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场]绝对权力-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好你好,董教授,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谢厚明就有点晕乎。他还真不知道啥叫“哈佛大学商学院MBA”,不过这位董教授看上去倒确实是满腹经纶的样子,是个做学问的。
当下范鸿宇将香港来的十二位专家学者一一引介给前来迎接的几位县领导和黄伟杰,大家在公路上顶着渐渐灼人的骄阳,握了一轮手,熙熙攘攘的,热闹非凡。
望着笑容可掬的谢厚明和县人大两位副主任,齐正鸿与陈霞的眼神都很复杂。
谢厚明这就被范鸿宇“收服”了?
那从今往后,云湖县的政治格局,可真的要大变样了。
一位强势县长,呼之欲出。
好不容易,这个欢迎仪式才算是告一段落。大伙纷纷登上汽车,十来台车辆组成一条长龙,滚滚向县里进发。
谢厚明没有上自己的三号车,而是和李文翰一起,登上了中巴。
中午,陆玖代表云湖县委,在云湖宾馆大摆筵席,为香港专家团接风洗尘,很是热情客气。我们国家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嘛,这种礼数,肯定不能少了。
不过参加宴会的干部都注意到一个小细节,陆书记并没有按照惯例,在宴席上致欢迎词,而是由范县长代表县政府致辞,热烈欢迎香港专家团来云湖调研考察。
范县长也只代表县政府表示对香港专家团热烈欢迎,并未代表县委。
一些心思机敏的干部,便暗暗警惕起来。
这情况明显不对啊。
第625章雷厉风行
六月初,第一场雨终于下了下来。
大雨!
云湖北部几个区镇的干部群众欢呼雀跃,一个多月的干旱,终于有望得到有效的缓解。新县长还算不错,前些天拨了些抗旱的款子下来,只是少了点,得省着用。据说现在县里老有钱,新县长一家伙从省里要到了九十几万的现票子。
省长大秘书就是有面子,还能打省长的秋风。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县长又很抠门,只给了北部区镇一点零头,大数依旧牢牢捏在手里,听说是拨给沿湖的几个区镇整修加固防洪大堤去了。
真偏心眼。
合着沿湖区镇是亲娘养的,北部区镇就是后娘养的,待遇完全不一样。
但县里要这样安排,下面的干部也不好吭声。
新县长可是个狠角色,收拾人不手软的。
一台尼桑轿车冒雨开进了朝阳镇,挂着云湖县二号车牌。昨天下了一场大雨,今天依旧淅淅沥沥的飘着毛毛细雨。
范鸿宇不放心,亲自到朝阳农场来检查工作了。
朝阳农场尽管还不如十原区一半的辖地面积,却是半岛形状,三面环水,地势低洼,防洪大堤有二十来公里,赶上云湖全县一半的防洪大堤长度了。
尼桑车刚刚在破破烂烂的场部办公楼前停下,黄子轩杜双鱼和其他几个人正好从办公楼里出来,都拿着雨伞,一见到从尼桑车里下来的范鸿宇,大伙都是又惊又喜,立即加快步子迎了上来。
“范书记,你怎么来了?”
黄子轩笑哈哈地问道。
范鸿宇笑道:“这话说得稀奇,我是农场的干部,怎么就不能来了?”
范鸿宇同志虽然兼任朝阳农场党委书记,工资却是在云湖县发的,农场这边,不给范书记发一分钱的工资奖金。范书记是朝阳农场最高级的“免费劳动力”。
“不是不是,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怎么你过来也不给我们提前打个电话,我们好准备一下。”
黄子轩就有些不好意思。
十几天不见,黄子轩整个人都瘦了一圈,黑得像印度人。黄子轩以前虽然谈不上十分魁梧,但给人的感觉非常壮实。这模样,变得有点快。可见这段时间,他确实忙得够呛。
“哟,黄场长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客气,这么懂礼数了?”
