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艺术家(七七)-第7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才这场戏里,其实布莱克·莱弗利经过前后那么多次的磨合,表现已经很好了,但埃文·贝尔觉得布莱克·莱弗利的自信方面还是不够,她不想娜塔莉那样打从心底相信自己,娜塔莉对于瑞恩的敬畏,其实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在最开始的第一次交锋过程中,即使娜塔莉最后溃不成军,但她心里依旧是不服气的。换而言之,第一次的交锋之后,娜塔莉即使输了也还是自信满满。在这一点上,布莱克·莱弗利的心理建设还是不够,也许在这个镜头里看不出来,但是放在整部电影里就十分明显了。
埃文·贝尔又花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与布莱克·莱弗利进行沟通,重新投入拍摄之后,再次拍摄了三遍,埃文·贝尔这才算是点头过关了。
此时,这场前后还不到一百二十秒的戏份,已经足足拍摄了两个小时。当埃文·贝尔宣布“过关”时,布莱克·莱弗利倒是没有松一口气,而是走到旁边去,细细回味刚才整个过程的体悟了。而查理兹·塞隆则是对着忙碌完毕的埃文·贝尔竖起了自己的大拇指。
埃文·贝尔笑着说到,“怎么,你害怕了?现在害怕要退出可来不及了。”
查理兹·塞隆却是直接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我迫不及待想要试试看。”对于一直渴求突破的查理兹·塞隆来说,她现在已经越来越期待正式投入拍摄之后的情况了。
“在云端”正在如火如荼的拍摄之中,而同时,埃文·贝尔年初拍摄的“一天”也要正式登陆北美院线了。
秋天其实是一个很特别的季节,对于农业来说是丰收的时刻,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学期的开始,对于旅游来说则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而对于北美电影市场来说,则是颁奖季拉开帷幕的时刻。
十月份拉开帷幕之后,一般所有人都会把注意力放在颁奖季参赛作品上,相对而言,在票房的争夺方面,经历了暑期档炙热的竞争之后,秋天的票房竞争则相对而言寂静了许多。不仅仅是市场上缺乏有竞争力的作品出现,走进电影院的观众也是急速下降的。
看看一组数据就知道了,目前在北美影史上,秋季档首映票房最高的是2003年十月第三周上映的“惊声尖笑3”,当时它以四千八百万美元的首映数字,打破了2002年“狙击电话亭”所创造的四千三百万首映票房记录,荣登影史秋季档首映票房冠军宝座。
比起暑期档动则七千万、八千万,甚至迈过一亿门槛也不稀奇的首映票房来说,秋季档电影首映能够拿到三千万级别的票房就是格外出色的表现了。由此可见,秋季档电影市场更多是进入一个萧条时期。
在秋季档时间里,北美电影市场最受欢迎的作品还是恐怖、惊悚类型的作品,与万圣节的氛围相符合。埃文·贝尔曾经在这个档期依靠“狙击电话亭”有过十分惊艳的表演,目前“狙击电话亭”的首映票房在影史秋季档首映排行榜上也依旧是位居亚军的,而这部电影也算是悬疑类型的作品。除此之外,秋季档真正的视线都聚焦在颁奖季作品身上了。
但是这一次,埃文·贝尔时隔七年时间,再次来到了秋季档,这也是十分值得瞩目的,因为要在秋季档里看到大牌明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还是埃文·贝尔这样级别的顶级巨星。
在“一天”的前期宣传之中,十一工作室还是坚持使用“镜像”这个标题进行宣传,再搭配上秋季的档期,人们都普遍认为这肯定是一部心理悬疑爱情作品,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这对绯闻情侣在“镜像”之中关系退居其次,媒体更多是关注他们之间的火花,希望能够将这一段绯闻挖掘出更多可靠的证据。
“一天”确定了上映档期为十月九日,并且九月第四周开始发布电影海报,但媒体记者们却发现,海报上呈现出来的名字并不是“镜像”,而是“一天”,这顿时让整个北美电影市场都混乱了起来。
什么?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合作的作品不是“镜像”,而是“一天”,那么,这部作品到底是什么呢?人们很容易就将目光停留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冠军的同名小说上面。难道,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联手奉献的是一部经典爱情作品?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所有媒体记者都兴奋起来了。“一天”的第一款海报就让人浮想联翩,画面上是穿着海军蓝西装的埃文·贝尔和穿着碎花连衣裙的安妮·海瑟薇热情拥吻,两个人的服装显然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风格,整体海报风格也弥漫着复古的泛黄光泽。在海报的正中央,写着“一天”的名字,上面写着一排字,“二十年,两个人”。整个浪漫爱情的艺术风格顿时凸显出来。
即使只是一副海报,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两个人之间的火花也是清晰地传递出来,这让媒体们如何能够不兴奋。这也证明了,“一天”果然是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作品!
