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地产大亨(章鱼)-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不可能,谁有本事几天之内就凑这么多钱啊。”黄文斌说,“只是在借而已。”
“借到多少还不知道是吧。”李为民松了一口气,“我还以为他已经有五百亿在手了呢,说不定只是吓人的。”
“那也差不多。”黄文斌说,“杨木这一次是把自己多年的关系全都拿出来了,全力贷款,所有产业都拿去抵押,所有亲戚朋友全都动员起来。最后能有多少钱在手,真不好说。”本来以为杨木只是小打小闹,没想到居然玩这么大。他是发疯还是发傻?还是说真的看到了什么机会,的确有把握?难道是这一次对海家服软赔得太多,现在要孤注一掷了?
“这不是把全副身家都压上去了吗。”李为民说。
“是啊,全副身家都压上去了。”黄文斌说。
“五百亿啊……”李为民想了想,“石城的盘子没这么大,什么生意也用不了五百亿。”一吨钢材大约是三四千块,五百亿可以买一千万吨,石城全年的产量都没这么多。可是杨木在钢铁贸易这一块没什么动作,也就是在石城布点,其他地方还没去,“会不会不是钢材,是别的生意?”李为民越想越对,“在钢材上杨木是个新手,应该不会这么冒险的吧,应该是其他杨木比较熟悉的生意……对了,以前他也曾经筹集过资金进股市,一下子把一只股票个砸崩盘,赚了十几亿。这一阵子股市震荡也很厉害,说不定也是要做股票。”股票市场几万亿的盘子,一只股票就好几十亿上百亿,要想撼动大盘,五百亿很合理。可是石城这一地的钢材,五百亿很不合理。
“那我就不知道了。”黄文斌说。
“难道他借钱的时候,用来做什么都不说?”李为民问。
“说了啊,说去做一笔大生意。”黄文斌说,“好弥补这一次的亏空。”
“就只是这些?”李为民问。
“更详细的,也许他说了,不过我没有打听出来。”黄文斌说。
“那我去打听打听。”李为民说,他这并不是不相信黄文斌,想来黄文斌也不可能说谎,太容易戳穿了。只是这么大的消息,一定要亲自求证过才能安心,光是听别人说不行。他在京城附近做生意,京城里面当然有很多关系,要不然也不能搭上梅老虎的线把韩广抓了。杨木到处借钱,这种事肯定传得沸沸扬扬,瞒不了人,“这么大的消息,怎么没人和我说?”
“刚得到的消息,应该还没传出来。”黄文斌说,“还得几天功夫才会传出来吧。”
“黄老板的消息可真够灵通的。”李为民诧异的说。杨木到处宣扬黄文斌其实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个土包子暴发户,根本没有上面的渠道,最后杨木不得不赔款,那也是海家的力量。李为民虽然不会尽信,可下意识还是觉得黄文斌的消息应该没有自己灵通。但现在黄文斌都知道的事,他一点风声都没听到,这是怎么回事?
