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艺术家(七七)-第5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埃文·贝尔不记得之前酒吧发生的事,自然无法体会亚瑟小子、乔治·沃克的心情,但即使埃文·贝尔知道了,他也会生气的。因为本来合作这种事情就是你情我愿的,现在乔治·沃克就是在以势压人,拿埃文·贝尔和亚瑟小子的友谊做赌注,逼埃文·贝尔要合作,这又是哪门子道理?
无论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去强迫朋友做他不愿意的事,这是交朋友的基本,不是吗?现在乔治·沃克的这个举动,无疑就是把埃文·贝尔和亚瑟小子的关系逼到了一个墙角。
埃文·贝尔不会买账,他是绝对不会买账的,即使是林肯公园或者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这样逼迫埃文·贝尔,他也不会买账。埃文·贝尔这个人严格说来就是吃软不吃硬,虽然埃文·贝尔不知道乔治·沃克的举动亚瑟小子到底知道多少,但既然乔治·沃克已经做出了这样的举动,那么埃文·贝尔也不介意直截了当地就拒绝了。
“呵呵,我想我的音乐风格和亚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埃文·贝尔笑呵呵地说到,但是眼神里和嘴角的寒意却是一点点渗透了出来,“我个人对于摇滚比较热衷,当然,对各种音乐风格也都略有涉猎。不过,即使是节奏蓝调,我和亚瑟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感觉,我想,我的音乐之中暂时找不出适合亚瑟的作品,这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埃文·贝尔话语才刚落,乔治·沃克就张口想要进一步逼迫埃文·贝尔,但如果埃文·贝尔束手就擒的话,那么他就不是埃文·贝尔了。埃文·贝尔依旧是笑容满面地摇了摇头,笑容不仅没有减下去,反而变得更加灿烂了一些,“我相信亚瑟的能力,亚瑟的创作能力绝对不下于我,我们能够合作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即使没有我,亚瑟不也是创作了之前那么多张经典的作品吗?‘爱的告白’现在也是钻石唱片销量,这一份荣耀,我可是佩服得紧。今天我能够拿到钻石唱片认证,就是在向亚瑟看齐啊,呵呵。”
埃文·贝尔这一番追捧直接让乔治·沃克哑口无言,面对埃文·贝尔的称赞,他总不能所说亚瑟小子没有这份创作才能吧。
乔治·沃克心念百转,最终也只能笑呵呵地回了一句,“哈,创作这种事,谁又说得准呢。不过,亚瑟能够得到你的推崇,这恐怕会让他十分开心的。”这一句客套话显然是在粉饰太平,刚才打算破釜沉舟的气势在埃文·贝尔面前,仅仅只是爆发了一下,就退缩了回去。
第1523章 人红躺枪
乔治·沃克今天出发之前,内心肯定是抱着孤注一掷、鱼死网破的决心而来的,他把困难估计得十分充分,在和埃文·贝尔的交锋中也掌握着大部分时间的主动。不过在交谈的最后,埃文·贝尔却是用一连串的恭维将乔治·沃克一往无前的气势硬生生是完成了刹车。
在娱乐圈里,除非像环球影业、环球音乐一样真的打算和十一工作室撕破脸,一般来说人们都是留一点余地,不要把事情都做到极致,以免未来产生共同利益时又无法扯下面子。迪士尼和环球影业现在正在争夺照明娱乐公司的合作方案上完全就是你死我活,但是等尘埃落定之后,双方肯定又会继续维持表面上的友好。
这个道理放在乔治·沃克现在的位置上就更加合适了。虽然乔治·沃克咄咄逼人,但最终目的无非就是希望埃文·贝尔帮亚瑟小子写歌,严格说来,乔治·沃克还是有求于埃文·贝尔的,如果真的撕破脸了,那么吃亏的还是亚瑟小子。而现在,埃文·贝尔一连串友好和蔼的高帽抛了过来,如果乔治·沃克再继续蛮不讲理下去,那么没脸的绝对是他,而且他渴求的合作也是注定无法达成的。
