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都市之我为宗师-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心打,老道我帮你洗洗髓。”
  所谓天心打,则是上应天心的武技,非化劲最上层功夫不得施展,具体来说,就是将老萨满的读心武更上一层楼的变化拳种。
  出而万象之前,能知一步之武为先知之武,能窥二步为读心之武,能看三步之外便是天心之武。
  一掌拍的孙长宁吐血,那身子落在地上,踉跄着退后,然而仍旧不愿意倒下,孙长宁浑身僵硬,站在原地,只觉得宛如被几千伏的高压电电击一般,那浑身上下都在颤抖。
  那种感觉极其痛苦,几乎就是要死了一般,孙长宁看着老道士,那面色在青白之间变化,然而咬着牙齿,死死不愿意倒下去。
  “不错的后生,有坚持。”
  老道点点头,心中暗道这一招是帮助他人震荡筋骨皮膜,可以说就是神话里的醍醐灌顶了,所谓古代武侠中的洗髓伐毛也不过如此。
  “依照这小子的体质,五分钟就能恢复了。”
  他如此想着,于是继续盯着孙长宁,然而紧接着,瞳孔就猛地一缩。
  孙长宁的这种状态持续了大约十分钟,但对于孙长宁来说几乎等同于十年般漫长,那钟雷霆麻痹的感觉渐去,取而代之的,似乎是筋骨皮膜焕发了新的生机。
  一股气息从丹田之中升起,浑身上下的毛孔大开,孙长宁的体内,那只金色的鲤鱼再度出现,于整个身体内游荡起来。
  一道啸声从喉咙中被吐出去,孙长宁的面孔涨红,那浑身上下如同火烧一般炽热!
  火烧身!
  老道的目光变化了,那是宛如看到新奇的事物,又如同看见了绝世的羊脂美玉一般,他低声说了几个字,大约是好好之类的话,随后耳中听得一道鸣响,那是孙长宁出手了!
  “吼——!”
  孙长宁眼中升起烈火,拳中带风,踱脚生雷,整个人的气势比方才足足高了一倍有余,老道身子一转,那提起气血,站在原地不动,只是举起手,把那五指张开,下个瞬间便狠狠与孙长宁对了一掌!
  轰——!
  隐有气浪震开,正如两道雷霆在交织,互相击打肆虐!
  老道士的手骨发出响动,而他本人的步伐蹬蹬蹬退了三步,就是这样,眼中露出惊色,再看前方,孙长宁退后只有两步半!
  孙长宁的最后半步生生的没有踏下去,脚后跟定在原地,悬在半空之中!
  老道目光一凝,随后哈哈大笑起来,那五指颤抖,当中的皮肉被那一掌震的通红!
  “好!好!好小子。。。。。。。好后生!”


第四百零五章 道与路

  “咳——”
  一口气被吐出,孙长宁的身子摇摇晃晃,而同时浑身上下那股汹涌的力量感如潮水般退去,再抬起头,老道向着前方重新踏回三步,除去手掌皮肉有些发红外,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损伤。
  “这就是真丹?”
  孙长宁心中震惊了,刚刚那一掌是在火烧身的状态下打出的,根本没有留手,是全力出击,然而就是这样,也仅仅把老道士震退三步而已,自己受到的反震力其实比老道士要大的多。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然而这一掌下去八百是自己损了,但对方别说被伤了一千,怕是一百都没有。
  “这一掌很有力道。”
  老道士向孙长宁走过去:“一拳万斤,你的功夫确实是不弱,化劲最上层功夫,凡练到这个程度的人,身体都会产生一些神异变化,并且会根据自己功夫与擅长的方面而产生各自奇异的能力,只不过,以化劲最上层功夫抱丹之后,这种神异会被放大十倍至百倍不等。”
  五指骨节嘎嘣作响,老道的身躯中,那种沉闷的雷声再度响起,而孙长宁静静站在原地,身体内那股灼热的气息从七窍散发出去,金色的鲤鱼化作光辉游荡在四肢百骸,随后孙长宁感到之前所受到的损伤都在渐渐恢复。
  金色的鲤鱼很快消失,孙长宁吐出气来,这时候老道士把目光放在孙长宁身上,上下打量一番,开口道:“雷震筋骨皮膜,洗髓伐毛,这可是玄幻小说里才有的过程。怎么样,舒服不舒服?”
