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场]绝对权力-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貌似范处长是有这个毛病,明明学历不高,总是喜欢文绉绉的掉几句书包。如果在大老粗面前掉书包也就罢了,偏偏还喜欢在高兴汉,邱明山,高洁,曹成这些正牌知识分子面前掉书包,愣充文化人。

一点都不带脸红。

曹成微微一笑,说道:“荣书记看上的也是这一点。”

轻轻一句话,就点出了他来此地的缘由,合着是荣启高以前来这里吃过饭。

想想也有道理。

作为省委一秘,曹成平日里确实没有太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如果不是荣启高有类似的指示,曹成再有闲情逸致,只怕也不会专程找到这农家院落来吃饭。然而一旦变成了省委书记的需求,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曹成必须全力以赴。说得极端一点,哪怕这农家院落以前并不供应饭菜,荣启高有了这样的需求,曹成也得给他“变出”一个农家乐来!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绝不是说着好玩的。

权力这个东西,真的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感官享受!

不过,眼前这农家院落,和后世那种完全职业化的所谓“农家乐”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两台桑塔纳相继停在家门口了,也不见有人笑容可掬的出来迎接客人。直到曹成和范鸿宇走进堂屋,才有一位三十几岁的农家妇女笑着迎出来。瞧装扮,这位可真是扎扎实实的农家妇女,穿一件廉价的T恤,健壮结实,笑容也很淳朴。

“曹主任,来了?”

农家妇女笑呵呵的与曹成打招呼,看上去彼此已经十分熟稔,可见曹成确实是这里的常客。只怕她虽然知道曹成是“主任”,但到底是哪个单位的主任,就不得而知了。

荣启高的身份,绝不能随意泄露出去。

“哎,嫂子,来了。”

曹成也笑哈哈的,十足和气。

“这位是……”

农家嫂子的眼神便落在了范鸿宇的脸上,有些诧异。以往曹主任基本都是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过来吃饭,一看就知道是有权有势的大人物,很少见过范鸿宇这么年轻的。

不过这位年轻人器宇轩昂,气势上丝毫也不输于农家嫂子以往见过的那些大人物。

“嫂子,这是我的同事范处长。”

曹成便做了简单的介绍。

“嫂子,你好!”

范鸿宇也微笑着给农家嫂子打招呼。

“原来是范处长,贵客贵客……来来,曹主任,范处长,里边请坐……曹主任,还是坐外边吧?通透,凉快!”

农家嫂子便热情地领着曹成和范鸿宇去到屋后的水泥坪里。那里打着一个葡萄架,枝繁叶茂,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色屏障。葡萄架下,摆着一张小圆桌,几张竹椅子,架子上掉一个白炽灯,旁边立着一把风扇,配置相当齐全。

第420章曹成的行事风格

曹成和范鸿宇在葡萄架下落座,农家嫂子打开了电风扇。太阳还没有完全落山,盛夏的酷暑不曾彻底消散,再说小河边还有蚊子,电风扇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农家嫂子又忙不迭地奉上大壶的茶水,笑着说道:“范处长,你是第一次来,尝尝我们这里的井水吧……井水泡的茶,特别甜。”

范鸿宇就笑着点头。农村人不会太多的形容词,凡是好吃的东西,都以“甜”来形容。茶水真要是甜的,那可就有问题了。

农家嫂子随即给两位贵客都斟满了一大碗黄橙橙的茶水。

“范处长,试试,真的挺好喝。”

曹成说着,率先端起了大碗,咕咚咕咚地喝了好几口。像曹主任贵为省委一秘,素日形象温和雅致,俨然绅士,何曾如此鲸吞牛饮过?

范鸿宇见状,也端起大碗,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入口清凉,满嘴回甘,还真是有点甜丝丝的味道。

范处长不由想起了后世的一个著名广告:某某山泉有点甜。

可惜范处长不知道的是,如果时光不倒流,在另一个世界,再过几个月,“有点甜”的山泉水,貌似摊上事了。

“曹主任,这次吃什么菜?”