“杨木的消息我怎么会放过。”黄文斌真真假假的说,“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去打探。”
“我也不会放过啊。”李为民看黄文斌不想说,也就不问了,“虽然比不上黄老板,不过我着意打听,应该能有消息。”拿起电话,掏出电话本,又把几个秘书叫了进来,打算来个持久战。“阿志,阿鹏,你们两个立即搭最快的火车回京城,不论什么车都上,我坐汽车,晚点到。你们到了以后立即着手安排,看看这份名单里面能约出几个人来。”石城和京城之间有铁路,坐火车很快就能到。只是仓促之间可能买不到合适的票,李为民自然不能委屈自己。
“是!”他的两个秘书一起答应。
“快去,一秒都不要耽误!”李为民说。
那两个秘书转身就跑,果然一秒都没耽误。
“黄老板你呢?”李为民问,他可没有共享自己关系的想法,当然不会和黄文斌一起行动。
“我在这边打听消息吧。”黄文斌说。
“那就麻烦黄老板了。”李为民一刻都不耽搁,拿出电话来已经拨了过去,立即就要找人。
“爸,你又要去忙了?钢材还是一起吃午饭呢。”李依玲说。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李为民说,“正好,石城你熟,你带黄老板四处看一下,我很快回来的。”说着李为民的电话已经接通了,他连忙对着话筒打招呼,“高书记,是我啊,为民啊。对对,今天高书记有没有空,有个很着急的事要跟您打听一下……没问题,您说去哪里就去哪里……没问题,我还在石城呢,现在就往京城赶,很快就到了……好的好的,您先去。”挂了电话,手里不停,又拨了一个号码,同时朝黄文斌点点头,“不好意思,失陪一阵子,您随意啊,阿玲你帮我好好招呼黄老板。”这时候电话接通了,他又忙着说点话,“耿大秘,今天有没有空啊,有个很着急很要紧的事要找你……九点以后啊?那也没办法,只好冒昧去您家打搅您了,真没法子。”
说着他已经走了出门,办公室里面只剩下黄文斌和李依玲两个人,黄文斌觉得有点尴尬,李依玲却是大大方方的说:“黄哥哥,你这么年轻就做这么大生意了?”
“其实也没多大。”黄文斌说。
“刚才你不是说五百亿吗?”李依玲问。
“那又不是我,是我的敌人。”黄文斌说。
“能跟五百亿做敌人,至少也得有五十亿吧。”李依玲说,“真是太了不起了。”
黄文斌不知道怎么接话,只得干笑几声,“李小姐不用管我,我自己四处逛逛就行了。”这李为民也不知道安的什么心,怎么叫自己年轻漂亮的女儿来搞接待,要说儿子还好一点,这么个小妞要怎么接待啊。黄文斌当然调查过李为民,知道他前后有三个老婆,最早的大老婆和李为民离婚了,没有子裔。第二个老婆是李为民的秘书上位,只有一个女儿,就是李依玲。李依玲的母亲十分厉害,她上位之后,李为民的秘书就全换成男的了。可惜这李太太还没当几年就得了重病,临死前还把自己妹妹推荐给李为民,接了自己的位置。这第三位李太太肚皮十分争气,五年生了三个儿子,坐稳了位置,饮水思源,又是自己姐姐唯一的血脉,对李依玲百依百顺,连带着李为民都对李依玲十分娇宠。
“这怎么行,我爸叫我好好招待你呢。”李依玲说,“对了,你是和我父亲合作做钢材生意的吧,我有个表舅是开钢厂的,年产几十万吨呢,在石城算是不小了,你要不要去他的工厂看看?”李依玲的母亲是石城本地人,又搭上了李为民,自然会扶持亲戚做钢厂。不过做钢厂也不是真的人人都能做,到现在这个表舅就是硕果仅存的一位了,其他人要么转行,要么退休。
“这个……”黄文斌对钢厂的确很感兴趣,“好吧,去看看吧,谢谢李小姐。”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们先去吃饭,吃完饭去我表舅的厂子看看。晚上去吃羊肉火锅,吃完火锅按按按脚休息一下,然后去唱歌。”李依玲说,“先去吃中午饭吧,我早上都没吃什么东西,快要饿死了。肚子里没食,怪不得浑身发冷。黄哥哥你有没有开车来啊?没开车就坐我的车吧。”
“我……我还想去钢材贸易行看看。”黄文斌只是答应了去钢厂,哪里想得到整个行程都被安排了。
“那也可以啊,我表舅的钢厂附近就有好多贸易行,还有好些亲戚在贸易行做,一起去看了就行。”李依玲说。
“那好吧。”黄文斌只能答应下来。
“我还有一些远房亲戚,有做钢厂的,有做贸易行的,还有做配套的,吃晚饭唱歌的时候可以叫他们一起来。”李依玲说,“黄哥哥有什么想要了解的都可以问他们。”
人家安排得这么周到,黄文斌还有什么话说,“那就先去吃午饭吧。我开了车来,你坐我的车吧。”黄文斌可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保镖司机律师会计师医生一大堆人呢,怎么可能不开车。
第745章.表舅的钢厂
午饭安排的是一家沿海省风味的餐厅。沿海省不论从人口还是经济来说都不算什么,也很少有人到全国各地领略大好河山的,要打工做小生意,一般也是到国外,要不然就是珠三角长三角几个经济发达地区,石城从来都不是沿海省居民的主要活动范围。这里居然有一家沿海省的馆子,实在是太神奇了,也不知道李依玲是怎么找到的。
“这个鱼肉丸子怎么样?”李依玲问,“正宗吗?”
