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咸鱼翻身的正确姿势-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茫然的小书童,就赶紧转移了对方的注意力:“哎,我说,小书童,不是说要去租屋吗?赶紧去吧?找一间大一点的院落,带客房的那种。”
“我是你们公子刚认得兄弟,以后就与你们同住了,还不快去,你难道还想让你的公子,今天晚间的时候,再听上一晚上的床叫声吗?”
“哈哈哈哈!”
更心塞了,有没有?
……
小满不知道道长为什么笑,但是总之他现在去租房子是没错的。
小书童懵懵懂懂的接过了顾峥递过去的两个银裸子,迅速的就消失在了这两个人的面前。
而等这等的琐事都处理完毕了之后,疯道士就问了顾峥接下来的打算。
顾峥将客栈中的行李仔仔细细的归拢好,就将手中的令牌在指尖转了一个圈,而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让一旁的疯道长立刻秒懂。
“你这是要去见狄公?”
“是啊,赶早不赶晚,要知道,这春闱的时间,也没有几日了啊。”
对于顾峥的自信,疯道士还是十分的敬佩的,他作为这个团伙的新成员,愿意留守在家中,替他看好大门,以免租好了房子的小满,寻不到他主家的踪迹,再一次的哭鼻子了。
而顾峥,则是整了整长袍,只拿着手中的投卷,轻装上阵,朝着东都的北面而去。
在那里,有着一片只有上了品级的官员才有资格居住的房屋院落。
基本上全是国有的产业,专门给皇帝陛下赐给有功的朝臣们所规划出来的土地房屋。
在这其中,狄公的居所,并不是最豪华的,更不是最庞大的,但是却是最有名气的,做到了贩夫走卒都知晓的地步。
因为这个传奇的老者,起起伏伏,竟能以近七十岁的高龄,再一次的被武皇起复,做到了一人之下,皇帝最信任的朝臣之一,这是一件多么令人信服的事情。
自然的,前来狄公府外投行卷的人,则是比旁的高管权贵的府邸外边要多得多。
有那长久的排队都未曾见到狄公真容的学子,竟是将自己的行卷上边附上石头,木头,偷偷摸摸的找一个无人的角落中,就沿着围墙边,给扔到了狄公府的院落之中。
让内里负责打扫院落,清理花园的杂役们,看到了门外的这群不着调的学子们,就是冷面的相对,没个好脸。
但是在今天,一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门房,竟是在看到了一个年龄不大,勇气十足的学子,出示了一块手令之后,就点头哈腰十分热情的将此人给迎了进去。
一下子就让那些蹲守在狄公府前的饥寒交迫的学子们,炸了锅了。
第501章 洛阳小居
“这是何人?竟是能让狄公的府上的下人也笑脸相迎?”
“不知道啊,东都的有名的学子中,不曾见到过这般稚嫩的面孔。”
“难道说,这一届的进士科中又出现了什么名门之后,大儒子弟?”
“没听说啊,但是你见他,浑身的气度风华,让人见者折服,心生所喜,应该不是一般普通的人家能够培养出来的啊。”
“说不定是哪个世家勋贵之后,那就说得通了。”
“唉,世界就是这般不公平,我赵某人除了长得比此人俊美点,竟是无一处能比的过他的了。”
……
仁兄,要脸吗?
被人只能从样貌上找存在感的顾峥,此时已经被老管家给引到了狄公府接待外客的外堂之内,好茶好水的接待着,等待着狄公看过了顾峥递进府内的令牌之后的反应。
而此时,与顾峥只有一墙之隔的内室之中,未带官帽,一身休闲衣袍的狄仁杰,却是将这一枚代表着太平公主府邸的太平令,在手中仔仔细细的把玩了起来。
他与太平公主,素来没有什么交情,而他这一派人,在朝堂之上,看起来也是不偏不倚的只为国家和为人民办事的一派人马。
今日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拿着公主令牌点名要拜访他的小子,就不知道这公主最终的目的,是所为何事了?
试探?拉拢?
事不至于此,难道说莫不是太平看出了他有保李拥唐的心思了?
应该不是。
左思右想不得其解,唯一的办法就是见一面这个小子吧。
打定了主意的狄仁杰,并没有更换衣袍,反倒像是一个邻家的老者一般的,踱出了内室,来到了外堂,打算见一见这位不走寻常路的小郎。
却是在转过门来,见到了顾峥容姿的那一瞬间,悟了。
这莫不是太平公主的男宠吧?