见范鸿宇喝得不住点头,农家嫂子便满心欢喜。

“炒只鸡,水煮小鱼仔,四季豆炒带皮油渣,空心菜……再弄个汤吧。”曹成不愧是这里的常客,随口报了几个菜,又面向范鸿宇,说道:“范处长,你再点个什么菜?不过这里只有农家菜。”

范鸿宇笑道:“这就够了,四菜一汤,标准餐。就咱俩,应该够吃了。”

说着,瞄了曹成几眼。

就曹主任这小身板,也不像是吃货,和大型食肉动物范处长没有多少可比性。

曹成一挥手,说道:“行,那就先弄这几个菜吧,如果不够,到时再加。”

农家嫂子马上说道:“管够,你们吃不完。”

曹成和范鸿宇都笑了。

这就是实诚人,和奸商的区别如此明显。

农家嫂子转身离去,曹成掏出“青山王”,递给范鸿宇一支。

范鸿宇接过香烟,并没有急着点燃,拿在手里看了看,轻轻叹息一声,说道:“已经习惯抽‘青山王’了,可惜啊,也许马上就抽不到了,得先弄点存货收藏起来。”

曹成笑了笑,说道:“范处长,咱们还是先吃饭,吃过饭再谈这些事,不然怕是影响胃口。”

范鸿宇一怔。

曹成果然是妙人,既然面对面了,那就什么都不藏着掖着,明白告诉他,今天请他吃饭的目的是什么,倒是和范鸿宇的估计差不多。

“曹主任,你和我听说的不一样。”

微微愣怔之后,范鸿宇忽然冒出这么一句。

曹成就笑,淡然说道:“你很相信听说的消息吗?我倒是更加相信我亲眼所见到的东西,道听途说,很多都不靠谱。不过……”

“不过什么?”

范鸿宇紧盯着问道。

曹成望着他,眼神很温和,笑着说道:“有关你的传闻,倒是和我所见到的事实一样。实话跟你说,范处长,我以前真不知道,秘书还可以像你这样当的。”

范鸿宇笑笑,说道:“那是因为,没有谁生来就是当秘书的,也没有谁会永远当秘书。秘书,本来就是一个没有自我的职务。所以按照这个标准来评判的话,我可能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秘书。”

曹成笑道:“秘书合不合格,从来就没有一个标准。领导说你合格,你就是合格的。”

这倒是实话。

曹成,郑美堂,范鸿宇可以说是目前省里最有名的三位“大秘书”,但性格迥然有异。曹成低调务实,郑美堂飞扬跋扈,范鸿宇强势无比,然而在各自的领导眼里,都是十分合格甚至是十分优秀的秘书。

“不管怎么说,就为你的与众不同,也值得干一杯。来,咱们以茶代酒吧!”

曹成说着,端起大茶碗,朝范鸿宇示意。

范鸿宇哈哈一笑,也端起茶碗,和曹成碰了一下,两人咕咚咕咚地又喝了几口凉茶,还真有“大碗喝酒”的气势。

农家嫂子手脚相当麻利,很快,水煮小鱼仔,四季豆炒带皮油渣,空心菜和一个蛋花汤就端上了桌,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提着一个白陶瓷茶壶,端着碗筷,跟在农家嫂子身后。

“曹主任,范处长,你们先吃着,炒鸡肉还要再等一下,炒熟了才好吃。范处长,这是我们自家酿的米酒,度数不高,喝了不上头。以前曹主任和其他领导来的时候,都是喝这个酒。”

小姑娘便踮起脚尖,吃力地将那个白陶瓷茶壶搁在桌面上。

一股淡淡的酒香传出来。

合着这茶壶里装的是米酒。

“谢谢你,小妹妹。”