随后,“一天”这部电影一天公布一副海报,每张海报都充满了浓郁的怀旧艺术气息,美好得就像是一副艺术画作,即使撇开电影不说,也是值得收藏的,更不要说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两位俊男美女让海报赏心悦目的程度直接破表。
媒体记者们都在思考着,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埃文·贝尔之所以选择了隐瞒“一天”的名字,而是用“镜像”的标题来转移记者们的注意力,那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难道是他们真的在交往,埃文·贝尔试图要用这种方法瞒天过海?
不得不说媒体记者的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了,而且总是喜欢按照他们的意图去虚构故事。媒体记者们全然忘记了,“一天”拍摄之前,所有人都在讨论着奥斯卡上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的绯闻,随后圈外女友的传言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如果埃文·贝尔在那样的关口宣布“一天”投入拍摄,那剧组肯定就无安宁之日了。
另外,所谓的瞒天过海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电影不上映,否则只要电影进行了公映不就真相大白了,所以埃文·贝尔根本不可能是为了隐瞒电影的信息才用“镜像”的名字来转移记者的注意力。
记者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埃文·贝尔这样做是为了让剧组能够安心投入拍摄,也是避免媒体记者一直模糊焦点。更准确一点说,应该是记者们不愿意这样想。
十月九日,“一天”在北美全面进行放映,也将正式揭开这部电影的神秘面纱。
媒体记者们原本还担心,如果埃文·贝尔再不出席首映式的话,那应该怎么办?毕竟埃文·贝尔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正式出席电影首映式了,就连去年暑期档的“黑暗骑士”也只是通过大屏幕现身了一会,随后的“朱诺”也没有能够看到埃文·贝尔在首映式的身影。但是这一次,埃文·贝尔没有让记者们失望,他顺利现身在了“一天”洛杉矶的首映式现场。
仔细考虑一下,“一天”本身不是颁奖季类型的作品,更多是希望能够在票房上取得不俗的成果,而且这一次埃文·贝尔本身就在美国,再加上作品本身的性质就是浪漫爱情电影,所以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联手出席首映式,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2154章 久违首映
埃文·贝尔已经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出席首映式是什么时候的事了,不过首映式其实和颁奖典礼的红地毯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让艺人们展示自己、与粉丝接触的一个场合,只是首映式更多肩负起宣传电影的责任,而颁奖典礼红地毯则更多是一个展示平台而已。
“一天”这部电影由于其骨子里的英国属性,整个剧组的演员除了安妮·海瑟薇之外,全部都是英国人,这也是埃文·贝尔这些年第一次真正留着英国血液的作品。所以,“一天”的首映式选择了美国和英国两地同时展开,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出席洛杉矶的首映式,剧组剩下的演员们则将会在伦敦首映式登场。