不不不,如此气度之人,应该不是能‘雄’居人下之人,狄公凭借着多年的经验,立刻就否定了因为顾峥的外貌所带来的猜测与偏见。
果不其然,当顾峥朝着狄仁杰做了一个最为标准的学子的礼仪之后,将那个朴实无华的书卷递到了狄仁杰的手中的时候,他就彻底的搞清楚了此子的来意了。
好大的手笔,竟是放着更加有权势的太平公主的举荐不用,决定用自身的才华说话。
虽然是现如今渐渐落寞的明经科的学子,但是若真的是一身的所学尤有所长的话,也不失为朝廷真正的栋梁。
所以,当狄仁杰试探性的说出了一题经义中相对生僻的字句,让顾峥进行查缺补漏的时候,对面的这个小子,竟是一字不差的背诵出来了整段的经义内容,此时他就知道,自己捡到了一个宝贝了。
人们总说,明经科的学子,出师容易,但是问题是,面前的这个名为顾峥的小子,今年只不过将将十六岁。
这般的年纪,说一句过目不忘,都不为过。
为朝廷举材,乃是他这个当朝首辅的职责之一,当然是当仁不让啊。
心情大好的狄仁杰,看着顾峥,现在是哪哪都顺眼了,说起话来,自然也是和颜悦色了三分。
抚着长须的他,就如同一个长辈对于后进晚辈一般,慈爱的问道:“你有这样的才华,公主又是怎么舍得将你拱手相让的呢?”
被问及的顾峥,则是毕恭毕敬的回答道:“学生自知自己的容貌过盛,也知晓人言可畏。”
“我只醉心于为朝廷效命,若是因为多余的谣言纷扰而影响到此次的春闱,那将会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情。”
“也会为我今后的进官之路,增添一笔污点。”
“就是因为这般的缘由,我才坦荡的与公主分说了,她敬我是一名君子,说小子理应投奔同为君子的狄公门下。”
“在这大周朝内,公主殿下说了,她所熟知的人当中,也只有狄公德高望重,乃是君子中的首位。”
“所以,小子就斗胆前来狄公的府前,投上我的行卷。”
……
没想到太平公主对于自己的评价竟是如此之高,让听到了这话的狄仁杰也免不了一愣,但是这位老狐狸接下来却是揪了一下胡子,继续问道:“那么公主可是让你带了什么话给我?”
“要知道,那位啊,可是不会吃亏的主啊。”
果然人精。
顾峥也不瞒着,直接将对方的意图,十分阴晦的给分说了出来。
仔细听完前因后果,狄仁杰反倒是放心了。
只要这个太平公主不是打着要他在武皇面前为了储君的事情争权的目的的话,其他的事情都是好说。
这个国家,出了一个武则天已经足够了,没必要再来一个皇女继承来画蛇添足了。
李家正统,就算是自己有生之年见不到,但是他还是会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影响这个朝廷,最终回归于正统之上的。
想到这里的狄仁杰,微微一笑,说出了他的小小的建议:“太平公主把薛怀义在武皇陛下的心中的地位,想的太过于严重了。”
“一个身份高贵的公主,与一个低贱的男宠,就算是这薛怀义在最受宠的鼎盛时期,这公主若是一剑杀了,那皇帝陛下也不会多说什么的。”
“只不过啊,公主不愿意与陛下产生隔阂罢了。”
“哎血脉至亲,人之常情,那么公主可以将这其中的损耗减弱到最少啊,之前公主的作为,就达到了不错的效果了。”
“若是能让薛怀义在外朝犯了举国震惊的错漏,又能在内朝之上,被人转移了视线。”
“自然就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我这里到是有一句提醒,解铃换需系铃人,薛怀义此人,成也寺庙,败也寺庙。”
“太平公主完全可以胆子大一些,在白马寺的身上打打主意的吗。”
太黑了!
听完了这话的顾峥,对于狄仁杰的黑心肝也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这是打蛇照着七寸来,不给活路啊。
我喜欢。
得到了答案的顾峥,与他现在名义上的举荐人狄仁杰,惺惺相惜的互相客套了两句,在对方让自己好好准备的叮嘱之下,怀着复杂的心情,就出得了狄公府的大门。
说好的正直不阿的元芳呢?