范鸿宇笑着说道,揉了揉小姑娘的头发。

小姑娘羞涩地一笑,蹦蹦跳跳的走了。

曹成亲自拿起酒壶,斟满了两个玻璃杯,递了一杯给范鸿宇,说道:“这种米酒,荣书记很喜欢喝。荣书记还是保持着很多淳朴的习惯。”

曹成脸上流露出某种极其亲切的神情,似乎在和范鸿宇谈论自己的老父亲一般。

照年龄来看,荣启高扎扎实实是曹成的父辈。

很多成功的秘书,几乎都和领导成了家人一般。曹成追随荣启高日久,对荣启高有类似慈父的感情,完全可以理解。

对曹成这话,范鸿宇很赞同,说道:“荣书记他们那一辈人,有很多宝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荣启高历任封疆,权倾一方,在个人操守方面,一直都备受颂扬,清廉自持。如果说和尤利民有矛盾,主要也是执政理念上的分歧,绝非私人恩怨。

“确实如此……来,范处长,走一个。”

范鸿宇就有点怵头:“这么大杯子……”

刚才小姑娘给他们拿过来的是喝茶的玻璃杯,一杯水酒足足有三四两,真要是一口干了,范鸿宇估计够呛。

曹成哈哈大笑,说道:“说顺口了,随意随意,就咱俩……米酒本来就不是用来干杯的。”

范鸿宇这才放心,端起酒杯和他碰了一下,抿了一口,果然度数不高,口感十分温和。范鸿宇虽非嗜酒之人,也不觉有多厉害。

“来,吃菜,都是最新鲜的。”

曹成举起筷子,夹了几条水煮小鱼仔,吃得甚是香甜。

实话说,范鸿宇对水煮小鱼仔不是很感冒,但四季豆炒带皮油渣正是他的菜,当下也不客气。

不一会,农家嫂子端了一个大大的瓷盆送上桌,里面是热气腾腾的一大盘子红辣椒炒鸡肉,黄橙橙的油光铮亮,令人瞬间食指大动。

“好家伙,这鸡怕不有两三斤。”

范鸿宇吃了一惊,感叹道。

桌子上四盘菜,都是堆尖一大碗,分量足足比一般饭店多了两三倍,而且大都是肉菜,不像一般饭店,说是辣子鸡丁,一大盘子都只看见辣椒,要打着放大镜才能找到鸡肉。

货真价实得很!

“刚刚杀之前称过了,毛重三斤二两。”

农家嫂子便得意地说道。

难怪她刚才底气十足,认定他们吃不完。范处长再是吃货,单这一只鸡,也够他填饱肚子的。

“谢谢你,嫂子。每次到这来,我都要多吃好几倍的东西。来,范处长,吃鸡。嫂子炒鸡肉的手艺,那真是一流。”

曹成一边说,一边为范鸿宇夹了一条大鸡腿。

油津津的放着光。

也唯有这种正宗乡间土鸡,才有这种诱人的光泽。大规模养殖的肉鸡,就拿来熬汤,那汤水也是白色的,不是这种诱人的橙黄色。

时光倒流之前,范鸿宇就很少吃过正宗土鸡了。

“曹主任别客气……你们慢慢吃,还要什么打个招呼就行了。”

得到夸奖,农家嫂子也是满面放光彩,笑呵呵的走了。

“不瞒你说,范处长,几乎每次在这里吃饭,我都会吃撑着。”

曹成也是笑哈哈的。

范鸿宇又瞄了一眼他的小身板,笑而不语,大口吃鸡。

比吃饭,三个曹主任加起来,怕也不是范处长的对手!

