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艺术家(七七)-第4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埃文·贝尔抿着嘴点着头,走到了乐队的正对面,然后开始搜口袋,嘴里说道,“好好表现,哪,如果表现好了,这就是你们的了。”埃文·贝尔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五十美分,捏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认真地说到。

瑞安·泰德愣了愣,随后也认真地回答到,“伙计们,看到了没有,有奖赏,努力一点。”其他四名队员也全部都呵呵地笑起来。

大提琴的琴弦在布兰特·科特兹的琴弓之下再次开始了共鸣,不同于只有G弦的低沉,“道歉”的前奏婉转优雅,带着一种苍茫之感,彷佛一个人站在悬崖边上,狂风肆虐,整个人摇摇欲坠一般。这种绝望的气息,在大提琴那精致的弦音之下开始弥漫开来。

瑞安·泰德的嗓音清澈之中带着一点沙哑,搭配大提琴典雅的音色,就好像一匹上好的云锦,在眼前徐徐铺陈开来,精美得让人屏住呼吸。那种铺天盖地的忧伤和绝望,就好像漆黑的深渊,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将人一点一点吞噬。鲜红的心脏深处,黑色的大丽花生根发芽,然后傲然地绽放,将所有的红色都渲染成为黑色,然后完全侵占。

编曲的重要性,在此时此刻再次被凸显了出来。简单来说,当初埃文·贝尔在制作“只是一个梦(Just。A。Dream)”的时候,同样一首曲子,他却可以根据曲风、乐器来调整编曲,从而制作出嘻哈版、蓝调版、抒情版、爵士版等各个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些版本都是截然不同的歌曲,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目前保持着被改编次数最多吉尼斯纪录的歌曲就是披头士的“昨天(Yesterday)”,这首歌被改编过两千多次,其中甚至包括了严肃音乐歌唱家、还有交响乐团,几乎可以说,每个版本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却把一首“昨天”变成了两千多首不同的歌曲。这就是编曲的重要性了。

刚才瑞安·泰德怎么都觉得不对劲的“道歉”,更换了编曲之后,顿时就成为了一首经典佳作,绝对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当然,此时瑞安·泰德在细节上还是有所欠缺,比如小板的使用,比如电子键盘的效果还是不如钢琴,这些细节再完善之后,这首歌就可以马上进录音室了,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瑞安·泰德此时也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体内的兴奋,就好像刚刚挖掘的油田,正在不断的井喷。这种畅快淋漓地感觉,他终于找到了,他也终于明白了埃文·贝尔当初在玫瑰碗演唱会结束时所描述的那种不足感了,这就是他所追求的音乐,这就是共和时代应该有的音乐风格。瑞安·泰德尽情地徜徉在音乐旋律之中,这个用乐符堆砌的世界是如此的美好,美好得让人流连忘返,他要牢牢记住这种感觉,然后在一首一首地雕琢自己的音乐,将之前在索尼贝塔斯曼唱片制作的那张专辑都抛在脑后,一切重新开始,就宛若十一工作室这个新起点一般,开始一段全新的音乐生涯。

此时此刻,海滩旁边的街尾一角,虽然依旧是刚才那五个小伙子,但是传出来的音乐却宛若天籁,照耀了这个春光明媚的下午。

第1295章 准备工作

表演结束之后,埃文·贝尔拿起了手中的五十美分,这枚并不崭新的硬币在阳光的照射之下熠熠生辉,“你用实力赢得的。”埃文·贝尔笑容满面地将硬币抛向了瑞安·泰德。

瑞安·泰德抬起了自己的右手,一把接住了硬币,看着埃文·贝尔脸上的笑容,自己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很快,瑞安·泰德的笑容就凝固住了,因为周围有二三十名观众都围了过来,听音乐结束了,纷纷都鼓掌起来,不少人都拿出口袋里的零钱,扔到了共和时代面前的吉他盒里,叮叮当当地很是热闹。

瑞安·泰德不由笑着向周边的观众表示感谢,居然还有人喊起了“安可”,这让瑞安·泰德的笑容又更大了一些。可是瑞安·泰德的视线才略微一扫,这一闪神的时间,埃文·贝尔就消失不见了。瑞安·泰德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可是周围仔细找了找,都没有看到埃文·贝尔的身影,很确定他应该是离开了。

瑞安·泰德知道,埃文·贝尔如果待在这里,被认出来的话,估计也麻烦,早点离开也是正确的。但只要想到埃文·贝尔专门前来听自己制作的音乐,单是这份重视和尊重,瑞安·泰德心底就是暖暖的。