  “咳。。。。”
  孙长宁再度吐出一口气来,身子轻轻一震,那顿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听见老道士的半调侃话,孙长宁顿时笑起来:“老修行也看那些东西?”
  “当然看,有时候里面写的还确实是煞有介事,你不觉得那些东西确实挺好看么。”
  老道抚了抚胡须,一只手负在身后:“雷者天之刚也,所谓出手雷音,如鼓如鞭,你的力量很强,技巧,爆发力都宛如怪物,也难怪假丹打不过你,如今你走到化劲的最上层,但还远远没有把这个境界吃透。”
  “即使是绝世的天才,在化劲最上层功夫也要待上五六年的时光,但是不必担心什么,因为一入真丹,就如同我说的,即使你已经三十,也能在一瞬间恢复到练武二十岁左右的体能。”
  “新的细胞与血液会更换老的细胞与血液,如同整个武林一般,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老道长长吐出口气,那清风再度席卷,澎湃的气血涌动起来,带着宛如从古老神话时代响起的雷音鼓音,使得闻者不能自已,心神激荡。
  “五六年的时间吗?或许我会打破这个定律。”
  孙长宁开口:“没有什么是不能靠着勤奋打破的,我在武道之路上走到这个程度,仅仅用了两年的光景,一个化劲最上层的功夫,即使有着万般玄奥,我也不可能在这个境界停留五年之漫长。”
  “一年。”
  孙长宁竖起一根手指:“一年之内,我就要突破这个武学境界,我要看见真丹的风景。”
  “是么,后生你很有志气。”
  老道士目光微动:“我听闻过你的事迹,这尤其是在道派之中已经不算秘密。除了一些偏远的山观,在大都市以及名门之中,你的名号已经流传开来,并且与你的师父不相上下。”
  “峨眉山一个破小观,如今金顶都已经被佛门摘去的地方,居然能在最后的一段时光内出现你和王青帘这样的人物,虽然你并不是自峨眉山出来,但是王青帘把你发现并且传授你拳法,无疑是极为正确的。”
  老道看向孙长宁,那目光之中满是欣慰与庆幸:“每一个人生来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没有发现,只是因为没有找对路子,这是来自祖师的哲学,是两千年前的人生智慧。”
   “你天生就是学拳的苗子,并且还是一株郁郁葱葱的仙苗,如果放在其他的地方,你得不到应有的雨水滋润,最后只会泯然众人,而踏上了武道,暂时失去的很多,然而你得到的,则是更多。”
  老道士开口,那眼神之中充满悠然之色。
  “如两千五百年前,若是道祖不曾从周王朝中辞去职务,那么也就不会有名震天下的《道德经》,更不会出现口口相传的《清静经》,那么太上道祖的名头也不会落在祖师身上。”
  “如今,两千五百年前,祖师骑青牛出函谷,一路西行,紫气东来三万里,这历史之事已经化作神话,被无数的人儿口口相传,千秋万世,只要东土不灭,西行函谷的传说就会一直流传下去,但同样的,如果当年祖师没有选择辞去职务,或许现在,天下根本不会有道家的存在。”
  “路有很多,但是适合的只要一条而已。”
  老道如此说着,这时候开始踏动步伐。
  “我打一套神霄天乙部五雷正法,从身法到拳法,掌法到指功,再到拆招换招,引雷灌体,呼吸风雷,吞云吐雾。。。。这一套你都看好了。”
  孙长宁目光轻动:“老修行不是说白云观不能收外徒,更不能私自传授武学的吗?”