“还真是挺正宗的。”黄文斌说,“鱼肉还很新鲜呢。”其实做得比沿海省本身有一些差距,不过黄文斌已经出门好久了,忽然吃到家乡风味,忍不住就放宽了标准。京城倒是有很多正宗的沿海省馆子,特别是沿海省驻京办,比省城绝大多数馆子还要正宗。可是黄文斌在京城不敢四处乱走,更加不敢在同一家餐厅光顾次数太多,都是让自家带来的厨师做饭,虽然那厨师手艺不错,可是限制于原材料,做完以后还要验毒,味道不免会差很多。
“现在交通发达嘛,我们也能吃海鲜了。”李依玲说。
“是啊,交通发达了。”黄文斌说,所以人财物都可以大规模流转,杨木在京城弄到钱,转手就可以砸在石城。黄文斌在沿海省发达了,也可以到这里来吃雾霾。以前黄文斌这种本乡本土的暴发户,也就是局限在本乡本土,除非碰上了特殊机遇,是绝对不会有机会进军全国的。现在能够在全国各地的大城市都买地建楼借此发财,也是靠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吃完了午饭,黄文斌和李依玲去了她表舅家的钢厂。一路上都是各种大型车辆,有的装着煤,有的装着铁矿石,还有的装着钢筋钢板钢管钢锭等等各种成品,都发着低沉的轰鸣声,天色放光了,可是太阳照在雾霾上,也只是显出惨白色。进入工业区,环境更加恶劣,粗大的烟囱排着废气,有的白有的黑。时不时飘来一丝丝异常的味道,也不知道是什么。
“从那边过去。”李依玲对司机说。
“关上窗户吧。”黄文斌咳嗽了几声,“空气太差了。”
“好些天没下雪了,下雪会好一点。”李依玲说,“我倒是习惯了,而且厂区有高炉,温度高一些呢。”
“污染太大了。”黄文斌看着路边一根排着白烟的烟囱说。
“你看这个不大,”李依玲说,“白色的是水蒸气,黑色的污染才大。”
黄文斌闹了个笑话,幸好脸皮厚,也没脸红,只笑了笑。又开了十几分钟,终于到了李依玲表舅的炼钢厂,这工厂规模颇大,厂区里面还有绿化带,不过名不副实,草都是枯黄的,树也死了一大半,剩下寥寥几棵在苟延残喘,不过残枝败叶的,大概也是命不久矣。厂房周围都有一层厚厚的灰,大货车咆哮着在厂区里面跑着,把水泥路面碾压了一遍又一遍。车间几个烟囱又高又大,排出来的烟柱是这一带最粗最长的,显然在全力生产。
“这边是厂房,那边是仓库,还有这边是办公室。”李依玲的介绍很简单,“哎,表舅!”