压根不存在啊。
这个世界的狄胖子,压根就是一个气度非凡,身材适中的美老头啊。
电视剧形象挺害人的。
……
原走回到了自己的客栈的顾峥,莫名的就想到了笑忘书刚开始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的那副嘴脸。
在金色小球的抗议之下,哈哈大笑的就将客栈房间的门推了开来。
这时候,夜幕已经低垂,用最快的速度赁下了一间小院的小满,已经兴冲冲的回来复命。
在看到了正主之后,主动的替顾峥扛着包裹,领着他们在东都的新家行去。
倒是一旁的疯道长,手中的蒲团,浮尘,桃木剑以及一个半人高的铜炉子,这独特的行李,引起了顾峥几分的兴趣。
“道兄,你这是?”
“我师父给的宝贝,我原本藏匿在城中的破道观中,你去狄仁杰那拜访的时候,我就抽空给收拾了出来,一并拿到你的府邸当中。”
“到时候,我给你炼上一炉醒脑丹,保管你吃了之后,耳聪目明,在春闱之上,大杀四方,一举夺魁啊。”
可算了吧,在铅汞超标的大周朝,我还想多活两天呢。
一行人就这样热热闹闹的来到了这个位于东都洛阳正西头的这个小院。
在这多是百姓宜居的城区内,这座院落也算是城内较为偏远的地脚了。
但是小书童难得的明智了一回,这个闹中取静的院落,无论是对于马上要考试的顾峥或者说是要静修炼丹的疯道长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片荒芜的后花园中,正好用来垦荒种植,一口天然井水的老井,更是方便了一家子人的吃用。
最难得的,是这个小院的租金,两锭二十两银,可以赁下半年,难得的实惠。
进得院中,主次分明,客房两间,主卧一堂,偏厅外两个小隔间的仆役房间中,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租赁房屋的主人,将剩下的简单的家具,被褥,一并折算给了书童,算作了一两,也算是仁厚。
让今日中立刻搬家的顾峥几人,好歹就有了落脚的地方,勉强也凑合了一个安身之所了。
人这一生,无非是吃住用行,既然是住处确定了,那剩下需要解决的自然是吃了。
指望着疯道长这样的人会做饭,那无异于痴人说梦,现在的这个时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顾峥,也只能递过去几个钱,让小满出外购买了。
这时间的大周朝,可没有顾峥前几个世界夜晚中的宵夜不断的没事。
这路边摊贩早早的收拾回家,该吃饭的吃饭,该盘点的盘点。
负责巡街的将士们,再过不多个时辰,就要出门查这在大街上晃荡着的闲杂人等的宵禁令牌了。
若是有那无证经营出门溜达的,对不起了,今天晚上只能委屈一下,住在衙门中的监牢之中,等着明日中申清楚了身份,让家中的人员过来赎人了。
所以,被派出来的小满,好不容易给家中的两位大人带回来了,能够果腹的食物,也只剩下煎饼了。
第502章 春闱开始
可不要以为这世界的煎饼,就是天津的煎饼果子呢。
这里的煎饼,反倒是有点像是山东的大个的圆锅煎饼。
只不过煎锅上的面浆水,换成了荞麦面的罢了。
两面焦黄,到它们卖出去的时候,也变成了软踏踏的软饼子。
最让顾峥惊诧的是,在大周朝,吃煎饼是配着蒜吃的。
一头蒜,被疯道长拿到了手中,咔嚓一口,呼,再配合着舒爽的这么一喷,那味道,别提多酸爽了。
莫名的,顾峥就怀念起,自家的牙刷,以及薄荷味道的漱口水了。
待到他塞下了一整张的凉白开配煎饼之后,也只剩下对这里房子屋舍的怨念了。
没有棉被,全靠布料层数取胜的,大周朝……你赢了。
顾峥就在这般,没滋没味的蒸饼芝麻粥以及凉爽透气的被褥中,度过了最妙曼的十几日。
望眼欲穿的,等到了这一届的春闱的举行。
此次的春闱,也就是所谓的国家考试,与顾峥曾经经历过的科举已经十分完善的朝代中的考试,有着大大的不同。
就拿最显而易见的人数来说吧。
此次与顾峥一起,一同参与到明经科的考试考场的人数,只有800人,而参与到最热门的进士科的科举考场的考生也只不过只有区区的1600人。
在今年中,明算,明法,俊士等其余的五十种的小分类,并没有省试的通知,所以在现如今的洛阳之中,只有这2000多人,一起来到了洛阳宫外的尚书省的门口。
在这里,更是没有后朝的天未曾亮就进场的规矩。
在尚书省的考点的内部,准备主持此次春闱的大人们,现在还饶有兴致的在聊天碰头呢。
趁着尚书省的大门与两道侧门齐齐的开放,由羽林卫组成的检查的小组,验明前来考试的贡生们的正身的时候,那些考官们,正在尚书省内,争得面红耳赤呢。
他们在争什么?