  “确实是不能。”
  老道士抬了抬眼皮:“但那是说白云观,可不是说我个人。”
  “今天看你这个后生顺眼,又是我道派武人,出去了,就是代表我道派门面,我也没有徒弟,唯一一个记名的弟子就是元生,喏,就是你后面那个小家伙。”
  老道士指了指一直在角落边缘的小道士,而小道士被老道士点到,顿时一个激灵站的笔直。
  “崆峒山上的老家伙们派了人和你找场子,都是一家的,下手注意点分寸,我教你几招,等遇到那个小道士,你给他三拳两脚打发了了事便好。”
  “经常听人说你这个后生狂傲,今天看起来,你其实很平和,只有在动武的时候才会变得有些狂暴,但这是好事,不是坏事,你要做的仅仅是学会如何掌握自己的怒气,还有。。。。。火烧身。”
  老道士说了一通话,而孙长宁听得则是眼中瞳孔一缩。
  “老修行什么都晓得,对于后生我真是一清二楚啊。”


第四百零六章 雷道神打之法!

  “呼——!”
  老道士打开一个拳架子,那两脚一开,只是轻轻在地上一踩,顿时两块青石砖崩出密密麻麻的裂纹,那声音清脆,仿佛坚硬的石砖只是硬卡纸糊起来的一样,而老道士的两手交错运行,犹如在打太极般,可那当中蕴含的,却是能把一个成年壮汉活活崩死的力量。
  “轰——!”
  两拳突然向着左边横打,那两臂骨骼猛地一震,带动浑身上下八万四千劲化作一股,同样是对准空气舞出两拳,就是这一瞬间,却打出如同雷霆轰鸣般的动静。
  整个人宛如是天上雷神下凡,老道士那两拳挥出去,口中念念有词。
  “这是横山雷。”
  “雷横山中,劈虐四野,两拳如锤,锤乃雷公神兵,中胸膛则气血亏损,五肋俱裂,达至浑身上下四肢百骸,将敌身躯之骨锤打如鞭,节节爆开。”
  “其中要意,聚气于身,发雷于臂,震筋骨皮膜,使得浑身八万四千劲化作一股,腹中有呼吸,大丹藏铅汞,劲中藏雷,雷显于外,达刚中之刚,不晓柔之极意,乃阴雷之拳。”
  两拳舞落,老道士身子向前进步,两手上下一抬,当中右臂一个轮转,于半空之中劈出一道雷音。
  “这是劈挂雷。”
  老道这招孙长宁已经见识过,并且吃过一次亏。
  “雷自天挂,气泄如海,发如龙卷天刀,五指化作惩天之刃,臂如刀柄,掌如雷刀,斩之则以自身劲力迸发雷震,引敌筋骨皮膜层层破裂,以己攻敌,令敌攻敌。”
  “其中要意,聚气于胸,引一口先天之气传荡臂膀,以五指出暗劲,腕出明劲,直明暗四劲相合一,施化劲化丹劲,一击劈挂要人性命。”
  双手舞动,把劈挂之姿化作直冲之拳,那一记长拳打出,震的筋骨节节爆响,而同时跨步扭腰,那一瞬间,腹部收缩,仿佛有雷霆之力传入拳顶,那前方荡起拳风,只是这一下,居然让人心中升起恐惧。
  “拳经有云,筋骨发力,震得不荡为先天,节节挪移,爆而不响为罡气。若练拳之人达此境界,则离大道不远。”
  “这一拳唤作天罡雷,看似简单,事实上要运用全身之力,以足为支点,贯穿上天,这个上天就是龙骨通脑的意思,我们的眉心唤作紫府,在道家的说法中,叫做上泥丸宫,又唤作天宫,昆仑,玉京山。。。。所有道家典籍之中说的元始天尊讲道处,便是眉心紫府。”
  “以龙骨为通点,使得上中下三处泥丸宫同时运起一气,那一气贯穿四肢百骸,最终流淌到这一拳之上,便是聚浑身之劲于一点,出拳时威力百倍于寻常,能震全身四百零九窍,二百零六骨同发雷音,此绵绵不绝。”
  老道士那一拳绝不是在吹牛,因为那道雷音做不得假,绵长而又沉闷,宛如夏日暴风雨来临前的天威,这一拳打出去,连空气都发出颤抖的爆响,持续有数十息方才消失。
  孙长宁看的目不转睛,同时老道士的拳头舞得也是越来越快。
   小院子中发出风与云呼啸的声音,看见那老道的身子陡然一晃,那两手如从火中取栗,又似掌抄铁砂,两下翻滚,如博弄云霄,点开太阳。
  “青日雷!”
