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腕崛起(白佛)-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鹿鼎记》,叫他做好准备,这让超爱赵敏的何沐略感失望。

其实《鹿鼎记》这部书何沐早在小学期间就看过,至今看过不下三遍,相关影视剧也都有涉猎,对于《鹿鼎记》的故事他耳熟能详,不过以前看的时候都是站在韦小宝的立场来看,于是整部书从头爽到尾,不过韦小宝肯定是轮不上他演的,何沐只好把注意点放在其他配角身上,细细体味他们的心理和xìng格。

这次何沐并不是回恒水市里,而是直接回爷爷家,位于恒水北部的一个农村。

爷爷年纪大了,虽然不愿离开故乡,不过每年还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会被老爸接到城里住,但是过年一定要回老家过,基本上进了腊月之后爷爷他老人家就会回到老家准备过年,而父母还有何沐也会在年前回老家陪爷爷一起吃年夜饭,这些年几乎都是这样过的,唯一的变数就是老哥能不能回来。

所以就算何沐回了父母家过不了几天还是要回爷爷家,他索xìng一步到位。

眼看火车就要到县城了,何沐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号。

“喂,谁啊?”

“是我,萧宪伦。”

“哦。”何沐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声,心道:这家伙打电话来干嘛?何沐和他的这位高中班长并不是很聊得来。

“喂,大明星,现在拍什么戏呢?”萧宪伦故意将“大明星”三字说得很重,语气中的嘲笑和调侃已经明显的不能再明显了。

当初何沐执意去考北影,连最后一学期的复习也不顾了,在他们这些同学眼里简直不可理喻,甚至有人以“白rì做梦”来嘲讽他。在何沐回学校参加高考的那些天里,以萧宪伦为首的部分人直呼何沐为“大明星”,配上那挤眉弄眼的表情,傻子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为这,好哥们儿李文化差点在考试当天和萧宪伦干起来。

“我拍什么戏你不知道啊,有时间看看新闻好不好。”何沐反击道,他估计萧宪伦还不知道他的近况,不然他也不会说出这么讥讽的话,毕竟何沐只是小范围的出了点小名,在电视剧播出之前不会有太大知名度,他的高中同学里了解他现状的也只有李胖而已。

萧宪伦哼哼两声,“不瞒你说,我现在还真的在看娱乐新闻,从早上看到晚上,可就是看不到你,哈”

坐在沙发上抠脚丫的萧宪伦得意的把电视调到东方卫视的《娱乐现场》,声音放得很大,此刻主持人正在播报一条新闻:近rì有关《少年杨家将》剧组胡鸽、何沐不和的传闻不绝于耳,唐人影业发言人表示六郎七郎亲如兄弟,还经常一起打球,下面请看本台记者偷拍两大帅哥打篮球的视频片段

(这章少了点,大家见谅,改了很多次总是不满意,实在不擅长写脑残配角~放心,这种生物不会很多~)

第三十六章和睦的一家人

(不好意思,刚回到家,更新晚了,抱歉~)

萧宪伦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会亲眼看到何沐和大明星胡鸽在一起打篮球,何沐还嚣张地盖了胡鸽的帽!现在胡鸽到底有多红,没人说得清,但是一部《仙剑奇侠传》让逍遥哥哥胡鸽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是毋庸置疑的,而胡鸽也成了既赵薇之后又一个一夜成名天下知的典范,就算那些只看肥皂剧的阿姨大婶们都知道这个名字。

“吧嗒”一声,萧宪伦手上的遥控器掉落在地,还好掉的不是手机,何沐“喂喂”几声把他的魂儿叫了回来。

火车上的何沐隐约能听到电视里的声音,没想到这么巧,竟然真让萧宪伦看到了有关他的新闻,不过何沐还是要说一句,这根本不是记者偷拍的好不好,这其实就是唐人的工作人员拍的,那次他和胡鸽打球,惊动了唐人负责宣传的高层,鉴于传闻越传越玄,已经有部分声音在指责胡鸽欺负新人了,所以高层下令派了一个摄制小组把打球的两人“偷拍”下来,然后披露给媒体,以证明两人确实亲如兄弟,绝无不和。

“耽误了我这么长时间你还没说到底有什么事呢。”何沐提醒萧宪伦快入正题。

“哦哦哦,”萧宪伦似乎还没从刚才的新闻里缓过劲儿来,有些程序化的说,“下周一我们决定举办一次同学聚会,去年你就没来,这次你还来吗?”