在娱乐圈里,对于埃文·贝尔的传闻有很多,有说他目空一切、自大狂傲的,有说他个性乖戾、桀骜不驯的,有说他亲切可人、绅士优雅的,还有说他阳光健谈、聪明狡黠的,各种说法层出不穷。不过最多的一种说法却是,只有真正与埃文·贝尔接触过之后,你才会知道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瑞安·泰德今天就对于这最多的一种说法再认可不过了。在瑞安·泰德看来,埃文·贝尔就是一个才华横溢、和蔼可亲的人,难怪那么多人都想进十一工作室。瑞安·泰德也开始期待共和时代飞往纽约,加入十一创作之后的生活了。

低头看着手中的五十美分,瑞安·泰德笑了笑,将硬币放进了口袋里,然后回头招呼着队友,“伙计们,再来一次,如何?”

埃文·贝尔在洛杉矶的这几天,也没有闲着,他首先拜访了“荒野生存”这本半报告文学的作者乔恩·克拉考尔,对于书里面所没有提到的细节又进行了一次讨论。埃文·贝尔希望能够把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的一生串联起来,不仅是他离开家投身于荒野的这两年,而是从他出生开始。

为了得到进一步详细的信息,埃文·贝尔和乔恩·克拉考尔花了两天时间把所有的时间线都梳理了一边,然后填补了许多资料。之后又和卡瑞娜·麦坎德斯联系,用了两天时间把时间线填满。埃文·贝尔希望知道的内容当然不见得是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的隐私,最主要的还是对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个性形成的关键,进行剖析。

说是从出生开始了解,但实际上核心事件也就那几个。比如说他什么时候得知自己是父亲的私生子,他们这个家庭是父亲在外面养着的外室;还有当年他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家里的状况又是怎么回事。再比如说他在学校里的情况如何,他是一个好学生,但是和老师、和同学的相处又是如何。还有,他喜欢阅读的书籍有哪些,这对于他的观点又有什么影响。

这些问题都是比较敏感的,询问麦坎德斯夫妇,他们不见得会诚实地说出来。但是询问卡瑞娜·麦坎德斯的话,她是站在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身边去观察这一切的,而且是他最亲近的人,了解的东西自然非比寻常。

之后,埃文·贝尔又通过乔恩·克拉考尔联系上了韦恩·韦斯特伯格。韦恩·韦斯特伯恩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场主,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在他的农场里打工过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还在农场里学习到了在荒野生存的技能。可以说,韦恩·韦斯特伯格这个人在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的两年内旅途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埃文·贝尔希望通过韦恩·韦斯特伯格去了解一些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在旅途中发生的事——那些没有记录在日记上的事,那些通过第三者视角观察到的事。

前前后后把整个时间线都整理清楚之后,埃文·贝尔还在图书馆里待了一整天,主要是为了去租赁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所热衷阅读的那些书籍,比如说拜伦。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对于这位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十分崇拜。要知道,拜伦不仅是伟大的诗人,还是一名著名的斗士,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一生都在战斗,积极勇敢地投身于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且成为了领导人之一。

埃文·贝尔十分好奇,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对于拜伦笔下的“唐璜”是什么样的看法,唐璜对于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最终决定离开社会、走向荒野是否有影响。要知道,唐璜就是拜伦内心对于自由主义渴望、对于现实苦闷的一种反抗,“唐璜”这首长诗描绘了身为西班牙贵族子弟的唐璜经历了各种游历、恋爱和冒险,并且一生都在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在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典型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但总是以失败告终,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被灌,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严格说来,其实拜伦式英雄就是个人与社会对立的产物。

埃文·贝尔就一直在琢磨,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其实就是一个拜伦式英雄,但是与拜伦式英雄所不同的是,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找到了“正确的出路”,他选择了回到大自然里,与这个万恶的社会告别。

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拜伦式英雄情结的形成有内因也有外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都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他选择了回到荒野的方式来作为对抗——亦或者是作为逃避社会的行为,又是来源于什么样的想法。其实在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回归荒野的两年期间,他有数次都回到城市里,打工挣钱以维持自己下一段旅程;而且在旅途之中,他也结交了不少朋友,更不要说每次都是搭顺风车前往下一站的。也就是说,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并不是完全与社会脱节的,他与社会是有交集的,他与人也是有交集的,他真正完全脱离的是他的家庭。但这里又比较复杂的是,他不愿意在一个地方久留,当挣够了旅费之后,他又会继续前行。