  “玄阴雷!”
  老道士两手打开不同的拳法,一者为拳,一者为掌,身法变化,踏罡布斗,那一步一步宛如天公擂鼓,打的震音四下起,山河皆在听。
  “降魔雷,伏妖雷。”
  “推山雷,摧海雷。”
  “通天雷,彻地雷。”
  “正法雷,五行雷。”
  “太乙雷,神霄雷。”
  老道士的拳越打越是凶猛,此时即使是门外汉也能看出拳法的恐怖,那一步踏在院子里就是一块青石砖炸开,拳拳如炮弹,带着气浪劲风,而孙长宁也终于看清楚,一位真丹劲的实力到底有多么恐怖。
  白云观中的这位老道说他在丹劲浸淫了十年,这十年风霜雨雪,可谓真正把丹劲练到了顶峰,孙长宁此时看着这老道打拳,毫不怀疑,如果自己和这老道放开了打,不需要十个回合,自己怕是就要被他活活锤死。
  原本引以为傲的力量原来不堪一击,白云观,京城之观,始建于唐代,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地,原名唤作天长观,金朝时重建为十方大天长观,后重建为太极宫,至明代洪武二十七年再度重建,又在清康熙四十五年时扩建,直至后来,修缮不停,可谓真正是见证了一千年的光阴岁月。
  春秋在轮转,这所道观之中传承下来的东西皆是瑰宝,是神圣且不可亵渎,更是不能忘记的东西。
   轰——!
  一步崩在地上,那青石砖痛苦的炸开,此时的小院里已经一片狼藉,以老道为中心,向外扩散开来,大约半径五米之内,所有的青石砖基本上都已经是炸的粉碎。
  小道士站在救苦殿前,小脸一抖一抖,那眼睛瞪着,他从来没有见过老道士施展过这种神威,此时在他眼中看来,老道士有这种功夫,和神仙又有什么差别了?
  跺脚炸雷,出手化风,吐气成剑,睁眼生电。
  这已经是道家典籍中说的炼成龙虎金丹后的气象了。
  事实上小道士想得没有错误,老道士确实是已经练就金丹,所谓真正丹劲就是道派金丹,抱丹抱丹,依照化劲功夫的层次不同,所抱得丹,有人是真丹,有人是假丹。
  假丹远不如真丹,一入真丹,那才是真正的神仙中人。
  古人常说金丹大道,意思就是,一旦修成金丹,便已经知道大道在何方了。
  “丹劲之上是为罡劲,我道派炼罡,是火字带东,并非是绞丝带东,炼与练不同,后者只是寻常之练习,为凡间下乘道,前者乃是把自己化作一块钢铁,千锤百打,如此方可是炼。”
  “东方生火为炼,人体如龙,金丹之上化天罡,天罡之上是浑天,练就浑天返先天,那就是已经真正得道了。”
  老道吐出口气,那双手压在胸膛处,缓缓下落,而随着那口绵长之气的泄去,老道的壮硕身形也渐渐恢复原样,于是在孙长宁的注视下,再度变化成那个长须飘飘,仙风道骨的老者。


第四百零七章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如道家神话中的大小如意一般,老人那口气吐出,再度面色祥和起来,这神霄天乙部五雷正法当正玄妙无比,在孙长宁看来,这已经不是正常的武功,而是近乎于大道的武学了。
  就如同《三十三剑客图》内描写的那样,四明头陀一招尺山寸水就把许家小道士震住,知道自己遇到了当世的真罗汉,那鞋底抹了点水,瞬间便不见了踪影,这种身法,即使是武侠小说中的青翼蝠王韦一笑也难以企及,只能仰天长叹。
  有时候现实比艺术作品还要不讲道理,还要更加的神奇。
  “后生,看的怎么样?”