所以,乔治·沃克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势最后还是戛然而止,然后顺着埃文·贝尔给的台阶走了下来。不是乔治·沃克不够聪明,相反,正是因为乔治·沃克足够聪明,所以他才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这气势一软,乔治·沃克就又回到了之前兜圈子的节奏,不冷不热地和埃文·贝尔说着客套话,力求将粉饰太平进行到底。乔治·沃克也的确是一个人物,全然没有刚才被拒绝的尴尬,而是继续兴高采烈地和埃文·贝尔讨论着两天后即将开始的格莱美颁奖典礼。
这一番谈话,又是接近一刻钟,乔治·沃克这才以要去卫生间为借口告别,将刚才交谈过程中短暂的交锋完全掩盖了过去,不明所以的人根本看不出来埃文·贝尔和乔治·沃克已经交锋了两回合。
克莱尔·戴斯一直就在关心埃文·贝尔这里的情况,看到乔治·沃克离开了,他也就紧接着走了过来。埃文·贝尔的表情根本看不出情况,他依旧是带着和煦的微笑,然后嘱咐侍应生拿一杯温水给他,站在原地等待着克莱尔·戴斯过来。
“乔治找你有什么事?”克莱尔·戴斯有些急迫地问了一句,不过马上就意识到他似乎有些鲁莽了,刚才乔治·沃克就专门等他离开单独和埃文·贝尔对谈,显然就是不希望别人知道,他现在又冒然提起,并不合适。
埃文·贝尔却是知道克莱尔·戴斯虽然有些八卦,但更多还是关心自己,他笑了笑,“没事,只是谈谈而已。”埃文·贝尔也不想说太多,亚瑟小子向他邀歌的事,本来就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既然乔治·沃克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件事,估计是担心自己的拒绝对亚瑟小子的名声所有影响,那么他也没有必要去戳穿乔治·沃克的算盘。“你呢?刚才看你也见了不少人。”
克莱尔·戴斯知道埃文·贝尔是一个有主意的人,而且也意识到了自己刚才的唐突,也就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米屈打算组织一场抵制盗版的演唱会,然后安排一系列活动,希望各大唱片公司全力配合。这是自然的事情,我们都说让米屈把日程安排出来,然后我们都尽量安排旗下歌手出席。”
侍应生这时候把温水端了过来,埃文·贝尔低声道了一句“谢谢”,把温水接了过来。
克莱尔·戴斯等侍应生离开之后,这才打量着埃文·贝尔说到,“埃文,近来圈内的传言你有听到过吗?”他想起了刚才乔治·沃克神秘兮兮的举动,还是有些担忧,虽然他不打算过问了,但是出声提醒一下,让埃文·贝尔心中有数还是很有必要的。
埃文·贝尔喝了一口温水,不由哑然失笑,“圈内关于我的传言有少过吗?你是指那一部分?”
埃文·贝尔的话让克莱尔·戴斯也不由笑了出来,埃文·贝尔对于这些闲言碎语一向都是不在意的。克莱尔·戴斯嘴角带着笑意,语气也变得稍微轻松了一些,“其实也没有什么,无非就是关于你人气高涨之后开始变得目中无人的传言罢了。”
埃文·贝尔愣了愣,他意识到克莱尔·戴斯说这话的意思了,估计就是乔治·沃克在后面传的,再联想一下乔治·沃克刚才的态度,埃文·贝尔顿时风中凌乱了:他得罪过亚瑟小子?可是他真的想不起来了。
埃文·贝尔撇了撇嘴,把脑海中的想法都吹散,“这是事实,我的确是目中无人。”严格说来,埃文·贝尔就是这样一个人,想想他拒绝的大制作、大导演、大公司,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他都是以自己的喜好为第一要素,所以对于别人来说,他的确是目中无人的。“不过,不是人气高涨之后才这样的,我向来如此。只是他们最近才刚刚发现罢了。”
克莱尔·戴斯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的确如此,回想一下,当初克莱尔·戴斯第一次和埃文·贝尔打交道时,不就是这样吗?如果再联想一下,埃文·贝尔出道之前就因为“追逐梦想”而拒绝了环球音乐,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
自从暑假肖恩·霍尔一手策划的捧杀事件之后,其实对于埃文·贝尔的不满声音就一直没有消散过。肖恩·霍尔的捧杀事件虽然顺利平息了,但事实上余波一直都在,人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埃文·贝尔的一举一动,不由都开始联想:他们是不是对埃文·贝尔过誉了?他们是不是对于埃文·贝尔的任性妄为过于包容了?