一个面色灰白的秃头男人跑了过来,倒是西装革履的,“小玲你来了啊。”
“黄哥哥,这是我表舅,叫做荣文。”李依玲说。
“表……”黄文斌差点被带到沟里去跟着叫表舅,好容易才把这个字吞了,“荣老板好。”
“这位就是黄老板是吧,久仰大名。杨木多厉害一个大老板啊,我在石城都听过他的大名,那是我们这种人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可黄老板跟他对上,始终站着上风,最后还逼着杨木赔了钱,听说是赔了三十多亿对吧,厉害厉害,我一辈子也不知道能不能赚这个数字的一半。”荣文热情的说,“上办公室坐。”
办公室装修得很豪华,上面还挂着很多锦旗,其中最大的一面,乃是“石城2007年环保标兵企业”,颁发单位是石城环保局,黄文斌看了真想糊环保局一脸煤灰,这也太争着眼说瞎话了吧。荣文看黄文斌注意那一面锦旗,哈哈一笑说:“可不是吹,我们厂可是区里的利税大户,什么政策都得朝我们倾斜,别看我工厂什么环保设备都没有,环保标兵还是得给我。这旗子可不是白给的,挣了一百万的退税呢。”
“以前不是有很多的嘛,粉尘过虑余热利用什么的。”李依玲说,“当时装这些设备还拿了财政补贴呢。”
“那些设备运转费用太高了,没事谁会开着。”荣文说,“后来我有个朋友要开钢厂过验收,我就把那些设备卖给他了。你说国家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明知道我们不会用,建新厂还非要验收,验收还非要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搞得我们把那些没用的设备拆来拆去,麻烦死了。”
“环保一点总是好事。”黄文斌忍不住说,“老这么污染下去不行的啊。”
“那没办法,我们这里几十万人要靠炼钢混饭吃呢。”荣文说,“要说环保,那还得大钢铁厂,那些年产几百万吨上千万吨的大厂子,什么设备都有。我们国内的也就罢了,我去过欧洲那边的钢厂参观过,那可真是厉害,厂区一尘不染的,看着好像公园一样,但成本多高啊。用他们的钢,建楼成本要上升多少?再说了,一家大钢厂,产量相当于几十间上百间小钢厂,可是劳动力只多几倍,其他人怎么办?全都下岗吗?我们能赚钱就赚钱,环保什么的,只能期待下一代了。等到有大科学家发明什么装置,又环保又省钱,那时候我们再装不迟。”
“先别说这么遥远的事情,黄哥哥,我们去高炉看看吧。”李依玲说。
黄文斌被这一声哥哥叫得很不自在,看荣文的表情若无其事,难道李依玲见谁都叫这么亲热的嘛。黄文斌带着一大帮手下,跟着荣文和李依玲一起来到厂房里面,顿时觉得热气奔腾,外头冻得要死,里外温差起码好几十度。荣文带着黄文斌来到调度室,走到一块大玻璃面前,指着一个巨大无比的炉子跟黄文斌解释,“这就是高炉。”
“还真是……很高。”黄文斌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荣文被逗得哈哈大笑,说:“要不怎么叫高炉呢。”
“现代高炉很复杂。”李依玲跟黄文斌解释,“基本上就是炉顶投料,炉底吹风,是不是这样啊表舅?”
“差不多是这样吧,你们没学过的很难详细解释。”荣文说,“投料就是投各种配料,铁啊焦炭啊什么的,投料最重要的是配比,现代的高炉当然都是自动配比,我们这个配比系统特别好,是大钢厂淘汰下来的进口货,比别的小厂好多了,做出来的钢性能高很多。”这时候外面忽然响了警报,荣文说,“正好有一锅钢水出炉,黄老板可以看看。”
红红的钢水倾斜而出,看得黄文斌心潮澎湃,无数工人默契的合作着,有一股别样的美感。在以前,钢产量可是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能力,钢产量大工业就发达,力量就大,就能欺负别人。钢产量少工业就不发达,力量就小,只能等着别人来欺负。所以那时候的领导人才会提出钢产量超英赶美。可是现在真超英赶美了,钢产量第一了,占到世界一半了,工业水平距离世界先进还是有一大段距离。可见光是规模大还不行,还得技术先进。
“钢水出来成型就是钢锭,然后再加工就能得到钢筋钢板什么的。开钢厂可辛苦了,高炉不能停,主动停机手续很麻烦,损失很大,意外停机的话,里面钢水凝固高炉就报废了。所以必须日夜生产,一年三白六十五天都是如此。前一阵子搞什么运动会,让我们停了一个月,这损失真是太大了,现在得加紧生产,把损失补回来。”荣文见得多了,一点都不觉得这情景稀奇,抹了抹汗问,“黄老板是有意做钢材生意吗?”