  老道挥了挥手,摩弄一个太极拳的架子,孙长宁同样打了一下,那深吸一口气,身子轻轻颤动,而后陡然一声爆响。
  “轰隆隆——!”
  宛如雷霆在身躯中打起,孙长宁踏出步伐,开始演练起来。
  那之前老道的拳法被孙长宁一一施展,每一招每一式打的都是恰到好处,老道看的微微颔首,那面上全是满意之色,之色那眼神当中,还带着一丝无奈。
  “砰——!”
  忽然,打到某处拳法的时候,孙长宁停止了动作。
  “怎么,不接着向下打?”
  老道询问,孙长宁摇摇头:“到这里就足够了,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老修行,刚刚那神霄天乙部五雷正法之后,后续的拳法皆是你自己打出来的,是属于你的拳法,我只要知道前面的就可以,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千千万。”
  “一拳能衍化千拳,千拳能衍化万万拳,道在这里,路不会走错。”
  孙长宁如实回答,语气颇有慨叹,又似顿悟一般,而老道此时目光一凝,眼中那最后一抹无奈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好小子,这年纪轻轻成就龙王威名,果然是有道理可循的。”
  他在心中默默念叨,同时再看看孙长宁,又是点头,叹出气来。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啊。”
  “可如今的武林,尽是像者,没有学者。”
  “学,学的是拳中意,学的是拳中道,学的是拳中至理,而并不是让人去模仿,如果一昧的模仿,那就失去了拳的本意,就好像是在念书学习时一般,不能举一反三,那么最终成就还是有限。”
  “但,还是那句话,所谓勤能补拙啊。”
  老道吐出气来,面向苍天,那院中,在他背对的位置,有一尊大鼎搁置,其中插着三柱长香,此时升起袅袅的青烟,缓缓。。。。。化在苍穹。
  “你要进来诵诵经吗?”
  老道唤了一下孙长宁,后者点点头:“既然来了救苦店,被老修行指点,我自然是希望学到的东西越多越好。”
  “嘿,这可不是学习,仅仅是最普通的诵经而已。”
  老道失笑,向着救苦殿走回去,而小道士则是慌忙跑过去给他开门,同时略带敬畏的看向孙长宁,低声唤了一句师兄,随后便做出引领的动作。
  “有劳。”
  孙长宁很有礼貌的还礼,而小道士则是连连摆手,他的眼中充满着敬畏,就像是身前的孙长宁是这道家十方丛林的掌舵者,拥有无上的权威。
  在小道士眼中,孙长宁和老道士一样,都是已经不该属于“人”的范围了,他心中的念头纷飞,思考到如果孙长宁和老道士这种人活在古代,那必然是要被称呼为神仙的,甚至还会受到朝廷的接见,更说不得会被招安。
  强者在任何时代都会受到尊敬,这条定律是绝对不会改变的。
  那么,如同老道士说的,一入金丹能返老还童,这种神奇的变化,在古代不是仙人又是什么呢?许多的方士会去护佑皇帝,告诉他们吃丹药能长生不老,事实上根本不可能,是药变有三分毒,谁没病会吃药呢?