埃文·贝尔在娱乐圈的人脉本来就不是四通八达的类型,他的个性就决定了,他的朋友就是那么一群“怪人”,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所以,在娱乐圈里看不顺眼埃文·贝尔,或者说是嫉妒埃文·贝尔的人从来就不在少数。
捧杀事件之后,埃文·贝尔和贾斯汀·汀布莱克的对阵,也触动到了不少人的神经,虽然事情是和气融融地平息了,但难免还是有人心气难平;在这之后,“四”这张专辑的气势长虹更是让不少人眼红。在这之中,亚瑟小子亦或者是乔治·沃克散播一些“埃文·贝尔人气高涨之后目中无人”的传言实在是太容易了。
人红是非多,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不由会想,凭什么埃文·贝尔就受到如此多追捧?凭什么“四”这张专辑销量就这么高?凭什么大家都要看埃文·贝尔的眼色行事……人的视野都是有限的,当被嫉妒蒙蔽双眼时,他们就看不到埃文·贝尔之前的努力,也看不到埃文·贝尔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现在的位置,更想不到其实埃文·贝尔根本没有惹到他们:埃文·贝尔和那些电影公司、亚瑟小子之间的关系根本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们希望借助埃文·贝尔的才华和人气,却又不愿意低头,这是哪门子道理?
嫉妒一词,使人们只看得到埃文·贝尔现在如日中天,就好像埃文·贝尔一步登天走到现在的位置一般,之前所有的时间所有的汗水都不算数了;使人们只看得到现在无数公司、歌手、演员都希望和埃文·贝尔合作,埃文·贝尔却纷纷拒绝,就好像埃文·贝尔是分身有术的圣诞老人一般,可以同时满足所有人的愿望;更使人们开始对埃文·贝尔的“目中无人”打抱不平,就好像他们的权益被埃文·贝尔侵犯一般,殊不知埃文·贝尔和他们根本连半美分关系都没有。
克莱尔·戴斯的担忧正是来源于此,近期娱乐圈里关于埃文·贝尔这种负面传言虽然没有完全兴起,但断断续续就是会从各个角落听到。出于关心,克莱尔·戴斯还是旁敲侧击地提醒了一番。
不过,躺枪的事,就是如此,埃文·贝尔早就习惯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不可能取悦每一个人,也不可能为了别人的看法改变我自己。这个地球上有六十亿人,为了一群素未蒙面的陌生人而改变自己的为人处世?我不是上帝,也不是耶稣,我自然没有必要去担心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我一向都是如此,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也还是这样,这就是事实。所以,他们如何想,其实没有必要太过在意。”
埃文·贝尔感受到了克莱尔·戴斯的关心,再回想一下刚才乔治·沃克的态度,最后心平气和地说到。
这番话说出来之后,克莱尔·戴斯却是一点意外都没有,他早就习惯了埃文·贝尔的这种淡然,或者说这种个性。而且,他仅仅是一点拨,埃文·贝尔对于圈内近来的传言就有了一个了解,那么克莱尔·戴斯也放心了,“是啊,你就是你,这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克莱尔·戴斯感叹地说了一句,随后不由就露出了笑容。
第1524章 公司之争
格莱美作为全球最受瞩目的音乐盛典,每年总是有着无数双眼睛盯着格莱美的一举一动,虽然格莱美的影响力不如奥斯卡那么广泛,但不可否认的是,格莱美对于整个音乐市场的导向性还是十分明显的,第四十七届的摇滚复活,第四十八届的乡村回归,都基本主导了全年的音乐走向。当然,过去几年在格莱美受到肯定的歌手也都纷纷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但是去年第四十八届格莱美落幕之后,却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打击,当然不是说因为埃文·贝尔的缺席导致格莱美收视继续低迷,也不是因为整个音乐市场的低迷使得格莱美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是因为格莱美被卷入了让所有颁奖典礼谈之色变的贿赂问题。