在秋季档能够有“一天”这样极具票房关注度的作品上映,是一件并不常见的事,所以结束了暑期档之后就陷入了寂静的柯达剧院再一次在金秋十月焕发出耀眼光芒时,吸引了无数的媒体到场支持。红地毯两侧超过一百名记者和一千名影迷的汹涌人潮,让柯达剧院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如果有人仔细注意一下,就可以发现“一天”的首映式现场与众不同。红地毯并不是简单的地毯而已,红地毯的两侧分别有着黑色的时间刻度,每一个步伐就好像是踩着时空隧道进入不同的年份一般,而在红地毯的尽头则有一棵硕大的梧桐树,上面悬挂着成百上千张照片和便利贴。
照片不仅是“一天”的电影剧照,还有许多普通情侣的照片,这些照片是网友们发布在“一天”脸书活动专页上的,是为了这一次首映式特地举办的活动。而其他地方悬挂着的便利贴则是今天到场粉丝们写下的祝福和告白,这棵树被命名为回忆之树,将自己记忆中曾经错过的回忆都记录下来,张贴在这课梧桐之上。这也让整棵树枝繁叶茂,散发着浓郁的怀旧气息。
这与当年“恋恋笔记本”的首映式现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人对电影可以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是将自己的故事代入到电影之中,用最直接的方式参与到电影的旅程里。
十月八日,洛杉矶时间深夜十一点,伦敦时间上午八点,“一天”的全球同步首映式正式拉开了帷幕。
虽然电影本身的演员阵容并不突出,除了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之外,就没有名扬全球的演员了,但是埃文·贝尔庞大的人脉却在这时凸显了出来。
在伦敦的首映场,艾玛·沃特森的出现让现场陷入了一片疯狂,这位新生代女演员和埃文·贝尔之间那不得不说的二三事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翩了;马丁·弗里曼、艾伦·里克曼、比尔·奈伊、凯拉·奈特利、奥兰多·布鲁姆、西蒙·佩吉、裘德·洛这一批演员的出现,更是让首映现场变得热闹非凡。
而比起伦敦的热闹来说,洛杉矶的星光熠熠就更加让人目不暇接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玛丽昂·歌迪亚、艾伦·佩姬、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瑞恩·高斯林、瑞秋·麦克亚当斯、杰西卡·阿尔芭、梅根·福克斯、斯嘉丽·约翰逊、希斯·莱杰、西恩·潘等人的出现,让柯达剧院觉得可以称得上是热闹非凡,甚至让人想起了奥斯卡提名晚会的盛况,大抵也就是这样了。
不过首映式真正的高潮,还是要等电影的主角们登场,伦敦首映式上,汤姆·米森、拉菲·斯波、派翠西亚·克拉克森、茱蒂·惠特克等人先后登场,预示着真正的巅峰景象随后就要到来。
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是一起出现在红地毯上的,两个人丝毫没有故意避讳的意思,或者更加准确一点来说,即使他们分开来走红地毯也不可能躲避媒体的狂轰乱炸,既然躲避不开,那么就迎头而上。所以,安妮·海瑟薇挽着埃文·贝尔的手臂,两个人一起走上了红地毯。
今夜的埃文·贝尔,身着了海军蓝的暗格纹西装九分裤,黑色的皮带之上则是柠檬黄的纯色衬衫,琥珀色的纽扣在衬衫鲜艳而粉嫩的色彩映衬之下格外鲜艳,最后搭配的是单扣开襟深蓝色长袖西装外套。鞋子则选择了厚底黑色小牛皮牛津鞋,还穿了一双苏格兰格纹的袜子。整个复古英伦学院风刹那之间就脱颖而出,这实在是一个大胆的选择,青春活力之中有带着些许古板的老学究风格,但是颜色的搭配和短裤的选择,却又偏偏是打破常规的大胆装束。而埃文·贝尔一头利落的短发还梳成了二八背头,整个人就好像是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里走出来一样。