所以,埃文·贝尔认为,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是否是“反社会反人类”的,这一点有待商榷,但至少,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整个人思绪的转变是有迹可循的,只是埃文·贝尔还需要一些准备工作去了解这些内容。简单来说,埃文·贝尔也渴望背上背包去流浪旅行,但是他却不会付诸行动,第一他就算离开了,也不会离开社会整整两年,也不会丢弃自己的车子、烧了自己的金钱、切断所有的联系;第二凯瑟琳和泰迪始终都是他不会割舍的部分。那么,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执行计划的决心来源,就十分重要了。

所谓的准备工作是剧本创作过程——乃至电影拍摄过程中绝对不容忽视的,“断背山”的出色就是来源于当初埃文·贝尔完成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才开始改编工作。这一次埃文·贝尔也不打算鲁莽行事,他把笔记都做好之后,从阅读书籍开始,然后再一点一点把记忆拼图还原。

当人全心全意地投入一件事之后,时间的流逝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共和时代乐队成员已经飞往了纽约,他们将与十一创作的留守成员汇合,认认真真地开始讨论他们要制作的音乐。而埃文·贝尔在洛杉矶的短暂假期也很快就结束了,他必须重新踏上世界巡回演唱会的旅途。

“第一次”世界巡演的第二阶段是从非洲大陆的南端开启征程的,埃文·贝尔于三月十一日启程飞往南非的开普敦,为十四日在开普敦举行的演唱会做准备。

同行的人有泰迪·贝尔、伊登·哈德逊、泰勒·斯威夫特、布鲁诺·马尔斯等人,和之前的阵容差不多,只是凯瑟琳·贝尔并没有同行,“十一”品牌再一次引领了四大时装周风潮之后,原本预计在一月份开启的其他城市旗舰店计划,当初因为皮克斯的收购而暂时搁浅,现在又可以再次提上日程,凯瑟琳·贝尔必须和詹姆斯·弗兰克把精力放在这一部分。等非洲和亚洲的巡演结束之后,凯瑟琳·贝尔会在欧洲大陆与埃文·贝尔一行人再次汇合,继续加入到“第一次”世界巡演团队之中。

非洲,这是一块神秘的大陆,埃文·贝尔两世为人第一次前往,不得不说,内心的期待早早就开始汹涌澎湃了。

第1296章 彩虹之国

埃文·贝尔前世今生都阅读过“荒野生存”这本书,不过心态却是完全不同。上一辈子,埃文·贝尔对于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的决心和勇气是佩服不已、向往非常;但是这一辈子再次重新阅读这本书时,佩服依旧,却没有了向往。埃文·贝尔和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同样是向往着自由,但是两个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出发点,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是在逃离这个社会,选择回到了荒野,他放弃了这个社会文明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汽车、金钱、身份证等等;但是埃文·贝尔却是在享受无拘无束的生活,他向往着抛开身上的束缚四处流浪、背包旅行,他同样也向往着见识到崭新的事物、经历全新的体验。比如说,非洲大陆。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州,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地方。提起非洲,源远流长的尼罗河,宏伟壮观的金字塔,广袤辽阔的大草原,色彩斑斓的马达加斯加……这些美妙的景色都会一一在脑海里浮现出来,构成一幅壮丽的蓝图;当然也许还有贫困潦倒的生活,动荡不安的政权,荒瘠苍莽的部落,肆虐猖狂的疾病……这些令人扼腕的关键词也会成为非洲大陆景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非洲这片土地之上,有让人心驰神往的自然景观,还有让人流连忘返的人文景观,暂且不说埃及那名扬四海的金字塔,先把目光集中到位于大陆南端的南非,就可以看到让人惊叹连连的景色。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之一,南非用她多姿多彩的景观、民族、历史和文化,热情好客地接待着来自全球各地的客人们,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到原始部落的风情,也可以看到现代文明的进步,还可以看到各种混血的画面在眼前铺陈开来,因为其种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在这里单是官方语言就足足有十一种之多,这为南非赢得了彩虹之国的美誉。当然,这个称号和南非一年长达七个月的明媚眼光也脱不开关系,而南非国旗上黑、黄、绿、红、白、蓝六色的几何图案更是一道最绚丽的彩虹。