  想要长生不老,只有把自己的拳法境界锻炼到丹劲之上,让自己的气血充沛不灭,即使到了七八十岁,古稀的年纪,仍旧保持着不可思议的力量,这就是丹劲之上的玄奥。
  孙长宁重新走回救苦殿中,老道士已经在蒲团上坐下,同时小道士连忙取来另外一个蒲团,请孙长宁坐好。
  “你的尾闾还没有打通吧。”
  老道看见孙长宁的坐姿,目光轻轻一闪,便开口询问,而孙长宁有些不解,看见孙长宁这个模样,老道士才觉得有些好笑,道:“你的功夫练到了这种境界,居然还没有打通尾闾,罢了,正好你要诵经,正乘此机会,把你的尾闾打开。”
  “这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任督二脉一样,一旦贯通人的六感顿时就会有飞跃似的提升,你的阳气旺盛,但需要阴来浇灌,所谓阳乃阴祖,阴阳阴阳,缺一不可。”
  “尾闾乃是古代传说中海水所归之处,见《庄子·秋水》,现多用来指江河的下游。《文选·嵇康》注引司马彪云:尾闾,水之从海水出者也,一名沃燋,在东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称尾;闾者,聚也,水聚族之处,故称闾也。”
  “在扶桑之东,有一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者无不燋尽,故名沃燋。也就是海拔很低、承接所有的江水、河水并且汇聚这些水的地方。低、承接所有的江水、河水并且汇聚这些水的地方。”
  “而在身躯中,人的尾闾就是尾椎骨,这个地方一旦贯通,气入天灵,归墟开辟,人身自成一处天地运转,可谓玄之又玄,妙之又妙。”
  老道命令小道士取来一本经文,放到孙长宁手中,而孙长宁看向那本经文,目光微微一动,道:“这是。。。。。。。。”
  孙长宁开口,语气有些询问,而老道则是点点头。
  “道祖的言论,终究会对于你有些启发,你在这救苦殿内细细品读,念着念着,注意思考此经中的某些言论。“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尾闾一开,阴阳自立,希望你今天来到白云观,除去拳脚的功夫之外,对于自己身躯的境界,也该再更上一层楼。”
  老道如此说着,随后便渐渐闭目,那双手放置于膝盖之上,便是不言不语。
  而那本经文上的字映入孙长宁眼中,上面写的是: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第四百零八章 真正的涿鹿之战!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经文映入眼帘,仿佛带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孙长宁从头至尾看了一遍,洋洋洒洒几百字,却似乎暗藏天地之间的至理。
  “阳动阴静。。。。以阳通阴,阴为尾闾,阳为一气。”
  孙长宁敏锐的抓住了重点,结合经文与自己目前要做的事情,将尾闾的奥妙在明面上看了出来。
  正如老道士所说的,尾闾一开阴阳自立,气入天灵,归墟开辟,人身可自成一处天地运转。
  道家的东西总是玄奥的,而佛家的东西亦是神神叨叨,但很多高大上的名词换到现代社会,其实完全可以用更加直白的话语来解释。
  “尾闾是打破地狱的第一关,练拳到了这个地步,有了天庭但是没有地府,开尾闾就是造化地府,天规地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从内视之中观看自我的经络,按其中路线探索海底之礁石,寻觅归墟之所在。”
  老道士闭着眼睛开口,而孙长宁的目光渐渐被经文内的文字吸引,从头至尾,连续不断的念诵,很快时间就在诵经声之中过去。
  大道无形,大道无情,大道无名。