站在旁边的安妮·海瑟薇选择了大波点斜肩雪纺小洋装,米色为底,黑色、薄荷蓝、红色、橘色、黄色的波点满布,搭配一条黑色的宽腰带,脚上是一双大红色的坡跟系带凉鞋。刚刚及肩的头发被完全刮蓬起来,随后搭配了一个黑色的蝴蝶结头箍。摩登时代时尚白领的气质十分立体,夸张之中不失俏皮,甜美之中又不失妩媚,将安妮·海瑟薇那种典雅却又带着一点豪爽的特色勾勒了出来。
看着这两个人,浓郁的复古英伦风扑面而来,再搭配两个人完全强大的气场,绝对可以说是秒杀了所有摄影记者的相机。
现场参加首映式的影迷们,在看到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的那一刹那,山呼海啸的尖叫声就将柯达剧院四面八方涌来的海风全部击退,用一种惊涛骇浪的方式将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包裹在其中。
“一天”不仅是埃文·贝尔“黑暗骑士”之后时隔一年再次正式上映的主演作品,同时还是云集了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这两位新科影帝影后联手的浪漫爱情电影,这使得今天抵达现场的影迷数量直接破表,现场足足来了超过一千之数的影迷,这也使得柯达剧院比奥斯卡颁奖典礼时还要热闹。因为奥斯卡时,柯达剧院为了维持足够的秩序,现场观看红地毯的影迷是绝对不会超过五百人的,而今天,一千多名的影迷让柯达剧院直接变成了狂欢节的现场。
十月深夜的洛杉矶,海风的肆虐已经可以清晰感觉到秋天的萧索了,但是影迷们的热情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保护膜,将柯达剧院真空保护了起来。那尖锐的喊叫声考验着每一个人耳膜的承受力,就连海啸的声音都被这一波接着一波的喊叫声所遮掩;那肆意的泪水将现场的灯光折射出千变万幻的彩虹光芒,让现场变成一块色彩斑斓的画布,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最独特的色彩在上面留下痕迹;那疯狂的冲动让红地毯看起来好像是汹涌翻滚的火山岩浆,澎湃的熔岩波涛彷佛随时都会突破封锁将所有一切都一把火燃烧殆尽……
就连身处其中的记者们都觉得自己像是在暴风雨之中随时可能颠覆的轮船,岌岌可危的摇晃感让记者们甚至没有办法保持手里镜头的对焦;更何况是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连个个人呢?
他们两个人就好像是在海啸之中穿行的独木舟,根本没有任何抵抗力,只能被动地跟随着汹涌的波涛在海洋里被无情颠覆。但即使如此,“独木舟”还是没有沉没,因为埃文·贝尔就好像是掌管了大海的波塞冬一般,他手里并没有三叉戟,但是只要他随手一挥,那惊涛巨浪就会指哪打哪;只要他露出一个笑容甚至一个眼神,那汹涌的人浪就会在柯达剧院门口的广场泛滥成灾。
特别是当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两个人相视而笑,满面春风地讨论着人群的疯狂,那么整个现场就彻底失去了控制,巨大的浪头一个接着一个袭来,让柯达剧院清晰地感受到地动山摇的崩塌感。
埃文·贝尔已经有很久很久没有参加首映式了,他几乎要忘记首映式现场影迷们的疯狂了,但此时此刻,这种熟悉的感觉刹那之间就回到他的血液里,看着那一张张喜极而泣、陷入狂热的脸孔,打量着无处不在的应援招牌,听着刺耳的呐喊尖叫和呼唤,脚底下的红地毯就彷佛是一片红色的火焰海洋将秋日深夜里凉飕飕的海风全部驱散,用夏日里最炙热的温度将首映式现场完全点燃。
久违参加首映式的埃文·贝尔,完全被影迷们绊住了手脚,他的每一个脚步都彷佛有无数只触手在挽留,这使得他每前进一步都变得格外艰难,影迷的热情让他没有拒绝的理由。可是,即使埃文·贝尔在红地毯上前后逗留了三刻钟,也依旧没有能够满足影迷们的期许,当看到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走向了最前方,准备接受记者采访时,影迷们哭泣的呼唤着是如此依依不舍。一千人的呼喊让不远处的海浪和海风都变得逊色,同时也让埃文·贝尔的脚步多了一份沉重。