南非在2004年就被确定为2010年世界杯的主办国,这使得非洲大陆在这两年来赢得了空前的瞩目。当埃文·贝尔一行人在开普敦国际机场着陆的时候,就被机场这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吸引住了目光。埃文·贝尔在世界各地来来往往飞过不少城市,伦敦的希思罗国际机场、纽约的肯尼迪国际机场、迪拜的迪拜国际机场、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国际机场……都是人来人往,繁忙异常,更不要说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亚特兰大的杰克逊国际机场,更是摩肩接踵、目不暇接。尽管如此,埃文·贝尔看到开普敦国际机场那犹如一个小世界的景象,还是兴致盎然地透过机舱的窗口往外看去。

看很快,埃文·贝尔就察觉到了不正常:为什么喧闹的人潮都集中在停机坪上?为什么!难怪他会觉得稀奇,难怪他会察觉到异常,难怪他会觉得兴致盎然。

现在,埃文·贝尔一行人都还坐在飞机上,飞机还在停机坪上缓慢地滑行着。但是从窗口往外看去,就可以看到隔了两条飞行跑道之外的空地上,密密麻麻地聚集着一片人海。在这里使用人海这个词,就是真的“海”,一片看不到边的人海,埃文·贝尔估计,这停机坪上至少站着一万人以上。

停机坪是不允许闲杂人等进入的,不仅是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最主要还是为了避免妨碍机场的正常运转。那么,这一下就有如此多人涌进了机场,肯定不可能是意外,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埃文·贝尔可不认为这是为了迎接自己的到来为组建的欢迎队伍,如果他搭乘专机抵达开普敦国际机场的话,那倒是可以期待一下。不过这一次,他是老老实实地搭乘洛杉矶直飞开普敦的航班过来的。所以,埃文·贝尔就四周看了看,发现商务舱里的乘客全部都挤到了窗口旁边,看着外面那热闹的景象,估计经济舱应该已经炸开锅了吧。

“谁来了?”泰迪·贝尔坐在埃文·贝尔的身边,也是一脸的好奇。在停机坪上看到如此壮观的画面,印象中应该就是总统来访之类的,要不然就是欧洲的足球球队夺得欧洲冠军、世界杯结束之后冠军球队锦衣还乡这样的时刻,才会看到的盛况。泰迪·贝尔回头往另外一侧看了看,“难道乔治布什还是托尼·布莱尔来开普敦了?”

伊登·哈德逊坐在后面一排位置,虽然依旧是冰山脸,但眼中兴奋的光芒却几乎要抑制不住了,“我觉得是曼德拉。”

曼德拉!南非历史上的第一任黑人总统,还是享誉全球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如果是这样的大人物到来,那么眼前的盛况就不难理解了。

埃文·贝尔顿时就好奇了起来,“曼德拉的飞机着陆了吗?我们是不是要在飞机上呆着,等大人物离开之后才能下去,还是说我们会走其他的通道进入机场?”

泰迪·贝尔看了一眼停机坪上那由各种颜色组成的人海,“应该会安排我们到另一侧下机,和这里的人群不要有牵扯就好了。”这种说法倒是十分可信,毕竟机场还是在正常运转之中。

但就在这个时候,就有人礼貌地在旁边说到,“贝尔先生。”贝尔两兄弟都转过头去,伊登·哈德逊原本就没有太过贴近窗口,所以眼睛的视线也一下就扫到了旁边的情况。

走道上站着两个人,一位是整个旅程都在为他们服务的空姐,还有一位穿着整齐笔挺的制服,瞄了一眼袖扣,四条横杠,居然是机长。“贝尔先生,下午好。首先感谢你搭乘了美国联合航空的航班,我是本次航班的机长约翰逊·乔纳森。地勤刚才通知我们,停机坪上的人群都是为了欢迎你而来的。我们像询问一下,你是否需要开普敦国际机场提供地勤的保安帮助,还是你自己拥有足够的警备力量。”

听到这句话,贝尔兄弟都有些愣神,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埃文·贝尔脱口而出,“什么?”

