同志,县纪委书记卢正阳同志,均有赞誉之词。
《楚南日报》上一刊发这篇文章,自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地委组织部长魏爱国亲自召见刘伟鸿,详细探寻了刘伟鸿在林庆县推出来的这些大动作,对此十分肯定,鼓励刘伟鸿继续发扬,争取继“林庆经验”之后再搞出一个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出来。地委组织部,已经在考虑是不是将林庆组织部的良好经验在全区推广。
短时间内,刘伟鸿便即声名鹊起,成了整个浩阳地区组工干部们议论的对象。
这个全区最年轻的县委领导,还真不是玩的,确实有两把刷子。
第485章 大宁和林庆可不一样
大宁市委大院,坐落在一片绿树掩映之中,很是威严大气。
这还是七十年代建起来的办公大楼,以新潮的眼光来看,是有点老土了。不过刘伟鸿觉得,反倒这种红砖黑瓦的建筑,才更显得威严。后世很多地方政府,都搞了花里胡哨的办公大楼,怎么看怎么像是迪尼斯乐园,就是没有了那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刘伟鸿是前来拜访大宁市委组织部长朱建国的。
刘伟鸿出任林庆县委组织部长之后搞出来的一连串大动作,上了《楚南日报》,朱建国自然看到了。立即便给刘伟鸿打了电话,笑呵呵表扬了他几句,随即就跟他开起了玩笑,说刘伟鸿是不是把他老朱给忘到爪哇国了,这么长时间也不来看看他。
刘伟鸿立即微笑着答应下来,马上就去省城拜访老领导。
朱建国便笑眯眯的,很是满意。这个刘伟鸿,还和以前一样,抬头知尾,是他朱建国肚子里的蛔虫。老实说,这许多时候没见到刘伟鸿,朱建国还真是比较想念了。在大宁市这段时间,朱建国每日里都小心翼翼的,尽管省委组织部长李逸风亲自召见过他两回,给他撑腰打气,叫他放开手脚干工作,不要有什么顾虑,但朱建国还是感到压力很大。
大宁市可是省城,市委书记乃是由省委副书记兼任的,位高权重。班子里的同志谁不是小心谨慎?朱建国初来乍到,以前从未有过大城市的工作经验,较之其他常委同志,就更加要小心在意了,日子过得挺压抑的。
如今刘伟鸿也成了组织部长,虽然是县里的组织部长,毕竟是同一个系统,工作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刘伟鸿搞得风生水起,朱建国就想请刘伟鸿过来,好好谈谈,“请教”一下。刘伟鸿本就是他的“军师”,向军师请教理所当然。
刘伟鸿刚好也要到省交通厅跑一下夹山区修路的款子,两相其便了。
这个事情,去年年底刘伟鸿就在搞,慕新民打死也不在报告上签字,就一直拖了下来。前不久慕新民终于签了字,刘伟鸿随即跑了地区交通局。照理说,他已经不是夹山区委书记了,这个事情,该当由新任区委书记马吉昌或者新任区长柳树林去跑。不过刘伟鸿很清楚,无论是马吉昌还是柳树林,在地区交通局都不如他那么有面子。尽管卸任了区委书记,刘伟鸿可也没有将自己当做外人。不说他对老爷子的三年承诺,单单就他在夹山区工作了一年多,也已经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八万干部群众有了很深的感情。刘伟鸿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夹山区的父老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地区之行很顺利,新任地委副秘书长兼地委办副主任王化文亲自作陪,宴请了的地区交通局的领导们,地区交通局那些头头,去年就答应了刘伟鸿,只要他们县里把报告打上来,地区肯定要给点钱的。如今刘伟鸿今非昔比,已经是全地区最年轻的县委领导,加上有王化文作陪,就更加要给个面子了。公家的钱,给谁都是给,没必要和刘部长王秘书长过不去。
一顿酒喝下来,地区交通局的局长很豪爽地在报告上大笔一挥,批了二十万元。刘伟鸿心里头是有点嫌少,但考虑到浩阳地区新建,地区交通局要用钱的地方也很多,能够专门照顾夹山区二十万,已经很不错了,自然也就没有多说,与地区交通局的领导们把酒言欢,各自尽兴而去。
这笔钱是地区交通局从专项基金里面拨付的,虽然还是要请常务副专员和专员曹振起签个字,亦只是个程序而已。曹振起心里不待见刘伟鸿,但还算遵守规则,没有刁难,痛痛快快地批了字,刘伟鸿找到地区财政局,将拨款落实了下去。加上县里拨给夹山区的二十万,已经有了四十万进账。刘伟鸿兀自“不知足”,又一口气跑到了省城,继续打交通厅的主意。要是能在交通厅也弄个三四十万,那就比较宽裕了,眼下乡间公路造价不高,还能发动群众出工,精打细算下来,很能办一些事情。
刘伟鸿办事,历来先公后私,先和李鑫一起去了省交通厅,邀请厅里领导一起吃饭,基本上把事情落实了下来,第三日上午才过来拜访朱建国。
上班时间,刘伟鸿没有去朱建国家里,径直去了大宁市委大院。
来之前,刘伟鸿电话预约了的,朱建国的秘书亲自在门卫室迎候。这位秘书大约三十来岁的样子,对刘伟鸿的态度恭谨中透出好奇之意。朱部长跟他说过,前来拜访的这位客人,乃是朱部长在林庆县的老部下,现任林庆县委组织部长刘伟鸿。
秘书同志听说过刘伟鸿的大名,前不久《楚南日报》上都有他的新闻,据说在组织工作上颇有创新的思维,尤其那个干部任免公示制度,让秘书同志很是惊诧了一阵,原来组织工作还可以这么干的。所以听说今天来拜访的客人是刘伟鸿,秘书心中颇为期待,原以为会见到一位成熟稳重的中年干部,不料一见之下,竟然是一个大男孩。这一来,确实是将秘书同志搞晕了,再也想不到啊!