“我就不去了,档期排的挺满的,华仔有部戏找我,我都不敢答应,下次,下次吧。”何沐一副我很牛叉的样子,再次狠狠打击了萧宪伦的嚣张气焰。

“哦,哦,是是是,那就下次吧。”萧宪伦诚惶诚恐的挂了电话,直到晚上吃饭他才恢复过来,并以自己是名牌大学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点重拾自信,心中对何沐的不屑和鄙视又找回来了,不过是个戏子而已,而且还是个没什么名气的戏子,牛什么牛,看我在聚会的时候怎么编排你,哼!

“喂,喂,靠!怎么挂了,你再劝劝没准我就去了。”何沐无奈的收起了手机,别说他还真想见见那些老同学,虽然班里有萧宪伦这种以讽刺挖苦别人为乐的傻×,但大多数人和何沐的关系还不错,尽管他们得知何沐决定考北影的时候并不支持,但那也是为了他好,毕竟以他的成绩考个一本几乎没问题,到时候再找个好工作,娶个好老婆,一辈子就能顺风顺水的过完。

但那不是何沐想要的生活,他喜欢新鲜事物,喜欢追求刺激和辉煌,他不甘和别人过相同轨迹的生活,他认为只有不断的追求,不断的尝试,不断地改变,这才是真正的“活着”。只能说他和别人的人生观是有差异的,能理解他的也只有李文化等少数几个人,不能理解他的也完全可以是朋友,他希望能在现在小有成就的时候和他的这类朋友聊聊,不求他们接受自己的观念,但求互相理解。

现在看来是不成了,萧宪伦这厮只要多说两句他肯定就答应去了,唉!

不知不觉间,火车已经到了县火车站,总算到了。

行走在县城的街道上,何沐不由感慨,每年都回来,每年都是老样子,国家经济在飞速发展,但在这里却仿佛看不到,贫困县的称号果然不是盖的。

叫了一辆黑车,司机直接把何沐送到了村口,再走几步路就到家了。

因为之前下过雪,地上有些泥泞,何沐倒也毫不在乎溅在裤子靴子上的泥点,大跨步走着。

虽然何沐只是小时候住在这里,初中之后就不怎么回来了,但见到他的人都主动和他打招呼。

“二叔回来了。”一个中年人热情的对何沐挥挥手。

“二爷,你又帅了!”这是村子里的年轻人,比何沐还大点,但是小何沐两辈。

“二舅爷,回来过年啦!”这是一个某个抱着孩子的小媳妇,她nǎinǎi和何沐同辈。

“”

总之乡亲们都热情的招呼何沐,而且几乎都是何沐的晚辈,仅有一些老叟才能仗着年纪大喊何沐一声“二兄弟!”

可是为什么都是“二”呢?

因为他是他爷爷的第二个孙子,他们家打他爷爷那起就辈大,再加上何沐老爸是爷爷最小的孩子,两人差着四十多岁,这也就造成了何沐的辈分大的没谱,同龄人中鲜有敌手。

这里就要介绍一下何沐他爷爷,何老爷子。

何老爷子大名何奎寿,今年八十有八,仍然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没灾没病,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他老人家生于动荡的民国时期,儿时曾拜有“仓州小霸王”之称的武术家刘云樵为师,学习八极拳,而刘云樵的师傅是清末民初赫赫有名的武术大家,八极拳宗师“神枪李书文”,所以爷爷也算师出名门,在恒水仓州一代颇有名气。