“啊?”黄文斌在出神的看着钢水出炉,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不是,是想和李老板合作。”黄文斌是要和李为民合作坑杨木一把,这是秘密,对外只能说双方合作搞生意,至于合作什么,当然也有一套说辞,但是骗别人也就算了,这个荣文可是开钢厂的,说太详细了可能会看出破绽,还是把话题扯开比较安全,“你这儿的钢全是卖给李老板吗?”
荣文脸上出现一丝尴尬之色,“有些是卖给李老板,不过李老板生意大,钢材来源多,有时候给的价格不是很好,比不上别人的。做生意嘛,那当然是谁给的价格高就卖给谁,黄老板你说是不是?要是李老板肯签长期合同,价格低一些我也就认了。但李老板又不肯,这有什么办法呢。”
“是啊,市场经济价高者得嘛。”黄文斌说。
“现在市场波动太大,谁也不敢签长期合同。”李依玲说,“特别是政策风险大,表舅你也说了,前一阵子开运动会,京城周边关了好多厂子,要是签了长期合同,你们交不了货,那损失可就更大了。我父亲不会找你们麻烦,可是要填这个洞,非把他愁死不可。”
说起政策风险,黄文斌脑中似乎闪过一道灵光。对啊,有政策风险,做钢材生意最怕的就是这个!这一段时间可是有很多政策风险,如果杨木提前得到了消息,利用这个消息布局的话,当然能够赚一大笔,动用五百亿资金,也可以理解了。黄文斌要怎么利用这个情势呢?怎么样尽量减少风险来赚大钱,同时还要把杨木彻底坑了呢?
第746章.钢材贸易行
(第一更,今天元宵,只有两更,下一更在晚上)
黄文斌对钢材是一窍不通,对钢材贸易的事情也不怎么放在心上,也就是杨木涉足钢材贸易,所以他才会和李为民合作,想要在刚才上面坑杨木一把。上辈子黄文斌看过不少和钢材有关的新闻,但这些新闻都是老生产谈,一直都没觉得能有什么用,这时候忽然出动了灵感,才把杨木的做法和新闻联系起来。
“所以没法子,只能卖给别人啊。”荣文说。
“荣老板。”黄文斌说,“钢厂一般有多少存货?”
“存货?存货当然越少越好。”荣文说,“钢材会生锈,越放越不值钱,能早点卖出去就早点卖出去。质量不好卖不出去的厂子存货才多。不过钢材贸易商手里会有存货,有时候他们预见到钢材价格要上涨,就会囤货居奇。刚才也说了,高炉不能停,生产能力是多少就是多少,短时间内很难扩充产量,要赚钱只能提前囤货。”
“原来是这样。”黄文斌说,“贸易商手里一般有多少存货?”
“这个就说不准了,有的多有的少。”荣文说,“几百吨的几千吨的上万吨的都有,现在快要过年了,年末钢材价格肯定要上涨,很多贸易商都会囤货。不过前一阵子开运动会,很多贸易商损失很大,手里没钱,囤不起。本钱大的、现在还能弄到钱的大老板就可以发财,本钱小又弄不到钱的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发财,钢被有钱的加价买了,还要损失客户。做贸易就是硬生生拼钱多,所以我宁愿做钢厂,虽然辛苦一些没得休息,至少比较安稳,苦力用下去,就能换钱回来。”
“那么整个石城大约会有多少存货?”黄文斌对荣文的生意经不感兴趣。
“这个数字谁知道啊,谁也不会老老实实告诉别人。”荣文说,“我估计市政府都不知道。”
“大约的数字也不知道嘛?比如说一百万吨左右或者一千万吨左右?”黄文斌问。
“我是真不知道,你去钢材贸易行问问,也许他们有数字。”荣文说。
“原来如此。”黄文斌说,“那石城的生产能力大约是多少呢?”