第四十八届格莱美一落幕,纽约大法官埃略特·斯皮策就公布了一项历时两年的调查,这份调查报告结果发现,美国的唱片公司们每年都向美国最大的九家广播电台支付数百万美元,以使包括像席琳·迪翁、珍妮弗·洛佩兹、杰西卡·辛普森这样的大牌歌手的歌曲得以在广播电台播放,并进而成为各大排行榜的大热门。
卷入收回丑闻的九家广播电台一共控制着全美国各地约七千家广播电台,而向他们行贿的唱片公司则包括了大名鼎鼎的索尼贝塔斯曼唱片和环球音乐,其中环球音乐支付了贿金五百万美元,索尼贝塔斯曼唱片则支付了一千万美元。虽然在各大唱片公司之中,华纳唱片、百代唱片等公司都不在埃略特·斯皮策大法官的这一份清单之上,但人们还是不由怀疑,是真的没有?还是暂时没有被查出来?
这次调查被整个美国舆论界认为是“美国迄今为止对传播工业和唱片工业最为意义深远的一次调查”。2006年上半年整个音乐市场的低迷虽然不能说是因为这份调查报告,但或多或少还是受到了影响,环球音乐、索尼贝塔斯曼唱片在这一次风波之中几乎耗尽了所有能力去应对层出不穷的媒体。甚至于其他没有被牵连的唱片公司也都不能例外,毕竟这是整个唱片产业的事情,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虽然埃略特·斯皮策大法官的这份调查报告对于格莱美本身并没有进行任何的怀疑与猜测,但是美国已经有许多音乐爱好者都对格莱美单纯依靠人为票选进行评奖的公正性提出了质疑,并且要求对之展开调查。
格莱美的主办单位是美国国家录音与科学学会,在这个学会之中,歌唱家、演奏家、词曲作者、指挥、摄影、解说词作者以及音乐录影带制作人等十五类专业人员均可申请担任评委,但只有那些至少已经有六件作品出版发行的人才有资格担任此职位。资深的专业人士,一直都是格莱美权威性的保证。而格莱美评选过程的制度和程序也十分严格,保证了颁奖典礼的公正性。
但归根究底,这还是一项由人参与的工作,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有贿赂见缝插针的可能性。准确来说,只要是颁奖典礼,就有可能涉及黑幕的存在。
格莱美这一次可以说是被殃及到的无辜,整个音乐界都对格莱美的权威、公正提出了质疑,这也使得格莱美被迫接受了检查。前后历时八个月的检查得出最终结果,格莱美并没有任何贿赂的情况出现,但是未来相关机构依旧会保持对格莱美监督的状态。
虽然格莱美最终成功澄清了自己,但意外与贿赂挂上钩,并且接受检查,这件事本身还是让格莱美元气大伤,再加上整个低迷的音乐市场、混乱的唱片公司,即将拉开帷幕的第四十九届格莱美确实是让人担忧不已。
格莱美颁奖典礼不像奥斯卡,整个颁奖季各大风向标、影评人协会斗智斗勇,已经把整个电影颁奖季都作为一年一度的庆典在对待。格莱美的竞争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大部分的竞争都集中在美国国家录音与科学学会内部的评委之中,当然,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格莱美的影响力还没有强悍到奥斯卡的程度,足以影响全年其他各大颁奖典礼的走势。
所以,虽然格莱美的颁奖典礼是在二月中旬举办,比奥斯卡也就早半个月而已,但是格莱美的提名名单却早早地在十二月初就公布了,不像奥斯卡提名名单等到一月底大部分颁奖典礼都尘埃落定之后才出炉。