范鸿宇便笑着调侃了黄子轩一句。
农场一帮干部便哈哈大笑起来。
黄子轩那脾气,也就范书记可以这么调侃他。自从省工行给贷款五百万之后,黄子轩对范鸿宇的态度整个都变了,回到农场,对范鸿宇赞不绝口,大会小会,开口必谈范书记“指示”,似乎只要是范书记说过的话,那就是“圣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
“书记这是什么话?我黄子轩一直都是个讲礼数的好同志,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说笑了几句,范鸿宇问道:“子轩,这是准备去哪呢?”
黄子轩忙即说道:“打算去四大队那边看一看,他们那个网箱养鱼的试验,已经搞了一段时间,效果很不错。昨天下这一场大雨,我就担心,怕那些网箱出问题,鱼都跑掉了。今天雨小一点,得马上去看看,万一有什么情况,也好立即处理。另外,李场长他们要去大堤,大堤上还有一些扫尾工程,要抓紧时间搞完。瞧这个架势,夏汛马上就要到了,要赶在大水来之前,把所有工程全部收尾。”
“李场长,辛苦了!”
范鸿宇便对黄子轩身后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点头致意。
李场长是农场四位副场长之一,原本长得有点白白胖胖的,现在也和黄子轩一样,皮肤黝黑,亚赛印度三哥。
李场长连忙说道:“不辛苦不辛苦,书记有指示,一定要在六月初之前,完成大堤的整修加固,黄场长日夜督促,咱们可不敢偷懒啊。”
黄子轩说道:“不瞒书记说,这个事,我们早就想搞了,好几年,就是没钱。现在终于有钱了,再不搞好,那还是人吗?”
范鸿宇和黄子轩以前所见过的领导都不一样,凡事不喜欢起高调,就是实打实。承诺要做的事情,每一件都落到了实处,没有开过一张空头支票。这回范鸿宇去市里省里要钱,市长郭清华很给面子,给云湖县拨下来三十七万,给朝阳农场也拨了十六万。说起来,这全都是省里拨下来的防洪专款,市里只是“转交”,齐河市没有给云湖县和朝阳农场再多拨一分钱。
然而这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根据范鸿宇的了解,历年省里拨下来的防洪专款,市里从来都不曾足额拨给下边的区县,总要截留一部分。也算是某种常态,不单齐河市如此,其他很多地市都是一样的。
郭清华能够将今年省里给云湖和朝阳农场拨下来的防洪款一分不少都给了范鸿宇,已经是看在范鸿宇这位前任省府一秘的面子上,其他任何一个县的县长,都不可能办得到。
尤利民兑现承诺,专门拨给了范鸿宇一百零六万防洪专款,范鸿宇根据实际情况,给了云湖县九十二万,还有一十四万,拨到了朝阳农场的账户之上。朝阳农场今年一共收到了三十万防洪专款。
朝阳农场的防洪干堤总长度超过二十公里,三十万款子,也还紧巴巴的。但历年来,黄子轩都十分重视防洪大堤的整修加固,朝阳农场防洪干堤的情况,比云湖县那边要好得多,需要整修加固的堤段相对要少很多,三十万勉强也能把事情办好了。
黄子轩在农场当了多年的负责干部,别的不愁,就是愁钱。如今手里头忽然变得宽裕起来,那心气劲立时就上来了,浑身干劲十足,干什么都是一阵风。
“好,那就分头行动吧。李场长,你们先去大堤。子轩,咱们一起去四大队,我也想看看他们那个网箱养鱼搞得怎么样了。”
范鸿宇办事也是雷厉风行,立即就做了决定。四大队正在搞的这个网箱养鱼试验,杜双鱼在电话里向他汇报了,他还没有现场去看过。这段时间,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云湖县那边,朝阳农场主要是遥控指挥。好在农场的情况远不如云湖县复杂,黄子轩在农场很有威望,人品操守极佳,具体的办事能力也强,倒是让范鸿宇省了不少心。
农场这边,他真的只需要指示方略,具体事务,用不着亲自操劳。
黄子轩便说道:“这个,书记,你这才到呢,要视察工作,也不急在一时,先到办公室坐一会,喝杯热茶再说。”
范鸿宇一摆手,说道:“不了,先去四大队那边,待会再回来喝茶。”
黄子轩性子直,当下也不再劝,点头应诺。
一干人分头行动。
黄子轩上了范鸿宇的尼桑车,一起坐在后排,杜双鱼坐上桑塔纳,在前边带路。
“子轩,香港专家呢?去哪里了?”