“石城连同周边,怎么也有几百家钢厂吧,上千家也说不定,一家几万吨到几十万吨,年产量应该在几百万吨。”荣文说,其实他也没个准数,只是大约估计一下,“我们这些还算是正规的,很多厂子建在偏僻农村里,根本没上官方统计,生产多少那就只有天知道了。”除了天知道,同行大概也会知道,毕竟要面对竞争,不过他和黄文斌又不熟,没必要交浅言深。
“比如说我要在过年之前屯一千万吨钢,要怎么做?”黄文斌问。
“一千万吨?”荣文吓了一跳,“那不是要好几百亿,谁有这么多钱啊。”
听到这话,李依玲若有所思的看着黄文斌。
“假如我有这么多钱呢。”黄文斌说。
“那也……不是说不可能,肯定很困难。石城年产先按照五百万吨算吧,一天就是两万吨不到,按照两万吨算吧。到过年差不多是两个月,那才六十天,一百二十万吨左右,有些是已经签了合同的,出价再高也不可能给。那么就只有**十万吨能拿出来,一千万吨怎么可能。就算加上国营那几家也不够。”荣文说,“再说了,这么多钢放哪里?那得多少仓库,一个管理不善,就得亏好多钱。这么大规模的囤货,价格要上涨好多才能赚,华夏产量这么大,国外需求又萎缩,万一价格没怎么涨呢?那不是亏大了?就算真的有这么多钱,又买到了这么多钢,找到了地方存放,钢价也上涨了,可要怎么出货呢?上千万吨钢材啊,集中出货肯定会把当地市场冲垮,钢价大跌,赚也变成亏。你要是分散出货,不说要多少精力多少客户,光是这运输费都不少。”
要是那个政策如期颁布,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这个先不要管,只说要怎么买这么多钢吧。”黄文斌说。
“要怎么买啊……那就只能从各大国营大钢厂下手。石城本地肯定是不够,冀省全省一起动手才有可能。”荣文说,“他们产量多,要是走通了门路,囤上几百万吨钢还是有可能的,然后再从各个小厂分散收购,大约能凑齐一千万吨。”
要说门路,杨木肯定不缺,走上层路线还可以借着海家的大名,又不要便宜多少,公平交易,配合国家政策,海家想来也不会见怪。借到五百亿之后,在各大国营钢厂下手,虎口夺食抢下几百万吨钢来,钢价肯定蹭蹭的往上涨,然后又在石城这些私营小厂买钢,制造紧张气氛,钢材价格更高。最后政策一出台,价格就降不下来了,杨木可以高价出货,大赚特赚。
“黄哥哥要买钢材啊?”李依玲问。
“在想,还没决定。”黄文斌说,最稳妥的战略,当然是和杨木一起买钢,搭顺风车赚一笔,可是这样赚是能赚,却坑不了杨木。杨木赚了那么多,不但完全弥补损失,还会更胜以往。黄文斌和杨木乃是死仇,哪能让杨木得意。可是要怎么坑杨木一把呢?国家政策,黄文斌肯定是没法子干预的。银行那边,省城分行他还能说上话,总行他能打听消息就不错了,想要阻止杨木贷款,真没这么大的脸面。至于钢厂,那都是谁给的价格高就卖给谁。看看荣文就知道了,他是李依玲的表舅,也是李为民的亲戚,还是李为民的老婆借钱找人给他办的钢厂,李为民出的价格没有别人高,他就不卖给李为民。
“黄哥哥你是新人,又不了解行情,直接到钢厂买,还不如去找贸易商呢,价格说不定还低一些。”李依玲说,“钢材里面门道可多了,杂质含硫量硬度脆性铁矿石来源等等,看着一模一样,实际上价格千差万别,用途也不一样。等一下我们就去贸易行,应该更有帮助。”
“本来就是和你父亲合作啊。”黄文斌说,“现在只是了解多一点罢了。”要是李为民不肯合作,那黄文斌只有自己来。
“表舅,我们去找啊勇,你一起去吗?晚上顺便吃饭唱k。”李依玲说。