后来rì本鬼子入侵,爷爷的师傅刘老先生投身军戎,十几岁的何老爷子也受到感召入了伍,不过他们一个是**,一个是共军,打鬼子的时候还好,打跑了鬼子,这两家又掐了起来。

那时候刘老先生在**官至团长,后又进入情报部门担任重要工作,爷爷因为和刘老先生的师徒关系被上级猜忌,老爷子脾气也倔,你信不过我,那我就不干了!于是在解放战争眼看就要胜利之际,已经身为副团长的爷爷脱掉军装,回了老家,打了十几年仗,身上大小创伤无数,最后落得一场空。

由于爷爷当过军队领导,辈分也大,再加上战斗值爆表,所以回到家乡后在村子里一直是说一不二的强势人物,也是村民的主心骨,到了现在俨然已经是老祖宗级别的人物。另外爷爷常以武林人士自居,所以壮年时在十里八乡收了不少徒弟,爷爷的师傅刘老先生除了八极拳,另外还曾研习过迷踪、螳螂、杨氏太极、八卦等数个拳种,爷爷多少也学过一些,所以爷爷的徒子徒孙学什么的都有,不过爷爷最拿手的还是八极拳,这也是何灶何沐哥俩从小苦学的,只不过老大何灶一直在坚持,老二何沐却只是学了个基础。

爷爷共育有四女一男,何沐的大姑都快七十了,身体还不如爷爷利索,最小的姑姑也五十岁了,其中大姑、二姑、四姑都嫁到了外村,只有三姑是嫁给了本村的外姓人,所以爷爷在老家的时候一般都是三姑照顾他。

何沐家门口摆着两个石狮子,高高的大铁门,院落非常宽敞,在村子里算是顶气派的,里面的布置这么多年一直没变,梅花桩、沙袋、双单杠都在,何沐刚刚走进去就见一只黑影冲他扑来。

“呵,你还认识我啊!”何沐有些惊喜,一年不见,爷爷的大黑狗见了他依然很亲近,在他裤腿上蹭来蹭去的。这只大黑狗已经两岁了,平时都是三姑养着,不过只要爷爷一回来它也就跟着跑回老宅子,爷爷吃什么它就跟着吃什么。别看它只是一只小土狗,但忠诚和智商一点也不逊于名犬。

“回来啦。”爷爷洪钟般的声音从屋里传来。

“嗯,回来啦。”和八十八岁的爷爷相比,何沐倒显得有点中气不足似的。

大黑狗在这个家享受一切家庭成员的权利,他们俩一起进了屋,爷爷正在看电视,演的是赵本山的小品,爷爷边看边笑。

这和何沐对爷爷的印象很不同,在他心中,爷爷是非常严厉暴躁不苟言笑的,小时候逼他练功,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站不好抬腿就是踢屁股,但近两年,随着和爷爷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何沐明显感觉到爷爷的变化,他变得不那么刚硬了,也更爱笑爱玩了,甚至还养起了宠物(大黑狗),好像进入了传说中的“老小孩”境界。

爷爷不大关心何沐的学业事业,他关心什么时候能抱重孙子,可能是觉得部队里的大哥指望不上,老爷子把压力全都放在何沐身上。

“小二,你都这么大了,还没处对象吗?”老爷子期待的看着何沐。

“爷爷,我还小呢,前两年我爸还教育我不要早恋呢,现在您就逼着我搞对象了?怎么也得给我个过渡的时间吧,再说了,我的事业刚起步,暂时没心思搞那些儿女情长的。”何沐嬉皮笑脸道。

“你小,我可不小了,你看看谁家老头活到快九十岁还没抱上重孙子。”爷爷一副家门不幸的委屈表情。

“爷爷,这不能怪我吧,要是您第一胎就把我爸弄出来,估计您玄孙子都能打酱油了。”何沐耸耸肩,表示自己是无辜的。

这话刚说完,爷爷的玄外孙女就来了。

大黑狗出门迎客,请进来了三个半人,其中一个小妇人领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计作半个),另外还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都是十七八的样子。

小妇人是大姑的孙女,何沐的大侄女,胡鸽的狂热崇拜者,小女孩是她的女儿,何沐的侄孙女,何老爷子的玄外孙女;男孩是二姑的小孙子肖成,何沐的侄子,女孩则是三姑的大孙女王楠,何沐的侄女,两人是表姐弟,同在县一中念书,一个高三,一个高一

(下周有个推荐,希望可以借着推荐试试冲击首页,这可能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求一切支持,老佛拜谢!)