范鸿宇递给黄子轩一支烟,问道。是烟厂的内部烟,彭娜按时给他寄过来几条。香烟这个东西,利润高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市场上售价二十元的“青山王”,烟厂生产成本也就一块钱左右。内部烟包装更简单,成本更低。彭娜每个月给范鸿宇寄内部烟,也谈不上占了公家多少便宜。
香港专家团已经到了十几天,早已展开了行动。有两名市场销售的行家,专程在朝阳农场开展工作,为朝阳农场建立销售公司出谋划策。
黄子轩答道:“嘿嘿,他们啊,比我对工作还认真,昨天就带着场里销售科的几个人,跑洪州搞市场调查去了。书记,你还别说,这两位香港专家真有两把刷子,讲的那些道理,大伙听着都大受启发。我估计,按照他们的搞法,咱们这个销售公司成立起来之后,产品销售基本就不用发愁了。”
范鸿宇点点头,说道:“这就很好。搞市场经济嘛,无非就是两条,一个生产,一个销售。只要牢牢控制好生产和销售成本,把销售渠道理顺,赚钱不是难事。”
黄子轩便频频颔首,深表认同。
自从范鸿宇提出那几个振兴农场经济的方案之后,黄子轩一直都在很认真地理会,希望能够跟上范鸿宇的步伐。两位香港专家到农场之后,谈到相关的市场经济问题,很多理念与范鸿宇暗合,黄子轩就更加在心里佩服范鸿宇。
这人脾气是差点,和自己一样,臭得很,却是个有真本事的,尤其难得的是,实心实意给农场办事,只要有这一条,黄子轩就认同,心甘情愿跟着他走。
“当然,换个角度来说,还有两点也一样的重要,那就是开源节流。节流这个方面,目前咱们农场做得不错,但也不能太掉以轻心。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大家勒紧裤带过苦日子,能够顶得住。怕就怕将来富裕起来了,就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这一点,一定要提高警惕。”
黄子轩笑道:“这个请书记放心,我完全可以保证!”
“不,你不能保证!”
范鸿宇出乎意料地说了这么一句。
黄子轩顿时瞪大了眼睛。
第626章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
范鸿宇望着他,很认真地说道:“子轩,我从来也没有怀疑过你的品格,只要你留在农场一天,我确实能够完全放心。但是,万一你调走了呢?”
“调走?”
黄子轩又一次意外。
他还真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像自己这一辈子,就该呆在朝阳农场,像老书记耿飞那样,一直在农场干到退休。
范鸿宇点点头,说道:“没错,你今年才三十几岁,离退休还有二十几年呢。难道你就在农场干一辈子?就算你愿意,上级领导也未必会同意吧?”