“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快过年了,厂子里事情太多。”荣文一想,完全不给面子也不好,“晚上吃饭我再去吧。”
“好啊,去老地方吃火锅,我包了最大那间房。”李依玲说。
阿勇名字叫做严勇,也是李依玲的亲戚,仔细算起来,应该是远方表侄子,不过他年纪科比李依玲大多了,在钢材贸易这一行做了十几年,资格很老。他的办公室也很豪华,是一栋五层高的独立大楼,还有电梯,挂着巨大的霓虹灯招牌,看着就觉得很有实力,后面有一个大院子,里面堆着好多钢筋钢板。
“阿勇,这位是黄文斌黄老板。”李依玲给他们介绍,“黄哥哥,这是严勇严老板,他是我的侄子哦。”
“严老板好。”黄文斌和他握手。
“黄老板好,李爷给我说过你的事迹,久仰久仰。”严勇很热情,亲自给黄文斌倒茶。
这时候院子里传来一阵机器轰鸣声,一看是在加工钢材。几个工人正在把长长的钢筋截断掰弯对齐,做成想要的形状。李依玲说:“阿勇,你不是在市中心租了办公室吗,怎么还不搬过去,这里的机器吵死了。还露天堆这么多钢材,很容易生锈的吧。你不是有专门的工厂和仓库吗。”
“我这是钢材贸易行嘛,堆着一些钢算是活招牌。”严勇说,“在市区搞办公室,不管多豪华,人家一看就觉得可能是皮包公司买空卖空的。带他去参观加工厂,还要怀疑厂子究竟是不是你的。在这儿人家一看,哦,没错,的确是做钢材的,还有一大堆原料在,工人正在干活,生意不错,这才会安心。到了李老板那个层次就不一样了,我这种还是要直观一点才行。”
“原来如此。”黄文斌说。
“今天来是要看一下钢材贸易吗?”严勇问。
这么抽象的玩意儿怎么看啊,黄文斌忍不住想吐糟,嘴里当然承认:“是啊,随便看看,正想和李老板合作呢。”
“我这里规模可比不上李老板。”严勇说,“做了十几年都是小打小闹,就是从本地各家厂子收购钢材,然后转手卖出去。”
“主要是卖给什么人呢?”黄文斌问,“是转手卖给其他贸易商呢,还是最终用户?”
“都有,做生意嘛,能赚一笔是一笔。”严勇说,“能卖给最终用户当然好,利润比较高,不过也麻烦,有时候他们自己说话都说不清,订的要求不切实际。到验收的时候又说这个那个,不肯付款。同行调货就比较好,要什么样的钢,规格材质怎么样,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今年的话,我还是卖最终用户比较多,石城的钢厂开运动会的时候关了一些日子,很多用户比较急,到处找关系,很多人听说我能弄到钢材,都直接找上门来了。”
“阿勇你面子大嘛。”李依玲说。
“哪里哪里,都是大家给面子。”严勇很是高兴。
第747章.另外有约
(第二更,今天就这么多。明天继续三更,求票!)
“荣老板。”黄文斌问,“假如有人大肆收购钢材,你会是什么反应?”
“大肆收购钢材?”严勇问,“怎么个收购法?”
“就是放出话去,钢材有多少要多少,出价还比市价高。”黄文斌说。
“这是要炒钢啊。”严勇说,“我先看看风色呗,如果钢价已经涨了,而且还有好一段要涨,那我就不卖。要是钢价没什么变化,或者预计不会涨很多,那就卖出去算了,比市价高的话,我已经赚了不少,弄多点钱好过年。”
“如果说钢价已经上涨很多了,炒得很厉害,有人下大手笔,筹集了很多资金在全市范围内不计成本的收钢材。”黄文斌说。
“那肯定要先看看风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