约翰逊·乔纳森微笑地解释到,“停机坪上的人群。”他抬起了自己的右手,指了指窗口的外向,“都是开普敦本地前来迎接你的群众。开普敦国际机场地勤询问……”

埃文·贝尔这次没有等约翰逊·乔纳森说话,就抬起了右手,阻止他进一步说下去,“等等。什么叫做前来迎接我的群众?我事前没有接到任何通知,开普敦这里的接机仪式要在停机坪举办。准确来说,我根本没有听说过还有接机仪式这回事。”

约翰逊·乔纳森面露难色地说到,“我们也是刚刚接到通知,并不太清楚地面的情况。”

伊登·哈德逊此时的眼睛已经黯淡了下去,居然是来迎接埃文·贝尔的,不是曼德拉,顿时就觉得无趣起来。而泰迪·贝尔却是皱着眉头看了看停机坪上的热闹景象,“先生,我们根本不知道会有这种事发生,所以我们并没有额外安排警备人员,只是有接机的团队在停车场等待而已。”原本,泰迪·贝尔一行人就是打算直接下机,然后拐进停车场,进入城市。

在埃文·贝尔出道以来的所有经历中,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接机盛况就已经是最为喧闹的了,就连当初为了宣传“加勒比海盗”去华盛顿的时候也没有那么盛大的场面,想象一下警车开道,夹道欢迎,这就已经足够不可思议了。但是现在,开普敦却又更进了一步,万人涌进机场停车坪,就为了迎接埃文·贝尔的到来。这种景象真的是连想象都不曾预测到。

约翰逊·乔纳森顿了顿,“那么我请地面安排警备人员进行协助。”

“等等,我没有说我要在停机坪直接下机啊。”埃文·贝尔阻止了约翰逊·乔纳森,“我们原计划就是直接进入机场内部,这突然的接机又是怎么回事?”这下,约翰逊·乔纳森就为难地站在了原地。

商务舱周围的其他客人也都好奇地看向了埃文·贝尔。遇到这种场面,虽然意外,但不都是应该喜不自禁,然后狂喜地拥抱欢呼,这就好了嘛。哪还需要去询问一个“为什么”。

伊登·哈德逊在旁边施施然地撇了一句,“不要当一个自大的混蛋,接受就好了。”果然是伊登·哈德逊,一语命中重点,旁边的人都不由看向了伊登·哈德逊。

埃文·贝尔却是连头也没有回,直接就抛了一句,“那有人受伤怎么办?”在这种局面之下,他们就是没有任何准备,如果人群发生了失控,导致了受伤事件,那就得不偿失了,这才是埃文·贝尔真正担心的部分。不然,埃文·贝尔才不会多此一举。

约翰逊·乔纳森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试探性地询问到,“贝尔先生,那我去询问一下开普敦地面的筹备情况。看看他们是否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埃文·贝尔看了一眼外面那热闹非凡的景象,“也只能这样了。”电视上看起来壮观非常的画面,在现实生活里可没有那么简单。想象一下布宜诺斯艾利斯那几次频临失控的场面,不得不谨慎一点。

第1297章 万人接机

南非开普敦国际机场虽然比不上亚特兰大杰克逊国际机场八千万人次的吞吐量,但也是南非第二大的国际机场,更是整个非洲的南方大门,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一年四季常年不断。

但是今天,开普敦国际机场却迎来了十年难遇一次的盛况,从早晨八点不到,就开始有人在接机大厅聚集,人越来越多,到十一点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多人将接机大厅挤得水泄不通。这三千多人,夹杂着一百多名背着相机、扛着摄像机的记者,机场的值班经理很快就了解到了情况,这些人全部是为了迎接埃文·贝尔的到来而出现的。

埃文·贝尔前来开普敦,这个行程早在一月初就已经公布了,埃文·贝尔“第一次”世界巡回演唱会的第二阶段从开普敦开始,经历非洲、亚洲的巡演之后前往欧洲,最后六月二十八日在伦敦落幕,随后回到美国在波士顿和纽约再次举行三场演唱会,完成整个巡演的历程。

作为一个世界顶级的巨星,埃文·贝尔很有希望成为二十一世纪以来第一个专辑销量破亿的歌手,这个成绩即使在音乐市场最繁荣的八十、九十年代,也十分了不起,更不要说音乐市场一步步走下坡的二十一世纪了。埃文·贝尔在世界范围拥有的号召力,绝对是惊人的。

这次抵达开普敦,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巡回演唱会的一站,更是埃文·贝尔出道以后首次来到非洲大陆,自然获得了无数的瞩目。特别是先有里约热内卢的喧闹,后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热情,开普敦也希望能够给埃文·贝尔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无数歌迷、影迷都前来机场欢迎埃文·贝尔的到来。

开普敦国际机场还在开会讨论应该如何组织安排将接机队伍整理清楚的时候,接机人员还在源源不断地抵达现场,十二点半不到,接机大厅就已经是摩肩接踵了,至少有超过八千人群聚集在大厅,将整个空间都塞满了。这使得抵达开普敦的普通游客都被困在了出关处,根本没有办法离开机场。