黄子轩搔了搔头,说道:“书记,实话说我还真没这样想过。这么些年,咱们农场就没有一个干部走出去过,都是在农场终老。就前几年出去过一个副场长,还是自己托关系走门路调出去的。”
言下之意就是说,这可不是上级组织的意思,不过是人家自己本事大,跳出去了。
范鸿宇就笑了,说道:“你说的那是以前的情况。农场条件不好,实话说,也没有做出什么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以后肯定会不一样了。”
这话听上去很牛叉,好像拿得定农场以后一定会大变样。
黄子轩不怀疑这话。
照范鸿宇的办法干下去,网箱养鱼,饲料厂都搞起来,再加上强有力的销售公司,农场经济振兴不说指日可待,起码也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那样可望不可即的幻想。
“再有一点,按照干部使用原则来说,让同一个干部在同一个单位担任三十年的主要领导职务,本来就是不合适的。你要是在农场一干就是三十年,那其他同志,还有一点指望吗?干部不交流,思想就会越来越保守,经验主义的毛病会越来越严重,这对工作很不利。社会在飞速发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格局都在不断地变化,干部队伍,也要不断地增添新鲜血液,才能有活力,有干劲。”
黄子轩不由发起呆来。
一时之间,他有点难以想象,自己离开农场之后,还能去哪里。
范鸿宇不徐不疾地继续说道:“子轩,要保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不仅仅是你一个人正直无私就可以做得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不可能是全才。实话说,你在农场,我别的不担心,就担心一点……”
“哪一点?是我脾气太冲动吗?”
黄子轩情不自禁地问道。
“这不是最主要的,有老书记在,我还不是十分担心这一点。我真正担心的,就是你太强势。太强势的人,难免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其他同志的意见。但是你也应该明白,你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永远正确的,这不附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事实早已证明,不管是谁,太固执己见的话,很容易犯错误。你是农场的主要领导,你如果听不进其他同志的意见,一旦做了错误的决定,那就不是你一个人的麻烦,整个农场几万职工家属都要跟着你吃苦头。所以这一点,你一定要注意,平时多和同志们沟通,听听他们的意见,多多综合考虑,不会有坏处的。”
范鸿宇娓娓道来,俨然是一位谆谆善诱的兄长。
生理年龄,黄子轩比他大十来岁,心理年龄,范鸿宇足以做黄子轩的兄长。一番话说得自自然然,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意。
黄子轩讪讪一笑,说道:“书记说得没错,我还真有这个毛病……哎呀,我这个人吧,书记也是知道的,就是性子比较急,最烦开会什么的,讨论来讨论去,时间都浪费了。总想着什么事情都要赶紧搞好,不想拖。”
范鸿宇就笑,说道:“子轩,这不是坏毛病。雷厉风行和善于纳谏,不矛盾。孙子兵法不都说了,打仗之前要庙算吗?这其实是两个阶段,开战之前,要多开会多研究,把战争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尽量不打没把握的遭遇战。一旦开战了,那就要动作迅速,以快打慢。古人有个成语,叫多谋善断,就是这个意思了。大事,要多商量,不急着拍桌子做决定,具体工作,那就要抓紧落到实处。”
“是这个理。”
黄子轩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
“所以,今后农场工作的重点,不在于你个人,而在于整个干部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合格的,过硬的干部队伍,是保证农场以后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但是这个干部队伍,要怎样建设呢?你有没有全面的考虑过?”
范鸿宇继续充当“导师”的角色,饶有兴趣地望着黄子轩,启发诱导。
这一回,黄子轩倒没有迟疑犹豫,马上说道:“关键是当领导的自身要过硬,行得正站得稳,下边的人就不敢乱搞。谁乱搞,我就处分谁!”
语气中透出丝丝的自豪之意。
行得正站得稳,在农场拥有一言九鼎的无上权威,一直都是黄子轩引以为傲的。
范鸿宇微微一笑,点点头,说道:“完全正确,你已经说出了干部队伍建设两个关键点之中的一个。”
“两个关键点?”