第三十七章过大年(求推荐!)

虽然都是侄子侄女,但论起亲疏,何沐和三姑家的王楠还是最亲近的,这个侄女只比何沐小两岁,因为是一个村的,王楠从小就喜欢跟在何沐屁股后面,别看她现在留着长发,走起小清新路线,但小时候的她却和野小子无异,在何沐的朋友圈里很玩得开,他们的童年几乎是一起度过的,一起烤红薯,一起偷西瓜,一起放鞭炮,一起剪猫咪的胡子,然后一起出卖队友说是对方干的。所以他们俩虽然名为叔侄,但更像兄妹。

“小叔,你回来啦!有没有带好吃的。”进来后小楠直接不客气的翻起何沐的背包。

很可惜,何沐不是刘诗施那个吃货,他的背包里没什么零食,小楠在经过了短暂的失望之后,突然惊喜的“咦”了一声,此刻她的手上已经多了一张照片。

“这不是李逍遥吗?他本名叫什么来着?”王楠挠头道。

“胡鸽!”何沐另一个侄女,已经身为孩儿他妈的苏慧撇下她闺女,一把夺过照片,瞪着大眼睛道,“竟然还有亲笔签名,他还说‘祝苏慧永远美丽,幸福快乐!’他是怎么知道我很美丽的!”说完作娇羞状。

王楠指指何沐:“这个你应该问小叔,这是从他包里翻出来的。”

何沐把他的侄孙女妞妞抱在怀里,淡然道:“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前几天遇到了,我就帮你要了一张签名照片。”

肖成突然恍然大悟道:“小叔不是在横店跑龙套吗,肯定是正好在胡鸽的剧组里跑龙套,然后帮你求了一张签名照。”

何沐撇撇嘴:“拜托,跑龙套已经是老黄历了,现在叔叔我和胡鸽在同一个剧组拍戏,我演他弟弟。”你们都不看娱乐新闻的吗?何沐鄙视之。

三姐弟大眼瞪小眼,明显是在怀疑,只有何沐怀里的妞妞懵懵懂懂,胡乱抓着何沐的头发玩的不亦乐乎。

何老爷子“哼”了一声,“小二,不要有点成绩就骄傲,一定要谨记‘谦虚’二字,知道了吗,要在晚辈面前做出表率。”

听到何老爷子的话,王楠问道:“老姥爷,小叔说的是真的?”

何老爷子指指电视:“这里面什么都有。”

多么智慧的一句话啊,小小的电视荧幕是爷爷了解外面世界的窗户,他可能很巧合的通过这扇窗户看到过何沐的一两个画面。

接下来在三个小辈叽叽喳喳的声音中何沐把自己的现况简单的说了说,把他们激动的不得了,纷纷缠着何沐讲拍戏的事,讲那些明星的趣闻轶事,殊不知何沐现在已经也算是个小明星了。

当何沐夸大三分的讲完自己在剧组的地位之后,胡鸽的铁杆粉丝苏慧嚷嚷着要转投他的门下。

肖成则渴望的看着何沐问,“小叔,能不能搞到刘艺菲的签名照片啊?”

何沐语重心长道:“成成啊,你才上高一,不要沉迷于追星,要把jīng力用在学习上,当然如果有机会合作的话,我会帮你要一张的。”

“谢谢小叔!”