当走到记者面前时,埃文·贝尔拿起话筒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你们让今晚变得幸福。”说话时,他笑容满面地看向了在场一千多名的影迷,表示这他们就是幸福的来源。
第2155章 欢聚一堂
“你们让今晚变得幸福。”
这是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如此朴实如此简单,但却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埃文·贝尔的真挚。所以,就是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刹那之间就让激情冲破了理智的束缚,现场彻彻底底陷入了疯狂,那一波接着一波的尖叫完全失去了控制。即使隔着两条街,也可以清晰感受到来自于柯达剧院的威严,就算是奥斯卡颁奖典礼时也无法见识到如此盛况。
近距离感受着如此真实的疯狂,埃文·贝尔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到底做的是一份怎么样的工作,不管他是否在乎,但是粉丝们的支持是如此的真实可信,也是埃文·贝尔能够站到今天这个位置的根本原因。
对于粉丝,埃文·贝尔始终都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正如遥远的诽谤事件时,埃文·贝尔曾经说过,“知己一名足以,盲从万名嫌少”。所以,对于那些愿意支持自己的粉丝,埃文·贝尔总是和颜悦色,并且毫不吝啬回馈他们的支持;但是如果有粉丝选择了离开,甚至反对自己,埃文·贝尔也不会刻意挽留,他并不遗憾。
埃文·贝尔不知道今天抵达现场这一千多名影迷到底算不算知己,但是他们愿意为了自己尽情呐喊,这一份热情就足以让埃文·贝尔感动了。所以,埃文·贝尔如此说了,因为这就是他的真实想法,这些粉丝们让今晚变得幸福。
相对于影迷们的待遇来说,记者们在埃文·贝尔面前依旧是灰头土脸,有人曾经调侃过,埃文·贝尔和媒体记者之间的关系倒是很像动画片“猫和老鼠”,明明看起来媒体记者才是强势的汤姆,但偏偏却让弱势的“杰米”埃文·贝尔耍得团团转,而更为让人郁闷的是,汤姆却是认定了这一只杰米,怎么都不愿意放弃。这种形象的比喻,倒是成为了圈内十分有名的一段笑话。
毫无疑问,“绯闻”成为今天首映式新闻发布会的焦点,所有记者都在猜疑: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真的仅仅只是青梅竹马吗?他们自然是希望能够在这对充满话题性的疑似情侣身上挖掘到更多劲爆新闻的,哪怕并不是情侣,这两个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却同时问鼎影帝影后,现在又一起出现在同一部电影里——爱情电影,这比起本·阿弗莱克和马特·达蒙、乔治·克鲁尼和布拉德·皮特的好基友故事可是要有爆点多了。
对此,安妮·海瑟薇露出了爽朗的笑容,正面回答到,“如果你们观看完电影之后,认为这个说法是可信的,那么就是我和埃文的成功了。”其实安妮·海瑟薇就是在偷换概念,“一天”是一部爱情电影,她和埃文·贝尔在电影里的表现自然是要真实可信才对的。归根结底,她还是等于没有正面回应绯闻。
显然,对于记者们来说,这个回答是无法让人满意的,但是有人再试图继续追问的时候,却被埃文·贝尔接过了话头。
埃文·贝尔的回答则是一如既往的棘手,“我觉得你们根本没有再等待我或者安妮的回答,因为无论我们说什么,你们都认为这个绯闻是真的,不是吗?”埃文·贝尔的反问让记者们根本无法反驳,事实就是如此,即使埃文·贝尔否认了,记者们也还是会大肆报道这段绯闻、讨论两个人在电影里的火花,巴不得让这段绯闻板上钉钉。所以,埃文·贝尔的回答根本不重要,爆点才重要。不得不说,埃文·贝尔这句话真相了。