黄子轩又诧异起来。
迄今为止,他和范鸿宇打交道的次数其实并不多,范鸿宇刚到农场的时候,黄子轩还抱着很深的抵触心理,对范鸿宇的话一点都不信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子轩的观念正在逐渐转变,每次和范鸿宇面对面谈话,都特别认真。原因无他,范鸿宇总能讲出一些他意想不到的道理。
“对,你讲到的,是事后监督这个环节。干部队伍建设,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制度建设。一套好的制度,是保证整个体系良好运行的基础。所以,制度合不合理很重要。我们农场,接下来要按照集团化的模式进行经营,整个农场就是一个大型的集团化公司。和我们以往单纯的搞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完全不一样。涉及到生产销售再发展等一系列的流程,也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往来。所以,就必须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有效的制度,用制度来约束每一个人。我们现在的管理模式,还带着很浓郁的人治色彩。评判一件事情的对与错,评判一个干部的优与劣,不是基于制度和数据,而是基于主要领导个人的观感和印象,难免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你虽然正直无私,但也有你个人的喜爱和偏好。把个人的喜爱和偏好放到工作上去,那就是不对的,难免犯错误。”
黄子轩又连连点头,说道:“嗯嗯,这个很有道理,谁也不是圣人……”
“呵呵,这话就对了。子轩,我请香港专家到农场来,不仅仅是帮助我们搞销售公司,还要辛苦他们给我们做一套好的制度,现代化集团公司成长过程中必须要依赖这种好制度。把这个制度搞起来之后,你也比较轻松了,再没有必要事必躬亲,主要就是起个领导和督促的作用。你抓好监督这个环节,具体的工作,放手让下边的同志们去做。做得好,有成绩的,就表扬,奖励,提拔;做得不好的,批评教育,再不行,换人换岗位。一切按制度办事,事情就简单,也好掌控。花个两三年时间,把制度管人管事这个观念深入人心,今后哪怕我和你都离开了农场,只要这套制度还在,这个观念还在,农场就能够一直良性运转下去。子轩,这应该是你今后这段时间最重要的头等工作。一把手有一把手的工作方法,有一把手应该关注的重点。”
黄子轩没有急着点头,双眉微蹙,显然正在努力消化范鸿宇这套理论。
范鸿宇笑了笑,也不催促他。
两台小车很快就开到了四大队的辖区。天空依旧在飘落着小雨,范鸿宇毫不在意,从车里下来,径直走上了宽宽的防洪大堤。杜双鱼连忙跟上来,交给他一把雨伞。
放眼望去,只见沿着防洪大堤一侧,水面上一条直线漂浮着十来个养鱼的网箱,搭建漂浮平台的材料以空油桶为主,也有汽车内胎和木料,随着波涛一起一伏,还有两条小船在十来个网箱之间穿梭。
黄子轩便在一旁解释说:“看来还顶得住。这些网箱都用绳索绑在一起,还下了锚在水底……鱼苗长得很快,我看过了这个汛期,就能大面积推广了。书记,这可真是个好主意,比捕捞强多了,以前从来没有人想到过的。”
黄子轩的神情很是振奋。
范鸿宇微笑点头。
这个技术,经过后世的无数验证,简单易行,产量很高。
当下黄子轩等人陪同范鸿宇去了四大队大队部,听取了大队领导的汇报,又亲自登上小船,上到湖面的网箱平台之上,和养鱼的职工交谈,询问情况。看完网箱养鱼,范鸿宇随后又赶往大堤加固的工地,见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只剩下一些扫尾工作,范鸿宇就很满意,对李场长和其他几位负责干部大加表扬。
领导管理这些具体的工作,黄子轩还真是一把好手,不含糊。
第627章书记镇长在打牌
范鸿宇下午四点多赶到了芦花镇。
在农场吃完中饭,尼桑车直驶十原镇。十原的防洪大堤整修加固工作干得不错,已经赶在大雨前全部整修完毕,所有防洪堤上的大窟窿都堵住了,一些容易发生决堤的堤段,进行了加固。
十原区是范鸿宇亲自蹲点的区,区委书记顾云峰等人丝毫不敢怠慢。一个多月来,因为谢厚明和范鸿宇斗法,葛大壮葛二壮案的影响,十原区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区委书记,区长等一干负责干部,无不心中栗栗。范鸿宇亲自督促,谁敢偷懒?