何沐又看向王楠,见她似乎在沉思,脸上隐隐有些激动。

“小楠想什么呢?”何沐问。

王楠一脸认真道:“我在想咱们村终于在蓝爷爷之后出现第二个明星了,不知道是不是风水太好了。”

王楠说的蓝爷爷名叫蓝天野,本姓王,说起来他还是王楠的本家长辈。蓝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让他名满全国的是90年的一部《封神榜》,他在剧中饰演灵魂人物姜子牙,此剧热播之后演了大半辈子话剧的老人家一下子成了大明星。

蓝老先生也是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不过一直离乡在外,在九十年代初期他还曾回过一次家乡,引得县委一二号领导亲自作陪,当时的县长有点文采,还写了一篇《太公还乡》的散文,而且被收录为当代散文名篇。

也正因为蓝老先生的缘故,虽然《封神榜》的影响力不如同时期的《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等神话剧,但在他们这个村子里《封神榜》却更有市场,何沐记忆中他看了不下十遍。

“哈哈,我还算不上什么明星,现在不过是一个没成名的小演员。”何沐这时候总算还记得爷爷说的“谦虚”二字,不敢和蓝老先生相提并论。

接下来妞妞陪着老爷子看电视,何沐带着三个侄子侄女打扫院子,这也是他们来这里的目的,马上就要过年了,总要打扫的干干净净的才像是辞旧迎新的样子。老爷子年纪大了,而且儿孙满堂,自然不能让他自己动手打扫这么大的院子,所以他们三个就被家里长辈派了过来。

几人年纪都不算大,就算结婚生子的苏慧也不过才二十四,所以他们边干活边玩,何沐扫了两笤帚就跳到了梅花桩上面,这么多年了,一点也没松动,现在想想小时候和大哥一起被爷爷逼着练功的光景,似乎也不是那么煎熬。

为了重温儿时那种感觉,何沐在梅花桩上疯跑起来,没落下来,说明自己功底还在,于是何沐根据记忆走起了一套步法,据爷爷说这是迷踪拳的初级步法,不过小时候何沐一直觉得爷爷可能被他师傅忽悠了,因为这套步法施展起来根本没有“重影”(影视作品中为突出拳或脚的速度之快而施加的特效),电视上的霍元甲就有重影。

那时候还不太懂电视这种新事物的爷爷只好用“那是霍元甲,所以他的迷踪拳有‘重影’,一般人轻易练不出‘重影’”这种理由来糊弄何沐,而且何沐还信了,并发誓一定要练出“重影”,现在想想还真的挺好笑的。

侄子侄女们在下面为何沐叫好,老爷子也在屋里面向外看,一边看一边叹息,妞妞揪着老爷子的胡子问为什么叹气,老爷子只是一个劲儿的说:可惜,可惜了!

又过了两天,何爸何妈从市里赶回来了,在他们的车后面还跟着一辆小货车,里面装着过年的年货以及一千多斤优质猪肉。

何沐老爸何泽涛在市里经营的肉联厂生意红火,财源广进,作为家族中最有本事的人,每到过年的时候,何泽涛总会让厂子预留一部分猪肉,然后运回老家,分给他和何妈为数众多的亲人。

在回来后的几天里老爸一直忙着献爱心送猪肉,直到腊月二十八才消停下来,父子俩也进行了一次平等的谈话。

父子俩谈了大概两个小时,总结概括一下就是:经过何沐的努力劝说,何泽涛同意何沐按照他的意愿在娱乐圈发展,但必须行得正站得直,不能辱没老何家的门风。何沐表示无条件服从,争做娱乐圈三好新人。

何家父子两年来的争执总算在这一刻暂时放下了,何家也开始了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只不过现今年味儿越来越淡,虽然花了不少钱,也只是把家里院子打扮的花哨了些,却再也找不到小时候那种热闹喜庆的感觉了。

因为今年没有大年三十,所以二十九就是除夕夜,坐在电视机前何沐扫了一眼客厅,爸妈爷爷还有他,四个人,还少一个。大哥最终还是没能回来,只是在晚饭时打来一个拜年电话,并承诺半年之内一定请假回家一趟。在前几年刚转为士官的大哥就凭借一次二等功提升为军官,这些年更是屡屡受到提拔,现在已经是上尉衔,官做大了,也有更多的身不由己;何沐甚至不知道他在哪个军区服役。