这就是记者们面对埃文·贝尔时很无力的根本原因,因为埃文·贝尔总是很清楚记者们的盘算,并且能够抓住他们的弱点,加以攻击。有时候,记者们都甚至怀疑,埃文·贝尔是不是在娱乐记者行业里打滚多年的资深人士,毕竟即使是埃文·贝尔的心理学背景也很难解释他对记者行业脉络的准确把握。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记者们真相了——不过他们恐怕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已经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不过我必须强调的是,你们有报道的自由,但我可不希望被认为是故意炒作,虽然这是一部爱情电影。”埃文·贝尔根本没有正面回应的打算,反而是把记者们又调侃了一回。
记者撰写新闻其实就那么三板斧,对于男女演员的关系,要么说绯闻要么说不和,除此之外就没有了。特别是像“一天”这样的爱情电影,绯闻、火花、化学反应什么的,几乎就是记者们报道的唯一选择。所以,埃文·贝尔知道他是不可能拧过记者大腿的,他只是讽刺这些记者不要再说他是借助绯闻故意炒作,那就足够了。
记者们的满腔热情在埃文·贝尔面前愣是发挥不出任何作用,那现在到底是怎么样,绯闻报道还是不报道?报道的话,就验证了埃文·贝尔的话,让媒体都丢面子;不报道的话,大家似乎有不甘心。这……还真是让人郁闷。
原本记者们还摩拳擦掌要好好“讨伐”一番埃文·贝尔的,像这样千载难逢明目张胆制造绯闻的机会可不多,但结果,现在记者们反而是陷入了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从现场影迷们欢乐的笑声就可以清楚感受到记者们的郁闷了。
回想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其实埃文·贝尔的绯闻有不少,而且似乎把柄越来越多,从去年年底的嘎嘎小姐,到今年年初奥斯卡上和安妮·海瑟薇的激情,再到所谓的圈外女友,每一次的绯闻出现记者们都觉得是证据确凿,但结果都是自己打自己脸。这也使得记者们在埃文·贝尔面前越来越缺少底气,他们可以继续对埃文·贝尔的新闻胡编乱造,但是愿意买账的读者会越来越少,那么即使捏造出了绯闻,也依旧无法达到拉动销量的目的。所以,记者们在面对埃文·贝尔时,特别是绯闻的问题,记者们真是有些不知所措。
这不,“一天”这样一个明摆着的巨大绯闻蛋糕,但是记者们现在却不知道应不应该下刀叉了。
埃文·贝尔可不管记者们怎么想,其实他完全可以预料到,“一天”上映之后关于他和安妮·海瑟薇的绯闻肯定满天飞,正如安妮·海瑟薇所说,这是一部爱情电影,关于两个人的火花必须要有说服力,所以电影上映之后观众愿意买账,这才是成功的。但即使如此,埃文·贝尔也不会放过埋汰记者的机会,这样一来,即使电影上映之后绯闻沸沸扬扬,记者也不敢轻易去打扰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了。
记者采访环节结束之后,洛杉矶首映式现场就与伦敦现场进行了连线。伦敦现场的影迷热潮绝对不逊于洛杉矶,影迷们的到场可不仅仅是为了支持埃文·贝尔,更是为了支持埃文·贝尔这次回馈英国本土电影市场的行为,更何况,出席首映式的大牌明星名单可是一长串。
埃文·贝尔和伦敦首映式现场嘉宾们的互动也成为了当晚最大的亮点,特别是当艾玛·沃特森主动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埃文,你和安妮这次出演了一部爱情电影,你知道,在这样的电影里火花是很重要的,我想知道,在拍摄过程中你们是怎么样酝酿情绪的,当然,还有现在你们彼此之间走出电影的氛围了吗?”