经过一番交谈,秘书同志才确认这位就是朱部长要见的客人,一边在心里猛摇其头,一边十分恭敬地领着刘部长去了朱部长的办公室。
大宁市委大院占地自然要比林庆县委大院广阔得多,市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数量也不是县里可比的。组织部有一栋专门的办公楼,四层砖瓦水泥结构的红色楼房,朱建国在三楼办公。办公室是复式的,外间有秘书室。不过看得出来,这是后来改装的。估计当初这栋楼不是办公楼。
很明显,朱建国专程在等候刘伟鸿,一见刘伟鸿走办公室,便即笑呵呵地从待客沙发区走过来,与刘伟鸿热烈握手。
“哈哈,伟鸿啊,你可是有段时间没来看过我了。是不是县里的工作当真那么忙啊?慕新民那个家伙,没有再出什么幺蛾子吧?”
朱建国还是那么粗豪直爽,哈哈打得震天响。
单从这句话里,刘伟鸿就知道,秘书同志是朱建国信得过的心腹。不然朱建国不会当面批评慕新民,用词还那么“不堪”。这人到了一定的层级,说话办事都要注意个影响了。只有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才会放下面具,露出本相。
朱建国出任大宁市委组织部长也有半年多了,也该培养了几个亲信心腹。
刘伟鸿笑道:“慕书记的态度,变了不少。”
“嘿嘿,他不变不行了。《www。99down。:看书吧民日报》都发了社论,他还能怎么样?”
朱建国有点不屑地说道。由此可见,朱建国对林庆的事情,一直都比较关注,慕新民是种什么样的政治态度,他都一清二楚。
刘伟鸿脸色微微一凝,随即说道:“书记,报纸上的事情,咱们就不议论了。”
朱建国顿时一愣,有点狐疑地望了刘伟鸿一眼。他心里很清楚,在这样的事情上头,刘伟鸿是从来不会轻易开口的。一旦开了口,必定意有所指。难道他不认可《www。99down。:看书吧民日报》的社论?一时之间,朱建国的脑子有些拐不过弯来。朱建国本来打算要写篇文章,阐述一下自己观点的。见了刘伟鸿这个态度,此事似乎还有必要再考虑清楚了。
不过朱建国的愣怔,也就是瞬间之事,马上笑着说道:“来来,伟鸿,请坐请坐!”
当下两人在待客沙发上落座,秘书奉上清茶。瞧朱建国对刘伟鸿的亲热劲,这位还真是朱部长最待见的人啊。
“伟鸿,你在林庆搞的那几个制度,我觉得很不错啊。你们那个干部考察评议制度和干部教育办法的文件,我都仔细看过了,尤其是那个公示制度,很有借鉴意义。”
朱建国一坐下,便迫不及待地说道。
刘伟鸿不忙答话,掏出烟来,敬给朱建国一支,自己也点了一支,这才缓缓说道:“书记,这些都还在摸索阶段,不是十分成熟。魏爱国部长跟我谈过,时机合适的时候,准备在全地区推广。到那个时候,也许就比较成熟了。”
朱建国不由蹙了一下眉头。
刘伟鸿的意思,他心里清楚,这是不大赞成他在大宁市“依葫芦画瓢”啊。
“书记,大宁是省会城市,秦书记的作风特别稳健,和我们林庆县小地方不一样啊。”
刘伟鸿便提醒了一句。
他在林庆县推行“新政”,那是因为他实力足够,上面有陆大勇支持,县里有邓仲和、李学智、徐文浩、蒋大正等人做盟友,下面有一帮亲信干部拥护,这才可以大展拳脚。朱建国在大宁市不过是初来乍到,市委秦书记是省委副书记,位高权重,朱建国哪里有他在林庆县那样的实力?他推行的这几项制度,可都是在党委一把手那里“分权”。朱建国真要是依样葫芦了,只怕立即就会受到秦书记的强力打压。秦书记在省委的排名,尚在李逸风之上。朱建国焉能抵挡得住!
第486章 朱建国很郁闷
朱建国就有点郁闷,不高兴地说道:“只要是好的东西,那就应该推广嘛。”
刘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