也许拍过《士兵突击》后,自己对军人的世界会更了解些吧,何沐隐隐有些期待。

每年除夕夜看chūn晚总是少不了的项目,今年何家三代四口人坐在窗明几净的客厅里看chūn晚,爸妈首先抗不住了,爷爷坚持到了赵本山登场,看完就去睡了,何沐通场看完,却仍然jīng神头十足。现在已经进入了大年初一,狗年的第一天,再过四个多小时就要吃新年饺子了,何沐索xìng不睡了。

这么长时间总得给自己找点乐子吧,何沐打开手机,一个个翻看着:该sāo扰谁呢?

刘诗施?算了吧,被她惦记上肯定少不了一顿饭,和她吃饭又那么煎熬,还是算了。

阳幂?于心不忍啊,这姑娘简直就是拼命三娘,劳模典范,可能现在难得睡个懒觉,再被自己折腾醒,实在太残忍了,何沐觉得善良的自己不能这样。

萧放?还是算了吧,脾气再好的老板那也是老板,还是别惹他了,等天亮之后给他拜个年意思意思就行了。

李胖?就是他了,何沐按下了拨号键,这个电话不为sāo扰,只是何沐肯定他还没睡。

在何泽涛回来之后,何沐从老爸口中得知李胖的父亲被判了十年,可能要等到年近古稀的时候才能刑满,这还是李胖的母亲和表姐多方活动又搭上了仅存积蓄的结果,毕竟李贵友的盗版集团太强大,已经触犯了不少人的利益,虽然他本身也为某些人谋取利益。

“喂。”李文化果然没睡,而且声音还很洪亮。

并不是萎靡不振的消沉声音,何沐很开心,他笑道,“是李老板吗”

(上一周我们裸奔走到了榜单25名,这一周我们有一个都市分类强推,借着这股势兄弟们可以把我送进首页吗??老佛拜谢!第一更~)

第三十八章夜话(二更!)

“原来是何老板,都这么晚了还硬撑着呢。”李文化笑道。

“反正再过几个小时就要吃早饭了,我也就懒得睡了,你怎么样啊?”

“我挺好的,有点兴奋,要不要听听我的工作报告。”

“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听听吧。”何沐知道李文化最爱聊的就是这个,虽然何沐不是很懂,但李胖可以从中得到极大满足,这就够了,总比他想起父亲那些伤心事要好得多。

李文化打开他做的工作记录,慢条斯理道:“咱们的书在京津两地的销售情况已经反馈回来,非常理想,甚至超过了我的预期,其中一千五百册在西单图书大厦上架销售后,只用了五天就卖光了,其他销售点也差不多,分销商们现在已经催着我们继续发货了。至于再远点的地区反应机制比较慢,情况还没有摸清,不过估计不会差。这篇小说的广播剧在北方的传播度很广,群众基础很牢固,只要打开横幅稍微宣传一下就能吸引很多人。从京津的销售情况可以推断华北市场至少可以消化五万册,所以我们首印的两万册完全不必发愁卖不出去,现在我用剩下的钱又加印了一万多册,等到前期资金收回来之后我们又可以加大印数,然后尝试其他地区的推广,总销量应该能比华北地区翻一番,我说的是至少。”

说到自己推出的第一部作品,李文化总是充满自信,说起来也头头是道的,不过何沐听起来有点头晕就是了。

“你说的东西我也不是很懂,不过听起来很不错的样子,”何沐笑道,然后问了一个特俗的问题,“那这笔生意做下来,咱们公司能赚多少啊?”