第四十九届格莱美颁奖典礼的名单出炉之后,就可以明显感受到埃略特·斯皮策大法官那份调查报告的影响力,以各大唱片公司为标准,华纳唱片的提名数一跃成为了首位,足足六十二项提名比起其他三家唱片公司都更加出色,首先在提名名单上就占据了主动;环球影业、索尼贝塔斯曼唱片受到了剧烈的冲击,与百代唱片相持不下,出现了往年难得一家的格局。
其实从歌手阵容方面来说,环球音乐底蕴深厚,否则之前也无法多年霸占音乐市场占有率头把交椅的位置了,玛丽·布莱姬的强势回归,黑眼豆豆的新兴崛起,U2、王子、雪地巡游者,都拥有绝对实力,依旧不可小觑。
索尼贝塔斯曼唱片则通过整合,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鲍勃·迪伦、南方小鸡、约翰·梅尔、约翰·传奇、贾斯汀·汀布莱克、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碧昂斯等,这样全明星的阵容豪华得让人睁不开眼,难怪2005年时能够拿下全球音乐市场占有率的首位。
百代唱片虽然日渐式微,但是保罗·麦卡特尼、酷玩乐队这样中间歌手依旧让他们保持了足够的竞争力。
2006年实现大反超,最终拿下全球音乐市场占有率第一位的华纳唱片,可不仅仅是只有埃文·贝尔一名歌手,虽然有埃文·贝尔这一个人就已经抵过一大片歌手了,但是在华纳唱片的旗下,詹姆斯·布朗特、红辣椒乐队、麦当娜、奈尔斯·巴克利、绿日乐队、恩雅、凯莉·安德伍德等歌手的阵容,比起竞争对手也丝毫不弱。
在歌手的较量之中,大家旗鼓相当,从年终音乐市场占有率微弱的差距就可以看出,华纳唱片、环球音乐、索尼贝塔斯曼唱片的缠斗依旧还在继续。但是在格莱美奖项的较量之中,埃略特·斯皮策大法官的那份调查报告就显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风向作用,埃文·贝尔领军的华纳唱片在提名上居然力压全明星阵容的索尼贝塔斯曼唱片,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意外了。
但是在整个提名名单之中,提名数之冠居然不是去年创造了全年奇迹的埃文·贝尔,而是美国节奏蓝调的老将,重新复出的玛丽·布莱姬,她最后赢得了八项提名,领跑所有歌手,这也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冷门”。不是玛丽·布莱姬不够好,只是埃文·贝尔实在太强势,而且他一向都是格莱美宠儿,这一次在提名上居然就处于落后的位置,确实是没有人能够想到的。
在玛丽·布莱姬的身后,埃文·贝尔以七项提名紧随其后,年度最佳制作、年度最佳专辑、年度最佳单曲三项综合奖项的提名,再次彰显出埃文·贝尔在格莱美上独一无二的统治力,另外,“四”这张专辑分别被归属在了摇滚和流行部门,这让埃文·贝尔拿到了最佳流行男歌手、最佳摇滚歌手、最佳摇滚歌曲、最佳摇滚专辑等四个提名。
虽然在提名数量之上,埃文·贝尔稍微落后与玛丽·布莱姬,但是埃文·贝尔在每个奖项上都拥有绝对的冲击力,颁奖典礼的悬念还是保留了下来。
在埃文·贝尔之后,红辣椒乐队赢得六项提名,将和埃文·贝尔在摇滚部门展开激烈的竞争,这两个同属于华纳唱片的歌手显然有一番自相残杀。南方小鸡、詹姆斯·布朗特、约翰·梅耶尔、王子、黑眼豆豆都分别赢得了多项提名,在整个格莱美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格局。
如果单纯以销量而论,“四”这张专辑在2006年一平天下,但是格莱美不是一个以销量来评论的颁奖典礼,目前从提名数量上来看,“四”获得了七项提名,即使埃文·贝尔全部都获奖,要打破迈克尔·杰克逊在单届格莱美拿下八座格莱美奖杯的记录还是不可能的。所以,从这个极端的角度来看,即使埃文·贝尔被誉为格莱美宠儿,即使“四”这张专辑威风八面,即使埃文·贝尔在2006年创造了不少奇迹,但就现在而言,他依旧没有达到了一个巅峰。