  孙长宁感觉到自己的身躯在随之震动,那之前已经晓得如何迸发雷音,此时之前看到老道士打的神霄天乙部五雷正法在心中衍化出来,默默观想,于是孙长宁在虚幻之中看见一个相同的自己,正在打着那套天乙雷拳。
  人身的经络在这具幻身之上衍化出来,这是自我的思维构图,说的玄乎,什么幻景幻身,事实上这就和工程师们在构筑机械图纸之前一样,要在脑海之中想象一个三维的等高图,俯视图仰视图和侧视图,让图纸活过来,再结合内视的观想法,这就是自我思维创造的幻景。
  孙长宁很久之前就已经熟悉内视,更不要说后来鲤鱼让他几乎能做到移动每一处经络部位,化劲的最上层功夫可不是充话费送的,当初在草原上吃了多少苦头,现在就有多少收获。
  虚幻的孙长宁在挥舞拳头,那每一动作,浑身上下的骨骼与经络就随之动作,而孙长宁闭着眼睛,在默默观看虚幻的自己挥舞拳头,那身上的气息运转,从何处发,从何处起,至何处落幕,都看的一清二楚。
  自己的身躯内,一口先天气被提起,按照神霄天乙部五雷正法的经络图运转起来,
  “呼——”
  宛如风在游动,宛如雷在畅行。
  身躯体表上的汗毛根根炸起,竖得笔直,孙长宁闭着眼睛,双手不自觉的放置于双膝之上,挺起胸膛,那龙骨竖得笔直,身上的骨节中不断爆出沉闷的雷声。
  “雷乃天之号令,亦是战鼓之声,古时候神话传说,黄帝杀夔牛于沧海,取其皮制成战鼓,雷声轰鸣不灭,一锤落可震方圆五百里,其音震天摄地。”
  老道士缓缓开口,仍旧闭着眼睛,而孙长宁同样闭着眼睛,聆听着他的教诲。
  “黄帝之尊,以他之时代,绝不是手无缚鸡之力,披着大袍的寻常帝王而已,事实上,上古部落时代,以武为尊,黄帝之力气身高想来应当不输蚩尤,能败炎帝已经说明很多。”
  “杀夔牛于沧海,此沧海非真沧海,此夔牛亦非真夔牛。”
  老道士的话中有很多提点之语,孙长宁默默听着,同时心中念头百转。
  若是不去细想,只是以为这是黄帝时期的一则神话故事而已,但如今看来,黄帝杀夔牛于沧海,此沧海或许就是自身气海。
  黄帝乃道家之祖宗,不论是尊为还是真是,首先金丹之言最初被后人牵强附会的就是黄帝,也有黄帝鼎中烹金丹,乘龙飞升的故事。
  “夔牛就是人身之雷兽,以雷震筋骨皮膜,贯穿天宫紫府,昆仑山上九天玄女降世,是谓之开辟灵慧,而归墟显化,正是沧海之底。”
  “雷震沧海,黄帝杀夔牛以著雷鼓摄蚩尤,蚩尤或许也不是蚩尤,而是人身之中的浊气。”
  “真个如洗髓伐毛一般,雷音震出人身之中的浊气,使得先天一气贯穿四肢百骸,发于沧海,传说黄帝制鼓是为了防止蚩尤飞走,九鼓之后蚩尤不能登天,故落地与黄帝战,被黄帝所杀。”
  孙长宁低声开口,而老道士闭着眼睛,点点头。
  “说的很对,蚩尤是人身的浊气,雷震蚩尤,让蚩尤不能逃离,渐渐被阳气震灭,化在身躯之中,而尾闾此处凶险万分,如果贸贸然打开,则蚩尤飞走,带着人身先天之气一并离体,则人有性命之危险。”
  “要驱离浊气,但又不能贸然动手,要循序渐进,黄帝擂鼓九次镇压蚩尤,正是此中道理。”
  “涿鹿之战,你如果细细想的话,会发现,这就是一场人与人自身之间的较量,黄帝为阳气,蚩尤为阴气,阴阳交战,最后上阳降服下阴,定下人身脉络诸气运行,使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老道手中捏起一个印,那口中发出一声低喝,顿时一道炸雷响起。
  孙长宁浑身上下猛地一震,那一瞬间,身躯之内仿佛有一团雷霆炸开!
  轰——!
  一道气息自足底涌泉穴升起,直接贯穿三处丹田,最后传入紫府,再一鼓作气顺着龙骨直坠而下!
  “阴阳动静,阴自阳中而化,此时以阳气贯穿阴海,须得小心,小心,万万小心!”
  老道开口,而孙长宁耳中听得这一句话,同一时刻,那道先天之气已经打在尾闾之上。
  孙长宁被这一下直接震的就要站起来,然而那身躯中传来的潜意识告诉他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