争状元呢。
现如今的科举哪里有什么会员一说,若是现在的武皇不下明旨,确定了要后边的殿试二次筛选的话,光凭着现如今的这七八名尚书省的官员们,就能将最后的状元的名单给定论下来。
无非是谁早早的声名远播,谁又是哪个权贵氏族的家族子弟,又或者当朝的那个要员的家中恰逢其时的有着子弟出仕,这些状元们的名额,自是要给这些人留用的。
因为谁让现如今,能够参加科举的人员当中,百分之96。7的人员都是世族贵胄的出身,就算剩下的那百分之几的算是‘平民’出身的学子,也多数是顾峥穿越的委托人这种,家中是富有余财的地主,自幼跟随的是名师大儒的‘平民’呢?
所以,取得乡试完毕的举人身份的人,本就不是那些贫穷的人能够奢望的。
那么这状元,人家预定了,你又有什么可以埋怨的呢?
不过这一次得春闱却有了一个变数,混入在了其中。
一下子就让这个中书省中的关于状元的名额归属,分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
那分别就是以朝中权臣所公众推举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子,顾峥,这是前几日中,当朝的首辅大人狄公狄仁杰家中的老管家,亲自递过来的行卷,指名状元的小子。
而另外一波的人,则全是皇亲驸马一派的带着爵位的勋贵来指定的人。
虽然他们在此次的科举试验当中,只是挂个参与的名头,但是为了这一届的明经科的科举试,他们也是倾尽全力的要争一个耳红脖子粗。
只是因为,他们要为一个在武皇面前最新崭露头角的男宠的哥哥张目。
而且这个男宠,还是太平公主咬着牙的双手奉送到武皇手中的,曾经是她身边最得宠的男人……张昌宗。
这一位在武皇口中,被形容成了一朵清雅的白莲的男子,很不巧的,在一朝得志了之后,就替他的两位哥哥们,拿到了此次春闱的乡贡贡生的名额。
而他的两位哥哥,一名名叫张一冷,家中行二,倒是老实木衲,心中只有一个念想,那就是要考个乡贡出身的举人。现在由他的六弟帮他实现了,自然也是心满意足。
当然了,大家的状元也不是为了他争得。
这状元是为了另外一个兄弟。
就算是不怎么关心八卦的顾峥,也是曾听闻过的,是鼎鼎有名的洛阳贵妇杀手,名为张易之。
这个人有些名声,在家中也自幼与张昌宗交好。
待到张家的六郎,在宫中一朝得了宠爱,作为当哥哥的五郎,那自然也是要一飞冲天的啊。
所以,那些得了武皇多多少少的授意的勋贵们,才这般的跟手握实权的大臣们叫起了板。
弄得这群当朝位高权重的老头子们,一个个吹胡子瞪眼的,气的眼珠子直瞪。
就在两拨人都相持不下的时候,中书省外的计时鼓漏,就敲击了三声,这意味着说,这两类科的分类考试的贡生们,现如今已经全部的落座,就等着你们发放此次春闱的试卷了。
到了现在的这种地步,两拨僵持不下的人索性就各退了一步。
“既然咱们的人数是势均力敌的,纳闷咱们索性就用此次的科举的成绩来说话吧。”
“不是说,张六郎在武皇的面前,说他家的两位哥哥,是难得的才智双全之人吗?”
“咱们就将各自推举的人,也不光是这两位了,诸位若是觉得都不错的才子们的试卷,都一并拿来,公平竞争如何?”