当然,也正是因为格莱美不是以销量来评奖的颁奖典礼,所以这也使得颁奖典礼上呈现出一切可能性,即使比不上今年奥斯卡的混乱,但是刚刚经历了波折一年的格莱美,又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向观众展示它的魅力,这也成为了二月份音乐市场上的一大焦点。
二月十二日,各大歌手争相开放、各大公司激烈竞争的舞台,第四十九届格莱美颁奖典礼即将拉开帷幕。
第1525章 网络时代
二月十二日,格莱美颁奖典礼即将在下午五点于洛杉矶的斯台普斯球馆拉开帷幕,但是上午八点时,埃文·贝尔却根本不在洛杉矶,而是架势着一辆布满灰尘的SUV,驰骋在五号州际公路距离洛杉矶三百英里的地段上,看着窗外随着车速而逐渐变换的风景。
五号州际公路是美国南北走向公路最西的一条,南起华盛顿州与加拿大的边界,北至圣迭戈和墨西哥的国界,在这条笔直的公路上,可以畅通无阻地抵达圣迭戈、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等城市。
埃文·贝尔是从看着朝阳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之后,才从旧金山出发,沿着五百八十号州际公路行驶了八十英里的路程之后,拐入了五号州际公路,然后一路向南,朝着洛杉矶狂奔。
清晨的阳光依旧十分稀薄,并不炙热,夹杂着西海岸暖流的轻风顺着阳光的纹路肆无忌惮地吹进驾驶室里,把埃文·贝尔那一头逐渐长起来的短发吹得七零八乱,但他却没有任何的神情,只是专注地看着前方道路,默默地驾驶着。安静的驾驶室里,过分地安静甚至可以清晰听到风声在耳边呼啸,那被阳光印染出来的寂静显得有些沉重。
今天就是第四十九届格莱美颁奖典礼了,埃文·贝尔一向是一个遵守承诺的人,既然约定好要出席颁奖典礼了,他势必就不会让组委会难堪,那么为什么他此时却在五号州际公路上狂奔呢?
将时针扳回两天前,钻石唱片认证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埃文·贝尔就接到了两个噩耗,都和YouTube有关。第一个是史蒂夫·陈,也就是陈士骏要离开YouTube;第二个是YouTube的产品经理拜缇娜·马汀被对立联盟挖角,跳槽离开了。
如果仅仅只是这两个消息,还不足以让埃文·贝尔乱了阵脚,但重点是,史蒂夫·陈离开的原因,却是他被确诊患上了脑瘤。这才让埃文·贝尔当即就驱车前往了洛杉矶三百八十二英里之外的帕罗奥多。
泰迪·贝尔本来是想要一同前往的,不过一方面伊登·哈德逊现在就在帕罗奥多,可以相互照应;一方面洛杉矶这里的事情需要泰迪·贝尔处理,而且对立联盟对于YouTube的打击行动开始了,泰迪·贝尔必须留下来收集更多的信息以便想出对策。
对立联盟终于开始反击了,虽然迪士尼、环球影业最近因为照明娱乐公司闹得不可开交,但是他们都知道,埃文·贝尔这家伙在中间扮演了挑拨离间、推波助澜的角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对立联盟筹备的视频网站即将于三月初上线,借着这个机会对YouTube实行打击,可以为对立联盟视频网站赢取优势,还可以给予埃文·贝尔一个小小的教训,这一箭双雕的事,对立联盟几乎没有任何争执就确定了下来。
对立联盟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发动攻击,其实原因有很多,照明娱乐公司激化矛盾只是其中十分微不足道的部分原因罢了,真正原因还是利益问题,一来埃文·贝尔在洛杉矶参加格莱美颁奖典礼,分身乏术;二来对立联盟的视频网站两周之后上线,现在将YouTube的产品经理挖角过来,既可以对YouTube造成打击,还可以为自己的视频网站投入准备;三来也是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让视频网站的地位顿时提升了一大截,这也让对立联盟对于这一块利益的重视再度提升。