那不是嫌乌纱帽太沉么?
范鸿宇对农场和十原区的防汛工作相当认可,勉励了顾云峰等人几句,便即赶往芦花镇。
从十原赶回云湖,芦花镇是必经之路。而芦花镇的防洪干堤最长,差不多占了全县防洪干堤的一半,并且是县城云湖镇的屏障,范鸿宇对芦花镇的防汛工作,格外重视,已经亲自到芦花镇转悠了两回。芦花镇的工程进度,并不让范鸿宇满意。
区委书记周子其向范县长解释,是因为芦花镇整修加固防洪大堤的工程量太大,工程时间太紧,区里正在想办法,一定会赶在六月初之前,完成县里定下来的任务。
范鸿宇当时没有多说,但这并不表示他真的就对芦花镇放心了。
真要是发生大汛,洪水可不会给周书记面子。
范鸿宇直接去的工地。
小雨中午就已经停了,天气恢复了晴朗。
偌大的混凝土搅拌工地上,空无一人,工具器械七零八落地散得到处都是,一袋袋水泥,一堆堆沙石,一捆捆钢筋,就这么乱七八糟地堆放在工地上,无人照看。
范鸿宇眼里,迸射出怒火,转身上了尼桑车,沉声对司机吴辉说道:“去镇政府。”
吴辉一声不吭,脚下一踩油门,尼桑车悄无声息地向镇政府驶去。
芦花镇是仅次于云湖镇的大镇,有三四条街道,镇政府所在地毗邻大湖,不远处就是防洪大堤。镇政府是前两年新建的院子,比较洋气,一栋五层的高楼,贴着白瓷砖,和周边低矮古老的建筑物比较起来,宛如鹤立鸡群一般。
没人知道县长这个时候过来,尼桑车驶进镇政府大院,大院里也是静悄悄的,没有半分响动。
范鸿宇来过芦花镇好几次,对镇政府大院的布局很熟悉,径直去往二楼东端的镇委书记办公室。办公室的房门紧闭,范鸿宇大步上前,敲了敲门,叫道:“周书记?”
一连叫了两声,无人应答。
可见周子其不在。
范鸿宇随即又去敲不远处镇长的办公室,还是一样的无人应答。
雷鸣就在一旁低声说道:“县长,我看给周书记打个传呼吧?”
一县之长来到了芦花镇,连个出来应门的人都没有,未免过分。
范鸿宇点点头。
雷鸣便向另外一间办公室走去,那间办公室的房门是虚掩的,估计应该有人在里面办公。便在这个时候,旁边一间办公室的房门推开,一名三十几岁的男子走了出来,一抬头看到范鸿宇,不由愣住了,有点不相信地说道:“范县长?”
这名干部,范鸿宇确实认识的。
“严小军同志,你好。”
严小军显然没料到范鸿宇能记得他的名字,一时间有点惊喜交集,疾步走了过来,激动地说道:“范县长,你记得我的名字?”
范鸿宇微笑点头,说道:“陪同香港专家考察的干部名单,你严镇长榜上有名。”
严小军是芦花镇的副镇长,是“干部团”之中少数几名副科级干部之一。范鸿宇亲自给干部团开过会,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向香港专家们学习。不过陪同考察的干部,有几十名,在严小军想来,范鸿宇哪里能够将他们的名字职务一一记住?纵算范鸿宇年轻,记忆力超群,开一次会就能把这几十名干部的姓名职务都记住了,想要对号入座,那几乎不可能。
谁知范鸿宇还真就记住了,并且对号入座,半点不差。
严小军更加激动,站在那里,嘿嘿地笑,有点无所措手足。
雷鸣便问道:“严镇长,周书记和吕镇长去哪里了?不在办公室。”
严小军一惊,本能地左右一张望,没有直接回答雷鸣的问话,确认无人注意这边,才压低了声音说道:“范县长,周书记和吕镇长打牌去了……”
“打牌?”