这个问题其实和记者们对绯闻的追问是完全一致的,艾玛·沃特森等于是将所有观众们最好奇的问题直接摆上了台面,而不同于记者,由艾玛·沃特森提出来,埃文·贝尔显然是不会像对待记者那样百般捉弄了。
听着洛杉矶和伦敦首映式现场高潮迭起的起哄声,就连现场出席的嘉宾们都开始起哄,埃文·贝尔实在很是无奈,他透过大屏幕看到那俏皮的小妮子,艾玛·沃特森甚至还朝埃文·贝尔调皮地眨了眨眼,让埃文·贝尔很是哭笑不得。但埃文·贝尔什么大场面没有见过,他很快就回答到,“艾玛,你在拍摄‘哈利·波特’的时候,和鲁伯特可是有不少爱情戏份,难道你是在暗示你和他之间也擦出了火花?”鲁伯特·格林特是“哈利·波特”中罗恩的扮演着。
埃文·贝尔这一个反击,顿时让艾玛·沃特森手足无措起来,虽然在大屏幕上没有看到泰迪·贝尔的身影,但她知道,泰迪·贝尔肯定是在旁边的。原本艾玛·沃特森还是想调侃埃文·贝尔一下的,结果却没有想到被反将一军。
可是埃文·贝尔没有那么轻易放过艾玛·沃特森,他又接着补充了一句,“你和鲁伯特现在会经常联系吗?如果未来你有男朋友了,他想必会很在意的。”这本来看似在平常不过的调侃,却让艾玛·沃特森只觉得脸颊都要燃烧起来了,果然埃文·贝尔是不能轻易捉弄的。
不过埃文·贝尔还是给了艾玛·沃特森一点面子,也算是给现场所有嘉宾和粉丝们面子,“但我必须承认的是,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我的确是爱上了安妮,这是事实,否则电影不就是骗人的吗?”这样一句话绝对可以说是首映式里所有人最大的收获,从记者们那几乎要喜极而泣的表情和观众们完全疯狂的笑容就可以看出来了,“至于我和安妮的表现究竟如何,希望大家走进电影院里观看之后再做出自己的判断吧。”
第2156章 情约一天
“一天”这部电影的画面是从安妮·海瑟薇开始的,剪了短发、烫成卷发的安妮·海瑟薇骑着自行车,在那充满古典气息的街道上穿行,她穿着一件碎花衬衫,卡其色的风衣外套,脸上的平静之下有着淡淡的忧愁和憔悴,眉宇之间的沉重让人不由好奇。
伴随着安妮·海瑟薇逐渐消失在小巷里的身影,大屏幕上出现了一行时间字幕,“2006年,七月十五日”,然后画面缓缓暗了下来,时间则开始往回倒退,当时间定格在“1988年,七月十五日”时,画面上则定格在了爱丁堡那静谧、朦胧而梦幻的夜色之中。星星点点萤火虫般的光芒在城市各个角落点缀着,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和喧闹,却有着别样的典雅和安宁。
镜头缓缓拉近,在爱丁堡福斯大桥上定格,大桥上有着一群身着毕业礼服地大学生嬉笑怒骂地追逐着,与这散发着幽蓝光晕的城市寂静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毕业生们的身影,镜头在爱丁堡这城堡式的板砖小路上蜿蜒,恍若走进一个童话的世界。爱丁堡大学里高耸地大本钟在深沉的暮色之中毅然耸立,秒针正在有规律地行走着,六点整的钟声古老而悠扬地在城市上空回荡着。
仅仅是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开头,就让人们回想起了“恋恋笔记本”那美好得宛若明信片一般的片头。这也延续了埃文·贝尔一贯以来对画面精雕细琢的风格。
即将分别的毕业生,在依依不舍的拥抱之中,却寻找到了最炙热的激情,两个人不由拥吻起来,女生的朋友和男生的朋友都只能站在原地,颇为无奈地看着那两个人。男生手里拿着一瓶香槟,看了看站在自己身边的女生,脚步因为喝多了而有些凌乱,“你知道,我们之前应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