把事情全部还原的话,可以从2006年网络的崛起开始说起,YouTube、脸书、聚友网等一批分享网站、社交网络的繁荣,可以浓缩在“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人物“你”上。2005年“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是埃文·贝尔,褒奖他对于文化革新的贡献,其中就有网络这一部分;2006年更进一步,每一个使用分享网站、社交网络的网友成为了“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这也将网络时代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峰。
在这种影响之下,就连格莱美都加入了网络大潮中来,在公布了提名名单之后,格莱美展开了网络评选活动,在这个活动借鉴了“美国偶像”的规则、与YouTube展开合作,所有草根歌手上传自己的演唱视频,最终的投票冠军可以赢得在格莱美颁奖典礼上,与贾斯汀·汀布莱克同台演出的机会。
这也被认为是格莱美在向网络示好的一种努力,无论是“美国偶像”的投票规则,还是YouTube这个平台,都可以认为年近半百的格莱美正在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2006年年末,为了筹备2008年的总统大选,整个政治领域都开始活跃了起来;2007年一月,伊利诺伊州参议员贝拉克·奥巴马决定参加总统竞选,他和希拉里·克林顿在初选筹措资金的局面就占据了先机,贝拉克·奥巴马仅仅在一月份就已经筹到了近一千万美元的竞选资金,顿时吸引了不少视线;2007年二月初,贝拉克·奥巴马接见史蒂夫·陈、乍得·贺利、贾德·卡林姆三位YouTube的创始人,随后又接见了马克·扎克伯格这位脸书的创始人,他还表示,这一次的竞选之中网络是决定性的力量;二月十日,贝拉克·奥巴马正式宣布参加竞选,同日,埃文·贝尔获得钻石唱片认证。
在贝拉克·奥巴马这位总统竞选候补人的宣传之下,之前两年积蓄了足够力量的网络终于开始绽放出惊人的光芒,如果说脸书和聚友网还在缠斗的话,那么YouTube在视频网络上完全就是一家独大了,这也让人看到了视频网站领域的巨额利润。二月十日这一天贝拉克·奥巴马正式宣布参加竞选的消息,就让对立联盟对于即将在三月份推出的视频网站刮目相看,重要程度绝对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对立联盟的机会,如果他们旗下的视频网站能够和总统竞选挂钩,那么与YouTube分庭抗礼并不是天方夜谭。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史蒂夫·陈在与贝拉克·奥巴马会面之后,在房间里直挺挺地就昏倒了,这把同行的乍得·贺利、贾德·卡林姆都吓到了,立刻将史蒂夫·陈送到了医院里。随后医院初步诊断史蒂夫·陈是罹患了脑瘤,第二次检查之后得到了确诊。
脑瘤,全名叫做“巨大血栓动脉瘤”,这让史蒂夫·陈陷入了未知的恐惧中,他的第一反应是烦,第二个反应是恐惧。在此之前,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熬夜、所有的代码、所有的勇气、所有的热情,包括过去两年里YouTube实现的收益,全部都不再重要,在疾病的恐惧面前,所有身外之物都好像一座沙堡,风一吹就散了,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经过几天的挣扎和犹豫,史蒂夫·陈决定暂时结束自己的工作,离开YouTube,住进医院里全心全意地治病。至于未来,是否再回来YouTube,还是怎么样,都不确定,因为他甚至无法确定自己有没有未来。
二月十日,史蒂夫·陈亲自给埃文·贝尔打了电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