待这侍郎官的话刚一说出口,就得到了权臣的一致好评,而勋贵那边稍微有点脑子的人,虽然是犯起了嘀咕,但是在争不出结果的现在,这算是最为公平的方式了。
就算是后来武皇问起来,他们也可以一并的推给那张家兄弟的身上。
他们可以大言不惭的说,不是他们不尽力啊,是对方才学不够啊。
于是,想明白了的勋贵们,大手一挥,就赞同了。
到了这个时候,在门口等待着殿内大人们的争论结果的吏员们,才敢将怀中早就捧好的试卷,依次的派发到所有翘首以盼的学子的手中。
此时的尚书省内,左右的两个半露天的大殿中,已经满满当当的坐满了人。
每人屁股底下一个简易的蒲团,而面前只有一张容人跪坐的矮榻,其上一套统一制式的笔墨纸砚,这就是此次中书省省市中,朝廷中能为学子们所提供的全部了。
在进门之前羽林卫们,因学子们不必带自备的干粮行李,只需要将他们贴身的衣物检查仔细,防止夹带,就可以轻松的放行了。
这般宽松的考场氛围,可是在后朝后代之中,很难见到了。
所以,对于这种考场的环境,顾峥还是十分的满意的。
起码不用像是在明朝,如同坐监狱一般的,一锁就是三天,香的臭的都在一个几平米的小牢房中度过。
现如今,春寒初过,天气转暖,在这微风拂过的大殿的庭院之间的春闱,更像是一场自由而奔放的学子的盛会。
待到众人因为第一次进入到尚书省内那兴奋的心情还没平复起来的时候,那一身青色的吏员服的出厂,就让场内的所有学子具都安静了下来。
走到了大殿上方的吏员,捧着厚厚的一摞试卷,身后跟着随着他一同分发的同事,清了清嗓子,就开始说了此次春闱的要求。
“咱们此处乃是尚书省右偏殿的主殿院,在此院落之中的各位学子,皆是各个州府选送上来的,有着举人头衔的通过了乡贡的人员。”
“说是各地的人才也不为过。”
“但是,在诸位接到了试卷之后,我还是要善意的提醒一句,此次明经科的考试,决不允许有任何作弊的行为出现。”
“因为,作为此次的监考官的我们,会严密的巡视全场的考试过程。”
“要知道,此次的明经科的录取人数,也只有区区的35人的名额。”
“若是诸位乡贡们,因小失大,为了一道小题而采取了非常的手段,被我们负责监考的吏员们给抓到了的话。”
“那么,诸位不但是这一届的明经科的考试,就到此结束了,朝廷更是将作弊的学子的名单,录入到尚书省的春闱后录之中。”
“上了此名单的所有的乡贡,自此就断了朝廷取士的资格,自此之后,也只有一个贡生的名额罢了。”
“至于回乡之后,你们地方的学政以及父母官,将如何惩处你们,就不是我们中书省的职责了。”
听到吏员说道了这里,不少的学子们都禁不住的打了一个冷颤。
这简直就等同于剥夺了一个读书人的身份啊。
还是永久性的那种。
这样的学子,别说回乡了,直接找一个护城河投进去算了。
就算是回到了家乡,那也是臭名昭著,无路可行了。
想到这里,原本还有些小心思的学生们,立刻偃旗息鼓。
800取35的录取率,就算是没有取中,也不会有人过多的嘲笑与自己的。
当然了,那些早就名声在外的才子们,压根就没有把这当回事。
自己的才华,等待的就是这一刻的检验啊。
第503章 唐朝学生学霸学神怎么区分
环顾了一周的老吏员,将诸位学子的表情都铭记于心,朝着身后五位同是监考官的吏员们一点头。
就捧着试卷,从大殿院落中的最后侧,一人一排,依次的派发起试卷来。
而居于人群之中的顾峥,并没有焦急。
他一边细细的将手上的墨锭在砚台上磨开,一边在黄纸上,尝试着写下他最拿手的小楷小字。
统一配发的笔墨,很容易在书写上出现瑕疵。
一个才子,怎么才能在诸多的试卷中,得到考官的青睐?