机场的值班人员意识到,埃文·贝尔抵达开普敦的航班即将于下午一点一刻着陆,加上取行李、过海关的时间,至多也就在两点之前出机场大厅。他们剩余的时间可不多了,他们必须当机立断组织好接机人员,不仅要让离开机场的通道恢复顺畅,而且还要谨慎地避免人员伤亡。所以,就出现了埃文·贝尔在机场着陆时停机坪上那热闹非凡的一幕。

足足有超过一万一千七百名的接机人员聚集在了停机坪上,后面还有人员源源不断地抵达机场,不过这些“迟到”的人只能停留在接机大厅外面等待了。而进入停机坪的一万多名粉丝,则兴奋地看着埃文·贝尔乘坐的飞机缓缓在开普敦着陆了。

机场工作人员急忙将红地毯铺好,然后安排一万多名接机的粉丝在红地毯两侧均匀地排列开场,足足三百码的红地毯,被包围地严严实实。红地毯两侧的机场地勤警备人员紧张地站在粉丝前面,建立起了人墙,时刻防范着骚乱事件的爆发。

飞机停稳之后,约翰逊·乔纳森就通过机内广播向所有乘客说明了情况,并致以了歉意,届时埃文·贝尔一行人会率先在停机坪直接下飞机,然后通过贵宾通道进入停车场,等到开普敦城市警察的护卫队和开道车辆抵达。随后,约翰逊·乔纳森将再次架势着飞机前往空闲通道,让乘客按照正常程序下飞机。

飞机内的乘客们知道埃文·贝尔就在飞机里,而且外面的盛况就是为了埃文·贝尔而来的,顿时都骚动了起来。当埃文·贝尔通过机内广播表达自己的歉意时,飞机内部更是喧闹翻天,显然大家都对于这种平生都难得一见的景象而兴奋不已。

埃文·贝尔将机内广播放了下来,然后放松了一下因为长途飞行而变得僵硬的四肢,对着约翰逊·乔纳森就说到,“我准备好了,出发吧!”

约翰逊·乔纳森看了埃文·贝尔一下,似乎有些愣神,喉咙最后只憋出一句,“就这样?”他意识到,埃文·贝尔根本没有更换服装,就这样轻装上阵。

此时的埃文·贝尔,穿着一件吉他涂鸦的白色短袖T恤,外面套了一件黑色的七分袖单扣休闲西装,搭配一条黑色牛仔裤,还有一双天蓝色的低帮帆布鞋。就这个打扮,随意之中带着青春活力。虽然约翰逊·乔纳森知道,外套的剪裁时尚流行,搭配也是简洁大方,脖子上挂了一根羽毛形状的吊坠,也为整套衣服点亮了不少,但是这样的装扮似乎……不够隆重。毕竟,外面可是有一万多名观众夹道欢迎,这几乎是最顶级的接机待遇了。

埃文·贝尔却不是很在意,察觉到了约翰逊·乔纳森的眼神,他笑呵呵地说了一句,“总不能现在去打开货舱,然后专门找一套晚礼服出来吧,那样就太刻意了。”埃文·贝尔伸出了自己的右手,握住了约翰逊·乔纳森的右手,“感谢这一路平稳的飞行,还有对于这最后的意外表示我的歉意。”

说完之后,埃文·贝尔就往出口处走了过去,泰迪·贝尔、伊登·哈德逊、泰勒·斯威夫特、布鲁诺·马尔斯、法外狂徒……这后面一大串人,还好大部分工作人员提前几天就过来了,前往绿点球场搭建舞台,否则这个队伍还要更加庞大。

埃文·贝尔对着身后的泰迪·贝尔调侃到,“这演唱会还没有开始,就率先体验了一下万人欢呼的感觉,倒是一次十分不错的经历。”这个时候,估计也就是埃文·贝尔还有心情开玩笑了,就连伊登·哈德逊那座冰山都显得更加冷峻一些,可以看出他内心一点点的紧张。

虽然整个团队都跟随埃文·贝尔巡演了三个月时间,经历过无数的欢呼和呐喊,但是那些掌声都是送给埃文·贝尔的。今天,他们所有人都要和埃文·贝尔一起向着这些喧闹迎头而上,那种震天撼地的声响扑面而来,他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作为“当事人”,一起被这些潮水般的呼喊淹没。所以,紧张是必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