范鸿宇双眉扬了起来,有点诧异地反问了一句。
雷鸣则是满眼小星星。
不是吧?
上班时间去打牌?
“是啊是啊,他们吃完中饭就走了,听说是去一个渔家乐打牌,叫……叫‘鸿鱼宾馆’……”严小军暗暗一咬牙,索性什么都说了出来:“他们以前经常在那个鸿鱼宾馆打牌的。”
范鸿宇一声不吭,拔腿就走。
雷鸣立即紧紧跟上。
严小军迟疑着,不知该不该跟上去。
雷鸣一只手藏到身后,朝他轻轻摇了一下。
严小军这可是当面向范县长打小报告,可以想见,他肯定和周子其或者镇长吕敏峰不对路,搞不好两个他都看不惯。这可不仅仅需要勇气,还得有理由。尽管刚才似乎没人看到,但这个很不保险,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让周子其吕敏峰知道是严小军打的小报告,严小军基本可以不用在芦花镇“混”了,周子其非得整趴他不可。
不过雷鸣对此番“干部团”的组成人员也有所了解,据说只有几个是主动报名的,其余大都是不被本单位领导待见的家伙,趁这个机会踢到“干部团”去,“赋闲”两个月,顺带把原先的工作换给其他人负责,等从“干部团”回来之后,再另行安排吧。
严小军估计也是属于此类情形。
因为昨天大雨,范鸿宇让陪同香港专家考察的沿湖区镇干部各自归建,准备防汛抗洪。
当然,如果严小军真不被周子其待见,他纵算回到镇里,也起不到什么大作用。关键是范鸿宇必须表明一切以防汛抗洪工作为主的态度。
见雷鸣摇手,严小军猛醒,忙不迭地钻回自己办公室,轻轻合上房门。真要是跟着范县长一起去“鸿鱼宾馆”抓周子其和吕敏峰等人的“现行”,就算范县长以后“论功行赏”,想要重用他,也摆脱不了“阴险小人”的标签。
官场上,就没几个正人君子,“阴险小人”是常态,不过都只能躲在台下幕后,不能摆到台面上来。台面上还得是“伟光正”的。
尼桑车又静悄悄的驶出了镇政府大院,直奔湖滨而去。
吴辉知道芦花镇渔家乐聚集区的位置。他在县委小车班工作的时间也不算太短,以前陪着其他县领导到芦花镇渔家乐来钓鱼娱乐过。鸿鱼宾馆的具体位置不清楚,但那不要紧,就这么几条街,随便找也找到了,镇委书记和镇长能在上班时间到那里去打牌,总也不会是太不显眼的小宾馆。
事实证明吴辉的推理完全正确,很快,鸿鱼宾馆的招牌就映入了眼帘。
尼桑车直驶过去。
见有客人上门,鸿鱼宾馆的老板六子急忙迎上前来。
“你好,老板……”
见范鸿宇如此年轻,又坐着这样的好车,六子就判断范鸿宇可能是县里来的大老板,语气和态度都很客气。
“老板,我们是县里来的干部,是周书记和吕镇长的朋友,有事想要找周书记他们商量,他们在哪间房?请你带我们上去吧。”
雷鸣微笑着用云湖方言说道。
一听是县里来的干部,六子不疑有他,一迭声地答应了,领着范鸿宇等人向楼上走去。
知道周书记和吕镇长在他这里打牌,肯定是朋友了。
六子是这么想的。
只可惜他虽然是陈霞的表弟,又接待过陆玖很多回,却对车牌号码没什么认知,换一个对体制比较了解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尼桑车是县长的座驾。
刚刚来到三楼,就听到哗啦啦搓麻将的声音。
范鸿宇的脸色沉了下去。
六子走在前边,没注意,径直去到一间客房之前,敲了敲门,高声说道:“周书记,有朋友找你。县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