第一印象就是小字。
干净整洁,下笔有无,一笔利落的书法,能为自己的卷面增色不少的。
让自己安静下来的顾峥,一直到,将墨锭磨均匀了之后,才将早已发到了他手中的试卷,在面前的矮案上铺开,仔仔细细的看着此次春闱的第一部 分的考题来。
明经科的试卷,分成了两大类的内容。
一类为帖经,一类为墨义。
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
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
不但明经科的要考,就算是进士科的试题中,也是不可避免的出现其中的小部分试题的。
因为所有唐周的学员当中,学子们所学习的知识,全部都是与政治有关的。
其中《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
这些都是学子们,所必须学习的科目。
而判断学子们的学识是否渊博,是不是具有了一定的水准?
也是依照是否通读,并且融会贯通了这九经作为最基本的标准。
想要从一个最基本的学院中毕业,最基本的考试,就是要通两经。
而这两经的选择,可就是灵活多变的。
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选择你想要学习的经书。
就如同现在的大学,选科与选课一般的灵活。
比如说这通两经的标准,可以是大经中的任意一部,搭配上小径中的一部,就算是两经了。
但是只学习两个小径的,就不能算是通两经。
若是通两经,怎么也要将中经中的两部精通了,才算是最低的标准。
总之,不可以有偷懒的想法。
若是在毕业之前,大中小当中各通上一种,那么就能达到通三经的水准。
这个时候的学员,身上就自带了一层:名为可以教书育人的光环了。
到了一地的乡村城镇,可以办个书斋或是启蒙的课堂,而到了更偏远山区之中,就算是教出几个秀才,也是可得的。
这种人,就是我们现在单纯意义上的普通班的第一名,年级的前十,一二本的好学生了。
当然,这样的学生,是称不上学霸的,因为,在大唐大周,学霸们的标准,最低也是要通五经。
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皆兼通之。
这就等同于是不偏科,不缺腿的学霸了。
他们不会为政史地挠头,更不会为数理化叹气。
抓出一门来,是侃侃而谈,翻着白眼的鄙视那些普通学生们。
到了这个时候,那就是妥妥的乡贡举人的本领了。
运气好的一试就过,运气不好的,三五年的也就上了。
能来尚书省春闱的,全是这种牲口。
只不过,在这种全国顶级的考试当中,朝内的大佬们才不会管你的小经,中经,学习的是哪一个经目呢。
咱们九经皆上吧,省事。
至于今年的考题,正好考到了你未曾学习过的经义?
哈哈,活该你倒霉!
正是因为这种坑爹的属性,真正敢来参加春闱的?才学习了区区五经?
你逗我玩呢。
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不算是走门路的那种啊,皆是九经通畅啊。
武侠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脉算个啥?
这群一手拿剑,一手执笔的书生们,就是真正的神,学神。
所以,也被归纳在这一类人当中的顾峥,就十分有底气的打开了经帖试卷。
……
填空题。
密密麻麻的皆是。
取其中的一句,没有出处,没有前后,将其中的空出来的词语或是单个的字填上。
就比如说这一句:入其,则无人;,则无人焉。乃是出自小经中的《春秋公羊传》。
若是只是粗略的通读,并没有精细的研究的话,就很容易将这一句的填空,入子之闺,则无人焉;上子之堂,则无人焉。
其中的区别,只有一个字的差别罢了。
若是看得不仔细,更是容易填写的错误。
因为九经的字数就是那么的多,来来回回的考过多遍,出试题的人,也是绞尽脑汁的给诸位学子找点麻烦。
否则怎么将经义最娴熟的人,从这几百号人当中选出来了呢?
所以,考试的这上半日的功夫,顾峥全都跟这种脑子有包的……全是坑的试题做抗争了。
每一题,基本上顾峥都是找到了记忆中的全文背诵的那一段,在反复的确认了无误,并将答案在草纸上,先草写一遍之后,再誊抄其上。
怕就是怕字数弄得不对,经这一次的检查,还有反悔的机会。
若是真填在了试卷之上,在没有修改液的今天,总不能涂上几个墨疙瘩吧。
对于现在还不是糊名制度的顾峥来说,这张试卷就是赤身裸。体的小姑娘,要十分坦诚的接受考官的验证的。
而楞是谁看到了黑疙瘩的试卷后都会想:哦,原来你顾峥就是这样的啊,顶着这一塌糊涂的试卷就出现了?
你的文名,也就此打住吧,还上榜?还状元?
好走不送了您呢。
所以,那一刀黄砂纸,就是给学子们这个时候用的。
甭管平日中再放荡不羁的才子,到了这个时候,都是反复斟酌的,先演练一番再上啊。
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