曹成如此精明,焉能不明白范鸿宇的意思?笑着摇摇头,也夹了一条鸡腿,大嚼起来。

说起来,曹成还真是“恪守原则”,说了吃饭时不谈公事,那就闭口不提,只是和范鸿宇天南海北地闲聊,权当是活跃餐桌上的气氛了。

曹成年纪轻轻,能够成为省委一秘,深受荣启高器重,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一顿饭吃得心满意足。

“哎呀,又吃得太饱了……”

曹成终于放下碗筷,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肚子,叹着气说道。并不在范鸿宇面前刻意摆他省委一秘的架子,非常本色。

或许,曹成这也是因人而异。

既然范鸿宇是著名的“二杆子”,那就不必在他面前装模作样。

桌面上五个菜盆,除了那碗蛋花汤,其余四个盘子几乎都空了,两位“省领导”的面前,都堆了一大堆鸡骨头。当然,范处长面前的骨头要比曹主任面前的骨头多得多。

曹成喝两口凉茶,递给范鸿宇一支烟,自己也点上一支,站起身来,走到小河边上,做了几个深呼吸。

范鸿宇也跟了上来。

两人抽着烟,都不说话。

第421章最佳人选

“范处长,明天我就要去彦华了。”

曹成将烟蒂丢掉,忽然说道,声音很低沉。

“啊?”

这个可真是出乎范鸿宇的意料,大吃一惊。

第一反应是曹成要外放,前往彦华任职。不过随即范鸿宇就否决了这个推测。省委一秘外放,绝对是大事,不可能这么匆忙,事先一点风声都没有,也没上常委会讨论,不是说外放就能外放的。

再说,在这样敏感的时刻,明明彦华地区已经摊上事了,荣启高岂能让他最亲近的嫡系心腹去那样的是非窝?

曹成没有让他继续猜测下去,接着解释道:“有关彦华地区国企改制工作的真实情况,荣书记让我去实地考察了解一下,向他汇报。”

原来是这样。

不过范鸿宇的吃惊丝毫也没有减少,反倒更加诧异了。

大领导为了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经常会将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派出去实地调研考察,这个十分正常。但省委一秘亲自出马,却绝对十分罕见。不仅仅是曹成在荣启高身边的“不可替代性”,还有一个更加敏感的“代表谁”的问题。

无疑,在青山省,曹成就能够代表荣启高。

但这还不是最让范鸿宇诧异的,真正让他诧异的是,曹成为什么要在去彦华之前,约他吃这个饭。

曹成想要向他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这个时候,农家嫂子带着小姑娘走了过来,将桌上的残羹剩饭收拾干净,顺带将大茶壶也撤了下去,换上两杯热气腾腾的浓茶。曹成时不时会到这里来吃饭,他的一些习惯,农家嫂子早就已经搞清楚了。知道他们这些大领导吃完饭后,还要聊聊天说说话。

饭前喝冷茶解暑,饭后就该喝热茶解油了。

农家嫂子没有专修过养生课程,但很多养生之道却是相通的。

“范处长,你以前在彦华工作,对彦华市的国企改制工作,还提出过自己独到的看法,我想向你请教一下,彦华的国企改制工作,核心内容到底是什么?”

曹成又缓缓问道。

这个事,去年曾在彦华地区引发一场惊天动地的“政治大博弈”,地委书记梁光华,市委书记宋珉,常务副专员赵学庆,常务副市长陆月因此败走麦城,黯然出局,彦华地区政治格局大洗牌。

范鸿宇是最大的赢家。

如果曹成不去彦华,直接向范鸿宇请教这个事情,完全说得过去。然而现在,他明天就要亲自过去了,却特意将范鸿宇约了出来,郑重其事地“请教”,可就透出了许多的“诡异”。

荣启高为什么要派身边最信任的大秘书去彦华实地考察?很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荣启高觉得,其他人的汇报,都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不是十分客观。既然如此,曹成就不应该来问范鸿宇的意见。

但事实却是,曹成问了。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曹成这个动作,事先获得了荣启高的首肯。

荣启高为什么要问范鸿宇的意见?