李文化神秘的一笑:“保守估计二十万。”

“二十万!”这钱不算少,但也谈不上多,毕竟何沐也是见识过一百万的人,但两个数字是不同,100万只是何沐以出卖五年zìyóu身换来的一组银行卡上的数字,而二十万却是李文化通过自己的知识、努力和心血,绞尽脑汁不眠不休拼出来的业绩,可以说这二十万的价值远超那100万,最重要的是李文化找到了能体现自己价值和能力的地方,他再也不是那个喜欢用文字勾搭小姑娘的富家胖子,而是进化成了一个可以用文字来改善生活和命运的文化商人。

这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改变。

“而且这还只是实体书上的盈利,不要忘了,作者已经把这本书的改编权的出售交给我们代理了,虽然有总额不低于100万的限制,但只要能卖出这个价钱我们就可以得到10%的代理分成佣金,这就又是十来万,”李文化在电话那头舔了舔舌头兴奋道,“而且最近有一个上。海的导演开始联系我,说是有意把这部小说改编成话剧,我暂时没答应他,等这本书销量上了一个台阶再聊聊,到时候也能谈个好价钱。”

“胖子,你太厉害了!”何沐赞道,“可能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跟你合伙开公司,胖子,什么时候能发分红啊,哥们儿我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

没想到李文化非常认真的说:“三年内我没有发分红的打算,毕竟我们公司太弱小,起步也低,所以必须利用每一分钱壮大我们自己,享乐主义暂时不能有,下一步我打算在京郊租一个仓库用来存书,省的总是借用印刷厂的仓库,还要花一大笔租赁费。等公司壮大了,说不定还要买几家印刷厂呢。”

三年!何沐无言以对了,还是老老实实拍戏吧,或者接两部广告可以混个温饱,总之李胖和天地玄黄是指望不上了。

接下来何沐又问了问公司接下来的出版计划,何沐知道李胖肯定有计划,所以才有此一问,好让他有机会显摆显摆。

“是这样的,我曾仔细想过,国内和我们同类型的图书公司众多,有的在某个区域称王,有的则拥有全国范围的影响力,我们的天地玄黄论实力只能算是下等,论人脉,我只是靠着我爸有一些渠道商的关系,所以要想在图书市场突出重围就要以内容为王,打造出具有超强影响力的畅销书。”

何沐顿了顿继续道,“图书市场分为大众图书、教育图书还有专业图书三种类型,每一种都会出现一些销量上百万的超级畅销书,但是教育图书和专业图书市场壁垒分明,并不是我们这种小公司轻易能进得去的,而且这也不是我擅长的,所以我把天地玄黄定位为专门策划发行大众图书的文化公司,也就是主攻小说、散文、杂文集等大众读物。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那些知名畅销书作家基本都有专门合作的出版人和出版公司,像韩寒、郭妮、安妮宝贝一直都是和路金波合作,郭敬明的书则是chūn风文艺和长江文艺的掌中宝,我们根本没有砝码去撼动他们的合作关系。”

说到这李文化并没有沮丧,反而斗志昂扬:“所以我们只能另辟蹊径,走一条特sè主义出版之路。《空姐》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网络小说的影响力,自从**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之后,每年网络上都会出现大量的网络小说,很多文学爱好者在网上书写自己喜欢的故事,其中不乏一些优秀作品,不过媒体对于他们的宣传是非常非常少的,就像《空姐》这部小说,基本是靠口口相传的好口碑才达到了今天的网络影响力,却仍不被传统出版人重视。”

李文化顿了顿,接着道:“网络小说我看的很多,说实话其中一些作品并不比《空姐》差多少,只是缺乏宣传,没有人肯在它们背后推一把,导致最终只能默默无闻的被人们遗忘在网络的某个角落。归根到底还是人们对网络文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这些作品只能在网络上小范围传播,我想也许这就是我们公司以后的工作重点,将那些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进行包装、宣传,最终走实体出版之路,圆那些写手一个作家梦,也为我们自己趟出一条别样商机!”

其实在国内已经有一部分眼光独到的出版人注意到了网络文学这一领域,比如韩寒的御用出版人路金波,他原本就是一个网络写手,而且还是国内第一代网络写手,笔名“李寻欢”的他当年也算网上的一号风云人物,和近rì热播的情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