瞬息之间,无数念头在范鸿宇脑海里闪过,一时理不出个头绪,沉吟稍顷,范鸿宇缓缓说道:“曹主任,彦华市国企改制工作的真正问题,在于时机不对。他们现在走的路子,在不久之后的将来,必定会在全国各地出现,因为这几乎是唯一的出路。国企再不改革,只能走进死胡同。但现在就改,而且改革的幅度这么大,却有点超前了。最高层的意见都还没有统一,彦华就先起跑了……木秀于林啊……”

范鸿宇并没有详细向曹成解释彦华市国企改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他相信这些东西,曹成早就有过了解。去年彦华地区因此闹得天翻地覆,荣启高身为省委书记,焉能不加以关注?曹成自然也会跟着进行深入研究。

他直接告诉曹成,彦华地区国企改制眼下之所以忽然受到高层的关注,关键在于目前时局太敏感。

曹成双眉微微一蹙,随即舒展,低声说道:“范处长,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去年发表在《群众日报》上面的那篇文章,中心内容并不是你现在所说的这样。”

范鸿宇那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于是严厉批判了当时彦华市正在进行的国企改制工作。而现在,范处长却又换了口气。

曹主任可也不是那么好哄的!

“曹主任,我当时也不是否定彦华的国企改制工作,我只是对改变国营企业的所有制属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优化组合,竞争上岗这些具体的改革措施,我认为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不改变经营管理思路,企业何以焕发活力?”

现在高层关注的重点,据范鸿宇所知,其一是国营企业的所有制属性被改变,其二则是干部职工的优化组合,一些干部职工“失业”了。这在我们国家,还是个新名词。

什么叫铁饭碗?

只要一捧上,终身有靠!

这就是铁饭碗,也一直都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种直观体现。

突然,有人的铁饭碗被打碎了,堂堂国家干部和职工,居然失业了,这怎么可以?这不就是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的搞法吗?

曹成不吭声,慢慢走回饭桌旁边,坐了下来,端起热腾腾的浓茶,喝了两口,双眉紧蹙,轻轻摇头,叹了口气,说道:“范处长,路线问题,有个时候不能单单从经济效益上着眼。”

这也正是部分高层大人物的看法。

仅仅只需要倒过去十几年,“以阶级斗争为纲”,“严厉批评唯生产力论”等等口号,全国上下,随处可见,耳熟能详。

范鸿宇也走了过来,在曹成对面坐下,淡然说道:“曹主任,时代毕竟不同了,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不可更改。”

曹成的瞳孔蓦地收缩了一下。

范鸿宇这句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这其实就是他纠结的原因,也是荣启高纠结的原因。

短暂的诧异过后,范鸿宇已经逐渐在脑海里理清了思路:这个事,荣启高也很难拿。

现在高层两种截然不同的执政理念都在“发声”,到底“姓什么”,迄今也没有定论。在这种局势之下,高层忽然有人很关注彦华地区的国企改制,关心“青山王”是否合乎国情的问题,不能不引起荣启高的高度重视。

所以他委派曹成去彦华地区实地考察。

严格来说,荣启高其实并不十分关注曹成实地考察的真正结果,他这样做,更多的是为了表明一种态度。表明他在亲自关注此事,而且是前所未有的重视。

这种态度,一方面是做给高层大人物看的,另一方面,则是做给省内的同僚看的。

一般来说,如果是正式的考察,荣启高应该召开书记办公会来讨论,至少要和尤利民袁留彦等省委巨头碰个面,沟通一下,然后委派专职干部前往彦华调查,做出正式的调查结论。但如此一来,事情就有了定论!

荣启高眼下不需要这个定论!

或者说,压根就不能定论!

定论了,就等同于青山省委表态了。

所以,荣启高决定派曹成去彦华。

对高层有交代,我已经派我的大秘书亲自去调查了,足够重视,让人无话可说。或许能阻止高层大人物的进一步动作,至少也能延缓一段时间。可能到那个时候,高层大局会进一步趋向明朗,荣启高就可以表态了。

同时,荣启高提醒省内同僚,此事我已经亲自在关注了,其他同志各安本职吧,不要掺和。

荣启高下定决心,要将此事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绝不容许其他同志插手进来。被动表态,是荣启高这种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最厌恶的事情。

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

事关自己的政治前途,荣启高不容有失。

曹成的身份,注定他是此番调查的最佳人选。省委办公厅副主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省委,他做出来的调查报告,可以是正式的报告,也可以仅仅只给省委书记提供参考。

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范处长,这个事还是要谨慎。”

稍顷,曹成沉声说道,望向范鸿宇,目光炯炯。

范鸿宇点点头,说道:“曹主任,我完全赞同你的意见,相信彦华地区的同志,也会妥善处理的。”

曹成便微微颔首。

无疑,范鸿宇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荣启高让他赴彦华之前,先和范鸿宇吃个饭,就是想传达这么一个信息:如果这个事,彦华地区能够自己摆平,那就再好不过。

荣启高现在,力求全省局势平稳。

在大局不明朗的情况下,稳打稳扎,维持好社会的和谐安定,就充分体现了省委书记的政治智慧和掌控能力。

范鸿宇既是尤利民的大秘书,又是邱明山的爱将,范卫国的儿子,高兴汉的女婿,一个人身兼数重身份,和省内这几位有影响力的重要人物都有密切关联,正是最佳的传话人。

“曹主任,我还是那句话,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不可逆转。目前发生的这些情况,都只是暂时的。”

范鸿宇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缓缓说道,神色平静而坚定。

第422章缓兵之计被人识破了

次日一早,曹成便带了三个人,一台车,前往彦华。

带的三个人,除了一位司机是省委小车班的,其余两人都是省委办公厅秘书一处的干部,曹成的直属下级,应该也是他最信任的人,其中就包括曾经给范鸿宇斟茶,陪他聊天说话的苏姓少妇。

这倒是曹成一贯的行事作风,低调,务实,不张扬。

尽管如此,彦华地区那边早已摆好了全副“迎接仪仗”。曹成职务虽然只是省委办公厅副主任,身份实在非同小可,在青山省内,乃是扎扎实实的“钦差大臣”。

曹成在彦华待的时间不短,一去就是十来天,竟然还没有要回省里的意思,继续呆在那里,一个企业一个企业的走,绝不肯搞“大概加估计”那一套,确保写进调查报告里面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事例,都是经过调查组亲自调查验证过的。

曹成也很清楚,此番考察的结果,相当要紧,事关荣启高的政治态度,来不得半点马虎。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而言,也未始没有“缓兵之计”的意图在内。

只要曹成这边还在调研考察,就有理由向上边报告,正在调查中。

政治博弈,和“战争”其实颇有相通之处,局势不明朗的时候,坚守防线就是胜利。是打是退,是攻是守,甚或是战是降,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你有足够的实力。

没实力,你就没有任何选择余地。

人家一出手就将你灭了,轮到你东想西想?

然而这个世界上多的是聪明人,荣启高这种小手腕,别人焉能看不出来?荣启高想拖着,有人偏偏就不耐烦了。

曹成还在彦华地区深入基层搞调研,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王通就到了洪州。

用的名义也是来洪州搞调研。

你荣书记派大秘书去彦华调研了,这个很好,谁都不好催你。洪州卷烟厂这一块,那就不麻烦青山省的同志了,咱们直接来解决!

王通此番考察的动作相当迅速,前天下午他的秘书电话通知了青山省烟草专卖局和洪州卷烟厂的,次日上午就坐早班飞机到了洪州机场。

付德臻吓得心惊胆战,一接到省烟草专卖局的电话,来不及思考,就忙不迭地给范鸿宇打传呼,向范处长汇报了这个惊人的消息,在电话那边,说话都有点犯结巴了。

付德臻真有理由害怕。

半个月前,在首都开会的时候,王通亲自召见,明白告诉他,“青山王”停止生产,停止销售。结果付厂长置若罔闻,不但没有停止生产,反倒开足马力,所有生产线全线开工,加快生产“青山王”。更是向全省各地市烟草专卖局“放出风声”,说“青山王”有可能停产,结果各地市烟草专卖局蜂拥而至,排队在卷烟厂提货,所有库存“青山王”两天之内就销售一空。

这样赚钱的高档香烟,卖一包的利润甚至超过了普通中低档香烟卖一条的利润,谁不是趋之若鹜?得赶在停产之前,尽可能多进一些货,囤积起来,以便大赚一把。

付德臻同志对王局长的指令就是如此执行的,这是典型的阳奉阴违。

也难怪王局长勃然大怒,亲自赶赴洪州。

好你个付德臻,你胆子还真不小,我就不信治不了你。

接到付德臻的电话,范鸿宇不敢怠慢,随即向尤利民做了汇报。

尤利民略事沉吟,说道:“你安排一下,明天上午,我去机场接他。”

范鸿宇吃了一惊:“您亲自去机场接王局长?”

也不怪范鸿宇吃惊,这个动作实在是前所未有。王通不过是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副局长,尽管高配,亦只是副部级。就算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局长到了洪州,也当不起尤利民亲自去机场迎接。官场上,尤其到了一定的层级,这些礼节的规矩挺严格的。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一直实行的都是对等原则。

王通这样的,省政府委派一名分管副省长去机场接机,都已经算是破格了。通常都是省政府办公厅主任去机场接见,分管副省长接待,省长接见,宴请这样一个流程。

现在尤利民亲自去机场,乃是给了王通极大的脸面。

尤利民点点头。

范鸿宇提醒了一句:“明天上午,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

省长办公会议也是很重要的日程安排,只要省长没有出差,都是要亲自主持的。

尤利民毫不犹豫地说道:“请春晖同志代为主持,石敬轩同志和我一起去机场。”

石敬轩同志是分管烟草行业的副省长,尤利民和分管副省长一起去机场接机,对王通而言,已经是最高礼仪,并且大大破格了。

可见“青山王”这事,在尤利民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成文的规矩也在逐渐改变,到后来,上边来一个司局长,省里都会派副省长去机场迎接。

“好的,省长。”

范鸿宇没有多说,点头应诺。

去到外间,先给韦春晖的秘书覃桂生打了电话,传达了尤利民请韦春晖代为主持省长办公会议的指示,随即便给付德臻拨了过去。

电话一拨就通,只响了一下,一直守在电话机旁的付德臻便迫不及待地抓起了话筒。

“你好……是,范处长吗?”

“是我。付厂长,请你通知省烟草专卖局的领导,明天上午,尤省长和石敬轩省长会亲自去机场迎接王通同志。”

范鸿宇沉声说道。

“啊?哦,好的好的,我马上就打电话,啊不,我这就去局里,亲自向局长汇报……谢谢,谢谢范处长,谢谢关照!”

付德臻闻言也是大吃一惊,半晌才回过神来,立马精神大振,一迭声地说道,纵算隔着电话线看不到,付德臻也冲着话筒连连点头哈腰,鞠躬如也。

两位省长一齐去机场接机,这得是多大的脸面啊?

尤省长对自己的关照,当真是没说的。

当然,这主要是搭帮范处长的关照,没有范处长在尤省长面前多多美言,尤省长哪里会这样力挺他付德臻?

双方地位差着十万八千里!

付德臻当得立即赶到省烟草专卖局去,当面向几位局长副局长公布这个重大消息。

自从上次在首都开会回来,付德臻就敏锐地察觉到,身边的气氛变得极其“诡异”,一些原先和他走得很近,甚至是表决心永世紧跟付厂长的家伙,都有意无意地和他拉开了距离。一些平时就不大和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